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998-2008 船舶用气囊下水工艺操作规范.pdf

    • 资源ID:1483258       资源大小:710.6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998-2008 船舶用气囊下水工艺操作规范.pdf

    1、ICS 47.020.99 U99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9982008 船舶用气囊下水工艺操作规范 2008-05-08 发布 2008-06-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T 998 2008 前 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船舶工业管理处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菊香、黄立身、王 玮、赵光胜、王绍清。 I DB37/T 998 2008 船舶用气囊下水工艺操作规范 1 2 3 3.1 3.2 3.3 4 4.1 范围 本标

    2、准规定了采用气囊下水的不同种类船舶的分类等级,对船舶采用气囊下水用的坡道、气囊、 辅助设备(牵引绞车、空压机)等基础设施以及下水计算、操作程序、操作工人技术培训等提出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质、木质、铝质、玻璃钢等制造的常规船型船舶采用气囊下水的操作过程。 规范性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CB/T 30002007 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

    3、。 CB/T 3795 船舶上排、下水用气囊。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下水坡道 为船舶采用气囊下水建造的船台到水面之间的带坡度的道路,包括水中延伸部分。 落墩 船舶在船台建造时始终坐落在船墩上。下水前,铺入气囊充气将船舶抬高,当船底高出船墩后, 将船墩撤至船舷外,然后适当将气囊放气使船底降落到下水工艺要求的高度的整个过程。 移船 将船舶从船台向水边移位的过程。 船舶 下水船舶分类等级按表 1。 表 1 下水船舶分类等级表 类 别 船 舶 重 量 及 长 度 A 级 下水重量大于 5000t,或长度大于 150m 的船舶 类 B 级 下水重量大于 3000t 至 5000t

    4、,或长度大于 120m 至 150m 的船舶 类 下水重量大于 1500t 至 3000t ,或长度大于 90m 至 120m 的船舶 3 DB37/T 998 2008 表1 (续) 类 别 船 舶 重 量 及 长 度 类 下水重量大于 500t 至 1500t ,或长度大于 60m 至 90m 的船舶 类 下水重量大于 100t 至 500t ,或长度大于 30m 至 60m 的船舶 类 下水重量不大于 100t,或长度不大于 30m 的船舶 4.2 4.2.1 4.2.2 4.2.3 5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6 6.1 6.1.1 6.1.2

    5、6.1.3 6.2 6.3 船舶下水前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船舶水线下工程全部结束,应安装的设备、阀件等必须安装完毕,并经检验合格。 船体外板上焊缝经检验合格,船底板和所有附件上的毛刺、焊瘤等均应磨平。 船舶主尺度测量完毕,水线标志经检验合格,最后一道油漆完成后,按船舶下水要求及油漆工 艺规定时间内下水。 下水坡道 类船舶采用气囊下水时,必须建造专门设计的钢筋水泥混凝土下水坡道,坡道的坡度应能使船 舶借气囊的滚动而自行下水,其长度和坡度的选取应适合气囊下水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减少船舶入 水阶段艉弯和艉上浮所引起的气囊压力增加,坡道在船舶宽度范围内左右不平度不得大于 15mm。 类船舶采用气囊下水时,

    6、应该建造水泥混凝土专用下水坡道,坡道的坡度应能使船舶借气囊之 滚动而自行下水,在船舶宽度范围内左右不平度不得大于 20mm。 类船舶采用气囊下水时,下水坡道应该是水泥地面,并且在船舶宽度范围内左右不平度不大于 30mm。 类船舶采用气囊下水时,下水坡道允许是水泥地面或泥土地面,但泥土地面必须经压路机压平, 并且船舶宽度范围内左右不平度不大于 50mm。 类船舶采用气囊下水时,下水坡道允许利用原有泥土地面、沙土地面,但必须整理平整,地面 凹穴应填平,船舶宽度范围内左右不平度不得大于 80mm。 下水坡道的地面承载力应大于气囊工作压力的 2 倍以上。 下水坡道在水下应保持适当的长度,保证坡道末端有

    7、足够的水深。 下水坡道表面在气囊滚动前都应进行清扫,保证无铁钉等尖锐硬物。 气囊 用于船舶下水的气囊,应对其按 CB/T 3795船舶上排、下水用气囊规定检验合格。 类、类船舶下水,必须采用每米承载力不小于 200kN 的气囊,并符合以下规定: a) 气囊产品经质量检验部门检测合格,具有检测合格报告; b) 生产企业必须对同类型气囊经包括爆破试验在内的各项试验合格。 类、类船舶下水,气囊产品应该具有主要性能试验报告,具有检测合格报告。 类船舶下水采用的气囊,应具有检测合格报告。 气囊使用前,应作无载充气试验,充气压力取该直径气囊工作压力的 1.2 倍,保压时间不少于 1 小时。 类、类船舶采用

    8、气囊下水前,必须对气囊数量和布置位置进行计算,要求总承载力不小于下 4 DB37/T 998 2008 水船舶自重的 1.2 倍,每只气囊承载力对重心之矩的总和须小于(两柱间长自重)的 3%。 6.4 船舶起墩时,气囊的数量可按公式(1)计算: db LRC gQ KN = 1 (1) 式中: N 一一滚动气囊的数量,只; K 1 一一系数,K 1 =1.21.3 ; Q 船舶下水时的重量,t ; g 重力加速度,m/s 2 ; C b 船舶方形系数; R 每米气囊允许的承载力,kN/m ; L d 在船舶舯剖面处气囊囊体与船舶接触的长度,m 。 6.5 6.6 船舶借助气囊移动时,应预备接续

    9、气囊,接续气囊的数量一般取(14)只。 滚动气囊之间的中心距应保证船舶结构强度,同时还应防止滚动气囊之间压叠在一起,一般可用 公式 (2)和 (3)来校核其间距: k N L 6 1 (2) 4.0 21 + D N L (3) 式中: L船底能摆放气囊的实际长度,m ; N滚动气囊的数量(不含接续气囊数量),只; D滚动气囊囊体公称直径,m ; k系数,钢质船:k = 1,木质、铝质、玻璃钢船:k = 0.8。 对强度有特殊要求的船舶,气囊间距应根据具体要求决定 。 7 7.1 7.2 7.2.1 7.2.2 辅助设备 辅助设备包括绞车和空气压缩机。 绞车。 选用低速绞车,其放缆速度为(91

    10、3)m/min。 移船时绞车钢丝绳牵引力按图 1 及公式(4) 、(5)计算: 5 DB37/T 998 2008 图 1 下水船舶在坡道上受力分析 T V QgQgQF C += cossin (4) cos C C N FK F (5) 式中: F C 船舶倾斜时所产生的下行力,kN ; Q船舶下水时的重量,t ; g重力加速度,m/s 2 ; 船舶龙骨坡度,(); 气囊在坡道上滚动的阻力系数; V移船速度,m/s ; T绞车刹车时间,s ; F绞车钢丝绳的牵引力,kN ; K安全系数,K = 1.2 1.5 ; N C 滑轮组上的钢丝绳道数; 牵引钢丝绳与船舶龙骨线之夹角,();一般应不

    11、大于 6。 7.2.3 7.2.4 7.2.5 7.3 7.3.1 7.3.2 8 8.1 在钢丝绳牵引力控制下,船舶移动速度不得大于 4m/min,对于类船舶下水,移船速度允许 适当增加。 钢丝绳必须经常检查,按相关规定要求定期更换。 绞车必须依靠地牛牢固地固定在基座上,地牛的设计负荷应该大于牵引力(35)倍。 空气压缩机。 根据所需下水用气囊的总容量和充气的时间以及压力要求,选择空气压缩机型号。 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应安装可调节的限压阀。 船舶下水计算和下水方案编制 船舶下水前应提供以下资料: a) 船舶总布置图和型线图; 6 DB37/T 998 2008 b) 船舶下水重量和重心位置; c

    12、) 静水力 曲线及邦戎曲线计算; d) 船台和下水坡道的主要参数,船舶建造时的布墩形式,布墩形式必须满足气囊下水要求; e) 下水坡道沉降报告和潮位参数 (包括水深)。 8.2 8.3 8.4 9 9.1 9.2 9.3 9.4 9.5 9.6 9.6.1 9.6.2 9.7 9.8 9.9 9.10 9.11 10 10.1 10.1.1 船舶下水前应编制下水方案,下水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a) 下水船舶的尺度、重量、重心、下水场地及水域条件; b) 气囊规格、数量,气囊的布置方案; c) 落墩方案和拆墩程序; d) 钢丝绳的牵引力和布置方案。 类、类船舶下水方案除 8.2 节规定的内容外,还

    13、应包含以下内容: a) 计算下水时船舶产生艉弯和艉上浮时的行程,计算该处气囊产生最大内压,校核气囊强度; b) 气囊承载力计算,算出每一只气囊的承载力以及对重心之矩的总和。 类 A 级船舶在下水前必须由专业机构编制详细的下水方案,书面报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下水方案除 8.3 节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包含应急预案。 下水操作程序 清除船底下以及移船经过的所有场地上的一切杂物和影响、阻碍气囊滚动的障碍物。 系船绳索将绞车动滑轮组系住。系船绳索应满足牵引力要求,必须从艏部系固于带缆桩等强力构 件或专用耳板上,并进行强度校核,必要时还可捆绑部分或全部船体。 开始落墩,使船舶重量全部承压于滚动气囊上,

    14、气囊必须按规定平行排列。 随船下水的工作人员上船完毕,移去梯子、引桥等。 启动绞车,放出钢丝绳,使船舶借助气囊的滚动向水域移动。 根据水域及坡道条件选择快速入水还是继续在绞车控制下入水。 按照事先计算的船舶从全浮开始自由滑行所需距离。如果水域不能满足此要求,则船舶应继续 在绞车控制下以相同的速度缓慢入水。 水域宽度足够,且船舶能自行下水时,可以脱离绞车控制,用脱钩或砍断缆绳的方法让船舶借 助下行力自行下水。 当建造船舶艉部直接在水边,没有移船阶段且船舶可以利用下行力自行下水时,允许不用绞车, 但进行气囊充气到拆除船墩前,船必须先与地牛拉住,牵引索尽量在水平线以下,若牵引索在水平线 以上时,其夹

    15、角不大于 5。 船体全部入水后将船舶拖靠码头。 回收所有气囊。 测量船舶艏艉吃水,检查各舱有无漏水。 填写完善下水记录。 安全保障 船舶气囊下水应由经过技术培训、掌握相关技能的人员操作。 类船舶气囊下水必须由具备资质的专业下水工程队承担,工程队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有 7 DB37/T 998 2008 8 10.1.2 10.1.3 10.2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3 10.3.1 10.3.2 10.3.3 11 编制船舶气囊下水方案的能力,其操作人员全部经过技术培训。 类船舶气囊下水应由有经验的下水工程队伍承担,主要操作人员经过岗位培训

    16、。 类船舶气囊下水的主要操作人员应经过岗位培训。 在拆墩和移位操作中,必须用钢丝绳控制船位。 落墩时,在同一横剖面上应先拆中间部分墩木,然后向两舷拆,拆最后一只墩时,施工人员 应在舷侧外进行,拆除墩木后严禁人员再进入船底。在靠舷侧处应安放足够数量松动的硬墩,待移船 前最后时刻再拆除。 落墩过程应减少船舶对船底下气囊的突然冲击。 对绞车钢丝绳必须进行定期检查、更换,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船舶移动过程中,填入气囊时,当认为必要时应停车填入,停车必须缓慢,以减少因突然 停车对钢丝绳引起较大冲击力。 绞车操作者必须持证上岗。 在船舶脱离钢丝绳的控制,自行滑向水面,直至艏部入水浮起这个阶段,应避免发

    17、生艉跌落现 象以及防止艏搁浅或冲滩。 艉上浮后,艏部应适当增加气囊数量,使该处气囊间距减小,多只气囊同时承载,以确保艏 部安全。 根据船舶的具体情况,可在艏部加以压载,以减小艉弯力矩。 必要时应采取拖船拖带、抛锚或其它措施。 附则 非常规的特殊船型如双体船等采用气囊下水时,可参照本标准的规定,在对气囊承载力、船体应 力以及稳性等方面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下水方案,报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DB37/T 998 2008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滚动气囊布置方式 滚动气囊的布置方式有三种:单列布置,交错布置,对接布置。船舶下水时,采用哪种方式,取决 于船舶宽度和气囊长度。 A.1 单列布置

    18、 当船宽小于或等于气囊有效长度时, 采用单列布置方式。大多数船舶下水均采用这种方式,见图 A.1。 图A.1 A.2 交错布置 当船宽大于一个气囊长度且小于等于两个气囊长度时,采用交错布置方式,见图 A.2。 图A.2 A.3 对接布置 当船舶宽度大于两个气囊长度时,可采用对接布置形式, 两气囊对接处应有 1m 以上间隙,见图 A.3。 图A.3 9 DB37/T 998 200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落墩和移船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B.1 落墩 B.1.1 平行排列的气囊到位后,对所有气囊均匀充气。充气过程要艏、舯、艉平衡、均匀、逐渐接近 工作压力,当船底离开船墩(2080)mm 时应

    19、停止充气。 B.1.2 拆除墩木时,先从船中部开始,然后向船艉部(重心在前的船舶除外),拆完一横断面,再拆 另一断面,将船下所有墩木拆干净。随时注意检查所有气囊内压,有漏气的气囊应该补充气,发现有 破损的气囊应该更换。 B.1.3 当全部滚动气囊填入并已拆除全部墩木后,调整气囊内压力,使船舶降至滚动气囊工作高度。 B.2 移船 B.2.1 移船时,气囊轴向中心线应垂直于移船方向。 B.2.2 根据移船高度的要求泄放气囊一部分气体时,注意全船应平衡均匀下落,达到工艺设计要求高 度。 B.2.3 对一般船舶,气囊头伸出舷侧不宜过长;而移动方形系数较小的拖轮、渔船等船舶,为了移船 过程中有良好的稳性

    20、,气囊囊头必须伸出舷侧,每侧伸出长度应略大于气囊直径。 10 DB37/T 998 2008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横向下水 C.1 船舶型宽较宽,艏艉船底有足够长度的平底小型船舶,可以采取横向下水方法。 C.2 船舶横向下水时,为操作安全以及船舶横向稳性,必须选用同一种型号,相同直径、相同长度的 气囊。 C.3 气囊应分两组,摆放在艏艉船底下,摆放间距相同,艏部气囊末端与艉部气囊前端应有 1m 以上间 隙,但不得大于船体长度十分之一。 C.4 牵引索应固定在两组气囊的中点并与船体垂直,有利于船舶平行横移。见图 C.1 所示。 图C .1 C.5 气囊用量以及下水操作可参照纵向下水部分。 11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998-2008 船舶用气囊下水工艺操作规范.pdf)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