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7.080.20 B 31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 T 6122019 代替 DB 14/T 6122011 无公害平菇生产技术规程 2019 - 06 - 25发布 2019 - 08 - 25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 T 612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栽培条件 . 1 4 生产技术 . 1 5 病虫害防治 . 4 6 生产档案 . 6 DB14/ T 612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4/T 6122011无公害平菇
2、生产技术规程,与DB 14/T 6122011相比主要变化 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生产技术(见4); 修改了病虫害防治(见5)。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蔬菜产业管理站、太谷县绿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小军、李庆华、黄超、张晓丹、刘佑利、郝文跃、常宏、王瑞、张晓鹏、褚 润根。 DB14/ T 6122019 1 无公害平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平菇的栽培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平菇的生产。 2 规范
3、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2798.5 食用菌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3 栽培条件 3.1 生产场地 应符合NY 5358规定。应避开“三废”污染源,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 地块作生产场地。 3.2 菇棚处理 菇棚使用前要清洁整
4、理,清除杂物、杂草等,平整地面,通风日晒数日,之后进行灭虫和消毒,加 设防虫网,符合NY/ T 1276和GB 8321(所有部分)规定。 3.3 基质 应符合NY 5099规定。基质(培养料)由主料和辅料组成,主料包括棉籽壳、玉米芯、废棉、糟渣 等,辅料包括麦麸、玉米面、豆粕、米糠、白糖、石膏、石灰和磷肥等。 4 生产技术 4.1 生产流程 播期确定菌种选择料的处理料袋制作接种发菌出菇管理适时采收采后处理 4.2 播期确定 一年四季均可播种 DB14/ T 6122019 2 4.3 菌种选择 平菇分为低温、中低温、中高温和广温四大类型,春播以中高温型的品种为主,秋播以低中温型的 品种为主。
5、平菇的生产用种要求具备菌丝萌发快、生长迅速、出菇早、转潮快、抗性强、产量高、品质 好。应按栽培季节、菌种特性和市场要求选择适宜品种。 4.4 栽培袋制作 4.4.1 栽培袋的规格和要求 规格为宽22 cm24 cm,长42 cm46 cm,厚0.02 cm0.025 cm的聚乙烯(聚丙烯)筒料或袋。 栽培袋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4.4.2 培养料配方 4.4.2.1 常用配方 棉子壳 94%、石膏 2%、过磷酸钙 1%、石灰 3%; 玉米芯 80%、麦麸或米糠 12%、玉米面3%、石灰 5%; 醋糟或酒糟 76%、麦麸或米糠 20%、过磷酸钙 1%、石膏 1%、石灰 2%; 4.4.2.
6、2 原料要求 要求干燥、新鲜、无霉变、无异物。拌料要均匀,调制好的栽培料适宜含水量应为60%65%,pH 值78。 4.4.3 原料处理方法 4.4.3.1 发酵料处理法 将拌好的原料,堆制成底宽1.2 m1.5 m,上宽0.8 m1.0 m,高0.8 m的梯形堆,长度根据投料多 少而定,料堆表面稍压平后盖塑料薄膜,待堆内温度自然上升至65 后,保持12 h18 h,然后进行 第一次堆翻,表层翻至中间,中间料翻至表面,稍压平,插入温度计,盖膜再升温到65 ,反复处理3 次。拌料后堆制57 d,发酵料pH值为中性或微碱性,料为茶褐色,无异味并具有一种发酵香味时即可 播种。发酵料处理适用于平菇的低
7、温季节生产。 4.4.3.2 熟料处理法 培养料配制好后应在当天装完袋并及时灭菌。料袋入灭菌锅后迅速(不超过4 h)加温至100 , 保持8 h10 h,或控制在120 左右,保持2 h10 h。熟料处理适用于平菇的高温季节生产。 4.4.3.3 生料处理法 拌料时按规定用量加入多菌灵,培养料充分拌匀后直接装袋播种。生料处理适合新鲜的棉籽壳、玉 米芯等原料在低温季节生产。 4.4.3.4 发酵熟料法 培养料先经过发酵,然后再进行蒸汽灭菌。 4.5 接种 灭菌后的料袋温度降到27 以下时接种,熟料采用两端接种法,发酵料和生料采用层播法。 DB14/ T 6122019 3 4.6 发菌 4.6.
8、1 温度 熟料袋栽培养温度一般在20 25 ;生料袋栽培养温度必须在18 以下。平菇发菌期间,气 温高于20 时,采取单行单层发菌,气温15 18 时,采取菌袋23层单排摆放,气温在10 时 菌袋堆叠层数可适当增加。 4.6.2 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60%65%。 4.6.3 通风 培养期间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6.4 光照 发菌期间避免直射光照射培养袋。 4.6.5 发菌管理 在适温下从第5 d开始翻堆,每隔57 d翻堆一次,结合翻堆检查菌袋有无杂菌感染,若发现异色 杂菌,可用消毒刀挖去患病处,撒上石灰消毒。发菌期间培防范菇虫和鼠咬等。发菌30 d左右,养料面 有黄色露珠状分泌
9、物和白色绒毛状菌丝体出现,即可进入出菇管理期。 4.7 出菇管理 4.7.1 准备 确认出菇棚清洁,平整,无异味。 4.7.2 挑选 菌袋进入出菇棚前经过严格挑选,污染的菌袋必须挑出,没长满的和没有吐黄水的先不要进棚。 4.7.3 上架 秋冬季一般摆810层,春夏季56层并且袋与袋之间留一指缝隙,有利于菌袋散热,行间距为1 m。 最底层用装过棉籽皮麦麸的旧编织袋或园艺底布铺垫上,以免洒水时最低层的平菇溅上泥土,影响销售。 上架后,将菇房打扫干净。 4.7.4 增湿 将地面打扫干净后,再对地面周围环境撒水以增加菇棚湿度。在架子中间位置悬挂温度计和湿度表, 不需要通风,湿度控制在80%90%。 4
10、.7.5 通风 出菇期间,根据菇的生长情况适时通风。 4.8 采收 DB14/ T 6122019 4 菌盖充分展开,但边缘紧收,颜色由深逐渐变浅,下凹部分开始出现白色毛状物时,及时采收。如 边缘萎缩,菇体泛黄,必须采收。采收时,一手扶住菌袋,一手使劲将整菇扳下。采摘时注意不要弄伤、 弄脏菇体。采摘后,菇脚向外平放入采摘筐内。采摘筐需要洁净,采菇人员双手洁净卫生。 4.9 采后处理 采收后及时除去菌袋表面的老菌膜、残留的菌柄、烂菇和杂菌等,停止喷水,适量通风,让菌袋表 面干燥,促使菌袋内部的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为下潮菇的产生奠定物质基础。经过57 d的养菌 后,恢复常规的喷水、通风等管理,
11、促使下潮菇的产生。10 d左右现蕾。如此反复管理,也可采用抹泥 墙或覆土栽培,一般可出46潮菇。 5 病虫害防治 5.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 5.2 防治方法 5.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性能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菌种;选择新鲜培养料,使用前露天曝晒23 d 消毒 杀菌;合理确定播期,适时制种和播种,避免杂菌滋生;栽培中调节好温湿度,加强通风换气,控制料 面无积水,严防杂菌污染。 5.2.2 物理防治 搞好菌种培养室和菇房环境卫生,清除虫卵隐藏场所,规范制种技术,严防虫类入侵;安装防虫设 施,防治菇蝇、跳虫等害虫迁
12、入;用荧光灯等方法诱杀害虫;人工捕捉害虫,及时除去病斑或带病子实 体。 5.2.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 5.2.4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应符合NY/T 1276和GB/T 8321(所有部分)规定。平菇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见表1。 表1 平菇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名称 症状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平菇枯萎病 该病由镰孢霉引起,主要侵 染平菇子实体,使子实体中部发 黄,菌盖分化不正常,出现卷曲, 生长发育受阻,或形成“僵菇”。 感病严重的,整个菇体变褐枯 萎、僵硬,或呈猝倒状,但不腐 烂。 该病菌分布广泛,可生活在土 壤中和食物上、活的及腐败的植物 体上,危害多种食用菌子实体
13、。病 原菌的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培养料 和土壤等途径传播,病菇上产生的 孢子可随水进行再侵染,在通风不 良、覆土层太厚或湿度过大时易引 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 不能使用靠变腐朽的原料。 栽培料中加入药剂拌料。老 菇房在使用前,清除废旧菌渣 并进行消毒。感病后,用熏 蒸法或喷雾法进行杀灭。 DB14/ T 6122019 5 起发病。 平菇青霉病 幼菇发病般从顶向下呈黄 褐色枯萎,生长停止,表面长出 绿色粉状霉层。病菌侵染生长瘦 弱的幼菇后,可向邻近生长正常 的健菇传染,引起健菇从菌柄基 部发生黄褐色腐烂症状。 当培养料酸性过重( pH值在4 以下)或含水量不足或培养料中碳 水化合物过多以及幼菇生
14、长瘦弱 的条件下,就易受此病侵染而发 病。 搞好菇房菇床管理工 作,注意通风换气,控制适宜 温度、湿度及酸碱度。发现 病菇及时清除。栽培时用添 加药剂拌料。 平菇毛霉软腐 病 此病由毛霉引起,平菇子实 体受病菌侵染后,整个子实体呈 谈黄褐色水渍状软腐病,一般多 从菌柄基部开始逐渐向上发展, 也有从菌盖开始发生,软腐后的 子实体表面黏滑,但无恶臭气 味。 常发生在室内及露地场畦栽 培的平菇上,特别是在子实体充分 成熟而又未及时采收的,此时菇房 又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加上通风 不良又喷水过多的情况下,此病发 生严重。 控制菇床培养料表面不 智积水。温度高时喷水后一 定要充分通风换气。感病后, 停止
15、喷水,通风降湿,用熏蒸 法或喷雾法进行杀灭。 平菇细菌性腐 烂病 子实体感病初期在菌盖或 菌柄上产生淡黄色水渍状病斑, 高湿、中温条件下,病斑迅速从 菌盖往下或从菌柄往上发展,最 后造成整个子实体呈黄褐色水 渍状腐烂,并有恶臭味。 病菌生活在土壤或不洁净的 水中,主要通过管理用水带进菇 床,病害的发生与菌蛆害虫危害有 关,凡菌蛆发生严重的地方,病害 发生就重。高温、高湿也有利此病 害发生。 做好菇房卫生和控温控 湿工作。及时防治菇蚊和菇 蝇。药剂防治。发现子实体 感病后,要及时摘除病菇,停 止喷水,加大通风量,喷施药 剂灭杀。 平菇细菌性黄 斑病 又称黄菇病,染病初期菌盖 边缘出现零星的黄色小
16、斑点,斑 点不断扩大至整个菌盖,整朵菇 黄化,发病菇体呈水渍状,但不 发黏、不腐烂,尤其是黑色平菇 出现黄斑后色差明显。染病后期 菇体分泌出黄褐色水珠,病株停 止生长,继而萎缩、死亡。 该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尤其 当温度稳定在20 以上,湿度 95%以上,而且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此病。 选用抗黄斑品种,在适 宜的季节栽培;菇房菌袋排 放量不要太密集,利于换气散 热。浇水后及时通风,待菇 盖上无积水后才能关门;发 病后,停止浇水,通风降湿, 喷施药剂灭杀。 螨虫 能把菌丝咬断,菌丝萎缩不 长,也能咬噬菇蕾及成熟子实 体,并传播病菌。当螨虫的数量 少时,不易被发现,当螨虫大量 发生
17、时,料的表面好像撒了一层 面粉。 在18 30 的气温和较 大的湿度下极易发生。环境条件不 适宜螨虫生长时,螨虫休眠体腹部 有吸盘,能吸附在蚊蝇、昆虫体上 或菇房操作人员的衣服上进行新 的传播。其繁殖能力很快,在25 时,只要34 d即可完成一代。 严格将菇房消毒,利用 加热发酵高温或关闭门窗用烟 剂熏杀虫螨。培养料要进行 杀虫处理。用3%5%生石灰水 浸泡,高温堆积发酵,常压或 高压蒸汽灭菌。搞好环境卫 生,减少杂菌污染源,及时将 杂菌瓶和过期或长出子实体的 菌种瓶处理干净。选用无螨 菌种。 线虫 线虫以刺吸菌丝体造成菌 丝衰败,受线虫侵害后,菌丝体 变得稀疏,培养料下沉、变黑, 发黏发臭,
18、菌丝消失而不出菇, 在常温下发育较快,繁殖迅 速。温度在18 时从卵到成虫的 生活周期为10 d,28 繁殖最快, 周期为8 d。线虫活动时需一层水 适当降低培养料内的水分和 栽培场所的空气湿度。将栽 培料进行高温堆制二次发酵处 理(70 保持5 h7 h),覆 DB14/ T 6122019 6 幼菇受害后萎缩死亡。 膜,在水中有成团的现象。培养料 中含水量过高时,有助于线虫为 害。 土也应通入高温蒸汽进行消 毒。使用清洁水浇菇。培 养料发生线虫后,应将周围的 培养料挖掉,然后病区停水, 使其干燥,可用1%的醋酸或25 % 的米醋喷酒。采用轮作制。 出菇结束时进行熏蒸处理。 将废料、出菇箱和
19、木板等物用 帆布罩住通入蒸汽加温到 55 60 可有效杀灭隐藏 的线虫。 菇蚊 幼虫取食菌丝和菇体,使菌 丝发育不良,影响菇蕾扭结和形 成。幼虫尤喜钻蛀幼嫩菇体造成 菇蕾萎缩死亡;成虫虽不危害但 携带螨虫和病菌进行传播。 适宜于中低温环境下生活,生 活周期:在17 24时,卵期 3 5 d,23 32 .8 时幼虫 期为11 14 d,在17 22.8 时,蛹期为2 8 d,一般 3 4 d,17 .522.5,成虫 寿命为3 14 d,一般为6 11 d。 在17 32.8 时全世代需28 d。冬季大棚内幼虫正常取食,生 长期延长,无明显越冬期。 房门、窗、通气孔安装 纱门、纱窗,防止成虫飞
20、入菇 房。利用成虫趋光性,在菇 房内外设置黑光灯或荧光灯诱 杀。幼虫或蛹极易发现,及 时进行人工捕杀。必要时在 采菇后进行药剂防治。可用药 剂加少许白醋和白糖喷酒菇床 或袋口,诱杀效果突出。菇 棚发生该虫为害时,可用烟剂 进行放烟杀灭。 菇蝇 取食菌丝子实体及菌袋。引 起菌袋变黑湿腐。幼虫多从菌柄 基部钻蛀,留下肮脏的孔洞。子 实体受害后生长发育受阻,严重 的造成萎缩及腐烂。 菇蝇平时多栖息在腐烂水果、 垃圾、食品废料堆等场所。食性复 杂,成虫对发酵气味的趋性强,并 在发酵物质上产卵繁殖,一年发生 多代。 搞好菇房菇场内外的环 境卫生。菌袋进行高温堆制 和进房后进行后发酵处理。 菇房应安装纱门纱窗,防止成 虫飞进菇房产卵。可使用嗅 氰菊酯或杀灭菊酯喷洒菇床及 房菇。对成虫可进行糖醋药 物诱杀或烂果浸泡药物诱杀。 诱杀液一般用1:2:3:4的酒、 糖、醋、水配成。 6 生产档案 应详细记录播前准备、接种、栽培条件、生产技术、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收获、产品质量安全 检测及贮藏等环节采取的具体措施,建立无公害平菇生产档案。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