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080.20B 31 DB14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 T 16212018白灵菇林下仿生态栽培技术规程 2018 -01- 10发布 2018- 03-10实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4/ T 16212018 I 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栽培季节 .25 栽培场地选择与处理 .26 菌种选择 .27 栽培袋制作及管理 .2 8 白灵菇仿生态栽培管理 .39 采收 .410 生产档案 .4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生产档案 .5 DB14/ T 16212018 II 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2、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红刚、郭尚、朱俊菲、郭明慧、张勇、郭霄飞、张程、南晓洁、萧晋川。 DB14/ T 16212018 1 白灵菇林下仿生态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灵菇林下仿生态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林地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白灵菇林下仿生态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
3、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 5095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 5333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DB14/T 1157 白灵菇日光温室代料栽培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仿生态栽培在室内接种、养菌, 在类似于食用菌野生状态下的全天候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下进行出菇的一种栽培
4、模式。3.2 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此林地(林分)总面积的比。3.3 做畦 通过人工挖沟、培土,用土埂、沟或走道分隔成食用菌种植的小区。 DB14/ T 16212018 2 3.4 生理成熟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再培养一段时间,待菌丝出现扭结,即达生理成熟。4 栽培季节 选择当林地气温降至l5 20 前4050d装袋、接种。推荐在8月上旬至9月底为接种适期,10月中下旬至翌年4月为出菇期。5 栽培场地选择与处理5.1 林地选择 选择近水源而排水又方便的林地,周围无污染源,选择林木郁闭度0.7以上的林地,要求地势平坦、林间距200 cm40
5、0 cm,林地土壤条件符合GB 15618规定。5.2 做畦根据林地局部气候情况具体做畦,气温低于10 的地区应该选择在向阳林地做畦;气温高于25 的地区应选择在背阴林地做畦,以利遮阳与通风,做畦前要清洁林地环境,将树林中的腐烂生物等杂物清理干净,远离林地或深埋。在树行之间的空地做深25 cm30 cm,宽则以方便管理与操作为宜、长不限的畦床。在畦床上及四周撒一层石灰粉进行消毒,并浇透水造墒,同时畦床旁要挖排水槽,以便连雨天排水。5.3 搭设遮阳网在郁闭度不足的林地,还应简单搭设遮阳网。遮阳网应搭设在畦床上方200 cm300 cm处,如果条件允许,可用防虫网封闭,以防虫鼠等进入咬食。 5.4
6、 装置简易喷灌设施适宜的温湿度是保证白灵菇高产与优质的关键,在遮阳网四周上方增设喷水管道和喷雾头,在每隔400 cm500 cm架设一排喷头管道,以便在极端天气向林地的空间喷水、增湿。6 菌种选择 菌种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中,推荐通过专业的菌种生产单位购买。根据仿生态栽培特点,推荐选择广温型、抗逆性强的品种,推荐中农1号。菌种制作方法按照DB14/T1157的规定执行。7 栽培袋制作及管理 7.1 培养料制备仿生态栽培培养料以木屑为主料,木屑品种可根据当地林地资源选用硬杂木屑。 DB14/ T 16212018 3 配方:果木屑55%、棉籽皮20%、玉米芯10%、麸皮10
7、%、玉米粉3%、石灰1%、石膏1%。料:水=1:1.11.2。 方法:、将果木屑按配方比例与棉籽皮混合;、将辅料按配方比例混合均匀,其中石灰先过孔径为3 mm筛子;、将所有主辅料混合均匀;、按料水比11.1-11.2加水并用翻料机翻匀;、拌好的培养料pH 8.59.5,蒸袋前不低于8;、搅拌过的料夏季应马上装袋,冬季可就地堆放3 h后装袋。7.2 装袋高压灭菌采用17 cm33 cm0.045 cm的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采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袋(17 cm33 cm0.045 cm)。用装袋机装料,每袋装干料400 g。袋口用4.5 cm的颈圈及配套盖体封口。将装好的袋子竖放于聚丙烯塑料框内,每
8、框12袋。7.3 灭菌 推荐采用高压灭菌:高压灭菌当压力达到.25 kpa时,保持4 h。灭菌结束后使之自然降压冷却。当锅内温度达到80 左右时可打开高压锅继续降温,当高压锅内温度降到50 左右时,将菌袋装到塑料框内移到冷却室内。塑料框之间保持10 cm的距离以利降温。冷却室周围及冷却室内地面一定要保持干净。7.4 接种使用气雾消毒剂对接种室密闭消毒24h,随后打开通风口,当消毒室内气味散尽,操作员换专用防护口罩,手套、鞋、帽子等。操作员进入接种室后,接种人员两人一组(一框)开始接种,两端用种量及每袋用种量要一致,防止漏接。每瓶菌种接1520袋左右。7.5 发菌发菌要点:暗光,干燥,发菌室空气
9、清新,温度24 26 ,时间40d左右。前期防高温,中期防缺氧,后期防感染,全程防黄水,环境整洁。 7.6 生理成熟期管理生理成熟期的管理方法和发菌期基本相同:袋温在20 24 ,生理成熟期为30 d左右。菌袋成熟标志:菌丝洁白、粗壮、浓密,有少量薄菌皮;接种两端或菌袋不同位置有淡黄色水珠分泌;有效积温不少于1 600 ;时间不少于6080 d;菌袋硬实,手拿有质轻感,拍打有空心声。8 白灵菇仿生态栽培管理8.1.1 林地排场将菌丝体成熟的菌袋脱去聚乙烯塑料袋后,一般35个菌棒一穴紧密排列横卧埋入土坑,穴间距离10 cm左右,用土填实,菌棒上覆盖3 cm厚的林地土壤后,在土壤上再覆盖一层2 c
10、m后的树叶,然后用水灌溉至土坑内不见干土。 8.1.2 出菇管理催蕾期间环境温度尽量控制在13 18 ,环境湿度控制在80%左右。8.1.2.1 温度控制 DB14/ T 16212018 4 菇蕾形成后,控制在13 18 ,温度不适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主要措施为:当温度超过18 ,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加盖草帘或遮阳网等简易措施等措施降温;当温度低于8 时,则要做好保温工作。8.1.2.2 湿度控制土壤相对湿度应保持在35% 45%,喷水时,注意不要让水喷在菇体上,喷水的原则是早晚喷,少量喷。可通过增加腐殖质厚度来增加覆土材料的保水性;可通过覆盖树叶等预防雨量过多。8.1.2.3 通风控制自
11、然通风,如遇强风,则需加装简易防风设施。8.1.2.4 光线控制光线应控制为1 000 lx2 000 lx的散射光,林下自然光即可。 一般秋季播种出菇期较长,出菇可延续到12月初, 如果秋季蘑菇没有出完, 到第二年4月初, 仍会继续出菇,直到营养基质内养分耗尽。9 采收 从播种到现蕾10 d左右,从现蕾到采收约20 d左右结束,采收前3 d就可停止喷水。适宜采收的标准是:白灵菇菌盖充分展开,呈手掌状,边缘向下,重量在250 g500 g。采收时双手握住子实体,旋转将其拧下,放入干净的筐内。10 生产档案在生产过程中应建立生产技术档案,并记录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采取的措施。生产档案保留2年以上。 DB14/ T 16212018 5 AA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生产档案生产档案见表A.1。 表 A.1 生产档案基质配方 菌株名称 pH 基质含水量(%) 每袋干重(kg)灭菌方式 接种日期 发菌温度() 菌丝萌发日期菌丝长势 满袋日期 生理成熟日期 污染率(%)子实体形态 现蕾日期 采收日期 采收潮数子实体颜色 子实体长度(cm) 畸形菇数量 产量(kg)病虫害情况 销售时间及价格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