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4 T 3785-2021 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23755       资源大小:973.77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4 T 3785-2021 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技术规范.pdf

    1、 ICS 11.020 CCS C 01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3785 2021 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xercise promotes health 2021-01-25 发布 2021-02-25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785 2021 I 目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 义 . . 1 4 服务流程 . . 2 5 建档 . . 2 6 信息采集 . . 2 7 健康评估 . . 3 8 运动方案 制定 . . 8 9 运

    2、动指导 . . 10 10 效果评价 . . 11 附录 A(规范性)信息采集表 . 12 附录 B(规范性)健康评估表 . 16 附录 C(资料性)推荐量表、相关知识与建议 . 17 参考文献 . . 19 DB34/T 3785 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蚌埠医学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省

    3、食 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省体育科学学会、合肥博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杨、高理升、谢晖、汪帮华、张弦、吴鸣、张晓雨、陈焱焱、丁增辉、王煜、 孙婷、马祖长、孙怡宁。 DB34/T 3785 2021 1 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的流程、信息采集、健康评估、运动方案制定、运动指导及效果评 价。 本文件适用于运动促进健康的技术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

    4、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34/T 3171-2018 “体卫结合”的健康促进服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体力活动 physical activity 人体的能量消耗量高于安静状态的能量消耗量的所有活动。 3.2 科学健身运动 scientif ic fitness exercise 有计划、有意识地以维持和增强体适能为目的而进行的体力活动。 3.3 运动促进健康 exercise pro motes health 通过科学运动,促进全身各系统机能完善,增强免疫力,实现慢病防控,健康状态改善,

    5、提高适应 能力。 3.4 个性化运动处方 personalizat ion exercise prescription 制定的符合服务对象健康状况、体力活动水平、外部支撑条件的运动方案,制定运动目标、运动项 目、运动计划、运动风险防控、运动纠偏等。 3.5 运动意识培养方案 exercise con sciousness training program 以唤醒运动促进健康意识为目的,制定以健康宣教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运动处方。 3.6 运动习惯育成方案 exercise h abit formation program 以培养规律运动习惯为目的,制定以增加体力活动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运动处方

    6、。 3.7 科学健身指导方案 scientific fitness guidance program 以保持运动习惯为目的,制定以符合服务对象主诉和健康状况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运动处方。 DB34/T 3785 2021 2 3.8 运动风险评估 exercise ris k assessment 对服务对象可能存在的运动禁忌、新发疾病的综合评估。 4 服务流程 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技术流程图见图1。 图1 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技术流程图 5 建档 服务对象首次建档,应填写附录A 表A.1基本信息表。 6 信息采集 6.1 健康信息 填写附录A 表A.2健康信息表。 6.2 检测信息 6.2.1 身体形

    7、态 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体重指数(BMI); 腰臀比。 6.2.2 身体机能 6.2.2.1 身体成分 宜采用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体脂率; 肌肉量。 6.2.2.2 骨密度 宜采用超声透射法检测技术。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T-值; Z-值。 6.2.2.3 心血管功能 DB34/T 3785 2021 3 宜采用桡动脉压力示波法检测技术。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心率(HR);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射血分数(ED); 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EVE); 中心动脉压(CAP)。 6.2.2.4 动脉硬化度 宜采用四肢同步压力示波法检测

    8、技术。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踝-臂指数(ABI); 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 6.2.2.5 肺机能 宜采用差压式流量测试技术。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用力肺活量(FVC);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6.2.3 运动机能 6.2.3.1 心肺耐力 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推荐测量方法。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最大摄氧量 VO 2max。 6.2.3.2 运动素质 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推荐测量方法。主要检测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 力量; 平衡; 柔韧; 灵敏; 肺活量。 6.2.4 辅助检查 按 DB34/T 31 71-2018 中 4.2.2 的规定执行。 7

    9、健康评估 7.1 生活方式 7.1.1 体力活动习惯 7.1.1.1 通过健康问卷调查,计算每周各种强度体力活动总次数及总运动时间,评价服务对象每周体 力活动习惯。 7.1.1.2 每周各种强度体力活动总次数3 次,且每周运动有效时间90 min,记为有体力活动习惯。 7.1.2 体力活动水平 DB34/T 3785 2021 4 个体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量表见附录C 表C.1个体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量表。 7.1.3 记录 填写附录B 表B.1健康评估表。 7.2 身体形态 7.2.1 体重指数 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推荐评价标准: BMI18.5 kg/m 2 ,体重过低;

    10、 18.5 kg/m 2 BMI24 kg/m 2 ,体重正常; 24 kg/m 2 BMI28 kg/m 2 ,超重; BMI28 kg/m 2 ,肥胖。 7.2.2 腰臀比 腰臀比=腰围(cm)/臀围(cm),按照性别划分推荐参考区间如下: 女性:0.750.85; 男性:0.800.90。 7.3 身体机能 G 7.3.1 身体成分 7.3.1.1 体脂率 体脂率=脂肪重量(kg)/体重(kg),按年龄划分: 女性推荐体脂率正常参考区间: 1839岁:1828; 4059岁:2032; 6069岁:2234。 男性体脂率正常参考区间: 1839岁:1020; 4059岁:1122; 60

    11、69岁:1224。 7.3.1.2 肌肉量 女性按身高划分,推荐肌肉量正常参考区间: 身高110 cm150 cm:(31.92.8)kg; 身高151 cm160 cm:(35.22.3)kg; 身高161 cm210 cm:(39.53.0)kg。 男性按身高划分,推荐肌肉量正常参考区间: 身高110 cm160 cm:(42.54.0)kg; 身高161 cm170 cm:(48.24.2)kg; 身高171 cm210 cm:(54.45.0)kg。 7.3.2 骨密度 DB34/T 3785 2021 5 应采用T-值和Z-值联合评价方式,评价方法: a) T-值-1,且 Z 值0:

    12、骨质正常; b) T-值-1,且 Z 值0:骨质正常,但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c) -2.5T-值-1,且Z值0:骨质少孔; d) -2.5T-值-1,且Z值0:骨质少孔,且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e) T-值-2.5,且 Z 值0:骨质疏松; f) T-值-2.5,且 Z 值0:骨质疏松,且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7.3.3 心血管功能 7.3.3.1 踝-臂指数(ABI)评价方法: a) 0ABI0.5,下肢可能有多处动脉阻塞存在; b) 0.5ABI0.8,下肢可能有至少一处动脉阻塞存在; c) 0.8ABI0.9,疑似下肢部血管阻塞存在; d) 0.9ABI1.0,疑似下

    13、肢部血管轻度阻塞存在; e) 1.0ABI1.4,下肢血管未见异常; f) ABI1.4,下肢血管有疑似钙化或管壁增厚。 7.3.3.2 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价方法: a) 年龄50 周岁: baPWV14 m/s,大动脉弹性未见异常; 14 m/sbaPWV16.8 m/s,大动脉弹性有一定衰退; 16.8 m/sbaPWV18.3 m/s,大动脉弹性有较大程度衰退; 18.3 m/sbaPWV21.1 m/s,大动脉功能衰退明显; baPWV21.1 m/s,大动脉功能衰退明显,可能发生器质性改变。 b) 年龄50 周岁: 16.8 m/sbaPWV18.3 m/s,大动脉

    14、弹性有一定衰退; 18.3 m/sbaPWV21.1 m/s,大动脉弹性有较大程度衰退; baPWV21.1 m/s,大动脉功能衰退明显,可能发生器质性改变。 7.3.3.3 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EVR)评价方法: a) SEVR1.2,未见异常; b) 1.0SEVR1.2,心脏储备能量的能力降低,承受体力活动的能力下降; c) 0.9SEVR1.0,心脏储备能量的能力较低,承受体力活动的能力较差; d) 0.8SEVR0.9,心肌缺血风险增加; e) SEVR0.8,存在心肌缺血风险。 7.3.3.4 中心动脉压(CAP)评价方法: a) CAP120 mmHg,左心室后负荷较大,长期易

    15、造成左心室肥大; b) 110 mmHgCAP120 mmHg,左心室后负荷增加,长期易造成左心室肥大; c) 85 mmHgCAP110 mmHg,未见异常; d) CAP85 mmHg,左心室后负荷偏低,需进一步心功能检测。 7.3.4 记录 填写附录B 表B.1健康评估表。 7.4 运动机能 DB34/T 3785 2021 6 7.4.1 心肺耐力 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评价方法。心肺运动等级评价方法: 5 分,优秀; 4 分,良好; 3 分,正常; 2 分,尚可; 1 分,较差。 7.4.2 单项运动素质评估 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评估方法。运动等级评价方法: 5 分,优秀; 4

    16、 分,良好; 3 分,正常; 2 分,尚可; 1 分,较差; 未能坚持完成测试者,较差。 7.4.3 综合运动素质评估 计算5项单项运动素质得分总和,根据得分总和,综合运动素质等级评估方法: 2125 分,优秀; 1720 分,良好; 1416 分,正常; 1013 分,尚可; 09 分,较差。 7.4.4 注意事项 7.4.4.1 心肺耐力测试过程中,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 7.4.4.2 未能进行全部 5 项运动素质测评,综合运动素质等级按照已完成项目得分总和进行评价。 7.4.5 记录 填写附录B.1健康评估表。 7.5 新发现疾病 7.5.1 慢性病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本次血

    17、压测量结果达到临床高血压诊断标准; 本次血糖测量结果达到临床糖尿病诊断标准; 本次血脂测量结果达到临床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7.5.2 心血管损伤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中心动脉压(CAP)120 mmHg; DB34/T 3785 2021 7 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EVR)0.8; 踝臂指数(ABI)0.5 或1.4; 外周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21.1 m/s。 7.5.3 记录 填写附录B 表B.1健康评估表。 7.6 运动风险评估 7.6.1 运动禁忌人群 通过健康问卷调查,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为运动禁忌人群: 医师曾经告知患有心脏病并仅能参加医师推荐的活动; 处于急性炎症发作、

    18、感染性疾病患者或怀孕时期; 存在骨骼关节疼痛,且运动会显著加剧疼痛者。 7.6.2 运动风险等级 7.6.2.1 通过健康问卷调查和健康评估结果,评价服务对象运动风险等级。 7.6.2.2 运动风险等级评价流程图见图 2。 DB34/T 3785 2021 8 生活方式评估、体质机能评 估、运动素质评估、新发疾 病评估 高危 中危 低危 心血管风险因素个数 年龄; 病史; 吸烟; 静坐少动; 肥胖;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存在确诊心血管 疾病、或肺部疾病 或代谢类疾病 心血管:心脏、外周血管疾病或脑血管疾病 肺部:慢阻肺、哮喘、间质性肺病或囊性纤维变性 代谢:糖尿病(1型或2型)或肾脏疾病 心

    19、肺耐力或综合运 动素质评估结果较差 baPWV 21.1 m/s; ABI 0.5或 1.4; CAP 120 mmHg; SEVR 0.8。 存在心血管损伤 存在心血管疾病、 肺部疾病或代谢类疾病 主要症状或体征 疼痛,包括胸部、颈部、下颚、上肢或其他代表缺 血的部位不适; 近半年走路或者做家务时感觉眩晕或晕厥; 脚踝水肿; 间歇性跛行; 正常活动时异常乏力和气短; 端坐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2 是 是 是 是 否是 否 否 否 否 图2 运动风险等级评价流程图 8 运动方案制定 8.1 分类干预指导 DB34/T 3785 2021 9 8.1.1 根据健康评估结果,将人群按照有

    20、无运动禁忌、有无新发疾病、有无体力活动习惯,及有无运 动意愿划分为不同干预对象,与服务对象沟通,给出适宜的健康干预指导方案。 8.1.2 分类健康干预指导流程图见图 3。 图3 分类干预指导流程图 8.2 个性化运动处方 8.2.1 制定原则 应遵循以下原则: 个性化; 安全性; 有效性; 全面性。 8.2.2 运动意识培养方案 应按以下步骤制定运动意识培养方案: a) 告知运动促进健康效益; b) 告知其当前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通过运动能够带来的持续健康效益; c) 鼓励服务对象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尽可能增加体力活动。 8.2.3 运动习惯育成方案 应按以下步骤制定运动习惯育成方案: a) 告知服

    21、务对象主要健康问题以及通过运动能够带来的持续健康效益; b) 告知服务对象可能存在的运动风险; c) 了解服务对象当前生活习惯,推荐服务对象适合的运动项目; d) 推荐服务对象自主选择的运动强度,但自主选择强度不应高于理论运动强度,理论运动强度 判定方法见附录 C 表C.3运动强度推荐量表; DB34/T 3785 2021 10 e) 原则上不设定活动总量目标值, 不设定每周运动频率, 但建议增加日常碎片化时间进行运动。 8.2.4 科学健身指导方案 应按照以下步骤制定科学健身指导方案: a) 充分了解服务对象当前主要的健康信息、服务对象运动习惯与需求; b) 评估服务对象体力活动水平,推荐

    22、合适的体力活动量,推荐原则如下: 1) 体力活动总量不达标,推荐满足其当前运动风险等级的最低达标体力活动量,推荐阶段 维持时间 3个月。个体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量表见附录 C 表C.1个体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量 表; 2) 体力活动总量达标,推荐满足其当前运动风险等级的最高达标体力活动量,推荐阶段维 持时间3个月。 个体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量表见附录C表C.1 个体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量表 ; 3) 体力活动总量充分,推荐保持当前体力活动量,推荐阶段维持时间 6个月。 c) 根据服务对象人群类别和体力活动习惯,推荐最佳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值采用主观疲劳度量 表等级表示,主观疲劳度量表见附录 C 表C.2主观疲劳

    23、度量表,运动强度推荐量表见附录 C 表C.3运动强度推荐量表; d) 根据服务对象当前运动项目,并与服务对象充分沟通确定推荐的最佳运动项目,包括有氧运 动和抗组运动; e) 根据服务对象当前运动时间和频次,并与服务对象充分沟通确定推荐的最佳运动时间和频次; f) 给出服务对象可能的运动风险防控措施和运动纠偏建议。 9 运动指导 9.1 执行与监督 9.1.1 干预方案执行 采用以下三种不同的方法执行: a) 在心血管医师、全科医师和康复专业人员监督指导下执行; b) 在自我监督下执行医学监督运动方案和运动处方; c) 在社区卫生机构指导下执行医学监督运动方案。 9.1.2 干预方案监督 运动方

    24、案执行进展速度取决于服务对象的健康意识、健康状况、运动耐受力。在发布运动方案后, 定期了解、跟进服务对象运动情况和身体情况,方便及时做出调整,防止运动意外发生: a) 针对高危人群:应实时监测运动者的运动强度、运动过程主观感受,如出现明显不适,立即 停止运动,并进行医学观察。 b) 针对中、低危人群:宜在发布运动方案 15 天内,调查服务对象执行运动方案的主观感受及难 易程度,在不产生运动损伤风险前提下,鼓励服务对象完成运动方案。 9.2 运动风险防控 9.2.1 安全原则 运动处方执行前,告知服务对象: 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 DB34/T 3785 2021 11 运动前进行动态拉伸等热身

    25、运动,运动后进行静态拉伸等整理放松运动; 运动过程有任何不适感觉,及时终止执行个性化运动处方,如症状未能缓解,尽快寻求帮助 或及时就医。 9.2.2 主要风险及防控措施 主要风险及防控措施见附录C 表C.4主要风险及防控措施。 10 效果评价 10.1 客观评价 10.1.1 评价指标 包括但不限以下类别指标: 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运动机能; 辅助检查指标,如血糖、血压、血脂四项等。 10.1.2 评价结果 以下指标之一改善,表明服务对象通过运动方案,获得了良好的健康效益: 综合运动素质评价等级提升; 心肺耐力等级提升; SVER、CAP、ABI、baPWV、SBP、DBP等心血管功能指标

    26、显著改善; 血糖、血压、血脂四项等辅助检查指标显著改善。 10.2 主观评价 10.2.1 评价指标 应包括但不限以下内容: 体力活动习惯育成情况; 睡眠改善情况; 免疫力提升情况; 工作或生活状态; 自我满足或获得感。 10.2.2 评价结果 以下指标之一改善,表明服务对象通过运动方案,获得了良好的健康效益: 体力活动水平达提高; 养成了规律的体力活动习惯; 睡眠质量自我感觉明显改善; 感冒等症状明显减少; 工作和生活状态自我满意度提升; 自我满足或获得感增强。 DB34/T 3785 2021 12 A A 附录A (规范性) 信息采集表 A.1 基本信息表 基本信息表见表A.1。 表A.

    27、1 基本信息表 姓名:档案编号:- A.2 基本信息表填写说明 A.2.1 标“*”的为必填项目。 A.2.2 档案编号:按照身份证(前6位)和居民个人序号(后6位) 。 A.2.3 本表用于服务对象首次建立档案时填写。如居民的基本信息由变动,纸质档案可在原条目处修 改,并注明修改时间,电子档案直接在系统中进行修改。 A.2.4 出生日期:根据居民身份证的出生日期,按照年(4位) 、月(2位) 、日(2位)顺序填写,如: 19750101。 A.2.5 身份证号:最后一位为字母的需大写。 A.2.6 工作单位:应填写目前(或退休前)工作单位。无业或下岗待业需具体注明。 A.2.7 联系人电话:

    28、建档对象本人或家属联系电话。 A.2.8 民族:少数民族应填写全称,如回族、藏族等。 A.2.9 住址:建档对象当前家庭住址,具体到门牌号。 *性别 0 未说明性别 1男 2女 *出生年月 - *身份证号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常住类型 1户籍 2非户籍 民族 1汉族 2少数民族 住址 *文化程度 1小学及以下 2初中 3高中/技校/中专 4大专/本科 5研究生 6不详 *职业 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2专业技术人员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商业、服务业人员 5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7军人 8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既

    29、往史 1无 2高血压 3糖尿病 4冠心病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肿瘤 7脑卒中 8重性精神疾病 9结核病 10 肝炎 11其他法定传染病 12职业病 13其他 确诊时间年月/确诊时间年月/确诊时间年月 确诊时间年月/确诊时间年月/确诊时间年月 具体说明: *遗传病史 1无 2有:疾病名称 *家族史 父亲 / 母亲 / 兄弟姐妹 / 1无 2高血压 3糖尿病 4冠心病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恶性肿瘤 7脑卒中 8重性精神疾病 9结核病 10肝炎 11 先天畸形 12其他 DB34/T 3785 2021 13 A.2.10 既往史:填写现在和过去罹患的疾病,包括建档时还未治愈的慢性病或某些反

    30、复发作的疾病, 并写明确诊时间;如有职业病,请在具体说明中填写具体名称;如有肿瘤,请在具体说明中写明是否是 恶性肿瘤,以及部位和疾病名称。可以多选。 A.2.11 家族史:指直系亲属(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中是否患有过所列出的具有遗传性或遗传倾向 的疾病或症状。有则选择具体疾病名称对应的编号的数字,可以多选。没有列出的请在“其他”中写明。 A.3 健康信息表 健康信息表见表A.2。 表A.2 健康信息表 姓名:档案编号:- 第一部分:体力活动调查问卷 请考虑最近1 个月内您所进行的所有剧烈活动。剧烈体力活动指非常费力的活动,并使您的呼吸比平时费力得多。 仅考虑那些一次至少坚持10 分钟的体力活

    31、动。 1.在最近 1个月内,您做剧烈体力活动,如举重、挖掘、健美操或快速骑车有几天? _天/周 无剧烈体力活动跳至问题 3 2.在上述天数的一天中您通常做剧烈体力活动的时间有多长? _小时/天 _分钟/天 请考虑最近1 个月内您所进行的所有中等强度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指中度费力的活动,并使您的呼吸比平时有 所费力。仅考虑那些一次至少坚持 10 分钟的体力活动。 3.在最近1个月内,您做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如携带轻负荷、正常速度骑车或网球双打有几天?不包括走路。 _天/周 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跳至问题 5 4.在上述天数的一天中您通常做中等强度体力活动的时间有多长? _小时/天 _分钟/天 请考虑

    32、最近1 个月内您所进行的走路等低强度活动。包括工作中、家中、从一处去另一处,以及其他您仅为娱乐、 体育活动、运动或休闲而做的步行。 5.在最近1个月内,您有几天能至少有一次持续 10 分钟的走路活动? _天/周 无走路跳至问题 7 6.在上述天数的一天中您通常走路的时间有多长? _小时/天 _分钟/天 DB34/T 3785 2021 14 表A.2 (续) 7.最近1个月内每天的坐位、做站立时间。包括工作中和家中,工作过程中和休闲时间。这可能包括坐在桌前、访 友、阅读,以及坐着或躺下看电视的时间。 经常低头做家务或伏案工作长时间坐立或躺卧看电视 经常穿高跟鞋站立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等电子产品 8

    33、. 最近1个月内,如存在问题7中描述的问题,每天持续时间有多长? _小时/天 _分钟/天 第二部分:慢性疾病病史调查问卷 1.您是否诊断为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周围动脉疾病? 是 否 2.您是否诊断为肺部疾病,包括慢阻肺、哮喘、间质性肺疾病或囊性纤维化? 是 否 3.您是否诊断为肾脏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炎、慢性肾炎? 是 否 4.您是否诊断为糖尿病? 1型 2 型 否 5.您是否诊断为血脂异常? 是 否 6.您是否诊断为高血压? 是 否 7.您是否出现以下情况?(多选) 低血糖 低血压 贫血 痛风病 消化不良 轻/中度脂肪肝 重度脂肪肝 8.您体内是否装

    34、有心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 是 否 第三部分:疾病症状调查问卷 1.疼痛,包括胸部、颈部、下颚、上肢或其他代表缺血的部位不适? 是 否 2.近6个月以来,您走路或者做家务时感觉眩晕或晕厥,或失去知觉? 是 否 3.您是否存在脚踝水肿? 是 否 4.您是否有过间歇性跛行? 是 否 5.您是否有过正常活动时异常乏力和气短? 是 否 6.您是否有过端坐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是 否 7.您是否有疑似低血压症状,如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 是 否 8.您是否存在“三多一少”等糖尿病症状? 是 否 DB34/T 3785 2021 15 表A.2 (续) 9. 您是否存在心慌、颤抖、面

    35、色苍白、头晕、甚至惊厥、昏迷等低血糖症状? 是 否 10.近一年您是否容易疲劳、容易感冒、平衡能力变差,且容易摔倒? 是 否 11.近一年您是否明显感觉容易忘事、反应迟缓或者出现睡眠障碍? 是 否 第四部分:运动禁忌调查问卷 1. 医师曾经告知患有心脏病并仅能参加医师推荐的活动? 是 否 2.当前有无限制体力活动的其他问题,如急性炎症发作、感染性疾病患者或怀孕时期? 是 否 3.您是否存在以下关节疼痛或骨骼类疾病? 腕关节痛/指关节痛 颈部酸痛/颈椎病 肩部酸痛/肩周炎 腰背酸痛/腰椎间盘突出 膝关节痛/膝关节骨刺踝关节痛/跟骨骨刺 如存在上述关节疼痛,您疼痛时的主观感觉是? 剧烈疼痛,或者运

    36、动会加重疼痛(运动禁忌人群) 长期保持某一固定姿势而造成的疼痛,改变姿势能得到缓解(推荐运动方案) 不影响运动的轻微疼痛(推荐运动方案) DB34/T 3785 2021 16 B B 附录B (规范性) 健康评估表 B.1 健康评估表 健康评估表见表B.1。 表B.1 健康评估表 评价内容 评估结果 生活方式评估 体力活动习惯 有 无 体力活动水平 充分 中等 不足 不良生活姿势 有 无 体质机能评估 体重指数(BMI) 体重过低 体重正常 超重 肥胖 体脂率 偏低 正常 偏高 肌肉量 消瘦 正常 发达 腰臀比 偏低 正常 偏高 骨密度 结果:。 踝-臂指数(ABI) 结果:。 踝-臂脉搏波

    37、传导速度(baPWV) 结果:。 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EVR) 结果:。 中心动脉压(CAP) 结果:。 运动机能评估 心肺耐力 优秀 良好 正常 较差 差 力量 优秀 良好 正常 较差 差 平衡 优秀 良好 正常 较差差 柔韧 优秀 良好 正常 较差 差 灵敏 优秀 良好 正常 较差 差 肺活量 优秀 良好 正常 较差 差 综合运动素质 优秀 良好 正常 较差 差 新发疾病评估 新发高血压患者 是 否 新发糖尿病患者 是 否 新发高脂血症患者 是 否 心血管损伤 存在 不存在 DB34/T 3785 2021 17 C C 附录C (资料性) 推荐量表、相关知识与建议 C.1 个体体力活动

    38、水平评价量表 个体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量表见表C.1。 表C.1 个体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量表 分组 评判标准(运动风险等级为:中、低危) 评判标准(运动风险等级为:高危) 充分 满足下述两条标准中任何一条: 1.每周重体力活动3天,且每周重体力活动水平 1500 MET-min/w 2.每周各类强度体力活动时间7天,且每周总体 力活动水平3000 MET-min/w 满足下述两条标准中任何一条: 1.每周各类强度体力活动总次数5天。 2.每周总体力活动水平900 MET-min/w。 中等 满足下述三条标准中任何一条: 1.每周重体力活动3天,且每次重体力活动持续 时间20 min。 2.每周中等强

    39、度体力活动和/或步行类活动5天, 且每次活动持续时间30 min。 3.种强度的体力活动合计5天,且每周总体力活 动水平600 MET-min/w。 满足下述两条标准中任何一条: 1.每周各类强度体力活动总次数4天。 2.每周总体力活动水平360 MET-min/w。 不足 满足下述两条标准中任何一条: 1.没有报告任何活动。 2.报告了一些活动,但是尚不满足上述中、高分组标准。 注1: 本表用中每周体力活动总METs值 = METs赋值 每周活动频率 每天活动时间。 注2: 有氧运动项目强度对应MET值定义:高强度项目 = 8.0 MET,中等强度项目 = 4.5 MET,小强度项目 = 3

    40、.0 MET。 注3: 每天某种强度中的某一项体力活动持续时间180 min,则该项体力活动运动时间记为180 min。 注4: 每天某种强度中的某一项体力活动持续时间10 min,该强度运动时间记为0 min。 注5: 每周某种强度中多项体力活 动持续时间累计1260 min(7天180 min),则该强度下的体力活动水平时间记 为1260 min。 注6: 每周总体力活动水平计算公式:每周总体力活动水平 = 每周每种体力活动Mets 该种体力活动频率 每次 活动时间。 C.2 主观疲劳度量表 主观疲劳度量表见表C.2。 表C.2 主观疲劳度量表 级别 自觉用力程度 主观感受 1级 非常轻松

    41、 自由呼吸,顺畅聊天,甚至可以唱歌 2级 很轻松 呼吸微微加重,可以正常聊天 3级 轻松 呼吸加重,说话语气加重,心率开始提高但不感觉到累 4级 稍微用力 偶有喘气,能分几次说出完整句子,稍作休息就不感觉到累 5级 用力 开始喘气,说话喘息,但休息一小时后就不感觉到累 DB34/T 3785 2021 18 表C.2 (续) 级别 自觉用力程度 主观感受 6级 用力 加重喘气,不太愿意说话,休息半天后就感觉不到累 7级 很用力 大口喘气,几乎不能交谈,休息一天后就感觉不到累 8级 非常用力 气喘吁吁,无法与人交谈,休息一天后仍感觉到累 C.3 运动强度推荐量表 运动强度推荐量表见表C.3。 表

    42、C.3 运动强度推荐量表 人群类别 无体力活动习惯 有体力活动习惯 不达标 达标 充分 高危 2级 2级 2级 3级 5569岁 2级 3级 4级 4级 4554岁 3级 4级 5级 6级 45岁 4级 5级 6级 7级 注: 运动强度等级以附表C 表C.2主观疲劳度量表表示。 C.4 主要风险及防控措施 主要风险及防控措施见表C.4。 表C.4 主要风险及防控措施 主要风险 防控措施 运动过程中,若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闷、 虚汗等不适症患者 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如症状未改善应立即寻求帮助,拨打120 急 救电话 心脑血管疾病或高血压患者 运动过程中,避免屏气用力动作,避免大幅度、长时

    43、间弯腰低头动作; 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中运动,运动后不要马上淋浴; 户外运动随身携带病情卡,方便在紧急情况下采用合适的救治方式 糖尿病患者 不宜空腹锻炼,在餐后2小时左右活动为宜; 运动必须配合饮食调整,运动时应注意避开药物作用的高峰期(刚服用 过药物或刚注射过胰岛素) ; 户外运动时,可随身携带巧克力,水果糖、奶糖等,如出现头晕等低血 糖现象,可适量补充些糖类食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户外运动场所可选择空气清新的公园或小区,避免在灰尘较大的马路附 近运动 骨质疏松症患者 避免高冲击运动如跑步、跳绳,户外运动选择平坦道路、室内运动铺上 防滑垫,防止因摔倒造成骨折 下肢关节类疾病患者 避免爬山、爬楼梯、跳跃等运动; 避免长时间(超过60分钟)站立或走、跑类运动 DB34/T 3785 2021 19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南 2 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 3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十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注意事项

    本文(DB34 T 3785-2021 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