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2 T 731-2011稻鸭油 绿色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21325       资源大小:196.8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2 T 731-2011稻鸭油 绿色生产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 B05 备案号: DB42 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7312011 稻鸭油 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Green production technique guidelines of rice-duck-rape mutuality mode 2011 - 12 - 06 发布 2012 - 01 - 06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2/T 731-2011 II DB42/T 731-2011 III 目 次 前言 .IV 引言 .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地环境 .2 5 模式规范 .2 5.1

    2、 品种选择 .2 5.2 稻鸭共生 .2 5.3 稻油衔接 .2 5.4 绿色生产 .2 5.5 田块选择 .2 6 水稻生产技术 .3 6.1 直播前准备 .3 6.2 直播 .3 6.3 秸秆还田技术 .3 6.4 施肥技术 .3 6.5 病虫草害防治 .3 6.6 收获、晾晒及储藏 .4 7 鸭子饲养技术 .4 7.1 放养 .4 7.2 雏鸭培育 .4 7.3 饲喂 .4 7.4 捕收鸭 .5 8 油菜直播技术 .5 8.1 整地 .5 8.2 直播 .5 8.3 合理密植 .5 8.4 施肥 .5 8.5 杂草防治 .5 8.6 病虫害防治 .5 8.7 适时、适度摘薹 .6 8.8

    3、 适时收获 .6 DB42/T 731-2011 IV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出与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厅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金鹏、汪本福、杜巍、罗昆、程建平、万正煌、李莉、赵锋、鄢云享、高 红兵、曹洪、刘青松、罗传贵。 DB42/T 731-2011 V 引言 “稻-鸭-油”绿色生产模式是以优质稻种植为中心,家鸭田间放养为特点,直播水稻、直播油菜为 突破,以生产绿色稻、鸭、油产品为目标的生态种养结合模式。随着绿色农业在江汉平原的逐步兴起和 国家社

    4、会公益性研究项目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课题在江汉平原的实施,为了生产质量达标的绿色农 产品,我们结合江汉平原的实际情况,对常规种养模式进行技术改进和扩大,形成当前在江汉平原推广 的“稻鸭油”绿色生产模式。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产地环境选择不合理、过量施用农药化肥、秸秆未 循环利用、放鸭密度过大、油菜直播密度偏大、摘薹时间过迟等一系列问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 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厅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京山县农业局、松滋市农业局、荆州区农业局、荆门市 农业局等单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稻-鸭-油”模式中品种的选择、合理的水肥管理、适宜密度、 适宜的摘薹时期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开展试验示范,取得了

    5、有关的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本标 准。 DB42/T 731-2011 1 稻鸭油 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鸭油”绿色生产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模式规范、水稻生产技术、 鸭子饲养技术和油菜直播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江汉平原及其相似地区的稻鸭油绿色生产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 13078-2001 饲料卫生标准 NY/T 391-2002 绿色食品

    6、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71-2001 绿色食品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472-2001 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 NY/T 746-2003 绿色食品 甘蓝类蔬菜 NY/T 790-2004 双低油菜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鸭油”绿色生产模式 green production technique guidelines of rice -duck-rape 指在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下,以种植优质水稻,水稻 3 叶

    7、期后放入 7d 10d 的雏 鸭,实行稻田养鸭的农户种养模式,后季种植双低(或薹籽两用) 优质油菜品种,并按照绿色食品生 产要求进行管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3.2 双低油菜 low erucic acid and low glucosinolate oil seed rape 指达双低标准的低芥酸低硫苷油菜。 3.3 薹籽两用油菜 tai-tsai/rapeseed dual-use 油菜春季收一季菜薹,成熟期再收一茬菜籽。 DB42/T 731-2011 2 3.4 酵素菌生物有机肥 ferment bio-organic fertilizer 在合理配方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化工业发酵,加工干燥

    8、精致而成,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殖酸、 氨基酸和大量的活菌的肥料。 4 产地环境 产地选择、环境空气质量、农用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符合 NY/T 391-2002 中的要求。 5 模式规范 5.1 品种选择 5.1.1 水稻品种选择 根据江汉平原的积温条件,选择优质、高产中熟中稻品种,如鉴真 2 号,扬两优 6 号及鄂中 5 号。 5.1.2 鸭品种选择 选择体重 1.5kg 、抗病力强、适宜放养的鸭品种,如江南 1 号、江南 2 号和本地麻鸭。 5.1.3 油菜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江汉平原自然环境和耕作制度的双低油菜品种,不能自行留用上年大田收获的双低油菜品 种,推荐品种中双 9 号、中双

    9、 4 号、中油杂 4 号。 5.2 稻鸭共生 稻鸭共生是指以家鸭田间放养,早间将鸭子赶入田间啄食杂草和害虫,晚间收鸭回棚。 5.3 稻油衔接 5.3.1 施肥衔接 有机肥结合水稻插秧前整地施入,磷肥结合油菜直播前整地深施,水稻钾肥施用为基肥占 60% 70%,穗肥占 30% 40%。油菜钾肥 60%作基肥施用, 20%作蜡肥施用, 20%作薹肥施用,硼肥基施 50%, 叶面喷施 50%。 5.3.2 秸秆还田衔接 油菜直播后,稻草秸秆还田覆盖,增温、保墒、抑制杂草、腐烂增加有机质;油菜收获后,秸秆、 菜壳、菜梢打碎后还田,提供水稻生长的部分营养元素和增加土壤有机质。 5.3.3 排水控田衔接

    10、水稻生育期推行节水灌溉,收获前 10 天排干田间明水,收获时田间达脚踏无印,水稻抢晴收获后 开好“三沟”,排湿晾田,促杂草萌生,在油菜直播前 2d-3d 除草一次。次年油菜收获后,即秸秆还田、 灌水、施肥、整田、直播水稻。 5.4 绿色生产 本模式生产符合 A 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生产过程中尽量少施化学合成肥料,肥料的使用以 增施有机肥为主,实行配方施肥,不使用硝态氮肥。农药的使用,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 不使用剧毒、高毒、残留期长和具有“三致”作用的化学农药。食品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 食品添加剂。 DB42/T 731-2011 3 5.5 田块选择 基地田块选择做到

    11、远离工厂、矿区、城镇,灌溉用水无污染,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稻田,农田土 壤深厚,土壤肥沃,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基地田块的选择符合 NY/T 391-2002 的规定。 6 水稻生产技术 6.1 直播前准备 6.1.1 种子精选 播种前进行晒种、风选,用比重 1.05 的盐水或泥水选种。 6.2 直播 6.2.1 直播时期 根据品种生育期,于 5 月 15 日 5 月 25 日直播。 6.2.2 直播用种量 较常规直播多播基本苗 0.3 万 -0.5 万,杂交稻 25.5kg/ 公顷,常规稻 60kg/ 公顷。采用分厢定量直播, 分 2 次播种,第一次占总播量的 2/3,第二次占总播量的 1/

    12、3。 6.2.3 拌种处理 直播前将催过芽的种子浸湿,用生物菌肥进行拌种,晾干后即直播。 6.3 秸秆还田技术 前茬作物秸秆在收获后机械打碎后均匀撒于田面,增施有机物料腐熟剂加速秸秆腐烂,同时施入尿 素 150kg/ 公顷调节碳氮比。 6.4 施肥技术 6.4.1 施肥的原则 坚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在保证作物对营养元素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化肥用量 30%。有 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 1 1。有机肥料、化学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NY/T 394-2000的规定。 6.4.2 施肥量 “稻鸭油”绿色生产模式中施肥量较常规施肥量减少 30%。每公顷大田施纯氮( N) 180 kg 210kg ,

    13、 磷( P2O5) 90 kg 105kg ,钾( K2 O) 180 kg 210kg 。即每公顷大田施入有机肥料(总养分含量 12%) 2250kg ,碳酸氢铵 525kg 或尿素 195kg ,施入过磷酸钙 225kg ,氯化钾 120kg 。 6.4.3 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按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结合根外追肥。有机肥和磷肥全部作基肥,氮肥和钾肥施入 65-70% 作底肥, 30% 35%作追肥,在直播出苗后 2d 3d追施一次氮肥,用量占全生育期的 10%,孕穗期追施 一次氮肥,占全生育期用量的 20%,始穗期和灌浆初期用磷酸二氢钾或高能红钾进行叶面喷施 1次 2 次,提高结实率,改善米

    14、质。 6.5 病虫草害防治 6.5.1 防治原则 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共育期间稻田害虫防治以鸭捕食为主,不用药剂防治, DB42/T 731-2011 4 危害严重时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杂草靠鸭啄食和踩踏为主,不施用除草剂。优先采用 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在上述措施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的情况下,采用化学措施。 6.5.2 杂草防治 直播稻播后 1d-2d进行一次杂草防治,防治药剂以生物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防治,不得使用 NY/T 393-2000标准规定以外农药。稻鸭共育期间不进行杂草防治。 6.5.3 病虫害防治 6.5.3.1 物理防治 每公顷安装 1

    15、盏 25W的黑光灯或每 4hm2安装 1盏频振式杀虫灯,杀灭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成虫。 6.5.3.2 化学防治 稻鸭共作期间或抽穗后发生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和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发生量 超过控制标准,可选用生物源农药春雷霉素和苦参碱、除虫菊素及印楝素等防治,不得使用 NY/T 393-2000规定外的农药。共作期间稻田喷洒农药,须将鸭子赶到附近的沟渠中暂时喂养, 3d 4d后放鸭 回田。 6.6 收获,晾晒及储藏 成熟期抢晴收获,单收、单晒防止污染。仓库避光、常温、干燥,有防潮设施。秸秆打碎后全量还 田,严禁焚烧污染环境。 7 鸭子饲养技术 7.1 放养 放养即有专业养殖户将鸭子

    16、集中喂养,早上放入田间,晚上赶回鸭棚,适合于区域内有水沟或池塘、 有规模化养鸭的地区。 7.2 雏鸭培育 7.2.1 材料和场所准备 按放养规模,准备育雏场所、饲料、防疫药品以及搭棚、围网等材料。并在进鸭前做好育雏场所和 用具的消毒工作。 7.2.2 培育健壮雏鸭 通过 “一看二抓三摸 ”的方法挑选雏鸭(一看,是看初生雏的神采和绒毛,精神焕发、活泼好动,绒 毛长短适中;二抓,健壮的雏鸭抓在手感觉有弹性,挣扎有力;三摸,把抓在手中的小鸭,用手指轻轻 抚摸雏鸭的腹部,判断其腹部的柔软和大小适中性)。 7.2.3 疾病防疫 ( 1)鸭病毒性肝炎。雏鸭未开食前要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油乳疫苗,无母源抗体的

    17、 1日龄雏鸭,用 鸭病毒性肝炎疫苗 20倍稀释,每只 0.5 ml肌肉注射;有母源抗体的7 10日龄皮下 1 ml注射;( 2)鸭瘟。 用鸭瘟弱毒苗 10日龄首免, 40倍稀释,每只 0.2 ml肌肉注射; 50日龄 100倍稀释 0.5 ml肌肉注射。蛋鸭开 产前 200倍稀释每只肌肉注射 1 ml;( 3)禽流感。用禽流感二价灭活苗, 10-15日龄首免,每只皮下或 肌肉注射 0.3 ml; 50 60日龄二免,每只 0.5 ml;( 4)鸭霍乱。 25日龄首免,用禽霍乱油乳灭活苗每只 颈部皮下注射 0.3 ml。 7.3 饲喂 DB42/T 731-2011 5 鸭放养 15d 内,早、

    18、晚喂碎米(麦)或专用饲料,禁止使用不符合 NY/T 471-2001 中规定的饲料及 饲料添加剂。放养 15d 之后,因田间虫、草、萍等食料丰富,不补充饲料,以提高鸭子的 “役禽 ”功效, 促进水稻生育;中期稻间草、虫等活食的减少,鸭子长大食量需求增加,除抛撒绿萍以外,在傍晚给鸭 子添喂稻谷等饲料,饲料同样须符合 NY/T 471-2001 中的规定,用量随鸭子的增大,补饲量逐步加大, 每只鸭需补饲稻谷 50g 75g,确保鸭子营养的要求,为提高鸭的商品性打好基础。 7.4 捕收鸭 水稻抽穗、灌浆后稻穗下垂,鸭子开始啄食谷粒,应结束稻鸭共育,收鸭上岸。水稻收割后,将鸭 子再放人田里,啄食落于水

    19、田中的谷子和虫子。 8 油菜直播技术 8.1 整地 按厢面宽 1.8 m、沟宽 0.25 m进行整地,整地要达到土块细碎、土质松软,利于种子发芽及扎根定 苗,减少播种时的丛籽、深籽和烂籽。 8.2 直播 根据菜薹上市的市场需求和品种特性,江汉平原于 9月下旬至 10月中旬播种,采用平畦直播条播, 行距 15cm 20cm,播前浇水,水渗后次日撒干籽,覆土 2cm,每公顷播量为 4.5kg 7.5 kg 。 8.3 合理密植 三叶一心期进行间苗,疏密留稀,去弱留强,五叶期定苗,每亩密度控制在 6500株 -7000株。 8.4 施肥 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腊肥、稳施薹肥。每公顷直播油

    20、菜施肥量为施酵素菌生物有 机肥 1050kg ,碳酸氢铵 750kg ,磷酸二铵 150kg ,硫酸钾 150kg ,硼肥 15kg 。以底肥为主,占施肥总量的 60%。苗肥在油菜播种后 25d-30d( 3-5片真叶)时,每公顷追施有机肥 750kg ,碳酸氢铵 75kg ;腊肥在播 种后 80d,每公顷施入总施肥量的 20%,结合培土、防冻保暖;薹肥在播种后 110d(薹高 6cm)施用, 每公顷施有机肥 750kg 、碳酸氢铵 150kg 和氯化钾 60 kg 。硼肥作三次施用,底肥施入 7.5kg/ 公顷,初花期 和盛花期分别喷施 3.25kg/ 公顷。 8.5 杂草防治 杂草防治遵循

    21、 NY/T 393-2000中的规定,以植物源和有机合成生物农药防治。于播种前 3d-5d、播种 后 2d-3d和油菜 4叶期分别防治一次杂草。 8.6 病虫害防治 8.6.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的使用化学防治,达到 生产绿色、优质油菜的目的。农药施用严格执行 NY/T 393-2000 的规定。严格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 8.6.2 病害防治 重视菌核病、霜霉病的综合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其次加强苗期管理,注意氮、 磷、钾肥的施用。病害在初花期开始防治,隔 7d 10d防第二次,药剂选择以植物源杀菌剂大蒜素和农 用抗生菌春

    22、雷霉素为主要防治药剂。喷药时喷在株中下部的茎叶上,每隔 7d 10d喷 1次,连续喷 2次 3 次。 8.6.3 虫害防治 DB42/T 731-2011 6 8.6.3.1 物理防治 设置杀虫灯诱捕灯诱杀害虫。 8.6.3.2 生物趋性防治 小菜蛾成虫发生期挂设害虫性诱捕器杀成虫。 8.6.3.3 化学防治 油菜虫害防治主要是苗期蚜虫和菜青虫,防治药剂选择除虫菊素和烟碱类生物农药。 8.7 适时、适度摘薹 薹菜两用油菜,在 1月份前摘薹,当薹高 30cm时摘薹 20cm,保留基部 10cm,分期分批达标后摘薹, 勿过度摘薹。 8.8 适时收获 适宜收获期是当全田 80%角果呈淡黄色或主轴大部分角果籽粒黑褐色时进行收获。


    注意事项

    本文(DB42 T 731-2011稻鸭油 绿色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