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1 T 1835-2019 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野外调查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86464       资源大小:936.7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1 T 1835-2019 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野外调查技术规范.pdf

    1、ICS 65.020.20 B 05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1835 2019 冬小麦 农业 气象灾害野外调查技术规范 2019 - 06 - 17发布 2019 - 09 - 17实施 河南 省市场 监督 管理 局 发布 DB41/T 1835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 河南省 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忠阳、杜子璇、成林、 邹春辉 、 张溪荷 、李彤霄、张弘、 师丽魁 、王志超 。 DB41/T 1835 2019 1 冬小麦 农业 气象灾

    2、害野外调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冬小 麦 农业 气象灾害 野外调查的组织、程序、方法、内容和形式,规范了调查数据存 储格式和调查报告编制 时间等 。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灾害发生 时或发生后 给 冬小麦 生产造 成重大影响时的 野外 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961 2011 气象服务分类术语 GB/T 27966 2011 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象灾害

    3、 大气对自然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 的天气气候事件的总称 。 3.2 冬小麦 农业 气象灾害 在 冬小麦 生产过程中发生 的 导致 冬小麦 减产、耕地和农业设施损坏的不利天气或气候条件的总称。 水分因子异常引起的 冬小麦 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渍害、连阴雨;温度异常引起的有:霜冻、冻害、 雪灾、高温热害 ;风引起的有风灾;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有干 热风 、风雹 等。 3.3 灾害调查 当灾害发生并对 冬小麦 造成一定影响时, 对灾害发生现场进行实地观测、访问、采样、摄录 ,并根 据需要进行灾情跟踪调查 , 以获得 灾害的发生程度、 作物损失概况 、 作物受灾后形态和生理生态变化

    4、等 相关资料和编写相关报告的全过程。 4 调查 准备 4.1 组建 调查 组 当发生灾害并对 冬小麦 造成一定影响时, 应在 灾害发生后 或 影响出现后 48小时内 启动 灾害野外 调 查 。 根据受灾范围大小,确定 至少 1个 调查 组, 当 辖区内 50%以上气象台站达到灾害指标,或 50%以上区 域受灾时,应确定多个调查组 。 每个 调查 组成员一 般为 相对固定的 35人,其中调查组组长应具有一定 的组织协调能力、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DB41/T 1835 2019 2 4.2 制定 调查 方案 在实地调查前,需利用遥感监测图像和气象资料做好灾情初查,确定灾害影响范围、

    5、影响程度 ,并 在中分辨率图(一般可用 1: 25万或 1: 50万比例尺)中标绘, 根据冬小麦种植品种、生态、地形 等 特征, 初定 4个 代表性较强的 野外 调查点。电话联系灾区 相关部门 ,综合各方面情况(道路可通行、是否为灾 害强度中心、次生灾害发生程度、作物主要品种等),最终确定 2个点。 根据灾害发生影响情况提出调查方案,包括调查 组成员组成、仪器设备、防护设备、调查路径、重 点调查地区、 野外 观测调查要素、数据存储传输方案等,见规范 性 附录 A。 5 野外 调查 5.1 基本信息收集 在灾情发生地(必要时到当地农、林、水等部门)尽可能的 收 集面上灾情、农情资料。灾情资料包

    6、括:灾 害 种类、 出现 时段、范围、强度等;农情资料包括: 冬小麦 所处的发育期,各 品种 的播种面积 、 受灾 面积、成灾面 积 和 绝收面积等。选择不同受灾程度、受灾作物主栽品种的三块地,用 GPS测定观测 点具体经纬度(对观测地段进行编号,做好标记,告知村民,留待跟踪调查)。要求数据无误、词语准 确、字迹工整清楚。 5.2 口述调查 在每个调查点访问村民组长或熟悉当地情况的村民。了解当地所属乡村 、 种植 品种 及面积 、 历史上 冬小麦受同类灾害情况、 本次灾害发生影响情况等。填写口述调查记录表,并用录音笔录音。 口述调查 记录内容见 附 录 B。 5.3 环境要素 调查 包括地貌、

    7、地势、涝灾淹没深度、旱灾土壤水分、干土层 、灾害发生时的气温、风速、空气相对湿 度、 叶温(受灾植株、对照) 、 有无倒伏 、 灾情程度等 。调查内容见 附录 C。 5.4 灾情 调查 采用 多点 目测和样本 采集 法 , 记录目标作物样本表征最多 数的发育期、植株高度、 密度、 作物生长 状况、叶面积系数、干物质以及产量。一般 目测和样本采集点不少于 4点。 5.5 冬小麦 生理生态观测 采用仪器设备观测 冬小麦叶片 光合作用强度、光响应曲线、冠层光谱、叶 片 温 度 、叶绿素 含量 、叶 面积指数等。 5.6 影像记录 对调查环境和 冬小麦 受灾场景 的 全景、近景以及典型场景特写进行数码

    8、摄录,其视频、照片资料按 附录 D要求编号,并填入相应栏中。 6 跟踪调查 若 灾害发生在 冬小麦 生长的前中期,灾害结束后需要在后续时 间内对灾害影响进行跟踪调查,直至 作物收获。 调查要求见 附录 E。 DB41/T 1835 2019 3 7 调查报告 在 冬小麦 气象 灾害 野外 调查结束 3天内,按附录 F要求完成 冬小麦 气象灾害 野外 调 查报告。 8 数据存档 所有 数据、电子表格、报告、电子影像等调查资料编号命名后,录入“农业气象灾害 野外 调查数据 库”,并集中存储于同一目录路径下,目录名按“调查起始日 +调查县级名称 +冬小麦 +灾害类型”表示, 如“ 20180201中

    9、牟冬小麦干旱”。对农业气象灾害 野外 调查所填写记录的各类表格等集中作为纸质档案 统一保存。对采集的 冬小麦 样本压制好后按要求存放。 DB41/T 1835 2019 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冬 小麦 农业 气象灾害调查计划表 样式 开展野外调查前,应先制 定 调查计划, 具体内容见表 A.1。 表 A.1 冬小麦 农业 气象灾害调查计划表 调查组编号 时 间 月 日 至 月 日 月 日 至 月 日 地 点 市 县 乡 村 市 县 乡 村 调查项目 作物要素: 密 度 株 高 光 谱 发育期 生长量 叶绿素 光合作用强度 产量要素 作物要素: 密 度 株 高 光 谱 发育期

    10、生长量 叶绿素 光合作用强度 产量要素 环境要素: 气象要素 土壤湿度 受灾程度 环境要素: 气象要素 土壤湿度 受灾程度 其 它: 其它: 灾害类型 干旱 洪涝 渍害 高温 大风 雹灾 低温 霜冻 连阴雨 干热风 其它: 干旱 洪涝 渍害 高温 大风 雹灾 低温 霜冻 连阴雨 干热风 其它: 仪器、设备 移动观测车 取样工具组 测量工具组 影像设备组 光合作用仪 光谱仪 叶绿素仪 红外测温仪 无人机 其它: 移动观测车 取样工具组 测量工具组 影像设备组 光合 作用仪 光谱仪 叶绿素仪 红外测温仪 无人机 其它: 人 员 组长: 成员: 组长: 成员: 灾区联系人 姓名: 电话: 姓名: 电

    11、话: 填表员: 审核员: 填表日期: 注: 调查表名称:以设计汉语拼音首字母“ JH”打头,短下划线依次连接地名代号、年月日、灾害类型 代号,如“ JH_HNZZ_20110320_GH”,表示河南郑州 2011年 3月 20日干旱灾害调查 计划 表。 DB41/T 1835 2019 5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冬小 麦 农业 气象灾害调查口述记录表 样式 口述调查记录内容见表 B.1。 表 B.1 冬小麦 农业 气象 灾害调查口述记录表 被访问者姓名 性别 年 龄 被访问者身份 所属县乡村 主要 灾害 小麦面积 hm2 小麦产量 kg/hm2 播种日期 近期田间管理情况 历史同

    12、种灾害程度及 影响 当年播种以来受 灾 情况 本次灾害 影响情况 持续时间 h 强度 等级 受灾范围 影响程度 其它 调查员 : 调查日期: 上报日期: 联系方式: 注: 调查表名称:以口述汉语拼音首字母“ KS”打头,短下划线依次连接地名代号、年月日、灾害类型代号, 如“ KS_HNZZ_20110320_GH”,表示河南郑州 2011年 3月 20日干旱口述调查记录表。 小麦面积:被访问者自种面积。 小麦产量:正常无灾年份被访问者自种小麦单产。 当年播种以来受灾情况 :本次受灾前是否遭受其他气象灾害、灾害种类、影响程度等。 DB41/T 1835 2019 6 C C 附 录 C (规范性

    13、附录) 灾 害 野外 调查记录表 样式 灾害 野外 调查内容见表 C.1。 表 C.1 灾害 野外 调查 记录表 测点编号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乡(镇) 村 经度 土壤类型 纬度 土壤质地 海拔 高度 m 灾害类型 受灾程度 冬小麦 品种 播种方式 当前发育期 与常年相比 1 米行数 1 米株(茎)数 5cm 土壤 相对 湿度 % 植株高度 cm 1 米有效茎 (穗) 数 10cm 土壤 相对 湿度 % 单株功能叶片数 单株叶面积 cm2 20cm 土壤 相对 湿度 % 地上部分 鲜重 g 地上部分干重 g 30cm 土壤 相对 湿度 % 调查 地段苗情 同期遥感苗情 50cm 土壤 相对 湿

    14、度 % 叶面积指数 小穗数 干土层 厚 度 cm 照片编号 受灾环境描述 灾情描述 调查员: 记录员: 审核员: 注: 调查表名 称:以“ YW”打头,短下划线依次连接地名代号、年月日、灾害类型代号和地段序号,如 “ YW_HNZZ_20110320_GH_01”,表示河南郑州 2011年 3月 20日干旱第一地段野外调 查记录表。测点编号:调 查地段编号以 01、 02、 03表示。 植株高度、单株功能叶片数、 单株叶面积、 小穗数、 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取 5株平均值。 照片编号:按附录 D要求对野外拍摄照片进行 编号。 DB41/T 1835 2019 7 D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

    15、录) 农情照片拍摄要求 D.1 清晰。相机像素 不小于 1000万,长宽比 16:9。 D.2 相机位于采样点水平距离约 1.5米 处,距离地面垂直高度为 1.5米 。面对采样点,尽量保证采样 点标志物位于照片中央。标志物位于冠层上方 10厘米 处,可用红色小旗(旗面大小应 10 10厘米 ),小 旗支架插在采样点处。拍摄远景照片时,拍摄点可据实际情况增大与采样点之间的距离。 D.3 作物长势照片应该为纯 粹作物照片,不要出现人物、车辆、仪器设备。 D.4 照片拍摄方向应顺着(近景照需有 2张垂直)作物的垄向方向拍摄。 D.5 远景照片要能表现出样方整体的种植布局,地平线与天空之间的大小占照片

    16、的大小 1/3。正确 的远景照片见图 D.1。 图 D.1 正确的远景照片 D.6 拍摄近景照片时,要突出土壤墒情和作物整体长势情况。取景范围拍摄点到最远端 100米。 见 图 D.2。 图 D.2 正确的近景照片 D.7 编号方法:存储为 JPG格式,一个点 共需 5张照片。其中: 1张为 远 景 照片 ,其他 4张为 近 景照片 。 照片 具体命名方法为: P+6位数的所在县气 象站台站号码 +8位数的时间码(具体为: 4位数 年份 +2位数 月 份 +2位 数 日期) +1位数采样点标志码(第 1点为 1,第 2点 为 2,依次类推) +1个拍摄方向标识字母(拍摄 的近照方向,按照拍摄方

    17、向北、东、西、南与字母 N、 E、 W、 S一一 对应,远景全貌照片字母为 F)。 DB41/T 1835 2019 8 E E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灾害跟踪 调查 记录表 样式 灾害跟踪调查内容见表 E.1。 表 E.1 灾害跟踪 调查 记录表 测点编号 调查日期 经纬度 调查地点 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 受灾小麦属性 受灾 品种名称 受灾时间 受灾类型 受灾程度 当前发育期 普遍期日期 与常年相比 1 米行数 1 米株(茎)数 1 米有效茎 (穗) 数 单株功能 叶片数 单株叶面积 cm2 小穗数 植株高度 cm 地上部分 鲜重 g 地上部分干重 g 调查 地段 苗情类别 长势与上次

    18、调查 相比 长势与常年同期 相比 受灾以来 长 势 备注 调查员: 上报日期: 联系方式: 注: 调查表名称:以跟踪汉语拼音首字母“ GZ”打头,短下划线依次连接地名代号、年月日、灾 害类型代号 和地段序号,如“ GZ _HNZZ_20110320_GH_01”,表示河南郑州 2011年 3月 20日干旱第一地段跟踪调查记 录表 。 植株高度、单株功能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小穗数、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取 5株平均值。 DB41/T 1835 2019 9 F F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冬小 麦 农业 气象灾害野外 调查报告 冬小麦 农业 气象灾害 野外 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摘

    19、要 简要说明 受 灾情况、调查区域、评估结论及建议。 第一章 农业 气象灾害概况 第一节 麦播以来气象条件概述 前期气象条件、作物生长发育状况概述,且与去年及常年比较。 第二 节 当前冬小麦长势情况 利用多种数据(观测、遥感等)分析当前长势情况。 第二章 冬小麦 农业 气象灾害 野外 调查实施情 况 第 一 节 调查组组成及分工 调查组组成单位、人员,组长及分工。 第 二 节 调查方案 调查区域范围、重点调查地点、重点调查农作物、调查观测项目、行程路线等。 第 三 节 调查经过 调查日期及日程安排简述,走访情况(地点、采访对象)、观测情况、采样情况。并附路线图、平 面图等示意性图件。 第三章 冬小 麦 农业 气象灾害 野外 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节 灾情资料收集 对灾情数据、农业气象数据以及各种影像资料的收集情况和数 据入库情况等进行概述。 第二节 灾害 野外 调查实况 用调查收集的图片和数字等对灾害情况进行简要描述。 第三节 灾害 野外 调查影响初步分析 依据调查资料, 对冬小麦 生产的影响等作简要分析和评估。 第四章 未来天气气象条件与农事建议 第一节 未来天气气象条件 未来一周天气预测情况。 第二节 农事 建议 包括灾后生产对策建议、工作建议等。 _


    注意事项

    本文(DB41 T 1835-2019 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野外调查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