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7.060 A 47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7172018 代替 DB35/ 7172006 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及维护规范 Code for design,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s 2018 - 11 - 22 发布 2019 - 02 - 22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及维护规范 DB35/T 717 2018 * 2018 年 11 月第一版 2018 年 11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717 2018 I 目 次 前言
2、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及定义 . . 1 4 防雷装置设计 . . 2 5 防雷装置施工 . . 3 6 防雷装置维护 .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与其他专业设计人员协商内容 . 6 附录 B(资料 性附录)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 8 附录 C(资料 性附录) 防雷装置工程验收记录 . 9 DB35/T 717 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5/ 7172006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及维护管理规程,与DB35/ 7172006相比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3、;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修改了术语与定义内容(见第3章,2006年版第2章); 删除了对技术人员资格要求的内容(见2006年版2.2); 删除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内容(见2006年版第3章); 增加了防雷检测要求(见5.3.2); 增加了防雷装置施工验收程序和组织内容(见5.3); 删除了雷灾调查内容(见2006年版6.3); 修改了防雷装置施工质量验收表格(见附录C,2006年版附录C)。 本标准由福建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厦门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福建华茂防雷装置检测中心、福建省建筑科学研 究院厦门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琳、应达、吴健、杨
4、秀敏、李萍、施真理、胡海洋、吕英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5/ 7172006。 DB35/T 717 2018 1 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及维护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及维护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第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及维护。 本标准不适用于离岸飞行器、离岸船舶的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及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
5、测技术规范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及定义 GB 500572010界定的术 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 500572010 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防雷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 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GB 500572010,定义2.0.5 3.2 接闪器 air-termin
6、ation system 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GB 500572010,定义2.0.8 3.3 引下线 down-condu ctor system 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GB 500572010,定义2.0.9 3.4 接地装置 earth-te rmination system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 GB 500572010,定义2.0.10 DB35/T 717 2018 2 3.5 电涌保护器 surge protect ion device(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
7、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GB 500572010,定义2.0.29 4 防雷装置设计 4.1 收集材料和现场勘察 4.1.1 对被保护对象周围环境、地形地貌、当地气象条件和土壤等情况进行现场勘察,并收集以下材 料: 雷电活动规律资料; 建筑物结构资料; 电气、电子系统; 接地系统; 其他相关资料。 4.1.2 测试项目区域土壤电阻率数值,其测试方法应符合 GB/T 214312015 附录 B 中的规定。 4.1.3 设计人员应就整个设计方案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商,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协商内容参 见附录 A。 4.2 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 4.2.1 设计人员应根据 4.
8、1 所收集的资料,按照现行防雷技术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出具施工图,施工 图范围包括: 图纸目录; 设计说明、主要设备材料表、图例; 防雷装置平面图、剖面图; 接闪器设计图:接闪器材质规格型号、安装工艺,接闪器的标高、保护范围、安装位置等平面 图; 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应标出连接点、预埋件 位置及敷设方式; 接地地网布置设计图; 引下线设计图:设计独立防雷装置和非独立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数目及其敷设方法; 接地装置设计图:接地线和接地极、断接卡等平面位置图,设计接地装置的布设方式,接地电 阻稳定性,对跨步电压的预防措施以及接地体防腐蚀和降阻措施等; 等电位连接设计
9、图:需要设计出足够的安全距离或各金属体之间的等电位连接导体; 屏蔽保护措施设计图: 将被保护对象需要保护的设备和被保护对象内部空间设计划分出几个防 雷保护区,依据所设防雷保护区采取相应的屏蔽保护措施; 过电压保护设计图:防止闪电电涌、雷击电磁脉冲通过线路引入雷电高电压浪涌、防止击坏电 气设备和电子设备,选择合适的电涌保护器(SPD); 电气设计: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部位,需采用安全电压;应利用建筑物适宜的导电部件作 防雷装置的自然部件以防止发生人身事故; 机械设计:考虑防雷装置各部件在自然条件下的腐蚀、在放电条件下的温升、电动力及机械强 度、设计防雷装置各部件(如各种材料、线夹、紧固件及支架
10、)所用的材料及其尺寸、规格; DB35/T 717 2018 3 防生命危险设计:设计减小触电概率的措施,防止跨步电压及接触电压可能对防雷装置所保护 的空间内的生命构成危险; 防雷装置施工注意事项说明;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说明; 其他相关说明。 4.2.2 防雷装置施工图资料应送交相关机构进行技术审查。 5 防雷装置施工 5.1 施工要求 5.1.1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 5.1.2 防雷装置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 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判断评定考核制度。 5.1.3 在安装和调试中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应经法定计量认证机构检定合
11、格,并应在检定合格有效 期内使用。 5.1.4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应由施工单位填写,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应逐项检 查并填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具体参见附录 B。 5.1.5 防雷装置采用的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检验结论应有记录。对依法定程序批准进 入市场的新设备、器具和材料进场验收,供应商应提供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对进 口设备、器具和材料进场验收,供应商应提供商检(或国内检测机构)证明和中文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规格、型号、性能检验报告,以及中文的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 5.1.6 当对防雷装置采用的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半成
12、品存在异议时,应由法定检测机构的试验室 进行抽样检测,并应出具检测报告。 5.1.7 各工序应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 验,并应形成记录,应包括隐蔽工程记录。未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确认,不得进行 下道工序施工。 5.1.8 除设计要求外,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 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的机械连接,严禁热加工连接。 5.2 施工工序 5.2.1 接地装置施工包括: a) 自然接地体底板钢筋敷设完成,应按设计要求做接地施工,应经检查确认并做隐蔽工程验收记 录后再支模或浇捣混凝土; b) 人
13、工接地体应按设计要求位置开挖沟槽,打入人工垂直接地体或敷设金属接地模块(管)和使 用人工水平接地体进行电气连接,增加降阻剂,应经检查确认并做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c) 接地装置隐蔽应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覆土回填。 5.2.2 引下线施工包括: a) 利用建筑物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在柱内主钢筋绑扎或焊接连接后,应做标志,并应按设计要 求施工,应经检查确认记录后再支模; b) 直接从基础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引出的专用引下线,应先按设计要求安装固定支架,并应经检 查确认后再敷设引下线。 DB35/T 717 2018 4 5.2.3 接闪器施工包括: a) 暗敷在建筑物混凝土中的接闪导线,在主筋绑扎或认定
14、主筋进行焊接,并做好标志后,应按设 计要求施工,并应经检查确认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后再支模或浇捣混凝土; b) 明敷在建筑物上的接闪器应在接地装置和引下线施工完成后再安装,并应与引下线电气连接。 5.2.4 等电位连接施工包括: a) 在建筑物入户处的总等电位连接, 应对入户金属管线和总等电位连接板的位置检查确认后再设 置与接地装置连接的总等电位连接板,并应按 GB 500572010 第 6.3.4 条要求做等电位连接; b) 在后续防雷区交界处, 应对供连接用的等电位连接板和需要连接的金属物体的位置检查确认记 录后再设置与建筑物主筋连接的等电位连接板,并应按 GB 500572010 第 6.
15、3.4 条要求做等 电位连接; c) 在确认网形结构等电位连接网与建筑物内钢筋或钢构件连接点的位置、信息技术设备的位置 后,应按 GB 500572010 第 6.3.4 条设计要求施工。 5.2.5 建筑物格栅形大空间屏蔽工程施工包括: a) 应按工程设计文件要求选用金属导体在建筑物六面体上敷设,对金属导体本身或其与建筑物 内的钢筋构成的网格尺寸,应经检查确认后再进行电气连接; b) 装修时,应使屏蔽网格埋在混凝土或装修材料之中。 5.2.6 专用屏蔽室施工包括: a) 应将模块式的可拆式屏蔽室在房间内按设计要求安装,并应预留出等电位连接端子; b) 应将屏蔽室预留等电位连接端子与建筑物内等
16、电位连接带进行电气连接, 并应经检查确认后再 进行屏蔽室固定和外部装修。 5.2.7 电涌保护器施工包括: a) 低压配电系统中的 SPD 安装,应在对配电系统接地型式、SPD 安装位置、SPD 的后备过电流保 护安装位置及 SPD 两端连线位置检查确认后,首先安装 SPD,在确认安装牢固后,将 SPD 的接 地线与等电位连接带连接后再与带电导线进行连接; b) 电信和信号网络中的SPD安装, 应在SPD安装位置和SPD两端连接件及接地线位置检查确认后, 首先安装 SPD,在确认安装牢固后,应将 SPD 的接地线与等电位连接带连接后再接入网络。 5.3 防雷装置验收 5.3.1 防雷装置施工质
17、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应符合 GB 503002013 的规定。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申 请后,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工程验收。 5.3.2 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 GB 506012010 的规定。总监理工程师、防雷检测单位、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应逐项检查并填写防雷装置验收记录,具体参见附录 C。 5.3.3 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具备资质的防雷技术服务机 构和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或 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共同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检验
18、批及分项工程验 收前,施工单位应进行自行检查。 5.3.4 防雷装置工程(子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 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防雷主管单位项目负责人共同进行工程验收。 6 防雷装置维护 6.1 维护内容 DB35/T 717 2018 5 6.1.1 接闪器维护包括: 接闪器的电气连续性、抗腐蚀性能、热效应损伤及机械损伤情况; 建筑物自身或者周边环境变化使接闪器的保护情况发生变化; 接闪器有无因接受雷击而熔化或者折断的情况; 木结构接闪器支架有无腐朽的现象; 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网)的支柱上是否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 线等情况。
19、6.1.2 引下线维护包括: 引下线的电气连续性、抗腐蚀性能、热效应损伤及机械损伤情况; 各处明装引下线有无腐蚀或者因机械力的损伤而折断的情况; 引下线近地面部分的保护处理有无破坏的情况; 断接卡有无接触不良的情况,应进行电气连续性测量。 6.1.3 接地装置维护包括: 检查是否有因挖土方、敷设其它管(线)路或者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 连接处理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沉陷等异常,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 地下隐蔽部分腐蚀情况; 测试接地电阻值,并与规定值进行比较。 6.1.4 等电位连接与屏蔽维护包括: 接地端子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有无出现松动及腐蚀等; 接地端子与设备之间
20、的电气连续性; 接地连接线有无断裂或因其它原因产生损坏。 6.1.5 电涌保护器维护包括: 各类电涌保护器的运行情况; 连接导线是否接触不良,是否发热,绝缘是否良好; 外观有无变形,是否聚积大量灰尘; 电涌保护器劣化性能指示,以确定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6.1.6 防雷标识维护包括: 接地标识牌有无丢失,损坏; 防雷警示牌有无丢失,损坏; 防雷安全栏是否损坏。 6.2 维护周期 6.2.1 周期性维护:周期为一年,对安装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应为半年,雷雨季节到来 前,宜进行一次全面维护。 6.2.2 日常性维护:由专业人员对防雷装置进行日常性维护,以便保持防雷装置的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21、 6.2.3 必要性维护:发生雷击灾害之后应及时组织检查维护。 6.3 维护要求 6.3.1 防雷装置的检查与维护人员应经过相关防雷专业技术培训,具备相关防雷专业技术经验。 6.3.2 投入使用后,使用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隐蔽工程、图纸资 料、维护记录、年检测试记录等资料应及时归档,妥善保管。 DB35/T 717 2018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与其他专业设计人员协商内容 防雷装置设计人员与电子系统设计人员协商内容参见表A.1。 表A.1 与电子系统设计人员协商内容 防雷装置设计人员与工艺设计人员协商内容参见表A.2。 表A.2 与工艺设计人员
22、协商内容 序号 协商主题 问题细节 1 由施工人员提供防雷装置主要紧固件的形式、 位置 及数量 确定连接方式,选择防雷装置的零部件,计算工程消耗材 料的数量 2 由防雷装置设计人员提供而需由施工人员安装的 紧固件 也可由防雷装置承包商或防雷装置供应商提供 3 放置于建筑物下部防雷装置的位置 总等电位位置、连接方式、引线数量走向 4 在施工阶段是否要用到防雷装置的部件 施工中,用于塔吊、井字架及其它的永久性接地网 5 钢框架结构建筑物与防雷装置间连接的固定方式 钢框架支柱数量和位置以及接地装置 6 金属覆盖层是否适合于作防雷装置的部件 在金属覆盖层适于作防雷装置部件的地方, 确保覆盖物各 部分电
23、气贯通的方法以及它们与防雷装置相连接的方法 7 从地上及地下进入建筑物的各种设施的性质和位 置 传输系统、电视和无线电天线及其金属支架、金属烟道、 擦窗用传动装置 8 接地装置与电气施连接的相互协调 确定电涌保护器的型号、数量及安装方法 9 旗杆、水箱等凸出装置的位置及数量 如电梯电动机房,通风、采暖及空调机房等 10 屋顶及墙壁拟采用的建筑方法 确定固定防雷装置导体的方法, 尤其是为了防止建筑物漏 水 11 预留穿过建筑物的一些孔洞 以使防雷装置引下线能自由穿行 12 在建筑物钢框架、 钢筋及其它金属部件上预留连接 接头 在建筑物中将要使用的材料, 特别是任何连续的金属预留 接头和连接方式
24、13 竣工后将无法接地的防雷装置各部件的检查频度 如密封在混凝土中的钢筋的隐蔽验收等 14 考虑出现的腐蚀问题, 最适合用作导体的金属材料 尤其是在不同种类金属接触点处的腐蚀问题 15 断接卡的易接近性 为了防止机械损坏或防盗而提供非金属护罩加以防护; 降 低旗杆或其它活动物体的高度; 用于定期检查烟囱等设施 的附属装置 序号 协商主题 问题细节 1 天线支架及电缆导电性屏蔽层与防雷装置的连接 防雷措施的确定 2 天线电缆及内部网络的布线走向及设备的安装 选择各种导线的线间距离、做好屏蔽措施 3 电涌保护器的安装 评价环路磁场强度、感应能量 DB35/T 717 2018 7 表A.2 (续)
25、 序号 协商主题 问题细节 16 编制综合以上细节并示出所有导体及主要部件位 置的图纸 绘制施工草图和会商纪要 17 与钢筋连接点的位置 绘制施工图 18 设备安装工艺、结构材料等 如金属罐体壁厚和罐体类型对于接闪器选择有直接影响 防雷装置设计人员与消防及安防部门专业设计人员协商内容参见表A.3。 表A.3 与消防及安防部门专业设计人员协商内容 序号 协商主题 问题细节 1 消防、防盗报警及消防系统各部件的位置 明确需要进行防雷、等电位连接的措施 2 管道的走向、材料及密封 考虑进行跨接的方式 3 建筑物有可燃性屋面的情况下, 应就防护方法达成 一致 对可燃性屋面的安全保护间距的确定 防雷装置
26、设计人员与其他专业设计人员协商内容参见表A.4。 表A.4 其他专业设计人员的协商 序号 协商主题 问题细节 1 防雷装置所有导体的布置 接闪器的考虑、引下线的间距及立面装饰 2 防雷装置各部件所用材料 引导雷电流金属材料的截面积、尺寸 3 所有金属管道、金属栏杆及类似物件的细节 管道、栏杆与防雷装置的最近连接 4 建筑物内或其附近可能需与防雷装置相连接的安 装设备 报警系统、保安系统、内部电信系统、信号及数据处理系 统、无线电和电视电路等电位连接端子的设置方式 5 要求与防雷装置保持安全距离的任何埋地导电设 施 影响接地装置的设置的可能 6 可用于接地装置的大概范围 包括共用接地和独立接地
27、7 防雷装置各种主要紧固件的加工、职责划分 那些影响主屋面织物防水性的紧固件 8 必须与防雷装置相连接的各种导电材料 支柱、钢筋以及各种金属设施 9 防雷装置的视觉效果 明装防雷装置对观感的影响 10 防雷装置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 暗装防雷装置对建筑物结构布局的影响 11 与钢筋连接的位置 外来导电部件(管道、电缆屏蔽层等)的穿入处与钢筋的 连接位置 12 电气、电子设备技术参数 确定 SPD 规格参数的选择 DB35/T 717 2018 8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参照表B.1填写。 表B.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 工程名称
28、 施工许可证(开工证)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设计单位 项目负责人 监理单位 总监理工程师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序号 项目 内容 1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2 质量责任制 3 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 4 分包方资质与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 5 施工图审查情况 6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 7 施工技术标准 8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9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0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存放与管理 11 检测设备、计量仪表检验 12 开工报告 检查结论: 总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DB35/T 717 2018 9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防雷装置工
29、程验收记录 防雷装置工程验收记录参照表C.1填写。 表C.1 防雷装置工程验收记录 建设单位: 工程名称 结构类型 序号 防雷装置名称 施工单位检查意见 验收意见 1 接地装置 2 引下线 3 接闪器 4 等电位连接 5 屏蔽装置 6 电涌保护器 质量控制资料 安全和功能检验(检测)报告 观感质量验收 设计单位 年 月 日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监理单位 年 月 日 建设单位 年 月 日 验 收 单 位 (签字) 年 月 日 DB35/T 717 2018 10 防雷装置工程隐蔽检查验收记录参照表C.2填写。 表C.2 防雷装置工程隐蔽检查验收记录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验收日期 施工单位 项目名称 部位或编号 单 位 数 量 质 量 情 况 隐 蔽 验 收 内 容 验 收 意 见 简图及说明 设计单位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检测单位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