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22 T 3155-2020 前庭性偏头痛中医诊疗规范.pdf

    • 资源ID:1503584       资源大小:400.3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22 T 3155-2020 前庭性偏头痛中医诊疗规范.pdf

    1、ICS 11.020 C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1552020 前庭性偏头痛中医诊疗规范 Clinical practice of vestibular migra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 - 09 - 01 发布 2020 - 09 - 20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 3155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

    2、脑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莉、刘寅、贾秋颖、张燕、辛丽华、李帅、仲虎、韩琦、曲冠霖。 DB22/T 31552020 1 前庭性偏头痛中医诊疗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应急处理和预防调护。 本标准适用于前庭性偏头痛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2 诊断 2.1 中医诊断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 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2 西医诊断 2.2.1 明确的前庭性偏头痛诊断 2.2.1.1 无先兆偏头痛或有先兆偏头痛的现病史或既往史。 2.2.1.2 前庭症状中

    3、度或重度,持续 5 min 至 72 h。 2.2.1.3 至少 50% 的发作与以下 3 项中的至少 1 项相关: a) 头痛伴随至少符合以下 4 项中的 2 项: 1) 单侧; 2) 搏动性; 3) 中或重度头痛; 4) 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 b) 畏声和畏光; c) 视觉先兆。 2.2.1.4 至少 5 次发作满足 2.2.1. 2 和 2.2.1.3。 2.2.1.5 不能用 ICHD-3 的其它诊断或其它前庭障碍更好的解释。 2.2.2 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诊断 2.2.2.1 至少 5 次中度或重度前庭症状发作,持续 5 min 至 72 h。 2.2.2.2 只满足前庭性偏头痛

    4、诊断中 2.2.1.1 和 2.2.1.3 其中一项。 2.2.2.3 不能用 ICHD-3 的其它诊断或其它前庭障碍更好的解释。 3 辨证论治 3.1 肝火上炎证 3.1.1 证候 DB22/T 31552020 2 头晕且痛,其势较剧,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 脉弦数。 3.1.2 治法 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3.1.3 方药 参见附录 A.1.1。 3.1.4 加减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肝阳化风者,加羚羊角粉、牡蛎、代赭石;兼阴虚者,加龟甲、鳖甲、制 何首乌、生地黄。 3.2 痰瘀阻窍证 3.2.1 证候 眩晕而头重昏蒙,伴胸闷恶心,肢体麻木

    5、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 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 3.2.2 治法 活血化痰,通络开窍。 3.2.3 方药 参见附录 A.1.2。 3.2.4 加减 身倦乏力,少气自汗者,加黄芪;畏寒肢冷者,加附子、桂枝。 3.3 风痰上扰证 3.3.1 证候 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食少便溏,舌 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3.3.2 治法 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3.3.3 方药 参见附录 A.1.3。 3.3.4 加减 眩晕较甚,呕吐痰涎者,加代赭石、旋覆花、胆南星;胸闷者,加豆蔻、砂仁;耳鸣者,加郁金、 石菖蒲。 DB22

    6、/T 31552020 3 3.4 肝胃不和证 3.4.1 证候 头重如裹,视物旋转,头痛、恶心,呕吐,心烦不寐,脘闷,纳差,舌淡,苔薄黄,脉沉弦。 3.4.2 治法 调和肝胃。 3.4.3 方药 参见附录 A.1.4。 3.4.4 加减 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竹茹;失眠、多梦者,加阿胶、酸枣仁、柏子仁。 3.5 阴虚阳亢证 3.5.1 证候 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3.5.2 治法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3.5.3 方药 参见附录 A.1.5。 3.5.4 加减 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甚者,加鳖甲、知母、青蒿;遗精者,加莲须

    7、、芡实、沙苑子、覆 盆子。 4 其他疗法 4.1 中药注射 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1 次 0.6 g,每日 1 次,用 5% 葡萄糖注射液或 0.9% 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500 ml 稀释后使用。 4.2 穴位贴敷 4.2.1 选用吴茱萸、细辛、三七、蒲黄等加工后与酒精、人工麝香、冰片、蜂蜜、甘油充分混合,贴 敷于神阙、内关、肝俞、肾俞等穴位。 4.2.2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 4 h6 h,儿科患者贴药时间酌减。 4.2.3 贴敷 5 次为 1 疗程,连续治疗 1 个3 个 疗程。 4.2.4 对上述成分过敏者禁用。 4.3 针刺 DB22/T 31552020 4 4.3.1 通玄

    8、针法。 4.3.2 选取双侧晕听区,百会,双侧风池。 4.3.3 每次留针 30 min,每天 1 次。 4.3.4 针刺 1 周为 1 个 疗程,连续治疗 1 个3 个 疗程。 4.4 耳穴压豆法 4.4.1 主穴选取神门、肝、脾,配穴选取内耳、颞、外耳、三焦。 4.4.2 将耳穴贴贴于所选的穴位上,轻轻按压 1 min。 4.4.3 每日按压 5 次,隔 2 d 更换 1 次。两耳交替进行。 4.4.4 耳廓有炎症、冻伤禁用。 4.5 推拿 4.5.1 整脊 4.5.1.1 松解理筋 在 C12、C56、T23、T34 椎旁自上而下缓慢移动查找阳性反应点。对椎旁出现的筋结、压 痛点、条索状

    9、物等阳性反应点,采用拇指弹、拨、点、按的手法进行松解理筋。 4.5.1.2 推脊理筋整复 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前方,充分暴露脊柱,术者双手拇指或掌根部分别置于脊柱棘突两侧 2 cm 处,缓慢有节律的自上而下推按 3 次5 次,然后,双手拇指沿肩胛骨内侧缘自上而下沿肩胛线及两 侧肋间隙平推理筋数次,以达到皮肤微红发热为佳。 4.5.1.3 整脊调颈 4.5.1.3.1 颈段整脊调颈法 患者坐位,全身放松,颈部前屈约 20 向左侧旋,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固定于压痛点, 右手放于患者前额部,向左下方缓慢旋转,双手协调调整旋转角度,当旋转角度落于患者椎痛点处,右 手向左下方瞬间旋转用力,常可听到

    10、“喀嚓”声,诊查压痛点消失。 4.5.1.3.2 胸段掌根旋转斜推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一侧,术者右手掌根部固定T23、T34棘突右侧棘旁压痛点后,缓慢用力 向下向外呈弧形牵引至最大角度时,右手掌根瞬间加大旋转力度和角度,同时向右下方发力,常可听到 “弹响”声,脊诊诊察压痛点消失或减弱。 4.5.2 操作时间及疗程 每次 45 min,每日 1 次,10 d 为 1 个疗程。 4.5.3 注意事项 在进行治疗时手法力度要适当, 切忌使用蛮力, 以免发生意外。 5 应急处理 DB22/T 31552020 5 5.1 若出现严重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且持续无法缓解时,可酌情给予。 5.2 盐酸异

    11、丙嗪注射液,肌肉注射,1 次 25 mg,每日 1 次;溴米那普鲁卡因注射液,肌肉注射,1 次 2 ml,每日 1 次。 5.3 嘱卧床休息,待症状平稳。 6 预防调护 6.1 情志 6.1.1 做好情志疏导工作,避免暴怒和郁闷不乐。 6.1.2 前庭性偏头痛发作时要设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指导病人可通过转移法、释放法等进行自我调 控,放松紧张情绪,缓解其压力。 6.2 起居 6.2.1 床铺应清洁干燥、平软。 6.2.2 居住环境宜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或偏暗,温度、湿度适宜。 6.2.3 多休息,卧位舒适,避免过度劳累、经常熬夜等。 6.2.4 减少陪护及探视,避免外界不良刺激。 6.

    12、3 饮食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宜清淡,避免肥甘厚味。 6.4 其他 避免视觉、味觉、嗅觉等诱因引起的刺激,女性月经期或更年期更易发病,应加强预防。 DB22/T 31552020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治疗方药 A.1 方药 A.1.1 肝火上炎证 天麻钩藤饮:天麻 12 g、钩藤 12 g、石决明 15 g、川牛膝 9 g、益母草 9 g、黄芩 9 g、栀子 9 g、杜仲 9 g、桑寄生 12 g、夜交藤 15 g、茯神 9 g。 A.1.2 痰瘀阻窍证 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胆南星 12 g、半夏 10 g、枳实 12 g 、茯苓 10 g、陈皮 10 g、石菖蒲

    13、 10 g、竹茹 10 g、麝香 0.1 g(冲服,或白芷 9 g 代)、丹参 9 g、赤芍 12 g、桃仁 15 g、川芎 10 g 、 红花 10 g、牛膝 15 g、葱白 10 g、生姜 6 g、大枣 4 枚。 A.1.3 风痰上扰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 10 g、白术 10 g、天麻 10 g、茯苓 10 g、生姜 6 g、橘红 10 g、大枣 3 枚、甘草 6 g。 A.1.4 肝胃不和证 加味半夏泻心汤:柴胡 12 g、半夏 9 g、黄芩 6 g、黄连 3 g、干姜 6 g、人参 6 g、甘草 6 g、 大枣 4 枚。 A.1.5 阴虚阳亢证 镇肝熄风汤:怀牛膝 30 g、代赭石 30 g、生龙骨 15 g、生牡蛎 1 5 g、生龟板 15 g、白芍 15 g、 玄参 15 g、天冬 15 g、川楝子 6 g、生麦芽 6 g、茵陈 6 g、甘草 4.5 g。 _


    注意事项

    本文(DB22 T 3155-2020 前庭性偏头痛中医诊疗规范.pdf)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