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2 T 3840-2020 水利风景区评价规范.pdf

    • 资源ID:1503981       资源大小:1.16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2 T 3840-2020 水利风景区评价规范.pdf

    1、 、 ICS 13.020.30 Z 0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 DB32/T XXXX 2020 DB32/T XXXX 2018 水利风景区评价规范 The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of water park 2020-XX-XX 实施 2020-XX-XX 发布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XXXX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4 一般规定 . 4 5 评价方法 . 4 6 评价标准 . 4 6.1 水利功能 . 4 6.2 风景资源 . 5 6.3 环

    2、境保护 . 6 6.4 开发利用 . 7 6.5 景区管理 . 8 6.6 文化科普 . 9 7 结果运用 . 10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水利风景区评价表 . 1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水利风景区评价报告 . 17 参考文献 . 18 DB32/T XXXX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标椎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河道管理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省洪泽湖水 利工程管理处,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于涛,孔莉莉,冯英杰,吴小根,曹瑛,黄

    3、海田,杨淮, 张友明,吴卿 凤,曹宏飞,陈昌仁,孙勇,张所新,顾永,化卓,王新儒,夏雪莹,陈婉怡。 DB32/T XXXX 2020 3 水利风景区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水利风景区评价的方法、标准和结果运用等。 本 标准 适用于江苏省境内水利风景区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577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 SL 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

    4、划分及洪水标准 SL 300 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 SL 471 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标准 。 3.1 水利风景资源 water scenery resources 河湖水域与岸线及与其关联的水文、地文、天象、生物、工程、文化等对人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和人 文要素。 3.2 水利风景区 water park 依托一定规模和品质的水利风景资源,具有水利、生态、文化、 游憩、服 务等功能的区域。 3.3 风景区容量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park 不影响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不影响生态环境条件下,风景区在某一时段内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

    5、。 3.4 水生态环境 water eco-environment 生物有机体的周围生存水域(水体)及其关联空间的生态条件总和。 SL4712008,定义 2.0.5 3.5 水文化遗产 water culture heritage DB32/T XXXX 2020 4 不同时期,人类对水的认知、利用和水害防治活动所留下的,以物质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保护 和传承价值的历史遗存。 4 一般规定 4.1 水利风景区评价分为水利风景区申报单位组织的评价、水利风景区推荐单位组织的评价、水利风景 区认定单位组织的评价等 3 种类型 。 4.2 各类评价均可采用专家评价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价的方式进行。

    6、4.3 评价专家一般为 3 名 5 名,专业领域应包括水利、生态、文化、旅游等专业。 4.4 水利风景区 评价采用千分制,共设水利功能、风景资源、 环境保护、开发利用、 景区 管理、文化科 普 等 6 个一级指标、 31 个二级指标、 110 个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分为主控指标和一般指标。 4.5 水利风景区评价应遵循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 原则。 4.6 水利风景区评价结果可应用于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水利风景区、市级水利风景区的认定。 5 评价方法 5.1 水利功能评价指标分为工程管理、工程运行、工程安全等 3 个二级指标(均为主控指标),下设 14 个三级指标。 5.2 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分为水

    7、文景观(主控指标)、地文景观、天象景观、生物景观、工程景观、文化 景观、风景资源组合等 7 个二级指标,下设 22 个三级指标。 5.3 环境保护评价指标分为水生态环境质量、水生态环境保护(主控指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 持质量、空气质量等 5 个二级指标,下设 17 个三级指标。 5.4 开发利用评价指标分为区位条件、经济社会条件、交通条件(主控指标)、基础设施、服务设施、 医疗救援设施、风景区容量等 7 个二级指标,下设 21 个三级指标。 5.5 景区管理评价指标分为管理体系、景区规划、服务管理、运营管理、安全管理(主控指标)、环境 卫生管理、宣传推介等 7 个二级指标,下设 27

    8、个三级指标。 5.6 文化科普评价指标分为规划与展示(主控指标)、科普与传播等 2 个二级指标,下设 9 个 三 级指标。 5.7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出现可接受缺项时,计算方法为:可接受缺项指标得分 =可接受缺项的上一 级指标得分 /(该级指标满分 -可接受缺项满分)可接受缺项满分。 5.8 水利功能评价指标赋分时,可采用相应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考核结果进行换算,不另行 赋 分。 5.9 各专家按照水利风景区评价表独立赋分,取整数。水利风景区评价表见附录 A。 5.10 评价总分采用各专家赋分的算术平均法计算,四舍五入取整数。 5.11 评价结束时,应形成评价报告。水利风景区评价报告见附录 B。

    9、 6 评价 标准 6.1 水利 功能 6.1.1 工程 管理 DB32/T XXXX 2020 5 6.1.1.1 工程管理主体明确,职责清晰,责任落实。 6.1.1.2 工程管理人员和经费满足工程管理需要。 6.1.1.3 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关键岗位制度明示,执行有力。 6.1.1.4 工程管理范围已划定,划界资料齐全,界桩、界牌完备。 6.1.1.5 工程管理区环境整洁、优美,绿化率高。 6.1.2 工程运行 6.1.2.1 水利工程 的防洪、除涝 、供水、发电 等功能良好 。 6.1.2.2 按规定开展工程日常巡查、汛前汛后检查、专项检查、工程观测等,记录齐全。 6.1.2.3 工程

    10、维修养护及时,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有效。 6.1.2.4 按照控制运用计划或调度规程、计划及上级指令实施调度,操作、记录规范。 6.1.2.5 工程简介、交通指示、险工险段警示等工程管理标识标牌齐备、醒目,埋设牢固;水利法律法 规制度、工程技术图表等上墙明示、完好。 6.1.2.6 工程管理技术资料和档案规范齐全,分类清楚,存放有序,归档及时。 6.1.3 工程安全 6.1.3.1 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应急预案齐全并开展演练;隐患排查及时、处理细致,台账记录 完整。 6.1.3.2 防汛抢险预案齐全,险情发现及时、抢护得当,防汛物资齐备、完好。 6.1.3.3 对涉水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监督,及

    11、时发现违法行为并有效处置。 6.2 风景资源 6.2.1 水文景观 6.2.1.1 河流 、湖泊、海域、湿地、溪涧、瀑布、泉水等水体种类 丰富 。 6.2.1.2 水域面积或 占比 具有一定规模。 6.2.1.3 水体观赏性强,给人以美感体验 。 6.2.2 地文景观 6.2.2.1 平原、低山丘陵、岛屿、 滩涂 、溶洞 、 石柱林等地貌 及 地质构造种类多样。 6.2.2.2 地貌观赏性强,给人以美感体验 。 6.2.2.3 地质构造典型性、代表性强。 6.2.3 天象景观 6.2.3.1 雨景、云雾、冰雪、日出、朝霞、晚霞 等天象种类多样 。 6.2.3.2 拥有一定种类的 彩虹、佛光、海

    12、市蜃楼 等奇特天象景观 。 6.2.3.3 天象 景观 观赏性强,给人以美感体验。 DB32/T XXXX 2020 6 6.2.4 生物景观 6.2.4.1 动植物等生物种类多且 有一定规模。 6.2.4.2 拥 有一定种类 和规模 的国家级和省级保护野生动、植物。 6.2.4.3 生物景观观赏性强,给人以美感体验。 6.2.5 工程景观 6.2.5.1 水库、堤坝、水电站、水闸、泵站、船闸、 桥梁、涵洞 、 水土保持 等水利工程种类 多样 。 6.2.5.2 工程具有一定 的 规模 和代表性,在区域和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2.5.3 工程建筑的外观造型、色调、材料等与周边环

    13、境相协调。 6.2.5.4 建筑观赏性强, 工程景观给人以美感体验。 6.2.6 文化景观 6.2.6.1 有 与水利相关历史人物的 纪念物 、纪念地和 历史遗迹 等 ,或其他 有 特色 的历史人物的 纪念物 、 纪念地和 历史遗迹 等 。 6.2.6.2 有 与水利相关的 龙舟赛 、 会船节等民俗文化活动,或灯会、庙会、花卉节等其他特色民俗文化 活动。 6.2.6.3 有渔村、渔港、水街、水巷等聚落,或 其他有特色的 文化街区 、寺庙 等建筑。 6.2.7 风景资源组合 6.2.7.1 景区 内 景观 资源疏密有致 , 空间分布合理。 6.2.7.2 景区 内 景观 资源间烘托和谐 、相得益

    14、彰。 6.2.7.3 景区 与邻近 的其他 风景资源优势互补 。 6.3 环境保护 6.3.1 水生态环境质量 6.3.1.1 地表水体质量常年达到 GB 3838 规定的 类及以上标准。 6.3.1.2 水资源量满足景区生态用水需求。 6.3.1.3 自然水体保持良好的连通与流动性状态。 6.3.2 水生态环境保护 6.3.2.1 按规定对 景区水量水质 进行 监测 。 6.3.2.2 使用节水设施、器具 , 景区节约用水效果好。 6.3.2.3 点源、面源污染排放控制措施完善 , 实施生态清淤、疏浚等措施,效果好。 6.3.2.4 生活污水 集中处理,有条件的应 纳入市政污水管网 , 实施

    15、雨污分流排放。 6.3.2.5 滨水生态隔离带 、 景观绿化带、生态涵养林、水生植物 、生态放流等生态措施 针对性强、效果 好。 DB32/T XXXX 2020 7 6.3.3 生物多样性保护 6.3.3.1 景区无外来 有害 物种入侵,种群健康且物种丰富多样。 6.3.3.2 生物 物 种 保护 措施完善、效果好。 6.3.3.3 繁衍、栖息和洄游通道等 设施完好, 布局合理。 6.3.4 水土保持质量 6.3.4.1 依据 GB/T 15773 要求,景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 85%及以上。 6.3.4.2 景区内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地面积达 85%及以上,且植被长势良好。 6.3.4.3

    16、 编制景区内山丘区、平原沙土区、重点预防区、易发区及工程建设项目区水土保持方案 , 措施 完善 ,实施效果良好。 6.3.5 空气质量 6.3.5.1 景区全年期环境空气质量等级 达到 GB 3095 规定的二类区及以上标准 。 6.3.5.2 负氧离子含量高,达到 400 个 /cm3以上。 6.3.5.3 景区内有增湿、降尘等措施,效果良好。 6.4 开发利用 6.4.1 区位条件 6.4.1.1 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地级以上城市或 知名 景区。 6.4.1.2 区位优势 明显,邻近客源地或交通枢纽。 6.4.2 经济社会 条件 6.4.2.1 区域经济 发展水平 高,可以从景区所在地人均

    17、GDP、人均收入等指标来衡量 发展水平 高低 。 6.4.2.2 政府支持力度大,在政策、机制、资金配套等方面支持水利风景区建设。 6.4.2.3 社会认可度高 ,周边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支持水利风景区建设 。 6.4.3 交通条件 6.4.3.1 景区 临近 火车站、汽车站 、 机场等交通枢纽 ,通达景区 交通方式多样 , 可达性好 。 6.4.3.2 景区内部交通线路布局合理,游览车、游船、公共自行车等交通 工具 多样、便捷 、环保。 6.4.3.3 停车场、码头、无障碍通道、交通驿站、交通标识等设施 齐备。 6.4.4 基础设施 6.4.4.1 给水、雨水、污水系统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满

    18、足景区 给排 水需要。 6.4.4.2 供电系统设施完备,满足景区正常运行用电需要,主要游览功能区内高压电缆采用埋地敷设。 6.4.4.3 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且信号强 , 满足景区游客 联络 需要。 6.4.5 服务设施 DB32/T XXXX 2020 8 6.4.5.1 游客中心规模适宜、布局合理、功能完备。 6.4.5.2 景区全景导览图、重要景点介绍牌 、 旅游标识 牌 等导览解说设施与影视 播放、语音讲解器 等电 子导览设备设置合理、运行良好,导览解说内容准确、易懂。 6.4.5.3 公共文体、休闲娱乐等 游乐设施,以及观景平台、廊亭、慢行绿道、栈道与休憩椅凳等观景休 憩设施种类多

    19、样、布局合理。 6.4.5.4 景区内或景区附近有满足游客需要的多种住宿 、 餐饮 、 购物设施,布局合理、运行良好。 6.4.5.5 厕所、垃圾箱等 环卫 设施布局合理、运行良好 。 设有分类垃圾箱(桶)。 6.4.6 医疗 救援 设施 6.4.6.1 景区与周边医院建立定点救护机制 ,配备 常用 及 急救药品和 医疗 器械等。 6.4.6.2 救生艇、救生衣、防火毯、绳索、防滑链等救生防护设备和用品配备合理、运行良好 。 6.4.6.3 在 景区内醒目位置公开紧急 医 疗 、 救援电话号码,且畅通有效。 6.4.7 风景区容量 6.4.7.1 具 有 一定的瞬时游客容纳能力 ,有游客流量控

    20、制预案。 6.4.7.2 具 有 一定的年游客 接待量 。 6.5 景区管理 6.5.1 管理体系 6.5.1.1 景区管理机构内部职能部门健全、职责明确。 6.5.1.2 景区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旅游服务、宣传营销各类管理制度 齐全 , 水利风 景区 建设与管理 档 案管理制度健全,资料齐全、规范。 6.5.1.3 景区管理与服务人员配备合理,满足运营管理需要 ;特殊 工种 持证上岗; 定期组织员工培训, 培训效果好。 6.5.2 景区规划 6.5.2.1 规划涵盖 水利、 生态、 文 化、旅游、园林、建筑等方面,内容齐全。 6.5.2.2 规划 成果 符合 SL 471 要求和景区 发展

    21、实际,切实可行。 6.5.2.3 景区建 设 按照规划有序 实施 ,保障措施有效。 6.5.3 服务管理 6.5.3.1 人工或电子导游 、导览 服务满足不同 游客 群体需要。 6.5.3.2 游憩服务满足不同 游客 群体需要。 6.5.3.3 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满足不同 游客 群体需要。 6.5.3.4 投诉处理机制健全,投诉电话、游客意见箱、现场受理等渠道通畅,投诉处理及时、有效。 6.5.4 运 营管理 DB32/T XXXX 2020 9 6.5.4.1 运营管理机制健全 , 符合行业管理相关规定。 6.5.4.2 运营项目 满足 不同游客群体需要,项目参与性强。 6.5.4.3

    22、景区运营的经济、社会 等综 合效益好。 6.5.5 安全管理 6.5.5.1 交通、水电、通讯、游憩、接待、环卫等设施设备定期检测 , 安全达标。 6.5.5.2 游乐活动按相关规定报备,安全责任落实,安保措施有效。 6.5.5.3 消防通道、消防栓等设施和器材配 置齐全 , 定期检查 , 完好有效。 6.5.5.4 安全警示标识设置合理、醒目、规范,设有夜间照明设施。 6.5.5.5 安全预警机制 健全 ,突发事件和灾害安全应急预案 齐备 ,应急处理科学有效。 6.5.5.6 治安保卫机构健全、有效,与 110 形成治安联防,社会治安良好。 6.5.6 环境卫生管理 6.5.6.1 景区内部

    23、 水面、 道路、绿地、广场、文娱、游憩接待等公共场所有专人保洁,干净整洁。 6.5.6.2 餐饮场所和用品清洁卫生,符合食品卫生相关规定和要求。 6.5.6.3 公厕设施有专人保洁,干净、无异味。 6.5.6.4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垃圾清理及时。 6.5.7 宣传推介 6.5.7.1 建 有 网站网页,水利风景区信息 发布及时。 6.5.7.2 开通新媒体互动平台,与公众互动频繁 , 宣传效果好。 6.5.7.3 利用平面媒体、电视、广播等 传统 媒 介 宣传景区,宣传推广效果好。 6.5.7.4 水利风景区标识设置合理、醒目,品牌形象设计特色鲜明。 6.6 文化科普 6.6.1 规划与展示

    24、6.6.1.1 水利风景区规划中 水利科技与水文化传播 规划内容详实 ,可操作性强。 6.6.1.2 建有水文化主题展馆、水情教育馆或水利科普馆等设施 , 外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 布局合理, 展示形式新颖、多样,展示内容丰富。 6.6.1.3 长廊 、 石刻、雕塑、碑亭等水文化景观小品布局合理,展示类型多样 , 展示内容丰富。 6.6.1.4 水文化主题互动体验项目特色明显 , 参与性强。 6.6.2 科普与传播 6.6.2.1 地域文化 传播 设施完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 , 效果好 。 6.6.2.2 水利法制知识、水利 科 学技术等普及设施完备,形式多样 。 6.6.2.3 水文化遗产

    25、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特色,保护措施得当,传承利用有序 。 DB32/T XXXX 2020 10 6.6.2.4 定期开展中国水周、世界水日、生态文明等宣传活动,活动参与性强,普及面广、效果好。 6.6.2.5 水利 科普宣传材料 、水文化类创意产品类型多样,内容 通俗易懂 ,知识性强。 7 结果运用 7.1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推荐申报国家水利风景区: ( 1)评价得分 800分以上(含 800分); ( 2)每个一级评价指标得分大于该指标满分的 75%; ( 3)二级指标中的每个主控指标得分大于该指标满分的 90%。 7.2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推荐申报省级水利风景区: ( 1)评价得分 7

    26、00分以上(含 700分); ( 2)每个一级评价指标得分大于该指标满分的 65%; ( 3)二级指标中的每个主控指标得分大于该指标满分的 80%。 7.3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推荐申报市级水利风景区: ( 1)评价得分 600分以上(含 600分); ( 2)每个一级评价指标得分大于该指标满分的 55%; ( 3)二级指标中的每个主控指标得分大于该指标满分的 70%。 DB32/T XXXX 2020 11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水利风景区 评价 表 表 A.1 表 A.6 分别 给出了水利风景区 的水利功能、风景资源、环境保护、开发利用、景区管理、 文化科普等 6 个一级指标的评价表式

    27、。 表 A.1 水利功能指标评价表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赋分标准 1.工程管理 ( 55 分) ( 1)管理主体( 15 分) 明确,职责清晰,责任落实 15 分 12 分;有管护主体,但责任落实较好 11 分 8 分, 一般 7 分 1 分 ( 2)人员经费( 15 分) 满足工程管理需要 15 分 12 分,基本满足 11 分 8,分 ,一般 7 分 1分 ( 3)规章制度( 10 分) 健全,关键岗位制度明示,执行有力。完成效果好 10 分 8 分,较好 7分 4 分, 一般 3 分 1 分 ( 4)划界确权( 10 分)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划界资料齐全,界桩、界牌完备。完成效果好 10

    28、分 8 分,较好 7 分 4 分, 一般 3 分 1 分 ( 5)环境设施( 5 分) 工程管理区环境整洁、优美,绿化率高 5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2.工程运行 ( 50 分) ( 6)功能发挥( 15 分) 防洪、除涝 、供水、发电 等功能发挥良好 15 分 12 分,较好 11 分 8分,一般 7 分 1 分 ( 7)检查观测( 10 分) 按规定开展工程日常巡查、汛前汛后检查、专项检查、工程观测等,记录齐全。执行效果好 10 分 8 分,较好 7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 8)维修养护( 5 分) 及时,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有效 5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29、 ( 9)调度运行( 5 分) 按照控制运用计划或调度规程、计划及上级指令实施调度,操作、记录规范。执行效果好 5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 10)标识标牌( 10 分) 1)工程管理标识标牌齐备、醒目,埋设牢固。执行效果好 5 分 4 分, 一般 3 分 1 分 2)水利法律法规制度、工程技术图表等上墙明示、完好。执行效果好 5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 11)档案资料( 5 分) 工程管理技术资料和档案规范齐全,分类清楚,存放有序,归档及时。执行效果好 5 分 4 分, 一般 3 分 1 分 3.工程安全 ( 45 分) ( 12)安全管理( 15 分) 制度健全,

    30、安全应急预案齐全并开展演练;隐患排查及时、处理细致, 台账记录完整。执行效果好 15 分 12 分,较好 11 分 8 分, 一般 7 分 1 分 ( 13)防汛抢险( 15 分) 防汛抢险预案齐全,险情发现及时、抢护得当,防汛物资齐备、完好。执行效果好 15 分 12 分,较好 11 分 8 分, 一般 7 分 1 分 ( 14)水政管理( 15 分) 对涉水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监督,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并有效处置。执行效果好 15 分 12 分,较好 11 分 8 分, 一般 7 分 1 分 DB32/T XXXX 2020 12 表 A.2 风景资源 指标评价 表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赋分标准

    31、1.水文景观 ( 80 分) ( 1) 水体种类 ( 20 分) 河流、湖泊、海域、湿地、溪涧、瀑布、泉水等水体种类丰富。 3 种以上 20 分, 2 种 15 分, 1 种 10 分 ( 2) 水体规模 ( 30 分) 水域面积或占比大 30 分 25 分,较大 24 分 19 分,中等 18 分 13 分,较小 12 分 7 分,小 6 分 1 分 ( 3) 水体观赏性 ( 30 分) 强 30 分 25 分,较强 24 分 19 分,中等 18 分 13 分,较弱 12 分 7分,弱 6 分 1 分 2.地文景观 ( 35 分) ( 4)地貌及地质构造种类 ( 15 分) 平原、低山丘陵

    32、、岛屿、滩涂、溶洞、石柱林等地貌及地质构造种类多 样。 3 种以上 15 分, 2 种 10 分, 1 种 5 分 ( 5)地貌观赏性( 10 分) 强 10 分 8 分,较强 7 分 4 分,一般 3 1 分 ( 6)地质构造典型性、代 表性( 10 分) 强 10 分 8 分,较强 7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3.天象景观 ( 20 分) ( 7)天象种类( 5 分) 雨景、云雾、冰雪、日出、朝霞、晚霞等天象种类多样。 5 种以上 5 分,2 种以上 3 分, 1 种 1 分 ( 8)天象奇特性( 5 分) 拥有一定种类的彩虹、佛光、海市蜃楼等奇特天象景观。 2 种以上 5 分,

    33、 1 种 3 分 ( 9)天象观赏性( 10 分) 强 10 分 8 分,较强 7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4.生物景观 ( 35 分) ( 10)生物种类、规模( 10 分) 动植物等生物种类多且有一定规模。种类多、规模大 10 分 8 分,种类 较多、规模较大 7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 11)动植物珍稀度( 10 分) 拥有国家一级保护物种 1 种 5 分,国家二级保护物种 1 种 2 分,省级重 点保护野生物种 1 种 1 分;最多累计得 10 分 ( 12)生物观赏性( 15 分) 强 15 分 12 分,较强 11 分 8 分,一般 7 分 1 分 5.工程

    34、景观 ( 50 分) ( 13)水利工程种类( 10 分) 水库、堤坝、水电站、水闸、泵站、船闸、桥梁、涵洞、水土保持等水 利工程种类多样。 3 种以上 10 分, 2 种 6 分, 1 种 3 分 ( 14)工程规模和代表性 ( 20 分) 1)参照 SL 252 划分标准或总投资规模:大型 10 分 8 分,中型 7 分 4 分,小型 3 分 1 分 2)代表性强 10 分 8 分,较强 7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 15)环境协调性( 10 分) 工程建筑的外观造型、色调、材料等与周边环境协调好 10 分 8 分,较好 7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 16)建筑观赏

    35、性( 10 分) 强 10 分 8 分,较强 7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6.文化景观 ( 60 分) ( 17)历史人物、遗迹( 30 分) 有与水利相关历史人物的纪念物、纪念地和历史遗迹 1 处 10 分,有其他 有特色的历史人物的纪念物、纪念地和历史遗迹 1 处 5 分 ( 18)民俗文化活动( 15 分) 有与水利相关的龙舟赛、会船节等民俗文化活动 1 种 10 分,有灯会、庙 会、花卉节等其他特色民俗文化活动 1 种 5 分 ( 19)聚落与建筑( 15 分) 有渔村、渔港、水街、水巷等聚落 1 处 10 分,有其他有特色的文化街区、寺庙等建筑 1 处 5 分 7. 风景资

    36、源 组合 ( 20 分) ( 20)空间分布( 10 分) 疏密有致、分布合理 10 分 8 分,较合理 7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 21)区内组合( 5 分) 区内景观烘托和谐、相得益彰 5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 22)区外组合( 5 分) 景区与邻近风景资源优势互补 5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DB32/T XXXX 2020 13 表 A.3 环境保护 指标评价 表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赋分标准 1.水生态环境 质量 ( 30分) ( 1) 水质( 15 分) 地表水体质量常年达到 GB 3838 规定的 类及以上标准 15 分, 类 12分, 类

    37、 9 分 ( 2) 水量( 10 分) 满足景区生态用水需求 10 分 8 分,基本满足 7 分 4 分,一般 3 分 1分 ( 3) 水循环( 5 分) 自然水体的连通性、流动性好 5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2.水生态环境 保护 ( 40分) ( 4) 水量水质监测( 5 分) 按规定监测 5 分 4 分,有监测,但不规范 3 分 1 分 ( 5) 节约用水( 5 分) 措施完善,效果好 5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通过节水型单位考核的,此项可直接赋 5 分 ( 6) 污染源控排( 10 分) 措施完善,效果好 10 分 8 分,较好 7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38、 分 ( 7) 污水处理( 10 分) 1)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且稳定达标排放,好 5 4 分,一般 3 1 分 2) 实施雨污分流排放 5 分 ( 8) 水生态修复( 10 分) 水生态修复措施针对性强,效果好 10 分 8 分,较好 7 分 4 分,一般3 分 1 分 3.生物多样性 保护 ( 30分) ( 9) 物种多样性( 10 分) 无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种群健康且物种丰富多样 10 分 8 分,较丰富 7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 10) 物种保护( 10 分) 措施完善、效果好 10 分 8 分,较好 7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 11) 栖息地设置( 10 分

    39、) 繁衍、栖息和洄游通道等设施完好,布局合理 10 分 8 分,较好 7 分4 分,一般 3 分 1 分 4.水土保持 质量 ( 25分) ( 1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率( 10 分)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 95%以上得 10 分, 95% 90%得 9 分 6 分, 90% 85%得 5 分 1 分 ( 13) 林草覆盖率( 10 分) 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地面积 95%以上得 10 分, 95% 90%得 9 分 6 分,90% 85%得 5 分 1 分 ( 14) 水土流失防治( 5 分)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完善,实施效果好 5 分 4 分,一般 3 分 1分 5.空气质量 ( 25分

    40、) ( 15) 空气质量等级( 10 分) 根据 GB 3095,全年期环境空气质量等级达到一类区标准 10 分,二类区 标准 7 分,低于二类区标准 4 分 1 分 ( 16) 负氧离子含量( 10 分)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 1500个 /cm3以上得 10分, 1500 1000个 /cm3得 9分 6 分, 1000 400 个 /cm3得 5 分 1 分 ( 17) 增湿降尘措施( 5 分) 有增湿、降尘等措施,效果好 5 分 4 分,一般 3 分 1 分 DB32/T XXXX 2020 14 表 A.4 开发利用 指标评价 表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赋分标准 1.区位条件 ( 15分)

    41、 ( 1) 地理位置 ( 10 分) 距离地级以上城市或 知名 景区 30km以内得 10分, 30km 60km得 7分4 分, 60km 以上得 3 分 1 分。 ( 2) 区位优势 ( 5 分) 明 显 5 分 4 分, 一般 3 分 1 分 2.经济社会 条件 ( 15分) ( 3) 区域经济发展 ( 5 分) 水平高 5分 4分, 一般 3分 1分 ( 4) 政府支持 度( 5 分) 大 5分 4分, 一般 3分 1分 ( 5) 社会认可 度( 5 分) 高 5分 4分, 一般 3分 1分 3.交通条件 ( 30分) ( 6)对外 交通 ( 15 分) 景区临近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通达景区交通方式多样,可达性好 15 分 12 分,较好 11 分 8 分,一般 7 分 1 分, ( 7) 区内交通 ( 10 分) 线路 布局合理 ,交通工具多样、 便 捷、环保。好 10 分 8 分,较好 7 分4 分,一般 3 分 1 分 ( 8) 交通配套设施 ( 5 分) 停车场 、 码头、无障碍通道、 交通驿站、交通标识 等 设施齐备 5 分 4分 ,一般 3 分


    注意事项

    本文(DB32 T 3840-2020 水利风景区评价规范.pdf)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