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1.040.01 B 09 DB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3953 2020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 指南 2020 - 06 - 08 发布 2020 - 07 - 08 实施 山东省 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953 2020 I 目 次 前 言 . II 引 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4.1 组织机构 . 2 4.2 明确职责 . 2 4.3 编写文件 . 3 4.4 全 员培训 . 3 5 工作方法和内容 . 3 5.1 风险点确定 . 3 5.2 危险源辨
2、识 . 4 5.3 风险评价 . 5 5.4 风险控制措施 . 6 5.5 风险分级管控 . 7 6 文件管理 . 8 7 管控的效果 . 8 8 持续改进 . 8 8.1 评审 . 8 8.2 更新 . 8 8.3 沟通 . 8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办法 . 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安全风险信息记录表 . 11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价方法 . 132 DB37/T 3953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
3、草单位:青岛新纪元安全文化中心有限公司、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灏、曲萍、高洁、李焕明、王达友、张岚 、王丽华、李书强、刘振胜、李志 猛。 DB37/T 3953 2020 III 引 言 本指南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和疾控机构后勤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和 医疗和疾控机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规定,吸收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 准的相关内容,结合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管理的工作实际编制而成。 本指南用于规范和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 DB37
4、/T 3953 2020 1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安全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 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明确了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风险点划分、风险 判定、管控措施的制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和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 记录文件等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山东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5、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 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 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医疗卫生机构 是指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采供血机构。 3.2 双重预防体系 是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衔接,建立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 理,使 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相融合,形成管控和治理有机结合的
6、预防体系。 3.3 安全风险 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侧重于设备设施、有害物质及环境因素等安全 状态存在的固有的、潜在的风险。具有可能导致人体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潜在状态。 3.4 设备设施 DB37/T 3953 2020 2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疗设备、专用设备、特种设备、消防设施、安全疏散设施、污水处理设 施、防雷设施等危险较大、功能复杂、易造成人体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设备设施。 3.5 作业活动 是指诊疗、治疗、实验和后勤保障过程中常规、非常规活动 ,易造成人体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作业活 动。 3.6 医疗卫生有害物质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中具有易燃、毒害、腐蚀、传染、放射
7、等危险特性,在配制、使用、储存或处置 过程中,会对人体、其他生物或环境带来潜在危险特性的物质。 4 基本要求 4.1 组织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应组建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 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工作小组由分管安 全负责人任组长,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后勤设备设施管理人员、重点岗位技术人 员及医疗岗位 员工代表等人员组成,统一组织、督导、协调和考核本机构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工作。 4.2 明确职责 4.2.1 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及有效
8、性全面负责,其 主要职责为: 提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保证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如人力资源、技术与财务资 源等; 明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体系建设工作,定期督促、检查体系建设工作,及时解决体系建设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 组织分配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组织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规章制度及措施; 负责审定、发布本机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文件; 体系发生变 更时及时组织更新,保持其完整性。 4.2.2 医疗卫生机构分管安全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督导、协调和考核安全风险分级 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实施的全过程。按照工作方案规定的时间节点要求,推进工作方案的落实。其他分管 负责人应负责分管业务范
9、围内的部门(科室)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落实。 4.2.3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管理部门(科室)是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牵头组织部门,其主要职责为: 负责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方案; 负责制定本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组织关于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培训; 负责监督检 查各部门 (科室 )开展危险源辨识及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活动; 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资料汇总、工作调度、监督、评估、公示工作等。 DB37/T 3953 2020 3 4.2.4 部门(科室)负责人对本部门(科室)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全过程负责,其主要职责 为: 负责组织对职能范围内的
10、危险源进行辨识; 负责组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评价; 负责将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评价的结果应用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 负责将安全评价结果和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 4.2.5 岗位人员应依据各自岗位安全责任制,积极参与并履行以下职责: 负责本岗位的危 险源辨识及安全风险分析评价工作; 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 掌握、落实本岗位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4.3 编写文件 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包含以下安全管理制度及文件: 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修订本机构安全考核奖惩制度(或修订本机构安全绩效制度,增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内容,
11、 与机构整体安全绩效相结合,参见附录 A); 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 编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 其它需要编写的文件。 4.4 全员培训 医疗卫生机构应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 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 实施,使所有人员了解本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式方法,掌握本岗位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 训记录,建立培训档案。 培训内容包括:危险源的辨识方法、风险点判定原则、风险评价方法、风险分级方式、风险管控措 施类型等相关内容。 5 工作方法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信息采集 医疗卫生机构应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各部门(科室)进行安全风险信息采
12、集。填写部门(科 室)安全风险信息采集记录,报安全管理部门汇总。部门(科室)安全风险信息采集记录 (样表 ), 参考附录 B.1。 5.1.2 设备设施清单 医疗卫生机构 应对功能独立、结构复杂且危险性高,易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设备设施,由部 门(科室)负责填写设备设施清单,报安全管理部门汇总。设备设施清单的内容,参考附录 B.2。 如放射性设备、透析设备、呼吸机、胸腔镜等专业仪器设备;液氧罐、配电柜、锅炉等公辅设备设 施。 5.1.3 作业活动清单 DB37/T 3953 2020 4 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由部门(科室)负责填写作业活动清单,报安全 管理部门汇总。作业
13、活动清单的内容,参考附录 B.3。 如放射治疗、细胞 /组织取材及制片、液氧卸车等常规作业活动;动火作业、登高作业、有限空间 作业等 非常规的危险作业活动。 5.1.4 有害物质清单 医疗卫生机构应对诊疗、治疗和实验过程中使用或处置具有对人体、其他生物或环境带来潜在危害 特性的有害物质,由部门(科室)负责填写有害物质清单,报安全管理部门汇总。有害物质清单 的内容,参考附录 B.4。 如乙醚、甲醛、松节油、二甲苯、丙酮、医疗废物、试剂废液等医疗卫生机构使用或产生的有害物 质。 5.1.5 划分原则 医疗卫生机构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按照设备 设施、作业
14、活动、有害物质的使用场所和区域进行划分。风险点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到组织机构 、职能分 工、区域特点等因素。 如住院区、急诊区、放射区、高压氧科、实验室、手术室、核医学科等区域。 5.1.6 确定方法 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对诊疗、治疗及后勤保障等进行全覆盖式的风险点排查,应以 部门(科室)为单位,根据综合分析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有害物质的风险因素而得出的危险程度进行 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应建立台账,填写风险点清单,报安全管理部门汇总。风险点清单的 内容,参考附录 B.5。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范围 医疗卫生机构应依据组织机构的设置、设备设施的布局、作业活动的安排和有害
15、物质的使用等实际 情况 ,从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有害物质和管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并重点考虑以下内容: 诊疗、治疗作业场所及后勤保障服务的设施设备,包括防雷设施、用电设备; 诊疗、治疗、化验、放射等过程中,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 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等特种作业; 诊疗、治疗、化验、放射等作业过程中涉及有害物质的操作; 管理、人员、设备、材料等信息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有害物质及相关设备;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2.2 辨识步骤 医疗卫生机构危险源辨识应以部门(科室)为单位,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指导作业岗位 人员按 照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和有害物质进行危险源辨
16、识,必要时邀请专家参与。对危险源名称、覆盖范围、 危险特性、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事故类型参照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做出判断。 5.2.3 辨识方法 DB37/T 3953 2020 5 5.2.3.1 医疗卫生机构对设备设施等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SCL)进行危险源辨识,安全检查表法 ( SCL)参见附录 C.1;对作业活动、有害物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进行危险源辨识,工 作危害分析法( JHA)参见附录 C.2。医疗机构进行危险源辨识时,有技术能力的可采用其他辨识方 法,不限于推荐的方法。 5.2.3.2 安全检查表 法( SCL)基本步骤和要求: 医疗卫
17、生机构应以部门 (科室 )为单位,对本部门 (科室 )使用或管理的设备设施,按照法律法规、 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技术说明书中有关安全的技术要求,编制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表; 确定参加检查的人员名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照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对检查存 在的问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如实记录辨识结果; 部门 (科室 )应将其所涉及的设备设施,填写部门 (科室 )设备设施清单,报安全管理部门汇 总。 5.2.3.3 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基本步骤和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应以班组为单位,对本班组所有作业活动 ,以岗位操作者为中心对潜在风险进行 辨识,如实记录作业活动中存在风险的作业活动; 部门 (科室
18、 )应将班组所涉及的作业活动中存在风险的作业进行汇总,填写部门 (科室 )作业活 动清单,报安全管理部门汇总; 医疗卫生机构应以班组为单位,对本班组所使用、处置的医疗卫生有害物质,以岗位使用者为 中心对潜在风险进行辨识,如实记录使用、处置环节中存在风险的医疗卫生有害物质; 部门 (科室 )应将班组在使用、处置环节中存在风险的医疗卫生有害物质进行汇总,填写部门 (科 室 )有害物质清单,报安全管理部门汇总。 5.3 风险评价 5.3.1 评价方法 医疗 卫生机构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的情况,对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和有害物质进行风险评价,选 取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根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
19、能性、暴露频繁程度、事故后果的 严重性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参见附录 C.3。医疗机构进行风险评价 时,有技术能力的可采用其他安全评价方法,不限于推荐的方法。 5.3.2 评价准则 医疗卫生机构应在风险点确定和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的情况进行风险评价。 判定准则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医疗卫生 机构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相关信息。 5.3.3 评价分级 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等级划分为重大风 险、较大风险、一般
20、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风险分级应 参照以下原则进行划分: 一级风险(红色):属于重大风险,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消除,应引起高度关注,立即组织 DB37/T 3953 2020 6 整改,不能立即整改,必须立即停止相关设备使用或作业活动; 二级风险(橙色):属于较大风险,由单位分管安全负责人负责消除,应引起关注,立即 采取 可靠的安全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三级风险(黄色):属于一般风险,由部门(科室)负责人负责管控,应引起关注,实施部门 (科室)控制管理; 四级风险(蓝色):属于低风险,由班组长负责管控,应引起关注,实施班组控制管理。岗位 人员必须落实管控措
21、施。 5.3.4 重大风险判定标准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作业人员在 10 人及以上的场所; 发生事故即有可能导致维持病患生命指征的设备、仪器受到影响,甚至造成全院运行瘫痪的设 施及部位; 存在“致癌”、“致畸”等有害物质的作业岗位; 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中 强性条款的。 5.3.5 风险评价记录 5.3.5.1 医疗卫生机构对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价时,由风险点管控的责任部门(科室) 根据风险评估过程填写安全检查表( SCL)评价( LEC)记录,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安全检 查表( SCL)评价( LEC)记录参考附录 B.6。 5.3.5.2
22、医疗卫生机构对作业活动、有害物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价时,由风险点管控的责任部 门(科室)根据风险评估过程填写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评价( LEC)记录,安全管理部门负责 汇总。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评价( LEC)记录参见附录 B.7。 5.3.6 风险点 级别确定 风险点级别应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 风险控制措施 5.4.1 制定的原则 5.4.1.1 医疗卫生机构在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消除不可接受的风险,利用工程技术措施来取代管理措施; 如果工程技术措施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采取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 通过安全培训教育
23、,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现场处置能力; 在各种管控措施尚不能绝对保证安全时,应加强个体防护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在异常状态下应有应急处置措施。 5.4.1.2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 应 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5.4.2 措施的内容 医疗卫生机构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 工程技术措施包括: DB37/T 3953 2020 7 消除,通过对设备设施的更换、工艺改进、采用无毒无害物质等措施来消除危险源; 减弱,通过对设备设施提高本质化安全程
24、度、工艺改进、采用低毒低害物质等措施来减弱 危险源; 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备或场所实行封闭,控制人员进入; 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隔声罩、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等。 管理措施包括: 制定规章 制度、许可审批、安全操作规程等; 减少暴露时间,如在异常情况或有害环境作业时,减少作业时间; 遵守标准规范的要求,作业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警报和警示信号,通过安全警示标志或标识,引起区域范围内所有人员的注意等。 培训教育措施: 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转岗、复岗培训; 专业技能培训; 特种岗位作业培训; 相关方安全培训教育等。 个体防护措施: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耳塞、
25、护目镜、防尘口罩、防 毒面具、护目镜、防冻伤手套、绝缘鞋、安全帽、防坠落安全带等; 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紧急情况的报警 电话,如 110报警电话、 119救火电话; 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和使用; 通过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安全事故损失等。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管控的要求 5.5.1.1 医疗卫生机构应遵循“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的原则,结合组 织机构设置情况,可进行增加或合并,合理确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层级。 5.5.1.2 对于一旦发生事故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场所或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应提高一个层级实施管 控。 5.5.2 编制风险分级
26、管控清单 医疗机构应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由风险点责任部门(科室)负责分别填写设备设 施风险分 级管控清单、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有害物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由安全管 理部门负责汇总,并在每一轮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及时更新: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附录 B.8;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附录 B.9; 有害物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附录 B.10。 5.5.3 风险告知 5.5.3.1 医疗卫生机构应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风险告知牌,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 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并通过信息化系统或发布文件等形式进 行告知。 DB3
27、7/T 3953 2020 8 5.5.3.2 对外来人员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须以安全标识和 告知牌的方式,在公共区域进行张贴,予以 告知。 6 文件管理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体系建设过程中所有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保持及时更 新。保存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安全绩效奖惩考核制度; 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有害物质清单、风险点汇总表; 安全检查表法( SCL) +评价 (LEC)记录、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评价 (LEC)记录;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有害物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点告知牌的相关内容
28、; 有关体系建设的会议、 培训、评审文件和影像资料等。 7 管控的效果 医疗卫生机构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至少在以下方面得以保障或改进: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和危险作业,均设专人现场监护;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告知内容得到保持和完善; 各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风险管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 8 持续改进 8.1 评审 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系统评审,评估其有效性和持 续性。当发生重大变更时,应依据非常规 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
29、他变更情况及 时组织体系运行进行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 8.2 更新 医疗卫生机构应在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有影响时,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 更新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组织机构发生了重大调整; 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主要装置或设施以及其它情况发生变更; 其它需要更新的情况。 8.3 沟通 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内部沟通和外部(相关方)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安全风 险信息。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 员进行培训、沟通。 DB37/T 3953 2020 9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
30、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办法 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体系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各相关层级责任分 工,规范和加强考核工作,促进体系运行持续改进,企业应参考以下内容制定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 度。 一、考核目标 (一)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障人财物力的有效支持,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 及重要岗位人员的职责。 2、制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期限,定期组织会议,发动全员落实到位。 3、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奖惩 制度等文件,确保符合企业实际可操作,并传达落实到基层员工。 4、制定体系建设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考核方式、相关
31、奖惩等,并分 层次、分阶段组织培训,建立健全培训档案。 5、建立健全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确保涵盖主要作业和主要生产设备设施。 6、结合企业实际确定风险点,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充分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合理评价评级。 7、危险源控制措施与实际相符,具有可操作性并得到有效落实。 8、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确定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层级,落实管控责任。 9、清单应由企业组织相关部 门、岗位人员按程序评审,并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定发布。 10、通过公示、培训等有效方式告知岗位员工从事岗位的主要风险相关内容,对存在重大风险和重 大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1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
32、管控体系建设应与职业健康相融合,一并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辨识和管控。 (二)体系运行 1、每年至少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 2、重大变更应及时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更新风险管控措施和风险管控清单。 3、建立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 4、重大 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二、责任处分 1、对于制定有关文件、组织培训、编制记录和档案存在缺项漏项、内容不全的,首次对直接责任 人可罚款,第二次可加重罚款,并连带上一级负责人相同罚款。 2、工作拖沓,体系建设任务规定时间未按时完成或质量不高存在缺陷的,首次对直接责任人罚款, 第二次可
33、加重罚款,并连带上一级负责人相同罚款。 3、体系运行评审、更新不及时、不到位的,首次对直接责任人罚款,第二次可加重罚款,并连带 上一级负责人相同罚款。 4、对接受任务推三阻四、推诿扯皮、编理由逃避的、工作落实不到位、 配合协同不到位、职责未 履行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并罚款,再次发生的调离岗位。 三、管理考核 1、日常考核。由班组长对岗位员工进行考核,与个人绩效奖金挂钩,确保岗位员工必须熟知本岗 位存在的风险点和危险源,能够掌握主要危险源及管控措施。 DB37/T 3953 2020 10 2、月度考核。企业每月对各部门、车间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考核,得分与部门、车间绩效奖 金挂钩。 DB
34、37/T 3953 2020 11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安全风险信息记录表 B.1 部门(科室)安全风险信息采集记录 表 B.1 部门(科室)安全风险信息采集记录 部门(科室):总务科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序号 所在区域 风险分类 危险源名称 风险描述 主要控制措施 责任科室 /责任人 1 液氧站 设备设施 液氧罐 容器爆炸 1.罐体及液氧管道均按要求安装压力表及安全阀,并按期进行校验,确保其可靠性。 2.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检测期限要求,联系专业机构按期对罐体进行检测。 . 2 火灾 1. 每天巡检储罐及配套管道,发现液氧或氧气泄漏须及时报修,维修需使用专门工具,
35、定期进行 清洁消除油脂,并做好记录; 2.储罐周边六米范围 内严禁堆放可燃物、油脂等杂物,禁止有明火; 3.储罐周边五米范围内不得有机动车停驻或通行; . 3 . . . 4 DB37/T 3953 2020 12 表 A.1 部门(科室)安全风险信息采集记录 (续) 序号 所在区域 风险分类 危险源名称 风险描述 主要控制措施 责任科室 /责任人 5 液氧站 作业活动 液氧卸车 火灾 1.采取导静电接地措施; 2.卸车时汽车发动机必须关闭; 3.操作人员戴防冻伤手套、佩戴护目镜、穿棉质衣物等个体防护用品,禁止穿化纤类衣物。 . 6 液氧泄漏 1.设置车辆防溜车垫块; 2.卸车管道加设安全锁扣
36、; 3.液氧卸车前须拉设隔离带,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警戒区; . 7 . . . 8 9 有害物质 液氧 灼烫、 火灾 操作人员戴防冻伤手套、佩戴护目镜、穿棉质衣物等个体防护用品,禁止穿化纤类衣物。 10 1.如发生液氧罐泄漏,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医院用氧切换至备用氧源; 2.如泄漏不能及时有效处置,应将液氧全部安全释放。 . 11 . . . DB37/T 3953 2020 13 B.2 设备设施清单 表 B.2 设备设施清单 单位: : 序号 设备设施名称 类别 型号 所在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1 除颤仪 治疗设备 各科室 否 2 呼吸机 治疗设备 呼吸科 否 3 胸腔镜 治疗设
37、备 呼吸科 否 4 烤灯 治疗设备 运动医学科及各住院病区 否 5 过氧化氢灭菌器 消毒设备 消毒供应科 否 6 环 氧乙烷灭菌器 消毒设备 消毒供应科 否 7 脉动预真空灭菌器 特种设备 消毒供应科 是 8 压力水枪 其他设备 消毒供应科 否 9 通风柜 其他设备 病理科 否 10 脱水机 其他设备 病理科 否 11 血液透析机 治疗设备 血液净化中心 否 12 冷藏库 设施 物资供应科 否 13 SPECT/CT 医疗设备 放射设备 核医学科 否 14 高压灭菌锅 特种设备 检验、实验室 是 15 离心机 实验设备 检验、实验室 否 16 液氮生物容器 其他设备 皮肤科 否 17 生化免疫
38、流水线系统 化验设备 检验科 否 18 全自动立式灭菌器 特种设备 检验科 是 19 纯水机房 设施 检验科 否 20 检验科设备间 设施 检验科 否 21 医药库房 设施 药剂科 否 22 MR 诊断系统 放射设备 放射科 否 23 CT 诊断系统 放射设备 放射科 否 24 数字肠胃诊断系统 放射设备 放射科 否 25 DR 摄片系统 放射设备 放射科 否 26 数字化乳腺诊断系统 放射设备 放射科 否 27 烤箱 其他设备 产科 否 28 生物安全柜 实验设备 静配中心 否 29 高压氧舱 特种设备 高压氧科 是 30 切菜机、碎菜机 厨房设备 食堂及餐厅 否 31 馒头机 厨房设备 食
39、堂及餐厅 否 32 压面机 厨房设备 食堂及餐厅 否 DB37/T 3953 2020 14 表 B.2 设备设施清单 (续) 序号 设备设施名称 类别 型号 所在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33 洗碗机 厨房设备 食堂及餐厅 否 34 和面机 厨房设备 食堂及餐厅 否 35 烤箱 厨房设备 食堂及餐厅 否 36 电饼铛 厨 房设备 食堂及餐厅 否 37 电扒炉 厨房设备 食堂及餐厅 否 38 电炸锅 厨房设备 食堂及餐厅 否 39 夹层锅 厨房设备 食堂及餐厅 否 40 蒸箱 厨房设备 食堂及餐厅 否 41 电煮锅 厨房设备 食堂及餐厅 否 42 燃气设施 厨房设备 食堂及餐厅 否 43 排烟
40、烟道 厨房设备 食堂及餐厅 否 44 绞切机 厨房设备 食堂及餐厅 否 45 配电箱 配电设施 各科室及公共区域 否 46 变压器 变配电设备 变配电室 否 47 电容器 变配电设备 变配电室 否 48 配电柜(箱) 变配电设备 变配电室 否 49 柴油储油罐 变配电设备 变配电室 否 50 柴油发电机 变配电设备 变配电室 否 51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消防设施 变配电室 否 5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机 控制室设备 消防控制室 否 53 消防水泵 消防设备 消防泵房 否 54 负压泵 消防设备 消防泵房 否 55 蒸汽锅炉 特种设备 锅炉房 是 56 直燃机 特种设备 锅炉房 是 57 分
41、汽包 特种设备 锅炉房 是 58 循环水泵 供水设备 锅炉房 否 59 蒸汽管道 特种设施 锅炉房 是 60 天然气管道 特种设施 锅炉房 是 61 污水泵 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站 否 62 地下泵站 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站 否 63 风机 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站 否 64 格栅 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站 否 65 潜污泵 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站 否 66 活塞式空压机 其他设备 氧气站 否 DB37/T 3953 2020 15 表 B.2 设备设施清单 (续) 序号 设备设施名称 类别 型号 所在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67 压缩空气储气罐 特种设备 氧气站 是 68 液氧储罐 特种设备 氧气站 是
42、 69 医疗垃圾房 其他设施 总务科 否 70 灭火器 消防设施 各科室 否 71 室内消火栓 消防设施 各科室 否 72 室外消火栓 消防设施 安保科 否 73 消防水箱 消防设施 安保科 否 74 消防水泵 消防设施 安保科 否 75 冷却水塔 热能交换设备 锅炉房 否 76 电梯 特种设备 总务科 是 77 电梯曳引机 特种设备 电梯机房 是 78 人工 湖 其他设施 安保科 否 79 院区道路 其他设施 安保科 否 80 强弱电井 其他(配电)设施 总务科 否 81 防雷设施 防雷设施 总务科 否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注: 设备类别 :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