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 T 2481-2018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91358       资源大小:495.3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 T 2481-2018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pdf

    1、ICS 67.140.10 B 39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4812018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2018 - 04 - 18 发布 2018 - 05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24812018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茶园选择 . . 1 4 茶树品种 . . 2 5 栽培 . . 2 6 土壤管理和施肥 . . 3 7 病虫草害防治 . . 4 8 采摘 . . 4 DB51/T 2481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

    2、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四川省农科院 茶叶研究所、宜宾县农业局、万源市茶叶局、夹江县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冬川、唐茜、赵先明、李春华、程刚、刘明亮、王强兵、付润华。 DB51/T 24812018 1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园选择、茶树品种、茶树栽培、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及采摘。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范围内茶树栽培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

    3、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T 17419 含氨基酸叶面肥料 GB/T 17420 微量元素叶面肥 NY/T 225 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NY 525 有机肥料 NY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茶园选择 3.1 产地环境 土壤、灌溉水和空气质量应符合 NY/T 5010 和 GB 3095 的规定。 3.2 茶园选择 3.2.1 土壤应选择 pH 4.5pH 6 .5,土层深厚,养

    4、分丰富且平衡,有效土层厚度50 cm。地下水位 100 cm,年降水量 1000mm,常年空气相对湿度70%。 3.2.2 茶园生态良好,远离城区、工矿区、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5 km。与交通主干道、农田、 林地应设置隔离带。 3.3 茶园建设 3.3.1 平地和 15以下的缓坡地应等高开垦,1530的坡地应建成内倾等高梯级园地,30以上 的坡地应保持原有植被或还林。 3.3.2 茶园应适当栽植遮荫树,主干道、沟渠两侧栽植行道树,在上风口处应设防护林,梯壁坎边种 草。遮荫率30%。 3.3.3 种植沟开垦深度50 cm,有明显障碍物的土壤应破除障碍物层。 DB51/T 24812018 2

    5、 3.3.4 主干道与支道、作业道应相通,且满足机械化生产的要求。 3.3.5 根据规模、地形、地貌,建立完善的排、灌、蓄水系统。 3.3.6 施足底肥。每 667m 2 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1500kg2000kg,,合理配施磷、钾肥,分层施 于种植沟内,再覆心土。 4 茶树品种 4.1 种苗应选用经国家或省级鉴定(登记)的无性系品种,质量应符合 GB 11767 的规定。 4.2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环境条件,适制性和抗逆强的品种。合理配置早、中、晚生品种。 4.3 鼓励选择顶端优势强品种,建设标准化机采基地。 5 栽培 5.1 种植规格 5.1.1 单行条栽种植,行距 1.5 ml.

    6、8 m,丛距 0.4 m,每丛 2 株。 5.1.2 双行条栽种植,大行距 1.8 m2 m,小行距 0.4 m,丛距 0.25 m,每丛 1 株。 5.2 种植时间 秋栽:10月上旬11月下旬,春栽:2月下旬3月上旬。 5.3 修剪 5.3.1 树冠标准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树冠标准 标准 品种 树高树幅 (cm) 分枝层 次(层) 主枝直径 (cm) 蓬面小桩数 (个/m 3 ) 叶面积指数 小桩直径 (cm) 覆盖度(%) 大叶种 9014010 6 3 135050 5 0.3 90 中小叶种 8012010 7 2.5 270050 4 0.2 85 5.3.2 修剪方法 采用

    7、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措施。 5.3.2.1 定型修剪 5.3.2.1.1 大叶种当苗高33 cm,茎粗 0.4 cm 以上时,剪去离地 12 cm15 cm 以上主枝,以后两年 实施分段剪,即新枝茎粗 0.35 cm,或展叶 7 片8 片,或枝梢木质化、半木质化时,在上次剪口上提 高 8 cm12 cm,全年分段剪 24 次。 5.3.2.1.2 中小叶种在移栽后进行第一次修剪,离地 15 cm20 cm;第二年离地 30 cm35 cm 进行 第二次修剪;第三年离地 45 cm55 cm 进行第三次修剪。 5.3.2.2 轻修剪 投产茶园在茶季结束后修剪一次,剪去树冠表层3

    8、 cm5 cm的枝叶。 DB51/T 24812018 3 5.3.2.3 深修剪 对树冠产生细弱枝,生产枝层衰老,但骨干枝生长旺盛的茶园进行深修剪。剪去树冠顶部10 cm 15 cm细弱枝。 5.3.2.4 重修剪 对树势衰老或树冠衰老,骨干枝分枝能力较强的茶园进行重修剪。剪去树高1/31/2,或离地30 cm45 cm处地上部的树冠,减后留养一季,培养树冠。 5.3.2.5 台刈 对树龄较长,树势衰败、骨干枝分枝能力弱的茶园进行台刈。剪去离地10 cm15 cm处上部的枝叶。 6 土壤管理和施肥 6.1 土壤管理 6.1.1 定期检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

    9、的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对于土壤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超标的茶园应退茶还林。 6.1.2 采用秸秆、地膜等覆盖地表,保水保肥。 6.1.3 采用浅耕、中耕、深耕等措施或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 度大,且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6.1.4 幼龄或台刈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 6.1.5 土壤含水量70%时,宜采用节水灌溉。 6.2 施肥 6.2.1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 量和施肥时间,基肥和追肥配合施用。 6.2.2 多施有机肥,化学肥料应配合施用。有机肥应符合 NY 525 的规定。农家肥应经无害化

    10、处理。 6.2.3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和其它营养元素。于当年秋季在茶蓬边缘正下方开沟深 施,深度 20 cm30 cm,施后及时覆土。 6.2.4 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多次进行。每年可施用 3 次4 次。第一次在茶树萌动前 15 天20 天施用,以后分别在春茶、夏茶结束后施用。开沟浅施,深度 10 cm,部位同基肥,施肥后及时覆土。 6.2.5 施肥数量按照表 2 的要求。追肥中化学肥料纯氮全年施用量应40 Kg/667m2。 表2 施肥数量 单位:Kg(Kg/667m 2 /年) 种类 时间 纯氮 纯磷 纯钾 有机肥 根外追肥 苗期(定型修剪后) 5 5 2 1000 初投

    11、产 15 5 5 1000 盛产期 2040 1020 1020 2000 每次1 Kg3次(尿素) 6.2.6 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可施用叶面肥。叶面肥应符合 GB/T 17419 和 GB/T 17420 的规定。 DB51/T 24812018 4 7 病虫草害防治 预防为主,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态调控等综合防治技术;开展茶树 病虫测报,实施统防统治,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7.1 农业防治 7.1.1 分批、多次、及时采摘。 7.1.2 合理修剪、疏枝,剪去病虫枝和茶丛下部过密的枝叶和徒长枝。 7.1.3 秋冬季将茶园中的枯枝落叶及根际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 7.2

    12、物理、机械防治 7.2.1 采用人工摘除或捕杀。 7.2.2 利用害虫趋光性、趋色性和趋化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外激素诱杀和糖醋诱杀。 7.3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防治。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应经过农业部在茶叶上使用 登记许可。 7.4 化学防治 7.4.1 严格按照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宜一药多治,合理轮换施药或合理混用农药。 茶季结束后,施封园药。 7.4.2 严禁使用高度高残留及国家禁用的农药。化学农药施用应符合 NY 1276 和 GB 8321 的要求,严 格控制农药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8 采摘 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产品对加工原料的

    13、要求, 遵循采养结合、 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 适时标准采摘。 8.1 采摘方式 8.1.1 手工采摘 8.1.1.1 春茶篷面有 10%15%新梢达到所制茶产品标准时开采;夏、秋茶有 10%以上的新梢达到所制 茶产品标准时开采。 8.1.1.2 宜采用提手采,严禁捋采或抓采。保持芽叶完整、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或老枝叶。 8.1.2 机械采摘 8.1.2.1 当茶园中 70%80%的新梢达到所制茶产品的原料要求时,应一次性机采。 8.1.2.2 机采作业应符合 NY/T 225 的规定。 8.2 盛叶器具、运输 8.2.1 盛放手采鲜叶容器应用洁净、卫生、透气良好的硬质专用网眼竹篮或竹筐,盛叶量不超过 75%; 禁用塑料袋、尼龙编织袋、化肥袋、饲料袋等软质包装材料。机采鲜叶应配备清洁卫生的专用集叶袋。 8.2.2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运输时避免日晒、雨淋。运输过程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的物品混装。 8.2.3 鲜叶盛装、运输过程中,应轻放、轻翻、禁压,减少机械损伤。 _ DB51/T 24812018


    注意事项

    本文(DB51 T 2481-2018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