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2 T 1423-2019 热源塔热泵系统.pdf

    • 资源ID:1491988       资源大小:2.55M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2 T 1423-2019 热源塔热泵系统.pdf

    1、 ICS 27.200 P 48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4232019 热源塔热泵系统 Heat-source-tower Heat pump system 2019 - 08 - 06 发布 2020 - 02 - 01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4232019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分类、主 要组成部分、型号与基本参数 . 3 5 技术要求 . . 5 6 试验方法 . . 12 7 检验规则 . . 16 8 标志、包 装和贮存 . 17 DB52/T 1

    2、423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合心慧能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归口,由贵州合心慧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内容具体解释。 本标准由贵州合心慧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建筑勘 察设计有限公司、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贵州新 基石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同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贵州省计量测试院、江苏辛普森新能源有

    3、限 公司、贵州鸿巨燃气热力工程有限公司等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定高、陈京瑞、卢军、罗力、杨露露、高亚锋、李永财、谢玲、向尊太、邱 晓波、许健、王勇、苏鹰、苏平、毛瑞勇、罗为民、唐飞、罗颖、刘家林、吴姝、王志林、黄德祥、甘 业康、冷小彦、李平锭、吕小洁、殷叔靖、李耀全、梁学运、石永、邓智。 DB52/T 14232019 1 热源塔热泵系统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分类、主要组成部分、型号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室外空气为冷热源,以开式热源塔为排热和取热装置,采用蒸气压缩式热泵技术进 行供冷、供热的热源塔热泵系统,适用

    4、于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高于-8 的贵州省域的广大地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4313 信息技术 办公设备 针式打印机用编织打印色带通用规范 GB 4706.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7190.1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第1部分:中小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GB/T 10870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

    5、用技术条件 GB/T 18430.1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 机组 GB/T 19409 水源热泵机组 GB 25131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 GB/T 31962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T 34617 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981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B/T 12839 一体式冷水(热泵)机组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52/T 14

    6、23 2019 2 3.1 热源塔热泵系统 heat-sourc e-tower heat pump system 以室外空气为冷热源,由热源塔热交换系统、热源塔热泵机组、输送系统组成的可为建筑物提供制 冷、供热或供生活热水的系统。 3.2 热源塔热交换系统 heat-source- tower heat exchange system 传热介质在循环泵的驱动下,将空气中的显热能和潜热能通过热源塔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 3.3 热源塔 heat-sou rce-tower 传热介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为热泵机组提供连续冷、热源的塔式换热装置。按照传热介质和空气 的接触方式,热源塔分为开式热源塔和

    7、闭式热源塔。 3.4 传热介质 heat-trans fer fluid 在热源塔和热源塔热泵机组之间循环流动,在热源塔内与空气、在热泵机组内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的一种液体。 3.5 热源塔热泵机组 heat-sourc e-tower heat pump unit 与热源塔相配套的低温型水源热泵机组。 3.6 热源塔热泵系统综合制冷性能系数 heat-source-tower heat pump system energy efficiency ratio(简称 EER SYS) 设计工况下,热源塔热泵系统的总制冷量与热泵主机、源侧循环水泵及热源塔总输入能量之比。 3.7 热源塔热泵系统综合

    8、制热性能系数 heat-source-tower heat pump system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简称 COP SYS) 设计工况下,热源塔热泵系统的总制热量与热泵主机、源侧循环水泵及热源塔总输入能量之比。 3.8 溶液浓缩装置 solution concentration device 对传热介质进行浓缩的装置。 DB52/T 14232019 3 3.9 溶液浓度检测装置 solution con centration detection device 对传热介质的浓度进行检测的装置 3.10 飘液率 solution drifting ratio

    9、热源塔冬季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出风筒飘出的防冻溶液量(kg/h)与防冻溶液循环流量(kg/h) 之比。 3.11 机外扬程 external pump head 机组水系统在克服自身阻力后,在机组的进出水处的静压差,单位为米(m)。 4 分类、主要组成部分、型号与基本参数 4.1 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分类 4.1.1 开式热源塔热泵系统:空气与传热介质直接热交换的热泵系统。 4.1.2 闭式热源塔热泵系统:空气与传热介质间接热交换的热泵系统。 4.2 热源塔热泵系统的组成部分 热源塔热泵系统主要由开式热源塔、热源塔热泵机组、溶液浓缩装置、溶液添加装置、溶液浓度检 测装置、传热介质、溶液贮存箱、自控

    10、系统、能耗计量装置和系统管路附件组成。 4.3 型号 热源塔热泵系统各设备型号的编制方法,可由制造商自行确定,但型号中应体现系统中热源塔型式、 本标准名义工况下的制冷(热)量等。 4.4 基本参数 4.4.1 机组名称和功能见表 1。 表1 系统的名称和功能 名称 功能 闭式热源塔热泵系统 闭式热源塔,低温水源热泵机组夏季制冷,冬季制热 开式热源塔热泵系统 开式热源塔,低温水源热泵机组夏季制冷,冬季制热 DB52/T 1423 2019 4 4.4.2 工况 4.4.2.1 名义工况 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名义工况见表2。 表2 名义工况时的水流量/室外温、湿度条件 使用侧 源侧 冷/热水 夏季工况

    11、 冬季工况 项目 水流量/ m 3 /(hkW) 出水温度 / 干球温度 / 湿球温度 / 干球温度 / 湿球温度 / 制冷 0.172 7 35 24 - 制热 0.172 45 - 4.5 3.5 大气压力 101.3 kPa 4.4.2.2 名义工况污垢系数 热源塔热泵系统名义工况时换热器的使用侧水侧污垢系数0.018 m 2 /kW,冷热源侧污垢系数 0.044 m 2 /kW,新系统换热器的水侧应认为是清洁的,测试时污垢系数应考虑为0.0 m 2 /kW,性 能测试时应按GB/T 18430.1中附录C规定的模拟污垢系数进行温差修正。 4.4.2.3 部分负荷工况 部分负荷工况的温度

    12、条件见下表3。 表3 部分负荷工况的温度条件 名称 单位 部分负荷规定工况 100%负荷出水温度 50%负荷出水温度 7 流量 m 3 /(hkW) 0.172 使用侧 污垢系数 m 2 /kW 0.018 100%负荷湿球温度 24 75%负荷湿球温度 21.9 50%负荷湿球温度 19.8 25%负荷湿球温度 17.6 热源塔侧 污垢系数 m 2 /kW 0.044 DB52/T 14232019 5 4.4.2.4 部分负荷工况的流量、机外扬程 使用侧部分负荷工况的流量、机外扬程规定为: a) 对于定流量机组,部分负荷时,机组的使用侧水流量和机外扬程同名义工况时使用侧的水流量 和机外扬程

    13、。对于变流量机组,部分负荷时,机组的使用侧水流量按机组的进出水温度差 5 确定流量,如机组要求的最小流量不满足最小负荷要求时,进出水温度差可小于 5 。机组的 机外扬程同名义工况时使用侧的机外扬程; b) 热源侧部分负荷工况时水流量不作规定,机外扬程要求同名义工况时使用侧的机外扬程。 5 技术要求 5.1 环境条件 5.1.1 适用环境条件 热源塔热泵系统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a) 室外空气干球温度在-8 43 ,相对湿度99%; b) 海拔高度:适用海拔高度小于 2000 m。当使用地点海拔超过 2000 m 应对热源塔换热性能进行 复核。 5.1.2 电源条件 5.1.2.1

    14、交流:三相。 5.1.2.2 电压:380 V5%。 5.1.2.3 频率:50 Hz2 Hz。 5.2 一般要求 机组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条件或按用户和制造厂的协议制造。 5.3 外观要求 5.3.1 热源塔外观 5.3.1.1 塔体外表面应有均匀的胶衣层,表面应光滑、无裂纹、色泽均匀。 5.3.1.2 塔体表面的气泡和缺损允许修补,但应保持色泽基本一致。修补后的塔体外表面上直径在 3 mm5 mm 的气泡在 1 m 2 内不允许超过 3 个,不允许有直径大于 5 mm 以上的气泡。 5.3.1.3 下塔体内表面应为富树酯层。 5.3.1.4 塔体边缘应整齐、厚度均匀、无分层,切割

    15、加工断面应加封树酯。 5.3.1.5 热源塔与传热介质接触的壳体、换热填料或盘管、型材、紧固件等,应根据传热介质防冻溶 液的腐蚀特性,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 5.3.2 热源塔热泵系统其它组成部分外观要求 5.3.2.1 热源塔热泵系统的热源塔热泵机组、溶液浓缩装置、溶液浓度检测装置的外表面应清洁,涂 漆表面应光滑;热源塔热泵机组连接管路需要保温的部分应无裸露,保温表面平整无刮花和明显划痕。 5.3.2.2 热源塔热泵系统的管路附件安装应排列整齐、规范。热源塔热泵机组在充装制冷剂前,机组 内与制冷剂和润滑油接触的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机组内与源侧水接触表面应保持洁净、无锈蚀。 DB52/T 14

    16、232019 6 5.4 可靠性要求 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各硬件设备应有高可靠性,满足设计使用寿命要求。用户在遵守热源塔热泵系统 的运输、保管、安装、使用和维护规定的条件下,从热源塔热泵系统安装调试之日起18个月内,本系统 因为制造或安装质量不良而造成的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供应商及制造商应免费修理或更换。 5.5 环保性要求 5.5.1 热源塔热泵系统所采用传热介质防冻溶液的排放应排入城镇市政污水管网,排放溶液应符合 GB/T 31962 的规定,PH 值范围 6.59.5 及化学需氧量(COD)500 mg/L。 5.5.2 热源塔热泵系统需配备溶液浓缩装置,以避免或减少热源塔热泵系统冬季正常

    17、运转过程中传热 介质防冻溶液的向外排放。 5.5.3 开式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冬季传热介质防冻溶液不应采用有毒、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溶液。 5.6 电气及安全要求 5.6.1 按 GB 4706.1 中 8.1 进行防触电保护试验,机组防触电保护应符合 GB 4706.1 规定的 I 类器具 的要求。 5.6.2 电压变化性能 热源塔热泵系统在变工况下运行,改变额定电压5%时,安全保护机构不动作,机组无异常现象并 能连续运行。 注:电动机电器元件及安全保护机构等由相关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测并提供报告则可不进行此项测试。 5.6.3 绝缘电阻 热源塔热泵系统带电部位和可能接地的非带电部位之间的绝缘电

    18、阻值,额定电压单相交流220 V、 三相交流380 V时应不小于1 M,额定电压三相交流3 kV、6 kV时应不小于5 M;额定电压三相交流10 kV 时应不小于10 M。 5.6.4 耐电压 在绝缘电阻试验后,机组带电部位和非带电部位之间施加频率为50 Hz基本正弦波电压持续1 min, 应无击穿和闪络。该试验电压值在单相额定电压200 V时为1.5 kV,在三相额定电压380 V时为1.8 kV,对 地电压小于30 V的部位为500 V。 5.6.5 启动性能热源塔热泵系统做启动试验时启动电流值应小于规定启动电流值且电动机的启动试验 应和电动机转子停止位置无关。 5.6.6 耐湿性能 热源

    19、塔热泵系统进行耐湿实验后,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 M且应符合5.6.4耐电压实验规定。 5.6.7 水绝缘性能 机组淋水绝缘性能应符合JB 8654的规定。 5.6.8 采用微处理器的机组控制系统,应具有抑制无线电或其他通讯干扰信号的性能。按 GB/T 4313 进行测试,应符合标准中有关限制产生干扰影响的要求。 DB52/T 14232019 7 5.7 定压、排气和过滤要求 5.7.1 热源塔热泵系统设置定压和膨胀装置时,定压装置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口处,定压点最低压 力应使管道系统最高点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 5 kPa 以上。 5.7.2 使用侧水系统应设置排气、泄水装置。 5.7.3 热源塔

    20、热泵系统各循环水泵、补水泵的入口管道上,应设置过滤器或除污器。 5.8 系统补水要求 5.8.1 热源侧的补水量应按系统的蒸发、飘逸、排污、泄漏损失之和计算确定,补水的总小时流量宜 为系统水容量的 2%5%,补水点宜设置在热源塔水盘处。 5.8.2 使用侧水系统补水点,宜设置在循环水泵的吸入口处,补水系统压力比循环系统补水点压力高 30 kPa50 kPa;补水泵的小时流量宜为系统水容量的 5%10%。 5.9 绝热和防腐要求 5.9.1 热源塔热泵系统管路,均应作保温处理。保温材料宜采用难燃 B1 级柔性泡沫橡塑材料,当管径 DN40 mm 时,保温层厚 28 mm30 mm; 当管径 50

    21、 mmDN125 mm 时,保温层厚 32 mm36 mm;其余管径 的水管保温层厚 40 mm50 mm。热源塔热泵系统内部的保温管道及设备的保温层外宜增设厚度不小于 0.5 mm 的保护层。 5.9.2 防腐处理的要求如下: a) 热源塔热泵系统的金属设备与管路表面防腐,一般采用涂漆,漆层类别应能耐受环境大气的腐 蚀。漆层的底漆与面漆应配套使用。有绝热层的管道应涂底漆,具体要求应符合 JB/T 12839 中 5.1.8 的规定; b) 各组成部件的防腐要求按各部件技术要求。 5.10 热源塔技术要求 5.10.1 热源塔的技术参数包括热源塔冬、夏季传热介质,热力性能及名义工况,电动机功率

    22、,噪声值, 飘液率,安装尺寸,空塔重量,淋水塔重量等。 5.10.2 热源塔与传热介质接触的壳体、换热填料或盘管、型材、紧固件等,应根据传热介质防冻溶液 的腐蚀特性,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 5.10.3 热源塔热力性能的名义工况见表 4。 表4 热源塔热力性能设计的名义工况 项目 冬季 夏季 进塔温度/ -3 37 出塔温度/ 0 32 传热 介质 设计温差/ 3 5 干球温度/ 4.5 31.5 湿球温度/ 3.5 28 空气 大气压力/kPa 101.3 DB52/T 1423 2019 8 5.10.4 热源塔在名义工况下的热力性能应不小于额定值的 90%。 5.10.5 热源塔空塔风量应

    23、不低于额定值的 90%,电动机输入功率应不大于额定输入功率的 110%。实测 耗电比应不大于 0.06 kW/(m 3 /h)。 5.10.6 开式热源塔的飘液率应不大于 0.002%。 5.10.7 热源塔应设置防雨雪措施。 5.10.8 热源塔源侧应设置变流量装置来保证冬、 夏季工况的流量变化及源侧水变流量运行时的热源塔 均匀布水。 5.11 热源塔热泵机组性能技术要求 5.11.1 热源塔热泵机组性能应符合 GB/T 18430.1 相关规定的要求以及 GB 50189 相关规定的要求。 5.11.2 热源塔热泵机组正常工作的源侧传热介质的温度范围见表 5。 表5 机组正常工作的源侧传热

    24、介质的温度范围 制冷 制热 19 33 -12 21 5.11.3 热源塔热泵机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机组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噪声、 能效比(EER)、性能系数(COP)、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流量及阻力。 5.11.4 热源塔热泵机组在名义工况下的性能 热源塔热泵机组在制冷和制热名义工况下进行试验时其最大偏差应不超过以下规定: a) 制冷量和制热量不应小于名义规定值的 95%; b) 机组消耗总电功率不应大于机组名义消耗电功率的 110%; c) 名义工况的性能系数应不低于表 6 的规定,并应不低于机组的额定值的 92%。如机组采用变频 螺杆式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不应低于表 6

    25、中数值的 0.95 倍; 表6 名义工况下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 EER 和制热性能系数 COP 类型 额定制冷量 CC(KW) EER COP CC528 4.80 3.50 528CC1163 5.20 3.60 螺杆式 1163CC 5.60 3.80 d) 冷热水、源侧水的压力损失不应大于机组名义规定值的 115%。 5.11.5 热源塔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应不低于表 7 的的数值。如机组采用变频螺 杆式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不应低于表 7 中数值的 1.15 倍。 表7 热源塔热泵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 类型 额定制冷量 CC(KW) IPLV CC528

    26、 5.55 528CC1163 5.90 螺杆式 1163CC 6.30 DB52/T 14232019 9 5.11.6 热源塔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应按(1)计算: DCBAIPLV %3.26%7.39%8.32%2.1 . (1) 式中: A10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源侧水进水温度 30 ; B 7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源侧水进水温度 26 ; C 5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源侧水进水温度 23 ; D2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源侧水进水温度 19 。 5.11.7 与热源侧传热介质接触的热源塔热泵机组的换热器,应根据传热介质的腐

    27、蚀特性,进行有效的 防腐处理。 5.11.8 热源塔热泵机组变工况温度范围见表 8 所示,机组按表 8 某一条件改变,其它按名义工况的温 度和流量条件进行变工况试验,热源塔热泵机组应给出变工况的性能曲线或表格。 表8 变工况温度范围 单位: 使用侧 热源侧(或放热侧) 制冷/制热工况 制冷工况 制热工况 项目 进水温度 出水 温度 进水 温度 出水温度 进液 温度 出液 温度 制冷 515 1933 制热 4050 -1221 5.11.9 热源塔热泵机组应具备能量调节功能,且应具有防冻保护功能。 5.11.10 用于直接加热生活热水的热源塔热泵机组的生活热水换热器材质应符合 GB 50015

    28、 相关规定。 5.12 液浓缩装置技术要求 5.12.1 溶液浓缩装置的设计参数包括溶液进、出口浓度,溶液进、出口温度,单位时间处理溶液量, 输入功率,噪声值,排放流量,排放浓度,排放温度,安装尺寸等。 5.12.2 溶液浓缩装置各接口不得有泄漏,溶液浓缩装置排放的传热介质防冻溶液或含传热介质防冻溶 液的废水排放应符合国家 GB/T 31962 的规定,PH 值范围 6.59.5 及化学需氧量(COD) 500 mg/L。 5.12.3 溶液浓缩装置与传热介质接触的部件,应根据传热介质防冻溶液的腐蚀特性,采取有效的防腐 措施。 5.12.4 溶液浓缩装置应采用高效的溶液浓缩技术或节能技术,不应

    29、采用电加热直接加热。 5.13 溶液浓度检测装置技术要求 5.13.1 溶液浓度检测装置的设计参数包括传热介质取样点要求,进、出口口径,输入功率,安装尺寸 等。 5.13.2 溶液浓度检测装置各接口不得有泄漏。 5.13.3 溶液浓度检测装置与传热介质接触的部件,应根据传热介质的腐蚀特性,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 5.13.4 溶液浓度检测装置应能检测:传热介质的浓度、传热介质温度,传热介质的冰点温度等参数。 DB52/T 1423 2019 10 5.14 其它附件设备技术要求 5.14.1 热源塔热泵系统的膨胀和定压设备的选用应满足 GB 50736 的有关规定。 5.14.2 热源塔热泵系统

    30、应设置有溶液贮存箱且溶液贮存箱的总容积应不小于热源塔热泵系统中的溶 液充注量,溶液贮存箱的材质应根据传热介质的腐蚀特性,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 5.14.3 热源塔热泵系统设置的溶液贮存箱均需要有顶盖,应设有上锁的检修人孔。 5.14.4 热源塔热泵系统设置的溶液贮存箱均需设置排污阀。 5.15 监测、智能控制与能耗计量系统技术要求 5.15.1 监测与控制内容可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设 备联锁与自动保护等。 5.15.2 热源塔热泵系统监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室外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 b) 空调侧供、回水温度; c) 源侧供、回水温度; d) 介质

    31、循环流量或制冷量(供热量); e) 电功率与耗电量; f) 热源塔热泵机组、热源塔、循环水泵、溶液浓缩装置、溶液浓度检测装置等设备运行状态、故 障状态和手自动状态参数。 5.15.3 塔热泵系统应能实现下列节能控制要求: a) 系统能根据室外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末端供能能力和室内需求负荷进行回水(或供水)温度 设定值的自动再设定; b) 系统能根据季节、昼夜、房间使用状态变化进行室内温度设定值的自动再设定; c) 系统和热源塔热泵机组均应能按使用时间进行定时启停控制,对启停时间进行优化调整; d) 热源塔热泵机组应能远程控制启停和设定供回水温度; e) 空调末端宜设置集中监测与控制系统。 5.

    32、15.4 热源塔热泵系统的控制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能进行热源塔热泵机组、水泵、阀门、热源塔等设备的顺序启停和连锁控制; b) 应能进行热源塔热泵机组的台数控制,宜采用冷量(热泵)优化控制方式; c) 应能进行水泵的台数控制,宜采用流量优化控制方式; d) 应能对室外气象参数进行监测,并可进行热源塔风机的启停台数控制或进行风机变速控制; e) 应能进行热源塔的自动排污控制; f) 应能根据室外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进行溶液浓度检测,并根据检测的防冻溶液浓度及冰点温 度,对溶液浓缩装置及热源塔热泵机组进行控制; g) 能根据室外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和末端需求进行供水温度的优化调节; h) 能

    33、按累计运行时间进行设备的轮换使用; i) 热源塔热泵机组数量在 3 台及以上的,应采用机组群控方式;当采用群控方式时,热源塔热泵 机组自带控制单元应与控制系统建立通信连接。 5.15.5 热源塔热泵系统的能耗计算装置应符合 GB/T 34617 及 GB 50736 的规定。 5.15.6 热源塔热泵系统应安装监测、智能控制与能耗计量系统,以方便后期运营管理,提高系统运行 效率。 5.15.7 热源塔热泵系统宜集成成套化、标准化。 DB52/T 14232019 11 5.16 热源塔热泵系统综合技术要求 5.16.1 热源塔热泵系统综合制冷性能系数(EER SYS)不应低于表 9 的数值。对

    34、多台热源塔热泵机组、源 侧水泵和热源塔组成的热泵系统,应将实际参与运行的所有设备的名义制冷量和耗电功率综合统计计 算,当机组类型不同时,其限值应按冷量加权的方式确定。热源塔热泵系统综合制冷性能系数(EER SYS) 应按(2)计算。 表9 热源塔热泵系统综合制冷性能系数(EER SYS) 类型 额定制冷量 CC(KW) 综合制冷性能系数(EERsys) CC528 3.60 528CC1163 4.10 螺杆式 1163CC 4.40 )()( i sysiiisys wl EERPQEER . (2) 式中: i lQ 第 i 台热源塔热泵机组的名义制冷量,kW; i P 第 i 台热源塔热

    35、泵机组制冷名义工况下的耗电功率和配套源侧水泵和冷却塔的总耗电 量,kW; sysi EER 查表 9,取对应制冷机组的系统综合制冷性能系数; i w 第 i 台热源塔热泵机组的权重。 iii llw QQ . (3) 式中: i lQ 第i台热源塔热泵机组的名义制冷量,kW; i lQ 热源塔热泵机组的名义制冷量总和,kW。 5.16.2 热源塔热泵系统综合制热性能系数(COP SYS)不应低于表 10 的数值。对多台热源塔热泵机组、源 侧水泵和热源塔组成的热泵系统,应将实际参与运行的所有设备的名义制热量和耗电功率综合统计计 算,当机组类型不同时,其限值应按热量加权的方式确定。热源塔热泵系统综

    36、合制热性能系数(COP SYS) 应按(4)计算。 表10 热源塔热泵系统综合制热性能系数(COP SYS) 类型 额定制冷量 CC(KW) 综合制热性能系数(COPsys) CC528 2.70 528CC1163 2.80 螺杆式 1163CC 2.90 DB52/T 1423 2019 12 )()( i sysiiisys wr COPPQCOP . (4) 式中: i rQ 第 i 台热源塔热泵机组的名义制热量,kW; i P 第 i 台热源塔热泵机组制热名义工况下的耗电功率和配套源侧水泵和热源塔的总耗电 量,kW; sysi COP 查表 10,取对应制冷机组的系统综合制热性能系数

    37、; i w 第 i 台热源塔热泵机组的权重。 iii rrw QQ . (5) 式中: i rQ 第i台热源塔热泵机组的名义制热量,kW; i rQ 热源塔热泵机组的名义制热量总和,kW。 5.17 热源塔热泵系统安装技术要求 5.17.1 热源塔热泵系统源侧的管路系统、阀门及附件应采取有效的防腐处理。管路机外切换时应采取 完全物理隔断。 5.17.2 热源塔热泵系统的管道系统还应符合 GB 50981 的规定。 5.17.3 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安装宜采用基于 BIM 数字技术的整体机房装配式组装方式, 以减少安装过程 中对环境的污染,缩短安装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条件

    38、 6.1.1 热源塔性能试验工况见表 11 所示。 表11 热源塔热力性能试验工况 项目 冬季制热 夏季制冷 进塔温度/ -3 37 出塔温度/ 0 32 传热 介质 设计温差/ 3 5 干球温度/ 4.5 31.5 湿球温度/ 3.5 28 空气 大气压力/kPa 101.3 DB52/T 14232019 13 6.1.2 热源塔热泵机组的试验工况见表 12 所示。 表12 热源塔热泵机组的试验工况 使用侧 热源侧(或放热侧) 冷/热水 制冷工况 制热工况 试验条件 出水温度/ 进水温度/ 进液温度/ 出液温度/ 名义 7 30 - 制冷 变工况 515 1933 名义 45 - 0 -3

    39、 制热 变工况 4050 -1221 - 6.1.3 热源塔热泵系统测试条件的要求 6.1.3.1 在热源塔热泵系统进行检测时,宜在具有检测能力的实验室进行,测试前宜先建立试验所需 的热源塔热泵系统试验工况。 6.1.3.2 当热源塔热泵系统进行现场检测时,应对当地气象条件、周边环境进行勘查评估,以基本满 足 6.1.16.1.2 热源塔热泵系统的试验工况要求。 6.1.4 测量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 测量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按GB/T 10870附录A的规定。 6.1.5 在进行制冷量和制热量试验时,试验工况各参数的读数允差应符合表 13 规定。 表13 制冷量和制热量试验读数允差 读数

    40、读数平均值对额定工况偏差 各读数对额定工况最大偏差 进口 0.3 0.5 使用侧水温 出口 0.3 0.5 进口 0.5 1 源侧进口空气温度 出口 0.2 0.5 进口 0.3 0.5 源侧水温 出口 0.3 0.5 6.1.6 在进行制冷量和制热量试验时,冷水(热水)流量、源侧水流量应在额定流量5%以内。 6.1.7 被检测的热源塔热泵系统应按照制造商规定的方法进行安装,并且不应进行影响制冷量和热泵 制热量的构造改装。 6.1.8 热源塔的环境应当充分宽敞,热源塔附近风速应减小到充分低的值,以免影响热源塔热泵系统 的性能。 6.1.9 水质 热源塔热泵系统使用的水质应符合GB 50050的

    41、规定。 6.2 试验要求 6.2.1 电气安全试验 DB52/T 1423 2019 14 6.2.1.1 电压变化试验热源塔热泵系统分别在表 12 热源塔热泵机组的试验工况下使电源电压在额定 电压值5%的范围内变化运行 1 小时,应符合 5.6.2 的规定。 6.2.1.2 绝缘电阻试验 额定电压380 V及以下热源塔热泵系统用500 V绝缘电阻计,额定电压3 kV及以上热源塔热泵系统用 10 kV绝缘电阻计测量机组带电部位与可能接地的非带电部位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5.6.3的规定。 6.2.1.3 耐电压试验 6.2.1.3.1 该项试验继 6.2.1.2 试验之后,在热源塔热泵系统带电部

    42、位和非带电金属部位之间施加频 率为 50 Hz 的基本正弦波电压持续 1 min,该试验电压值在单相额定电压时为 220 V,三相额定电压 380 V 时为 1.8 kV,对地电压小于 30 V的部位为500 V,应符合 5.6.4 的规定。 6.2.1.3.2 此外在控制电路的电压范围内,在对地电压为直流 30V 以下的控制电路中应用的电子器件 可免去该项耐电压试验。 6.2.1.4 启动试验 启动试验包括启动电流试验和启动电压试验,试验方法按 照GB/T 1843 0.1中5.3.7的规定,试验结 果应符合5.6.5的规定。 6.2.1.5 耐湿试验 热源塔热泵系统在进行冬季变工况运行之后

    43、,立即进行6.2.1.2绝缘电阻试验和6.2.1.3耐电压试 验,应分别符合5.6.6的规定。 6.2.1.6 淋水绝缘试验 淋水绝缘试验方法应符合GB 25131的规定,测试结果应分别符合5.6.3和5.6.4的规定。 6.2.2 热源塔性能试验 6.2.2.1 热力性能试验 热源塔的热力性能试验按GB/T 7190.1附录A或附 录B的方法,试验结果应符合5.10.4的规定。 6.2.2.2 耗电比和不淋水塔风量试验 耗电比试验方法按GB/T 7190.1附录D,不淋水时塔的风量采用微速风表、热球风速仪等测量热源塔 的进风口或出风口的风速,然后根据进风口或出风口的面积换算成进塔或出塔空气量

    44、,即不淋水时塔的 风量,试验结果应符合5.10.5的规定。 6.2.2.3 飘液率试验 飘液率试验方法按GB/T 7190.1附录E,试验结果应符合5.10.6的规定。 6.2.3 热源塔热泵机组性能试验 6.2.3.1 运转试验 热源塔热泵机组出厂前应进行运转试验,机组应无异常。 DB52/T 14232019 15 6.2.3.2 热源塔热泵机组名义制冷量和消耗总电功率试验将机组的卸载机构等能量调节置于最大制冷 量的位置,按制冷名义工况进行试验,按 GB/T 10870 的规定进行试验测定和计算制冷量和消耗总电功 率,主要试验采用液体载冷剂法(实为使用侧蒸发器)进行试验测定和计算,校核试验

    45、采用机组热平衡 法(实为冷凝器载热剂),试验结果应符合 5.11.4 的规定。 6.2.3.3 热源塔热泵机组名义制热量和消耗总电功率试验将机组的卸载机构等能量调节置于最大制热 量的位置,按制热名义工况进行试验,按 GB/T 10870 的规定进行试验。测定和计算制热量和消耗总电 功率,主要试验采用液体载冷剂法(实为使用侧冷凝器载热剂)进行试验测定和计算,校核试验采用机 组热平衡法(实为热源侧蒸发器),试验结果应符合 5.11.4 的规定。 6.2.3.4 热源塔热泵机组性能系数 由6.2.3.2和6.2.3.3求得的制冷量(制热量) n Q (kW)和消耗总电功率 0 N (kW),按式(6

    46、)的计算 结果应符合5.10.4的规定。 0n )( NQCOPEER . (6) 式中: n Q 制冷量(制热量) ,kW; 0 N 消耗总电功率,kW。 6.2.3.5 热源塔热泵机组综合部分性能系数(IPLV) 按5.10.5的计算方法,分别测试热源塔热泵机组在不同工 况点的EER值,再计算IPLV值,其计算结 果应符合5.11.5的规定。 6.2.4 监测与控制系统部分 6.2.4.1 按 5.14.2 的规定,目测检查是否达到要求。 6.2.4.2 在模拟变工况下,进行温度设定范围和系统控制精度测试,自动启动功能,防止设备频繁启 停、系统联动、远程控制等功能,均应符合 5.15.2 和 5.15.3 的规定。 6.2.5 热源塔热泵系统综合性能试验 6.2.5.1 热源塔热泵系统综合制冷性能系数(EER sys) 由单台或多台热源塔热泵机组、源侧水泵和热源塔组成的热泵系统,应将实际参与运行的所有设备 的名义制冷量和耗电功率综合统计计算,当机组类型不同时,其限值应按冷量加权的方式确定,总制冷 量与总消耗电功率的比值计算结果应符合5.16.1的规定。 6.2.5.2 热源塔热泵系统综合制热性能系数(COP sys) 由单台或多台热源塔热泵机组、源侧水泵和热源塔组成的热泵系统,应将实际参与运行的所有设备 的名义制热量和耗电功率综


    注意事项

    本文(DB52 T 1423-2019 热源塔热泵系统.pdf)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