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08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 资源ID:1517443       资源大小:192.6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08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1、 武汉市 2008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 18 小题,共 8 页,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 3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不要在密封线内答题。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 一、积累与运用 (30 分 ) 1抄写下面的句子,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分 ) 圣火传 d梦想,爱心铸就国魂!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 我们无法 _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靠 _它的宽度和高度来 _它的容积, 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A.增加 扩大 控制 B扩大

    2、控制 增加 C.控制 增加 扩大 3修改下面的病句。 (3 分 ) 空降兵部队具有机动能力强、突击速度快,可以越过地理障碍迅速向目的地投送兵力。 改正: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依次是 ()和 ()(只填序号 )(4 分 ) _。所谓“形散” ,一般指行文的结构灵活多样,手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 , 是指文章的主题集中。了解散文的这一特点,有助于我们欣赏散文。阅读散文, _。 这样,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得到艺术享受。 A.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B.散文是一种最适合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文学形式 C.要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与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再调动 自己的生

    3、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 D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再把自己的联想和想 象与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5.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句子。 (8 分 ) (1)人生自古谁无死, _。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分 ) (2)先天下之忧而忧, _。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分 ) (3)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 分 ) (4)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 )(2 分 ) 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0 分 ) 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

    4、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 综合性学习活动。 (1)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选题的一项是 ()(3 分 ) A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 B珍爱生命与仿生技术 C珍爱生命与远离毒品 D珍爱生命与见义勇为 (2)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珍爱生命需要智慧 ,你会选用下面哪一则 材料 ?为什么 ?(4 分 ) 甲 邰丽华身残志坚,为实现梦想,和同伴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苦训练,终于为人 们奉献了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 。 乙 22 岁的乐刘会,困在地震废墟中冷静等待救援。听不到任何声音,她就平静呼吸,保存 体力;听到有人经过的声音,她就大声地呼救。在被困 70 多个小时后,她

    5、终于获救。 答: _ (3)星期天,课题小组的同学们终于完成了综合性学习报告。由于天热,有位同伴提议一起 到江边去游泳, 你不赞同他的想法。 这时, 你看了看学习报告的题目 呵护生命从现在做起 , 灵机一动,说: “ _。 ” (3 分 ) 二、阅读 (40 分 )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710 小题。 (15 分 )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 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 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 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

    6、朝艺苑 注释 亭林:即顾炎武。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6 分 )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释: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诣: (3)咨其风土 咨: 8翻译下面的语句。 (4 分 )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文: _ 9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2 分 ) A交友 B考察 C读书 10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 ?(3 分 ) 答: _ (二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 1113 小题。 (10 分 ) 元青花之谜 在青花瓷的家族里,元青花的名字一听就如雷贯耳。然而,元代青花瓷从诞生之日起,就给 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第一个谜

    7、就是它的纹饰为什么是蓝色的。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蒙古当时 跟西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 13 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 了西亚、中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涌入中国,其 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他们带来了西域的文化。蓝色是西域波斯文化的主色调, 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建筑。 第二个谜就是它的发展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 , 它是突然成熟的。过去任何一个瓷窑, 其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它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 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

    8、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元代中晚 期出现的,那个时候,波斯人带来了现成的原材料和成熟的工艺,元青花直接受波斯文化的 影响。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有大量北方工匠南迁,他们绘画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来到南 方的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 画画似的,只不过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 从学术角度讲,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纹饰为什么题材众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 其多。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都是花卉、鸟兽、龙凤,后期才出现了人物题材。后期画人物的 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

    9、影响,注意展现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 璋没有拿下江山之前,曾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 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第四个谜是元青花造型硕大,大件瓷器特别多,如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 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 蒙古人的性格有关。 蒙古人性格粗犷, 不拘小节。 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 “把 杯” ,所谓“把杯” ,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的呢 ?因为元人 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 “欲饮

    10、琵琶马上催”就是这 个感觉。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 ,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 “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 三万六千场。 ”我能够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三万六千场, 人生苦短啊 ! 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元青花是 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正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民族 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以扑朔迷离的光泽闪烁在历史的记忆中。 (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相关内容整理 ) 11.根据文本内容填空。 (3 分 ) 作者从色调、四个方面介绍了元代青花瓷的四大谜团。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11、为什么 ?(3 分 ) 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 开始逐渐增多。 答: _ 13.作者为什么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 ?请整合文本信息 回答。 (4 分 ) 答: _ (三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 14 一 17 小题。 (15 分 ) 神奇的丝瓜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 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 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 不过是玩玩而已。

    12、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 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 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 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 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 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 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

    13、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 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 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 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 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 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 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

    14、了 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家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 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 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 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 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 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的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 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

    15、它的根 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 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 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 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了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 墙突出的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 里了呢 ?这个突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 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丝瓜有

    16、了思 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 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 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 的话,又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 ?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 ?上下 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 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子照旧浓翠 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 然坦然,仿佛

    17、含笑面对秋阳。 (选自季羡林散文 ,略有改动 ) 14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 ?请简要概括。 (4 分 ) 答: _ 15. 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 分 ) 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 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答: _ 16说说作者心目中的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 ?(4 分 ) 答: _ 17品读文本,说说作者看待事物的方式给了你什么启迪。 (4 分 ) 答: _ 三、写作 (50 分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50 分 ) “加油 !”简单的一句话,让她浑身充满了力量,顽强地

    18、冲向终点。 “孩子,老师说你做得不 错,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简单的一句话,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一步步走进了大学的 殿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简单的一句话,让他悟到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 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些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自拟题 目,自选文体 (诗歌、戏剧除外 ),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 人名。 武汉市 2008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递 (共 2 分 ). 2.C(3 分 ) 3.在“突击速度快”后加上“的特点” 。 ( 3 分) 4.AD(共 4 分。每空 2 分。 ) 5.(

    19、 1)留取丹心照汗青( 2)后天下之乐而乐( 3)零落成泥碾作尘( 4)安得广厦千万间(共 8 分。每题 2 分) 6.( 1) B( 3 分) ( 2)示例:我会选择 乙 材料,因为 乙 材料中乐刘会不因被困而慌乱,而是根据周围的情 形进行判断,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自救,充分体现了她珍爱生命的智慧。 (共 4 分。 ) ( 3)示例 1:不可以,江中游泳很危险,呵护生命应该从现在做起呀!示例 2:不行吧,到 江里游泳不安全,你可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呀! ( 3 分。 ) 7.( 1)放下( 2)到( 3)询问(共 6 分,每个 2 分。 ) 8.示例: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

    20、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 才停止。 (共 4 分。 ) 9.A( 2 分) 10.勤奋、严谨、专注( 3 分。 ) 11.( 1)发展( 2)题材( 3)造型(共 3 分。一点 1 分。 ) 12.示例:不能删去。 “应该”一词表明作者推测朱元璋曾影响了瓷器的纹饰,删去“应该” 就不严密了。 (共 3 分。 ) 13.示例:因为元青花受到了汉族文化、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等三种文化的影响,其纹饰的 题材与汉文化关系密切,其颜色、原材料、工艺与西域的波斯文化有关,造型的硕大与蒙古 文化有关。 (共 4 分。 ) 14.示例:丝瓜秧生长迅速,细秧能养育出浓绿的瓜叶,充满了活力与生机。丝瓜能控 制瓜的生长,似乎有思想。 (共 4 分,一点 2 分。 ) 15.示例:这两个动词描绘了丝瓜主动调整生存状态的动作,表现出丝瓜具有主动性,似乎 有思想的特点。 (共 3 分。 ) 16.示例:在作者心中,丝瓜好像是一位智者,因为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生存环境。 (共 4 分。 ) 17.示例:把植物当作一个生命去看待,细心观察,用心体味和思考,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启 示。 (共 4 分。 ) 18.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本文(2008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pdf)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