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40 P 86 备案 号: 58893-2018 DB44 广东 省 地方标准 DB44/T 2116 2018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afforestation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2018 - 01 - 25 发布 2018 - 04 - 25 实施 广东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4/T 2116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及定义 . 1 4 总则 . 2 5 造林地选择 . 2 6 基线调查 . 2 7 作业设计 . 2
2、8 造林 . 3 9 检查验收 . 4 10 碳汇计量与监测 . 5 11 档案 . 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造林地基线调查表 . 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碳汇计量参数记录表 . 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碳汇造林主要适宜树种表 . 9 DB44/T 2116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 2009 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科技与交流合作处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勇、徐期瑚、林 丽平、黄妃本、卢雅莉、程伟文、张苏峻、吴琼辉、侯中原、 苏晨辉。 本标准首次发布。
3、 DB44/T 21162018 1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造林地选择、基线调查、作业设计、造林、检查验收、碳汇计量与监测、档案等要求。 本 标准 适用于碳汇造林 工程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 2252 碳
4、汇造林技术 规程 DB44/T 772 营造林工程档案管理规范 DB44/T 1917 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及定义 LY/T 2252、 DB44/T 1917界 定的以及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碳库 forest carbon pool 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碳储存的形式和场所。其中,森林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 枯落物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 3.2 基线 baseline 能合理地代表在没有开展项目活动时的碳吸收或碳排放状况。本标准的基线是指没有开展碳汇造林 活动时地表植被、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碳库的状况。 3.3 温室气体排放
5、greenhouse gas emission 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的事前计量,本标准仅考虑因施用含 氮 肥料引起的 N2O排放。 3.4 二氧化碳当量( CO2-e)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ce DB44/T 21162018 2 根据不同种类的温室气体对辐射强 度 的贡献来度量温室气体的单位。目前是通过全球增温潜势 ( GWP)来计算二氧化碳当量 ,即 排放到 大气中的 1 t温室气体与同期 1 t二氧化碳所产生的辐射强 度 之 比。目前 CO2、 CH4和 N2O的 GWP值分别为 1、 21和 310。利用该 GWP值可将 CH4和 N2O温室气体转化为等当
6、量的 CO2。 3.5 项目参与方 project participator 参与碳汇 造林 项目活动的国有、集体、私有实体和个人。 4 总则 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a) 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应注重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与当地社区 互动,增加当地劳动就业,提高森林保护意识 ; b) 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优先发展公益林; c) 应坚 持因地制宜、因林施法、适地适树、发展乡土树种,做到多树种、多林种、多功能结合; d) 应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项目组织管理,按技术标准检查验收; e) 计入期为 20 年 , 计入期内造林成果 应 得到 保 护。 特
7、殊情况下,在计入期内需 进行主伐的,在 实施方案、作业设计中 须制定 采伐更新方案,及时更新。 5 造林地选择 除执行 LY/T 2252的规定外,应 满足以下条件: a) 自 2005年 2月 16日以来 的 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沙 荒 地 、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 等适宜造林地块 ; b) 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县级 及 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权属证书。 6 基线调查 按以下要求 进行基线调查: a) 项目活动前,选择植被地上生物量和植被地下生物量两个主要碳库 ; b) 基线调查按照 LY/T 2252、 DB44/T 1917的规定执行; c) 采用分层调查的方式 。 对于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状
8、况、人为活动和碳库等基本一致的造林地块, 可作为一个类型(层)进行基线调查。历史状况可通过访问、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获得,现状 通过现地调查获得 。调查数据 填写 造林地基线调查表( 附录 A); d) 在开展基线调查的同时,应对开展碳汇造林地的典型立地状况拍摄照片或录像加以记录,以便 和造林后进行对照。 7 作业设计 7.1 设计依据 林业主管部门批 复的造林规划 、 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及下达的造林年度计划任务 等。 7.2 设计要求 DB44/T 21162018 3 除应满足 LY/T 1607的一般规定外,还需满足基线调查、碳汇计量参数记录、减少碳泄漏和碳排放 措施等特殊要求。
9、7.3 编制与 审批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由具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机构编制碳汇造林作业设计 ; b) 设计 成果 委托 行业 协会、学会、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 ; c) 设计 成果应 报 所在 地级市 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并 报送省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 d) 没有作业设计或虽有设计但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 8 造林 8.1 树种选择 8.1.1 选择原则 应遵循以下要求: a) 优先选择固碳能力 强的树种 ; b) 适地适树,优先选择优良乡土 阔叶 树种,慎用外来树种 ; c) 优先选择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的长寿树种 ; d) 优先选择种源有保障、繁育技术较为成熟的树种 ; e)
10、 因地制宜,提倡多树种配置,营造混交林。 8.1.2 主要适宜树种 根据 树种选择 原则,结合广东气候、地域特点, 各地可参考碳汇造林主要适宜树种表 (附录 C) 选择造林树种。 8.2 造林方法 提倡植苗造林, 按 GB/T 15776-2016的 10.4的规定执行。 8.3 密度 与 配置 8.3.1 栽植密度 按 GB/T 15776-2016的 9.2、 9.3的 规定执行。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等确定,原 则上 要求人工造林密度在 1110株 /hm2 1650株 /hm2之间。 8.3.2 种植配置 按 GB/T 15776-2016的 10.2的规定执行 。 根据立地
11、条件、 树种特性、 造林密度确定, 一般情况下 宜 采取品字形配置方式,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可采取群状配置等。 8.4 整地 与基肥 8.4.1 整地 按 GB/T 15776-2016的 10.3的 规定 执行外 , 同时 应符合以下要求: DB44/T 21162018 4 a) 禁止全垦整地和炼山 ,对造林地的原生散生木应加以保护,尽量保留灌木或草本植物,在山脚、 山顶应保留 10 m 20 m宽的原生植被保护带 ,避开造林地中的极小种群、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 小 区,并保留适当宽度的缓冲保护带 ; b) 采用明穴整地,人工造林植穴规格 一般为 40 cm40 cm30 cm。 8.4.2
12、基肥 按 GB/T 15776-2016的 10.5的规定 执行外 , 同时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尽量施用 有机肥或氮 磷 复合肥(需注明含 氮 率,便于碳排放计量) ; b) 基肥平均每穴 0.2 kg 0.5 kg,视立地条件做适当调整 ; c) 施肥时注意与穴土充分混匀后放入穴内,防止雨水冲刷,造成碳泄漏及水体污染 ; d) 记录肥料种类、施肥数量、次数等并归档保存 ,填写 碳汇计量参数记录表 (附录 B) 。 8.5 苗木 按 GB 6000、 GB/T 15776-2016的 8.3和 LY/T 1000的 规定执行。造林苗木 应 符合 “两 证一签 ”要求,
13、即 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检查合格证和种源地标签。 优先使用容器苗,提倡 就地育苗或就近调苗,缩 短长距离运输,减少碳泄漏。 8.6 栽植 按 GB/T 15776-2016的 10.4的规定执行。春季造林,栽植在早春一、二场透雨后的阴雨天进行。栽 植时非溶性营养袋苗必须除袋。要求当天起苗,当天栽植,确保造林质量。 8.7 抚育管护 按 GB/T 15776-2016的 11和 GB/T 18337.3的规定执行 ,并按以下要求进行抚育 管护: a) 碳汇造林 三 年 3 次抚育。种植后当年 7 月 8 月份进行 1 次抚育 ,第二、第三年每年 5 月 6 月 各进行 1次抚育 。抚育 内容
14、 主要包括松土、除草、培土、追肥和补植 ; b) 每次每株追 施复合 肥 0.2 kg 0.3 kg, 预防追肥过程的碳泄漏 ; c) 对造林活动中或成林后发生的病虫害,宜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 要求 20 年内 确保造林地块的完整性,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林木 生 长的干扰 ; d) 抚育管护可承包给当地居民,落实管理责任制,减少人员、车辆往返造成的碳泄漏。 9 检查验收 9.1 检查内容 主要包括 : 造林面积、造林密度、成活率 /林木保存率、 主要造林树种、林木长势、 基线状况、碳 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 等内容 。 9.2 检查方法 采取 查看 材料、实地 检 查相结合的办法。
15、 采取 样圆(样行)调查 方式 进行 实地检查。 对照经批复的 作业设计,利用 1:10000地形图,逐个作业小班展开 检 查。利用数码相机照相存档 ,并记录相应的经纬 度坐标。 特殊情况 下的 建设面积 按以下方法 确定: a) 造林地 选择 不符合要求的,应在 建设 面积中扣除 ; b) 建设 面积大于 设计 面积的,建设面积以 设计 面积为准 ; DB44/T 21162018 5 c) 不按作业设计 小班范围 造林 的 , 建设面积为零 。 9.3 评定 县级 评定 以作业小班数据为基础 ,计算任务完成率和质量合格率 。全省 综合评定 以县 级 指标值为基 础进行加权平均。 评价指标按
16、以下要求进行计算: a) 任务完成率 =建设面积 /任务面积 100%; b) 质量合格 率 =合格面积 /建设面积 100%; c) 合格面积 =( 小班建设面积 RSMZ) 。式中: R 为作业小班成活率系数 : 成活率 85%时, R=1; 41%成活率 85%时, R=成活率;成活率 41%时, R=0。 S 为 作业小班 树种 合格 系数 ,取决于 小班造林树种合格面积比 。 树种合格面积比 =树种合格面积 /建设面积 100%。其中 , 树种合格面积是指 按作业设计 树种 及其 配比 进行 施工的面积。树种合格面 积 比 95%时, S=1; 60%树种合格面积比 95%时, S=
17、树种合格面积比;树种合格面积比 60%时, S=0。 M为作业小班密度系数 : 取决于林木密度 的大小 。林木密度合格比 =小班造林密度 /作业设计密 度 100%。林木密度合格比 95%时, M=1;林木密度合格比 95%时, M=林木密度合格比。 Z 为 作业小班 林木长势系数 : 林木长势为 “ 好 ”, Z=1;林木长势为 “中 ”, Z=0.8;林木长势为 “差 ”, Z=0.5。 9.4 报告 检 查完成后,应编写 检 查报告 。报告 包括 工程概况 、检查内容、检查 方法、 检查 标准 、检查 结果 、 分析 评价 、 经验 总结和 问题对策 等。 10 碳汇计量与监测 应 定期
18、开展碳汇计量与监测, 具体方法 按 DB44/T 1917执行 。 11 档案 除 按 GB/T 15776、 DB44/T 772的规定执行 外 ,档案材料还应包括 碳汇造林项目建设文件、碳汇计量 参数记录表、林地权属 证明材料 、基线调查资料、作业设计 文件 、 批复文件、影像资料及相应的电子文 档等 。 DB44/T 21162018 6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造林地基线调查表 调查员: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县 乡 镇 村 小班 碳层: 代表面积 ( hm2) : 一、地表植被和土地利用状况 (一)地表植被状况 时段 调查项目及结果 乔木(含竹子) 下木 灌木
19、草本 优势 树种 平均 年龄 (a) 株数 (株 /hm2) 优势 树种 平均 年龄 (a) 株数 (株 /hm2) 平均 盖度 (%) 平均 高度 (m) 平均 盖度 (%) 平均 高度 (m) 历史 现状 (二)土地利用状况 时段 用途 历史 林地 农地 草地 湿地 住宅用地 其 它 土地 现状 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沙荒地 其 它 宜林地 二 、碳库调查 调查碳层 调查值(干重, kg/hm2)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填表说明: 1、 “地表植被状况 ”、 “土地利用状况 ”中 “历史 ”指 2005 年 2 月 16 日以前, “现状 ”指 2005 年 2 月 16 日以来至开展项目活
20、动之前。 2、 “土地利用状况 ”中 “用途 ”项划 “”。 3、地上生物量指土壤层以上的所有活生物量,包括干、桩、枝、叶、皮和种子。 4、地下生物量指所有活根生物量,但通常不包括难以区分 ( 直径小 2 mm) 的活细根。 DB44/T 21162018 7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碳汇计量参数记录表 调查员: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县 乡镇 村 小班 造林树种 造林面积( hm2) 造林前生物量 (干重 t/hm2) 机械整地 耗油种类(柴油 /汽油) 耗油量( L/hm2) 苗木 运达造林地点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运达造林地点时间 使用量(株 /hm
21、2) 运输车辆种类 车辆单位运苗量 (万株 /辆 次 ) 耗油量( L/km2) 燃油种类 平均运输距离 (km2/辆 次 ) 氮肥施用 施肥方式 基肥 第一次追肥 第二次追肥 第三次追肥 肥料种类 含氮量( %) 施肥时间 施肥量( t/hm2) 运输车辆种类 耗油量( L/km2) 燃油种类 平均运输距离( km2/辆 次 ) 浇水 浇水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浇水时间 用水量( t/hm2) 运输车辆种类 耗油量( L/km2) 燃油种类 平均运输距离( km2/辆 次) 间伐 作业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作业时间 DB44/T 21162018 8 间伐 间
22、伐量( m3/hm2) 运输车辆种类 耗油量( L/km2) 燃油种类 平均运输距离( km2/辆 次) 主伐 作业时间 主伐量( m3/hm2) 运输车辆种类 车辆单位运材量( m3/辆 次) 耗油量( L/km2) 燃油种类 平均运输距离( km2/辆 次) 其它产品 收获时间 产量( t/hm2) 运输车辆种类 车辆单位运量( t/辆 次) 耗油量( L/km2) 燃油种类 平均运输距离( km2/辆 次) DB44/T 21162018 9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碳汇造林主要适宜树种表 树 种 粤东地区 粤西地区 粤北地区 珠三角 地区 石灰岩 地区 沿海沙化地区 沿海滩
23、 涂 区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Lamb.)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 湿地松( pinus elliottii) 池杉( Taxodiumascendens Brongn) 落羽杉 (Taxodium distichum(Linn.)Rich.) 南方红豆杉 (Taxus walichiana Zucc.var.mairel (Kemee et Levl.)I.K.Fu&Nan Li) 银杏 (Ginkgo biloba Linn.) 乳源木莲 (Manglietia yuyanensis Law,sp.nov.ined.)
24、 灰木莲( Manglietia glauca BI.) 乐昌含笑 (Michelia chapensis Dandy) 金叶含笑 (Michelia foveolata Merr. ex Dandy) 火力楠( Michelia macclurei Dandy) 深山含笑( Michelia maudiae Dunn) 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 柏木( Cupressus fumebris Ensl.) 阴香 ( Cinnamonum busmannii(C.G.et Th.Nees)Bl.) 樟树( Cinnanomum camphora(Linn
25、.)Presl) 黄樟( Cinnamomum parthenoxylon(Jack) Nees) 檫木 (Sassafras tzumu(Hemal.)Hensl.) 华润楠 (Machilus chinensls (Champ.ex Benth.)Hemsl.) 浙江润楠( Machilus chekiangensis S.Lee) 闽楠( Phoebe boumei (Hemsl.) Yang) 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 肉桂( Cinnamomum anomaticum Ness) 土沉香( Aquilaria sinensis (lour.)G
26、ilg) 银 桦 ( Grevillea robusta A.Cunn.ex R.Br.) 大头茶( Gordonis axillaris(Roxb.)Dietrich) 荷木( Schima superba Gardm.et Champ.) 红荷木( Schima wallichii Choisy) 肖蒲桃 (Acmena acuminatissima (Bl.) Merr. et Perry) 水翁 (Cleistocalyx operculata (Roxb.) Merr. et Perry) 海 南蒲桃( Syzygium hainanense Chang et Miau) DB44/
27、T 21162018 10 树 种 粤东地区 粤西地区 粤北地区 珠三角 地区 石灰岩 地区 沿海沙化地区 沿海滩 涂 区 红鳞蒲桃( Syzygium hancei Merr. et Perry) 尖叶杜英( Elaeocarpus apiculatus Mast.) 华杜英( Elaeocarpus chinensis Hook.ex Benth) 杜英( Elaeocarpus decipiens Hemsl) 海南杜英( Elaeocarpus hainanensis Oliver) 山杜英( Elaeocarpus sylvestris Poir) 翻白叶树( Pterospermu
28、m heterophyllum Hance) 假苹婆( Sterculia lanceolata Cav.) 银叶树 (Hertlera littoralis Dryand.) 黄瑾 (Libiscus tiliaceus Linn.) 杨叶肖瑾 (Thespesia populnea(Linn.)Soland.ex Corr.) 海杧果 (Cerbera manghas Linn.) 秋枫( Bischofia javanica BI.) 血桐( Macaranga tanarius (Linn.) Muell.Arg.) 黄桐( Endospermum chinense Benth.) 乌
29、桕 (Sapium sebiferum (L.) Roxb.) 山乌桕( Sapium discolor (Champ.ex Benth.) Muell.Arg.) 圆叶乌桕( Sapium rotundifolium Hemsl.) 千年桐( Vernicia montana Lour.) 石栗( Aleurites moluccana (Linn.) Willd.) 臀果木( Prunus topengii Merr.) 铁刀木( Cassia siamea Lam.) 格木( 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 仪花( Lysidice rhodostegia Han
30、ce) 任豆( Zenia insignis Chun) 海南红豆( Ormosia pinnata (Lour.) Merr.) 银合欢( Leucaena leucocephala (Lam.) de Wit) 台湾相思( Acacia confusa Merr.) 降香黄檀( Dalbergia hainanensis Merr.et Chun) 花榈木( Ormosia henryi Prain) 杨梅( Myrica rubra (Lour.) Sieb. et Zucc.) 阿丁枫 (Altingia chinensis (Champ.)Oliv.ex Hance) 枫香( Liq
31、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米老排( Mytilaria laosensis Lec) 红苞木( Rhodoleia champioal Hook.t) 西南桦 (Betula alnoides Buch.-Ham. ex D.Don) 中华锥( Castanopsis chinensis (Champ.)Hance) DB44/T 21162018 11 树 种 粤东地区 粤西地区 粤北地区 珠三角 地区 石灰岩 地区 沿海沙化地区 沿海滩 涂 区 米锥( Castanopsis carlesii (Hemsl.)Hay.) 板栗 (Castanea mollissi
32、ma Bl.) 黧蒴( Castanopsis fissa (Champ.ex Benth.) Rdhd.et Wils.) 红锥( Castanopsi hystrix Miq.) 石栎( Lithocarpus glaber (Thunb.) Nakai) 铁冬青( Ilex rotunda Thunb.) 桂木 (Artocarpus nitidus ssp.lingnauensis(Merr.)Jarr) 楝叶吴茱萸( Evodia meliifolia (Hance)Benth.) 橄榄( 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 乌榄( Canarium p
33、imela Leenh.) 非洲桃花心木 (Khaya senegalensis (Desr.) A. Juss.) 苦楝 (Melia azedarach L.) 麻楝( Chukrasia tabularis A. Juss.) 香椿( Toona sinensis(A.Juss.)Roem.) 红椿( Toona ciliata Roem.) 南酸枣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urll)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Lour) 青皮( Vatica mangachapoi Bla
34、nco) 坡垒( Hopea hainanensis Merr. et Chun) 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鸭脚木( Sehefflera minutistellata Merr.ex Li) 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Ait.) 菜豆树( Radermachera sinica (Hance) Hemsl.) 云南石梓( Gmelina arborea Roxb.) 海南石梓( Gmelina hainanensis Oliv.) 柚木( Tectona grandis Linn. f.) 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
35、sis Bunge) 光皮树( Swida wilsoniana (Wanger.) Sojak) 木麻黄 (Casuarina spp)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ifera (Linn.) Hert. ex Vent.) 泡桐( Paulownia fortunei (Seem.)Hemsl.) 紫花泡桐 (Paulownia tomentosa (Thunb.) Steud.) 朴树( Celtis sinensis Pers.) 沙梨( Pyrus pyrifolia(Burm.f.)Nakai) 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 Linn.)
36、Blanco) 秋茄 (Kandelia candel (Linn.) Druce) 木榄 (Bruguiera gymnorrhiza(Linn.) Savigny) DB44/T 21162018 12 树 种 粤东地区 粤西地区 粤北地区 珠三角 地区 石灰岩 地区 沿海沙化地区 沿海滩 涂 区 红海榄 (Rhizophora stylosa Griff.) 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 (Forsk.) Vierh.) 角果木( Ceriops tagal(Perr.) C.B.Rob.) 无瓣海桑 (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 拉关木( Laguncularia racemosa Gaertn.F) _ 广东省地方标 准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DB44/T 2116 2018 *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印刷 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 563号 1104室 邮政编码: 510220 网址: www.bz360.org 电话: 020-84250337 DB 44 /T 211 6 2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