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61 DB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3752 2019 草莓苗木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otions of seedlings breeding for strawberry 2019 - 12 - 05 发布 2020 - 01 - 05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37/T 3752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 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龙口市农业局、济南普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旭、范崇慧、崔刚、王猛、刘文宝、段曦、束靖、徐波、鲁萌。 DB 37/T 3752 2019 1 草莓苗木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莓苗木繁育的品种与植株选择、脱毒苗繁育、生产用苗繁育和生产档案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草莓苗木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5
3、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05 无公害食品 草莓生产技术规程 3 品种与植株选择 3.1 品种选择 选择抗性强、品质优良草莓品种。促成栽 培选择休眠短的品种。 3.2 植株选择 选择健康草莓植株,种苗质量标准为有三片以上新叶,根须发达,无病虫害。 4 脱毒苗繁育 4.1 繁育流程 包括培养室培养和温室驯化移栽两个阶段。 4.2 培养室培养 4.2.1 培养室设置 4.2.1.1 配药室 配备冰箱、实验台、天平、恒温培养箱、加热器、 pH计、蒸馏水制备器、三角瓶、培养皿、量筒、 烧杯、容量瓶等仪器设备。 4.2.1.2 洗涤室 DB 37/T 3752 2019 2
4、 配备洗瓶池、洗瓶机、纯水发生器等。 4.2.1.3 灭菌室 配备高压灭菌锅等设备。 4.2.1.4 更衣室 用于操作人员更衣,放置无菌操作服。 4.2.1.5 冷凝室 用于存储培养基。 4.2.1.6 接种室 用于操作人员接种操作,放置超净工作台、双目显微镜、臭氧发生器等灭菌仪器、镊子、剪刀、接 种刀设备。 4.2.1.7 培养室 用于组培苗培养,放置多层培养架,室内保持在 20 25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50 % 60 %, 采用日光灯、 LED灯等补充光照,培养室内每日光照 12 h 14 h,光照强度 2 000 lx 3 000 lx。 4.2.2 热处理 将选好草莓植株放入 39
5、 1 恒温培养箱或人工气候箱内进行培养,光照模拟自然光,待长出 匍匐茎作为外植体。 4.2.3 茎尖诱导培养 4.2.3.1 外植体清洗 洗涤剂清洗 2 min 3 min,再用吐温清洗 2 min 3 min,清洗过程中不停摇晃,以便清洗充分;清 洗过后用流水冲洗 30 min 40 min。 4.2.3.2 外植体消毒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置于无菌瓶中;用 75 %酒精浸泡 30 s,过程中不断摇晃,消毒均匀彻底; 无菌水冲洗 4 5遍;用 1 的 HgCL浸泡 3 min,过程中不断摇晃,消毒均匀彻底;无菌水冲洗 4 5遍。 4.2.3.3 培养基制作 基本培养基为 MS培养基。将加热
6、溶化的培养基分装在 100 ml三角瓶或其它培养容器中,在 121 高 压灭菌 20分钟。茎尖分化培养基和增殖继代培养基添加 6-苄氨基腺嘌呤( 6-BA) 0.2 mg L-1 0.5 mg L-1, 赤霉素( GA3) 0.1 mg L-1 0.5 mg L-1,吲哚丁酸( IBA) 0 0.02 mg L-1;生根培养基附加 6-苄氨基 腺嘌呤( 6-BA) 0.1 mg L-1 0.2 mg L-1,吲哚丁酸( IBA) 0.02 mg L-1 0.1 mg L-1。 4.2.3.4 茎尖剥离 在双目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将 0.3 mm 0.5 mm的生长点完整取下,然后将其接入配制好的
7、培养基内 培养。 4.2.3.5 茎尖培养 DB 37/T 3752 2019 3 接种后的玻璃瓶放在培养室中培养。环境条件同培养室要求。培养大约 2个月,草莓茎尖可长成完 整植株,此后进行增殖继代培养。 4.2.4 病毒检测 组培苗要进行病毒检测,每个组培无性系抽取 1 %的样品进行草莓斑驳病毒( SMoV)、草莓轻型黄 边病毒( SMYEV)、草莓镶脉病毒( SVBV)及草莓皱缩病毒( SCrV)检测,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 PCR、分子标记法进行。检测无病毒后继续增殖继代培养。 4.2.5 增殖继代培养 培养基为 MS培养基 +6-苄氨基腺嘌呤( 6-BA) 0.05 mg
8、/L+吲哚丁酸( IBA) 0.01 mg/L+糖 25 g/L。在 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剪刀将其分隔成 3 4株在一起的小芽丛,再放入新培养基瓶中培养,每瓶 3 4 个芽丛,每代周期大约 30 d 40 d,最好不超过两代,继代培养时间不应超过 1年。 4.2.6 生根培养 培养基为 1/2MS培养基 +吲哚丁酸( IBA) 0.2 mg/L+糖 20 g/L。当瓶内苗增殖到需要数量时,将芽丛 分成单株,每株应达到 2 3片叶,放置在生根培养基的瓶内生根。 4 5周后将生根的草莓苗从瓶内移栽 到温室中。 4.3 炼苗移栽 原原种苗 4.3.1 温室条件 用于瓶苗移栽的温室应设有防虫网,温度控
9、制在 10 25 。 4.3.2 脱毒苗出瓶 用镊子夹住草莓苗从培养瓶中轻轻拉出,在水中清洗附带在根系的琼脂,放入盛有水的容器内防萎 缩,然后拿到温室。 4.3.3 脱毒苗驯化 4.3.3.1 移栽 瓶苗首先移栽至 5 cm深穴盘,移栽基质可选用椰糠( EC值为 1)、草炭等,移栽时根须全部进入基 质,生长点露出基质表面。移栽后浇透水,使根系与基质紧密结合。 4.3.3.2 移栽后管理 移栽后,保持叶片湿润、基质潮湿即可,每周喷一次杀菌剂(见附录 A)。 30天左右根系盘满,移 栽至 11 cm深穴盘,基质要求同上,每 2 d浇一遍透水,每周喷一次叶面肥及杀菌剂。再过 30天左右根系 盘满,移
10、栽 至 16 cm 16 cm营养钵,移栽基质为水洗后的混合基质( EC值为 1.5),每 5 d浇一遍透水, 每周喷一次叶面肥及杀菌剂(见附录 A)。 4.4 原种苗培育 将原原种苗生长出的匍匐茎进行压苗培育,在良好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草莓原种苗。 种苗质量标准有 3片以上完全展开的新叶,根须发达。 5 生产用苗繁育 DB 37/T 3752 2019 4 5.1 产地环境 建立专用繁苗圃;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通透性好、微酸性土壤、富含有机质、三 年以上没有栽植过草莓的地块,忌马铃薯、生姜、茄果类等蔬菜茬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5105的规 定。 5.2 整地做
11、垄 定 植前 7 d整地,深翻两遍,深度为 30 cm,每 667 m2施入腐熟农家肥 5 000 kg、磷酸二铵 15 kg、 硫酸钾 10 kg。起大垄,垄高 40 cm,垄宽 120 cm 150 cm,根据育苗时间长短设定。垄沟呈“ V”字型。 起垄后,垄沟内浇透水备用。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NY/T 496和 NY/T 5105的规定。 5.3 定植原种苗 5.3.1 定植时期 根据山东省气候条件,草莓原种苗定植在 4月上中、旬进行。 5.3.2 定植 4月上旬,将原种苗定植在垄沟内,每垄沟定植两行,行距为 20 cm,株距 20 cm,定植要求“深不 埋心,浅不露根”。定 植后,及时顺
12、沟浇定植水。 5.4 田间管理 5.4.1 肥水管理 宜使用肥水一体化技术。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 60 % 70 %。 6月 7月为草莓苗生长旺盛期,每隔 20 d,每 667 m2冲施高氮复合肥 (N-P2O5-K2O含量为 22-15-18)20 kg 30 kg, 8月份停止施用氮肥,可喷 0.5 % 磷酸二氢钾溶液 2次,并适当控制水分。 5.4.2 劈叶 定植后 8 d 10 d,草莓苗心叶已开始生长,此时及时进行劈除老叶,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植株迅 速恢复生长 5.4.3 促生匍匐茎 定植后 20 d 30 d,每 667 m2喷 50 mg L 1的赤霉素 25 L-30 L, 15
13、 d左右再喷一次,促进抽生匍匐 茎。 5.4.4 匍匐茎管理 5.4.4.1 领蔓。匍匐茎抽出后,及时领蔓,使匍匐茎向畦面均匀伸展。 5.4.4.2 人工压茎。匍匐茎抽生幼叶时前端用少量细土压向地面,生长点外露。 5.4.4.3 断茎。当母苗抽生的第一子苗长到 4 片 5 片叶时,将匍匐茎切断。 5.4.4.4 除匍匐茎。每株保留 50 个左右匍匐茎苗(繁殖系数低的品种 30 个 40 个),每 667 m2合格 匍匐茎苗控制在 4 万株以内,多余的在未扎根之前尽早去掉。 5.4.4.5 摘除花序及病、老、残叶。生产季节要及早去掉母株的花序,及时去掉老叶片和病残叶片。 5.4.5 除草 DB
14、37/T 3752 2019 5 随时人工除草。 5.4.6 病虫害防治 应及时防治白粉病、叶斑病、蚜虫、地老虎等病虫害(见附录 A),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 有部分)和 NY/T 1276的规定。 5.5 假植苗培育 5.5.1 假植时间 定植前 25 d 30 d进行假植。 5.5.2 假植方式 主要有苗床假植和营养钵假植两种方式。提倡使用营养钵假植育苗,提早花芽分化,整钵出苗。 5.5.3 营养钵假植 5.5.3.1 育苗土准备 育苗土为无病虫害的肥沃表土,加入一定比例的草炭、炭化稻壳、腐熟秸秆等有机物料,混匀后加 入优质腐熟农家肥 20 kg/m3。 5.5.3.2 假
15、植 选取二叶一心以上已经生根的匍匐茎子苗,栽入直径 10 cm或 12 cm的塑料营养钵中。将栽好苗的营 养钵排列在架子上或苗床上。 5.5.3.3 假植期管理 栽植后浇透水,第 1周遮阴,保持湿润。栽植 15 d后叶面喷施 1次 0.3 %尿素,再隔 10 d喷施 1次 0.3 % 0.5 %的磷酸二氢钾。及时摘除抽生的匍匐茎、枯叶和病叶,并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后期,苗床上的 营养钵苗要通过转钵断根。 5.5.4 苗床假植育苗 5.5.4.1 苗床准备 苗床宽 1.2 m,每 667 m2施腐熟有机肥 2 m3,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物料。 5.5.4.2 假植 选择具有三片展开叶的匍匐茎苗进
16、行栽植,株行距( 10 15) cm 15 cm。 5.5.4.3 假植期管理 适当遮阴。栽后立即浇透水,并在 3 d内每天喷 2次水,以后见干浇水。栽植 15 d后叶面喷施 1次 0.2 % 尿素,每隔 10 d喷施 1次 0.3 % 0.5 %的磷酸二氢钾。及时中耕锄草,摘除抽生的匍匐茎和枯叶、病叶, 并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 8月下旬至 9月初进行断根处理。 5.6 苗床起苗 5.6.1 苗木出圃 DB 37/T 3752 2019 6 8月中旬至 9月上旬起苗,起苗前 2 d 3 d适量灌水。苗床假植的起苗时,从苗床的一端用锹挖土深 20 cm 30 cm,取出草莓苗(营养钵假植的直接取
17、出即可),去掉土块、老叶和病叶,剔出弱苗和病虫 危害苗,按标准分级,打包或定植。 5.6.2 苗 木质量标准 苗木质量与分级要求应符合表 1规定。 表 1 草莓苗木质量标准 项 目 分 级 一 级 二 级 根 初生根数 5 条以上 3 条以上 初生根长 7.0 cm 以上 5.0 cm 以上 根系分布 均匀舒展 均匀舒展 新茎 新茎粗 1.0 cm 以上 0.8 cm 以上 机械伤 无 无 叶 叶片颜色 正常 正常 成龄叶片 4 个以上 3 个以上 叶柄 健壮 健壮 芽 中心芽 饱满 饱满 苗木 虫害 无 无 病害 无 无 病毒症状 无 无 5.6.3 苗木包装及贮藏 不能立即定植的草莓苗木应
18、用密闭塑料袋包装,用恒温库短时贮藏,贮藏温度为 -2 0 。长 途运输应用冷藏车进行低温运送。 6 生产档案 建立草莓苗木繁育技术档案,详细记录繁育品种、繁育时间、繁育数量、出圃时间、出圃数量等, 并保存 3年以上,以备查阅。 DB 37/T 3752 2019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草莓有害生物化学综合防控方案 草莓有害生物化学综合防控方案见表 A.1。 表 A.1 草莓有害生物化学综合防控方案 物候期 (时期 ) 主要有害生物 防 控 方 案 驯化期 灰霉病、蚜虫、红蜘蛛 1、叶面喷施 40 %嘧霉胺悬浮剂 2 000 倍液防灰霉病; 2、叶面喷施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
19、剂 2 000 倍液防蚜虫; 3、叶面喷施 1.8%阿维菌素乳油 3 000 倍液防红蜘蛛。 定植前 ( 3 月下旬 4 月 上旬) 地老虎 整畦后,随水冲施 50 %辛硫磷乳油 100 ml 杀灭地下害虫。 生长期 ( 5 月 7 月) 白粉病、炭疽病、蚜虫 1、叶面喷施 40 %氟硅唑乳油 6 000 倍或 10 %苯醚甲环唑水 分散粒剂 2 000 倍液防白粉病; 2、叶面喷施 50 %咪鲜胺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20 %叶枯唑可 湿性粉剂 600 倍液防炭疽病; 3、叶面喷施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液防蚜虫。 假植期 (8 月 ) 白粉病、炭疽病 1、叶面喷施 40 %氟硅唑乳油 6 000 倍或 10 %苯醚甲环唑水 分散粒剂 2 000 倍液防白粉病 2、叶面喷施 50 %咪鲜胺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 +20 %叶枯唑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防炭疽病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