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5.200 J 36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2771 2018 汽车冷激合金铸铁凸轮轴硬化层 深度 的 测定 硬度法 2018 - 07 - 16发布 2018 - 08 - 16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2771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保定市计量测试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齐元波、梁辉、李建林、张伟、张旭、李美刚、陈宇、 李延伟 、 李素玉 、李 建冰。 DB13/T 2771 2018 1 汽车冷激
2、合金铸铁凸轮轴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硬度法 1 范围 本标准 规范 了 汽车冷激合 金铸铁凸轮轴 有效硬化层深度的 测量要求 、 测量 原理 、 测 量 方法 及 试验 报告内容 。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发动机配气 机构 冷激合金铸铁凸轮轴 硬化层深度 的 测定 硬度法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450 2005 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硬化层深度 thicknes
3、s of hardened layers 凸 轮轴从凸轮表面向中心测量至硬度值为 450 HV止,测量点距凸轮表面的距离。 4 测量 要求 4.1 冷激硬化层深度测定用维氏硬度法。硬度的测定采用负荷为 9.807 N,也可以在 4.9 N至 49 N 范围内的负荷。 注 : 经协商 也可采用洛氏硬度法检测,其规定的界限硬度值为 45HRC。 技术要求 或产品 图样 规定 硬度值 小于 450HV 的,硬化层深度为测量至其 技术要求 或产品 图样 规定 硬度值处 。 4.2 硬化层的测量应根据技术要求和图纸上指定部位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内进行。 5 测 量原理 根据垂直于零件表面的横截面上硬度梯度来
4、确定冷激硬化层深度。即以硬度值为纵坐 标,以至表 面的距离为横坐标,绘制出硬度分布曲线,用图解法在曲线上求得。 6 测量方法 6.1 试样 的 切取 及制备 DB13/T 2771 2018 2 6.1.1 试样的切取 试样在凸轮型线部位或支承轴颈宽度的 1/3 1/2处剖切。 6.1.2 试样 的制备 检测面要经过磨制和抛光,表面粗糙度要求不低于 Ra0.25um。 试样在切割、磨抛过程中,要避免 过热、变形和边沿形成倒角等现象。 6.2 硬度的测定 硬度的测定 应在制备好的试样检测面上的一条或多条平行线(宽度为 1.5 mm的区域内)上测定 , 见图 1所示 。 最靠近试样表面的压痕中心与
5、表面的距离 d1 0.15 mm,从表面到逐次压痕中心的距离每次增加应 大于等于 0.1 mm(例如 d2-d1 0.1 mm)。当冷激硬化层深度大时,各压痕中心的距离可以增大,在接 近规定的界限硬度区域附近,仍应保持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0.1 mm。 图 1 硬度压痕的位置 6.3 测量结果 6.3.1 在硬度与距表面距离的关系坐标图上,标出相应各点并绘出曲线,在规定的界限硬度值的纵坐 标 HS处引出水平线,读取该水平线与硬度变化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即为冷激硬化层深度 CHD, 见图 2所示 。 图 2 硬化层深度硬度变化曲线 DB13/T 2771 2018 3 6.3.2 一个区域
6、内有多条硬度变化曲线时,应取 各曲线测得的硬化层深度平均值作为冷激硬化层深 度。 6.4 硬化层深度的校核 在冷激硬化层深度大致确定时, 按 GB/T 9450 2005中规定的内插法校核冷激硬化层深度。 在试样的某一垂直截面上,在距离表面规定范围内设定 d1和 d2, d1小于已确定的冷激 硬化层深度, d2大于已确定的冷激硬化层深度, ( d2 d1)值应不超过 0.3 mm。分别在 d1和 d2位置上至少各打 5个硬度 压痕。冷激硬化层深度 按公式( 1)计算 : 21 1121 HH HsHdddC H D . (1) 式 中: d1 小于硬化层深度; d2 大于硬化层深度; Hs 规定的硬度值; H1 d1处的硬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H2 d2处的硬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7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 包括以下 内容 : a) 材料名称、牌号、规格、批号、 识别 号 、试样来源 ; b) 检测 项目及引用的试验标准; c) 使用 的在检定周期 内 的 仪器及型号 ; d) 测量 结果 ; e) 试验 报告 号和 日期 ; f) 检测人员与审核人员签字 。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