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 T 2625-2019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规范.pdf

    • 资源ID:1491512       资源大小:2.56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 T 2625-2019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规范.pdf

    1、ICS 01.120 A 00 DB51 四川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625 2019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规范 2019 - 10 - 25 发布 2019 - 11 - 0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T 2625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目标 . 2 5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 . 2 6 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 3 7 标准体系说明 . 6 8 标准体系的编制格式 . 10 9 参考文件 . 11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数据填报

    2、. 12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循环经济耦合指标体系表 . 1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件 . 19 DB51/T 2625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 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欣、邱艳君、谢光杰、唐利平、徐丽萍、梁贤军、张宏、王志斌、杨宗伟、 邓启华、苏翔、徐启琴。 DB51/T 2625 2019 1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规范的术语和定义、目标、标准体系构建原

    3、则和要求、标 准体系的层次结构、标准体系说明以及标准体系的编制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各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编制,各化工园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 体 系内容调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017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33751 工业企业和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编制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33751定义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 33751 中的

    4、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减量化 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GB/T 33751-2017 ,定义 3.1 3.2 再利用 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 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GB/T 33751-2017 ,定义 3.2 3.3 资源化 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GB/T 33751-2017 ,定义 3.3 DB51/T 2625 2019 2 3.4 循环经济 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GB/T 33751-2017 ,定义 3.

    5、4 3.5 循环经 济标准化 在循环经济领域中,为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GB/T 33751-2017 ,定义 3.5 3.6 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循环经济领域中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GB/T 33751-2017 ,定义 3.6 3.7 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表 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 GB/T 33751-2017 ,定义 3.7 3.8 耦合 园区企业通过物质或能量的相互利用而联系起来的关系。 3.9 耦合指标体系 用于衡量化工园 区循环经济运行中物质流、能量流及产值耦合程度的指标体系,反映化工园区物质 流和能

    6、量流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方面的水平。 3.10 评价指标体系 测度和评价化工园区循环系统运行状况的一系列指标,反映循环性对化工园区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4 目标 4.1 围绕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主体,企业标 准为补充,覆盖园区管理、主要产业和产业链的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DB51/T 2625 2019 3 4.2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强制性标准实施率达到 100%,推荐性标准实施 率达到 90%以上。 4.3 运用标准 化手段,对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的各项任务、指标以定量或定性的方式加以规定,成为园 区循环经济实施

    7、和评价的依据。 5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 5.1 原则 5.1.1 目标明确 围绕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方针、目标,体现节水、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清 洁生产、安全及职业健康等方面要求,构建适宜化工园区需求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5.1.2 系统协调 应充分反映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目标。标准体系全面成套,体系内标准协调一致。 5.1.3 层次合理 应合理设置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层次,使不同层级标准之间逻辑关系准确,标准体系层 次清晰,避免交 叉重复。 5.1.4 划分清楚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内子体系的划分应根据标准属性和内容划分 , 避免相同内容出现在不 同

    8、子体系中。 5.1.5 动态调整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体系应根据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子体系应具备模块化特征,便 于重新组合和拆分。 5.1.6 特色鲜明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应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特色,以及化工园区在 循环经济运行过程中易形成产业链的耦合和隔墙互供关系的特色。 5.1.7 持续提升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应引导园区循环经济的建设与时俱进、持续提升。 5.2 要求 5.2.1 应符合国家、四川省及化工行业有关循 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职业健康等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化方针目标以及有关标准化方面的法律法规

    9、。 5.2.2 应识别与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活动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并按其内在联系 构成有机整体。 5.2.3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活动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尚未制定的,园区应制定企业标准。 5.2.4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中各类标准的划分应符合化工园区自身的技术和管理特征。 DB51/T 2625 2019 4 5.2.5 应及时了解与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活动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动态,对 标准体系及时进行调整或补充。 5.2.6 标 准体系内标准应尽可能可量化、可检验,不能量化的应尽可能定性评价。 5.2.7 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充分吸

    10、收国内外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形 成标准。 6 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6.1 标准体系的层次 化工园区在建立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时应将园区循环经济方针、目标、国家与四川省化工园 区循环经济法律和法规、行业相关产业政策、标准化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行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与规划 作为指导性文件,并放在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之上。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分为二个基本层次,第一层为化工园区循环经济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第 二 层为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体系、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标准体系和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保障标准 体系。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层次见图 1。 注 1: 虚线矩形框外实线方框内

    11、0.1-0.4 内容是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和依据,对化工园区循环经 济标准体系起指导作用。 注 2: 虚线框内为完整的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图 1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层次 0.1化工园区循环 经济方针、目标 0.2化工园区循环经济适用的 法律法规、相关产业政策 0.3 标准化法律 法规 0.4国家、行业循环经 济标准体系与规划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 技术标准体系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通用基础标准体系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 保障标准体系 化 工 园 区 循 环 经 济 标 准 体 系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 管理标准体系 减量化 再利用 资源化 原 则 DB51/T

    12、2625 2019 5 6.2 标准体系的结构 6.2.1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通用基础标准体系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基础通用标准体系的结构见图 2,化工园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 定各子体系中 的内容。 图 2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结构图 6.2.2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体系 6.2.2.1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见图 3。 6.2.2.2 化工园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各类标准中的内容。 图 3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 6.2.3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标准体系 6.2.3.1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见图 4。 6.2.3.2 化工园区应根据自身实际

    13、情况确定各类标准中的内容。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通用基础标准体系 标 准 化 导 则 量 、 单 位 、 代 号 标 准 符 号 与 标 志 标 准 术 语 和 定 义 标 准 循 环 经 济 规 划 计 划 标 准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体系 生 产/ 服 务 提 供 标 准 产 品 标 准 设 计 和 开 发 标 准 清 洁 生 产 标 准 DB51/T 2625 2019 6 图 4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 6.2.4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保障标准体系 6.2.4.1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保障标准体系的结构见图 5。 6.2.4.2 化工园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各类标准中的内容。 图

    14、 5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保障标准体系结构图 6.3 标准体系结构的裁剪 本标准给出的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中不同类型的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裁剪和补 充。 7 标准体系说明 7.1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通用基础标准体系 7.1.1 循环经济规划计划标准 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的管理机制和方法等事项所 形成的标准,可包括 但不限于: a) 园区规划计划的编制; b) 园区规划计划的目标;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标准体系 考 核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循 环 经 济 统 计 标 准 循 环 经 济 管 理 通 则 质 量 管 理 标 准 工 作 标 准 耦 合 指 标 体

    15、 系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保障标准体系 安 全 和 职 业 健 康 标 准 信 息 标 准 环 境 和 能 源 标 准 设 施 设 备 标 准 后 勤 保 障 标 准 DB51/T 2625 2019 7 c) 园区规划计划的执行; d) 园区规划计划的调整。 7.1.2 标准化导则 7.1.2.1 指导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标准体系建立、标准编写等循环经济 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7.1.2.2 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制定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相关标准,可包括但不限于: a) 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机构; b) 园区循环经济方针、目标管理办法; c) 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制修

    16、订程序; d) 标准实施程序; e) 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评价与持续改进。 7.1.3 符号与标志标准 7.1.3.1 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使用的符号与标志相关 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7.1.3.2 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对涉及安全、职业健康、环保等符号与标志的样式、颜色、字体、结 构及含义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7.1.4 术语和定义标准 7.1.4.1 适用于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术语和定义采用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7.1.4.2 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制定的用于化工园区或企业内部沟通的概念定义和术语含义标准,内 容可包括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和术语定义。 7.1.5 量、单位

    17、、代号标准 7.1.5.1 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组织运行和管理活动中采取的量、单位和代号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和地方标准。 7.1.5.2 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对量、单位和代号 的选用和确定制定的标准等。 7.2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体系 7.2.1 设计和开发标准 化工园区内企业对所开发的产品,进行产业链耦合设计方案拟定、研究实验、设计改进等收集、制 定的标准,可包括但不限于: a) 产品设计输入的要求,包括产品的产业链耦合设计的质量特性要求、专业设计规范 /标准,以 及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等方面的要求等; b) 产品设计的方法和程序的要求,包括设计模型、计算方法、设计程序等; c

    18、) 产品设计输出的要求,包括技术文件的内容、格式和完整性等要求; d) 验证产品设计输出的技术文件正确性、产品符合质量特性要求,收集、制定的产品 验证标准; e) 为提高产品质量和适用性,对产品实现各阶段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收集、制定 的设计改进标准。 7.2.2 产品标准 DB51/T 2625 2019 8 化工园区内企业根据需求,结合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特性和检验 /验 证方法等做出技术规定而收集、制定的产品标准,可包括但不限于: a) 企业声明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 b) 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

    19、标准、团体标准的作为内部质量 控制的企业产品和服务内控标准; c) 副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标准; d) 对外约定执行的技术要求或其它标准。 7.2.3 生产 /服务提供标准 企业对生产 /服务提供的方法、程序等要求,可包括但不限于: a) 使用的设施、设备及用品的配置数量和结构; b) 各生产工作环节的操作规范、工作内容和输入输出要求等; c) 生产 /服务提供使用的包装材料、质量、工艺要求等; d) 生产 /服务提供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库存物资的贮存环境、摆放和进出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e) 产品运输的方式、条件、装卸等要求; f) 产品、包装材料的回收要求。 7.2.4 清洁生产标准 化工园区

    20、或园区内企业为发展循环经济,使用清洁能源和无毒低毒原辅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 设备、改善管理、进行废弃物综合利用采取的相关措施 ,可包括但不限于: a) 生产产品原辅料的要求; b) 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 c)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要求; d) 水、气、声、渣等污染防治技术; e) 清洁生产审核要求。 7.2.5 循环经济水平持续提升的标准 化工园区为实现循环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而确定的不同年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和耦合指标的 量化值。 7.3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标准体系 7.3.1 循环经济管理通则 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根据循环经济发展方针,明确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方向,实现化工园区循环 经

    21、济管理的持续改进而制定的相关标准。 7.3.2 质量管理标准 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对循环经济发展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可 包括但不限于: a) 原辅材料的品质管理与控制要求; b) 不合格品及半成品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要求; c) 成品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要求; d) 最终产品品质的管理与控制要求; e) 体系和过程的质量控制。 DB51/T 2625 2019 9 7.3.3 循环经济统计标准 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对能源资源消耗、能源节约、污染物排放等数据的统计要求。统计参数包括 但不限于评价指标体系、耦合指标体系相关项目,具体参见附录 A、附录 B。 7.3.4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

    22、业按照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对循环经济活动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以 及比较不同企业或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效果,可包括但不限于: a)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参见附录 A),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园区或企业循环经济评价内容、 方法等; b) 人员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考核周期、内容、方法、结果处置等。 7.3.5 耦合指标体系 为评价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中产业链和能源利用耦合的实现程度,以及比较不同企业或化工园区 循环经济发展中耦合程度实现的标准(指标参见附录 B),包括但不限于: a) 物质流耦合指标; b) 能量流耦合指标; c) 产值耦合指标。 7.3.6 工作标准 化工园区或园

    23、区内企业根据决策层、管理层以及工作人员 /操作人员工作岗位的不同而制定的工作 标准,可包括但不限于: a) 职责权限 ; b) 工作范围; c) 作业流程; d) 作业规范; e) 纠正措施; f) 效果评价。 7.4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保障标准体系 7.4.1 环境和能源标准 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根据循环经济发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对能源节约使用和 环境保护建立的相关标准。可包括但不限于: a) 环境产品标志 技术 和管理要求; b)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c) 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有关废弃物处置及向大气、水体排放控制的标准; d) 以利用能源、节约能源、降低 物质消耗 、提高

    24、环境效益为目的形成的标准。 7.4.2 设施设备标准 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园区内基础公用设施以及企业产 品生产所用工艺 设备的选购、安装、使用、维修、保养和报废等规定的标准。 7.4.3 信息标准 DB51/T 2625 2019 10 对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和使用建立的相关标准,可包括但不限于: a) 软件与设备标准; b) 存储技术与管理标准; c) 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 7.4.4 安全和职业健康标准 7.4.4.1 安全 以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目的形成的标准,主要参照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相关要求执 行。 7.4.4.2 职业健康 在生产

    25、、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各环节在保障人身健康等方面形成的标准,主要参照相关国家标准的要 求执行。 7.4.5 后勤保障标准 化工园区或园区内企业对各项后勤事务性工作建立的标准,可 包括但不限于:物业管理、办公用品 管理等。 8 标准体系的编制格式 8.1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表的组成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表由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层次结构图、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 系明细表和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统计表组成。 8.2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中标准的编号 应按 GB/T 13017的要求,在结构图中为每个层次和类别标准给出序列编号,每个序列编号代表一个 层次和一个类别的标准,此编号同时又

    26、是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明细表的标题编号。 8.3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结构图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结构图形式应 符合本规范第 6部分的要求。 8.4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明细表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明细表应与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结构图中的标准类型相对应,按标准 号大小依次编制。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明细表格式见表 1。 表 1 (层次或类别标准的编号)标准明细表 序号 标准体系编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归口部门 备注 DB51/T 2625 2019 11 8.5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统计表 在编制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明细表的基础上,汇总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统计表。化工园区统计

    27、 表格式见表 2。 表 2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 准统计表 统计项 现有数(个) 备注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团体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共计 9 参考文件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主要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及部分相关国家、行业、地方 标准参见附录 C。 DB51/T 2625 2019 12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数据填报 A.1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数据填报表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数据填报见表 A.1。 表 A.1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数据填报表 项目 序号 指标 单位 考核 年度前第 N

    28、 年度 N=1 N=2 N=3 资源产出 指标 园区生产总值 万元 1 主要 资源产出率( GDP/原煤) 万元 /吨 2 建设用地 产出率 万元 /公顷 3 能源产出率 万元 /吨标煤 4 水资源产出率 元 /吨 资源消耗 指标 5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煤 /万元 园区 能源消耗总量 吨标煤 6 园区水资源消耗总量 吨 资源综合 利用指标 7 一般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万吨 一般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8 园区重复用水率 废 物 排 放 指 标 9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万吨 10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万吨 11 工业废水排放量 万立方米 12 园区建设规划中近 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削

    29、减目标 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13 园区建设规划中近 年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目标 万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14 园区建设规划中近 年 氨氮排放量削减目标 万吨 氨氮排放量 万吨 15 园区建设规划中近 年 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目标 万吨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16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 吨 /万元 17 单位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吨 /万元 18 单位生产总值氨氮排放量 吨 /万元 DB51/T 2625 2019 13 表 A.1(续) 项 目 序号 指标 单位 考核 年度前第 N 年度 N=1 N=2 N=3 19 单位生产总值氮氧化物排放量 吨 /万元 20 单位生

    30、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吨 /万元 园 区 特 征 指 标 21 园区产 业链规划产品种类 种 本年度入园产品种类 种 本年度实际投产产品种类 种 本年度实际投产产品生产总值 万元 22 本年度园区主 要 产品产量合计 吨 本年度园区副产品产量合计 吨 本年度园区自身利用副产品合计量 吨 23 公用 工程 普及 情况 是否集中供电集中 (选填是或否 ) 是或否 是否集中供水 (选填是或否 ) 是或否 是否集中排水 (选填是或否 ) 是或否 是否集中供气 (选填是或否 ) 是或否 是否热电联供 (选填是或否 ) 是或否 有无信息化建设 (选填有或无 ) 有或无 有无专业化服务 (选填有或无 ) 有

    31、或无 有无物流一体化 (选填有或无 ) 有或无 其 他 指 标 24 从业 人员 基本 情况 学历(博士 /硕士 /本科 /大专 /中职 /中职以下) 比例 职称(高级 /中级 /初级) 比例 专业吻合度(岗位专业对口人数 /岗位全员数) % 从业资格证(有资格证人数 /全员数) % 25 研发技改 研发投入 % 技术改造投入 % 科技成果转化率 % 26 能源特色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 % A.2 有关指标算法 A.2.1 主要 资源产出率 指标解释:是园区消耗 矿产资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十种有色金属矿、稀土矿、 石灰石、沙石等)所产出的产品产

    32、值。该项指标的比率越高,表明自然资源利用效益越好 。 主要 资源产出率按式( A.1)计算: C Z/W . (A.1) 式中: C 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万元 /吨); Z 化工园区生产总值(万元、可比价); DB51/T 2625 2019 14 W 主要矿产资源消耗总量(吨)。 A.2.2 建设用地产出率 指标解释:单位面积产出的产品产值。 建设用地产出率按式( A.2)计算: T Z/S . (A.2) 式中: T 建设用地产出率 (万元 /公顷 ); Z 化工园区生产总值(万元、可比价); S 化工园区建设用地面积(公顷)。 A.2.3 能源产出率 指标解释: 主要是指消耗能源所产出的

    33、产品产值。该项指标的比率越高,表明能源利用效益越好。 计算公式为: 能源产出率按式( A.3)计算: N Z/E . (A.3) 式中: N 能源产出率 (万元 /吨标煤 ); Z 化工园区生产总值(万元、可比价); E 能源消耗总量(吨标煤)。 A.2.4 水资源产出率 指标解释:主要是指消耗水资源所产出的产品产值。该项指标的比率越高,水资源利用效益越好。 水资源产出率按式( A.4)计算: Q Z/P . (A.4) 式中: Q 水资源产出率 (元 /吨 ); Z 化工园区生产总值(万元、可比价); P 取水总量(吨)。 A.2.5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指标解释:指每产出单位生产总值所消耗的

    34、能源。该项指标越低,表明能源的利用效率越高,资源 “减量化”得到体现。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按式( A.5)计算: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能源消费总量 /园区生产总值 . (A.5) A.2.6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比重。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按式( A.6)计算: G F0/(F1+F2) 100 . (A.6) 式中: G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F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t); DB51/T 2625 2019 15 F1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t); F2 工业固体废物往年堆存量( t) 。 A.2.7 园区

    35、重复用水率 指标解释:指 园区集中废水处理后 企业重复用水量占工业用水量的比率。若是没有采取集中废水处 理的园区,则按照每个企业自身 废水处理后 工业重复用水量占自身工业用水量的比率之和进行填报。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按式( A.7)计算: R Py/Pz 100 . (A.7) 式中: R 园区重复用水率 (%); Z 园区循环用水量( m3); P 园区用水总量( m3)。 DB51/T 2625 2019 1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循环经济耦合指标体系表 B.1 循环经济耦合指标体系 表 以考核化工园区 (见 表 B.1) 中相关指标纵向发展性变化情况为主,即在考评期间内有

    36、明显提升(或 下降)并达到行业先进标准。采用园区自查和专家评估结合的方式进行。园区自行填报数据,由相关行 业专家结合环保、科技、工信、财政、商务、统计等部门 提供的 统计 数据,进行园区内纵向比较与园区 间横向比较,评估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情况。根据评价工作需要,确定 N(即评价涉及的考核年度情 况)的取值范围 。 表 B.1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耦合指标体系及考核数据填报表 项目类别 序号 指标 考核年度 (第 N 年度 ) N=1 N=2 N=3 物质流耦合指标 1 物耗系数 2 原材料有效利用率 3 主要产品品种耦合度 4 主要产品产量耦合度 5 副产品品种耦合度 6 副产品产量耦合度 7

    37、最终废弃物生成 率 能量流耦合指标 8 能耗系数 9 余热(废热)利用率 产值耦合指标 10 耦合密度 B.2 有关评价指标算法 B.2.1 物耗系数 指标解释:主要是指园区总产值中每万元产值消耗的主要原材料价值。该项指标越低,表明园区循 环经济实现程度越好。 物耗系数按式( B.1)计算: H Qy/Qz . (B.6) DB51/T 2625 2019 17 式中: H 物耗系数; Qy 园区全年消耗的主要原材料总 价(万元); Qz 园区全年总产值(万元)。 B.2.2 原材料有效利用率 指标解释:主要是指园区原材料有效转化为产品的比例。该项指标的比率越高,表明园区循环经济 实现程度越好

    38、。 原材料有效利用率( B.2)计算: L (L1+L2)/M 100 . (B.7) 式中: L 原材料有效利用率( %); L1 园区全年原材料原始利用量( t); L2 园区全年原材料回收利用量( t); M 园区全年使用原 材料总量( t)。 B.2.3 主要产品品种耦合度 指标解释:主要是指园区内企业间将主要产品品种互为原材料相互利用的情况。该项指标的比率越 高,标明园区主要产品品种耦合度越好。 主要产品品种耦合度按式( B.3)计算: P1 X1/Z1 100 . (B.8) 式中: P1 主要产品品种耦合度( %); X1 园区内企业间全年相互利用的主要产品品种数量(个); Z1

    39、 园区内企业全年主要产品品种总量(个 )。 B.2.4 主要产品产量耦合度 指标解释:主要是指园区内企业间将主要产品总产量互为原材料相互利用的情况。该项指标的比率 越高,表明园区主要产品产量耦合度越好。 主要产品产量耦合度按式( B.4)计算: C1 W1/Q1 100 . (B.9) 式中: C1 主要产品产量耦合度( %); W1 园区内企业间全年相互利用的主要产品产量总和( t); Q1 园区内企业全年各种主要产品总产量( t)。 B.2.5 副 产品品种耦合度 指标解释:主要是指园区内企业间将副产品品种作为原料相互利用的情况。该项指标的比率越高, 表明园区副产品品种耦合度越好。 副产品

    40、品种耦合度按式( B.5)计算: P2 X2/Z2 100 . (B.10) 式中: P2 副产品品种耦合度( %); DB51/T 2625 2019 18 X2 园区内全年相互利用的副产品品种数量(个); Z2 园区内全年副产品品种总量(个)。 B.2.6 副产品产量耦合度 指标解释:主要是指园区内 各企业副产品总产量互为原料相互利用的情况。该项指标的比率越高, 表明园区副产品产量耦合度越好。 副产品产量耦合度按式( B.6)计算: C2 W2/Q2 100 . (B.11) 式中: C2 副产品产量耦合度( %); W2 园区内全年相互利用的副产品产量总和( t); Q2 园区内全年各种

    41、副产品总产量( t)。 B.2.7 最终废弃物生成率 指标解释:主要是指园区企业生产过程中最终废弃物产生的情况。该 项指标的比率越低,表明园区 废弃物排放越少。 最终废弃物生成率按式( B.7)计算: F FZ/M 100 . (B.12) 式中: F 最终废弃物生成率( %); FZ 园区全年最终废弃物总量( t); M 园区全年使用原材料总量( t)。 B.2.8 能耗系数 指标解释:主要是指园区总产值中每万元产值消耗的能源 (电油煤等 )价值。该项指标越低,表明园 区循环经济实现程度越好。 能耗系数按式( B.8)计算: N0 Ny/Qz . (B.13) 式中: N0 能耗系数; Ny

    42、 园区全年消耗的能源总价(万元); Qz 园区全年总产值(万元)。 B.2.9 余热(废热)利用率 指标解释:主要是指园区企业生产过程中余热(废热)再利用情况。该项指标的比率越高,表明园 区余热利用率越好。 余热(废热)利用率按式( B.9)计算: Y B/A 100 . (B.9) 式中: Y 余热(废热)利用率( %); B 园区内企业生产过程中余热(废热)利用量(卡); A 园区内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废热)总量(卡) DB51/T 2625 2019 19 B.2.10 耦合密度 指标解释:主要是指园区内产品与原材料形成上下游关系的企业总产值对园区总产值的贡献情况。 该项指标的比率

    43、越高,表明园区循环经济耦合度越好。 耦合密度按式( B.10)计算: Qu/Qz 100 . (B.10) 式中: 耦合密度 ( %); Qu 园区内产品与原材料形成上下游关系的企业全年总产值(万元); Qz 园区全年总产值(万元) DB51/T 2625 2019 20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件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主要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见表 C.1,部分相关国家、行 业、地方标准见表 C.2,四川化工典型产业相关标准见表 C.3。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附录。 表 C.1 法律、法规、政策性参考文件目录 序号 文件号 /标准号 文件名称 /标准名称


    注意事项

    本文(DB51 T 2625-2019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规范.pdf)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