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5 T 1955—2020 煤间接液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规范.pdf

    • 资源ID:1479143       资源大小:596.3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5 T 1955—2020 煤间接液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规范.pdf

    1、ICS 71.020 E 00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15/T 1955 2020 煤间接液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规范 Code for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in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industry 2020 - 07 - 30发布 2020 - 08 - 30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5/T 1955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伊泰 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SAM/TC 0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 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石油化工监督检验 研究院、锡林郭勒盟职业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艳莉、李俊诚、石永胜、樊国栋、王黎、郭京峰、南云杰、刘树森、吴彦颋、 冯慧珍。 DB 15/T 1955 2020 1 煤间接液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规范 1 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煤间接液化技术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则、质量管理机构、策 划、支持、运行、 检查评价及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采用煤间接液化技术制油和制化学品 的 煤化

    3、工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炭间接液化 coal indirect liquefaction 以煤经气化反应产生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主的合成气为原料,经催化 剂作用合成为液体产物的工艺 技术。 3.2 产品 product 在组织和顾客之间未发生任何交易的情况下,组织能够产生的输出。 注:煤间接液化企业的产品属于流程性材料。 3.3 关键

    4、控制点 critical control point 为保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对产品生产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 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 4 总则 4.1 管理体系 DB 15/T 1955 2020 2 煤间接液化企业按照 GB/T 19001和本文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必须 的质量方针目标、程序文件、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作业 文件及相关记录,实施方针目标管理机制,确保 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4.2 管理模式 企业应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提高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 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所有过程采用 PDCA

    5、循环模式实施闭环管理,按照 PDCA模式建立自我完善机制, 推行持续改进。 5 质量管理机构 5.1 总则 企业应设立以最高管理者或其授权的管理人负责的质量管理机构,建立质量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 门、生产管理部门、生产车间及化验室。质量管理机构应配备能够承担质量管理职责的相应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和化验员。上述关键岗 位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必要时实施培训和再培训。 5.2 质量管理部门 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a)按照企业质量方针分解制定相关层级的质量目标,实施质量方针目标管理; b)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其有效运行; c) 负责 制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d)开展群

    6、众性质量活动 ; e)负责对原材料 和 成品的质量进行监督,下达质量指令; f)制定质量 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 ; g) 处理 质量事故和质量事件 ; h)处理顾客反馈和投诉 。 5.3 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 管理部门主要职 能 包括: a)负责 制定 有关设备 采购、运行、维护和保养方面 管理制度; b) 负责制定并 完成本部门的质量目标; c)识别 厂控重点设备、特种设备,实施重点管理。 5.4 生产管理部门 生产管理部门主要职 能 包括: a) 负责 制定 生产过程控制 管理制度; b) 负责制定并 完成本部门的质量目标; c)识别生产过程 控制点和 关键控制点, 编制检验计划和制定厂控工艺

    7、指标,并组织考核 ; d)负责对 中间 品质量进行监督,下达质量指令。 5.5 化验室 化验室主要职责包括 : DB 15/T 1955 2020 3 a)严格执行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b)负责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分析检验和验证工作,按规 定做好记录和标识,及时提供准确 可靠的检验数据,确保可追溯性; c)化验室应保证检验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6 策划 6.1 质量目标 企业应在相关的职能和层次分解企业总质量目标,策划编制质量目标实施方案,实施目标管理。 6.2 体系文件 企业应制定 GB/T 19001要求的程序文件、各岗位的职责和作业指导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 理制度、分析

    8、检验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及事故管理制度等。 6.3 质量风险和机遇 企业每年应进行一次质量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考虑组织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及质量管理体系 有关的相关方及其要求,确定需要应对的风 险和机遇,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制定措施的原则是 措施与风险和机遇的潜在影响相适应。每年评价上述措施的有效性,编制质量风险评价报告。 企业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风险控制。 对 原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 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组织 成立质量攻关小组,进行质量疑难攻关。 6.4 变更 变更包括 工艺 技术方案 、 工艺指标、 设备 、原材料、产品标准及其它与 质量相关的 变更。质量管理 部门应明确变更

    9、的控制程序,全面进行风险分析,履行审批手续;发生变更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变更 并进行效果评价,负责在实施变更前通知相关部门、单位。 7 支持 7.1 资源 企业应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管理所需的人力、知识、数据、基础设施 及环境资源。其中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人员。化验室应配备主任、技术员及检验人员,检验人员数量应能满足检验工作需要。质量管 理部门应配备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其他各部门、车间应配备至少一名专职或兼职质量管理 联络员,负责组织落实本单位质量管理相关工作; 质量知识。企业负责建立质量知识题库和案例库。质量知识题库每年不少于 100题,主要内容 包括质量法律

    10、法规、标准化、公司制度、体系及产品质量相关的知识;案例库包括质量事 故案 例和优秀质量管理案例,可以是企业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企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并 建立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两次质量知识培训,内容包括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产品知识、案例培 训及其他质量知识内容。提倡企业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质量知识培训。培训对象主要包括 DB 15/T 1955 2020 4 质量管理人员、检验人员和工艺技术人员。企业应建立培训档案,培训经历作为评价其技术素 质的依据之一,对于连续两次质量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应调离质量岗位; 数据分析。 企业负责建立质量台账,进行产品变化趋势分析;大检

    11、修后应做检修前后产品对比 分析;更换催化剂型号后应做催化剂性能评价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 环境。企业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产品所需的详细贮存环境,确保产品不受物理、温度等因素影 响导致不合格。 7.2 文件 7.2.1 法律法规及标准 企业负责定期查询、收集质量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识别更新情况及适用条款,并组织实施。 7.2.2 产品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应执行相应的标准,提倡企业制定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没有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可制定企业标准。 企业鼓励员工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研究制定。 企业应按要求完成企业标准平台的

    12、自我声明,并实施。 7.2.3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企业应编制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并定期评审和修订,一般评审和修订周期不超过 3年。 7.2.4 程序文件 企业应编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内审控制程序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7.2.5 质量档案 企业负责建立质量档案并进行保存。质量档案包括纸件和电子版,纸件档案至少保存 3年,电子档 案长期保存。 8 运行 8.1 总则 企业应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实施过程控制,策划原材料、中间产品及 成品的控制标准,编制 质量管理制度,以明确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不合格品、例外放行、计量、标识、顾客满意度及投 诉和质量事故的管理内容。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检查

    13、发现的问题实施整改,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防 止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8.2 原材料 企业负责编制原材料进厂控制标准,明确原材料进厂验收指标及验收方式。 原材料进厂验收 方 式 包括自检和验证两种 。煤间接液化企业主要原材料包括原料煤、燃料煤、催化剂、煤制浆添加剂及污 水处理化学药剂,企业应对主要原材料实施重点管控。 原材料不合格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对原材 料做好贮存防护,防止因贮存不当影响原材料品质和数量,对超过贮存期的原材料在使用前应复 检 , 确认 合格 后再使用。 8.3 中间产品 DB 15/T 1955 2020 5 企业 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 识别生产过程 的普通控制点和 关

    14、键控制点 , 编制检验计划 , 并组织 实施 。 检验计划主要 包括 样点编号、取样位置、介质、温度、压力、分析项目、 指标范围、 分析频 率。 煤间接液化企业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原料煤、水煤浆、净化气、合成及油品加工馏出口。要求关键 控制点的检验频次不低于普通控制点。 企业生产管理部门主要基于全厂考虑对工艺指标进行识别,将重要的工艺指标列为厂控工艺指 标, 对厂控工艺指标实施生产车间和生产管理部门双级管控 。 煤间接液化企业厂控工艺指标可以涉及水处 理、动力、空分、气化、变换、酸性气体脱除、硫回收、氨制冷、合成、脱碳、油洗、油品加工及大气 监测装置。煤间接液化企业厂控工艺指标项目主要包括煤浆浓

    15、度、气化炉温度和压力、变换气氢碳比、 合成反应器温度和压力、油品加工反应器温度和压力。 中间 产品不合格时应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生产管理部门组织车间进行工艺操作调整, 做到 及时调整至合格。 8.4 成品 企业负责按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通则对本单位工业品申请办理工业品 生产许可证并按要 求复审。 企业负责对成品进行控制,提倡企业对成品出厂执行首车留样程序,确保成品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不合格品应在处置前进行评审,并按照评审意见进行处置,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企业负责对本单位成品做好贮存防护,防止因贮存不当影响成品品质和数量。规定贮存周期,超过 贮存周期的出厂前需要复检。 企业负责

    16、对成品进行第三方外部委托检验,对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产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 委托检验。企业负责对产品碳数分布进行检验,检验频次应每半年至少 1次,当大检修、工艺有大的调 整或长期停车后再开车时,应增 加检验。 8.5 不合格品 企业负责编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对不合格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管理办法。对不合格品 原材料和成品应在处置前进行评审,按照评审意见进行处置,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企业负责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必要时制定、实施纠正措施并跟踪评价,确保不合格品不再重复 发生。 8.6 例外放行 企业负责明确例外放行流程,授权产品例外放行审批权限。当生产、顾客或其他情况需要

    17、产品例外 放行时, 产品经被授权人批准才可例外放行。 企业应 保留相关记录 ,有可靠的追溯程序 。 8.7 计量 企业 设备管理部 门 负责 规范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应符合计量法规 的要求,明确校验、检定、维护保养、异常报修及监督检查要求。企业对于应用于贸易结算的 地磅 和流 量计应从严管理,自校周期和偏差范围应严于国家标准 。 8.8 标识 企业 生产管理部门 负责 组织 对原材料、 中间 产品、成品做好产品标识,对产品的检验状态做好状态 标识,对不合格品做好标识隔离,防止产品混淆;对工艺过程控制做好唯一性标识,以便追溯; 设备管 理部门协助 对 企业 监视、测量

    18、设备做好校准和检定的标识,确保设备合规运行。 DB 15/T 1955 2020 6 8.9 顾客满意度及投诉 企业负 责建立顾客沟通渠道和平台,每年至少进行 2次覆盖度不小于 80%的顾客满意度调查,调查方 式主要包括走访、座谈、答卷、电询等形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顾客赞扬、顾客抱怨及顾 客改进建议。 企业负责处理顾客投诉和顾客反馈,要求第一时间处理,不得拖延,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8.10 质量事故 质量事故就是 指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 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和使用程度,而造成经济损失,或者其 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质量事故分级依据企业规模和事故损失及影响大小划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

    19、重大事故和特大事 故。企业发生质量事故时,应 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负责建立质量事故台账,每年进行一次年度 分析总结,指导下一年度的工作,防止同类质量事故再发生。 9 检查评价 企业应建立自我检查机制,定期开展厂级和车间级的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整改和复查。积极 查找不合格原因,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按照 PDCA模式实施闭环管理。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可以纳入企 业绩效考核,实施必要的奖惩。 企业应按照 GB/T 19001的要求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针对审核发现问题组织整改,必要时采取 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企业应按照 GB/T 19001的要求进行管理评审,寻求 改进的机会。 10 改进 企业应根据各类检查、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管理评审及产品、顾客和供方相关数据,分析评价后 确定持续改进项目,持续改进是产品质量管理永恒的主题。企业跟踪评价改进措施效果,措施效果良好 应将改进措施固化,纳入公司制度规范;措施效果未达到预期,重新制定改进措施。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5 T 1955—2020 煤间接液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规范.pdf)为本站会员(terrorscript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