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电学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2 型题(总题数:3,分数:6.00)1.患者男性,34 岁,因预激综合征行射频消融术,术后 2 天心电图示 delta 波消失,但多个导联 T 波仍倒置,其原因可能为(分数:2.00)A.心肌受损B.射频消融未成功C.电张调整性 T 波改变D.急性冠脉综合征E.心血管神经症2.患者女性,72 岁。自觉有心跳不齐感,心电图检查见图 423。以下为该心电图的诊断,其中错误的是 (分数:2.00)A.伪差B.心房颤动C.窦性心律不齐D.一度房室传导阻滞E.左前分支阻滞3.、aVF 导联 ST 段呈下斜型
2、抬高并缓慢下降,其后 T 波倒置,心电图如图 426 所示,该特殊波称为 (分数:2.00)A.Brugada 波B.Epsilon 波C.Lambda 波D.Niagara 波E.Osbom 波二、A1 型题(总题数:18,分数:36.00)4.关于脑血管意外患者心电图改变的论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可出现 ST 段抬高B.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样异常 Q 波C.常伴有 QT 间期延长D.可出现 T 波深倒置E.异常 Q 波和 ST 段抬高通常发生于、aVF 导联5.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论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室间隔肥厚可产生异常 Q 波B.室间隔严重肥厚可引起左心室流出道
3、狭窄C.异常 Q 波多出现在、aVL、V 4 V 6 导联D.异常 Q 波深而不宽E.不会出现二尖瓣型 P 波6.关于两点半综合征的论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是指 QRS 波群电轴指向+90,而 T 波电轴指向一 30B.在瘦长体型者易见C.心电图表现为、aVF 导联 QRS 波群主波向上,T 波倒置D.运动试验不能使 T 波恢复E.口服钾盐可使 T 波恢复7.P 波振幅025mV 可见于多种疾患,但除外(分数:2.00)A.右心房肥大B.低钾血症C.甲状腺功能亢进D.急性左心衰E.急性肺动脉栓塞8.关于正常人 QRS 波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QRS 波群代表心
4、室除极B.正常人 QRS 波群时限一般不超过 011sC.aVF 导联可呈 rS 型D.V 5 、V 6 导联可呈 qR、qRs、Rs 或 R 型E.V 1 导联的 RS 可1,也可1;V 5 导联的 RS 可1,也可19.圆顶尖角型 T 波常见于(分数:2.00)A.左心室肥大B.Brugada 综合征C.瘦长型健康青年D.室间隔缺损E.房间隔缺损10.以下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是(分数:2.00)A.QRS 波群为右束支阻滞型时,V 1 导联呈 R 或 qR 型,V 6 导联 RS1B.aVR 导联 QpRS 波群呈 R 型或 RS 型C.QRS 波群为左束支阻滞型时,V 1 导联呈
5、 r 波时限30msD.心室初始激动速度(Vi)与心室终末激动速度(Vt)之比1E.以上都是11.关于高钾血症所致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常有尿毒症、横纹肌溶解等病史B.T 波高尖C.QRS 波群的 S 波明显增宽D.可见房室分离E.血钾降至正常水平后 QRS 波群形态恢复正常12.关于 Bachmann 束阻滞心电图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P 波增宽012s 且有切迹B.P 波呈双峰,峰间距004sC.常伴有 PR 段偏移D.可出现间歇性二尖瓣型 P 波E.与左心房肥大心电图表现类似13.关于正常人 Q 波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
6、.00)A.Q 波振幅14RB.Q 波时间一般不超过 003sC.aVR 导联可见深而宽的 Q 波D.V 1 导联可呈 QS 波E.V 1 V 3 导联可有小 q 波14.在、V 5 、V 6 导联不应出现 Q 波的是(分数:2.00)A.左束支阻滞B.右束支阻滞C.左前分支阻滞D.左后分支阻滞E.肥厚型心肌病15.V 1 导联 RS1,V 5 导联 RK1,常见于(分数:2.00)A.左心室肥大B.左束支阻滞C.左前分支阻滞D.右心室肥大E.右束支阻滞16.可引起 QRS 波群振幅降低的原因是(分数:2.00)A.皮下气肿B.肺气肿C.胸腔积液D.全身明显水肿E.以上都是17.以下情况可引起
7、额面 QRS 心电轴右偏,但应除外(分数:2.00)A.瘦长体型B.右心室肥大C.肺气肿D.左后分支阻滞E.孕妇18.以下为在生理情况下亦可出现的 T 波改变,但应除外(分数:2.00)A.T 波高耸B.T 波低平C.T 波倒置D.T 波电交替E.T 波双峰19.不属于继发性 T 波改变的是(分数:2.00)A.完全性右束支阻滞B.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预激综合征D.低钾血症E.起搏器心律20.关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P 波消失代以 f 波或心电图上看不清 f 波B.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并可恶化为心室颤动C.QRS 波群宽大畸形、形态多样D.最快心室率不会超过
8、 200 次分E.宽 QRS 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时的预激形态相似21.关于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额面 QRS 心电轴为一 90180支持室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不会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C.V 1 导联 QRS 为多相波,支持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D.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是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有利证据E.V 1 导联 ORS 波群呈“兔耳征”支持室性心动过速三、B1 型题(总题数:3,分数:24.00)A相关导联 ST 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变化迅速,出现病理性 Q 波 B普遍导联 ST 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aVR、V 1
9、 导联除外),不出现病理性 Q 波 CST 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主要为 J 点抬高,多见于胸导联,不出现病理性 Q 波 D相关导联一过性 ST 段抬高,对应导联 ST 段下移,变化迅速 E相关导联 ST 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持续达数月,有病理性 Q 波(分数:10.00)(1).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2.00)A.B.C.D.E.(2).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2.00)A.B.C.D.E.(3).左心室室壁瘤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2.00)A.B.C.D.E.(4).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2.00)A.B.C.D.E.(5).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
10、:2.00)A.B.C.D.E.A室性期前收缩 B室内差异性传导 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D室性心动过速 E预激综合征(分数:6.00)(1).心房颤动时出现多个联律间期固定的宽大畸形 QRS 波群提示为(分数:2.00)A.B.C.D.E.(2).心房颤动时在一次长 RR 间距后出现宽 QRS 波群,在 V 1 导联呈 rsR型,提示该 QRS 波群为(分数:2.00)A.B.C.D.E.(3).心室率较快,RR 间距不齐,QRS 波群宽窄不等提示为(分数:2.00)A.B.C.D.E.A胸导联 J 点抬高型 ST 段上移 BS Q T C圆顶尖角型 T 波 D孤立性负性 T 波 EV 1
11、 、V 2 导联 RS1(分数:8.00)(1).正常婴幼儿心电图常表现为(分数:2.00)A.B.C.D.E.(2).典型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2.00)A.B.C.D.E.(3).瘦长型健康青年心电图可见(分数:2.00)A.B.C.D.E.(4).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心电图可出现(分数:2.00)A.B.C.D.E.心电学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2 型题(总题数:3,分数:6.00)1.患者男性,34 岁,因预激综合征行射频消融术,术后 2 天心电图示 delta 波消失,但多个导联 T 波仍倒置,其原因可能为(分
12、数:2.00)A.心肌受损B.射频消融未成功C.电张调整性 T 波改变 D.急性冠脉综合征E.心血管神经症解析:解析:心室预激消失后,心室除极顺序恢复正常后的一段时间内,T 波可仍呈现与 delta 波向量方向一致的改变,为电张调整性 T 波改变。2.患者女性,72 岁。自觉有心跳不齐感,心电图检查见图 423。以下为该心电图的诊断,其中错误的是 (分数:2.00)A.伪差B.心房颤动 C.窦性心律不齐D.一度房室传导阻滞E.左前分支阻滞解析:解析:乍一看,心电图似乎显示为心房颤动,且 R-R 间距不等。但仔细观察发现每一个 QRS 波前都存在明显的窦性 P 波,实为窦性心律不齐,而基线快速的
13、波动波属伪差。另外,可见 PR 间期延长至024s,存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QRS 心电轴左偏超过一 45,QRS 波群时间延长至 011s,支持左前分支阻滞的诊断。需要注意的是,左前分支阻滞可引起胸导联 R 波递增不良,表现为 V 5 、V 6 导联 S 波加深,胸导联呈顺钟向转位,易误认为右心室肥厚。3.、aVF 导联 ST 段呈下斜型抬高并缓慢下降,其后 T 波倒置,心电图如图 426 所示,该特殊波称为 (分数:2.00)A.Brugada 波B.Epsilon 波C.Lambda 波 D.Niagara 波E.Osbom 波解析:解析:Lambda 波是心室除极与复极均有异常的心电图波
14、,出现在下壁导联,是 QRS 波群与 ST 段形成的复合波,其形态类似希腊字母“入”形状,因而称为 Lambda 波。Lambda 波患者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也可表现为原发性心脏骤停而发生猝死。亦有学者认为该特殊波特征属于变异性 Brugada 综合征。Lambda 波可能是猝死高危患者一个新的心电图标志。二、A1 型题(总题数:18,分数:36.00)4.关于脑血管意外患者心电图改变的论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可出现 ST 段抬高B.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样异常 Q 波C.常伴有 QT 间期延长D.可出现 T 波深倒置E.异常 Q 波和 ST 段抬高通常发生于、aVF 导联
15、 解析:解析:脑血管意外患者异常 Q 波和 ST 段抬高通常发生在胸导联,尤其是 V 3 V 6 导联。5.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论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室间隔肥厚可产生异常 Q 波B.室间隔严重肥厚可引起左心室流出道狭窄C.异常 Q 波多出现在、aVL、V 4 V 6 导联D.异常 Q 波深而不宽E.不会出现二尖瓣型 P 波 解析:解析:肥厚型心肌病可出现二尖瓣型 P 波改变,主要为左心房肥大或左心房负荷增加所致。6.关于两点半综合征的论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是指 QRS 波群电轴指向+90,而 T 波电轴指向一 30B.在瘦长体型者易见C.心电图表现为、aVF 导联
16、QRS 波群主波向上,T 波倒置D.运动试验不能使 T 波恢复 E.口服钾盐可使 T 波恢复解析:解析:两点半综合征是指在正常人中,特别是瘦长体型者偶见额面 QRS-T 夹角增大,QRS 波群电轴指向+90,而 T 波电轴指向一 30,似时钟两点半。心电图表现为、aVF 导联 QRS 波群主波向上,T 波倒置。运动试验或口服钾盐可使 T 波倒置恢复为直立,属功能性 T 波改变。7.P 波振幅025mV 可见于多种疾患,但除外(分数:2.00)A.右心房肥大B.低钾血症C.甲状腺功能亢进D.急性左心衰 E.急性肺动脉栓塞解析:解析:急性左心衰主要引起左心房负荷增加,P 波增宽、切迹,V 1 导联
17、的 P 波终末电势明显增大。8.关于正常人 QRS 波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QRS 波群代表心室除极B.正常人 QRS 波群时限一般不超过 011sC.aVF 导联可呈 rS 型D.V 5 、V 6 导联可呈 qR、qRs、Rs 或 R 型E.V 1 导联的 RS 可1,也可1;V 5 导联的 RS 可1,也可1 解析:9.圆顶尖角型 T 波常见于(分数:2.00)A.左心室肥大B.Brugada 综合征C.瘦长型健康青年D.室间隔缺损 E.房间隔缺损解析:10.以下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是(分数:2.00)A.QRS 波群为右束支阻滞型时,V 1 导联呈 R 或 q
18、R 型,V 6 导联 RS1B.aVR 导联 QpRS 波群呈 R 型或 RS 型C.QRS 波群为左束支阻滞型时,V 1 导联呈 r 波时限30msD.心室初始激动速度(Vi)与心室终末激动速度(Vt)之比1E.以上都是 解析:11.关于高钾血症所致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常有尿毒症、横纹肌溶解等病史B.T 波高尖C.QRS 波群的 S 波明显增宽D.可见房室分离 E.血钾降至正常水平后 QRS 波群形态恢复正常解析:12.关于 Bachmann 束阻滞心电图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P 波增宽012s 且有切迹B.P 波呈双峰,峰间
19、距004sC.常伴有 PR 段偏移 D.可出现间歇性二尖瓣型 P 波E.与左心房肥大心电图表现类似解析:解析:上房间束(Bachmann 柬)断裂、变性或纤维化可产生二尖辩型 P 波改变,称为不完全性房内(房间束)阻滞,诊断时需要排除左心房肥大。PR 段偏移常见于心房梗死。13.关于正常人 Q 波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Q 波振幅14RB.Q 波时间一般不超过 003sC.aVR 导联可见深而宽的 Q 波D.V 1 导联可呈 QS 波E.V 1 V 3 导联可有小 q 波 解析:解析:正常情况下 V 1 、V 2 导联可呈 QS 型,但 V 1 V 3 导联 r 波前不应有 q
20、波(包括 Q 波和 q波),若出现 q 波,无论再小也属异常。14.在、V 5 、V 6 导联不应出现 Q 波的是(分数:2.00)A.左束支阻滞 B.右束支阻滞C.左前分支阻滞D.左后分支阻滞E.肥厚型心肌病解析:15.V 1 导联 RS1,V 5 导联 RK1,常见于(分数:2.00)A.左心室肥大B.左束支阻滞C.左前分支阻滞D.右心室肥大 E.右束支阻滞解析:16.可引起 QRS 波群振幅降低的原因是(分数:2.00)A.皮下气肿B.肺气肿C.胸腔积液D.全身明显水肿E.以上都是 解析:17.以下情况可引起额面 QRS 心电轴右偏,但应除外(分数:2.00)A.瘦长体型B.右心室肥大C
21、.肺气肿D.左后分支阻滞E.孕妇 解析:18.以下为在生理情况下亦可出现的 T 波改变,但应除外(分数:2.00)A.T 波高耸B.T 波低平C.T 波倒置D.T 波电交替 E.T 波双峰解析:解析:在生理情况下不会出现 T 波电交替,T 波电交替已被视为可能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信号。19.不属于继发性 T 波改变的是(分数:2.00)A.完全性右束支阻滞B.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预激综合征D.低钾血症 E.起搏器心律解析:20.关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P 波消失代以 f 波或心电图上看不清 f 波B.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并可恶化为心室颤动C.QRS 波
22、群宽大畸形、形态多样D.最快心室率不会超过 200 次分 E.宽 QRS 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时的预激形态相似解析:21.关于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额面 QRS 心电轴为一 90180支持室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不会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 C.V 1 导联 QRS 为多相波,支持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D.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是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有利证据E.V 1 导联 ORS 波群呈“兔耳征”支持室性心动过速解析:解析: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心动过速之间的鉴别点有:如果 QRS 额面心电轴指向右上方,电轴为
23、一 90180,则支持室性心动过速。而室内差异性传导额面 QRS 心电轴通常在0+100之间;当 V 1 导联呈 R 型伴切迹时,切迹前峰高于后峰(兔耳征),支持室性心动过速;房室分离且心室率快于心房率、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为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有力证据;QRS 波群时限016s 则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能性较大;室性心动过速,尤其心室率过快时常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但室上性心动过速如心室率过快时亦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三、B1 型题(总题数:3,分数:24.00)A相关导联 ST 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变化迅速,出现病理性 Q 波 B普遍导联 ST 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aVR、V 1 导联除外),不出
24、现病理性 Q 波 CST 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主要为 J 点抬高,多见于胸导联,不出现病理性 Q 波 D相关导联一过性 ST 段抬高,对应导联 ST 段下移,变化迅速 E相关导联 ST 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持续达数月,有病理性 Q 波(分数:10.00)(1).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2.00)A. B.C.D.E.解析:(2).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2.00)A.B. C.D.E.解析:(3).左心室室壁瘤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2.00)A.B.C.D.E. 解析:(4).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2.00)A.B.C.D. E.解析:(5).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
25、图表现为(分数:2.00)A.B.C. D.E.解析:A室性期前收缩 B室内差异性传导 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D室性心动过速 E预激综合征(分数:6.00)(1).心房颤动时出现多个联律间期固定的宽大畸形 QRS 波群提示为(分数:2.00)A. B.C.D.E.解析:(2).心房颤动时在一次长 RR 间距后出现宽 QRS 波群,在 V 1 导联呈 rsR型,提示该 QRS 波群为(分数:2.00)A.B. C.D.E.解析:(3).心室率较快,RR 间距不齐,QRS 波群宽窄不等提示为(分数:2.00)A.B.C. D.E.解析:A胸导联 J 点抬高型 ST 段上移 BS Q T C圆顶尖角型 T 波 D孤立性负性 T 波 EV 1 、V 2 导联 RS1(分数:8.00)(1).正常婴幼儿心电图常表现为(分数:2.00)A.B.C.D.E. 解析:(2).典型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2.00)A.B. C.D.E.解析:(3).瘦长型健康青年心电图可见(分数:2.00)A.B.C.D. E.解析:(4).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心电图可出现(分数:2.00)A.B.C. D.E.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