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30 B 44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40 2017 代替 DB42/T 140-2002 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The testing rules for F1 hybrid eggs of silkworm (报批稿) 2017 - 05 - 16发布 2017 - 09 - 01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40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定义 . 1 4 检验 . 2 4.1 蚕种繁育检验 . 2 4.2 母蛾微粒子病检疫 . 4 4.3 成品
2、质量检验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蚕种繁育检验单 . 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抽样装盒 规定(散卵种) . 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桑蚕一代杂交种送检母蛾清单和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单 . 10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合格标准(散卵种) . 11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检验报告(代检验证书) . 12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蚕种成品质量检验报表 . 13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蚕种成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书 . 14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染色液的配制方法 . 15 DB42/T 1402017 II
3、DB42/T 1402017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代替 DB42/T 140-2002家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本标准与 DB42/T 140-2002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将标准名称家蚕一代杂交种检 验规程修订为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见第 2章) ; 修改了部分定义条文的表述( 2002年版 2.1、 2.2、 2.3、 2.5、 2.6、 2.7,本版 3.1、 3.2、 3.3、 3.5、 3.6、 3.7); 增加了蚕种
4、繁育环境检验( 2002年版 3.1.1,本版 4.1.1.1); 删除了蚕种繁育检验中的卵质调查( 2002年版 3.1.4); 增加了母蛾盒的送样、母蛾盒的验收( 2002年版 3.2, 本版 4.2.4、 4.2.5); 增加了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和数据修约(本版 4.3.5、 4.3.6); 修改了微粒子孢子的鉴别法( 2002年版 3.2.5,本版 4.2.9); 在附录 C中增加了 桑蚕一代杂交种送检母蛾清单 (本版附录 C中 表 C.1) ; 增加了附录 H。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归口 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
5、省果茶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 凡 、 李德臣 、 陈登松 、 郝 瑜 、 关永东 、 胡 刚 、 肖胜武 、 熊 超 、范 锦、 余银山 。 本标准 历次发布版本情况为: DB42/T 140-1997; DB42/T 140-2002。 DB42/T 1402017 1 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生产的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NY/T 327 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3 术语 和 定义 下列 术语 和 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良卵率 good egg percentage 在调查的 样本中,良卵粒数占蚕卵总粒数的百分比。 3.2 简化催青 simple incubation 在丙 2戊 2、戊 3己 5胚胎发育阶段,分别用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线保护使蚕卵孵化的方法。 3.3 实用孵化率 practical hatchability 在调查的样本中,连续最大二日孵化的蚕卵粒数占总良卵粒数的百分比。 3.4 品种纯度 purity of variety 调查样本中,符合
7、品种性状的个体数占调查总个体数的百分比。 3.5 杂交率 percentage of hybridized silkworm 在调查的样本中, 符合品种性状的一代杂交种的个体数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 DB42/T 1402017 2 3.6 母蛾微粒子病率 pebrine rate of female moth 指带微粒子孢子的母蛾 数 占制种批 /段母蛾总数的百分比。 3.7 蚕卵微粒子病率 rate of pebrine contaminated eggs 蚕卵微粒子病率(简称病卵率)是指带微粒子孢子的蚕卵数占调查样本蚕卵总数的百分比。 4 检验 4.1 蚕种繁育检验 4.1.1 预知检验
8、预知检验包括蚕种繁育环境检验,迟眠、弱小、病态蚕镜检,不结茧蚕、病死蚕检查,苗蛾、病态 蛾镜检。 4.1.1.1 蚕种繁育环境检验 在蚕种繁育生产 开始前 15 d,以原蚕饲育户或饲育小组为镜检批,对蚕种繁育饲养的相关用具及周 边环境进行抽检 。 每个原蚕区饲育户或饲育小组饲养量抽样数量不少于 30个,所涉及到的每个点抽样重 复 3次。将所抽得的样本置于乳钵中,加入适量 2 %KOH液碾碎后制样镜检。 4.1.1.2 迟眠、弱小、病态蚕镜检 以 饲育区或原蚕饲育户 为镜检批,按 1龄 3龄全抽, 4龄 5龄 510头蚕 /箔的标准抽样;将样本置 29 30 、相对湿度 80 %90 %的环境中
9、,经 2 d3 d后,将小蚕整体,大蚕取中肠放入乳钵中,加入 适量 2 %KOH液碾碎后制样镜检。 4.1.1.3 不 结茧蚕、病死蚕检查 以饲育区或原蚕饲育户为检验批,检验全部不结茧蚕、病死蚕;用镊子撕开蚕体观察丝腺,若有乳 白色 脓疱状斑块 为微粒子病;若丝腺病变不明显,可加入适量 2 %KOH液磨碎镜检。 4.1.1.4 苗蛾、病态蛾镜检 以饲育区或原蚕饲育户为检验批,抽 30只苗蛾、病态蛾;将样本置乳钵中,加适量 2 %KOH液碾磨 后制样镜检。 4.1.2 品种纯度调查 在 5龄第 3 d,按饲育批,抽 5 %饲育区或原蚕户调查幼虫的体色、体形、斑纹,选出不符合品种固 有性状的个体,
10、计算其纯度。 品种纯度计算公式: 100% 调查总头数符合品种性状的蚕头数)品种纯度( . (1) DB42/T 1402017 3 4.1.3 种茧调查 种茧调查包括种茧调查时期、收茧量调查、公斤茧粒数调查、死笼率调查、茧层率调查、种茧调查 规则。 4.1.3.1 种茧调查时期 春季在盛上蔟后 7足天,夏、秋季在盛上蔟后 6足天进行种茧调查。 4.1.3.2 收茧量调查 除薄皮茧、烂茧外,其余种茧称量计重。 4.1.3.3 公斤茧粒数调查 蚁量 20 g的饲育批,逐箔随机抽样共 500 g点数,计算公斤茧粒数;蚁量 20 g的饲育批,逐箔随 机抽样共 1000 g点数,计算公斤茧粒数。 公斤
11、茧粒数计算公式: 1000 g )样茧重量( 样茧粒数公斤茧粒数(粒) . (2) 4.1.3.4 死笼率调查 蚁量 100 g的饲育批,逐箔随机抽样共 1000粒茧;蚁量 100 g的饲育批,逐箔随机抽样共 2000粒 茧。原蚕户种茧 20 kg的抽 200粒茧,原蚕户种茧 20 kg的抽 400粒茧,然后逐粒剖茧调查;凡茧内病 死蚕蛹、半脱皮蚕蛹等均作死笼茧;僵蚕、僵蛹、蝇蛆蛹、虫害蛹及受伤出血蛹等不作死笼茧。 死笼率计算公式: 100% 调查茧总粒数 死笼粒数)死笼率( . (3) 4.1.3.5 茧层率调查 剥去 茧衣,每批随机抽样雌雄茧各 50粒,剖茧称取全茧量、茧层量。 茧层率计算
12、公式: 100 5050% 粒合计全茧量雌雄茧各 粒合计茧层量雌雄茧各)茧层率( . (4) 4.1.3.6 种茧调查规则 若有不合格项目,最多可再重复抽样两次,成绩以二次平均计算。 4.1.4 判定规则 养蚕前环境检验有微粒子孢子的需严格消毒,经复检合格后方可饲养原蚕;其它预知检查项发现有 微粒子孢子的整区(户)淘汰;品种纯度 95 %,淘汰不符合该品种性状的个体;品种纯度 95 %属原 种质量问题整批(户)淘汰;蚕种繁育质量检验其中一项未达标为不 合格,该饲育批(区)淘汰。 4.1.5 制表 将各项检验项目数据汇总分析,填写蚕种繁育检验单见附录 A,随母蛾送样时报检验单位。 DB42/T
13、1402017 4 4.2 母蛾微粒子病检疫 母蛾微粒子病检疫采取集团磨蛾法检验。 4.2.1 母蛾抽样 母蛾检疫批按制种批划分,同一制种批下可按制种日、户分段;抽样袋蛾时随机抽取制种母蛾样本, 苗末蛾必须全袋。按附录 B抽样装盒规定的数量抽取母蛾装入蛾盒(袋)。蛾盒(袋)上标明生产单位 名称、品种名称、批次、段号、蛾盒号。 4.2.2 母蛾装盒 按批(段)及毛种张数,对照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抽样装盒规定(见附录 B)比 例装盒;抽样要 有随机性和代表性,不得剔选和遗漏,每盒以 30蛾作为一个检验单位装盒袋蛾。 4.2.3 母蛾干燥处理 母蛾盒分批收集,顺序排放,平摊箔内,集中放于通
14、风干燥室内,待 5日母蛾自然死亡后进行烘蛾, 即浸种可检鲜蛾;烘蛾温度不得超过 70 ,以蛾头胸干硬,胸腹部稍软为宜;干燥的母蛾以 10盒(袋) 扎一小捆, 100盒(袋)扎一大捆,集中放入铁皮箱内,加入石灰包、樟脑丸等以防发热、霉烂及虫、 鼠害等。 4.2.4 母蛾盒的送样 即时浸酸种袋蛾后即送样。冷藏浸酸种及越年种在母蛾干燥处理后送样。在干燥处理后 15 d内必须 将母蛾送到检验单位进行检验。送样过 程中防止蚕蛾散落,避免受潮、污染、损坏或丢失;送样单位应 随样品附送检清单,标明生产单位、制种期别、品种、批(段)号、毛种数量、送样(蛾盒)数量等, 并填写桑蚕一代杂交种送检母蛾清单见附录 C
15、。 4.2.5 母蛾盒的验收 凡蛾盒填写不清,批(段)号、盒号错乱,或发霉、腐烂、虫蛀、鼠咬、焦烘或其他影响检验正确 判断的,检验单位应拒收,该批样本不予检验。 4.2.6 母蛾检疫方法 采用集团磨蛾法。 4.2.7 检疫程序 抽样编号 拆盒投蛾 注液磨碎 过滤校正 离心沉淀 振荡取样 制片镜检 复检确认 结果 记载。 4.2.7.1 抽样编号 根据制种批、段的蚕种数量,按附 录 D的规定,将送检母蛾盒分成第 1样本(含苗蛾、末蛾)与第 2 样本,先取第 1样本进行编号并进入检疫流程。 4.2.7.2 拆盒投蛾 蛾盒编号随磨蛾液传递。 4.2.7.3 注液磨碎 DB42/T 1402017 5
16、 在磨蛾杯中加注 0.5 %碳酸钠或碳酸钾溶液 80 mL-90 mL,转速 8000400 r/min 磨蛾 15 s 以上。 4.2.7.4 过滤校正 将蛾液过滤至离心管内,加水校正离心管液量。 4.2.7.5 离心沉淀 转速 3000150 r/min 离心 3 min,倒出上清液,在沉淀物中加入 1 %2 %KOH 溶液约 1 mL。 4.2.7.6 振荡取样 手握离心管,在振荡器上振荡。 4.2.7.7 制片镜检 在每个管中取 4 滴样液, 点于两块载玻片上制成临时标本。 4.2.7.8 复检确认 用光学显微镜在高于 600 倍下由两名检验员分别检验,每人检验两滴样液,每滴样液观察不
17、少于 5 个视野。若两人检验结果不一致,或有微粒子孢子,则应重新取样,复检确认。 4.2.7.9 结果记载 将显微镜观察结果准确填入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单见附录 C,有微粒子孢子者用 “+”,无微粒子孢子者用 “-”表示。 4.2.7.10 第二样本检验 第二样本检验见 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合格标准 附录 D。 4.2.8 微粒子孢子的鉴别法 微粒子孢子的鉴别法有酸类鉴别法、碘酒鉴别法、三谷氏鉴别法和碱性番红花红液法。 4.2.8.1 酸类鉴别法 区别丝状菌或酵母菌等。将供检液滴于载玻片上,阴干后滴入盐酸(比重 1.15)或硝酸液 1滴于样 本中,在 27 中放置 10 m
18、in后镜检。若是微粒子孢子变形消失,丝状物或酵母菌形状不变。 4.2.8.2 碘酒鉴别法 将碘溶于 50 %60 %酒精中,配成 1 %2 %的浓度,用此碘液注入样本中镜检,微粒子孢子呈淡黄 色,类似颗粒的花粉粒、淀粉粒呈青蓝色或带紫色。 4.2.8.3 三谷氏鉴别法 取三谷氏液滴入供检液中,经 10 min左右,取此液镜检可见微粒子孢子不着色,霉菌孢子呈淡红色, 花粉粒呈蓝色。 4.2.8.4 碱性番红花红液法 滴适量的碱性番 红花红液于供检液中,经 5 min后取样镜检,微粒子孢子有着色的和不着色的,着 色的孢子呈淡红色,原生质核呈紫红色,后极空孢子不着色。 DB42/T 1402017
19、6 4.2.9 消毒卫生 检验时发现微粒子孢子,立即用浓盐酸或 2 %有效氯消毒液对污染用具浸消 30 min后,用清水冲洗 干净备用;检验室工作人员要更衣、换鞋;检验室每天用含有效氯 2 %消毒液洗消用具及地面,每周定 期对用具、门窗、地面及室外环境消毒清理 1次。 4.2.10 判定规则 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合格标准见附录 D。 4.2.11 签证 检验单位向送检单位出具一代杂交种母蛾检验证书见附录 E。 4.3 成品质量检验 4.3.1 外观质量检验 现场对抽取的 10盒(张)蚕种逐盒(张)检验包装规格、合格证和标识。 4.3.2 卵量和良卵率检验 卵量:按浸酸或浴消批,每抽 20
20、盒样卵,逐张称量调查张种总卵量。 良卵粒数、良卵率:从用于检验的样品中称取 3份 1.00 g样卵,分别调查良卵粒数和不良卵粒数。按 公式( 5)计算张种良卵粒数,按公式( 6)计算良卵率。 张种良卵数计算公式: 平均每张卵重量平均每克卵良卵粒数(粒) 张种良卵数 . (5) 良卵率计算公式: 100% 克卵总粒数克卵良卵粒数)良卵率( (6) 4.3.3 实用孵化率 催青样卵:散卵种从 4.3.2 调查过的良卵中,取 3份蚕卵,进行催青。 催青时间:越年种在解除滞育后、浸酸种在浸酸后进行。 催青方法:丙 2戊 2胚胎(催青第 1 d至第 4 d)保护温度( 22.00.5) ,相对湿度 75
21、 % 80 %,自 然感光;戊 3己 5胚胎(催青第 5天至第 10 d)保护温度( 25.00.5) ,相对湿度 80 % 85 %,每日感 光 18 h,孵化前 1 d黑暗保护。 样卵孵化后,逐日点数统计孵化卵数,按公式( 7)计算实用孵化率。 实用孵 化率计算公式: 100% 样卵总粒数最大二日孵化蚁蚕头数)实用孵化率( . (7) 4.3.4 杂交率调查 DB42/T 1402017 7 散卵种从样卵中称取 0.50 g蚕种进行催青、饲养、上蔟结茧,在饲养过程中不淘汰迟眠蚕和弱小蚕, 根据品种的性状(卵色、幼虫斑纹,茧色、茧形),在蚕期或茧期统计总头数与纯种头数,按公式( 8) 计算杂
22、交率。 杂交率计算公式: 100% 调查总头数 纯种头数调查总头数)杂交率( . (8) 4.3.5 成品卵微粒子病检验 按 NY/T 327附录 B执行。 4.3.6 数据修约 数据修约按 GB/T 8170的规定进行,卵粒数取整数,百分率修约至 2位小数。 4.3.7 判定规则 不良卵率超过 5 %则判定该批蚕种不合格。 卵量单盒(张)良卵数 25000500粒为合格。不符合规定标准数按单盒(张) 25000粒标准折算补 足或扣减。 试催青最大二日孵化率 90 %的整批不合格; 90 %试催青最大二日孵化率 92 %的批补足到 92 %,试催青最大二日孵化率达到 90 %的批补足卵盒(张)
23、数按公式( 9)进行补足。 补足盒(张)数计算公式: 批总张数)试催青最大二日孵化率(补足盒(张)数 %92 . (9) 装盒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必须重新整理。 杂交率低于 95 %判定为不合格。 4.3.8 结果汇总 蚕种成品质量 检验结束后,填报蚕种成品质量检验报告表见附录 F,并签发蚕种成品质量检 验合格证书见附录 G。 DB42/T 1402017 8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蚕种繁育检验单 表 A.1给出了蚕种繁育检验单的样式。 表 A.1蚕种繁育检验单 生产单位 品种名 公斤茧粒数 季 别 死笼率( %) 饲育蚁量(克) 全茧量( g) 制种批号 茧层量( g) 预知检验 茧层率(
24、 %) 品种纯度( %) 良卵数 检验结果 良卵率( %) 建议或意见 调查及生产单位(盖章) 检验员: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DB42/T 1402017 9 A A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抽样装盒规定(散卵种) 表 B.1给出了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抽样装盒规定(散卵种)。 表 B.1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抽样装盒规定(散卵种) 估计毛种张数 母蛾抽样率( %) 抽样方法 最低限度母蛾盒数 说明 25以下 100 全部袋蛾 全部 1. 母蛾盒数指最低 保证,只能大于此数, 而不能小于此数。如 每张毛种用蛾数少于 40蛾时,则要适当增 加
25、抽样张 数。 2. 每只蛾盒应装满 30只蛾,作为一个检 验单位。前一张最后 一盒不足 30只时,从 后 1张补足。 2650 100 全部 5175 96 20张(块)抽 19张(块) 64 76100 86 21 张(块)抽 19 张(块) 86 101150 72 19 张(块)抽 14 张(块) 96 151250 61 10 张(块)抽 6 张(块) 122 251500 40.2 10 张(块)抽 4 张(块) 134 5011000 22.2 14 张(块)抽 3 张(块) 146 10011500 12.2 8 张(块)抽 1 张(块) 152 15012000 8.5 23
26、张(块)抽 2 张(块) 170 20012500 6.7 15 张(块)抽 1 张(块) 178 25013000 5.6 18 张(块)抽 1 张(块) 188 30013500 4.9 196 35014000 4.4 204 40014500 4.0 214 45015000 3.5 222 50015500 3.3 230 55016000 3.3 240 60016500 3.2 256 65017000 3.2 280 70017500 3.2 296 75018000 3.1 314 80018500 3.1 330 85019000 3.1 340 90019500 3.1
27、370 950110000 3.1 368 DB42/T 1402017 10 B B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桑蚕一代杂交种 送检母蛾清单 和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单 表 C.1给出了桑蚕一代杂交种送检母蛾清单样式。 表 C.2给出了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单样式。 表 C.1桑蚕一代杂交种送检母蛾清单 生产单位 品种名 季 别 制种批号 毛种数量(张) 应送检数量(张) 实际送检数量(张) 合计 注: 本表一式两份,随同蛾盒送检疫单位验收。 生产单位(盖章): 送样人: 送样日期: 年 月 日 表 C.2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单 年 月 日 蛾盒(袋)号 生产场别 批(段)次
28、品种名 空蛾号 检验结果 复核 检验员 注: 检验结果有微孢子虫者用“ +”,无微孢子虫者用“ -”表示。 DB42/T 1402017 11 C C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合 格标准(散卵种) 表 D.1给出了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合格标准(散卵种)。 表 D.1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合格标准(散卵种) 毛种张数(张) 制种批或段母蛾 总数 抽样蛾数 母蛾盒数 允许病蛾数 第一样本 n1 第二样本 n2 C1 C2 25以下 1000以下 全部 / 全部 0 0 2650 10012000 全部 / 全部 0 2 5175 20013000
29、 960 960 64 0 4 76100 30014000 1290 1290 86 1 6 101150 40016000 1440 1440 96 1 7 151250 600110000 1830 1830 122 2 9 251500 1000120000 2010 2010 134 2 10 5011000 2000140000 2220 2220 148 2 11 10011500 4000160000 2430 2430 162 3 12 15012000 6000180000 2550 2550 170 3 13 20012500 80001100000 2670 2670
30、178 3 14 25013000 100001120000 2820 2820 188 4 15 30013500 120001140000 2940 2940 196 4 16 35014000 140001160000 3060 3060 204 4 17 40014500 160001180000 3210 3210 214 5 18 45015000 180001200000 3330 3330 222 5 19 50015500 200001220000 3450 3450 230 5 20 55016000 220001240000 3600 3600 240 6 21 6001
31、6500 240001260000 3840 3840 256 7 23 65017000 260001280000 4200 4200 280 8 26 70017500 280001300000 4440 4440 296 9 28 75018000 300001320000 4710 4710 314 10 30 80018500 320001340000 4950 4950 330 11 32 85019000 340001360000 5220 5220 348 12 34 90019500 360001380000 5550 5550 370 13 37 950110000 380
32、001400000 5790 5790 368 14 39 注 1: 先检第一样本 n1,若病蛾数未超过允许病蛾数 C1,可免检第二样本,该段为合格种。 注 2: 当第一样本的病蛾数超过允许 C1时,须检第二样本( n2),( n1)和( n2)之和病蛾数超过 C2,该段为不合格种。 注 3: 若第一样 n1病蛾数已超过 C2时,免检第二样本,该段为不合格种。 DB42/T 1402017 12 D 性附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 D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检验报告(代检验证书) 表 E.1给出了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检验报告(代检验证书)样式。 表 E.1桑蚕一代杂交种母
33、蛾检验报告(代检验证书) 场名: ( 年 期) 制种季别: 制 种 组 别 品 种 名 称 用 种 季 别 制毛种 张数 ( 张) 应送检 盒数 (张) 实检蛾 盒数 (盒) 批、段产 卵日期 (月、 日) 抽检蛾盒数 检出病蛾数(个) 允许病 蛾数 (个) 合 格 判 定 n1 样 本 n2 样 本 小 计 n1 样 本 n2 样 本 小 计 合 计 注 : 合格判定:合格或淘汰 检疫单位签字(盖章) 检验员签字: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DB42/T 1402017 13 E E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蚕种成品质量检验报表 表 F.1给出了蚕种成品质量检验报表样式。 表 F.1蚕种成
34、品质量检验报表 检验点(冷库): 检 验 编 号 生 产 种 场 品 种 名 批 次 数 量 制 种 季 别 抽 样 检 验 批 是 否 合 格 抽样数 量(盒) 单盒卵 重量 (克) 单盒有 效卵粒 数(克) 批不良 卵率 ( %) 装 盒 质 量 试催青 最大二 日孵化 率( %) 杂交 率( %) 增或补 蚕种数 (盒) 检验人员: 填表人员: 填表日期: 年 月 DB42/T 1402017 14 F F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蚕种成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书 检验编号: 生产场别: 品 种 名: 批 次: 制种季别: 用种季别: 平均单张有效卵数 粒 数 量: 张 平均(或批)不良卵数
35、 % 试催青最大二日孵化率 % 母蛾检验合格判定 装盒质量 备注(增、减蚕种数): 质检单位(盖章) 检验人员(签名):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签证人员(签名:) 发证日期: 年 月 日 G DB42/T 1402017 15 G H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染色液的配制方法 表 H.1给出了 三谷氏液配制法 和碱性 番红花红液 的 配 制方法。 表 H.1三谷氏液配制法 和碱性 番红花红液 的 配 制方法 名称 配制方法 三谷氏液 苏丹 染料 5 g溶于 10 mL95 %酒精中,放置一昼夜后过滤,再加溶解碘液( KI2 g,加少量水溶解 后加碘 1 g,完全溶解)即可备用。 碱性番红花红液 甲液番红花红液 0.6 g溶于 100 mL95 %酒精中,乙液 4%氢氧化钾水溶液( KOH溶于 100 mL蒸馏水), 甲液与乙液等量混合即成。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