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407 T 001-2018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规范.pdf

    • 资源ID:1496176       资源大小:981.27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407 T 001-2018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规范.pdf

    1、ICS 03.120.10 A 00 DB 山 西 省 晋 中 市 地 方 标 准 DB1407/T 0012018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规范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11 - 15发布 2018 - 11 - 15实施 晋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407/T 001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评价原则 . 1 5 评价组织 . 2 6 评价范围及条件 . 2 7 基础评价内容 . 3 8 分类评价内容 . 4 9 定量评价内容 . 6 10 评价过程 . 11 11 赋分方式 . 1

    2、3 12 评价结果应用 . 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评分表. 15 参考文献 . 18 DB1407/T 001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晋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晋中市品牌创新战略领导组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晋中市质量与品牌发展研究中心、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四海智诚商务咨 询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山西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宏伟 武晋花 刘朋 李淑芳 周桐 黄晓庆 杜娟 侯晓艳 郭志清 刘晓英 梁正 华 陈鑫 薛川。 DB1407/T 0012018 III 引 言 本标准遵照晋

    3、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品牌创新战略的意见、晋中市品牌创新成果评价管 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为评判各类组织品牌创新发展状况提供客观依据,确保晋中市品牌创新成果评价 的科学严谨、公平公正,有助于各类组织以先进的品牌质量管理系统支撑核心竞争力的保持,是晋中市 以品牌创新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与量化规范。 本标准旨在为晋中市品牌创新评价工作提供依据,以规范的程序、严谨的方法保证有效的结果。本 标准为各类组织品牌创新提供了方法、路径,可供各类组织在品牌创新过程中学习应用,可用于各类组 织进行品牌创新成果的自我评价,也可为第三方进行品牌创新成果评价提供依据。 本标准的广泛应有有利于达到以评促建,通过评价和

    4、挖掘品牌创新的特点,树立品牌创新标杆,带 动和引领晋中市各类组织品牌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DB1407/T 0012018 1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晋中市品牌创新成果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组织、评价范围和条件、评 价内容、评价流程、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对晋中市行政区内各类组织品牌创新成果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185 品牌价值 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

    5、T 2918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品牌 与营销相关的无形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名称、用语、符号、形象、标识、设计或其他组合,用 于区分产品,服务和(或)实体,或兼而有之,能够在利益相关方意识中形成独特印象和联想,从而产 生经济利益(价值)。 3.2 品牌价值 以可转让的货币单位表示的品牌经济价值。 3.3 品牌创新 通过核心技术、质量管理、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创新等手段,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 路径、环境,增强品牌生命力,赋予品牌要素以创造价值的新能力的行为。 3.4 品牌创新成果 在品牌质量管理创新、品牌技术创新、品牌文化创新、品牌商业模式创新、自主品牌创

    6、新等方面实 现预定目标、创造新价值、体现品牌创新本质要求的行为与表现的综合凝练与总结。 3.5 评价 按照规定程序,通过计算、观察、咨询和比对等方法,对品牌创新对象进行一系列的复合分析、研 究和评估,从而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得出结果的行为和过程。 4 评价原则 DB1407/T 0012018 2 4.1 政策性 坚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战略,因地制宜,紧密结合晋中地方品牌创新战略的要 求,服务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布局;以评促建,有利于提升组织在品牌创新方面竞争力,带动地区 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4.2 科学性 依据品牌创新客观规律,科学确定品牌创新成果评价内容、指

    7、标体系、评价方法与分值权重,按照 评价成果的客观事实情况进行评审和评议。评价结论中的成果分析、特点描述,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4.3 公正性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的规则、程序和结果公开、透明,评价组织方、评价机构及评价专家应严格遵守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以及品牌创新评价工作纪律要求,对参评组织开展平等的、无歧 视的评价。不附加任何不合理不正当的条件,不以参评组织的规模、体量作为评价的限制条件,评价全 过程按规定的程序开展,评价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4.4 独立性 评价组织方、评价机构、评价专家依法独立开展品牌创新成果评价工作,以及提供评价结果意见, 不受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预。 4.

    8、5 开放性 鼓励组织结合行业、产品或服务特点,以自身品牌发展实际和需求出发进行扩展、创新。不排斥任 何其他先进的品牌成果创新评价标准与本标准衔接。 5 评价组织 5.1 “晋中市品牌创新战略领导组”负责品牌创新成果评价的全面领导工作。 5.2 “晋中市品牌创新战略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品牌创新成果评价的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必要时,可 委托有资质、能力和业绩的第三方专业机构、选聘专家组成员参与评价工作。 5.3 承担评价工作的第三方机构和专家遵照以下条件及要求: 5.3.1 具备品牌创新成果评价业务能力,能独立接受品牌创新成果评价委托; 5.3.2 具备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知名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约

    9、定; 5.3.3 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对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遵守保密规定; 5.3.4 严于律己,公正廉明,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开展评价工作。 5.4 承担评价工作的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在评价全过程应接受“晋中市品牌创新战略领导组办公室”监 督管理。 6 评价范围及条件 6.1 评价范围 DB1407/T 0012018 3 6.1.1 晋中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各类组织均可申报参加品牌创新成果评价。各类组织可根据品牌创新 成果的类型(8)申报一类或多类。申报多类时,每一类均按本标准进行评价,并选择评分最高的作为 品牌创新评价结果。 6.1.2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范围包括品牌创新组织的基本条件(6.2)、

    10、品牌创新基础(7)、品牌创新 类型(8)和量化品牌创新成果的数据(9)。 6.2 基本条件 6.2.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 行规律; 6.2.2 应具有正规、合法的生产、服务和经营手续,经济效益良好; 6.2.3 应具有稳定的生产、服务、经营场所和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近3年组织诚信记录良好。 6.2.4 品牌创新的方法和路径明确,并取得明显效果。 7 基础评价内容 7.1 品牌战略 7.1.1 品牌建设应纳入组织总体发展战略,有明确的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品牌策划和品牌发展体系; 7.1.2 应建立有品牌创新管理组织机构,坚持完善品牌

    11、创新相关体系文件、规划和制度建设; 7.1.3 应凸显组织、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发展优势,监控、追踪品牌战略执行效果,并及时修正方案。 7.2 品牌定位 7.2.1 主(子)品牌结构、定位、细分市场及目标顾客群清晰,品牌延伸、发展、升级体系完善,应 具有持续使用的标志、标识和注册商标; 7.2.2 产品或服务品牌、标识、CIS设计能准确体现其经营宗旨和理念,应符合组织发展的形象要求, 并具有显著性,容易被识别; 7.2.3 品牌定位对组织质量发展水平和品牌建设能力提升应具有较大作用,有典型事件、任务和成功 案例。 7.3 创新投入 7.3.1 组织第一责任人认真履行品牌创新管理责任,长期关注品牌

    12、创新相关理论、标准及政策法规, 形成符合组织实际的品牌创新管理手段、方法和模式,成效明显; 7.3.2 能够合理调配、整合内外部资源,包括必要的财务、人力、知识、信息、设施、渠道等,持续 投入并保障有力; 7.3.3 积极引入域外品牌创新资源、改善营商环境、构建品牌创新服务平台、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推 动品牌管理人才建设等工作。 7.4 品牌建设 DB1407/T 0012018 4 7.4.1 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工作,近3年获得(国际、国家、行业、地区)品牌创新、质量管理等领域 的奖励和荣誉; 7.4.2 持续关注产品或服务的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及变化情况,主动通过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 进行具

    13、有说服力的品牌价值评估,并定期发布相关报告; 7.4.3 注重形成稳定并被组织成员认同的品牌文化,市场覆盖范围广,顾客满意度高,并积极打造、 建设(国际、国内、行业、地区)知名品牌。 7.5 品牌推广 7.5.1 公众能够通过品牌推广、文化活动、市场经营活动等行为传递出的信息产生品牌认同,品牌产 品或服务应具有良好的社会认知度; 7.5.2 品牌覆盖范围广、具有一定数量的品牌忠诚顾客,在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员工待遇、引导市场 发展方面应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并对经营业绩贡献突出; 7.5.3 具有持续、明确的品牌推广制度体系与组织行为,有典型事例、人物或成功案例。 7.6 品牌保护 7.6.1 具

    14、有强烈的品牌安全管理、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应建立品牌市场调查、问题反馈及追溯管 理体系; 7.6.2 在生产或服务各环节收集、识别潜在的品牌风险信息,分析并确定风险点,应制定相应的品牌 安全防控预案; 7.6.3 有持续、明确的品牌保护行为,应具备通过法律手段、公共关系等维护和保护组织品牌的能力。 7.7 品牌评价 7.7.1 应每年委托相关机构进行顾客认知度、满意度等测评,且上年度测评结果良好; 7.7.2 品牌产品或服务获得相应的认证,品牌创新核心技术对增强组织市场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明显(如 充分适应市场需求、替代进口产品、突破技术壁垒进入国外或省外市场等); 7.7.3 品牌创新为组织带

    15、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包括品牌溢价、品牌创新核心技术转让、品牌市 场影响扩大以及其他由于品牌创新而产生的相关收益)。 8 分类评价内容 8.1 总则 引导激励各类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品牌创新活动,以点带面赋予品牌创造价值的新能力,逐步增加 品牌生命力,发挥品牌创新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品牌创新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品牌质量管 理创新、品牌技术创新、品牌文化创新、品牌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自主品牌创新。 8.2 品牌质量管理创新类 8.2.1 应具有支持品牌质量管理创新的内外部平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品牌质量管 理创新体系; DB1407/T 0012018 5 8.2.2 应积极

    16、开发、引进、消化、吸收适用的(国际、国家、行业、地区)先进技术和先进标准,在 品牌质量管理创新方面具备明显的(国际级、国家级、行业级、地区级)核心竞争力; 8.2.3 有持续、具体、高效的品牌质量管理创新措施,员工持续开展各种品牌质量管理能力提升、技 术改进与品牌创新活动; 8.2.4 应有稳定的品牌风险管理服务机制和设施、人员、技术、网点等基础条件,服务标准先进、保 障措施到位,有一定水平的特色化服务; 8.2.5 应有敏锐的品牌市场反应能力,服务执行响应手段先进、速度快,品牌管理或服务准确率高, 产品或服务市场投诉率低; 8.2.6 应鼓励和引导品牌产品或服务通过(国际、国家)相关认证,执

    17、行标准先进,近3年获得(国 际、国家、行业、省、市)表彰或奖励; 8.2.7 应承担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区)品牌管理创新、高质量发展等相应管理标准的制修 订,具有良好社会影响。 8.3 品牌技术创新类 8.3.1 品牌研发(R&D)投入占销售收入(总产值)比例高,高学历(本科及以上)、高职称(中级及 以上)、高技能(高级技工及以上)员工数量占比高,超过地区或行业平均水平; 8.3.2 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品牌技术创新核心技术或核心能力,或是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协同 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 8.3.3 近3年在品牌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商标保护方面积累总结出先进的方法、工具或模式,品牌

    18、 产品或服务优势特征明显,获得(国际、国家、行业、省、市)相关奖励; 8.3.4 品牌创新核心技术在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国家和社会安 全、减少资源消耗中发挥作用,处于(国际、国家、行业、地区)领先位置; 8.3.5 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品牌技术创新的比例水平高; 8.3.6 通过对设备、工艺、流程等的优化措施,检测能力、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的提升,有效消除 或降低品牌安全隐患,提高产品或服务稳定性、可靠性和品牌信任度; 8.3.7 应承担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区)品牌技术创新等相应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具有良好 的引导、示范作用。 8.4 品牌文化

    19、创新类 8.4.1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品牌文化创新理念,坚持完善品牌文化创新保障体系; 8.4.2 有识别、分析和确立提升品牌价值的品牌文化管理机制和具体措施,品牌文化能够塑造、代表 组织的个性形象; 8.4.3 品牌文化创新氛围良好,持续开展品牌文化营销与推广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和 品牌形象的举措高效、有力; 8.4.4 组织成员认同并积极参与品牌文化创新,对内部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DB1407/T 0012018 6 8.4.5 品牌文化符合社会价值观,近3年组织品牌价值、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与(国际、国家、 省内)同行业比较,品牌

    20、文化价值变化趋势良好,获得社会认可并具备一定的社会竞争力; 8.4.6 近3年组织获得(国际、国家、行业、地区)品牌文化创新、质量管理等领域的奖励和荣誉; 8.4.7 有典型的品牌文化创新(人物、事件、事例、作品),有品牌文化研究成果,与行业内外的相 关组织持续开展品牌文化交流与合作。 8.5 品牌商业模式创新类 8.5.1 具有稳定的品牌商业模式创新信息获得渠道,能够通过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获得对本组织品牌商 业模式相关信息的客观评价; 8.5.2 品牌商业模式符合地区发展政策、法规要求,能够积极按照地区重点扶持、鼓励发展的战略性 新兴产业、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方向优化、调整主营业务; 8.5.3

    21、 有稳定的品牌商业模式研发与创新投入,投入占销售收入(总产值)一定比例,高学历(本科 及以上)、高技能(高级技工及以上)员工数量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8.5.4 具有稳定、先进的品牌产品或服务市场监控手段和调研技术工具,能够运用“互联网+”等技术 手段组织市场调研,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的调研数据分析并定期发布; 8.5.5 品牌商业模式核心内涵基本稳定,应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强度; 8.5.6 品牌商业模式在新产品开发、运营理念或模式创新、诚信自律经营、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成 果复杂程度高,成果重现性和应用程度好; 8.5.7 通过品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经营活动业绩,推动社会进

    22、步、保障社会安全,树立“品牌制造” 或“品牌服务”等良好形象。 8.6 自主品牌创新类 8.6.1 重视并持续进行自主品牌创新技术资源开发与创新活动,自主品牌培育机制体制健全; 8.6.2 明晰目标顾客(或利益相关方)关键需求点,紧密围绕自主品牌产品或服务的有形特点和无形 特性进行创新; 8.6.3 应具有稳定、先进的自主品牌创新技术与工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能够运用“互联网+” 等技术手段组织调研、设计,实际效果好; 8.6.4 自主品牌稳定且具有明显的溢价能力,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高,设施、人员、技术、网点、 反应能力与品牌创新承诺相匹配; 8.6.5 自主品牌在自主产品开发、运营理念

    23、或模式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8.6.6 自主品牌创新赢得了认可和赞誉,有典型(人物、事件、事例、作品),有自主品牌创新相关 研究成果和积淀; 8.6.7 自主品牌获得相关认证,充分体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优势,自主品牌传播方式有持续改进与 创新。 9 定量评价内容 DB1407/T 0012018 7 9.1 总则 通过收集数据、信息,对影响品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量化的形式判断品牌创新的价值,以 量化方法客观评价品牌创新成果。考虑品牌创新特点和发展阶段,可采用表征品牌创新过程和品牌创新 结果的两类评价指标。 9.2 品牌认知度 品牌认知度(N)由认知人数(K)和行业总

    24、人数(B)指标构成,按式(1)计算: K N= 100% B .(1) 式中: N品牌认知度; K知道该品牌产品或服务的人数; B选择该行业的总人数。 9.3 理性品牌态度 理性品牌态度(A)由信念强度(B)等一级指标构成,按式(2)计算: .(2) 式中: A理性品牌态度; Bi第i个属性的信念强度; Wi第i个属性的权重。 9.4 品牌渗透率 品牌渗透率(S)由使用该品牌产品和服务人数(U)和知道该品牌产品和服务总人数(K)指标构 成,按式(3)计算: U S= 100% K .(3) 式中: S品牌渗透率; U使用该品牌产品或服务的人数; K知道该品牌产品或服务的人数。 9.5 品牌强度

    25、 品牌强度(K)由组织行为(K1)、客户关系(K2)、市场地位(K3)、法律权益(K4)等一级指标 构成,按式(4)计算: DB1407/T 0012018 8 . (4) 式中: K品牌强度; Ki第i个一级指标评估值; Wi第i个一级指标的影响权重。 若组织行为(K1)、客户关系(K2)、市场地位(K3)、法律权益(K4)等方面指标由二级指标构成, 可用式(5)计算: . (5) 式中: Ki第i个一级指标得分; Kij第i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个二级指标评估值; Wij第j个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i的影响权重。 9.6 品牌顾客满意度 品牌顾客满意度(I)由单个属性比例(B)和该属性的顾客满意度

    26、(F)等方面的一级指标构成, 按式(6)计算: . (6) 式中: I品牌顾客满意度; Bn第n个属性的比例; Fn第n个属性的顾客满意度。 9.7 品牌知名度 品牌知名度(O)由知道人数(C)和被调查总人数(D)指标构成,按式(7)计算: . (7) 式中: O品牌知名度; C知道该品牌的人数; D被调查总人数。 9.8 品牌市场占有率 DB1407/T 0012018 9 品牌市场占有率(W)由单品牌产品销售量(E)和产品市场销售总量(Y)指标构成的,按式(8) 计算: .(8) 式中: W品牌市场占有率; E该品牌的产品销售量; Y产品市场销售总量。 9.9 品牌价值(基于多周期超额收益

    27、法) 品牌价值(VB)由品牌现金流(F)、品牌价值贴现率(R)和永续增长率(g)指标构成,按式(9) 计算: .(9) 式中: VB品牌价值; FBC,tt年度品牌现金流; FBC,T+1T+1时期品牌现金流; T高速增长时期,根据行业特点,一般为3至5年; R品牌价值贴现率; g永续增长率,可采用长期预期通货膨胀率。 9.9.1 品牌现金流 品牌现金流(FBC)由调整后企业净利润(PA)和企业有形资产收益(IA)指标构成,按式(10)计 算: .(10) 式中: FBC当年度品牌现金流; PA当年度调整后的企业净利润; IA当年度企业有形资产收益; 企业无形资产收益中归因于品牌部分的比例。

    28、9.9.2 调整后的企业净利润 调整后的企业净利润(PA)由企业净利润(P)、各类企业有形资产收益(I)和企业支出(E)指 标构成的,按式(11)计算: DB1407/T 0012018 10 . (11) 式中: PA调整后的企业净利润; P企业净利润; IF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II投资收益; IN营业外收入; EN营业外支出。 9.9.3 有形资产收益 有形资产收益(IA)由有形资产总额(A)和投资报酬率()指标构成,按式(12)计算: . (12) 式中: IA有形资产收益; ACT流动有形资产总额; CT流动有形资产投资报酬率; ANCT非流动有形资产总额; NCT非流动有形资产投资报

    29、酬率。 9.9.4 流动有形资产收益率 流动有形资产收益率可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短期基准贷款利率进行计算,如1年期银行贷款基 准利率。 9.9.5 非流动有形资产收益率 非流动有形资产收益率可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长期基准贷款利率进行计算,如5年期银行贷款 基准利率。 9.9.6 品牌价值贴现率 品牌价值贴现率(R)由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Z)和品牌强度系数(K)指标构成的,按式(13) 计算: . (13) 式中: R品牌价值贴现率; Z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 K品牌强度系数。 DB1407/T 0012018 11 9.9.7 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 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可通过计算相近行业、类型和

    30、规模的上市企业平均资产报酬率得到,也可通过 统计调查等方式获得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 9.10 品牌价值增长率 品牌价值增长率(Q)由品牌价值数(VB)指标构成,按式(14)计算: .(14) 式中: Q品牌价值增长率; VBi年终品牌价值数; VBo年初品牌价值数。 9.11 品牌创新能力指数 品牌创新能力(C)由环境(E)、投入(T)、产出(O)、成效(P)等一级指标构成,按式(15) 计算: .(15) 式中: Ei第i个创新环境指标得分; Ti第i个创新投入指标得分; Oi第i个创新产出指标得分; Pi第i个创新成效指标得分; Wi第i项指标权重。 10 评价过程 10.1 启动评价 晋

    31、中市品牌创新战略领导办公室组织安排品牌创新成果评价活动,对活动要求作出规定。组织各类 组织自愿申报,按评价范围及条件(6)进行资格审查。 10.2 评价流程 DB1407/T 0012018 12 评价活动分资料评价、现场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四个环节。品牌创新成果评价流程,见图1。 图1 晋中市品牌创新成果评价流程 10.3 资料评价 依据本标准的要求(6.2,7,8),评价专家对参评组织申报的品牌创新成果资料进行评价,评分 办法执行赋分说明(11)的规定。为确保评价的一致性,必要时可制定评价细则。资料评价环节可筛选 50-75%进入现场评价和定量评价环节。本环节不进行定量评价。 10.4

    32、 现场评价 评价专家在晋中市品牌创新战略领导办公室的监督下,进入参评组织的现场,通过听取汇报、现场 观察、查阅资料、见证,必要时听取客户意见等方式收集品牌创新成果的证据,依据本标准要求(6.2, 7,8)做出评价。 10.5 定量评价 依据可行性、代表性、均衡性、科学性原则,结合评价工作实际,选取本标准(9)中部分或全部 评价指标建立定量评价体系。通过现场收集、远程收集(微信、电话、邮件)等方式收集足够的数据, 采用数据分析技术确定评价指标结果及分值。 10.6 综合评价 10.6.1 对资料评价、现场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参评组织品牌创新成果的评价结 果排序。 DB1407/

    33、T 0012018 13 10.6.2 根据评价活动的需要,按照20%25%比例选择排序在前的部分参评组织,安排陈述答辩会, 由品牌创新战略领导组成员单位和评价专家共同审定,确定评价结果的最终排序。 10.6.3 为确保评价结论符合评价原则和宗旨,应依据品牌创新成果评价活动要求,确定品牌创新成果 评价的等级和名额,报相关部门审批。品牌创新成果等级包括但不限于: 一等成果,品牌创新效果显著,在地区或更大范围内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可作为品牌发展标 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等成果,品牌创新成果明显,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为行业内的品牌创新提供示范 和借鉴,可在行业内广

    34、泛推广; 三等成果,品牌创新成果较好,品牌定位清晰,品牌规划和建设有一定的效果,品牌发展潜力 较大; 四等成果,确立了品牌创新理念,在品牌创新探索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可持续培育形成品牌创 新成果。 10.7 问题处理 评价过程发现参评组织存在资料、数据等不实情况,应按照程序上报晋中市品牌创新战略领导组办 公室,必要时,取消参评资格。 11 赋分方式 11.1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的组织得分满分为500分,基本条件不赋分;基础评价内容赋分210分、类型 评价内容赋分140分、定量评价内容赋分150分。评分表见附录A。 11.2 评价指标类别分为否决指标、等级指标、数值指标。赋分区间见表1: 表1 品牌

    35、创新成果评价赋分区间表 赋分区间 指标类别 100%71% 70%41% 40%11% 10%0% 备注 其他等级 优异 良好 一般 差 等级指标 明确等级 国际级、国家级 行业、省部级、 地市级 其他 无 数值指标 超过平均水平 达到平均水平 低于平均水平 没有响应 数值平均 值为依据 否决指标 以参评组织基本条件(6)的佐证材料为依据,“不符合”即为否决。 11.3 资料评价和现场评价按具体申报的品牌创新类型进行分类评价赋分,基础评价的结果适用于每一 类别的品牌创新类型评价。 11.4 根据定量评价选取的指标特征和重要性确定赋分方式。 11.5 综合评价时,应对各环节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36、并由品牌创新战略领导组和评价专家共同审定 排名在前的部分品牌创新成果。 DB1407/T 0012018 14 11.5.1 对每一类型品牌创新成果的资料评价、现场评价、定量评价各环节分值进行汇总分析,并以参 评组织所申报的分值最高类型进行总排序。计算公式如下: T i =k(J a +L ia )+(1-k) (J b +L b )+C (16) 式中: Ti某类型品牌创新成果的汇总评价分值; k资料评价分值权重,根据实际可选取0.3至0.6之间的数; J为基础评价分值; Li为i类型评价分值; C为定量评价分值; i用下角标代表某类型创新成果; a用下角标代表资料评价; b用下角标代表现场

    37、评价。 11.5.2 按照20%25%比例选择排序最前的品牌创新成果进行陈述答辩,可根据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 确定投票和评分的赋分方式,经相关部门批准实施。 12 评价结果应用 12.1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可作为政府决策、政策规划、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应用依据。 12.2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结论可作为相关部门推广的典型,发挥标杆示范效应,以品牌建设提升传统产 业竞争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12.3 为参评组织的品牌创新成果提供评价意见,引导各类组织增强品牌意识,明确品牌发展路径,提 升品牌数量和质量,提高品牌经济贡献率。 12.4 为相关部门和组织提供品牌创新的政策措施建议,促进各方形成品牌创新动能

    38、,推动品牌建设由 单一品牌向区域集群品牌发展。 DB1407/T 0012018 1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评分表 A.1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评分表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评分表,见表A.1。 表A.1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评分表 类型 评价指标 评价区间 合计 优异 良好 一般 无 一级评价指标 (标准分值) 二级评价指标 (标准分值) 100%-71% 70%-41% 40%-11% 10%-0 7.1.1 (10分) 7.1.2 (10分) 7.1 品牌战略 (30分) 7.1.3 (10分) 7.2.1 (10分) 7.2.2 (10分) 7.2 品牌定位 (30分

    39、) 7.2.3 (10分) 7.3.1 (10分) 7.3.2 (10分) 7.3 创新投入 (30分) 7.3.3 (10分) 7.4.1 (10分) 7.4.2 (10分) 7.4 品牌建设 (30分) 7.4.3 (10分) 7.5.1 (10分) 7.5.2 (10分) 7.5 品牌推广 (30分) 7.5.3 (10分) 7.6.1 (10分) 7.6.2 (10分) 7.6 品牌保护 (30分) 7.6.3 (10分) 7.7.1 (10分) 7.7.2 (10分) 7 基础 评价 内容 7.7 品牌评价 (30分) 7.7.3 (10分) 总计 DB1407/T 0012018

    40、16 表A.1 晋中市品牌创新成果评价评分表(续) 8.2.1 (20分) 8.2.2 (20分) 8.2.3 (20分) 8.2.4 (20分) 8.2.5 (20分) 8.2.6 (20分) 8.2 品牌质量管理 创新 (140分) 8.2.7 (20分) 总计 8.3.1 (20分) 8.3.2 (20分) 8.3.3 (20分) 8.3.4 (20分) 8.3.5 (20分) 8.3.6 (20分) 8.3 品牌技术创新 (140分) 8.3.7 (20分) 总计 8.4.1 (20分) 8.4.2 (20分) 8.4.3 (20分) 8.4.4 (20分) 8.4.5 (20分) 8

    41、.4.6 (20分) 8.4 品牌文化创新 (140分) 8.4.7 (20分) 总计 8.5.1 (20分) 8.5.2 (20分) 8.5.3 (20分) 8.5.4 (20分) 8.5.5 (20分) 8.5.6 (20分) 8.5 品牌商业模式 创新 (140分) 8.5.7 (20分) 总计: 8.6.1 (20分) 8.6.2 (20分) 8.6.3 (20分) 8.6.4 (20分) 8.6.5 (20分) 8.6.6 (20分) 8.6 自主品牌创新 (140分) 8.6.7 (20分) 8 分类 评价 内容 总计: DB1407/T 0012018 17 表A.1 晋中市品牌创新成果评价评分表(续) 9 定量 评价 内容 9.1-9.11 (150分) 结合评价工作实际,依据可行性、代表性、均衡性、科 学性原则,选取部分或全部评价指标建立定量评价体系, 得出评价指标结果及分值。 总计: DB1407/T 0012018 18 参 考 文 献 1GB/T 29187-2012 品牌评价 品牌价值评价要求 2DB14/T 1464-2017 山西省质量奖评选方法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407 T 001-2018 品牌创新成果评价规范.pdf)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