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4 T 3271-2018 公路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建设与管理指南.pdf

    • 资源ID:1482099       资源大小:1.20M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4 T 3271-2018 公路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建设与管理指南.pdf

    1、ICS 93.080 P 6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2712018 公路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建设与管理指南 Guide for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works environment in highway engineering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12 - 29 发布 2019 - 01 - 29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2712018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总则 . . 2

    2、 5 驻地 . . 2 5.1 驻地 . . 2 5.2 工地试验室 . . 3 6 场站及临 时工程 . . 5 6.1 拌和站 . . 5 6.2 钢筋加工场 . . 6 6.3 预制梁场 . . 7 6.4 小型构 件预制场 . . 9 6.5 施工材 料存放场及库房 . . 10 6.6 施工便 道、便桥 . . 11 7 现场施工 作业环境 . . 12 7.1 路基工程 . . 12 7.2 路面工程 . . 14 7.3 隧道工程 . . 15 7.4 桥梁工程 . . 1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施工作业环境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污染物排放标准 . 19 条文说明 24 DB

    3、34/T 3271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合肥工业大学。 本标准起草人:何光、尹平、冯景伟、徐洪海、朱大勇、王程兵、卢坤林、马祖桥、袁守军、方昱、 武其亮、谢沃、陈君杨。 DB34/T 32712018 1 公路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建设与管理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建设与管理的总则、 驻地、 场站及临时工程、 现场作业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环境的建设与管理,其他等级公路工 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6722 爆破安全规程 GB/T 10171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混凝土搅拌站(楼)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72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

    5、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JGJ 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DB34/T 1663 安徽省高速公路工地标准化建设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施工作业环境 constructi on works environment 项目建设人员在施工、办公和生活中所必需的空间场所环境。 3.2 硬件环境 hardware e nvironment 项目建设所必须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场所。 3.3 软件环境 software e nvironment DB34/T 32712018 2 施工作业场所设置的标识标牌,以及管理要求。 4 总则 4.1 施工作业环境

    6、的选址应避开泥沼、悬崖、陡坡、塌方、落石、泥石流、垃圾填埋场、溃坝(内涝) 影响区、采空区等危险区域;避开文物、古迹、光缆等保护区域;避开 35 kV 及以上高压线路、高大 树木等区域;距离集中爆破区 500 m 以上。 4.2 施工作业环境的用电应符合 JGJ 46 的规定。 4.3 施工作业环境的消防设施应符合 GB 50720 的规定。 4.4 施工作业环境的标识标牌制作应符合 DB34/T 1663 的规定。 5 驻地 5.1 驻地 5.1.1 硬件环境 5.1.1.1 选址 驻地选址应满足本标准 4.1 节要求。 5.1.1.2 空间 a) 驻地应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科学合理、分区管理

    7、、不同区域互不干扰。驻地用房建设标准应符 合表 1 规定,且应满足招标文件中对驻地场地面积的要求及投标承诺。 表1 驻地用房建设标准 房屋类别 面积要求 房间净高 备注 办公用房 不小于 8 m 2 /人 不小于 2.6 m 不含会议室 项目经理部会议室 不小于 80 m 2 且满足 30 人以上的会议需求 不少于 2 处出入口,且大 门应外开 档案资料室 不小于 40 m 2 宿舍 单层铺占地面积不低于 4 m 2 /铺,双层铺占地面 积不低于 3 m 2 /铺 食堂 人均 1 m 2 按高峰人数的 70计算 厕所 不小于 60 m 2 浴室 不小于 60 m 2 一线工人业余学校 不小于

    8、50 m 2 可与项目经理部会议室合 并设置 b) 现场场地允许的情况下,驻地面积一般不宜小于 2000 m 2 ,场地受限的驻地可适当减小面积, 但也应满足功能分区的面积要求。 c) 驻地自建活动板房搭设不超过两层,每组不超过 10 栋,组与组之间距离不小于 8 m,栋与栋 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4 m。 d) 宿舍内床铺不得超过两层。 DB34/T 32712018 3 e) 食堂位置距厕所、垃圾等有害物质应不小于 30 m。 f) 厕所蹲位不少于现场职工人数的 5。 浴室间应男女分开设置并隔离成多个单间,淋浴喷头 数量宜不少于人员数量的 10。 5.1.1.3 环保 a) 根据驻地区域整体规

    9、划,设置雨水排水明沟。 b) 设置垃圾集中收集点和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后尾水排放应符合 GB 18918 的规定。 c) 驻地庭院应进行硬化或绿化,一般绿化面积不宜小于总面积的 10。 d) 施工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污染物排放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5.1.1.4 设施 a) 临时用电应满足本标准 4.2 节要求。 b) 消防设施应满足本标准 4.3 节要求。 c) 项目经理部驻地鼓励租用地方现有房屋,自建的驻地房屋结构应满足强度、防火要求,同时考 虑防台风及抗雪要求。 5.1.2 软件环境 5.1.2.1 标识标牌 a) 驻地醒目位置应设置入场告知(提示)牌、工程概况牌、

    10、安全管理规定牌、安全生产警示牌、 项目部施工危险源发布牌和驻地平面布置图。 b) 驻地各职能部门应悬挂门头标识牌、部门职责和人员职责,以及相关的检查和奖惩制度图表。 c) 驻地院内应砌旗柱台设立旗杆,悬挂国旗、公司旗帜;应设置玻璃箱式宣传栏。 d) 宿舍内挂设治安、卫生、防火管理制度图表;厨房应悬挂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健康证。 e) 驻地范围内电气及临时用电、消防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均应设置标识和警示牌。 f) 标识标牌制作应满足本标准 4.4 节要求。 5.1.2.2 管理要点 a) 驻地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以及驻地人员管理制度,办公、宿舍、食堂、厕所、浴 室等用房管理制度,用电消防

    11、安全管理制度,物资设备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环 境保护管理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进行有效管理。 b) 根据建设项目规模、投标承诺和交通部门有关规定,驻地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应满足现场施工 需要。 c) 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设施和环保设施。 d) 驻地应不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开展消防应急救援演练。 5.2 工地试验室 5.2.1 硬件环境 5.2.1.1 选址 工地试验室选址应满足本标准 4.1 节要求,且避开人口密集区。 5.2.1.2 空间 DB34/T 32712018 4 a) 工地试验室划分为基本功能区和专业功能区,且布局合理。 b) 工地试验室场所面积应满足表 2

    12、 要求,试验室房屋净空宜不小于 2.6 m。 表2 工地试验室各试验场所最小面积要求 功能区 类别 基本功能室 专业功能室 功能室 授权 负责 人室 检测 人员 室 资料 室 留样 室 现场 检测 室 土工 室 集料 室 水泥 室 水泥 混凝 土室 沥青 室 沥青 混合 料室 化学 分析 室 标养 室 力学 室 最小 面积 要求 10 m 2 5 m 2 / 人 20 m 2 20 m 2 20 m 2 20 m 2 15 m 2 20 m 2 25 m 2 20 m 2 25 m 2 15 m 2 25 m 2 35 m 2 c) 表 2 中未列出的功能室一般按面积不小于 20 m 2 设置

    13、。 5.2.1.3 环保 a) 设置雨水排水沟、三级沉淀池,污水、冲洗水及其它试验用水排入临时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 理达标后排放。 b) 沥青室、沥青混合料室产生的沥青烟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c) 对产生噪声的检测项目应采取隔离措施。 d) 设置试验废弃物存放点,试验废弃物分类处理并符合环保要求。 e) 施工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污染物排放应符合附录 A 规定。 5.2.1.4 设施 a) 各功能室具备试验所需仪器设备和危险品存放装置。各功能室按需求配备喷湿、温控、抽湿、 防振动等相应装置。 b) 试验室房屋应满足坚固、封闭、安全的要求,室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c) 临时用电

    14、应满足本标准 4.2 节要求。 d) 消防设施应满足本标准 4.3 节要求。 e) 防护设施完备,压力机、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力学设备应设置金属防护罩或安全防护网。工作人 员在进行试验操作时,必须按要求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手套、口罩、面具、防护靴等)。 f) 各功能区之间必须具有有效隔离措施,避免开展试验时相互干扰。 g) 工地试验室危险品存放应符合 GB 15603 的规定。 5.2.2 软件环境 5.2.2.1 标识标牌 a) 试验区有毒有害气体存放处、消防设施存放处和废旧物品存放区均应设置醒目标志。 b) 应在试验室悬挂授权委托岗位操作规程,试验人员公示、试验人员试验流程、试验检测进度图 等

    15、。 c) 标识标牌制作应满足本标准 4.4 节要求。 5.2.2.2 管理要点 DB34/T 32712018 5 a) 工地试验室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以及人员管理制度、试验设备器材管理制度、用电消防安全 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及教育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并按制度有效管理。 b) 各个不同试验室应设置相对应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且试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和各项管理 制度必须全部上墙。 c) 操作规程应包括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试验操作规程、电力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及 其他相关操作规程。 d) 化学危险品的采购、存储、使用、保管和废弃物的处理应按母体机构相关管理程序执行。 e) 试

    16、验样品在检测后应予部分保留,以备复查核实。样品分类存放,标示清楚,做到账物一致; 样品的储存环境安全,无腐蚀、无鼠害,防火、防盗措施齐全,温、湿度符合样品储存要求, 卫生、清洁且通风良好。 f) 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设施和环保设施。 6 场站及临时工程 6.1 拌和站 6.1.1 硬件环境 6.1.1.1 选址 拌和站选址应满足本标准 4.1 节要求,且避开人口密集区。 6.1.1.2 空间 a) 拌和站建设应合理划分办公区、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 b) 拌和站场地面积、搅拌机组配置及产能应根据生产、施工需求和工程进度要求确定,拌和站场 地面积应满足表 3 中的规定。

    17、 表3 拌和站场地面积要求 拌和站类型 场地面积 (m 2 )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 不宜小于10000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 不宜小于40000 水稳拌和站 不宜小于20000 c) 对于丘陵、山区等地区拌和站的面积可适当调减。 6.1.1.3 环保 a)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产生的废气应经废气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混凝土(沥青)搅拌站、水 稳拌和站骨料仓、配料仓、传送带、二层以上搅拌楼(站)应有效封闭;搅拌主机、粉料筒仓 应加装强制集尘设施收尘,粉料筒仓吹灰管应采用硬式密闭接口防止进料泄露。 b) 场内排水按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设置排水沟;应设置机动车辆和设备冲洗设施、喷雾降尘等环 保设施。生产过程中

    18、产生的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c) 施工产生的噪声应符合 GB 12523 的规定。 d) 地面应定期洒水,对粉尘源进行覆盖遮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应符合 GB/T 10171的规定。 DB34/T 32712018 6 e) 施工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污染物排放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6.1.1.4 设施 a) 集料仓应设置防雨棚。集料仓之间应采用隔墙分隔,高度以集料不串料为原则,但不小于 200 cm。 b) 搅拌机料仓及配料斗上方需搭设防雨棚,配料斗棚高度以满足装载机作业为宜。 c) 作业平台、储料仓、集料仓、水泥罐等涉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传动系统 裸露的

    19、部位应有防护装置和安全检修保护装置。 d) 临时用电应满足本标准 4.2 节要求。 e) 消防设施应满足本标准 4.3 节要求。 6.1.2 软件环境 6.1.2.1 标识标牌 a) 大门宜采用门式钢结构,门头标明“公路工程合同段拌和站”。拌和站应有 场地平面布置图、拌和站组织机构及负责人公示牌、生产工艺流程牌、管理制度牌、安全生产 牌(危险源发布牌)、消防保卫牌和文明施工牌。 b) 各作业区应设置分区标识牌,各设备均应设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牌及相应的禁止牌和警告牌。 场地的消防、安全设施应按规定设置相应标牌。 c) 拌和机控制房前醒目位置应悬挂配合比标识牌。各种原材料存放处应设置质量状态标识牌

    20、,标 识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数量、进料时间、检验状态、试验报告号、检验批次等。 d) 标识标牌制作应满足本标准 4.4 节要求。 6.1.2.2 管理要点 a) 拌和站应采取封闭式管理。 b) 拌和站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以下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物资设备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 操作规程和仪器设备运行维护台账等规章制度,并根据规章制度有效管理。 c) 拌和站设施、仪器设备的使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包括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试验操 作规程、电力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及其他相关操作规程。 d) 设专人定期进行拌和站的清理和打扫, 保持拌和站内卫生。 专人检查拌和站所设置的环保设施,

    21、 确保设施运转正常。 e) 物料分类存放,做好标识标牌,标识标牌如有损坏应及时修整。 f) 拌和作业完成后,及时清洗机具,清理现场,做到场地整洁。 6.2 钢筋加工场 6.2.1 硬件环境 6.2.1.1 选址 钢筋加工场选址应满足本标准 4.1 节要求,且避开人口密集区。 6.2.1.2 空间 a) 钢筋加工棚高度应满足加工设备操作空间(宜不小于 7 m),棚下四周应有围护。 DB34/T 32712018 7 b) 场地面积应根据钢筋(材)加工量的大小、工期等要求设置,钢筋加工场的场地面积不宜小于 1500 m 2 。 c) 钢筋加工场内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按原材料堆放区、钢筋下料区、加工

    22、制作区、半成品堆放 区、合格成品区、废料处理区等合理布局。 6.2.1.3 环保 a) 场内排水按照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 b) 施工生产采用低噪音工艺和设备,严格控制施工区域噪声污染。 c) 加工产生废料集中合理回收,充分利用。 d) 施工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污染物排放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6.2.1.4 设施 a) 钢筋加工场内设备设施完好,布置整齐合理。 b) 临时用电应满足本标准 4.2 节要求。 c) 消防设施应满足本标准 4.3 节要求。 d) 钢筋加工棚下部宜采用钢结构,棚下四周宜有围护。 6.2.2 软件环境 6.2.2.1 标识标牌 a)

    23、大门标明 “公路工程合同段钢筋加工场” 。 场内应设置组织机构及负责人公示牌、 管理制度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以及场地平面布置牌等标牌。 b) 加工场内各功能区应设置分区标识标牌。原材料存放区应悬挂原材料进场验收、批号、进场时 间标识牌。在加工制作区应悬挂各号钢筋的大样设计图,标明尺寸、部位,确保下料及加工准 确。焊接、切割场所应设置禁止标识、警告标识。 c) 每台设备均需设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牌、印有相关的禁止、警告牌。各种气瓶有标准色标或明 显标识,旁边应设置有相关的禁止、警告牌。 d) 标识标牌制作应满足本标准 4.4 节要求。 6.2.2.2 管理要点 a) 钢筋加工场应

    24、采取封闭式管理。 b) 钢筋加工场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以下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物资设备管理制度、用电消防安 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仪器设备运行台账等规章制度,并按规章制度有效管理。 c) 钢筋加工场操作规程应包括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试验操作规程、电力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 操作规程及其他相关操作规程。 d) 钢筋卸车后,分类、分型号存放在作业区域内,做好标识标牌,并摆放在对应的钢筋存放处, 标识标牌如有损坏应及时修整。 e) 在钢筋加工时,应做到工完料清,及时清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渣,并归堆未使用完的 钢筋材料以及加工设备,保证钢筋加工场地整洁。 f) 钢筋加工后,所得成品及半成品摆放在相

    25、应的位置,相应设备及时清理、归类整齐。 6.3 预制梁场 6.3.1 硬件环境 DB34/T 32712018 8 6.3.1.1 选址 预制梁场选址不宜设置在主线上,其他要求同 5.2.1.1 工地试验室选址。 6.3.1.2 空间 a) 预制梁场占地面积应满足工程规模和合同文件规定, 一般路基合同段预制梁场占地面积不宜小 于 6000 m 2 ;主要工程为桥梁的合同段预制梁场的占地面积不宜小于 8000 m 2 。 b) 预制粱场设计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 合理划分办公区、 制梁区、 存梁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 6.3.1.3 环保 a) 预制粱场内排水按照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场地四周及梁

    26、养护区域均需设置排水沟。 b) 场内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油及垃圾应集中收集处理。自动喷淋 现场应设置沉淀池、循环池、加压泵,养生用水应循环利用。 c) 地面应定期洒水,对粉尘源进行覆盖遮挡。 d) 施工产生的噪声应符合 GB 12523 的规定。 e) 施工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污染物排放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6.3.1.4 设施 a) 设备设施外观完好无损;设备设施本体及周边环境整洁。预制梁场建设规模和施工设备配备应 根据预制梁数量和预制工期等来确定,具体要求见表 4。 表4 预制梁场建设标准 内 容 要 求 钢筋棚 至少一座 台座数量 应与预制时间、

    27、数量相匹配,按 2.5 片/(座月)控制 吊装设备 满足起吊吨位需要,至少一套 模板数量 不少于台座数量的 1/3 自动喷淋养生设施 不少于 0.5台座数量 必备的施工辅助设施 横隔板钢筋定位架、钢筋骨架定位架、横隔板底模支撑架 其他施工设备 满足施工需要 b) 临时用电应满足本标准 4.2 节要求。 c) 消防设施应满足本标准 4.3 节要求。 d) 施工人员佩戴相关安全装备;场地内应设置张拉防护装置,确保张拉操作时的人员安全;高处 施工应搭设脚手架及作业平台;高处作业必须设置人员上下专用通道;作业平台、储料仓等涉 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传动系统裸露的部位应有防护装置和安全

    28、检修保护 装置。 e) 需冬季生产的预制梁场,应设置蒸汽养生设施。 6.3.2 软件环境 6.3.2.1 标识标牌 DB34/T 32712018 9 a) 在进入预制梁场路口处醒目位置设置指路牌,场内相应位置应设置预制梁场平面布置图、工艺 流程图(分预制、张拉、压浆等)、质量检验标识牌、安全警示牌(危险源发布牌)、安全操 作规程(龙门吊、张拉机具等)、消防保卫牌和文明施工牌。 b) 司机岗位职责、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牌随机挂设。正在使用的机械设备应悬挂机械操作安全规定 公示牌(即安全操作规程),易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施工现场出入口应设置禁止和警示标志。 c) 预制梁场的制梁区、存梁区、运输车辆停

    29、放区等区域应设置区域标识牌。梁、板构件预制完成 后,应及时对其喷涂统一标识,标识内容包括部位名称、梁体编号、预制时间、施工单位名称 等。 d) 标识标牌制作应满足本标准 4.4 节要求。 6.3.2.2 管理要点 a) 预制梁场采取封闭式管理。 b) 预制梁场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以下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物资设备管理制度、用电消防 安全管理制度、环保管理制度等,且按制度严格管理。 c) 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试验操作规程、电力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及其他相 关操作规程使用相关设施、仪器和设备。 d) 设专人定期进行场站的清理、打扫,专人对场站所设置的环保设施进行维护。 e) 设施

    30、设备、物料存放规范;作业完成后,及时清洗机具,及时清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 渣,保证场地整洁。 6.4 小型构件预制场 6.4.1 硬件环境 6.4.1.1 选址 小型构件预制场选址应满足本标准 4.1 节要求,且避开人口密集区。 6.4.1.2 空间 a) 小型构件预制场的建设规模应结合小型构件预制数量和预制工期等来规划,一般不宜小于 2000 m 2 。 b) 场内各区合理布置,场地内应按构件生产区、存放区、养护区、废料处理区等科学合理设置, 功能明确。 6.4.1.3 环保 同 6.3.1.3 节要求。 6.4.1.4 设施 a) 具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机械设备,满足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31、要求。模板应使用钢模或高强度塑 料模板。养护区采用自动喷淋、土工布覆盖等措施对构件进行养生。小型构件预制应采用振动 台,振动台电机功率应经过现场试验,对振动台的性能进行分析与比选,振动台的电动机功率 一般为 1.21.5 kW,振动台数量根据预制构件数量和工期安排确定。 b) 临时用电应满足本标准 4.2 节要求。 c) 消防设施应满足本标准 4.3 节要求。 DB34/T 32712018 10 d) 作业平台、储料仓等涉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传动系统裸露的部位应有防 护装置和安全检修保护装置。 6.4.2 软件环境 6.4.2.1 标识标牌 a) 大门标明“ 公路 工程 合

    32、同段小型构件预制场”,小型构件预制场应设置场地平面布置 图、组织机构及负责人公示牌、生产工艺流程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和文明施工牌等标 牌。 b) 作业区、安全通道应设置禁止标识,生产区、养护区、成品堆放区及办公区应有标识牌。 c) 正在使用的机械设备应在醒目的位置悬挂机械操作安全规定公示牌,易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 施工现场出入口应设置禁止和警示标志。 d) 标识标牌制作应满足本标准 4.4 节要求。 6.4.2.2 管理要点 a) 小型构件预制场采取封闭式管理。 b) 小型构件预制场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以下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物资设备管理制度,用 电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环保管理制度等,

    33、且按制度严格管理。 c) 操作规程应包括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试验操作规程、电力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及 其他相关操作规程。 d) 小型构件预制场设施、仪器设备保持整洁,相关周转料具的存放应随拆、随整、随保养,码放 整齐。 e) 半成品、成品应按使用、安装次序进行分类、分批存放,小(散)件材料及配件宜存放于箱、 盒内。成品按不同规格分层堆码,堆码高度应保证安全,预制件养护期内不得堆码存放,以防 损伤。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缺边掉角。 f) 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设施和环保设施。 6.5 施工材料存放场及库房 6.5.1 硬件环境 6.5.1.1 选址 施工材料存放场及库房选址应满足本标准

    34、4.1 节要求,且避开人口密集区。 6.5.1.2 空间 a) 施工材料存放场及库房的种类和面积应根据工程规模设置,满足生产和存储要求。 b) 料场内地面应设坡度,并采用混凝土墙体或者砖砌体隔开,隔墙厚度应符合表 5要求。 表5 施工材料存放场及库房建设及物品存放要求 种类 料场 火工品库房 其他危险品库 存放要求 混凝土隔墙厚度30 cm 存放物品距墙30 cm 乙炔、氧气瓶存放间距5 m 砖砌体隔墙厚度50 cm 存放物品垫高30 cm DB34/T 32712018 11 c) 钢筋、钢绞线、型钢等钢材应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类存放在仓库或防 雨棚内。 d) 油库应按照

    35、设计规定装油,不得混装。油库区内禁止存放危险品、爆炸品和其他易燃物品。火 工品、乙炔、氧气瓶、润滑油料等易燃易爆品应设置专用库房存放,且应符合表 5 要求。 6.5.1.3 环保 a) 应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b) 应对粉尘源进行覆盖遮挡。 c) 定期对库区、库房进行通风。 6.5.1.4 设施 a) 具备满足相关施工材料存放及搬运的设备。 b) 临时用电应满足本标准 4.2 节要求。 c) 消防设施应满足本标准 4.3 节要求。 d) 工程现场使用的外加剂、掺和料、锚垫板、预应力锚具、支座、机械用油、火工品、氧气瓶、 乙炔瓶、燃气、危险品等均应建库储存。 e) 施工现场储存爆炸物品的临建炸药

    36、仓库必须经公安机关批准并验收合格, 且性质相抵触的爆破 器材必须分库储存。库内货架应牢固,库内存放雷管时必须铺设胶质皮垫。 f) 放射源、剧毒等危险物品存放必须符合防雷、防电、防潮、防火、防鼠、防盗等要求,并且远 离生活区。乙炔瓶、氧气瓶应分开存放,库房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设施。 6.5.2 软件环境 6.5.2.1 标识标牌 a) 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平面布置图、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值班人员公示牌等明示标志。 b) 各存放场和库房门口应设置分区标识牌,值班人员公示牌。 c) 各存放场和库房内存放材料根据不同的检验状态和结果采用统一的材料标识牌进行标识, 注明 材料的品牌、标号、品种、检验状态、出厂

    37、日期和进库保管日期等,易燃易爆处应设置禁止标 识。 d) 消防器材放置处应设置提示标识。 e) 标识标牌制作应满足本标准 4.4 节要求。 6.5.2.2 管理要点 a) 施工材料存放场及库房应采取封闭式管理。 b) 施工材料存放场及库房应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 物资设备管理制度、 用电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用火管理制度、外来人员登记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且按制度严格管理。 c) 存放场和库房内存放材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整齐存放,保持环境整洁。 d) 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设施和环保设施。 6.6 施工便道、便桥 6.6.1 硬件环境 6.6.1.1 选址 DB34/T 32712018 12 施工便

    38、道、便桥的选址应满足本标准 4.1 节要求,且应满足安全通行需求。 6.6.1.2 环保 a) 便道两侧设置排水系统,在汇水面积较大的低凹处设置涵洞,以满足排水泄洪要求。 b) 路面和桥面应定期洒水抑尘。山区便道应有绿化及防护措施,且便道不得截断原有水系。 c) 便道、便桥交通产生的噪声,应符合 GB 12523 的规定。 6.6.1.3 设施 a) 具备满足施工作业运输及交通法规要求的便道便桥,并定期维护。通常设置有效长度不小于 30 m、路面宽度不小于 6.5 m 的错车道。施工便道宽度不小于 3.5 m,曲线或地形复杂地段宜 按需要加宽。便桥结构按照实际情况专门设计,人行便桥宽度不小于

    39、2.5 m,人车混行便桥宽 度不小于 4.5 m。 b) 施工便道路基应碾压密实,路面根据项目情况可选用厚度 不小于 20 cm 级配碎石、隧道洞渣 等铺筑,或选用厚度不小于 40 cm的 5石灰改善土,非石质面层表面宜洒布厚 13 cm 碎 石并碾压密实。 c) 便道路面应保持道路直顺、干净、美观,路况完好,无坑洼,无落石,无淤泥,不积水。 d) 便道经过水沟地段,应埋置钢筋混凝土圆管或设置过水路面,做到排水畅通。 e) 具备满足施工作业运输及交通法规要求的交通辅助设施。 f) 具备满足施工作业运输及交通法规要求的交通防护设施。 6.6.2 软件环境 6.6.2.1 标识标牌 a) 施工便道

    40、应从起点依序统一编号, 在路口处应设置便道标识牌, 标识牌标明便道序号、 方向 (通 往 )、里程等内容;沿施工主线纵向施工便道一侧设置主线公里牌、合同段分界牌。 b) 便道途经村镇、街道、学校等人口密集区,应设置标识。 c) 施工便道路线明显变化处、便道平面交叉处,应设置指路、限速和警告标识。 d) 施工便桥必须采取交通管制,根据设计承载力和宽度,两头应设置限载、限宽、限速标识牌。 e) 施工便桥的栏杆两侧必须设置反光标识,栏杆颜色标准统一;桥下通航的施工便桥应在靠近航 道的桥墩处设置导航标识。 f) 标识标牌应牢固可靠,制作应符合 DB34/T 1663和 GB 5768 的规定。 6.6

    41、.2.2 管理要点 a) 施工便道便桥应建立健全以下制度:日常检查和养护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设 备管理制度等,并按制度严格管理。 b) 施工期间应指定专人负责对施工便道、便桥进行日常检查和养护,及时修复路面坑槽、清理排 水沟和涵洞的淤泥、杂物,保障便道、便桥畅通。 7 现场施工作业环境 7.1 路基工程 7.1.1 硬件环境 DB34/T 32712018 13 7.1.1.1 选址 a) 弃土、弃渣场宜选在山沟、凹地内,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林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按照因 地制宜原则,视地形条件就近消化弃土。 b) 严禁在岩溶漏斗、暗河口、泥石流沟上游及贴近桥墩、台弃土、弃渣。

    42、c) 沿河岸或傍山路堑的弃土,不得弃入河道、挤压桥孔或涵管口、改变水流方向和加剧对河岸的 冲刷,必要时应设置挡护设施。 d) 严禁向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弃土、弃渣。 e) 取土场的设置应根据各地段取土性质、数量并结合路基排水、地形、土质、施工方法、节约用 地、环保等统一规划。 7.1.1.2 环保 a) 路基两侧应设置排水沟。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废油不得直接排入河流、 湖泊或其他水域中, 也不得排入饮用水源地附近土地中。 b) 施工产生的噪声应符合 GB 12523 的规定。 c) 对于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振动,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筑路机械,减少接触振动 的时间;注意对机械

    43、的保养,使其振动降低到最低水平。 d) 粉煤灰、石灰等在露天堆存时,应采取防尘、防水措施。采用粉状材料作为路基材料或对路基 填料进行现场改良施工时,应避免在大风天作业,施工人员应戴防尘口罩等劳动保护用品,并 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e) 土石方运输车辆应采用环保车; 采取洒水及喷淋等有效措施抑制施工及土石方运输过程中产生 的扬尘。 f) 清表土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处置,严禁随意堆放。 g) 弃土场和取土后的裸露面应按设计采取土地整治或防护措施。 h) 施工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污染物排放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7.1.1.3 设施 a) 选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使用上安全可靠的机械设备

    44、。路基施工的机械设备及运输设施 外观完好无损、周边环境整洁。 b) 施工人员佩戴相关安全装备,涉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传动系统裸露的部 位应有防护装置和安全检修保护装置。 c) 土石方爆破应符合 GB 6722 的规定。 d) 临时用电应满足本标准 4.2 节要求。 e) 消防设施应满足本标准 4.3 节要求。 7.1.2 软件环境 7.1.2.1 标识标牌 a) 在施工期间,应悬挂工程简介牌、安全质量保证牌、施工场地布置牌、创优规划标识牌、安全 生产操作规程牌、廉政监督牌、工程责任人标识牌等标识标牌;各种标识牌按矩形定制,现场 机械设备布置有序,应悬挂安全操作规程。 b) 施

    45、工现场危险作业区要悬挂“危险”或者”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示 警。 c) 现场各种防火、防高空坠落等安全标识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制作,悬挂于醒目位置。 DB34/T 32712018 14 d) 标识标牌应牢固可靠,制作应符合 DB34/T 1663 的规定。 7.1.2.2 管理要点 a) 应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施工材料管理制度、施工 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环境管理等制度,并按照制度严格管理。 b) 各种设施、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操作规程应包括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试验操作规 程、电力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及其他相关操作规程。 c) 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应合理规划、分区布置、摆放整齐。 d) 应定期对施工机械(具)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清


    注意事项

    本文(DB34 T 3271-2018 公路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建设与管理指南.pdf)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