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西药执业药师-药理学(一)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31562       资源大小:207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西药执业药师-药理学(一)及答案解析.doc

    1、西药执业药师-药理学(一)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最佳选择题(总题数:70,分数:70.00)1.属于繁殖期杀菌药的是( ) A青霉素类 B多黏菌素 B C四环素类 D氨基糖苷类 E氯霉素类(分数:1.00)A.B.C.D.E.2.5 种药物的 LD50和 ED50值如下所示,最有临床意义的药物是( ) ALD 50:25mg/kg,ED 50:5mg/kg BLD 50:25mg/kg,ED 50:10mg/kg CLD 50:25mg/kg,ED 50:15mg/kg DLD 50:25mg/kg,ED 50:20mg/kg ELD 50:50mg/kg,E

    2、D 50:25mg/kg(分数:1.00)A.B.C.D.E.3.繁殖期杀菌药与速效抑菌药合用的效果是( ) A无关 B相加 C相减 D增强 E拮抗(分数:1.00)A.B.C.D.E.4.关于青霉素体内过程的特点,错误的是( ) A口服吸收量少且不规则 B血浆半衰期为 0.51.0 小时 C吸收后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D脂溶性高,房水和脑脊液中的含量也较高 E主要以原形经尿排泄(分数:1.00)A.B.C.D.E.5.为了保护亚胺培南,防止其在肾中破坏,应与其配伍的药物是( ) A克拉维酸 B舒巴坦 C他唑巴坦 D西司他丁 E苯甲酰氨基丙酸(分数:1.00)A.B.C.D.E.6.化疗药物是指

    3、( ) A治疗各种疾病的化学药物 B专门治疗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 C防治细菌感染、寄生虫病和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 D防治病原体引起感染的化学药物 E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分数:1.00)A.B.C.D.E.7.某药物的 t1/2为 6 小时,一次给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最短需要( ) A0.5 天 B12 天 C34 天 D56 天 E78 天(分数:1.00)A.B.C.D.E.8.药物质反应的半数有效量(ED 50)是指药物( ) A与 50%受体结合的剂量 B引起最大效应 50%的剂量 C引起 50%动物死亡的剂量 D使 50%动物无效的剂量 E引起 50%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分数:1.00)A.

    4、B.C.D.E.9.与青霉素相比,阿莫西林( ) A对 G+细菌的抗菌作用强 B对 G-杆菌作用强 C对 -内酰胺酶稳定 D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E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分数:1.00)A.B.C.D.E.10.细菌对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菌产生了水解酶 B细菌代谢途径发生了改变 C细菌产生了钝化酶 D细菌产生了大量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 E细菌体内的抗菌药原始靶位结构改变(分数:1.00)A.B.C.D.E.11.首过消除主要发生于下列哪种给药方式( ) A静脉给药 B口服给药 C舌下含化 D肌内注射 E透皮吸收(分数:1.00)A.B.C.D.E.12.对青霉素的使用,

    5、正确的是( ) A更换批号时不需要重新做皮试 B青霉素属于静止期杀菌剂 C钾盐对皮肤的刺激性轻,钠盐较重 D天然青霉素中,青霉素 C 的性质不稳定,毒性强 E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皮下或肌注 0.1%肾上腺素(分数:1.00)A.B.C.D.E.13.当细菌与药物作用一段时间后,药物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时,仍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继续有抑制效应,此称为( ) A后遗效应 B继发效应 C抗菌后效应 D特异质反应 E变态反应(分数:1.00)A.B.C.D.E.14.一次静脉给药 8mg,药物在体内达到平衡后,测定其血浆药物浓度为 0.32mg/L,表观分布容积约为( ) A6.4L B64L C2.

    6、5L D25L E100L(分数:1.00)A.B.C.D.E.15.治疗梅毒和钩端螺旋体病首选( ) A四环素 B红霉素 C青霉素 D庆大霉素 E氯霉素(分数:1.00)A.B.C.D.E.16.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菌产生了水解酶 B细菌代谢途径发生了改变 C细菌产生了钝化酶 D细菌体内的抗菌药原始靶位结构改变 E细菌产生了大量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分数:1.00)A.B.C.D.E.17.肝功能不全应避免或慎用的是( ) A头孢噻吩 B四环素类 C氨基糖苷类 D青霉素类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E.18.对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

    7、药机制的错误叙述为 ( ) A细菌产生 -内酰胺酶,使抗生素水解灭活 B抗生素与大量的 -内酰胺酶结合,停留于胞膜外间隙中,而不能进入靶位 CPBP s靶蛋白与抗生素亲和力增加,PBP s增多或产生新的 PBPs D细菌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变,使抗生素不能进入菌体 E细菌缺少自溶酶(分数:1.00)A.B.C.D.E.19.下列哪一个药物是肝药酶的诱导剂( ) A氯霉素 B苯巴比妥 C异烟肼 D地西泮 E对氨基水杨酸(分数:1.00)A.B.C.D.E.20.抑制 DNA 回旋酶,使 DNA 复制受阻,导致 DNA 降解及细菌死亡的药物是( ) A磺胺 B甲氧苄啶 C喹诺酮 D利福平 E对氨基

    8、水杨酸(分数:1.00)A.B.C.D.E.2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应首选( )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抗组胺药 D多巴胺 E头孢氨苄(分数:1.00)A.B.C.D.E.22.关于受体的概念哪项是正确的( ) A与配体结合无饱和性 B与配体结合不可逆性 C结合配体的结构多样性 D是位于细胞核上的基因片段 E均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分数:1.00)A.B.C.D.E.23.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药动学参数是( ) A药峰浓度 B清除率 C消除半衰期 D药-时曲线下面积 E表观分布容积(分数:1.00)A.B.C.D.E.24.下列关于药物副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9、的无关的反应 B难以避免,停药后可恢复 C常因剂量过大引起 D常因药物作用选择性低引起 E副作用与治疗目的是相对的(分数:1.00)A.B.C.D.E.25.不符合药物吸收描述的是( ) A药物吸收指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B药物从胃肠道吸收主要是被动转运 C皮肤给药除脂溶性高的药物外都不易吸收 D舌下或直肠给药起效慢,吸收少 E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吸收增多(分数:1.00)A.B.C.D.E.2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易产生耐药,主要原因是( ) A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B产生钝化酶 C代谢途径改变 D产生水解酶 E产生与药物有拮抗作用的物质(分数:1.00)A.B.C.D.E.27.

    10、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 A药物的作用强度 B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C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 D药物的脂溶性 E药物的剂量大小(分数:1.00)A.B.C.D.E.28.青霉素仅适宜治疗下列哪种细菌引起的感染( ) A肺炎杆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破伤风杆菌 D变形杆菌 E大肠杆菌(分数:1.00)A.B.C.D.E.29.拮抗参数(pA 2)的定义是( ) A使激动药效应增加一倍时的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 B使激动药效应减弱至零时的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 C使加倍浓度的激动药仍保持原有效应强度的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 D使激动药效应减弱一半时的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 E

    11、使加倍浓度的拮抗药仍保持原有效应强度的激动药浓度的负对数(分数:1.00)A.B.C.D.E.30.某药物的 t1/2为 5 小时,每隔 1 个 t1/2给药一次,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为( ) A5 小时 B15 小时 C25 小时 D35 小时 E45 小时(分数:1.00)A.B.C.D.E.31.化学治疗是指下列哪一项( ) A用化学方法合成的药物治疗 B仅指对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 C仅指对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 D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寄生虫以及癌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 E内科疾病的药物治疗(分数:1.00)A.B.C.D.E.32.同一坐标上两药的 S 形量效曲线,B 药在 A 药的

    12、右侧且高出后者 20%,下述哪种评价是正确的( ) A药的效应强度和效能均较大 BA 药的效应强度和效能均较小 CA 药的效应强度较小而效能较大 DA 药的效应强度较大而效能较小 EA 药和 B 药效应强度和效能相等(分数:1.00)A.B.C.D.E.33.苯巴比妥的 pKa 为 7.4,戊巴比妥的 pKa 为 8.1,若将尿液碱化为 PH8 时,对两药排泄的影响是( ) A戊巴比妥的排泄加快 B苯巴比妥的排泄加快 C两药排泄均加快 D戊巴比妥的排泄快于苯巴比妥 E苯巴比妥的排泄快于戊巴比妥(分数:1.00)A.B.C.D.E.34.量反应的半数有效量(ED 50)是指( ) A药物产生最大

    13、效应时所需剂量的一半 B引起 50%最大效应的浓度或剂量 C一半动物产生毒性反应的剂量 D产生等效反应所需剂量的一半 E常用治疗量的一半(分数:1.00)A.B.C.D.E.35.下列哪种药物属于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 ) A青霉素 V B苯唑西林 C氨苄西林 D阿莫西林 E羧苄西林(分数:1.00)A.B.C.D.E.36.符合毒性反应的描述是( ) A与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 B在治疗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应 C由于遗传因素所致的代谢异常 D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出现的不良反应 E属于变态反应(分数:1.00)A.B.C.D.E.37.在碱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14、 B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E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分数:1.00)A.B.C.D.E.38.青霉素的作用靶点是( ) A细菌的 DNA B细菌表面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C细菌的 RNA D细菌的核糖体 E细菌的细胞膜(分数:1.00)A.B.C.D.E.39.克拉维酸是下列哪种酶的抑制剂( ) A二氢叶酸还原酶 B二氢叶酸合成酶 C-内酰胺酶 D胞壁黏肽合成酶 EDNA 回旋酶(分数:1.00)A.B.C.D.E.40.以下哪一个是与用药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 )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变态反应 E以上都是(分数:1.00

    15、)A.B.C.D.E.41.甲药对某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乙药对该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那么它们分别是( ) A甲药为激动药,乙药为拮抗药 B甲药为激动药,乙药为激动药 C甲药为部分激动药,乙药为激动药 D甲药为拮抗药,乙药为拮抗药 E甲药为拮抗药,乙药为激动药(分数:1.00)A.B.C.D.E.42.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描述不正确的有( ) A连续增加剂量能按比例提高坪值 B药物消除速率常数恒定不变 C受肝、肾功能改变的影响 D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 E单位时间内消除量与血药浓度有关(分数:1.00)A.B.C.D.E.43.药物的不良反应( ) A通常是不可以预知的 B常发生于剂量过

    16、大时 C与药物药理效应选择性高低有关 D不是由于药物的效应引起的 E通常很严重(分数:1.00)A.B.C.D.E.44.长期使用具有依赖性的药物,停药会出现( ) A戒断症状 B后遗效应 C特异质反应 D停药反应 E继发反应(分数:1.00)A.B.C.D.E.45.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 A作用增强 B转运加快 C代谢加快 D排泄加速 E暂时失活(分数:1.00)A.B.C.D.E.46.为了很快达到稳态血液浓度,可采取的给药方法是( ) A药物恒速静脉滴注 B按半衰期口服给药,首剂用加倍的剂量 C按半衰期给药,首剂加倍 D每五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E每五个半衰期增加给药一次(分数:1.0

    17、0)A.B.C.D.E.47.青霉素的抗菌谱不包括( ) A革兰阳性球菌 B革兰阳性杆菌 C大多数的革兰阴性杆菌 D革兰阴性球菌 E螺旋体(分数:1.00)A.B.C.D.E.48.经药酶转化的药物与药酶抑制剂合用后其效应( ) A减弱 B增强 C不变化 D被消除 E超强化(分数:1.00)A.B.C.D.E.49.丙磺舒提高青霉素疗效的机制为( ) A降低尿液 pH 值 B增加青霉素对细胞壁的通透性 C抑制肾小管对青霉素的分泌,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 D抑制肾小球对青霉素的滤过,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 E扩大了抗菌谱(分数:1.00)A.B.C.D.E.50.某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后移,说明

    18、( ) A作用受体改变 B作用机制改变 C效价增加 D有激动药存在 E有阻断药存在(分数:1.00)A.B.C.D.E.51.机体对青霉素最易产生下列哪种不良反应( ) A后遗效应 B停药反应 C特异质反应 D副作用 E变态反应(分数:1.00)A.B.C.D.E.52.药物的内在活性(效应力)是指( ) 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B药物激动受体的能力 C药物水溶性大小 D药物对受体亲和力高低 E药物脂溶性强弱(分数:1.00)A.B.C.D.E.53.某药相同剂量在口服和静注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这意味着( ) A口服药物未经肝门静脉吸收 B生物利用度相同 C口服受首过消除的影响 D口服吸

    19、收完全 E口服吸收较快(分数:1.00)A.B.C.D.E.54.后遗效应是在下列何种剂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应 ( ) A小于治疗量 B等于治疗量 C大于治疗量 D药物浓度低于阈浓度 E与药物浓度无关(分数:1.00)A.B.C.D.E.55.关于药物 pKa 下述哪种解释正确( ) A在中性溶液中药物的 pH 值 B药物呈最大解离时溶液的 pH 值 C是表示药物酸碱性的指标 D药物解离 50%时溶液的 pH 值 E是表示药物随溶液 pH 值变化的一种特性(分数:1.00)A.B.C.D.E.56.衡量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是( ) A药物的效能 B极量 C半数有效剂量 D最小有效剂量 E治疗指数(分数

    20、:1.00)A.B.C.D.E.57.下列关于化疗指数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LD 50/ED50 B化疗指数有临床参考价值 C可评价化疗药物的安全性 D化疗指数愈大毒性愈大 E化疗指数愈大毒性愈小(分数:1.00)A.B.C.D.E.58.属于静止期杀菌药的是( ) A头孢菌素类 B四环素类 C大环内酯类 D氨基糖苷类 E磺胺类(分数:1.00)A.B.C.D.E.59.服用药物后患者出现对药物的过敏,主要是由于( ) A药物剂量过大 B药物毒性过大 C药物吸收率高 D患者体质问题 E患者年龄过大(分数:1.00)A.B.C.D.E.60.某弱酸性药 pKa 为 4.4,在 pH1.4

    21、 的胃液中其解离度约为( ) A1 B0.1 C0.01 D0.001 E0.0001(分数:1.00)A.B.C.D.E.61.肝脏药物代谢酶的特点是( ) A集中于肝细胞线粒体中 B个体间无明显差异 C专一性低 D药物间无竞争性抑制 E药物本身不影响该酶的活性(分数:1.00)A.B.C.D.E.62.在体内大多数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 A滤过 B易化扩散 C被动转运 D主动转运 E经离子通道(分数:1.00)A.B.C.D.E.63.下列 5 种药物中,治疗指数最大的是( ) A甲药 LD50=50mg,ED 50=100mg B乙药 LD50=100mg,ED 50=50mg C丙

    22、药 LD50=500mg,ED 50=250mg D丁药 LD50=50mg,ED 50=10mg E戊药 LD50=100mg,ED 50=25mg(分数:1.00)A.B.C.D.E.64.连续用药较长时间,药效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出现药效的现象称为( ) A耐药性 B耐受性 C成瘾性 D快速耐受性 E习惯性(分数:1.00)A.B.C.D.E.65.药物副作用是指( ) A药物蓄积过多引起的反应 B在治疗剂量时,机体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C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产生的不适反应 D极少数人对药物特别敏感产生的反应 E过量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障碍(分数:1.00)A.B

    23、.C.D.E.66.部分激动剂的特点为( ) A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无内在活性 B与受体亲和力高有内在活性 C具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增加剂量后内在活性增强 D具有一定亲和力,内在活性弱,低剂量单用时产生激动效应,高剂量时可拮抗激动剂的作用 E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分数:1.00)A.B.C.D.E.67.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 t1/2( ) A随给药剂量而变 B随给药次数而变 C固定不变 D口服比静脉注射长 E静脉注射比口服长(分数:1.00)A.B.C.D.E.68.青霉素类共同的特点是( ) A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细菌感染 B耐 -内酰胺酶 C耐酸、口服有效 D抗菌谱广 E相互有交叉

    24、过敏反应,可致过敏性休克(分数:1.00)A.B.C.D.E.69.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 A耗能,且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抑制的影响 B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 C受脂溶性和极性等因素影响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利用膜内载体促进代谢物扩散且不耗能(分数:1.00)A.B.C.D.E.70.克拉维酸与阿莫西休等配伍应用是由于其( ) A抗菌谱广 B是广谱 -内酰胺酶抑制剂 C可与阿莫西林竞争肾小管分泌 D可使阿莫西林口服吸收更好 E可使阿莫西林用量减少,毒性降低(分数:1.00)A.B.C.D.E.西药执业药师-药理学(一)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最佳选择题(总

    25、题数:70,分数:70.00)1.属于繁殖期杀菌药的是( ) A青霉素类 B多黏菌素 B C四环素类 D氨基糖苷类 E氯霉素类(分数:1.00)A. B.C.D.E.解析:2.5 种药物的 LD50和 ED50值如下所示,最有临床意义的药物是( ) ALD 50:25mg/kg,ED 50:5mg/kg BLD 50:25mg/kg,ED 50:10mg/kg CLD 50:25mg/kg,ED 50:15mg/kg DLD 50:25mg/kg,ED 50:20mg/kg ELD 50:50mg/kg,ED 50:25mg/kg(分数:1.00)A. B.C.D.E.解析:3.繁殖期杀菌药与

    26、速效抑菌药合用的效果是( ) A无关 B相加 C相减 D增强 E拮抗(分数:1.00)A.B.C.D.E. 解析:4.关于青霉素体内过程的特点,错误的是( ) A口服吸收量少且不规则 B血浆半衰期为 0.51.0 小时 C吸收后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D脂溶性高,房水和脑脊液中的含量也较高 E主要以原形经尿排泄(分数:1.00)A.B.C.D. E.解析:5.为了保护亚胺培南,防止其在肾中破坏,应与其配伍的药物是( ) A克拉维酸 B舒巴坦 C他唑巴坦 D西司他丁 E苯甲酰氨基丙酸(分数:1.00)A.B.C.D. E.解析:6.化疗药物是指( ) A治疗各种疾病的化学药物 B专门治疗恶性肿瘤的化

    27、学药物 C防治细菌感染、寄生虫病和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 D防治病原体引起感染的化学药物 E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分数:1.00)A.B.C. D.E.解析:7.某药物的 t1/2为 6 小时,一次给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最短需要( ) A0.5 天 B12 天 C34 天 D56 天 E78 天(分数:1.00)A.B. C.D.E.解析:8.药物质反应的半数有效量(ED 50)是指药物( ) A与 50%受体结合的剂量 B引起最大效应 50%的剂量 C引起 50%动物死亡的剂量 D使 50%动物无效的剂量 E引起 50%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分数:1.00)A.B.C.D.E. 解析:9.与青霉素相比

    28、,阿莫西林( ) A对 G+细菌的抗菌作用强 B对 G-杆菌作用强 C对 -内酰胺酶稳定 D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E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分数:1.00)A.B. C.D.E.解析:10.细菌对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菌产生了水解酶 B细菌代谢途径发生了改变 C细菌产生了钝化酶 D细菌产生了大量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 E细菌体内的抗菌药原始靶位结构改变(分数:1.00)A.B.C.D. E.解析:11.首过消除主要发生于下列哪种给药方式( ) A静脉给药 B口服给药 C舌下含化 D肌内注射 E透皮吸收(分数:1.00)A.B. C.D.E.解析:12.对青霉素的使用,正确的是

    29、( ) A更换批号时不需要重新做皮试 B青霉素属于静止期杀菌剂 C钾盐对皮肤的刺激性轻,钠盐较重 D天然青霉素中,青霉素 C 的性质不稳定,毒性强 E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皮下或肌注 0.1%肾上腺素(分数:1.00)A.B.C.D.E. 解析:13.当细菌与药物作用一段时间后,药物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时,仍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继续有抑制效应,此称为( ) A后遗效应 B继发效应 C抗菌后效应 D特异质反应 E变态反应(分数:1.00)A.B.C. D.E.解析:14.一次静脉给药 8mg,药物在体内达到平衡后,测定其血浆药物浓度为 0.32mg/L,表观分布容积约为( ) A6.4L B64L C2.5L D25L E100L(分数:1.00)A.B.C.D. E.解析:15.治疗梅毒和钩端螺旋体病首选( ) A四环素 B红霉素 C青霉素 D庆大霉素 E氯霉素(分数:1.00)A.B.C. D.E.解析:16.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菌产生了水解酶 B细菌代谢途径发生了改变 C细菌产生了钝化酶 D细菌体内的抗菌药原始靶位结构改变 E细菌产生了大量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分数:1.00)A.B.C. D.E.解析:17.肝功能不全应避免或慎用的是( ) A头孢噻吩 B四环素类 C氨基糖苷类 D青霉素类 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 C.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西药执业药师-药理学(一)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woload2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