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水平考试(MHK)四级-10 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听力理解(总题数:0,分数:0.00)二、第一部分(总题数:3,分数:40.00)(分数:12.00)A.达到本科毕业论文水平B.要创新,不能重复前人C.题目要尽可能复杂高深D.关注社会热点,严谨求证A.物理B.机器人C.生物学D.食品安全A.参赛者越来越多B.更注重从兴趣出发C.更多是为了升学考试加分D.因为升学压力,参赛者热情减退(分数:12.00)A.豪爽B.温和C.坚强D.粗犷A.天性如此B.生活艰苦C.不甘于平淡D.家中没有依靠A.挪威B.冰岛C.芬兰D.丹麦(分数:16.00)A.课程难度太
2、大B.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C.物理课老师教得不太好D.适应不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A.风趣幽默B.轻松愉快C.内容翔实D.喜欢讲笑话A.完成规定的工作量B.跟学生更好地交流C.心里有底,信手拈来D.给学生讲更多的内容A.课程内容B.未来发展C.其他课程D.包括 A 和 B三、第二部分(总题数:6,分数:60.00)(分数:9.00)_(分数:12.00)_(分数:9.00)_(分数:9.00)_(分数:9.00)_(分数:12.00)_四、阅读理解(总题数:9,分数:100.00)前几年的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中,感染者有的病情严重,有的仅出现轻微症状。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联合发表研究报告
3、说,人体内一个基因的“版本”不同影响了人们抵抗流感的能力。 根据这份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上的报告,这个基因名为 IFITM3,它会指导合成与它同名的蛋白质。最开始,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蛋白质能在试管中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于是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发现,那些这一基因被技术性剔除的实验鼠,由于缺少相关蛋白质,即使只感染低致病性的流感病毒,也会出现较严重的症状,但如果重新引入这个基因,则症状会随之减轻。 研究人员分析了人类所携带的这个基因后发现,人体的这个基因存在两个版本。本次研究报告作者之一、英国桑格研究所的薛雅丽博士说,虽然两个版本的基因只有一处小小的不同,但它们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在功能上却大不
4、相同,其结果就是感染同样的流感病毒,有的人病情会特别严重,有的人却只有轻微症状。 对流感患者的分析也显示,无论是甲型 H1N1 流感,还是普通的季节性流感,那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往往都携带了对病毒抵抗力较弱的那个基因版本。 薛雅丽说,这项研究成果对防治流感来说有重要意义,如果再出现大规模流感疫情,医疗卫生部门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手段,预先筛查出那些对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有针对性地注射疫苗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降低死亡率。此外,从长远看,这项研究结果也有助开发新的流感药物和治疗手段。(分数:10.00)(1).在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中,出现了什么现象?(分数:2.50)A.感染者人数众多B.感
5、染者病情很严重C.感染者病情很轻微D.感染者抵抗流感的能力不同(2).研究者对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中出现的现象做出了怎样的解释?(分数:2.50)A.人体内的基因不同B.流感病毒强弱不同C.不同的流感治疗方法不同D.人体内一个基因的版本不同(3).针对这种现象,研究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不包括哪一项?(分数:2.50)A.动物实验研究B.对病毒的研究C.对患者的研究D.对基因的研究(4).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是:(分数:2.50)A.IFITM3 基因的作用B.人们抵抗流感的能力C.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D.基因差异影响抗流感能力一般认为,全球地震有活跃期,也有平静期。在上个世纪
6、70 年代以前,每个地震的活跃期延续 3 至 4 年,它们之间就是地震活动的平静期,通常为 3 到 5 年,多的是 10 年。最近,中外学者纷纷发表言论称地球已经进入新一轮地震频发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根据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的数据,通过数学、物理模型的模拟计算,认为从 2004 年印尼海啸开始,到 2018 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就在汶川地震发生不久前,俄罗斯科学家也预言 2018 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 2004 年的印尼海啸。该结论是基于俄地震学家所研制出的一种能记录地震生成过程并预测地震的模型,他们发明的“M8S 计算法”可以对地震进行中期(几
7、年内)预测。俄罗斯科学家推测这场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以下 5 个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带、智利、克什米尔、印尼苏门答腊岛和安达曼群岛附近的印度洋。专家还发现,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周期的末期地震的活动会加强。例如,20 世纪所有 4 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 年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1957 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 级地震,1960 年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1964 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现在,在他们所研究的半径 3000 公里范围内的 262 个周期中,有 124 个地震周期出现活动加强的征兆。 无独有偶,就在这则新闻发
8、布的前一个月,美国地质勘探局指出,加利福尼亚州在未来 30 年内发生能造成大面积破坏的强地震的可能性为 99%。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模型,以研究大地震的发生几率。他们发现,加州在 2038 年前不发生 6.7 级地震的几率只有 1%;同一期间,加州发生 7.5 级以上大规模地震的几率预计为 46%,加州南部人口稠密地区遭遇地震的可能性最大。这一预测是美国科学家根据他们设计的新模型做出的,新模型综合了地震学、地震地质情况和地球表面精确测量数据等各种信息,以预报发生大型地震的可能性。地质学家甚至推算出,加州最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位于洛杉矶以东里弗赛德县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南段。 如果说地球真的进入地震频发
9、期,那么汶川大地震可能就是其中一环,也许是 2004 年印度洋地震海啸的某种能量上的转移和呼应。地震,让全球息息相关。(分数:10.00)(1).根据本文,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多次发生大地震是因为:(分数:2.50)A.地球进入地震平静期B.地球进入地震危险期C.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D.地球进入地震爆发期(2).根据本文,目前科学家可以对地震发生做出怎样的判断?(分数:2.50)A.可以预测地震发生的时期B.可以预测地震发生的地区C.可以预测地震发生的概率D.目前 ABC 三项都可以做到(3).根据本文,下列哪种说法正确?(分数:2.50)A.汶川地震是区域性的地球活动B.世界各地发生的地震都是有关
10、联性的C.美国科学家认为现在地球处于地震周期的末期D.俄罗斯科学家预测了世界 5 个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4).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是:(分数:2.50)A.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B.地震让全球息息相关C.地震的平静期与活跃期D.俄罗斯与美国的地震研究年后备课休闲之余,偶尔翻阅了易中天先生的一篇博文最该以人为本的,最不拿人当人。文中谈及易先生对中国教育问题的一些看法。阅后颇有同感。易先生在剖析教育问题时提到:“脑子被搞坏的表现之一,是不但不会分析问题,甚至也不会提出问题,包括不会反问、批驳、质疑。”此外还谈及“不会辩论,是因为不会思考。不会思考,则是因为我们的学校,从来就不教这个。学校里教的,永远是绝
11、对正确的标准答案,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没错。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影响了我们几代人。就基础教育而言,学生总是满足于记忆和背诵知识、概念和定理,迷信传统与权威,在貌似快乐的表象下为应试而痛苦地学习。而我们的社会、家长和学校所关心的教育质量其实多数是指向孩子的成绩和分数。相信我们做家长的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都不会怀疑这样一个事实:孩子儿时的分数和成绩并不决定他们的未来。素质教育推行了那么多年,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虽已融入到教学当中,但成效并不明显。 问题何在?核心在于我们缺乏完整的、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评价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导向。同时还忽略了这些理
12、论和制度如何为社会大众所认识、接受和认同。评价指标、方法和制度对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决定着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决定了教育的主体内容和教育主体功能的实现。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针都提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提法本身并没有错,依此在中小学基础教学当中都有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安排。问题是升学率的指标、教育主管部门评价指标与方式、政府管理教育的配套政策导向以及家长、社会普遍存在的功利思想迫使学校忽略或放弃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放弃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使素质教育成为口号或形同虚设;传授和记忆“知识”事实上已成为我们当今教育的主体内容和本质功能。 以上分析结合
13、人的个体成长经历,我们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就学生个体而言,教育不应有统一的教育教学目标,重点在于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最大的潜能、寻找和确定最适合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教育的主体内容或本质功能,并非只是传授知识和解惑答疑,还应包括灵魂的塑造价值观、价值标准的养成与确立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从一定程度上说,教育对学生灵魂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知识的“掌握”可以靠死记硬背和日积月累,但价值标准的建立、价值观的形成和能力的养成则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 现状如何改,怎样纠偏,我们拭目以待。(分数:12.50)(1).目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数:
14、2.50)A.重知识而轻素质B.学生不会思考问题C.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D.学习成绩不能决定孩子们的未来(2).作者认为造成我国目前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分数:2.50)A.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B.缺乏素质教育的理念、方法、技术和实践C.家长、社会普遍存在的功利思想,只看重学生成绩D.缺乏科学完备的评价指标、方法、政策及大众认同(3).素质教育在我国实行的情况是:(分数:2.50)A.成效明显B.形同虚设C.很难推行D.深受欢迎(4).本文的结论告诉我们:(分数:2.50)A.教育应该有统一的教育教学目标B.教育的内容或功能就是传授知识、答疑解惑C.掌握知识比培养能力和价值观需要更
15、长的时间D.教育过程中塑造灵魂和培养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5).这篇短文主要告诉我们:(分数:2.50)A.我国教育问题的根源B.易中天先生对教育的批评C.有关教师身份的两个比喻D.我国教育的问题是没有推行素质教育面食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饮食,面食的种类很多。我们现在所吃的各种面食是怎样发明的呢?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麦”字,但由于磨面的磨要晚到战国以后才发明,所以商周时代人们只能吃整粒的小麦,还没有用面粉做成的面食。 在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中最早出现了“饼”字。“饼”是古人对面食的总称,蒸的叫蒸饼,烤的叫烧饼,撒上芝麻的叫胡饼,下在汤里的叫汤饼。但是迄今我们还没有发现战国时期的石磨,现在所发现年
16、代最早的磨面的石磨是西汉时期的。由于汉晋时期还没有掌握发酵的技术,因此,面食都是死面做的。死面饼很硬,难以咀嚼,需用汤汁泡软,这种吃法一直流传到今天,如西安的羊肉泡馍和北京的卤烧。 馒头,据说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得胜班师时,行至泸水,不能渡江,孟获说泸水中有一猖神兴风作浪,需用49 颗人头祭祀。诸葛亮想了个办法,用白面掺水做成人头的模样,里面包上牛羊肉,起名叫“馒头”。如今,北方人将有馅儿的馒头叫“包子”,南方人仍然把有馅儿的叫作“白馒头”。 中国最早的“面条”并不是条状的。那时,人们只是将面块擀成饼状扔到锅里去煮,故称之为“煮饼”。晋代又称“煮饼”为“汤饼”。做汤饼时,一手托面,一手用刀把面削入
17、汤中,所以又叫“饦”,实际上这就是现在的刀削面。到了唐代,改为把面放在案板上切。到了宋代,面条的花样逐渐增多,并形成了各地不同风味的面条。元代有挂面问世。明初的刘伯温还记下了 8 种面条的制法。元明两代,面条兴盛不衰,成为大众喜欢的食品。 水饺,古时叫馄饨,但它与现在的馄饨又不同。早在三国时期,魏人张揖在所著广雅一书中就提到馄饨这种食品。唐代,饺子称为“牢丸”。1968 年在新疆吐鲁番的塔那北区,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座唐代的墓葬,出土了一个木碗,碗里盛的饺子虽然已经干了,但是仍很完好,其形状与今天的饺子完全相同。这说明早在唐代,饺子就已经传到我国西域的少数民族地区了。(分数:10.00)(1).
18、现在发现年代最早的磨面的石磨是什么时候的?(分数:2.50)A.商周时期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D.唐宋时期(2).根据本文,西安的羊肉泡馍:(分数:2.50)A.难以下咽B.是用死面做的C.汉晋时期就出现了D.和北京卤烧吃法一样(3).根据本文,古代所谓的“馒头”就是今天的:(分数:2.50)A.馍馍B.包子C.蒸饼D.面条(4).本文主要谈的是:(分数:2.50)A.面食的起源B.面食的种类C.面食的制作D.面食的影响受广袤无际森林的启发,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工程师把肉眼不可见的纳米线构建成纳米“树”,进而形成纳米“森林”来捕获太阳能,然后利用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来生产氢燃料。相关论文
19、发表在纳米尺度杂志上。 氢燃料在燃烧时不排放有害气体,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一直被视为汽车动力的终极清洁能源。但目前氢燃料的生产过程却并不清洁,无论是从合烃的化石燃料中制氢,还是电解水制氢,都离不开煤、石油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树能够最大限度地捕获太阳能的关键是它的垂直生长结构及其枝繁叶茂的形态。从空中看地球,平静的海面波光粼粼、光辉明亮,而森林则郁郁葱葱、深邃幽暗,这是因为垂直结构能够吸收太阳能,而平面结构则反射太阳能。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工程师利用自然界非常丰富的硅和氧化锌制成纳米线,在三维纳米线阵列中模仿森林生长的形态结构,并利用光电化学过程来分解水,水的分解过程可以产生氢气和氧
20、气,提取氢气后可作为燃料。由于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是清洁能源,因此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是一种以清洁能源来生产清洁燃料的新方式。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纳米“树”电极浸没在水中,然后利用模拟的太阳光进行照射,并测量电量的输出。结果表明,这种垂直分支结构不仅能够捕获大量太阳能,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氢气产量。因为在平面结构,气泡必须很大才能浮出水面,而纳米“树”结构可以很快地提取非常小的氢气泡。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垂直分支结构可以为化学反应提供比平面结构大 40 万倍的表面积。 研究人员还有更为远大的目标,他们的眼睛盯上了人工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光合作用中,植物不仅吸收阳光,还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碳水化合
21、物供其自身生长。研究人员希望未来能够模仿这一过程,利用纳米“森林”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数:12.50)(1).美国科学家发明纳米“树”的目的是:(分数:2.50)A.捕获太阳能B.模拟树的垂直结构C.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D.以清洁能源生产清洁能源(2).科学家模拟树的垂直结构是因为:(分数:2.50)A.森林郁郁葱葱、深邃幽暗B.树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C.树的平面结构能反射阳光D.树的垂直结构能最大限度吸收阳光(3).纳米“树”不仅捕获太阳能而且能:(分数:2.50)A.同时产生氧气B.提高氢气产量C.产生非常大的氢气泡D.产生非常小的氢气泡(4).研究人员下一步的目标是利用纳米“森林
22、”:(分数:2.50)A.吸收水分B.模拟光合作用C.吸收二氧化碳D.生产碳水化合物(5).本文主要告诉我们:(分数:2.50)A.目前氢燃料的生产过程并不清洁B.纳米“森林”可将光和水转化为氢燃料C.发明纳米“森林”是受到森林结构的启发D.纳米“森林”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年轻的父母为孩子端回附带玩具的套餐时,是否有过一丝闪念:小家伙盯着的究竟是食物还是玩具?童心未泯的成年人是否也曾为了集齐一套机器猫而挤进快餐店? 食物搭配玩具一直是商家虏获人心的手段,然而美国旧金山的健康食品促进条例却从 2011 年 12 月 1日起发令禁止当地餐厅为未达法定营养标准的食物配送玩具。各种数据表明,人口肥
23、胖现象正呈现流行病趋势,儿童肥胖现状更是令人担忧。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现代人过于频繁地光顾餐厅,尤其是快餐厅。而在另一项调查中,孩子的体重问题更成为美国父母们的心头大患。条例因此试图通过禁止垃圾食品附赠玩具,鼓励家长和孩子做出更为健康的饮食选择。 对此,纽约大学著名营养学家玛丽恩内斯特尔博士表示,在食物中配送玩具等激励物的营销手段会严重影响儿童对食物的偏好、需求及消费。而在营销的战役中,商家往往采取这种方式,试图通过诱导儿童来左右家庭的购买决策。 新规定的支持者认为,儿童会在高热量、低营养食物与激励物之间建立联系,因此,伴随垃圾食品的积极强化可能进一步增加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 那么,如果在健康
24、食物中附赠玩具,是不是就能激励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儿童肥胖症领域的领先学者、来自美国布法罗大学的莱纳德爱泼斯坦博士和他的团队认为,当务之急是校正孩子们的饮食偏好,使他们的目光从“不健康但高强化性”的食物转向“更健康但较低强化性”的食物。为了实现这种转变,可以让玩具暂时扮演健康食物的强化物。这样,正如“旧金山条例”考虑的那样,如果餐厅只为健康食物搭配玩具,儿童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得到改良。 目前,摆在心理学家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儿童饮食的强化物到底是玩具还是食物本身?如果有研究能证明玩具确实增加了儿童对垃圾食品的偏好、需求和消费,那么,限制垃圾食品配赠玩具的做法就正中靶心。然而,如果吸引孩
25、子们的是垃圾食品本身,撤走它们的附属品依然很难达到预防儿童肥胖的效果。 无论如何,积极强化物的作用是肯定的。年轻的父母们可以把玩具藏在身后,对孩子说:“想要玩具吗?先吃口菜花吧!”(分数:10.00)(1).对商家来说,食物搭配玩具是:(分数:2.50)A.一种营销手段B.为了影响儿童的饮食偏好C.为了激励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D.为了鼓励家长做出健康的饮食选择(2).美国旧金山的健康食品促进条例禁止食物配送玩具是因为:(分数:2.50)A.当地餐厅的食物未达法定营养标准B.肥胖已成为一种流行病,尤其是儿童C.现代人过于频繁地光顾餐厅,尤其是快餐厅D.玩具和高热量、低营养的食物之间有某种联系(
26、3).如果在健康食物中附赠玩具,其结果是:(分数:2.50)A.儿童会选择健康食物B.儿童会选择垃圾食品C.有效预防了儿童发胖D.不一定有积极的效果(4).根据本文,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分数:2.50)A.儿童喜欢的是垃圾食品本身而不仅仅是玩具B.垃圾食品搭配玩具销售会强化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C.在健康食物中附赠玩具就有可能让儿童在两者间建立联系D.无论与健康食品还是垃圾食品搭配,玩具都起到了强化物的作用来自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的认知科学家丹尼尔卡萨桑托博士在心理科学近期趋势一刊中阐述道:人们的体型体格千差万别,而拥有不同身体特征的人思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我们身体的某些特点正在以可预测的方式
27、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这种影响覆盖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了从语言到表象再到情绪的各项机能。卡萨桑托将这种观点称作“身体特异假说”。 作为这一假设的实验之一,卡萨桑托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探究了右利手人和左利手人决策方式的差异,并试图研究惯用左手或右手是否可能影响个体对价值、智力和诚实等抽象概念的判断。 在实验中,研究者向被试者们出示了一些图片,请他们在图中的两件商品里选择一件购买,从两位应聘者中择一录用,或在两只外星生物里挑出一个看起来更为可信的。右撇子们如出一辙地选择了右侧图片中的商品、人员和生物,而左撇子们则对左边的图片表现出更强烈的好感。实验揭示出一个趋势:大多数人倾向于偏爱自己在主动手一侧遇
28、到的事物。 那么,用手习惯是怎样在人们做出上述种种抽象评估时产生影响的呢?卡萨桑托认为,这一切都与“流畅性”有关:人们更喜欢那些易于感知和产生互动的事物。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右利手人的右手比左手更灵便,他们因此将“好”的评价与“右侧”连接起来,而将“坏”的评价与“左侧”连接起来。 不过,人们对主动手一侧事物的偏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右利手人的右手不幸永久残疾,他们便会弃暗投明,逐渐将“好”与“左侧”捆绑在一起。在实验室中,卡萨桑托和同事们在“好”手发生暂时功能障碍的右利手人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改变“在用右手笨拙地摸索了几分钟之后,这些右撇子开始像左撇子一样思考了”。对此,卡萨桑托认为,或许我
29、们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身体来改变他们的思想。 如果这项实验的结论最终被证实,主动手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将带给我们诸多重要的启示。事实上,身体特异假说的原理或许还在选举行为中发挥着某些作用:许多国家仍在使用蝶式选票,将候选人的名字分列两边。 此外,卡萨桑托博士还建议:“既然全国 90%的人都是右利手人,那些打算吸引客户、销售产品或赢得选票的人,就应该考虑将宣传册或电脑屏幕的右侧作为优侧。”(分数:10.00)(1).卡萨桑托的假说认为:(分数:2.50)A.身体特征会影响我们的思维B.身体特征会支配我们的思维C.身体特征会破坏我们的思维D.身体特征会促进我们的思维(2).实验的结果显示:(分数:2.5
30、0)A.左撇子偏向选择右侧的事物B.右撇子偏向选择左侧的事物C.左撇子和右撇子大都偏爱右侧的事物D.左撇子和右撇子大都偏爱主动手一侧的事物(3).为什么用手习惯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呢?(分数:2.50)A.人们更喜欢陌生的事物B.人们更喜欢流畅的事物C.人们更喜欢困难的事物D.人们更喜欢那些易于感知和产生互动的事物(4).身体特异假说的原理可能在哪些方面得到应用?(分数:2.50)A.教学B.选举C.绘画D.买东西巴尔干半岛上的萨拉热窝,往日热闹非凡的街头空无一物,维斯米斯其纳市场已经没有一块平整的地段了天空中的大气仍在颤抖,大厦上的玻璃仍在碎裂,酿酒厂的酒浆仍在流淌战火还没有停息,炮弹在呼啸,坦
31、克在突进,子弹在飞舞,也许就在神不知鬼不觉的那么一瞬间,谁都可能被这个可爱而又可恶的世界抛进地狱。 下午四点,街头上出现了一个人瘦高个儿,一头乱发,近乎可笑的八字胡,一副悲伤至极的神情。他扬起双手,左手握住大提琴的颈部,右手将琴弓搭上琴弦,庄重地开始演奏音符漫漫飞扬,旋律款款流泻 在这一时刻,震耳欲聋的战火声全部消失了,这个世界被音乐统治了。 就在前一天,1992 年 5 月 27 日下午四点,萨拉热窝围城战役进入最激烈时段,几发迫击炮弹飞过来,不偏不倚地落在维斯米斯其纳市场,顿时,整个市场被大火吞噬了,一群正在排队等面包的普通市民被击中,到处是残肢断臂,到处是鲜血和碎骨,22 人当场丧生,7
32、0 多人受伤。韦德兰斯梅洛维奇萨拉热窝交响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亲眼目睹了发生在窗外的惨剧。在经历了巨大的悲痛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从第二天开始,在事件发生的地点演奏意大利作曲家托马索阿尔比诺尼的g 小调柔板古典音乐中最为悲伤的乐章,每天为一个死去的人演奏,一共演奏 22 天,以哀悼战火中的罹难者。 面对呼啸的炮弹和横飞的子弹,韦德兰斯梅洛维奇没有半点儿退缩,每天下午四点准时来到维斯米斯其纳市场中央,满怀悲痛、泰然自若、一丝不苟地演奏g 小调柔板。他要用乐曲呼唤人们,控诉战争的残酷以及罪恶、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摧残;他要用乐曲鼓舞人们,在悲剧时刻保持无畏的勇气,捍卫人性的尊严。他用音乐传达了一个坚定不
33、移的信念:战争并未毁灭一切,世界并未完全失落,慈悲的花朵在愚蠢的暴行之下依然能够盛开。 萨拉热窝之战是现代战争史上持续最久的城市包围战,战事从 1992 年 4 月 5 日一直持续到 1996 年 2 月28 日。根据联合国估计,其间每天平均有 329 颗炮弹击中该城,单日最高纪录是 1993 年 7 月 22 日的3722 次炮击,造成 11000 多人死亡,56000 多人受伤。 一天,两天,三天连续的 22 天里,韦德兰斯梅洛维奇天天做着一件事下午四点,在维斯米斯其纳市场,或端坐在街道的碎石残砾中,或斜倚在四周冒着黑烟的断墙上,演奏阿尔比诺尼的g 小调柔板。 这一场景,被一名俄罗斯摄影师
34、捕捉到了,拍摄了一张照片:背景是坍塌的残垣断壁,灰暗的色调中透出一片明亮,韦德兰斯梅洛维奇穿着演出的燕尾服,左手握着大提琴,右手拉着琴弓,沉浸在忘我的演奏之中。我们仿佛听得见隆隆的炮火声,更听得见炮火中的旋律:那一个个深沉而凝重的音符直逼人心,激发富有正义感的人们重拾人性的尊严与和平的生机。就是这样,在战火中的维斯米斯其纳市场,一个身影塑成了一座雕像:大提琴手韦德兰斯梅洛维奇,永远屹立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萨拉热窝街头。(分数:12.50)(1).1992 年 5 月,在巴尔干半岛上的萨拉热窝:(分数:2.50)A.人们完全绝望了B.有一座雄伟的雕像C.人们随时都可能死亡D.人们每天都能听到音
35、乐(2).韦德兰决定去维斯米斯其纳市场演奏音乐是为了:(分数:2.50)A.让战争尽早结束B.控诉战争的残酷C.鼓舞人们保持勇气D.悼念战争中的死难者(3).韦德兰的演奏从哪一天开始?(分数:2.50)A.1992 年 4 月 5 日B.1993 年 7 月 22 日C.1992 年 5 月 27 日D.1992 年 5 月 28 日(4).关于萨拉热窝之战,下面哪项描述不正确?(分数:2.50)A.战争持续了将近 4 年B.伤亡惨重的残酷战争C.充满浪漫色彩的战争D.现代战争中持续最久的城市包围战(5).本文主要表现了:(分数:2.50)A.韦德兰的勇敢坚强B.萨拉热窝战争的无比残酷C.萨拉
36、热窝人民对音乐的热爱D.萨拉热窝人民在战争中的坚强无畏,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我国青藏高原上的昆仑山区有个那棱格勒峡谷。它在世界上名声显赫,为世界著名的五大死亡谷之一。 这里夏天气候多变,一瞬间就会平地生风,电闪雷鸣。尤其是滚滚炸雷震得地动山摇,成片的树木被烧得身焦枝残,难怪这个峡谷里很少有高耸的树木和活物,即使有也会成为雷击的目标。为此,千百年来,附近以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均将谷地视为禁地。偶有误入其中者,也绝少生还。更令人困惑的是,有时遭到雷击的牛马或人的尸体会随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上个世纪末,新疆地质局科学考察队为了揭开那棱格勒峡谷之谜,冒着夏季被雷击的危险,闯入该峡谷进行调查。适逢那棱格勒河附
37、近的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马从牧场里溜出来,牧主跟着马群的足迹追寻,好不容易在第七天发现了马群,此时,他才发觉自己已来到那棱格勒河的谷地,不由得一阵战栗。然而,为了找回马群,他已顾不得自身的安危了。 科考队继续进行调查,几天后,他们注意到那个牧主的马再次在附近出现,只是没见到理应在一起的牧主。科考队为了看个究竟,循着马的足迹前行,结果在不远处发现牧主仰面朝天的尸体,好像是受到了雷击,脸已经完全发黑。 蓝天飘着白云,一切都是那么平静,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科考队长、气象学家沙普尔坎基开始赞美这个好天气,然而话音未落,天空突然变脸,身边响起了震撼大地的雷鸣声。与此同时,夹着沙尘的暴风迎面袭来。 坎基
38、队长见此情景马上喊道:“尽快卸下无线电的天线,危险!”却见在峡谷深处洼地上的厨师长王力辰倒了下去,科考队员马上采取应急治疗措施,好不容易使老王苏醒过来。据他说自己正拿着铁勺炒菜,突然听到打雷,刚觉得有些意外,头顶上就响起了炸雷,感觉离自己很近。在那一瞬间,闪电像一把利剑砍来,手上的炒勺飞出去了,接着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雨过天晴之后,科考队展开巡查,发现河边凌乱地躺着被烧焦的马的尸体,后询问气象台得知,这次异常天气仅发生在那棱格勒河中游的谷地,上游和下游连一滴雨也没下。 科考队的调查进行了整整一个夏天,结果查明了下列事实: 首先,这种现象仅出现在那棱格勒河中游的谷地,好像雷云被峡谷吸
39、进去集中起来似的。据测定,在这一带靠近山顶的地方有 10003000 高斯的强磁性。 其次,河流中游的地层,除有大面积火山喷发的强磁性玄武岩体外,还伴生分布有三十多个铁矿及石英闪长岩体。正是这里的地下岩体和铁矿带所形成的强大磁场的电磁效应,引来了雷电云层中的电荷,招致局部打雷。 再者,这里夏季的湿气流容易被昆仑山阻挡,集中在中游的谷地,由于上空带电的对流云或雷云的影响,这个地区地表的大气电场增强,经常引起尖端放电现象。 反复打雷使得这一带缺少高大的树木。但是这里牧草茂盛,所以牛马喜欢前来觅食,而一旦引起放电现象,牛马和人自然成了雷击的目标。至于尸体消失,或许与这一带覆盖着的冻土有关。厚达几米的
40、冻土层可以说已变成了巨大的固体蓄水库。一到夏天气温上升,就变成了沼泽地,而沼泽地会立即把尸体吞没。那棱格勒峡谷的谜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自然现象。(分数:12.50)(1).那棱格勒峡谷被称为“死亡之谷”是因为:(分数:2.50)A.没有任何生命存在B.常有牲畜离奇死亡C.地势险要,生命稀少D.多雷电,进入者很少生还(2).遭到雷击的牛马或人的尸体会随即消失是因为:(分数:2.50)A.无法解释B.被冰雪覆盖C.被暴风卷走D.被沼泽地吞没(3).老王被雷击中可能是因为:(分数:2.50)A.离雷比较近B.手里拿着一把利剑C.在峡谷深处洼地上D.手里拿着炒菜的铁勺(4).科考队调查的结果表明,此地多
41、雷电主要是因为:(分数:2.50)A.这里牧草茂盛B.这里气候湿润C.这一带存在强磁场D.这一带缺少高大的树木(5).本文主要告诉我们的是:(分数:2.50)A.科考队在那棱格勒峡谷的经历B.造成那棱格勒峡谷多雷电的原因C.阿拉尔牧场的牧主是怎么死亡的D.那棱格勒峡谷人和动物死亡的原因五、读后写(总题数:1,分数:100.00)1.说明:阅读下面这篇文字,阅读后,请你以“让你的镜头中有母亲”为题,将其缩写成一篇短文,以复述为主,可以合理删除文中某些信息,不需加入自己的观点,字数不得少于 600。 60 岁的母亲从老家来帮我带孩子已经快两年了,几乎每个周末,我们全家都会带上宝贝女儿去逛公园。女儿
42、天性活泼,公园里玩儿的东西又多,我和妻子轮换着给不满两岁的女儿照相,常常是忙得不亦乐乎,生怕错过女儿难得的笑脸、俏皮的动作,以及公园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盘点一下,两年下来,女儿的照片、视频已经有很多了。妻说你抽空整理一下女儿的照片,最好能把当时的情景记录下来,我觉得有意义也有道理,就遵命照办。 月上枝头的时候,我静静坐在电脑前,女儿的照片一张张被我设计制作成电子相册,配上了好听的音乐,再加上我厚重的男中音配音,真是太美了!我不由得自叹一声:“女儿是我的杰作,这些视频也是我最优秀的作品。”当我被这一切熏染得恍恍惚惚的时候,一段视频让我犹如醍醐灌顶般清醒继而冷静下来。那是一段女儿在小区玩耍的录
43、像,小家伙手里拿着一个苹果冲镜头蹒跚而来,就在镜头断点的当口,我看见一只苍老的不完整的手那是我的老母亲的手,是她怕我的女儿摔倒才伸出来的一把“扶手”。 我内心的安静与祥和顿时被打乱。我很仔细地翻阅所有的照片和视频,一遍又一遍,我打开所有的硬盘和文件夹,没有找到母亲的一张照片,哪怕是站在我们边上的。 我猛然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任泪水流成家乡的小河。 我的记忆开始回到故乡,我翻开那些发黄的老照片,在为数不多的照片里,我终于找到一张有母亲的照片。那是我十多岁的时候,村里来人照相,还带着少林寺的背景布。当时电视上正在热播电影少林寺,很多家境好的家庭全家拍好几张。母亲没有更多的钱,只能拍一张,那天父亲不在家,为了把少林寺的背景拍全,母亲让我们兄妹三人成“品”字形照一张,她站在边上,照片上我们兄妹三人笑得灿烂,母亲却袖手站在很远的地方看着我们。 看着这张发黄的旧照片,我再一次忍不住掉下眼泪。母亲啊!孩儿小的时候,你给我们照相,你却远远地淡出;孩儿们长大了,在给自己的孩子照相的时候,你却被遗忘在镜头的外面。我顿时泪如泉涌,妻子被惊醒,我把自己的心事给她讲了。 妻说:“老公,咱明天带妈去昆明,多拍些照片,让她老人家高兴一下。”我说:“昆明就不去了,妈来云南两年了,还没有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