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3 T 951-2011 锅炉及附属设备运行操作规程.pdf

    • 资源ID:1494496       资源大小:914.05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3 T 951-2011 锅炉及附属设备运行操作规程.pdf

    1、 ICS 27.060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 9512011 锅炉及附属设备运行操作规程 2011 - 03 - 21 发布 2011 - 05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9512011 I 前 言 本规程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规程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西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青海省电 力设计院、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青海省特种设备检验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崔志平、陈孝存、王伯军、尤祥胜、李善青、张万红、王滢。 DB63/

    2、 9512011 1 锅炉及附属设备运行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锅炉运行操作的术语和定义、运行前的准备、启炉和停炉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锅炉使用单位。 本规程适用于额定出口压力小于 3.8 MPa 的锅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6 工业锅炉水质 GB 23971 有机热载体 JB/T 10354 工业锅炉运行规程 TSG G0002 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 TSG G5001 锅炉水(介)质处理监督管理规则

    3、TSG G5002 锅炉水(介)质处理检验规则 TSG G5003 锅炉化学清洗规则 DB63/949 锅炉安全使用管理规范 DB63/950 锅炉安全使用工作规范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 549 号)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 70 号)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 115 号) 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 116 号)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 1996276 号)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劳锅字 19918 号 1996 年修订 )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

    4、部发 1993356 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特种设备 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并包括其所用的材料、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 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DB63/ 9512011 2 3.2 锅炉 是指利用各种燃料、 电或者其他能源, 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 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 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 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 MPa(表压),且额 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 MW的承压热水锅炉

    5、;有机热载体锅炉。 3.3 安全附件 是指控制或测量锅炉压力、温度、液位和流量等技术参数的仪表或阀门,通常是指安全阀、压力表、 温度计、液位计、流量计等及其数据采集处理装置。 3.4 安全保护装置 是指用于控制锅炉压力、温度、水位,防止发生超压、超温、缺水的装置,通常是指超压、超温、 高低水位报警及联锁保护装置、水位自动调节装置、热水锅炉循环泵联锁保护装置、锅炉点火控制程序 和熄火保护装置等。 3.5 使用单位 使用锅炉的法人、其它组织或个体工商户,是锅炉使用单位。 3.6 监督检验 是指锅炉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及化学清洗过程中,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 准的检验机构对锅炉的安

    6、全性能进行的验证性检验,属于强制性的法定检验。 3.7 定期检验 是指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实施的锅炉定期检验和水处理检验, 属于 强制性的法定检验。 3.8 安全监察 是指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政府机关为了实现安全的目的而从事的决策、组织、管理、控制 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和。 3.9 作业人员 DB63/ 9512011 3 是指锅炉的操作人员、水处理人员及锅炉安全管理人员。 3.10 改造 是指因改变锅炉燃烧方式、循环方式、提高锅炉额定蒸发量(或者额定热功率)、蒸汽锅炉改为热 水锅炉等原因而导致锅炉结构发生变化的活动。 3.11 重大维修 是指更换或修理锅炉的主

    7、要受压部件,不改变锅炉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的活动。 3.12 报废 是指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锅炉不再使 用,并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的过程。 4 锅炉运行前的准备 4.1.1 锅炉运行前,锅炉使用单位应按照 DB63/949 和 DB63/950 的规定,确定管理机构,配备相应作 业人员,健全安全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办理锅炉使用登记,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的锅炉方可投 入运行,在投入运行前应进行以下相关内容的检查: a) 锅炉内部检查; b) 锅炉外部检查; c) 辅助受热面检查; d) 锅炉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检查;

    8、 e) 燃烧设备检查; f) 汽水管道检查; g) 给水及水处理设备检查; h) 燃料输送设备(包括油气管路系统)检查; i) 通风设备检查; j) 除渣及除尘脱硫设备检查; k) 自动控制设备(包括电热锅炉的配电、控制系统)检查。 4.1.2 此外,还应对锅炉平台、扶梯、围栏、照明、消防设施等进行检查,并对各项检查做出记录。 5 锅炉启动和升压 锅炉启动和升压操作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 锅炉上水; b) 锅炉点火(包括燃气燃油锅炉燃烧器点火程序控制、电热锅炉电加热管投入要求); c) 蒸汽锅炉的升压与并汽; d) 热水锅炉升温; DB63/ 9512011 4 e) 有机热载体锅炉脱水、

    9、升温。 6 锅炉及附属设备运行与调节 6.1 锅炉 锅炉的运行与调节包括以下内容: a) 安全附件操作; b) 蒸汽压力调节; c) 水位调节; d) 热水锅炉及有机热载体液相炉介质出口温度调节; e) 燃烧调节; f) 自动控制与联锁保护装置运行; g) 节能运行调整。 6.2 附属设备 附属设备的运行与调节包括以下内容: a) 水处理系统运行; b) 水泵运行; c) 鼓引风机运行。 7 停炉 7.1 正常停炉 正常停炉操作包括平稳降低负荷、停止燃料供给、停止鼓风、锅炉降温、停止引风、退出锅炉运行。 7.2 紧急停炉 7.2.1 蒸汽锅炉运行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炉: a) 锅炉水

    10、位低于水位计最低可见边缘; b) 不断加大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但水位仍继续下降; c) 锅炉满水,水位超过最高可见水位,经放水仍不能见到水位; d) 给水泵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给水; e) 水位计、安全阀或设置在汽空间的压力表全部失效; f) 锅炉元件受损坏,危及锅炉运行操作人员安全; g) 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 h) 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安全运行。 7.2.2 热水锅炉运行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炉: a) 因水循环不良,或锅炉出口水温上升到与出水压力相对应的饱和温度之差小于 20; b) 锅水温度急剧上升失去控制; c) 循环水泵

    11、或补水泵全部失效; d) 补水泵不断给系统补水,锅炉压力仍继续下降; DB63/ 9512011 5 e) 压力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 f) 锅炉元件损坏,危及锅炉运行操作人员安全; g) 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 h) 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安全运行。 7.2.3 有机热载体锅炉运行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炉: a) 导热油出口温度超过允许值,超温警报动作而温度继续升高时; b) 压力表,温度计全部失效,液位计液面剧烈波动,虽然采取措施,仍不能恢复正常时; c) 锅炉受压部件发生鼓包、变形、裂缝等缺陷,严重威胁安全运行时; d) 循环泵全部损坏,不

    12、能运转时; e) 管道、阀门发生泄漏,或管道、阀门发生破裂及法兰接合面填料冲出等,造成热传导液大量泄 漏时; f) 邻近发生火灾或其它事故,直接威胁到热载体炉安全运行时。 8 锅炉运行异常情况及事故的处理 锅炉使用单位须制定锅炉运行异常情况及事故的应急措施(参见资料性附录A)。 9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所附的资料性附录B、C、D、E、F可供锅炉使用单位制定操作规程时参考。 DB63/ 9512011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锅炉事故及运行异常情况应急处理 A.1 锅炉爆炸事故 A.1.1 锅炉本体爆炸事故是指锅炉受压部件因失效、超温、超压等原因迅速破裂,导致炉内高温高压 汽水能量

    13、迅速释放而发生的事故。 A.1.2 现场应急措施如下: a) 事故发生时,当班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实施紧急避险操作,如关闭燃气(油)总阀、总电源等, 迅速离开现场,以保护生命安全为第一原则,并尽量防止事故的扩大;同时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和报警; b) 在锅炉房周围设置警戒区,组织周围无关人员撤离;组织自救,或引导专业救援人员开展救援 工作。 A.1.3 预防措施如下: a) 严格执行锅炉定期自行检查和定期检验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b) 确保锅炉压力控制元件灵敏可靠,定期检查压力控制器及超压联锁保护装置,设定的控制压力 值应低于安全阀的始启压力,如有问题及时调整; c) 安全阀、压力表严格按规程要

    14、求定期校验,运行中按要求定期进行安全阀排汽试验和压力表冲 洗检查,如发现动作不正常或不准确,及时调换; d) 认真做好锅炉水处理工作,防止锅炉结垢和腐蚀; e) 组织人员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A.2 蒸汽锅炉超压 A.2.1 指锅炉在运行中,锅内的压力超过额定工作压力而危及锅炉安全运行的情况。锅炉超压时,会 损坏锅炉受压部件、管道或用热设备,是锅炉爆炸的直接原因之一。 A.2.2 特征与现象如下: a) 汽压急剧上升,超过额定工作压力,安全阀动作; b) 超压报警仪表动作,发出报警信号; c) 蒸汽流量减少,蒸汽温度升高。 A.2.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a) 紧急熄火停炉; b) 迅速打开

    15、锅炉顶部或分汽缸排汽阀门进行排汽,降低锅内压力; c) 保持上水并同时进行排污,降低锅内温度; d) 锅炉排汽自然冷却后更换校验合格的安全阀、压力表,检修压力调节、超压停炉联锁保护控制 系统,试验正常后才能投入运行。 A.2.4 预防措施如下: a) 检查超压联锁安全保护装置是否正常; b) 检查安全阀是否失灵,按规程要求每年进行校验; c) 压力表定时冲洗,按规程要求每半年校验一次。 DB63/ 9512011 7 A.3 蒸汽锅炉缺水 A.3.1 当水位计中的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时,为锅炉缺水。锅炉缺水可能引起受热部件超温损坏, 严重缺水处置不当是导致锅炉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 A.3.2

    16、特征与现象如下: a) 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线,或者看不见水位; b) 虽有水位,但水位不波动,实际是假水位; c) 高低水位警报器发出低水位警报讯号; d) 蒸汽流量大于给水流量。炉管或省煤器管破裂造成缺水时,则出现相反现象; e) 过热蒸汽温度急剧上升,排烟温度大幅上升; f) 严重时可嗅到焦味。 A.3.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a) 应立即紧急停炉、熄火,降低炉膛温度,并采取措施防止炉内压力上升,待设备自然冷却后查 明原因。严禁盲目向锅炉进水; b) 当出现锅炉严重缺水烧干锅造成受压本体严重变形、开裂,过热蒸汽外喷时,操作人员应立即 实施紧急避险操作。 A.3.4 预防措施如下: a

    17、) 按操作规程要求定时冲洗、检查水位计,防止堵塞造成假水位; b) 每班检查锅炉给水设备和给水自动调节控制是否正常,高、低水位报警及连锁保护是否灵敏可 靠; c) 加强锅炉水处理工作,防止锅炉结垢堵塞进水管,如已结水垢应及时清除。 A.4 蒸汽锅炉满水 A.4.1 当水位计中的水位超过最高安全水位时,为锅炉满水。锅炉满水可造成锅筒蒸汽空间缩小,促 使蒸汽大量带水,造成过热蒸汽温度下降,过热器内积垢,严重时会发生蒸汽管道水击。 A.4.2 特征与现象如下: a) 水位高于最高安全水位红线,或看不见水位; b) 双色水位计呈全部水相指示颜色; c) 高低水位报警器发出高水位报警信号; d) 过热蒸

    18、汽温度明显下降; e) 给水流量不正常,大于蒸汽流量; f) 严重时蒸汽大量带水,蒸汽含盐量增加,蒸汽管道内发出水锤声,连接法兰处可能向外冒汽、 滴水。 A.4.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A.4.3.1 当锅炉汽压及水位正常,而锅筒水位超过正常水位上限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B 当锅炉汽压及水压正常,而锅筒水位超过正常水位上限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a) 验证低位水位计的指示正确性(如对其有怀疑时,应与锅筒水位计对照,必要时还应冲洗水位 计); b) 若因给水自动调整器失灵的影响,而水位升高时,应手动关小调整阀,减少给水;如用调整阀 不能控制给水时,则应关小给水阀或其他能控制给水的阀门; c) 关闭备

    19、用给水管道上的给水阀; d) 如水位继续升高,应开启事故放水阀或排污阀。 A.4.3.2 如经上述处理后,锅筒水位仍上升,应采取下列措施: DB63/ 9512011 8 a) 继续关小或关闭能控制给水的阀门 (停止向省煤器上水时, 应开启省煤器与锅筒的再循环阀) ; b) 加强锅炉放水; c) 根据汽温下降情况,必要时开启过热器和蒸汽管道疏水阀。 A.4.3.3 如锅筒水位已超过锅筒水位计的上部可见水位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a) 立即停炉,关闭主汽阀; b) 停止向锅炉上水,开启省煤器与锅筒再循环阀; c) 加强锅炉放水,注意水位在锅筒水位计中出现。 A.4.3.4 在停炉过程中,如水位已重

    20、新在锅筒水位计中出现,蒸汽温度又未明显降低时,可维持锅炉 继续运行,尽快使水位恢复正常。 A.4.3.5 因给水压力异常升高而引起锅筒水位升高时,尽快使水压恢复正常。 A.4.4 预防措施如下: a) 运行中应严密监视和检查水位计的变化情况,发现水位异常情况时应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处 理; b) 锅炉检修时,应确保给水装置及各种监视仪表工作性能安全可靠; c) 运行中,要按规定冲洗水位计。 A.5 蒸汽汽水共腾 A.5.1 锅筒内蒸汽和锅水共同升腾,产生泡沫、汽水界限模糊不清、蒸汽大量带水的现象,称为汽水 共腾。汽水共腾会导致蒸汽品质急剧恶化,严重时会发生爆管。 A.5.2 特征与现象如下: a

    21、) 水位计内水位剧烈波动; b) 过热蒸汽温度急速下降; c) 蒸汽管道内发生水击,法兰连接处漏汽、漏水; d) 蒸汽的湿度和含盐量迅速增加。 A.5.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a) 适当降低锅炉蒸发量,并保持稳定; b) 全开连续排污阀,必要时,开启事故放水或其他排污阀,注意保持锅筒水位不低于最低安全水 位; c) 采取锅内投药处理的锅炉,应停止加药; d) 开启过热器和蒸汽管道等处的疏水阀进行疏水; e) 测定蒸汽含盐量,并改善锅水质量; f) 在锅水质量未改善前,不允许增加锅炉负荷; g) 恢复正常后,应冲洗锅筒水位计。 A.5.4 预防措施如下: a) 经常检查定期排污和连续排污装置

    22、,保证按时和有效排污,加强水质监督; b) 避免超负荷运行; c) 并炉时控制锅炉汽压,开启主汽阀门速度不宜过快。 A.6 蒸汽锅炉爆管 A.6.1 锅炉爆管指锅炉运行中受热面管子发生破裂。锅炉爆管会损坏邻近的管壁、炉墙,并且在很短 的时间造成锅炉严重缺水。 DB63/ 9512011 9 A.6.2 特征与现象如下: a) 水冷壁管或对流管束破裂不严重时, 可以听到汽水喷射的响声, 严重时会发出明显的爆破响声; b) 炉膛由负压变为正压,蒸汽和炉烟从炉墙的门孔及漏风处大量喷出; c) 水位、汽压、排烟温度迅速下降,烟气颜色变白; d) 给水流量增加,蒸汽流量明显下降; e) 炉内火焰发暗,燃

    23、烧不稳定,甚至灭火; f) 炉排上有黑煤堆,灰渣斗内有湿灰,甚至向外流出水汽; g) 引风机负荷增大,电流增高。 A.6.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a) 炉管轻微破裂,如水位尚能维持,故障不会迅速扩大时,可短时间减负荷运行,至备用锅炉生 火后再停炉; b) 炉管爆破,不能维持水位和汽压时,应紧急停炉,当水位计中已见不到水位,炉膛温度又很高 时,切不可给水,以免导致更大事故发生。引风机必须继续运行,排尽炉烟和蒸汽后方可停止; c) 如有数台锅炉并列供汽,应将故障锅炉与蒸汽母管隔断。 A.6.4 预防措施如下: a) 检修时及时修复管子的缺陷; b) 做好水处理工作。保证锅炉使用合格的水质;在运

    24、行中坚持炉水化验制度,按规程做好定期排 污工作; c) 锅炉运行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密监视锅筒水位的变化。 A.7 热水锅炉汽化 A.7.1 指热水锅炉锅水全部或局部超温汽化的现象。锅水汽化会造成热水锅炉和循环系统水击,产生 很大的响声和剧烈的震动,严重时会引起锅炉爆炸。 A.7.2 特征与现象如下: a) 锅炉内有水击响声,管道发生震动; b) 锅水温度急剧上升,超温报警器发出超温信号; c) 锅炉压力突然升高,安全阀启动、排出蒸汽,从高位膨胀水箱内冒出水和蒸汽; d) 循环系统内发生水击。 A.7.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a) 停止锅炉运行; b) 打开泄放阀或排气阀; c) 检查

    25、热水锅炉和循环系统产生汽化的原因,并进行处理。 A.7.4 预防措施如下: a) 检查循环水泵联锁保护装置; b) 锅炉应有备用电源; c) 加强循环系统检查,避免泄漏。 A.8 锅炉炉膛爆燃 A.8.1 指锅炉点火期间及运行中炉膛熄火,炉膛内和烟道中积存的可燃性混合物瞬间同时爆燃,产生 化学爆炸。炉膛爆燃严重时会造成水冷壁、钢架及炉顶、炉墙破坏。 DB63/ 9512011 10 A.8.2 特征与现象 炉膛爆燃时伴有巨大响声,冲开防爆门,向外喷出火焰和烟尘。 A.8.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a) 迅速关闭进气、油阀门,关闭电源; b) 爆燃后锅炉房内如未引起火灾,应立即熄灭周围明火,打

    26、开门窗通风; c) 爆燃后锅炉房内如引起火灾,应按使用单位规定程序处理。 A.8.4 预防措施如下: a)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点火前炉膛内无可燃气体积聚;手动锅炉在点火前(特别是在点火时 出现熄火重新点火之前),必须对炉内进行通风预吹扫;燃气(油)锅炉必须按规程要求设置 点火前自动预吹扫程序,自动点火失败后应手动进行一次吹扫; b) 检查锅炉自动点火程序控制是否正常,熄火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锅炉运行时,控制和联锁 保护装置不得停用; c) 检查防爆门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开闭灵活。 DB63/ 9512011 11 B C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燃煤蒸汽锅炉运行操作规程 B.1 点火前

    27、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B.1.1 检查锅炉所有人孔盖和手孔盖是否装好。各法兰密封处螺丝是否拧紧等,同时应检查法兰处装 置的临时隔板及其它临时堵头是否全部拆除。 B.1.2 炉膛及烟道内的积灰及杂物应清除干净。风道及烟道的调节门,闸板须完整严密,开关灵活, 启闭度指示准确。检查完毕即将省煤器的主烟道挡板关闭,开启旁通烟道挡板,如无旁通烟道时,应开 启省煤器再循环管的阀门。 B.1.3 锅炉外部炉墙应完好严密,炉门、灰门、看火门和检查门等装置完整齐全,关闭严密。 B.1.4 检查安全附件是否正常,旋塞是否旋转灵活好用。各种仪表和控制装置应齐全、完好、清洁, 水位计照明良好。检查合格后,应使水位计、压力

    28、表旋塞处于工作状态。 B.1.5 锅炉各种管道上的阀门手轮应完整无缺,开关灵活,密封盘根充足。检查合格后,开启蒸汽管 道上的各疏水阀门和给水管道上的阀门。 B.1.6 检查燃烧装置是否完好,对机械传动、输煤、出渣系统试转正常,调速箱安全弹簧压紧程度应 适当,润滑良好。煤闸板升降灵活,煤闸标尺指示正确。老鹰铁整齐、完好,翻渣板完整,动作灵活。 B.1.7 检查辅助设备(引风机、鼓风机、水泵等)联轴器是否连接牢固,三角皮带应松紧适当,润滑油 应良好、充足,冷却水畅通。检查合格后,装好安全防护罩,分别进行试运转,并注意空转时的电流。 除尘装置落灰口应封闭严密,不可漏风。 B.1.8 经检查锅炉符合运

    29、行要求后,即可开始进水。进水时,应开启锅筒上的排气阀;进水宜缓慢, 进水期间,应检查人孔、手孔及各部位的阀门、法兰是否有漏水现象,否则,应停止上水,进行处理。 当水进至水位计最低水位时,应停止进水。此时,水位计内的水位应维持不变。否则,应查明原因,及 时处理。 B.2 锅炉的点火与升压 B.2.1 点火 B.2.1.1 点火前先打开锅炉的烟风挡板,自然通风10 min左右;如用机械通风,应5 min左右,以排除 烟道和炉膛内积存的可燃性气体。 B.2.1.2 装有省煤器的锅炉,应打开旁通烟道挡板或打开省煤器再循环阀门。 B.2.1.3 将自然通风门开到适当程度,然后用木柴或其它易燃物引火,严禁

    30、用挥发性强的油类引火。 B.2.1.4 点火速度不能太快,从冷炉点火到开始升压,一般情况下,蒸发量为2 t/h以下的锅炉不得少 于l h;蒸发量为2 t/h4 t/h的锅炉,不得少于1.5 h;蒸发量为6.5 t/h10 t/h的锅炉不得少于3 h。 B.2.1.5 点火后必须密切注意锅炉水位变化。 B.2.2 升压 B.2.2.1 当排气阀开始大量冒蒸汽时,即可关闭排气阀。 DB63/ 9512011 12 B.2.2.2 当汽压升至0.05 MPaO.1 MPa时,应冲洗水位计。水位计冲洗完毕后,应与锅炉的另一只水 位计对照,若发现冲洗前后水位计不一致,应再次冲洗。 B.2.2.3 当汽压

    31、升至0.1 MPaO.15 MPa时, 须对压力表和压力表存水弯管进行一次冲洗。 冲洗完毕后, 应与另一只压力表对照,所指示压力应一致。 B.2.2.4 当汽压升至0.2 MPaO.3 MPa时,进行下列工作: d) 试用注水器、蒸汽泵、电动泵等给水设备,向炉内进水,观察其是否正常; e) 顺次进行排污,检查排污阀是否灵活和严密,并通过排放炉水,促进锅炉水循环; f) 排污时注意观察水位; g) 对新装或检修后的锅炉,再次拧紧人孔和手孔盖。拧紧时,禁止加长柄,用力不宜过猛。 B.2.2.5 当压力升至工作压力时,应检查安全阀是否灵敏、有效、准确。 B.3 锅炉的正常运行。 B.3.1 水位计的

    32、保护和水位调整 B.3.1.1 每班冲洗一次水位计。 B.3.1.2 水位计汽、水旋塞应保持洁净,发现漏水、漏汽应及时修理。 B.3.1.3 高低水位警报器的水位应与实际高低水位一致。 B.3.1.4 水位应保持在正常水位,并允许在距离中水位 25 mm范围以内波动。 B.3.2 压力表的保护及汽压的调整 B.3.2.1 压力表每半年进行一次校验。 B.3.2.2 每月冲洗一次压力表,发现压力表指示不准确应立即更换。 B.3.2.3 压力表应保持清洁。 B.3.2.4 正常运行时,其汽压应保持相对稳定,且不得超过最高压力红线。 B.3.3 锅炉燃烧的调整 B.3.3.1 锅炉在运行中,应调整燃

    33、料供给、风量和风压。 B.3.3.2 调节各风室风量时,应调节鼓风总风门,保持风压,保证燃烧。 B.3.4 锅炉排污 B.3.4.1 每班至少进行一次排污。每个排污点都应顺序进行。 B.3.4.2 排污前锅炉水位应稍高于正常水位。 B.3.4.3 一人监视水位,一人操作排污阀。 B.3.4.4 排污时应充分暖管,避免产生水击。 B.3.4.5 严禁用加长手柄的方法来开关排污阀。 B.4 正常停炉 B.4.1 降低锅炉蒸发量。 B.4.2 停止燃料供给。 B.4.3 待余煤烧完,停止鼓风、引风,停止供汽,将自动给水变为手动给水,保持较高的水位。 B.4.4 清除炉膛内煤渣,清除灰斗和各风室内的积

    34、灰。 DB63/ 9512011 13 B.4.5 停炉后,应在蒸汽、给水、排污等管路中装置隔板,与运行中的锅炉可靠隔绝。 B.4.6 停炉后,待炉水温度低于70 时,方可将炉水全部放出。放水前,应打开锅炉排气阀。 B.5 紧急停炉 B.5.1 停止给煤和送风,减弱引风。 B.5.2 迅速清除炉膛的燃煤,禁止向炉膛浇水。 B.5.3 锅炉与蒸汽母管隔断,开启排气阀和过热器疏水阀,降低压力。 B.5.4 开启旁通烟道,关闭主烟道,提高冷却速度。 B.5.5 不是因缺水而紧急停炉,可采取排污和进水(保持锅炉水位)加速降压。 B.5.6 锅炉发生严重缺水时,严禁向炉内进水。 DB63/ 951201

    35、1 14 C D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燃煤热水锅炉运行操作规程 C.1 点火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C.1.1 检查锅炉所有人孔和手孔盖是否装好,各法兰密封处螺丝是否拧紧,同时应检查法兰处装置的 临时隔板及其它临时堵头是否全部拆除。 C.1.2 炉膛及烟道内的积灰及杂物应清除干净。风道及烟道的调节门、闸板须完整严密、开关灵活、 启闭指示准确。 C.1.3 锅炉外部炉墙应完好严密,炉门、灰门、看火门和检查门等装置完整齐全、关闭严密。 C.1.4 检查安全附件是否完好;旋塞是否旋转灵活、好用;各种仪表和控制装置应齐全、完好、清洁。 检查合格后,应使压力表旋塞处于工作状态。 C.1.5 锅炉各种

    36、管道上的阀门手轮应完好无缺、开关灵活、密封盘根充足。检查合格后,开启锅炉进 出水管道上的阀门。 C.1.6 检查燃烧装置是否完好;对机械传动系统、输煤系统、出渣系统试运转正常。 C.1.7 检查附属设备(引风机、鼓风机、水泵等)联轴器是否连接牢固;三角皮带松紧适当;润滑油应 良好、充足;冷却水畅通。检查合格后,装好安全防护罩,分别进行试运转,并注意空转时的电流。除 尘装置落灰口,应封闭严密,不可漏风。 C.1.8 经检查锅炉符合运行要求后,即可开始进水,进水时应开启锅筒上的排气阀。进水宜缓慢,进 水期间应检查人孔、手孔及各部位的阀门、法兰是否有漏水现象;否则,应停止进水,进行处理。 C.2 锅

    37、炉的点火 C.2.1 点火前先打开锅炉的烟风挡板,自然通风10 min左右;如用机械通风,应5 min左右,以排除烟 道和炉膛内积存的可燃气体。 C.2.2 将自然通风门开到适当程度,然后用木柴和其他易燃物引火,严禁用挥发性强的油类引火。 C.2.3 点火速度不能太快,从冷炉点火到开始升温,应不少于0.5 h。 C.2.4 锅炉点火前应先开启循环泵。 C.3 锅炉的运行 C.3.1 锅炉在运行中应保持工作压力的稳定,严禁超过允许的压力。压力表存水弯管每月至少进行一 次冲洗检查。 C.3.2 为防止阀芯和阀座粘住,应每月对安全阀进行一次手动排放试验。 C.3.3 检查锅炉出、回水温度及压力,不得

    38、超过规定值。 C.3.4 锅炉排污应根据炉水水质情况,在低负荷工况下进行排污,每个排污点都应依次进行。 C.3.5 锅炉压火以后,应保证锅炉水温不回升。如产生汽化现象时,应迅速开启泄放阀,同时开启紧 急补水管,向炉内补水。 C.3.6 清理各风室的漏煤、漏灰。 C.3.7 严禁在有压力或炉水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修理锅炉受压元件。 DB63/ 9512011 15 C.4 正常停炉 C.4.1 停止向炉膛给煤。 C.4.2 待余煤燃烧完,停止鼓、引风机;炉水温度下降至50 以下时,方可停止循环泵。 C.4.3 清除炉膛内的煤渣,清除灰斗和各风室内的积灰。 C.4.4 并联使用的锅炉,一台停运时,应

    39、在进出水、排污等管路中装置隔板,与运行中的锅炉可靠隔 绝。 C.5 紧急停炉 C.5.1 立即停止给煤和送风,减弱引风; C.5.2 迅速清除炉膛内的燃煤,禁止向膛炉浇水; C.5.3 将锅炉进出水管与母管隔断,开启泄放阀、紧急补水阀,降低压力和锅水温度。 C.5.4 开启烟道挡板、灰门、炉门,提高冷却速度。 DB63/ 9512011 16 D E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燃气(油)锅炉运行操作规程 D.1 启炉前准备 D.1.1 检查燃气锅炉检查燃气压力是否正常,油泵及过滤器是否正常过油,打开气(油)的供给阀门。 D.1.2 检查给水泵是否上水,否则打开放气阀,直至上水为止。打开上水系

    40、统的各个阀门。 D.1.3 检查水位计,水位应在正常位置,水位旋塞应处在开启位置。 D.1.4 烟道上的挡风板应全部开启。 D.1.5 检查控制柜上的各个开关处于正常位置。 D.1.6 检查蒸汽锅炉主汽阀应处于关闭状态。 D.1.7 检查软化水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软水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D.2 启炉运行 D.2.1 蒸汽锅炉: a) 打开总电源,启动燃烧器; b) 锅筒上的排气阀完全冒出蒸汽时关闭排气阀; c) 检查锅炉人孔、手孔法兰和阀门,发现渗漏处加以紧固,紧固后如渗漏,停炉检修; d) 当汽压升至 0.05 MPa-0 .1 MPa 时,检查给水系统和排污装置,同时冲洗水位计; e)

    41、汽压升至 0.1 MPa-0. 15 MPa 时,冲洗压力表存水弯管; f) 汽压升至 0.3 MPa 时, “负荷大火/小火 ”旋钮旋至 “大火 ”; g) 汽压升至 2/3 运行压力时,开始暖管送汽,缓慢开启主汽阀,避免水击; h) “燃烧器控制 ”旋钮旋至 “自动 ”; i) 水位调节:根据负荷调节水位,低负荷时水位应稍高于正常水位,高负荷时,水位应稍低于正 常水位; j) 汽压调节:根据负荷调节燃烧; k) 排烟温度一般控制在 170 -230 之间。 D.2.2 热水锅炉: a) 打开总电源; b) 启动循环泵; c) 启动燃烧器; d) “燃烧器控制 ”旋钮旋至 “自动 ”。 D.

    42、3 正常停炉 D.3.1 蒸汽锅炉程序: e) “负荷大火/小火 ” 旋钮旋至 “小火 ”位置; f) 关闭燃烧器; g) 蒸汽压力下降至 0.05 MPa-0.1 MPa 时进行排污; DB63/ 9512011 17 h) 关闭主汽阀; i) 手动补水至稍高水位; j) 关闭给水阀; k) 关闭气(油)阀; l) 关闭总电源。 D.3.2 热水锅炉程序: a) “负荷大火/小火 ”旋钮旋至 “小火 ”位置; b) 关闭燃烧器; c) 关闭气(油)阀; d) 锅炉出水温降至 50 后,停止循环泵。 D.4 紧急停炉 D.4.1 蒸汽锅炉程序: a) 关闭燃烧器; b) 关闭主蒸汽阀; c)

    43、关闭总电源。 D.4.2 热水锅炉程序: a) 关闭燃烧器 b) 锅水温度降至 50oC 以下停止循环泵; c) 关闭锅炉进出口阀门; d) 打开泄放阀、排气阀和补水阀; e) 关闭总电源开关。 D.5 设备维护保养 D.5.1 维修保养人员应对锅炉及附属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认真填写维护保养记录; D.5.2 对压力表、温度计、水位计进行目测检查; D.5.3 检查水泵、油泵是否缺油、渗漏,运转是否异常,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D.5.4 检查水位调节器功能的,是否能自动上水、停泵; D.5.5 定期检查阀门盘根,消除跑、冒、滴、漏; D.5.6 每月应对锅炉给水系统、除氧系统的除污器,清理一次

    44、; D.5.7 每月清理、清洗滤油器、除污器,燃气管路上的过滤器; D.5.8 压力表每半年校验一次,水位计电极每半年保养一次,抽出电极后,用细纱纸打磨; D.5.9 定期清理烟道; D.5.10 锅炉每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保养。 DB63/ 9512011 18 E F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电热热水锅炉运行操作规程 E.1 启动前设备检查 E.1.1 检查配电柜内元件及母线上有无杂物,清除灰尘,尤其是空气开关及闸刀开关上桩头爬电间隙 必须清洁无污。 E.1.2 检查配电柜内小母线和电器元件相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 M, 检查电动机和加热管对地 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 M。 E.1.3

    45、检查进线三相电源电压范围在320 V-420 V之间且无缺相。 E.1.4 检查锅炉控制柜上各开关的状态。各组加热管开关均断开;将补水泵控制开关置“手动” ;循环 泵控制开关置相应启用泵上;时控开关置“手动” ;报警消声开关置“投入” ,测温转换开关置“出水” 。 E.1.5 检查电接点压力表及温度表的电接点上下限位置。 E.1.6 检查管路系统各阀门处于正常状态。 E.2 锅炉及采暖系统启动 E.2.1 启动循环泵前须手动盘车,待泵运行稳定后,依次投入各组加热管,每台电锅炉的电加热管不宜 全部投入,且每台电热锅炉投入组数应该相等。 E.2.2 打开排气阀,排除系统内的集气。 E.2.3 系统

    46、运行稳定后,系统运行设置在自动控制状态。 E.3 锅炉及采暖系统运行 E.3.1 监视电源电压及电流无异常。 E.3.2 监视锅炉控制柜内一次线接线点及加热管接线端子处,有无接头过热致使塑料热缩管变色或冒 烟。 E.3.3 监视出水、回水压力及温度、根据室外气温变化及时调整加热管投入组数。 E.3.4 电加热管定期切换运行。 E.3.5 监视循环泵运行,应平稳无噪音,电机外壳无过热。 E.3.6 监视管道法兰接口及阀门无渗漏。 E.4 锅炉及采暖系统停运 E.4.1 停炉时依次退出各组电加热管。 E.4.2 停止循环泵,将管路系统中的水全部排空。 E.5 锅炉维护 DB63/ 9512011

    47、19 E.5.1 维修人员应对电热锅炉、安全附件,管道阀门、水泵以及配电柜等设备和器件进行定期的维护 保养、校验,及时检修。 E.5.2 定期检查锅炉控制柜内过水温、过水压、泵炉联锁保护及自动补水,温控加热等二次控制电路, 动作应正确,显示应正常。 E.5.3 每年打开电热锅炉清理炉内污垢,更换损坏或渗漏的电加热管。 DB63/ 9512011 20 F G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锅炉附属设备运行操作规程 F.1 水处理系统运行操作规程 F.1.1 采用锅外自然循环蒸汽锅炉和汽水两用锅炉的给水和锅水水质应符合表F.1的规定。 表 F.1 采用锅外自然循环蒸汽锅炉和汽水两用锅炉的给水和锅水

    48、水质 额定蒸汽压力 /MPa p1.0 1.0p1.6 1.6p2.5 2.5p3.8 项目 补给水类型 软化水 除盐水 软化水 除盐水 软化水 除盐水 软化水 除盐水 浊度/ FTU 5.0 2.0 5.0 2.0 5.0 2.0 5.0 2.0 硬度/ (mmol/L) 0.030 0.030 0.030 0.030 0.030 0.030 5.010 -3 5.010 -3 pH 值 (25) 7.09.0 8.09.5 7.09.0 8.09.5 7.09.0 8.09.5 7.09.0 8.09.5 溶解氧 a / (mg/L) 0.10 0.10 0.10 0.050 0.050

    49、0.050 0.050 0.050 油/ (mg/L)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全铁/ (mg/L) 0.30 0.30 0.30 0.30 0.30 0.10 0.10 0.10 给水 电导率(25)/ (S/cm) 5.510 2 1.110 2 5.010 2 1.010 2 3.510 2 80.0 无过热 器 6.026.0 10.0 6.024.0 10.0 6.016.0 8.0 12.0 4.0 全碱度 b / (mmol/L) 有过热 器 14.0 10.0 12.0 8.0 12.0 4.0 无过热 器 4.018.0 6.0 4.016.0 6.0 4.012.0 5.0 10.0 3.0 酚酞碱度 / (mmol/L) 有过热 器 10.0 6.0 8.0 5.0 10.0 3.0 pH 值(25) 10.012.0 10.012.0 10.012.0 10.012.0 10.012.0 10.012.0 9.012. 0 9.012.0 无过 热器 4.010 3 4.010 3 3.510 3 3.510 3 3.010 3 3.010 3 2.510 3 2.51


    注意事项

    本文(DB63 T 951-2011 锅炉及附属设备运行操作规程.pdf)为本站会员(appealoxygen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