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3.120.99 A 00 DB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1915 2020 代替 DB37/T 1915 2011 安全生产培训质量控制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quality control of work safety training 2020 - 07 - 09 发布 2020 - 08 - 09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19152020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职能要素 . 2 4.1 基本条件 . 2 4.2 培训需求识别 . 3 4.3
2、教研管理 . 3 4.4 培训计划制定 . 3 4.5 教学质量评估 . 3 4.6 图书资料管理 . 3 4.7 学员管理 . 3 4.8 档案管理 . 4 4.9 财务管理 . 4 4.10 后勤管理 . 4 5 培训实施 . 4 5.1 要求 . 4 5.2 确定培训需求 . 5 5.3 设计和策划培训 . 5 5.4 提供培训 . 6 5.5 评价培训结果 . 6 6 档案管理 . 8 6.1 要求 . 8 6.2 分类 . 8 6.3 机构档案 . 8 6.4 生产经营单位档案 . 10 7 安全培训信息化管理 . 11 7.1 要求 . 11 7.2 安全培训信息化管理流程 . 1
3、1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安全培训记录模板 . 13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生产经营单位三级培训内容要求 . 3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安全培训质量控制体系功能要素 . 40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各类人 员规定学时一览表 . 42 参 考 文 献 . 44 DB37/T 1915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7/T 1915 2011安全生产培训质量控制标准化规范。本标准与 DB37/T 1915 2011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题修改为安全生产培训质量控制规范; 对部分章条层 次重新编排; 修
4、改了“前言”; 修改了“范围”的部分内容表述;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 AQ/T 8011 2016安全培训机构基本条件”; 修改了“术语与定义”部分内容,增加了“全员安全培训”,修改了“高危行业”的定义; 增加了“ 4 职能要素”; 增加了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培训及档案管理要求; 整合了档案管理内容,删除了部分重复、过时的档案目录; 精简了记录模板的内容,删除了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健康查体表等已经明令取消的证明事项; 删除了“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质量控制 标准化工作要求”一章; 增加了“安全培训信息化管理”一章; 对附录内容进行了调整、修改和补充; 增加了附录 D“各类人员规定学时一览表”;
5、 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标准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山东大学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负责起草,山东济铁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大 学(华东)、济南艾克斯博特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济南市安培职业培训学校、山东安标安全技术有 限公司、山东安本安全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雄伟、王 翔宇、章博、潘国军、董兴芳、韩青燕、林磊。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 DB37/T 1915 2011。 DB37/T 19152020 1 安全生产培训质量控制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培训质量
6、控制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安全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安全生产培训(以 下简称安全培训)活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应急管理部门对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的监督管理。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在确保本标准体系各过程和过程要素完备的基础上,鼓励培训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对本标准进行完 善、创新,但严格限制对各级要素及要素点的删减,以保证本标准的宣贯和培训质量控制及其持续改进。 注: 本标准对安全培训质量控制的职能要求,共包括 9项一级要素和 26项二级要素。(见 4.2 4.10,附录 C)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
7、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0 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 19025 2001 质量管理培训指南 GB/T 33000 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T 8011 2016 安全培训机构基本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培训 safety training 以提高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和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相关人员的安全素质为目的 的教育培训活动。 注 1: 培训具有明确目的,注重实效,要求培训对象在规定时间内掌握大纲
8、规定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注 2: 安全培训一般是指相对系统的、集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与学过程,通常分为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 作培训,强调专业素养和实际技能的训练。 3.2 全员安全培训 full staff safety training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应当进行的安全培训。 3.3 要求 requirement DB37/T 19152020 2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 1: 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 注 2: “通常隐含”是指组织和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9、GB/T 19000 2016,定义 3.6.4 3.4 要素 elements 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注: 在此明确为过程是构成体系(系统)的要素。过程由要素点构成。 3.5 培训记录 training records 载有所取得的培训结果与提供培训活动执行证据的文件。 3.6 高危行业 high-risk industry 危险性系数较高、事故发生概率较高、容易对人身造成伤害、对生产经营造成危害的行业。本规范 中的高危行业主要包括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行业领域。 4 职能要素 4.1 基本条件 4.1.1 培训机构 4.1.1.1 本规范所指培训机构是实施相关安全培训活
10、动的社会中介机构,应具备相应条件并依据本规 范开展安全培训。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见表 A.1*): a)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使用面积不少于 150 m2的固定办公 场所; b) 职能部门设置合理,部门、人员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专职安全培训管理人员不应少于 5 名; c) 应具备固定、独立和相对集中且同时满足不少于 60 人以上使用的教学及后勤保障设施; d) 教师应熟悉安全培训教学规律,具备所培训专业的相应学历、职称和专业领域实践工作经验; e) 培训管理制度健全、评估考核机制健全; f) 从事特种作业培训的,应具备相应专业的实操设施及场地。 4.1.1.2 培训机构负责人全面领导培训机构的安
11、全培训工作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负责各类各期培训 班的策划、组织与协调,参与培训过程的监督检查和质量控制,定期组织培训工作的评审,确保 培训工 作持续改进。 4.1.1.3 宜设置市场部、教务部、综合部等部门,并宜编制部门人员职责分工表(见表 A.2)。 4.1.1.4 管理人员(见表 A.3、表 A.4)每人兼职部门不超过两个,且每人兼任的职能(仅限主岗)不 超过 3 项(见表 A.2)。 4.1.2 生产经营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是对从业人员进行自主安全培训的主体,应按照 GB/T 33000 2016第 5.3的规定开展 教育培训,并符合如下要求: DB37/T 19152020 3 a) 具
12、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以自主培训为主,也可以委托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机构 进行安全培训; b) 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安全培训 条件的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 培训; c) 应当明确负责安全培训工作的管理部门或专(兼)职培训管理人员; d) 应当建立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保证所需经费。 除上述要求外,参照安全培训机构基本条件( AQ/T 8011 2016)中“ 3 基本条件”相关规定 执行。 4.2 培训需求识别 宜由市场部门负责: a) 寻求市场机会,识别培训需求,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见 5.2); b) 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编制年度培训方案或者需求计划; c
13、) 落实征求培训学员用人单位意见(参见表 A.5)。 4.3 教研管理 宜由教务部门负责: a) 建立识别、跟踪和获取适用的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大纲)的制度并加以落实; b) 教师管理:选聘、资格培训、教师档案登记(见表 A.6,参见表 A.4)、教师备课等; c) 选定教学大纲,开发教材、选定教材或编制讲义; d) 考试计划申请:向考试管理部门报审考试计划,报送办证申请材料; e) 教研活动(见 5.5.3):管理教学调研报告的撰写;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及记录的撰写等。 4.4 培训计划制定 宜由教务部门负责: a) 依据年度培训方案、需求计划及教学大纲,编制教学实施计划(参见 5.3 和
14、表 A.7*)和授课 计划(见表 A.8*); b) 编制查课检查计划(参见 5.3.2 的 e)。 4.5 教学质量评估 宜由教务部门负责: a) 组织评教(表 A.10*)并汇总统计,将结果反馈任课教师(表 A.11*); b) 撰写教学质量评估报告(见 5.5.2); c) 组织考试、考核,填写培训考核记录(见表 A.12*); d) 撰写培训班总结报告(见表 A.13); e) 编制培训工作评估报告(见 5.5.4)。 4.6 图书资料管理 宜由教务部门负责: a) 订购(制作)各种安全生产图书、资料(含音像资料)及展览室展板; b) 图书资料借阅管理及陈列展示。 4.7 学员管理 D
15、B37/T 19152020 4 宜由综合部门负责: a) 指定专职班主任(授课教师不得兼职本班次班主任); b) 学员通知 和报到管理; c) 学员信息登记与情况统计(参见表 A.3、表 A.4); d) 组织教学实施,严格课堂纪律; e) 实际操作培训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f) 学员试卷管理,学员成绩汇总统计(见表 A.16*); g) 学员发证管理登记(见表 A.17*)。 4.8 档案管理 宜由综合部门(档案)负责: a) 各项培训记录的制作与填写(综合部门负责填写除市场部门、教务部门职责以外的记录表格); b) 各项培训记录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 c) 档案以纸质、电子两种形式保存,完
16、备清晰。 4.9 财务管理 宜由综合部门(财务)负责: a) 落实财务管理制度、收费规定和税务管理法律法规; b) 保证 培训活动所需经费。 4.10 后勤管理 宜由综合部门负责: a) 培训教室、资产设施及实操场地的日常管理; b) 落实学员培训期间食、宿等生活保障; c) 培训期间防止学员食物中毒、交通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5 培训实施 5.1 要求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安全培训的管理人员应按照 GB/T 19025 2001中第 4章的要求,系统策划并监 视培训的 各个阶段过程(如图 1所示): a) 确定培训需求; b) 设计和策划培训; c) 提供培训; d) 评价培训结果。
17、 DB37/T 19152020 5 图 1 培训过程循环图 5.2 确定培训需求 5.2.1 确定培训需求的依据 培训需求的确定应建立在对用人单位当前的和预期 的需求与其人员的现有能力相比较和分析、找出 差距的基础上。 5.2.2 确定培训需求的原则 确定培训需求应考虑如下原则: a) 分析确认拟培训对象现有能力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或管理 能力要求之间的差距; b) 安全培训是法律法规要求的强制性培训,培训目标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大纲和培训学时 标准的要求。 5.2.3 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的要素点构成 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a) 明确拟培训目标,
18、简述安全生产管理或操作技能要求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或培训对象的需求; b) 形成预培训对象的素质状况分布统计,主要包括:年龄 、性别、学历、任职或专业状况、以往 培训史、事故引发的培训需求等情况; c) 明确预培训对象现有的与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距,确定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d) 注明报告名称、报告人(或部门)和报告日期。 5.3 设计和策划培训 5.3.1 依据 在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的基础上,编制年度培训方案或者需求计划。 5.3.2 过程要素 培训的策划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 a) 确认培训目标:即明确培训形式、持续时间、学时要求、评价方式等内容。 DB37/T 19152020 6 b) 选用培
19、训大纲:根据培训人员性质和所需培训层次,选用应急管理部或省应急管理厅编制的培 训大纲。 c) 选用教材或编制教材,编制教材时应紧扣官 方发布的培训大纲。 编制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与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的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培训 教材,应依据应急管理部组织制定的培训大纲; 编制除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单位以外其他生产经营单 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应依据应急管理厅组织制定的培训大纲; 编制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应依据应急管理厅组织制定的培训大纲。 d) 编制培训
20、教学实施计划。 e) 明确领导(专家)查课计划。 f) 明确实施培训的 各项保障措施,包括拟定取(发)证培训考核方案。 5.4 提供培训 5.4.1 要求 培训的提供、实施: 以班主任为主要责任人; 以授课教师为教学主导。 5.4.2 班主任主要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 a) 落实教学计划,维持教学秩序,填写考勤记录与教学日志; b) 负责学员成绩管理统计和学员培训期间的生活管理; c) 组织学员评教、汇总评教意见并反馈; d) 监督保障安全施教,处理和报告意外事项。 5.4.3 授课教师主要工作 包括: a) 依据大纲要求编制教师授课计划表及授课讲义(课件); b) 协调做好教学器材设施准备,按
21、教学实施计划授课; c) 教学过程中与学员进行互动。 5.5 评价 培训结果 5.5.1 要求 评价的目的是确认安全培训已经按计划完成且教学内容、培训过程实施及培训记录模板的保存符合 管理要求、培训学时满足相关规定、学员的技能及工作业绩得到有效提升。 5.5.2 教学质量评估 教学质量评估包括评教、评学,形成评估报告。 a) 评教。包括“学员评教”和“领导(专家)查课”以及“教研室评教”三部分: 1) 学员评教:每期(班)每教师每门课均应组织学员填写学员评价教学表,且问卷有效 回收率应不低于 60 %,可视情况每期(班)召开 1 次学员座谈会; DB37/T 19152020 7 2) 领导(
22、专家)查课:培训机构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安全培训主管领导 随机查课, 应确保每期(班)不少于 1 次,每次不少于 1 课时; 3) 教研室评教:分直接和间接两类,学员的考试、考核(取证)通过率属于直接评教;为提 升教学水平的各项培训、研讨与考核情况属于间接评教。评教意见应通过教学研讨活动 记录提出。 b) 评学。包括学员成绩以及班主任综合评价: 1) 考试、考核:按照教学目标、取得证书以及管理部门规定等相关要求,组织对学员的考核、 考试,以学员成绩或取证情况为评学的主要形式; 2) 班主任综合评价:以成绩为主要依据,可兼顾学员的收获体会(座谈会或培训学习心得), 以及领导(专家)查课情
23、况、授课教师的评 学意见,综合形成。 c) 教学质量评估报告。宜 每期培训班均编制 。一般依据“评教”、“评学”内容,可参考培训 学员用人单位意见后形成,其内容构架如图 2 所示。 图 2 教学质量评估构架图 5.5.3 教学调研和教学研讨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调研和教学研讨、创新活动: a) 教学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安全培训的社会市场需求;已培训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效果 以及需要改进的培训方式和薄弱环节;各种与安全培训效能提升有关的方面。培训机构负责人 或生产经营单位主管领导组织开展教学调研,要求每年不少于 1 次,形成教学调研报告, 存档管理。 DB37/T 19152020 8 b)
24、 教学研讨。 教学研讨应根据学员评教反馈意见和教学调研报告、以往培训工作评估报告 等内容组织开展。应形式多样、主题明确,留有记录。教学研讨活动记录内容应包括:时间、 地点、参加人员、活动方式(培训、研讨、讲课比赛等等)、考核情况或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 价以及研讨效果等情况。 5.5.4 培训工作评估 5.5.4.1 要求 培训工作评估是对安全培训各项职能及各部门工作的评定和总结,是通过监视等方式确保培训过程 按要求进行管理和实施,实现培训工作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5.5.4.2 培训工作评估报告 培训工作评估报告以制定改进措施为核心内容。主要依据: a) 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 b) 教学调研和教
25、学研讨记录; c) 教学质量评估报告; d) 培训班总结报告; e) 过程形成的其他记录资料。 培训机构负责人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主管领导主持培训工作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每年形成 培训工作评估报告传达培训管理相关部门、人员,并存档管理。 6 档案管理 6.1 要求 安全培训档案是可追溯的重要法律证据,建立及管理应当做到: a) 分期、分类建档,做到一期一档、一企一档、一人一档,应便于检索; b)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宜同步建档; c) 档案保存期限不应少于 3 年,特种作业人员档案不少于相关工种证件的有效期限; d) 本规范所提供的安全培训记录模 板,凡标注星号的均为保持本规范的必填项。 6.
26、2 分类 安全培训档案一般分为 6类,生产经营单位和培训机构可根据需要组合建档: a) 单位 /机构基本档案; b) 管理人员档案; c) 教师管理档案; d) 资产设施档案; e) 培训人员档案; f) 教务管理档案。 6.3 机构档案 6.3.1 机构基本档案: a) 培训机构基本条件登记表(见表 A.1*); b) 法人证书或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DB37/T 19152020 9 c) 法定代表人及负责人登记表; d) 税务登记证明; e) 机构章程、规章制度(含机构设置文件,各项工作制度); f) 应急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备案意见表; g) 其他相关资料。 6.3.2 管理人
27、员档案: a) 人事任命文件; b) 部门人员职责分工表(见表 A.2); c) 管理人员信息登记表(见表 A.3); d) 管理人员花名册(见表 A.4); e) 专、兼职管理人员学历证明材料及劳动合同复印件; f) 其它相关资料。 6.3.3 教师管理档案: a) 教师信息登记表(见表 A.6); b) 教师花名册(参见表 A.4); c) 学历、职称证明材料及劳动合同复印件; d) 安全培训教师岗位证书(复印件); e) 其它相关资料。 6.3.4 资产设施档案: a) 固定资产明细表; b) 房屋、场地所属产权证明(复印件须加盖权属单位公章)或租赁协议; c) 教学设备(仪器仪表)、设
28、施明细 表; d) 实操场地(车间)基本情况表; e) 消防与安全设施专项台帐; f) 其它相关资料。 6.3.5 培训人员档案: a) 学员花名册(参见表 A.4); b) 考勤记录(参见表 A.14)与教学日志(见表 A.15); c) 学员成绩汇总统计表(见表 A.16*); d) 发证管理登记表(见表 A.17*); e) 个人安全培训登记卡(见表 A.18*); f) 学员座谈会记录(见表 A.19); g) 特种作业资格考试(发证)申请表(见表 A.20*); h) 考核记录表(见表 A.12*); i) 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书复印件; j) 学员考核试卷; k) 其它 相关资
29、料。 6.3.6 教务管理档案: a) 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年度培训方案、需求计划; b) 举办培训班通知; c) 本期培训大纲; d) 各门课程授课讲义(课件); e) 教学实施计划表(见表 A.7*); DB37/T 19152020 10 f) 教师授课计划表(见表 A.8*) g) 领导(专家)查课表(见表 A.9); h) 学员评价教学表(见表 A.10*); i) 学员评教统计及反馈记录(见表 A.11*); j) 教学质量评估报告(见 5.5.2); k) 培训班总结报告(见表 A.13); l) 各年度培训学员用人单位意见(见表 A.5); m) 各年度培训工作评估报告( 见 5
30、.5.4); n) 各专职教师教学调研报告(见 5.5.3); o) 各期教学研讨活动记录(见 5.5.3); p) 各项安全培训相关图书、音像资料(包括展板)登记表; q) 安全培训基础资料(含培训相关法律法规、各类培训大纲等); r) 其它相关资料。 6.4 生产经营单位档案 6.4.1 基本档案: a) 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表(见表 A.21); b) 全员安全培训统计表(见表 A.23*)。 6.4.2 管理人员档案:安全培训管理(机构)人员职责分工表(见表 A.22)。 6.4.3 教师管理档案: a) 内部师资文件; b) 外聘师资文件; c) 教师信息登记表(见表 A.6); d
31、) 教师花 名册(参见表 A.4); e) 学历、职称证明材料及劳动合同复印件; f) 其它相关资料。 6.4.4 培训人员档案: a) 培训人员花名册(参见表 A.4); b) 考勤记录(参见表 A.14)与教学日志(见表 A.15); c) 考核成绩汇总统计表(参见表 A.16*); d) 发证管理登记表(见表 A.17*); e) 个人安全培训登记卡(见表 A.18*); f) 学员座谈会记录(见表 A.19); g) 考核记录表(见表 A.12*); h) 培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书复印件; i) 培训人员考核试卷; j) 其它相关资料。 6.4.5 教务管理档案: a) 年度培训
32、方案、需求计划; b) 举办培 训班通知; c) 从业人员培训大纲: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大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大纲、其他 从业人员培训大纲、安全生产相关人员培训大纲; d) 厂(矿)级年度(岗前 /复训)安全培训工作计划(见表 A.24); DB37/T 19152020 11 e) 车间(工段、区、队)级年度安全培训工作计划(见表 A.25); f) 班组级年度安全培训工作计划(见表 A.26); g) 各门课程授课讲义(课件); h) 教学实施计划表(见表 A.7*); i) 教师授课计划表(见表 A.8*) j) 领导(专家)查课表(见表 A.9); k) 学员评价教学表(见
33、表 A.10*); l) 学员评教统计及反 馈记录(见表 A.11*); m) 培训班总结报告(见表 A.13); n) 各年度培训工作评估报告(见 5.5.4); o) 各项安全培训相关图书、音像资料(包括展板)登记表; p) 安全培训基础资料(含培训相关法律法规、各类培训大纲等); q) 其它相关资料。 7 安全培训信息化管理 7.1 要求 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为达到如下目的: 构建安全培训质量控制的基本体系; 保证安全培训过程记录的真实、完整和可追溯性; 提升安全培训质量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培训机构依托“互联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安全培训(包括远程培训), 对安
34、全培训实施信息化管理,并宜配备如下设施及人员: a) 配套专用的电脑、网络硬件,设置专用接口,实现与省培训考核管理系统实时对接; b) 每个教室、考场配备具有面部信息数据自动采集、识别、储存功能的设施; c) 配备安全培训信息化管理专门人员。 7.2 安全培训信息化管理流程 安全培训信息化管理应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a) 线上学时确认。培训学时以在线学习与线下培训时间之和予以计算,线上学时由系统自动认定, 线下学时人工输入。 b) 在线填报。培训过程资料宜在线填报、生成,或应及时、方便地上传培训管理系统。 c) 数据导出。培训记录模板(附录 A)应能在相应 工作完成后按规定格式导出、打印归档。
35、d) 数据共享。管理系统中的培训信息数据应能根据权限在业务部门、培训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之 间实现共享。 e) 在线完成的其他工作还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发布培训通知,上传培训教材、课件或讲义; 学员登录、学习,线上学习过程监测; 理论考核,仿真或模拟实操考核; 考试及发证在线申请,记录模板自动生成; 培训或证书有效期到期自动提醒。 具体流程如下: DB37/T 19152020 12 图 3 安全培训信息化管理流程图 DB37/T 19152020 13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安全培训记录模板 凡标注星号的(表 A.1、 A.7、 A.8、 A.10、 A.11、 A.12、
36、 A.16、 A.17、 A.18、 A.20、 A.23)均为保 持本规范的必填项,其余供参考,但限制要素删减。 表 A.1 * 培训机构基本条件登记表 培训机构(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1.法人资格 法人资格证书编号 法定代表人及身份证号 营业执照编号 2.人员及办公场所 办公场所 培训管理人员数量 面积 自有 /租赁 档案室是否独立设置 专职 兼职 3.培训教师 总人数: 专职教师人数: 专职教师占比: 4.教学及后勤 保障设施 最小的教室 使用面积 教室 座位数量 会议室 座位数量 食堂 餐位数量 宿舍铺位数 5.培训工作制度 另附 6.教学评估 另附 7.远程教学 (
37、是 否)采取远程教学 现场培训学时占总学时比例 8.合作办学 (是 否)采取合作办学 合作办学的单位 /机构数量 / 9.特种作业培训 培训作业类别数量: 实操作业类别数量: 实操场地数量: DB37/T 19152020 14 表 A.2 部门人员职责分工表 培训机构(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序号 姓名 市场部 教务部 综合部 培训需 求识别 教研 管理 培训计 划制定 教学质 量评估 图书资 料管理 学员 管理 档案 管理 财务 管理 后勤 管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备注: 制表人: 注 1: 培训机构部门编制职责分工,每岗位可设主、辅岗,主岗画“”、
38、辅助岗画“”; 注 2: 学员管理与教研管理要求分部门分人管理。 DB37/T 19152020 15 表 A.3 管理人员信息登记表 生产经营单位 /培训机构: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2 寸近期 免冠彩照 政治面貌 民族 学 历 参加工作时间 工龄 学 位 身份证号 职 称 毕业院校 毕业时间 所学专业 所属部门 及职务、工种 现任岗位 属性 主要负责人 安全管理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 (画“”选择) 持 证 情 况 证书名称 证书编号 发证机关 发证日期 证书有效期 从事安全生产工 作经历 (写明时间 、单位、部门及岗位。同时
39、兼任培训教师的,应注明所授课程) 受奖励情况 DB37/T 19152020 16 表 A.4 管理人员花名册 生产经营单位 /培训机构: 统计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 联系方式 所属部门 职务 /工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B37/T 19152020 17 表 A.5 培训学员用人单位意见 生产经营单位 /培训机构: 用人单位名称: 用人单位被征求意见人姓名: 职务 /职称: 对培训学员的使用意见:(各培训批次、种类、数量、培训效果及使用情况等内容) 对培训的改进意见和培训需求: 用人单位被 征求意见人(签名): 征求意见人(签名): 年 月 日 注: 用人单位被征求意见人,一般要求为业务主管以上的负责人。 DB37/T 19152020 18 表 A.6 教师信息登记表 生产经营单位 /培训机构: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2 寸近期 免冠彩照 政治面貌 民族 是否专职 是 否 参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