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0912019 代替 DB34/T 10912009 萝卜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que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radish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12 - 25 发布 2020 - 01 - 25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1091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4/T 1091-2009绿色食品(A 级)萝卜生产技术规程。与 DB34/T 1091-2009 相 比,除编辑性修
2、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萝卜生产技术规程; 将“播种时间”章节改为“茬口安排”,并对“秋冬萝卜”、“冬春萝卜”、“四季萝卜”各 条的文字内容作适当的修改(见 4.3 条、4.3.1 条、4.3.2 条、4.3.5 条); 修改了“中耕除草与培土”、“浇水”、“追肥”各条的相关文字内容(见 4.5.2 条、4.5.3 条、4.5.4 条); “生物防治”章节:删除“银泰植物源”药剂、“康壮素生物源”药剂,增加“超敏蛋 白 生物 源”药剂(见 5.3.3 条); “采收”章节:产品质量应标准,调整为符合 NY/T 1267 的要求(见第 6 章); 删除了“包装、标识”、“贮存和运
3、输”两个章节(见上一版本的第 7 章、第 8 章 ); 将“建立生产技术档案”章节该为“生产档案”,并修改了相关文字内容(见第 8 章); 增加了附录“萝卜生产技术档案”(见附录 A)。 本标准由安徽榈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榈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旌德县农业技术推 广中心、黄山市黄山区农业农村局、凤台县蔬菜产销办公室、安徽省农业信息中心、旌德县俞村镇农业 综合服务站、太和县蔡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怀远县菜篮子工程办公室。 本标准起草人:朱培蕾、汪红明、管良明、许起言、丁晶晶 、 郭春年、张贺飞、施学彪、杨
4、龙斌、 崔广胜、刘才宇、赵贵云。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4/T 10912009。 DB34/T 10912019 1 萝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萝卜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萝卜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23416.8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8部分:根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
5、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67 萝卜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产地环境 3.1 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3.2 以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为宜。避免与十字花科蔬 菜连作。 4 生产技术 4.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 优质、 丰产、 抗逆的品种。 种子纯度 90, 净度 97, 发芽率 96, 水分 8。 4.2 整地施基肥 4.2.1 整地 栽培田块早耕多翻,耕地的深度根据品种而定,大型品种需深耕 30 cm 以上。 4.2.2 施基肥 施肥按 NY/T 496
6、的规定执行。每 667m 2 撒施经无害化处理的厩肥 2500 kg3000 kg、草木灰 50 kg、过磷酸钙 25 kg50 kg,耕入土中,肥土混匀,打碎耙平作畦。大型品种宜高畦栽培,畦高 20 cm 30 cm,畦间距 50 cm60 cm,每畦种 2 行;中 型品种,畦高 15 cm20 cm,畦间距 35 cm70 cm; 小型品种多采用平畦栽培。 DB34/T 10912019 2 4.3 茬口安排 4.3.1 秋冬萝卜 8 月播种,10 月中旬至 11 月下旬收获,生长期 60 天120 天。多为大型种和中型品种。 4.3.2 冬春萝卜 10 月播种,露地越冬,2 月3 月收获
7、。要求耐寒性强、抽薹迟、不易空心。 4.3.3 春夏萝卜 2 月3 月播种,4 月6 月收获,生育期 45 天70 天,要求抽薹晚。 4.3.4 夏秋萝卜 6 月7 月播种,8 月9 月收获,要求耐热。 4.3.5 四季萝卜 除严寒酷暑外,四季可种,要求适应性强、抽薹迟。 4.4 播种 4.4.1 播种量 大型品种每 667m 2 用种量为 0.5 kg;中型品种为 0.8 kg1.0 kg;小型品种为 1.5 kg2.0 kg。 4.4.2 播种方式 大型品种多采用穴播;中型品种多采用条播;小型品种可用条播或撒播。播种时有先浇水播种后盖 土和先播种盖土后再浇水两种方式。平畦撒播多采用前者,适
8、合寒冷季节;高畦穴播多采用后者,适合 高温季节。 4.4.3 行株距 大型品种,行距 30 cm60 cm,株距 20 cm30 cm;中型品种,行距 25 cm30 cm,株距 15 cm 20 cm;小型品种,行距 10 cm15 cm,株距 8 cm10 cm。 4.5 田间管理 4.5.1 间苗定苗 以早间苗、晚定苗为原则,保证苗全苗壮。一般在第 1 片真叶展开时,第 1 次间苗,拔除受病虫 侵害及细弱的幼苗、病苗、畸形苗和不具有原品种特征的苗,每穴留苗 3 株5 株。当幼苗具 2 片 3 片真叶时,第 2 次间苗,每穴留苗 2 株3 株。当具 5 片6 片真叶时,按规定的株距定苗。
9、4.5.2 中耕除草与培土 结合间苗进行中耕除草。第 1 次间苗时,浅中耕,锄松表土;第 2 次间苗时,深中耕,并培土。 4.5.3 浇水 4.5.3.1 发芽期 DB34/T 10912019 3 播后充分浇水,土壤有效含水量宜在 80以上。干旱年份,夏秋萝卜播后浇 1 次水,出苗浇 1 次 水,齐苗浇 1 次水。 4.5.3.2 幼苗期 苗期遵循“少浇勤浇”的原则,土壤有效含水量宜在 60以上。前期适当少浇水蹲苗。 4.5.3.3 叶生长盛期 此期适量灌溉,以“地不干不浇,地发白才浇”为原则,浇水量适当增加。 4.5.3.4 肉质根生长盛期 此期应充分均匀浇水,土壤有效含水量宜在 7080
10、。生长后期仍应适当浇水。 4.5.4 追肥 基肥充足而生长期短的品种,可以少施或不施追肥;大型品种,需分期追肥,在定苗后结合中耕除 草,每 667m 2 施尿素 8 kg10 kg,肉质根生长盛期,每 667m 2 施三元硫基复合肥 25 kg50 kg;收 获前 20 天内不应使用速效氮肥。 5 病虫害防治 5.1 主要病虫害 病害有软腐病、白斑病、病毒病、黑斑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菜螟及黄条跳甲等。 5.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 为辅”的原则。 5.3 防治方法 5.3.1 农业防治 实行 3 年4 年轮作
11、;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测土平衡施肥,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适当少施化肥;深沟高畦,严防积水;在采收后将残枝败叶和杂草及时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保持田间清洁。 5.3.2 物理防治 利用阳光晒种、温汤浸种;用黄板诱杀蚜虫、粉虱等害虫;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应用防虫网 阻隔害虫;应用频振式灭虫灯诱杀蛾类成虫。 5.3.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使用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和超敏蛋白、Bt 等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5.3.4 化学防治 使用药剂应符合 GB/T 8321 的要求,防治方法应按照 GB/T 23416.8 的规定执行;使用农药人员 的操作应符合 NY/T 1
12、276 的 规定。 DB34/T 10912019 4 6 采收 6.1 根据市场需要和生育期及时收获。 6.2 春萝卜播种后 50 天60 天时采收;秋冬萝卜类迟熟种、根部大部露在地上的品种,在霜冻前采 收。 6.3 产品质量应符合 NY/T 1267 的要求。 7 生产档案 生产全过程应做好记录,档案资料应保存 2 年以上,参见附录A。 DB34/T 10912019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萝卜生产技术档案 A.1 基本情况 地点: 镇 村 组、地块号 姓名: 栽培季节: 品种: 种植面积: 用种量: 播种日期 定植日期: 肉质根膨大期: 采收期: A.2 生产管理 A.
13、2.1 整地施基肥 用肥品种及用肥量: kg、 kg、 kg。 种子处理方法: 播种方法: A.2.2 田间管理 天气(晴、雨、阴、雪、风)、植物生长状况及处理措施(浇水、追肥等)。 间苗定苗: ,中耕除草: 浇水与施肥: 月 日 ,天气 生长状况: 采取措施: ,效果 月 日 ,天气 生长状况: 采取措施: ,效果 A.2.3 病虫害防治 天气状况、植株长势、病虫害发生种类及情况、用药和叶面追肥 月 日 天气 生长状况: ,病虫害种类 , 危害情况 ,用药种类、浓度及方法 ,效果: 。 月 日 天气 生长状况: ,病虫害种类 , 危害情况 ,用药种类、浓度及方法 ,效果: 。 A.3 采收 采收日期、产量、产值 品质(肉质根长度、粗细、皮色、肉色、口感脆、硬、爽口、甜、辣): DB34/T 10912019 6 A.4 拉秧日期及处理方法: A.5 评价: (对品种、种植时间、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的体会)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