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020 Z 5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5652019 水环境优美乡村评价准则 Evaluation standard of beautiful water environment for countryside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12 - 25 发布 2020 - 01 - 25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565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厅、淮北市水务 局。 本标准
2、起草人:夏小林、黄光谱、刘旦旦、汪邦稳、龙昶宇、张世杰、赵黎明、朱昊宇、张卫、张 靖雨、王浩宇、彭栋、许浒、俞晶娜。 DB34/T 35652019 1 水环境优美乡村评价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环境优美乡村评价准则的术语和定义、基本条件、评价要求、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等。 本标准适用于省内水环境优美乡村的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201 防洪标准 DB34/T 679 安徽省
3、行业用水定额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环境 water en vironment 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 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 会因素的总体。 3.2 水环境优美乡村 water enviro nment beautiful countryside 通过促进防洪排涝达标、保障农业供水与饮水安全、维护水系连通与良好水环境、落实水工程管护 等措施,达到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管理等目标要求的美丽乡村。 3.3 水安全 water security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水量、水质和水生态达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生态系统的
4、状态。 3.4 水生态 hydrolog y ecology 环境水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各种水分条件的适应。 DB34/T 35652019 2 4 基本条件 以下条件是评价水环境优美乡村的必备条件: 乡村水环境优美,舒适宜人; 水系畅通,河道沟塘整洁,水体清澈; 村庄及其河道沟渠、塘库岸坡宜林草地的植被覆盖率 80; 无明显水土流失现象。 5 评价要求 5.1.1 水环境优美乡村评价共有 17 项评价指标,包括水安全 3 项、水生态 5 项、水环境 5 项、水管理 4项。 5.1.2 采取量化评分方式,17 项指标总分 90 分及以上为优秀,总分 85 至 90 分(不含)为良好,总 分
5、 80 至 85 分(不含)为合格。 6 评价内容 6.1 水安全 6.1.1 水安全评价主要评估防洪排涝能力、农业供水与饮水安全保障程度,评价指标包括防洪排涝标 准、农田灌溉保证率、饮水安全保障程度等 3 项指标。 6.1.2 防洪排涝标准指防洪排涝体系完善,工程建设质量优良,防洪排涝能力达到 GB 50201 和当地 水利等相关规划要求。 6.1.3 农田灌溉保证率评价指标包括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和节水灌溉面积比例 2 项子指标,指标含 义及计算方法如下: a)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以百分率()表示。按公 式(1)计算: = 100% M P M 有效
6、 有效 耕地 . (1) 式中: P有效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 M有效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M耕地 耕地面积。 b) 节水灌溉面积比例是指节水灌溉面积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以百分率()表示。按公 式(2)计算: =10% M P M 节水 节 有效 . (2) 式中: P节 节水灌溉面积比例; M节水 节水灌溉面积; M有效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DB34/T 35652019 3 6.1.4 饮水安全保障程度评价指标包括自来水入户率、饮水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 3 项子指标,指 标含义及计算方法如下: a) 自来水入户率是指自来水入户数占总住户的百分率。按公式(3)计算: = 100%
7、Z R Z 入户 自 总户 . (3) 式中: R自 自来水入户率; Z入户 自来水入户数量; Z总 总住户。 b) 饮用水水质达标率是指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数量占总饮用水水源地数量的百分比。 按公式(4)计算: = 100% Q R Q 达标 水质 总 . (4) 式中: R水质 饮用水水质达标率; Q达标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数量; Q总 总饮用水水源地数量。 c) 供水保证率是评价供水工程供水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供水工程设计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以 百分率表示。供给乡村供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达 95(含)以上得 3 分;否则根据实际达到 情况赋分。 6.2 水生态 6.2.1 水生态
8、评价主要评估区域水土保持、水系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状况,评价指标包括水土流失治 理程度、水土保持设施保护情况、河道沟塘清淤和主要水系通畅情况、岸坡生态治理比例、农田水利建 设水平等 5 项指标。 6.2.2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指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比例,按公式(5)计算: = 100% MS RS MS 治 治 总 . (5) 式中: RS治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MS治 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 MS总 水土流失总面积。 6.2.3 水土保持设施保护情况主要评价乡村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和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其中村庄 90(含)以上道路硬化,无全垦造林、无开采裸露迹地、无陡坡开荒等人为
9、造成水土流失和破坏水土 保持设施情况,达到标准得 5 分,否则根据实际达到情况赋分。 6.2.4 河沟、塘坝清淤和塘坝水系通畅情况主要评价乡村河沟、塘坝淤积情况,同时兼顾主要水系的 连通情况,评价指标包括河沟塘坝清淤率和塘坝连通性指数 2 项子指标,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如下: a) 河沟塘坝清淤率是指清淤河沟(长度)、塘坝(数量)占河沟总长、塘坝总数的百分率,按公 式(6)计算: DB34/T 35652019 4 = 100% QY Q QY 清淤 清 总 . (6) 式中: Q清 河沟塘坝清淤率; QY清淤 清淤河沟长度、清淤塘坝数量; QY总 总河沟长度、塘坝数量。 b) 塘坝连通性指数是
10、指与主要河沟连通塘坝数量占总塘坝数量的百分率,按公式(7)计算: = 100% T K T 连通 连通 塘总 . (7) 式中: K连通 沟塘连通性指数; T连通 与主要河沟连通塘坝数量; K塘总 总塘坝数量。 6.2.5 岸坡生态治理比例是指人工建设河道(沟)、沟塘护岸中生态护岸长度所占比例,按公式(8) 计算: = 100% L K L 生岸 生岸 岸总 . (8) 式中: K生岸 岸坡生态治理比例; L生岸 已建生态护岸长度; L岸总 人工建设护岸总长度。 6.2.6 农田水利建设水平是指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沟渠维护、田间道路建设等措施改善或消除 主要限制因素、全面提升农田治理的水平
11、。高标准农田比例 70,得 5 分,否则根据达到比例赋分。 6.3 水环境 6.3.1 水环境评价主要评估水质、生态流量(水位)、水域环境以及亲水景观建设情况是否满足人水 和谐、人水相亲的要求,评价指标包括水质优良度、生态流量满足度、水环境维护度、生活垃圾和污水 处理率和水景观协调度等 5 项指标。 6.3.2 水质优良度指达到或优于 GB 3838 的 类水质标准的河流(长度)、塘坝(数量)占评价河 流总长、塘坝总数的比例,按公式(9)计算: = 100% L I L 类 优 评总 . (9) 式中: I优 水质优良度; L 类 水质河流长度(或塘坝数量); L评总 评价河流总长度(或塘坝数
12、量)。 6.3.3 生态流量(水位)满足程度,正常年份村内主要河沟不断流、塘库不干涸,得 5 分;否则根据 满足程度赋分。 DB34/T 35652019 5 6.3.4 水环境维护度主要评价河沟和塘库水清、无杂物、无异味,且有补水措施等情况。其中河沟和 塘库水清、无杂物、无异味,且有补水措施的比例达到 100得 5 分,否则根据达到比例赋分;同时考 虑区域河沟塘库周围是否存在垃圾堆放和乱弃情况,若存在,至少扣减 2 分。 6.3.5 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评价指标包括生活垃圾处置率和废污水达标处理率 2 项子指标,指标含 义及计算方法如下: a) 生活垃圾处置率是指集中处置的垃圾量占生活垃圾总
13、量的比率,按照公式(10)计算。 =10% L R L 垃标 垃 垃总 . (10) 式中: R垃 生活垃圾处理率; L垃标 集中处置的垃圾量; L垃总 生活垃圾总量。 b) 废污水达标处理率指农村生产、 生活污水达标处理量与废污水排放总量的比例, 按照公式 (11) 计算。 =10% W R W 污标 污 污总 . (11) 式中: R污 废污水达标处理率; W污标 农村生产、生活污水达标处理量; W污总 废污水排放总量。 6.3.6 水景观协调度主要是指水体周边应有亲水景观设施和安全防护措施,且工程建设需与周边自然 环境、村容村貌相协调得 3 分;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得 2 分;有一处侵占破坏
14、自然水景观现象的扣 1 分, 扣完为止。 6.4 水管理 6.4.1 水管理评价主要评估相关组织在水工程管护和水资源节约保护中所起的作用,包括农田灌溉水 有效利用系数、管护责任落实程度、配套制度建设情况和水文化普及情况 4 项指标。 6.4.2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田间实际净灌溉用水总量与毛灌溉用水总量的比值,按公式(12) 计算: = W W 实灌 毛灌 . (12) 式中: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W实灌 田间实际净灌溉用水总量; W毛灌 田间毛灌溉用水总量。 注: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要求应符合 DB34/T 679 的规定。 6.4.3 管护责任落实程度是指通过进一步明晰水利
15、工程的管理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来落实管护责任。 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经费落实,效果显著得 5 分;一项达不到扣 2 分,扣完为止。 6.4.4 配套制度建设情况指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制订相关制度,并进行宣贯涉水法律法规,有乡规民约, 全部达标得 5 分;一项达不到扣 2 分,扣完为止。 DB34/T 35652019 6 6.4.5 水文化普及情况指开展水文化普及、宣传、教育等活动。有水文化宣传标牌标语和宣传品,开 展了宣传和教育活动得 5 分;一项达不到扣 3 分,扣完为止。 7 评价方法 7.1 赋分 本标准基本分满分 100 分,最高加分 13 分 。各项评价内容赋分分别为:水安全评价 3
16、0 分、水 生态评价 25 分(最高加分 5 分)、水环境评价 25 分(最高加分 6 分)、水管理评价 20 分(最高 加分 2 分)。计分细则详见附录A。 7.2 评分公式 按公式(13)计算: 1234 =WW W W W . (13) 式中: W 总体评价得分; W1 水安全评价得分; W2 水生态评价得分; W3 水环境评价得分; W4 水管理评价得分。 DB34/T 35652019 7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安徽省水环境优美乡村评价标准 表A.1 安徽省水环境优美乡村评价指标表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及分值 水安全 (30分) 防洪排涝 (10分) 防洪排涝标
17、准 (10分) 中小河流防洪达到 10 年一遇; 农田排涝标准, 沿江江南达 7 年一遇, 沿淮、 淮北达 5 年一遇, 达到标准得 10 分; 基本达到标准得 6 分;否则 0 分。 农业供水 (10分) 农田灌溉保证率 (10分)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90得 5 分,节水灌溉面积比例 30得 5 分; 每减少 5,扣 2 分,扣完为止。 饮水安全 (10分) 饮水安全保障程度 (10分) 自来水入户率达 95(含)以上得 3 分; 饮用水水质达标率 100得 4 分; 供水保证率达 95(含)以上得 3 分; 每项每减少 5,扣 1 分,扣完为止。 水生态 (25分) 水土保持 (10分)
18、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5分) 封山育林,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 85,得 5 分; 每减少 5,扣 2 分,扣完为止。 水土保持设施保护情况 (5分) 村庄 90(含)以上道路硬化,无全垦造林、无开采裸露迹地、 无陡坡开荒等人为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达到标准得 5 分; 基本达到标准得 3 分;否则 0 分。 水系整治 (10分) 河沟、塘坝清淤率和塘坝 连通性指数 (5分) 河沟塘坝清淤率达到 100得 3 分; 每减少 5,扣 1 分,扣完为止。 塘坝连通性指数达到 100得 2 分; 每减少 10,扣 1 分,扣完为止。 岸坡生态治理比例 (5分) 河道和坑塘沿岸或周边栽植防护林、配置合理,
19、林草植被覆盖率 80得 3 分; 每增加 5,加 1 分,最高加分为 2 分。 岸坡主要采取生态护坡得 2 分;否则 0 分。 农田水利 (5分) 农田水利建设水平 (5分) 高标准农田比例70,得 5 分; 每减少 5,扣 1 分; 每增加 5,加 1 分,最高加分为 3 分。 DB34/T 35652019 8 表A.1(续)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及分值 水环境 (25分) 水域环境 (20分) 水质优良度 (5分) 水质达标河流(长度)、塘坝(数量)占评价河流总长、塘坝总 数的比例90得 5 分; 每减少 5,扣 1 分,扣完为止; 每增加 5,加 1 分,最高加分为 2 分。
20、生态流量(水位)满足度 (5分) 正常年份村内主要河沟不断流、塘库不干涸得 5 分; 较好得 3 分;否则 0 分。 水环境维护度 (5分) 沟河和塘库水清、无杂物、无异味,且有补水措施的比例达到 100,得 5 分; 较好得 3 分;否则 0 分。 每有垃圾堆放和乱弃 1 处,扣 2 分,扣完为止。 生活垃圾处置率和废污水 达标处理率 (5分) 生活垃圾处置率 90得 3 分; 每减少 5,扣 1 分; 每增加 5,加 1 分,最高加分为 2 分。 废污水达标处理率达到 90,得 2 分; 每减少 5,扣 1 分; 每增加 5,加 1 分,最高加分为 2 分。 亲水景观 建设 (5分) 水景
21、观协调度 (5分) 水体周边应有亲水景观设施和安全防护措施, 且工程建设需与周 边自然环境、村容村貌相协调得 3 分;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得 2 分; 有一处侵占破坏自然水景观现象的扣 1 分,扣完为止。 水管理 (20分) 水节约 (5分)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5分)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 得 5 分; 每减少 0.02,扣 1 分; 每增加 0.02,加 1 分,最高加分为 2 分。 水工程 管护 (15分) 管护责任落实程度 (5分) 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经费落实,效果显著得 5 分; 一项达不到扣 2 分,扣完为止。 配套制度建设情况 (5分) 配套制度,宣贯涉水法律法规,有乡规民约,全部达标得 5 分; 一项达不到扣 2 分,扣完为止。 水文化普及情况 (5分) 有水文化宣传标牌标语和宣传品,开展了宣传和教育活动得 5 分; 一项达不到扣 3 分,扣完为止。 DB34/T 35652019 9 参 考 文 献 1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2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3 SL 723 治涝标准 4 SL/Z 699 灌溉水利用率测定技术导则 5 SL/Z 712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6 DB34/T 3321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准则 7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指南(试行)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