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040 C 51 W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生 行 业 标 准 WS/T 6662019 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ambient air pollution 2019 - 07 - 22 发布 2020 - 01 -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WS/T 666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3 4.1 评估的基本原则 . 3 4.2 评估
2、流程 . 4 4.3 提出问题 . 5 4.4 制定计划 . 5 4.5 选择方法 . 5 4.6 反馈程序及下一步工作 . 5 4.7 评估实施 . 6 4.8 评估的不确定性来源 . 7 4.9 风险评估报告 . 8 4.10 评估结果的应用 . 8 5 基于人群特征资料的健康风险评估 . 8 5.1 工作流程 . 8 5.2 评估方法及要求 . 9 6 基于大气污染物毒性资料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 15 6.1 工作流程 . 15 6.2 评估方法及要求 . 1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评估案例 . 23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 27 附 录 C (规范性
3、附录) 健康风险评估软件 . 31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提供污染物毒性数据的机构及组织 . 32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计算大气污染物浓度及暴露 量 APEX 模型 . 33 WS/T 6662019 II 前 言 本 标准 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 标准 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四川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本 标准 主要起草人:徐东群、韩京秀、常君瑞、王秦、孟聪申、 陈曦 、 刘静怡、李亚伟、李成橙、 陈晨、阳晓燕、徐春雨、李娜、刘喆、李韵谱 、张丽、丁震 。 WS/T 6662019 1
4、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了进行大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评估方法和要求、评估结果的应 用及评估报告框架。基于人群特征资料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可获得人群监测数据及流行病学资料 的情况下,开展基于人群暴露特征和流行病学资料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基于大气污染物毒性资料的人 群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缺乏人群监测数据及流行病学资料的情况下,开展基于大气污染物浓度和毒 性资料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本规范适用于地方、区域和国家层面开展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5、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664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WHO 2016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air pollution general principles. Copenhagen: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2016( 空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估 一般原则 . 哥 本哈根,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办事处, 2016) EPA/630/P-03/001Guidelines for C
6、arcinogen Risk Assessment( 致癌物风险评估指南 ,美国环保署 ) 3 术语 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暴露 exposure 人体通过呼吸道对大气污染物的接触。 3.2 人群特征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包括人群暴露特征、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大气污染暴露对人群的健康影响特征等。 3.3 健康风险 health risk 也称危险度,即在特定的暴露情况下,某大气污染物能引起人群健康危害,出现毒性效应,产生疾 病甚至死亡的概率,或者是因暴露 于 大气污染物发生不良效应的预期频率。 3.4 健康风险评估 health risk
7、assessment; HRA 按一定准则,对大气污染物作用于特定人群所产生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估的过程。 WS/T 6662019 2 3.5 危害识别 hazard identification 通过对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资料的充分分析,确定在一定暴露条件下,大气污染物是否会产生健 康危害及有害效应的特征。 3.6 暴露 反应关系评估 exposure-response assessment 对人群大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及其产生的某种健康效应发生率或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评估。 3.7 暴露评估 exposure assessment 对特定污染物暴露特征(包括暴露的浓度、时间、频率
8、等)和暴露人群特征(包括人群的年龄、性 别、易感性等)的综合评估。 3.8 风险表征 risk characterization 根据一定的原则和定量计算方法,对某大气污染物造成暴露人群健康效应的反应概率或预期危害程 度的概率进行的估计和预测。 3.9 参考 限值 cut-off value 在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中设定的 大气 污染物浓度基线水平。 3.10 参考浓度 reference concentration; RfC 人群(包括敏感亚人群)终生暴露 于 某种大气污染物,预期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变有害效应的风险 低至不能检出的浓度。 3.11 危害商 hazard quotient; HQ
9、人体经吸入途径摄入大气污染物的剂量与参考浓度的比值。 3.12 危害指数 hazard index; HI 人群在经历如室内、室外,工作环境、居住环境等不同类型微环境的暴露后,在多种微环境中经吸 入途径暴露于单一非致癌大气污染物危害商的和。 3.13 吸入单位风险 inhalation unit risk; IUR 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持续不断地经呼吸道暴露于某一特定浓度大气致癌物所增加的癌症发生风险。 3.14 超额致癌风险 excess carcinogenic risk 人群暴露于致癌效应污染物,诱发致癌性疾病或损伤的概率。 3.15 筛选浓度 screening concentration
10、 特定条件下,具有致癌或非致 癌效应的某种大气污染物在特定致癌风险或危害商下,根据计算公式 获得的对应浓度。 3.16 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 RR 同一健康效应在两种不同暴露情况下的发生率之比,即暴露组的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 WS/T 6662019 3 3.17 Meta 分析 Meta-analysis 一种用于定量地合并多个有关研究的结果以获得能够代表这些研究的平均结果的统计学方法。 3.18 期望寿命 life expectancy 是指某年龄的人预期尚能存活的年数,是评价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3.19 疾病负担 burden of disease 疾病
11、、伤残和过早死亡对整个社会经济及健康的压力。 3.20 寿命损失年 years of life lost; YLL 指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 3.21 健康寿命损失年 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 YLD 失能、伤残导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 3.22 伤残调整寿命年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 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 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3.23 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在健康风险评估过程中,由于人类知识、评估方法 和 现有数据等的不足,造成评
12、估结果的偏性。 3.24 可接受风险水平 acceptable risk level 对暴露人群产生的不良或有害健康效应的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包括大气中致癌物的可接受致癌风 险水平和非致癌物的可接受危害商。 4 总则 4.1 评估的基本原则 4.1.1 问题明确 应明确提出大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估要解决的问题。 4.1.2 人群资料优先 在有人群资料时 , 优先使用人群资料,在健康效应选择中,应遵循最敏感效应原则,优先选择最敏 感的关键健康效应终点;在无人群资料时,可利用大气污染物浓度和毒性资料进行健康风险评估。 4.1.3 科学合理 评估方法应与当前的科学水平相一致,具有合理性、准确性、通用性和
13、有效性。 4.1.4 可操作性 有可以获取的数据资源,以及符合质量要求的数据。有适宜的评估工具或软件。 WS/T 6662019 4 4.1.5 过程透明 风险评估方法、假设和使用的默认值均应明确记录,使用便于理解的图、表或方程式,进行描述和 展示。 4.1.6 结果完整 风险评估结果的描述应全面、清楚、简明扼要,包括评估的整体优势、结果的不确定性 和结论的局 限性。 4.2 评估流程 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流程见图 1。 图 1 大气污染 人群 健康风险评估流程 WS/T 6662019 5 4.3 提出问题 开展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前,根据大气污染暴露导致的健康危害,确定能够通过风险
14、评估解 决的问题,且该问题的解决能够体现受影响人群的利益。 4.4 制定计划 4.4.1 确定评估范围 确定有风险的目标人群,以及是否需要考虑目标人群的亚群,如某些特定的年龄组(儿童 或 老年人)、 易患特定疾病的人、特定职业或特定的社会经济群体等,以此确定评估的目标人群和地域范围。 4.4.2 确定关注的健康影响和健康结局 如死亡、住院、特定疾病的发病或工作损失等,并确定评估急性或慢性影响。 4.4.3 确定待评估的大气污染物 精确描述暴露。如果使用直接测量获得的空气质量数据,需要明确监测数据的类型,如城市背景点、 交通排放点或固定工业测量点等。如果利用模型评估暴露,需要明确暴露人群和地理范
15、围。 4.5 选择方法 4.5.1 明确数据资源 根据所选择的方法和工具,判断是否有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评估需要的数据资源,以及是否有符 合质量要求的数据。 4.5.2 确定空间和时间分辨率 判断所选择的方法和工具需要的大气污染和健康相关数据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 。 空间分辨率是 城市 中的特定地 点、 城市、特定的区域或全国等 ; 时间分辨率是每小时、每日或每年, 或 是在特定事件发生 前、中、后的期间等。 4.5.3 确定评估人群范围 判断受到大气污染引起的特定健康结局 的 人群范围 以及 可以收集健康结局的基线统计数据,确定在 特定健康结局中观察到的由大气污染或空气质量变化引起的不良健康影
16、响或变化,判断 可供 比较的 对照 区相关数据。 4.5.4 选择方法 根据数据资源的 可用性 以及特定的评估情景,选择适宜的大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如能获得人 群暴露和健康效应数据,或通过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获得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则开展基于人群特征资料 的风险评估;如无法获得人群资料,但可获得大气污染物浓度和毒性资料,则开展基于大气污染物毒性 资料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4.6 反馈程序及下一步工作 如果根据提出的问题和选择的方法和工具,数据资源可用性符合要求,就可以继续进行大气污染人 群健康风险评估。 如果数据资源可用性不满足要求,则需要改进数据收集,或选择不同的工具,或重新提出问题。若 W
17、S/T 6662019 6 以上三种方式均不能解决,则终止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工作。 制定 大气污染 人群 健康风险 评估计划时的选择顺序和反馈程序见图 2。 图 2 制定 大气污染 健康 风险评估计划时选择顺序和反馈程序 4.7 评估实施 4.7.1 危害识别 基于人群特征资料的风险评估,根据现有研究报道选择有明确健康危害的大气污染物,确定待评估 大气污染物的健康效应。基于大气污染物毒性资料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根据大气污染物的理化和毒性 资料,确定致癌和非致癌风险。 4.7.2 暴露 反应关系评估 基于人群特征资料的风险评估,可以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或开展调查或监测, 收
18、集人群的大气污染物暴露数据、人群健康数据以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获得风险 评估所需的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基于大气污染物毒性资料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可以通过文献或数据 库查阅致癌污染物的呼吸暴露风险因子或非致癌污染物的参考浓度。 4.7.3 暴露评估 基于人群特征资料的风险评估,可以直接利用地面监测获得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也可以利用卫星遥 感、全球化学传输模型、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和高分辨率局部扩散模型等,与地面监测数据结合,评估目 标人群对特定大气污染物的暴露水平。输入工具的数据包括人口学数据和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等相关 WS/T 6662019 7 数据。基于大气污染物毒性资料的人
19、群健康风险评估,选择模型和参数计算暴露浓度,并根据暴露时间 计算暴露 量。 4.7.4 风险表征 基于人群特征资料开展的大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估,需要利用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估算出暴露 反 应关系系数 、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 RR),或单位大气污染物浓度升高所引起的健康结局风险增 加( excessive risk, ER),三者之间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转换。评估结果通常用可归因的超额死亡人数或 超额患 /发病数、寿命损失年( years of life lost, YLL)、 伤残 调整生命年(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或归因于
20、暴露大气污染而导致的期 望寿命( life expectancy)的变化等 反映 不同健康状态的一组 指标报告。基于大气污染物浓度和毒性资料开展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需要利用呼吸暴露风险因子或非 致癌污染物的参考浓度。通过特定的计算公式,估算大气污染物的致癌或非致癌风险。评估结果通常用 致癌风险或危害商等指标报告。 无论利用哪种方法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报告结果的同时均需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清楚地表达关键 发现即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及其优点和局限性。风险表征是对前面三部分信息的集成,包括关于风险的 完整信息及对决策者有用的总体结论。 4.8 评估的不确定性来源 4.8.1 大气混合污染 尽管大气污染人
21、群健康风险评估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大气污染物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观 察到的大气中单一污染物的健康影响可能(或部分)归因于混合物中的其他污染物,这些都会产生不确 定性。 4.8.2 基线疾病负担 由于各种原因,死亡或疾病病例的数量可能是不确定的,特别是对来自多个地区的数据进行合并时, 就会带来不确定性。此外,在对未来人口规模和死亡进行预测时,也会产生不确定性。 4.8.3 暴露水平 由于地面监测站不能覆盖完整的地理区域,需要依赖模型估算暴露,而模型是基于一组假设建立的, 所以估算的暴露与真实的大气污染物浓度 不可能完全一致;即使地面监测能够全面覆盖,但人群暴露水 平是以特定地点进行的测量或
22、以特定区域的平均暴露水平代表目标人群的暴露,并非目标人群的真实暴 露水平;而且目标人群中的个体所处位置和活动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均会产生不确定性。 4.8.4 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 来源于流行病学研究的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其研究假设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另外, 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是在发达国家进行的,其暴露水平并不能代表我国的情况;健康结局也不仅仅受大 气污染的影响,如在评估大气污染造成的超额死亡时,其他因素导致的死亡也会产生不确定性。 4.8.5 参考限值的选择 在不同的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评估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参考限值,如国家 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或 WHO空气质量指南中的阶段目标
23、值或准则值,也可以是流行病学研究中观察到的最低浓度等。这些也 会导致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WS/T 6662019 8 4.8.6 模型简化 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使用简化模型,这会增加评估的不确定性。 4.9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风险评估流程中提出问题,制定计划,选择方法,按照四步法实施评估并给出 评估结果、不确定性的详细描述以及各部分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分析评估方法的优势和评估结论的 局限性,最后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给 出决策建议。评估案例见附录 A,报告模板见附录 B。 4.10 评估结果的应用 尽管评估结果存在以上不确定性,但仍可以提供有效的定量结果。因此,获得评估结果后,应针
24、对 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采取行动的建议。尤其是针对过去或当前暴露于大气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可以及时反映采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前后健康风险变化,为调整和改变大气污染控制政策及风险管理提 供科学依据。同时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可以提醒决策者在应用时平衡信息。 5 基于人群特征资料的健康风险评估 5.1 工作流程 根据总则要求,在可获得人群暴露信息、人口信息和人群大气污染暴露健康影响流行病学资料的情 况下,选择基于人群特征资料的风险评估方法。工作流程见图 3。 WS/T 6662019 9 图 3 基于 人群 特征 资料 的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5.2 评估方法及要求 5.2.1 危害识别 5.2.
25、1.1 确定评估的大气污染物 筛选现有研究中对人群产生健康危害的大气污染物,并根据人群暴露浓度,确定存在健康风险的待 评估大气污染物。 GB3095中规定的 基本 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 SO2)、二氧化氮( NO2)、一氧化碳 WS/T 6662019 10 ( CO)、臭氧( O3)和颗粒物( PM10、 PM2.5),其他项目包括总悬浮颗粒物( TSP)、氮氧化物( NOx)、 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存在于 PM10或 PM2.5中的苯并 a芘 , 以及镉( Cd)、汞( Hg)、 砷( As)、六价铬( Cr( VI) )和氟化物( F)等。此外,大气污染物还包括挥发性有
26、机物( VOCs), 颗粒物上吸附的 其他 多环芳烃、金属 和 类金属元素以及水溶性离子等。 5.2.1.2 确定评估的健康效应终点 根据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调研,确定健康风险评估的健康效应终点。 除非有特定目的,否则应遵循最敏感效应原则选择健康效应终点。 人群健康状况指标包括生理生化指标、功能 性指标、症状体征、发病 /患病以及死亡等。在有卫生 健康部门常规监测或者登记的死亡、医院和急救中心就诊数据的,可收集每日的人群各类疾病如呼吸系 统、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 /患病或者死亡数据。根据现阶段研究成果,在大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估中健康 效应终点包括心血管系统损伤、呼吸系统损
27、伤、生殖和发育方面的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癌症及死 亡等。 可从以下途径收集人群健康资料: a) 人群 死亡 :死因监测数据可从公安、民政和卫生部门等收集。 b) 人群 患病: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急诊和住院数据可从医疗信息中心或者医疗机构的信息系 统、住院首页、门诊登 记等收集。 c) 人群 发病:可从人群健康调查或疾病发病登记资料中获取。 d) 人群生理生化或功能性指标:可通过健康体检、健康调查等方式收集。 收集数据时, 要求: a) 数据来源部门稳定,同一部门内数据收集或者调查方式、诊断标准和质控措施一致。 b) 覆盖的人群范围应相对固定,并应与暴露数据的时空覆盖范围一致。 健康效应终点明
28、确,并应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最新版 ICD 编码进行疾病归类。 5.2.2 暴露 反应关系评估 5.2.2.1 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的收集 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 值、 RR 值或 ER 值等)主要来源于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查阅公开发 表的科技文献、国际组织或其他国家相关机构权威网站的研究报告,直接获取所需的大气污染物与人群 健康状况指标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 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应根据评估的目的,选择慢性或急性健康影响的相关系数,并且考虑地域差别, 即优先选择所评估地区、城市、区域或类似地域范围内的资料。同一健康效应有多篇人群流行病学报道 时,应将结果进行 Meta 分析后采用。对于缺乏流行病学调
29、查资料的,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或相关监测, 收集既往人群的暴露浓度和健康状况, 进行大气污染对人群的健康影响暴露 反应关系的评估。 5.2.2.2 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的评估 5.2.2.2.1 评估方法的选择 在未收集到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的情况下,可开展调查或监测,收集人群的大气污染物暴露数据、 人群健康数据以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获得风险评估所需的暴露 反应 关系 系数。 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影响,可采用时间序列研究或病例交叉研究等;大气污染的慢性健康影响可采用队 列研究或横断面研究等;也可进行多中心或多个相关研究结果的 Meta分析,并利用该结果。在评估过 程中,大气污染物暴露
30、数据及人群健康数据之间的时空覆盖范围应一 致。 WS/T 6662019 11 5.2.2.2.2 时间序列研究 时间序列研究可使用广义线性模型(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GLM)或广义相加模型(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等,获取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 值或 RR值)和超额相对危险度( ER值),用 于后续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GLM模型的一般形式如式 1所示: () = n(,) n(,) (1) 式中 : () 在 t日的居民健康结局发生数; 在 t日污染物的浓度; 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 n 自然平滑样条函数 ; 自由度;
31、日期变量,对时间选择合适的 值可以有效地 控制 污染 健康序列数据的长期波动和季 节性波动趋势; 星期几效应 的指示变量; t日的气象因素,包括日平均温度和日平均相对湿度等; 残差。 5.2.2.2.3 病例交叉研究 病例交叉研究( case-crossover study)可使用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一般形式如式 2所示: Logit( p) =X11+X12+X33+X PP(2) 式中 : X1、 X2、 X3X P 各协变量,包括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等 ; 1、 2、 3 P 各协变量的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 5.2.2.2.4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可以直接计算出研究对象健
32、康结局的发生率,因而能够直接计算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之间 的率比和率差,即相对危险度 RR和归因危险度 AR。 5.2.2.2.5 横断面研究 横断面研究可使用线性相关与回归、 Logistics回归、广义线性模型、广义相加模型和生存分析、 主 成分分析 等,获得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 在使用多因素 线性回归 进行分析时,应注意多因素线性回归要求预测值与因变量值的差值(即残差) 服从正态分布。 Logistic模型中 自变量 的选择,应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从可解释性、简约性、变 量的易得性等方面,选出 最佳 模型,主要有三种方法:前进法、后退法和逐步法。 5.2.3 暴露评估 5.2
33、.3.1 收集或监测大气污染物浓度 收集生态环境 部门 的监测数据或为特定目的开展 监测、调查或研究获得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 包括 SO2、 NO2、 PM10、 PM2.5、 CO、 O3以及其他 大气 污染物或颗粒物成分等的日均、月均或年均浓度等。 WS/T 6662019 12 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 优先 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如果无法获得评 估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于位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的,各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可选择符 合 HJ 664 规定,并且与评估范围地理位置邻近,地形、气候条件相近的环境空气质量城市点的监测数 据。对于位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区
34、的,各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应取符合 HJ 664 规定,并且与评估范 围地理位置邻近,地形、气候条件相近的环境空气质量区域点或背景点 的监测数据。 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应符合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 数据完整性和有效性:数据应满足计算日平均值、季均值、年均值的要求,具体参见 GB3095。 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离群值以及相关污染物之间的关系应符合逻辑。 数据的规范性:数据的计量单位和有效数字位数应符合相关要求。 5.2.3.2 收集或调查暴露人口数据 人口资料包括监测城市的常住人口统计资料和户籍人口统计资料两类。一般以常住人口数估算大气 污染暴露的人群范围。可从历年的
35、 中国统计年鉴 的人口部分,或当地公安部门的人口统计资料,或 开展健 康监测、调查或者登记的卫生健康部门获取。人口数据应与大气污染暴露的范围以及处于健康风 险的人群范围相一致。 5.2.3.3 评估人群暴露量 5.2.3.3.1 直接利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直接利用地面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暴露评估。对城市总体人群的暴露评估,可以直接利用地 面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在评估城区人群的暴露水平时,应剔除清洁对照点的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 5.2.3.3.2 模型评估 根据地面监测获得的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利用各种评估模型如扩散模型( dispersion models)、 土地利用 回归模型(
36、land use regression models, LUR)等还可以获得空间分辨率更精细的环境空气污染 物浓度。 5.2.4 健康风险表征 5.2.4.1 收集人群 健康 指标基线数据 人群疾病或者死亡等健康结局的基线数据,即在大气污染暴露较低情况下,人群疾病或死亡的发生 率。可从统计年鉴、专项调查、科学研究等公布的结果中获取。应尽可能收集未暴露大气污染 情况 下人 群的基线发生率,以准确评估健康风险。当无法获得时,可使用实际发生率代替基线发生率。 5.2.4.2 评估模型 5.2.4.2.1 健康风险评估的通用模型 将各种浓度范围的大气污染数据与流行病学参数,如目标人群大气污染暴露所致健
37、康结局的相对 危 险 度( relative risk, RR)、健康结局的基线发生率( 1/105)、人群归因危险度比例( attributable proportion, AP)相关联,计算归因于大气污染暴露的疾病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等,再结合暴露人口规模,可 估计归因于大气污染暴露造成的病例数或死亡人数。 人群归因危险度比例即归因于大气污染暴露部分的人群健康结局发生率占 人群 总 发生率的比例,其 公式为: AP=(RR(c)1 P(c)/(RR(c)P(c) (3) WS/T 6662019 13 式中 : AP 归因于大气污染暴露部分的人群健康结局发生率占人群 总 发生率的比例;
38、RR( c) 目标人群暴露于大气污染物发生健康结局的相对危险度 ; P( c) 暴露 人群 在目标人群中所占比例 。 在进行城市大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估中,通常假设城市人群均暴露于大气污染物中,即 P( C) =1。 式 3可简化为: AP=( RR(c)1) /( RR(c)) (4) 根据目标人群健康结局的基线发生率( baseline incidence, BI),可通过下面公式计算人群归因于大 气污染暴露导致的健康结局的发生率( IE): IE = BIAP (5) 结合目标人群的数量( N),可以通过下式估计可归因于暴露的健康结局的发生数( NE)。 NE = NIE (6) = NBI
39、( RR(c)1) /( RR(c)) (7) 5.2.4.2.2 短期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 在短期暴露的急性健康风险评估中,应使用时间序列研究或病例交叉研究所获得的相对危险度值, 即将大气污染物每升高 1个单位对健康结局所产生的相对危险度( RR)带入式 7,可估算由大气污染造 成的 超额死亡数(可避免死亡数)或超额患 /发病数(可避免患 /发病数)。 在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 C的情况下,人群相对危险度为: RR=exp(C) ,带入式 7 得 NE = NBI( exp(C)1) /( exp(C)) (8) 式中 : N 大气污染暴露人口数或目标人口数; BI 在大气 污染 物参考浓度下
40、人口的基线发生率; 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即污染物每升高 1个单位,人群增加的健康结局风险的对数值。通常 利用多因素分析和 Meta分析确定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 C 为污染物浓度( C)与参考浓度 ( C0) 的差值。 人群死亡的发生属于小概率事件,符合统计学上的 Possion分布。当暴露的差值不是很大时,则假 定 Possion比例风险模型曲线关系为直线关系,其关系式为: = (0)1( 0) = 1 1( 0) (9) 式中 : X 超额死亡人数 ; 拟评估地区每日死亡人口数 ; 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 ; 拟评估 地区 大气污染物浓度 ; 0 参考浓度。 WS/T 6662019 14 在进
41、行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时,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参考浓度。参考浓度通常 可以选择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或 WHO空气质量准则推荐的阶段目标值或准则值。 5.2.4.2.3 长期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 在长期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中,应使用队列研究或横断面研究获得的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在队列 研究中,可以获得暴露人群与 非暴露 人群 的 相对危险度( RR)。相对危险度为 暴露组 与非暴露组 的健 康结局发生率 之比,在评估人群范围固定 的 情况下,假设人群总人数未发生改变,则: 0 eIIRR = Xe 0 X0=Xe 则 X=Xe-X0= Xe-Xe=Xe(RR1 ) (10) 式
42、中 : X 超额健康结局发生数 ; Xe 大气污染暴露情况下的健康结局发生数 ; X0 没有大气污染影响或者大气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标准时的健康结局发生数; RR 相对危险度,在队列研究中,为暴露组与未暴露组的健康结局发生率之比。 在病例 -对照研究中,如果病例和对照都是各自有代表性的样本,且发病 /患病率小于 5%时,比值比 ( odds ratio, OR) ORRR,则也可使用 OR值进行风险评估。 慢性健康风险评估,可以获得基线死亡率的情况下,可采用基于 Possion回归的 COX比例风险回归 模型估算过早死亡人数( X)。与参考浓度( C0)相比,在污染物浓度为 C的情况下,人群超额
43、死亡数 计算公式如下: X=NBI( C C0) (11) 式中 : N 大气 污染暴露人口数; BI 在大气污染物参考浓度下人口的基线死亡率; 暴露 反应 关系 系数,即大气污染物每升高 1个单位,人群死亡风险的增加。通常利用多因 素分析和 Meta分析确定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 C 污染物浓度; C0 参考浓度, 可 根据风险评估的目的选择, 通常 为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 或 WHO空气质 量指南推荐的阶段目标或准则值 。 5.2.4.2.4 风险评估的工具 /软件 WHO在 2014年制订了地区、国家和国际开展空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给出了目 前可供利用的工具和评估模型,如 AirQplus( AirQ+)、 Environmental Benefits Mapping and Analysis Program Community Edition ( BenMAP-CE) 、 Co-benefits Calculator等。可根据评估工作中的数据基 础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宜的风险评估工具或模型,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附录 C)。 5.2.4.3 评估结果阐述 5.2.4.3.1 评估现有污染程度下大气污染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 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