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40 B 6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 16602019 森林体验教育基地评定导则 Evaluation guidelines for forest experience education base 2019 - 09 -26发布 2020 - 01 -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6602019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与定义 . 1 3 评定内容 . 1 3.1 申报主体 . 1 3.2 基地权属 . 1 3.3 管理保障 . 1 3.4 资源环境 . 2 3.5 设施 . 2 3.6 人员配备 .
2、2 3.7 课程设置 . 2 4 评定程序 . 3 4.1 申报 . 3 4.2 审查 . 4 4.3 结果评定 . 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森林体验教育基地基本信息表 . 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森林体验教育基地评定表 . 6 参考文献 . 8 DB11/T 1660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梦青山生态环 境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红、张通、朱建刚、王清春、李玉强、王欢、张峰、智信
3、、王建明、南海龙、 荣岩、赵敏燕、姚爱静、邵丹、赵安琪、谢静。 DB11/T 16602019 1 森林体验教育基地评定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体验教育基地评定内容和评定程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森林体验教育基地的评定。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森林体验教育 forest experience education 为提升参与者保护森林、关爱自然的生态意识和操作能力,在森林环境中开展的感知型审美体验、 认知型学习体验和参与型实践体验等系列活动。 2.2 森林体验教育基地 forest experience education base 具有一定面
4、积的森林和开展森林体验教育活动的设施及人员,且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课程 的特定场所,也包括具有森林体验教育功能的果园、苗圃等。 3 评定内容 3.1 申报主体 申报单位具有法人资格或受法人委托,能独立或联合开展森林体验教育工作。 3.2 基地权属 基地产权或使用权明晰、边界清楚,能够作为森林体验教育基地长期使用。 3.3 管理保障 3.3.1 运营能力 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实施效果良好;有年度工作计划;运营时间不少于100天/年。 3.3.2 安全保障 有完善的安全制度,有应对突发事件、极端天气、地质灾害和重大事故等的安全预案;有逃生通道 和应急避难场所;在基地明显位置张贴安全须知
5、,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活动前针对参与者进行安全宣导; DB11/T 16602019 2 每次活动配备至少1名安全员,安全员定期接受培训;配备急救包和急救员,急救员定期接受培训,有 简单处理突发伤病的能力,熟悉基地周边的医疗资源,保障伤者及时转送医院。 3.4 资源环境 3.4.1 基地面积 山区基地面积不小于100hm2;平原基地面积不小于5hm2。 3.4.2 森林环境 基地森林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以北京地带性植被为主,长势良好,结构合理;山区森林覆 盖率不低于50%,平原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周边5km范围内不存在大气、水源、土壤、噪声等固定污 染源以及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 3.4
6、.3 周边资源 基地周边可利用的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有利于设计和开发森林体验教育课程。 3.5 设施 3.5.1 室内场所设施 有专门供开展室内活动的场所,面积不小于100m2,功能分区合理;内容和环境营造突出森林特色。 包括但不限于: 服务型场所,如游客中心等; 体验型场所,如森林体验馆、森林教室、森林创意坊等; 展示型场所,如标本馆、森林博物馆等。 3.5.2 室外活动设施 有户外活动区域,设施设置应与基地的森林环境相融合,体现基地特色,功能分区合理。包括但不 限于: 基础设施,如广场、步道、自然观察径等; 体验设施,如森林科普设施、休闲疗养设施、景观欣赏设施、健身拓展设施等。 3
7、.5.3 解说系统设施 有自导性解说设施,如宣传折页、海报、课程介绍册、动植物图谱,解说标牌,网站、公众号等; 内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性、启发性、体验性。 3.6 人员配备 3.6.1 管理团队 管理团队结构合理,岗位分工明确,人员不少于3人;能够承担基地日常运行、后勤保障、安全保 障、宣传推广等工作。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的业务能力和安全培训。 3.6.2 讲解团队 自然解说员接受过专业学习或专业机构的培训,不少于3人;能组织完成森林体验教育活动。 3.7 课程设置 DB11/T 16602019 3 3.7.1 课程开发 有专职课程开发团队或聘请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课程开发,并定期更新和
8、优化。 3.7.2 课程类型 体验课程类型多样,至少包括感知型审美体验、认知型学习体验和参与型实践体验3种类型中的2 种;体验课程数量不少于5项,其中至少有1项基地特色体验课程。 4 评定程序 4.1 申报 申报单位对照评定导则和相关通知要求,提交森林体验教育基地申请报告、森林体验教育基 地基本信息表及相关证明材料,森林体验教育基地基本信息表样式见附录A。森林体验教育基 地申请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基地管理概况: 申报主体; 基地权属; 运营能力; 安全保障。 资源环境概况: 基地面积; 森林环境; 周边资源。 设施概况: 室内场所设施; 室外活动设施; 解说系统设施。 人员概况: 管理
9、团队; 讲解团队。 课程概况: 课程开发; 课程类型。 自评意见。 森林体验教育基地申请报告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申报单位相关资质证明; 土地权属证明; 基地运营管理制度、安全制度、应急预案; 基地发展规划和年度管理计划; 基地森林资源本底材料; 基地设施规划图和现状照片; 团队人员学历、培训证书等复印件; 森林体验教育相关出版物; DB11/T 16602019 4 森林体验教育课程介绍、活动照片、图文报道等。 4.2 审查 4.2.1 材料审查 评定机构对申报单位提交的森林体验教育基地申请报告、森林体验教育基地基本信息表及 相关证明材料进行符合性审查。 4.2.2 现场审查
10、对通过材料审查的,对申报单位就森林环境、安全保障(现场部分)、体验设施等方面进行现场审 查。 4.3 结果评定 应按照附录B的规定对申报基地相关指标的符合性进行评定。附录B表B.1中的各项指标均为必备项 指标,全部通过视为评定通过。 DB11/T 16602019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森林体验教育基地基本信息表 森林体验教育基地基本信息表见表A.1。 表A.1 森林体验教育基地基本信息表 基地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网址/微信公众号 基地法人 联系电话 基地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邮编 基地管理概况 资源环境概况 设施概况 人员概况 课程概况 自评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11、基地负责人签字 盖申报单位公章 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 DB11/T 16602019 6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森林体验教育基地评定表 森林体验教育基地评定内容见表B.1。 表B.1 森林体验教育基地评定表 评定项目 项目指标 评定结果 申报主体 申报单位具有法人资格或受法人委托,能独立或联合开展森林体验教育工作。 通过 不通过 基地权属 基地产权或使用权明晰、边界清楚,能够作为森林体验教育基地长期使用。 通过 不通过 管理 保障 运营 能力 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实施效果良好; 有年度工作计划; 运营时间不少于100天/年。 通过 不通过 安全 保障 有完善的安全制度,有应对突发
12、事件、极端天气、地质灾害和重大事故等的安全预案; 有逃生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 在基地明显位置张贴安全须知,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活动前针对参与者进行安全宣导; 每次活动配备至少1名安全员,安全员定期接受培训; 配备急救包和急救员,急救员定期接受培训,有简单处理突发伤病的能力,熟悉基地周边 的医疗资源,保障伤者及时转送医院。 通过 不通过 资源 环境 基地 面积 山区基地面积不小于100hm2; 平原基地面积应不小于5hm2。 通过 不通过 森林 环境 基地森林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以北京地带性植被为主,长势良好,结构合理;山 区森林覆盖率不低于50%,平原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周边5km范围
13、内不存在大气、水 源、土壤、噪声等固定污染源以及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 通过 不通过 周边 资源 周边存在可利用的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利于设计和开发森林体验教育课程。 通过 不通过 设施 室内 场所 设施 有专门供开展室内活动的场所,面积不低于100m2,功能分区合理;内容和环境营造突出森 林特色。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型场所,如游客中心等;体验型场所,如森林体验馆、森林 教室、森林创意坊等;展示型场所,如标本馆、森林博物馆等。 通过 不通过 室外 活动 设施 有户外活动区域,设施设置应与基地的森林环境相融合,体现基地特色,功能分区合理。 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施,如广场、步道、自然观察径等;体
14、验设施,如森林科普设施、 休闲疗养设施、景观欣赏设施、健身拓展设施等。 通过 不通过 解说 系统 设施 有自导性解说设施,如宣传折页、海报、课程介绍册、动植物图谱,解说标牌,网站、公 众号等;内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性、启发性、体验性。 通过 不通过 人员 配备 管理 团队 管理团队结构合理,岗位分工明确,人员不少于3人;能够承担基地日常运行、后勤保障、 安全保障、宣传推广等工作。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的业务能力和安全培训。 通过 不通过 讲解 团队 自然解说员应接受过专业学习或专业机构的培训,人员不少于3人;能组织完成森林体验 教育活动。 通过 不通过 DB11/T 16602019 7 表B.1 (续) 评定项目 项目指标 评定结果 课程 设置 课程 开发 有专职课程开发团队或聘请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定期更新和优化。 通过 不通过 课程 类型 体验课程类型多样,至少包括感知型审美体验、认知型学习体验和参与型实践体验3种类 型中的2种;体验课程数量不少于5项,其中至少有1项基地特色体验课程。 通过 不通过 评定结论 通过 不通过 DB11/T 16602019 8 参 考 文 献 1 LY/T 27882017 森林体验基地质量评定 2 DB11/T 13042015 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导则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