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7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33591       资源大小:6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7及答案解析.doc

    1、心电学技术-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2,分数:55.00)1.窦性 P 波振幅的正常值为(分数:2.50)A.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15mVB.肢体导联0.20mV,胸前导联0.25mVC.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25mVD.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20mVE.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20mV2.正常成人 QRS 波群的时限大多数为(分数:2.50)A.0.080.12sB.0.060.08sC.0.080.20sD.0.060.10sE.0.080.11s3.正常人 T 波的方向一般(分数:

    2、2.50)A.与 R 波方向一致B.与 S 波方向一致C.与 P 波方向一致D.与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E.与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4.关于 J 波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50)A.J 波是指紧接 U 波之后的一个小波,提示将发生窦性心律失常B.J 波是指紧接 QRS 波群之后一个小波,可见于早期复极、心肌缺血、心室除极延迟或低温C.J 波是指紧接 P 波之后的一个平段,高 J 波提示将发生交界性期前收缩D.J 波是指紧接 QRS 波群之后一个平段,高 J 波提示将发生房性心律失常E.J 波是指紧接 T 波之后的一个小波,高 J 波提示将发生心房颤动5.以下不属于心电图正常变异

    3、的是(分数:2.50)A.运动时出现一过性肺性 P 波B.早期复极C.运动时 J 点型 ST 段下降D.二度型窦房阻滞E.卧位时出现一过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6.PR 间期代表(分数:2.50)A.窦房结除极开始至心房除极结束的总时间B.心房除极开始至心房复极开始的总时间C.窦房结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的总时间D.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的总时间E.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复极开始的总时间7.QRS 波群代表(分数:2.50)A.心房除极B.心房复极C.左右心室共同除极D.左右心室除极和复极E.心房心室共同除极8.ST 段是指(分数:2.50)A.S 波起点至 T 波起点B.S 波起点至 T 波终点C

    4、.QRS 波群起点至 T 波起点D.S 波终点至 T 波终点E.J 点至 T 波起点9.关于 QT 间期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50)A.长 QT 间期与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关B.女性的 QT 间期一般比男性长C.在 V2 导联上测量 QT 间期比较准确D.各个导联的 QT 间期相等E.QT 间期改变主要与心室肌复极过程有关10.关于 U 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U 波发生在 T 波之后 0.020.04sB.正常 U 波振幅可达 0.2mVC.心率快时 U 波振幅降低D.正常人 U 波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直立E.正常 U 波的形态为前半部平缓,后半部斜度较大11.在心电图

    5、上计算心率,如 PP 间距为 0.8s,其心率是(分数:2.50)A.70 次/分B.75 次/分C.80 次/分D.85 次/分E.90 次/分12.心电图纸速为 25mm/s 时,每毫米横向间距相当于(分数:2.50)A.0.01 sB.0.02sC.0.04sD.0.05sE.0.10s13.关于正常人 QRS 波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V1 导联 R 波1.0mVB.V1 导联 R/S 可1,也可1C.移行区多位于 V3、V4 导联D.V5、V6 导联可呈 qR、qRs、Rs 或 R 型E.QRS 波群时限一般不超过 0.1s14.正常人 V 5 、V 6 导联不应出

    6、现的 QRS 波形是(分数:2.50)A.qR 波B.qRs 波C.Qs 波D.R 波E.Rs 波15.关于正常人 QRS 波群的电压标准,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V5 导联 R 波振幅2.5mVB.RavL+Sv32.8mV(男性)或2.0mV(女性)C.aVR 导联 R 波振幅0.5mVD.aVF 导联 R 波振幅2.5mVE.aVL 导联 R 波振幅1.2mV16.关于 ST 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ST 段是自 QRS 波群的终点至 T 波起点间的线段B.ST 段表示心室肌除极结束,处在缓慢复极的一段时间C.正常人 ST 段下移0.05mVD.正常人 V2、V

    7、3 导联 ST 段抬高可达 0.2mVE.正常人 V5、V6 导联 ST 段抬高0.2mV17.关于 T 波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50)A.正常 T 波的方向应与 QRS 波群主波方向一致B.正常人的 T 波方向在、aVL、aVF、V1V3 导联多变C.正常 T 波方向在、V4V6 导联应向上,在 aVR 导联应向下D.若 V1 导联 T 波向上,则 V2V6 导联 T 波不应再向下E.T 波的振幅不应超过同导联 R 波的 1/418.关于小儿心电图检测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分数:2.50)A.婴幼儿应加做 V3R 和 V4R 导联心电图B.胸导联电极宜小C.婴幼儿心电图力求在安静状态下

    8、记录D.描记婴幼儿心电图时应保持肌肉松弛和仰卧状态E.以上都是19.关于正常婴幼儿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aVR 导联 R 波常0.5mVB.导联 R 波振幅较低C.V1 导联 R/S 比值1D.V5、V6 导联 S 波较深E.额面 QRS 心电轴常+1020.关于正常婴幼儿 T 波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50)A.V1、V2 导联 T 波常倒置B.、aVL、aVF 导联 T 波方向多变C.婴幼儿右心室占优势,因此 aVR 导联 T 波应直立D.V5、V6 导联 T 波直立E.、导联 T 波直立21.关于新生儿及婴儿 PR 间期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50

    9、)A.PR 间期与心率成正比B.PR 间期与年龄成正比C.PR 间期常0.12sD.PR 间期0.12s 者占 50%以上E.以上都对22.在孕妇心电图上,判别胎儿心电图的方法是(分数:2.50)A.心电图出现两种心电图图形B.一种心电图图形心率较慢,电压较高C.一种心电图图形心率较快,电压较低D.两种心电图图形并列存在的持续时间应在 15s 以上E.以上都是二、A2 型题(总题数:2,分数:4.00)23.男性,24 岁,心电图诊断为早期复极。比较准确的说法应是(分数:2.00)A.心电图正常B.心电图不正常,不需要治疗C.心电图可疑,需要治疗D.心电图正常变异,不需要治疗E.心电图不正常,

    10、需要治疗24.男性,55 岁,心电图检查显示胸导联 T 波直立而 U 波倒置,多提示(分数:2.00)A.无临床意义B.冠心病C.肺源性心脏病D.心包积液E.低钾血症三、A3 型题(总题数:3,分数:20.00)患者男性,18 岁,身高 158cm,体重 102kg。因手臂肌肉拉伤住院,常规检查心电图。(分数:6.00)(1).患者 QRS 波群振幅可能(分数:2.00)A.较正常明显增高B.较正常增高C.同正常一样D.较正常减低E.以上都不对(2).该患者 QRS 波群振幅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为(分数:2.00)A.男性B.年轻C.肥胖D.手臂肌肉拉伤E.体型矮小(3).引起 QRS 波群振

    11、幅减低还可见于(分数:2.00)A.皮下气肿B.肺气肿C.胸腔积液D.全身明显水肿E.以上都是男性,30 岁,体检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分数:6.00)(1).该男性 P 波的方向应为(分数:2.00)A.、aVL、V1 导联负正双向,aVR 导联正负双向B.、V5V6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C.、aVL、V5、V6 导联倒置,aVR 导联直立D.、aVF、V1 导联倒置,aVR 导联直立E.、aVF、V5、V6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2).该男性 P 波的振幅应是(分数:2.00)A.肢体导联振幅0.25mV,胸导联振幅0.15mVB.肢体导联振幅0.20mV,胸导联振幅

    12、0.25mVC.肢体导联和胸导联振幅均0.25mVD.肢体导联振幅0.25mV,胸导联振幅0.20mVE.肢体导联振幅0.25mV,胸导联振幅0.20mV(3).该男性 P 波的时限应是(分数:2.00)A.0.10sB.0.11sC.0.12sD.0.060.08sE.0.060.10s女性,22 岁,体检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心率为 72 次/分,心电图正常。(分数:8.00)(1).该女性 PR 间期的范围为(分数:2.00)A.0.110.20sB.0.120.20sC.0.100.20sD.0.120.22sE.0.130.23s(2).该女性 QRS 波群的时限应为(分数:2.00)

    13、A.0.060.11sB.0.060.13sC.0.030.08sD.0.110.13sE.0.08s(3).该女性胸导联 S 波变化的规律为(分数:2.00)A.V1V4 导联 S 波逐渐升高B.V1V6 导联 S 波逐渐升高C.V1V4 导联 S 波等高D.V1V6 导联 S 波逐渐降低E.以上均不是(4).该女性 QT 间期的范围应为(分数:2.00)A.0.370.45sB.0.320.44sC.0.320.37sD.0.400.46sE.以上均不是四、B 型题(总题数:2,分数:21.00) A.逆钟向转位 B.顺钟向转位 C.V1导联 D.V2导联 E.V3导联(分数:9.00)(

    14、1).移行区(R/S=1)位于 V 5 导联,则为(分数:3.00)A.B.C.D.E.(2).移行区(R/S=1)位于 V 1 导联,则为(分数:3.00)A.B.C.D.E.(3).胸导联中最深的 S 波常出现在(分数:3.00)A.B.C.D.E. A.胸导联呈 J 点抬高型 ST 段上移 B.S Q T C.一过性肺性 P 波 D.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E.右心室占优势的 QRS 波群特征(分数:12.00)(1).正常婴幼儿心电图常显示(分数:3.00)A.B.C.D.E.(2).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为(分数:3.00)A.B.C.D.E.(3).早期复极表现为(分数:3.00

    15、)A.B.C.D.E.(4).运动时可出现(分数:3.00)A.B.C.D.E.心电学技术-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2,分数:55.00)1.窦性 P 波振幅的正常值为(分数:2.50)A.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15mVB.肢体导联0.20mV,胸前导联0.25mVC.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25mVD.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20mV E.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20mV解析:2.正常成人 QRS 波群的时限大多数为(分数:2.50)A.0.080.12sB.0.060.08sC.0.080.

    16、20sD.0.060.10s E.0.080.11s解析:3.正常人 T 波的方向一般(分数:2.50)A.与 R 波方向一致B.与 S 波方向一致C.与 P 波方向一致D.与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E.与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解析:4.关于 J 波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50)A.J 波是指紧接 U 波之后的一个小波,提示将发生窦性心律失常B.J 波是指紧接 QRS 波群之后一个小波,可见于早期复极、心肌缺血、心室除极延迟或低温 C.J 波是指紧接 P 波之后的一个平段,高 J 波提示将发生交界性期前收缩D.J 波是指紧接 QRS 波群之后一个平段,高 J 波提示将发生房性心

    17、律失常E.J 波是指紧接 T 波之后的一个小波,高 J 波提示将发生心房颤动解析:解析 J 波是指紧接 QRS 波群之后出现的一个稍隆起的小波,振幅不大,占有一定时限。J 波振幅较低,往往落在 R 波降支的底部,极易被忽略。J 波的出现常由于早期复极、心肌缺血、心室除极延迟、低温所致。J 波反映心室除极尚未完全结束之前,一部分心室肌就已经开始提前复极,故 J 波出现在 QRS波群终末部结束之前,此时,心室肌的电活动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在特定的条件下(心肌缺血等)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5.以下不属于心电图正常变异的是(分数:2.50)A.运动时出现一过性肺性 P 波B.早期复极C.运

    18、动时 J 点型 ST 段下降D.二度型窦房阻滞 E.卧位时出现一过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解析:解析 心电图的正常变异包括:体位性 Q 波、一过性肺性 P 波、胸导联 QRS 波群高电压、V 1 导联呈 rSr“图形;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的一过性房室传导延迟;P 波时间正常,但出现切迹;ST段偏移,如早期复极、J 点型 ST 段下降;功能型 T 波变化等。二度型窦房阻滞常为病理性改变。6.PR 间期代表(分数:2.50)A.窦房结除极开始至心房除极结束的总时间B.心房除极开始至心房复极开始的总时间C.窦房结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的总时间D.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的总时间 E.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复

    19、极开始的总时间解析:解析 PR 间期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除极开始的总时间,即自窦房结发出激动后,心房、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普肯耶纤维除极的全部时间。7.QRS 波群代表(分数:2.50)A.心房除极B.心房复极C.左右心室共同除极 D.左右心室除极和复极E.心房心室共同除极解析:8.ST 段是指(分数:2.50)A.S 波起点至 T 波起点B.S 波起点至 T 波终点C.QRS 波群起点至 T 波起点D.S 波终点至 T 波终点E.J 点至 T 波起点 解析:9.关于 QT 间期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50)A.长 QT 间期与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关B.女性的 QT 间期一般比男性

    20、长C.在 V2 导联上测量 QT 间期比较准确D.各个导联的 QT 间期相等 E.QT 间期改变主要与心室肌复极过程有关解析:解析 QT 间期的一个特点是不同导联之间 QT 间期存在一定的差异,正常人不同导联间 QT 间期差异最大可达 50ms,以 V 2 、V 3 导联的 QT 间期最长。10.关于 U 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U 波发生在 T 波之后 0.020.04sB.正常 U 波振幅可达 0.2mVC.心率快时 U 波振幅降低D.正常人 U 波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直立E.正常 U 波的形态为前半部平缓,后半部斜度较大 解析:解析 正常 U 波的形态为前半部斜度较大,后

    21、半部较平缓,与 T 波形态恰好相反。11.在心电图上计算心率,如 PP 间距为 0.8s,其心率是(分数:2.50)A.70 次/分B.75 次/分 C.80 次/分D.85 次/分E.90 次/分解析:12.心电图纸速为 25mm/s 时,每毫米横向间距相当于(分数:2.50)A.0.01 sB.0.02sC.0.04s D.0.05sE.0.10s解析:13.关于正常人 QRS 波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V1 导联 R 波1.0mVB.V1 导联 R/S 可1,也可1 C.移行区多位于 V3、V4 导联D.V5、V6 导联可呈 qR、qRs、Rs 或 R 型E.QRS 波

    22、群时限一般不超过 0.1s解析:解析 正常成人中,V 1 导联 R/S 一般1,约 6.4%的男性和 1.5%的女性 V 1 导联 R/S=1。若 V 1 导联 R/S1,则通常属于异常。14.正常人 V 5 、V 6 导联不应出现的 QRS 波形是(分数:2.50)A.qR 波B.qRs 波C.Qs 波 D.R 波E.Rs 波解析:15.关于正常人 QRS 波群的电压标准,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V5 导联 R 波振幅2.5mVB.RavL+Sv32.8mV(男性)或2.0mV(女性)C.aVR 导联 R 波振幅0.5mVD.aVF 导联 R 波振幅2.5mV E.aVL 导联 R

    23、波振幅1.2mV解析:16.关于 ST 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ST 段是自 QRS 波群的终点至 T 波起点间的线段B.ST 段表示心室肌除极结束,处在缓慢复极的一段时间C.正常人 ST 段下移0.05mVD.正常人 V2、V3 导联 ST 段抬高可达 0.2mVE.正常人 V5、V6 导联 ST 段抬高0.2mV 解析:解析 正常人 V 5 、V 6 导联 ST 段抬高应0.1mV。17.关于 T 波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50)A.正常 T 波的方向应与 QRS 波群主波方向一致B.正常人的 T 波方向在、aVL、aVF、V1V3 导联多变C.正常 T 波方向在、V

    24、4V6 导联应向上,在 aVR 导联应向下D.若 V1 导联 T 波向上,则 V2V6 导联 T 波不应再向下E.T 波的振幅不应超过同导联 R 波的 1/4 解析:18.关于小儿心电图检测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分数:2.50)A.婴幼儿应加做 V3R 和 V4R 导联心电图B.胸导联电极宜小C.婴幼儿心电图力求在安静状态下记录D.描记婴幼儿心电图时应保持肌肉松弛和仰卧状态E.以上都是 解析:19.关于正常婴幼儿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aVR 导联 R 波常0.5mVB.导联 R 波振幅较低C.V1 导联 R/S 比值1D.V5、V6 导联 S 波较深E.额面 QRS

    25、 心电轴常+10 解析:解析 婴幼儿常呈右心室占优势的心电图特征,额面 QRS 心电轴常呈现右偏,如心电轴+10,常提示为异常。20.关于正常婴幼儿 T 波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50)A.V1、V2 导联 T 波常倒置B.、aVL、aVF 导联 T 波方向多变C.婴幼儿右心室占优势,因此 aVR 导联 T 波应直立 D.V5、V6 导联 T 波直立E.、导联 T 波直立解析:解析 正常婴幼儿 aVR 导联 T 波倒置。21.关于新生儿及婴儿 PR 间期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50)A.PR 间期与心率成正比 B.PR 间期与年龄成正比C.PR 间期常0.12sD.PR 间期0.1

    26、2s 者占 50%以上E.以上都对解析:解析 与成人一样,新生儿及婴儿的 PR 间期与心率成反比,心率快则 PR 间期短,心率慢则 PR 间期长。22.在孕妇心电图上,判别胎儿心电图的方法是(分数:2.50)A.心电图出现两种心电图图形B.一种心电图图形心率较慢,电压较高C.一种心电图图形心率较快,电压较低D.两种心电图图形并列存在的持续时间应在 15s 以上E.以上都是 解析:二、A2 型题(总题数:2,分数:4.00)23.男性,24 岁,心电图诊断为早期复极。比较准确的说法应是(分数:2.00)A.心电图正常B.心电图不正常,不需要治疗C.心电图可疑,需要治疗D.心电图正常变异,不需要治

    27、疗 E.心电图不正常,需要治疗解析:24.男性,55 岁,心电图检查显示胸导联 T 波直立而 U 波倒置,多提示(分数:2.00)A.无临床意义B.冠心病 C.肺源性心脏病D.心包积液E.低钾血症解析:解析 U 波倒置几乎都是病理性情况。高血压和心肌缺血是导致 U 波倒置的常见原因。三、A3 型题(总题数:3,分数:20.00)患者男性,18 岁,身高 158cm,体重 102kg。因手臂肌肉拉伤住院,常规检查心电图。(分数:6.00)(1).患者 QRS 波群振幅可能(分数:2.00)A.较正常明显增高B.较正常增高C.同正常一样D.较正常减低 E.以上都不对解析:(2).该患者 QRS 波

    28、群振幅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为(分数:2.00)A.男性B.年轻C.肥胖 D.手臂肌肉拉伤E.体型矮小解析:(3).引起 QRS 波群振幅减低还可见于(分数:2.00)A.皮下气肿B.肺气肿C.胸腔积液D.全身明显水肿E.以上都是 解析:解析 皮下气肿、肺气肿、胸腔积液、全身明显水肿等,均可导致 QRS 波群振幅减低。男性,30 岁,体检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分数:6.00)(1).该男性 P 波的方向应为(分数:2.00)A.、aVL、V1 导联负正双向,aVR 导联正负双向B.、V5V6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C.、aVL、V5、V6 导联倒置,aVR 导联直立D.、aVF、V

    29、1 导联倒置,aVR 导联直立E.、aVF、V5、V6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解析:解析 正常窦性 P 波电轴在 0+75之间,大多数在+45+60。因此,正常 P 波的方向应是、aVF、V 5 、V 6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导联 P 波可直立、双向或倒置。(2).该男性 P 波的振幅应是(分数:2.00)A.肢体导联振幅0.25mV,胸导联振幅0.15mVB.肢体导联振幅0.20mV,胸导联振幅0.25mVC.肢体导联和胸导联振幅均0.25mVD.肢体导联振幅0.25mV,胸导联振幅0.20mV E.肢体导联振幅0.25mV,胸导联振幅0.20mV解析:(3).该男性 P 波的

    30、时限应是(分数:2.00)A.0.10sB.0.11sC.0.12s D.0.060.08sE.0.060.10s解析:女性,22 岁,体检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心率为 72 次/分,心电图正常。(分数:8.00)(1).该女性 PR 间期的范围为(分数:2.00)A.0.110.20sB.0.120.20s C.0.100.20sD.0.120.22sE.0.130.23s解析:(2).该女性 QRS 波群的时限应为(分数:2.00)A.0.060.11s B.0.060.13sC.0.030.08sD.0.110.13sE.0.08s解析:(3).该女性胸导联 S 波变化的规律为(分数:2.

    31、00)A.V1V4 导联 S 波逐渐升高B.V1V6 导联 S 波逐渐升高C.V1V4 导联 S 波等高D.V1V6 导联 S 波逐渐降低 E.以上均不是解析:(4).该女性 QT 间期的范围应为(分数:2.00)A.0.370.45sB.0.320.44s C.0.320.37sD.0.400.46sE.以上均不是解析:解析 QT 间期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 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正常人心率在60100 次/分时,QT 间期的正常范围为 0.320.44s。四、B 型题(总题数:2,分数:21.00) A.逆钟向转位 B.顺钟向转位 C.V1导联 D.V2导联 E.V3导联

    32、(分数:9.00)(1).移行区(R/S=1)位于 V 5 导联,则为(分数:3.00)A.B. C.D.E.解析:(2).移行区(R/S=1)位于 V 1 导联,则为(分数:3.00)A. B.C.D.E.解析:(3).胸导联中最深的 S 波常出现在(分数:3.00)A.B.C.D. E.解析: A.胸导联呈 J 点抬高型 ST 段上移 B.S Q T C.一过性肺性 P 波 D.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E.右心室占优势的 QRS 波群特征(分数:12.00)(1).正常婴幼儿心电图常显示(分数:3.00)A.B.C.D.E. 解析:(2).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为(分数:3.00)A.B. C.D.E.解析:(3).早期复极表现为(分数:3.00)A. B.C.D.E.解析:(4).运动时可出现(分数:3.00)A.B.C. D.E.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7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atcommittee2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