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6 T 1035-2018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2567       资源大小:573.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6 T 1035-2018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B 15 DB36 江西省 地方标准 DB 36/T 1035-2018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 规 程 Techniquely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Sesame Bacterial Wilt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 2018 - 07 - 03发布 2019 - 01 - 04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T 1035-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发生程度分级 . 1 3 系统调查 . 1 4 大田普查 . 2 5 测报资料

    2、收集 . 2 6 测报方法 . 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调查表格 . 3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症状 . 4 DB36/T 1035-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 江西省 农业厅 提出 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 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 本标准主要起 草人: 华菊玲、李信申、 黄小梅、 肖运萍、汪瑞清 、魏林根 、 郭跃华 、 曹申文 、 郭年 梅 。 DB36/T 1035-2018 1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芝麻细菌性青枯病 测报技术的 发生

    3、程度分级、 系统调查、大田普查 、测报资料收集和 测报 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的测报、防治以及生态研究、试验工作的调查。 2 发生程度分级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发生程度分为 5级,即轻发生( 1级),偏轻发生( 2级),中等发生( 3级),偏 重发生( 4级), 重 发生( 5级)。以病株率为发生程度分级的主要因素,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比率作参 考,各级 标准 见 规范性附录 表 A.1。 当 地 青枯病 发生程度 级值 =病株率级值 0.7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 比级值 0.3。 3 系统调查 3.1 调查点的设定 根据早、中、晚不同茬口的各主栽品种,选地势低洼、种植密度高、连作等有利

    4、于发病的类型田各 2块 3块,作为芝麻细菌性青枯病的大田病情系统调查田。有条件的地方宜设立测报观测圃,选择低洼 潮湿地块,并选用当地感病品种,四周用设施隔离或种植非寄主作物作为隔离带。 3.2 调查时间 3.2.1 定苗前 从芝麻出苗后 10d开始至定苗前 1d,每 7d调查一次。 3.2.2 定苗后 从芝麻定苗后 7d,或根据常年发生情况推测的中心病株出现日前 3d 5d开始调查,每 7d调查一次, 至芝麻采收结束前 15d。 3.3 调查方法 3.3.1 定苗前 采用按行踏查的方法,踏查面积不少于 500。调查记载病株数,计算病株率。调查结果记入 规范 性 附录 表 A.2。 3.3.2

    5、定苗后 DB36/T 1035-2018 2 采用逐行逐株调查的方法查找中心病株,踏查面积不少于 500。发现中心病株后即转入病情动态 调查。病情动态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方法,每块田 固 定 10点,其中至少 1点有发 病株,隔行调查, 每点 20株, 调查各病株 病情 ,计算病株率及 病情指数。调查结果记入 规范性 附录 表 A.3。 4 大田普查 4.1 普查田的设定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田块类型选择调查田,每种类型田调查数量不少于 5块。 4.2 普查时间 大田普查一般在系统调查中心病株出现后立即开始,以后每 7d普查一次,至少连续调查 3次。 4.3 普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跃式

    6、调查。田块面积不足 667 则全田实查,田块面 积在 667 以上 ,则 10点取样(取样 方法同大田系统调查),定苗前每点调查 2行,每行调查 2m。定苗后,每点查 20株,调查记载病株数, 计算病株率。将普查结果填入 规范性附录 表 A.4。 5 测报资料收集 5.1 芝麻栽培资料 芝麻种类和主要品种及其栽培面积,播种期和各期播种的面积。 5.2 气 象要素资料 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 6 测报方法 6.1 发生期预报 根据系统调查数据,结合天气、品种及芝麻青枯病发生规律等因素,将田间病株率达到 3%,或预计 田间中心病株出现的时间作为防治适期 。 6.2 发生程度

    7、和发生面积预报 应根据当地田间调查病 情动态、 感病品种面积比率和 气候 条件适宜程度等做出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 预报。进入生长盛期至成熟期 15d前的各类型芝麻田均应视为防治对象田。 DB36/T 1035-2018 3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调查表格 表 A.1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发生程度(级) 1 2 3 4 5 病株率(, X) X 3 3X15 15 X30 30 X40 X 40 发病面积占种植 面积比率(, Y) Y 10 10Y 20 20Y 30 30Y 40 Y40 表 A.2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定苗前发病系统调查表 调查地点: 调查单位: 调查人

    8、: 调查 日期 品种 播种 日期 出苗 日期 调查面积 (m2) 中心病株 出现日期 调查株数 (株) 发病株数 (株 ) 病株率 ( %) 备注 表 A.3 芝 麻细菌性青枯病定苗后发病动态系统调查表 调查地点: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 日期 类型 田 品 种 生育 期 调查株数 (株) 发病株数 (株 ) 病株率 ( %) 病情分级 病情 指数 备注 0 1 3 5 7 9 表 A.4 芝麻青枯病大田普查统计表 调查地点: 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 日期 田块 类型 品种 生育期 调查田 块数 发病田 块数 病田率 ( ) 调查 株数 发病 株数 病株率 (%) 备注 DB36/T

    9、1035-2018 4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症状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在芝麻整个生长期(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 初期在茎杆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 斑块,继而呈黑褐色条斑向上下扩展,顶梢常有 2个 3个梭形溃疡状裂缝,部分病茎溃 疡裂缝可延伸至 茎杆中下部,溃疡状裂缝出现早而多的病株常呈畸形。 病株顶 端先出现萎蔫,继而整株呈失水状, 早期 夜间可恢复正常,后期则呈黑褐色枯死。病株茎部维管束变褐色,髓部空洞。折断茎杆常可见菌脓形成 的透明细丝。茎杆表皮下常可见泡状隆起,刺破后有乳 白 色菌脓溢出,渐成为漆黑色晶亮的颗粒。 病叶病斑初呈灰绿色水浸状,继而转为黑褐色,叶片通常沿黑褐色条斑扩展方向先出现萎蔫,叶脉 呈墨绿色条斑,纵横交错呈网状,迎光透视呈透明油渍状,叶背脉纹黄色突起呈波浪形扭曲,最后病叶 褶皱,变褐枯死。 病蒴初现水渍状病斑,后为黑褐色条斑,病蒴内种子瘦小、污褐色。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6 T 1035-2018 芝麻细菌性青枯病测报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