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4 T 123-2019 玉米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77543       资源大小:1.91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4 T 123-2019 玉米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 B 05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 T 1232019 代替 DB14/T 1232005 玉米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技术规程 2019 - 06 - 25发布 2019 - 08 - 25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 T 123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样品准备. . 2 5 鉴定田的选择及设计. 3 6 播种. . 3 7 田间管理. . 4 8 鉴定. . 4 9 结果计算. .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玉米品种性状及描述. . 6

    2、附录B(规范性附录) 品种纯度种植鉴定记录表. . 8 DB14/ T 123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4/T 123-2005玉米种子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与DB14/T 123-2005相比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先前版本的3.1花青苷颜色、3.2花青素、4.2获取标准样品;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3.1品种特征特性、3.2质量性状、3.3数量性状、3.4主要性状、3.5次 要性状等; 增加了8.3鉴定程序和9.2容许差距; 修改了先前版本4.3.2样品数量为当前版本的4.3计算样品数量;修改先前版本4.4种植鉴定 小

    3、区的选择及设计为当前版本的5鉴定田的选择及设计。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太原)、 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长治市农业种子站、平鲁区农技服务中心、襄汾县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全业、阎会平、王洁、葛成林、马玉光、刘巍、郑戈文、任鹏、朱永琴、冯 铸、贾秀锦、魏新宇、李巧英、张琥瑛、樊实、任路路、王笑、续建国、张利民、杨俊荣。 本标准于200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14/ T 1232019 1 玉米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技术规程

    4、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的术语和定义、样品准备、鉴定田选择与设计、播种、 田间管理、鉴定和结果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亲本和杂交种品种纯度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GB/T 3543.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品种特征特性 品种的植物

    5、学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品种特征是指某一作物品种在形态性状上的征象、标识;品 种特性是指某一作物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如:植株的高矮、叶色、叶形、花色等性状为品种特征;作物 的生育期、光周期、抗病性、抗旱性、种子的休眠期和落粒性等属于品种特性。 3.2 质量性状 由一对或少数几对基因控制,在分离群体中表现为非连续分布的性状。如:玉米花药、颖壳、籽粒、 叶片的颜色为质量性状。 3.3 数量性状 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在分离群体中表现为连续分布的、可以用数量单位表示的性状。如:株高、穗 位、穗长、单株穗重、穗粒重、行粒数、百粒重等为数量性状。 3.4 主要性状 DB14/ T 1232019 2 品种所固

    6、有的不易变化的明显性状。如:株型、穗型、轴色等。 3.5 次要性状 细小、不易观察,但稳定的性状。如:颖壳形状、叶片茸毛等。 3.6 易变性状 容易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性状。如:生育期、分蘖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等。 3.7 特殊性状 某些品种所特有的性状。 3.8 品种纯度 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的种子数占供检样品种子数的百分率表示。 3.9 变异株 一个或多个性状与原品种育成者所描述的性状明显不同的植株。 3.10 自交株 一个或多个性状与原品种育成者所描述的母本或父本性状明显相同的植株。 3.11 小区种植鉴定 通过对田间小区内种植的有代表性样品的植株与

    7、原品种育成者所描述的性状进行比较,以判定其典 型、一致程度。 4 样品准备 4.1 样品来源 从已扦取的混合样品中分取重量不低于500 g的送检样品。样品扦取执行GB/T 3543.2的规定。 4.2 收集样品信息 收集送检样品的品种名称、亲本来源、生育期、纯度标准值及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描述。 DB14/ T 1232019 3 4.3 计算样品数量 根据玉米品种纯度标准规定或者标签标注值,采用公式(1)计算4N值。 N N X %100)1( % = . (1) 式中: X品种纯度标准(标注)值; 4N样品数量。 考虑发芽率、播种、气候等因素对种子出苗的影响,按公式(2)确定宜种植样品的最低

    8、粒数。 )( 发芽率 样品粒数%101 4 += N . (2) 示例1:玉米单交种品种纯度标准值为96.0%,发芽率为85%,将纯度值代入式(1),得出4N=100,再用式(2)计 算样品粒数,即100/85%(1+10%)130(粒)。 4.4 数取样品 将送检样品随机分取接近种植样品最低粒数的两份样品,再分别数取至最低粒数。如果条件允许, 可在最低粒数基础上适当增加样品数量。 4.5 样品包装标识 将数取好的两份样品装入适宜大小的纸袋中。根据送检样品数量和名称,在纸袋上标识种植编号, 将同一品种、类似品种的所有样品相邻排列。为防止样品袋破损,将纸袋再装入塑料自封袋中。 5 鉴定田的选择及

    9、设计 5.1 鉴定田选择 鉴定田应适于品种性状正常发育的气候、土壤、耕作条件,能有效抵御病虫害,不受人为或非人为 因素而引起的损毁。 鉴定田宜选择轮作,或者已清除了前茬遗留的玉米籽粒。应选择土地平整、地力均匀、土壤肥沃、 有排灌条件、无重大病虫害发生的地块。 5.2 鉴定田设计 小区设计以便于观察记载为原则,采用符合田间统计要求的随机小区区组设计。 将鉴定田分为两个独立的大区,每个大区可放在不同的田块,或者同一田块的不同区域。每个样品 种2个小区,分别放到两个大区内。每个大区内的样品(小区)按照种植编号依次排布,样品(小区) 与样品(小区)之间行距40 cm50 cm。每个大区四周种植四行以上

    10、保护行,预留足够的水道和观测道。 每个样品的小区种植两行或四行,采用南北行向宽行种植,行距:80 cm90 cm,株距:27 cm33 cm。 按照上述要求,结合地块形状绘制小区种植图。 6 播种 6.1 播前整地 DB14/ T 1232019 4 播前应清除前作遗留的根茬、秸秆,浇足底墒水,精细整地,均匀施足底肥。 6.2 播种时期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时间播种。为便于所有样品能同期鉴定,可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或者错 期播种。 6.3 组织播种 按照小区种植图,将样品标识牌插在行(区)头,再依次对应摆放样品。经复查无误后,按已确定 的株行距单粒播种,播种深度和覆土要一致。种完一个样品后,

    11、将样品袋放回原处。种完全部样品后, 再核对、收集空袋。 7 田间管理 7.1 中耕除草 全生育期至少中耕两次。第一次在苗期56叶时进行,耕深3 cm4 cm,第二次于拔节后封垄前进 行深中耕培土。出苗后禁止使用除草剂。 7.2 追肥浇水 在拔节期结合浇水以速效性N肥为主追肥一次。在抽雄前和灌浆前分别浇一次水。 7.3 病虫害防治 苗期防治蛴螬、小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后期防治粘虫、玉米螟、蚜虫等虫害和大斑病、黑粉 病、青枯病等病害的为害。 8 鉴定 8.1 鉴定时期 鉴定时期为苗期、花期、果穗期,在品种特征特性表现最明显的花期进行重点鉴定。 8.2 鉴定依据 8.2.1 苗期性状 主要以幼苗

    12、叶鞘颜色、叶形、叶色、叶缘颜色、叶片波纹和扭曲程度及长势的典型性为判别依据。 8.2.2 花期性状 主要以株型、叶形、叶色、叶上绒毛有无、叶脉颜色、叶耳形状、雄穗形状和分枝多少、护颖色、 花药色、花丝色、叶片张开角度、叶片数及穗位高度、节间长度为判别依据。 8.2.3 果穗期性状 主要以穗型、粒形、籽粒大小、颜色、穗轴色等为判别依据,还需根据抗逆性、生育期等特性进行 判别。 鉴定时期和依据执行GB/T 3543.5的规定,玉米品种特征特性描述见附录A。 DB14/ T 1232019 5 8.3 鉴定程序 8.3.1 鉴定原则 小区鉴定应明确性状的观察时期,依据植株不同生长时期器官的大小、颜色

    13、、形状等进行逐株鉴定。 鉴定时抓住品种的主要性状和特殊性状,区分可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忽略小的变异,记录非常明显 的变异株。 8.3.2 初步筛查 先数取并记录拟鉴定样品的植株数,作为供检株数,分蘖植株以单株。对照父、母本及杂交种性状 描述,仔细观察该品种植株典型特征,识别记录自交株、变异株和疑似植株(如病株、弱小株等)等非 典型株,采用标签、塑料牌或有颜色的绳子等方式进行标记,便于再次识别。 8.3.3 复查鉴定 初步筛查超标的样品,或者同一送检样品两个小区非典型株数大于8株的,须复查鉴定。如复查鉴 定与初步筛查的非典型株数差距8株,复查结果作为最终鉴定结果。否则须再次鉴定,再次鉴定结果

    14、作为最终鉴定结果。鉴定所用记录表格见附录B。 9 结果计算 9.1 结果表示 品种纯度结果以所鉴定的本品种占供检植株的百分率表示,如公式(3)。 %100% = m nm P . (3) 式中: P品种纯度鉴定值; m供检株数; n非本品种株数。 鉴定结果以苗期和果穗期为参考,以植株性状表现最完全、最明显的花期为主,将两个小区各种类 型植株数合并计算,保留一位小数。数字修约执行GB/T 8170。各种类型的百分率总和须为100%。 9.2 容许差距 用公式(4)计算容许差距,判别品种纯度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合同约定或者标签标注值。结果保留 一位小数。 m qX T = 65.1 . (4) 式中

    15、: T容许差距; X品种纯度标准值; q100-X; m供检株数。 示例2:品种纯度标准值(X)96.0,供检株数(m)270株,那么q为4.0,求得其容许差距为2.0。 DB14/ T 1232019 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玉米品种性状及描述 A.1 植株性状 A.1.1 第一叶鞘颜色:绿色、淡紫色、紫色、深紫、黒紫。在展开2叶之前,观察幼苗第一叶叶鞘的颜 色。 A.1.2 第一叶尖端形状:尖、尖到圆、圆、圆到匙形、匙形。在幼苗期观测第一叶尖端形状。 A.1.3 叶片边缘颜色:绿、红绿、紫红、紫。在展开4叶期观测第四展开叶。 A.1.4 上位穗上叶与茎杆角度: 5为极小、25为小、

    16、50为中等、75为大、90为极大。在植 株开花时观测。 A.1.5 上位穗上叶性状:叶姿态,直、轻度下披、中度下披、强烈下披、极强下披。叶长,极短、短、 中、长、极长。在轻度乳熟期用尺度量上位穗上叶叶环至叶尖的长度。叶宽,极窄、窄、中、宽、极宽。 用尺度量上位穗上叶中下部的宽度。叶色,极淡绿、淡绿、绿、深绿、极深绿、紫绿。叶缘波状程度, 弱、中、强。 A.1.6 叶鞘色:绿、浅紫、紫、深紫、黑紫。观测穗位叶或上位穗上叶叶鞘。 A.1.7 株高:地面至雄穗顶端的高度(cm)。极矮、矮、中、高、极高。 A.1.8 穗位高:地面至第一果穗着生节的高度(cm)。 A.1.9 穗位与株高比率:极小、小、

    17、中、大、极大。测量地面至雌穗结穗位置的高度与地面至雄穗顶 部的高度,计算比率。 A.1.10 株型:紧凑型、松散型。 A.1.11 茎粗:测定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直径。 A.2 雄穗性状 A.2.1 雄穗抽出期:当雄穗顶部从叶片抽出时。 A.2.2 最上面一个节间的长度:从剑叶节至雄穗基部分枝的距离,分短、中、长。 A.2.3 雄穗抽出剑叶的长度:短,最低雄穗分枝没有抽出剑叶。中,最低雄穗分枝抽出剑叶0 cm15 cm。长,最低雄穗分枝抽出剑叶15 cm以上。 A.2.4 雄穗分枝长度:分短、中长、长。 A.2.5 雄穗侧枝姿态:直立、轻度下弯、中度下弯、强烈下弯、极度下弯。 A.2.6 雄穗小穗

    18、颖片或其基部的颜色:绿色、浅紫、紫、深紫、黒紫。在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 /3处小穗颖片或其基部颜色。 A.2.7 花药(新鲜花药)颜色:绿色、浅紫、紫、深紫、黒紫。在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 A.2.8 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5为极小、25 为小、50 为中等、75为大、90为极大。在植 株开花时观测。 A.2.9 雄穗小穗密度:疏、中、密。在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 A.2.10 雄穗最低位(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极短、短、中、长、极长。在散粉盛期观测雄穗 下部(上部)侧枝以上的主轴。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极少、少、中、多、极多。 A.3 雌穗性状 DB14/ T

    19、 1232019 7 A.3.1 花丝颜色:绿色、浅紫色、紫色、深紫、黒紫,在吐丝期观察。 A.3.2 果穗着生姿态:向上、水平、向下,在腊熟期观察。 A.3.3 穗柄长度:剖开果穗苞叶,观察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当穗柄长度节间长度的一半时, 为短;当穗柄长度近似等于节间长度时,为中;当穗柄长度明显大于穗位节间长度时,为长。 A.3.4 苞叶长度:用手指横在果穗顶端,果穗明显露出苞叶为极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超出果穗 一个手指以内,为短,超出2个手指为中,超出3个手指为长。 A.3.5 穗形:圆筒形、直圆锥形、中间型。 A.3.6 穗长:果穗基部至穗顶的长度,分极长、长、中、短、极短。

    20、A.3.7 穗粗:分极粗、粗、中、细、极细。测量干果穗中部。 A.3.8 穗轴色:白色、粉红色、红色、紫色。 A.3.9 穗轴中部直径:细、中、粗。 A.3.10 果穗籽粒行数:8为极少、1012为少、1416为中、1820为多、22为极多。 A.4 籽粒性状 A.4.1 粒型:硬粒型、偏硬粒型、中间型、偏马齿型、马齿型、爆裂型、甜质型、糯质型。 A.4.2 粒色及粒顶部色:白色、淡黄、黄色、桔黄、橙、桔红色、红色、深红、兰黑、紫红、紫黑。 A.4.3 籽粒形状(与1重复):圆形、近圆形、中间、近楔形、楔形。观察干果穗中部籽粒。 A.4.4 籽粒大小:极小、小、中、大、极大。 A.4.5 穗轴颖片色:白色、粉红、红、紫、黑紫。观测穗轴中部颖片。 DB14/ T 1232019 8 A A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品种纯度种植鉴定记录表 种植编号 品种名称 播种时间 种植株数 鉴定时期 生长状况 鉴 定 结 果 1.鉴定株数: 株。 2.本品种株数: 株,主要特征 。 3.非典型株数: 株,主要特征 。 4.有关说明: 鉴定人(签字): 年 月 日 复 核 结 果 1. 鉴定株数: 株; 2. 非典型株数: 株; 鉴定人(签字): 年 月 日 鉴 定 结 论 样品编号: ,标签标注值: , 纯度结果: %,容许差距: %,结论: 。 年 月 日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4 T 123-2019 玉米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