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基培训考试儿科学烧伤整形科疾病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600 分钟)二、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4.00)1.Sturge-Webert 综合征(分数:1.00)_2.Kasabach-Merrit 综合征(分数:1.00)_3.走马疳(分数:1.00)_4.错构瘤(分数:1.00)_三、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21.00)5.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出现烦躁,多由于:() (分数:1.00)A.疼痛B.精神紧张C.早期毒血症D.中枢神经系统异常E.血容量不足6.严重烧伤引起的第一位死因是:() (分数:1.00)A.休克B.急性呼吸衰竭C.急性肾功能衰竭D.败血症E.水
2、、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7.5 岁小儿,两下肢(包括臀部)烧伤面积可达到:() (分数:1.00)A.34B.39C.41D.46E.488.儿童皮肤和肺蒸发的水分为“不显性失水”,是调节人体体温的一项重要措施,此年龄的失水量为每小时多少毫升千克体重:()(分数:1.00)A.2.02.5B.1.01.6C.0.81.0D.0.60.7E.0.50.69.大面积烧伤 48 小时内最主要的全身改变是:() (分数:1.00)A.创伤性休克B.低血容量性休克C.毒血症D.创面脓毒症E.急性肾功能衰竭10.大面积烧伤病人第一个 8 小时,晶、胶体输入量应为(不包括基础水量) :() (分数:1.00)
3、A.是第一个 24 小时总入量的 12B.是第一个 24 小时总入量的 13C.是第一个 24 小时总入量的 14D.是第一个 24 小时总入量的 23E.是第一个 24 小时总入量的 3411.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调节补液量的最可靠的临床指标为:() (分数:1.00)A.血压B.每小时尿量C.脉率D.口渴、烦躁等临床表现E.中心静脉压12.一个体重 20 kg 的儿童,6 岁,烧伤总面积为 60,伤后第一个 8 小时所需补充的液体量是:()(分数:1.00)A.2 000 mlB.3 400 mlC.3 200 mlD.1 200 mlE.2 800 ml13.下列哪项不是深度烧伤的特点:
4、() (分数:1.00)A.创面可有或无水泡B.创面痛觉迟钝C.有时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D.如无感染,34 周可愈合E.愈合后多留有增生性瘢痕14.男性,3 岁,面颈部有烧伤,有水泡,部分水泡破损,创面基底红白相间,有疼痛,对病人烧伤面积和深度的估计为:() (分数:1.00)A.4,深度B.4,度C.9,度D.9,度E.4,度15.5 岁女孩,不慎被开水烫伤,双下肢双臀部皮肤红肿,伤面皮肤局部脱落,估计该患儿烧伤面积是:() (分数:1.00)A.40B.39C.38D.37E.3516.男性,5 岁,面部烫伤浅,肿胀明显 2 天,入院后最主要的观察指标为:() (分数:1.00)A.神志B.
5、呼吸C.尿量D.饮食状况E.脉搏17.大面积烧伤儿童,口渴、尿少,尿比重 1.030,脉搏 140 次分,神志淡漠,肢体冷,首要的处理应是:() (分数:1.00)A.清创B.给予吗啡止痛C.给予强心药D.创面涂抗菌药物E.静脉快速补液18.无其他合并伤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发生的休克多为:() (分数:1.00)A.神经源性休克B.心源性休克C.低血容量性休克D.过敏性休克E.感染性休克19.下列关于度烧伤,错误的是:() (分数:1.00)A.痛觉丧失B.无水泡C.有网状栓塞血管D.焦痂约 3 周后开始分离E.愈后留有瘢痕20.女性,4 岁,烧伤总面积 70,1 小时后送入当地卫生院并准备转
6、送上级医院治疗,当地卫生院在作医疗处理时应首先考虑:() (分数:1.00)A.清创后包扎创面转送B.准备饮料路上服用C.联系运输工具,尽快转院D.建立可靠的输液途径,准备输液E.肌肉注射镇痛药21.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输液治疗时间的起算时间应为:() (分数:1.00)A.受伤时间B.入院时间C.静脉输液开始时间D.清创开始时间E.入病房时间男性,12 岁,体重 30 kg,于户外玩耍时不慎被烧伤,致头面部、双手、双足、双小腿烧伤。(分数:4.00)(1).如果在第一天抗休克复苏过程中,患者烦躁、口渴,尿量 1020 mlh,脉搏增加至 150 次分,进一步处理是:() (分数:1.00)A.口
7、服饮料解渴B.肌内注射镇静剂或冬眠疗法C.加快补液速度D.吸氧E.加用广谱抗生素(2).患者第二个 24 小时的输液总量是:() (分数:1.00)A.第一个 24 小时计算胶、晶体总量的 12(另加 2 000 ml 葡萄糖溶液)B.第一个 24 小时实际输入胶、晶体总量的 12(另加 2 000 ml 葡萄糖溶液)C.第一个 24 小时计算胶、晶体总量的 12,其中胶、晶体之比 11(另加 2 000 ml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D.第一个 24 小时计算胶、晶体总量的 12,其中胶、晶体之比 11(另加 2 000 ml 葡萄糖溶液)E.第一个 24 小时计算胶、晶体总量的 12(另加 3
8、000 ml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3).该患者在休克复苏中,尿少时首先应作以下哪项检查:() (分数:1.00)A.尿常规,检查有无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B.测血常规和血细胞比容C.测血尿肌酐D.测血尿钠E.检查尿管位置是否适当,有无过深、扭曲、过浅等情况(4).该患者出现呕吐,呕出大量宿食,此时最佳处理是:() (分数:1.00)A.注射胃复安B.注射冬眠灵C.置胃管,胃肠减压D.注射枢复宁E.针灸内关节穴四、问答题(总题数:5,分数:5.00)22.试述儿童烧伤的局部表现(三度四分法)。(分数:1.00)_23.试述小儿对感染的反应包括哪些?(分数:1.00)_24.试述小儿血管瘤的病理分类。
9、(分数:1.00)_25.试述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分数:1.00)_26.试述小儿淋巴管瘤的病理分类和临床表现。(分数:1.00)_三基培训考试儿科学烧伤整形科疾病答案解析(总分:30.00,做题时间:600 分钟)二、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4.00)1.Sturge-Webert 综合征(分数:1.00)_正确答案:(Sturge-Weber 综合征:红色斑痣生长在三叉神经眼支所支配之颜面区的情况,应注意可能在同侧颞叶和枕叶也有血管瘤,以后可能出现癫。)解析:2.Kasabach-Merrit 综合征(分数:1.00)_正确答案:(Kasabach-Merritt 综合征:巨大血管
10、瘤内常滞留并消耗大量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使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此即 Kasabach-Merritt 综合征。)解析:3.走马疳(分数:1.00)_正确答案:(走马疳:为感染性干性坏死,多发生在口腔周围的组织。长期患病的小儿有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缺陷,受细菌感染后局部无充血,无浸润、渗出等炎症反应,局部组织迅速变成黑色、坏死,组织坏死后脱落有恶臭,牙槽及颌骨裸露,局部有瘢痕挛缩,面部有严重畸形。)解析:4.错构瘤(分数:1.00)_正确答案:(错构瘤:由于某些部位的组织过度增生、结构紊乱所形成的肿物。)解析:三、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21.00)5.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
11、者出现烦躁,多由于:() (分数:1.00)A.疼痛B.精神紧张C.早期毒血症D.中枢神经系统异常E.血容量不足 解析:6.严重烧伤引起的第一位死因是:() (分数:1.00)A.休克B.急性呼吸衰竭C.急性肾功能衰竭D.败血症 E.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解析:7.5 岁小儿,两下肢(包括臀部)烧伤面积可达到:() (分数:1.00)A.34B.39 C.41D.46E.48解析:8.儿童皮肤和肺蒸发的水分为“不显性失水”,是调节人体体温的一项重要措施,此年龄的失水量为每小时多少毫升千克体重:()(分数:1.00)A.2.02.5B.1.01.6C.0.81.0D.0.60.7E.0.50.
12、6 解析:9.大面积烧伤 48 小时内最主要的全身改变是:() (分数:1.00)A.创伤性休克B.低血容量性休克 C.毒血症D.创面脓毒症E.急性肾功能衰竭解析:10.大面积烧伤病人第一个 8 小时,晶、胶体输入量应为(不包括基础水量) :() (分数:1.00)A.是第一个 24 小时总入量的 12 B.是第一个 24 小时总入量的 13C.是第一个 24 小时总入量的 14D.是第一个 24 小时总入量的 23E.是第一个 24 小时总入量的 34解析:11.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调节补液量的最可靠的临床指标为:() (分数:1.00)A.血压B.每小时尿量 C.脉率D.口渴、烦躁等临床表
13、现E.中心静脉压解析:12.一个体重 20 kg 的儿童,6 岁,烧伤总面积为 60,伤后第一个 8 小时所需补充的液体量是:()(分数:1.00)A.2 000 ml B.3 400 mlC.3 200 mlD.1 200 mlE.2 800 ml解析:13.下列哪项不是深度烧伤的特点:() (分数:1.00)A.创面可有或无水泡B.创面痛觉迟钝C.有时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 D.如无感染,34 周可愈合E.愈合后多留有增生性瘢痕解析:14.男性,3 岁,面颈部有烧伤,有水泡,部分水泡破损,创面基底红白相间,有疼痛,对病人烧伤面积和深度的估计为:() (分数:1.00)A.4,深度 B.4,度C
14、.9,度D.9,度E.4,度解析:15.5 岁女孩,不慎被开水烫伤,双下肢双臀部皮肤红肿,伤面皮肤局部脱落,估计该患儿烧伤面积是:() (分数:1.00)A.40B.39 C.38D.37E.35解析:16.男性,5 岁,面部烫伤浅,肿胀明显 2 天,入院后最主要的观察指标为:() (分数:1.00)A.神志B.呼吸 C.尿量D.饮食状况E.脉搏解析:17.大面积烧伤儿童,口渴、尿少,尿比重 1.030,脉搏 140 次分,神志淡漠,肢体冷,首要的处理应是:() (分数:1.00)A.清创B.给予吗啡止痛C.给予强心药D.创面涂抗菌药物E.静脉快速补液 解析:18.无其他合并伤的大面积烧伤患者
15、早期发生的休克多为:() (分数:1.00)A.神经源性休克B.心源性休克C.低血容量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E.感染性休克解析:19.下列关于度烧伤,错误的是:() (分数:1.00)A.痛觉丧失B.无水泡C.有网状栓塞血管 D.焦痂约 3 周后开始分离E.愈后留有瘢痕解析:20.女性,4 岁,烧伤总面积 70,1 小时后送入当地卫生院并准备转送上级医院治疗,当地卫生院在作医疗处理时应首先考虑:() (分数:1.00)A.清创后包扎创面转送B.准备饮料路上服用C.联系运输工具,尽快转院D.建立可靠的输液途径,准备输液 E.肌肉注射镇痛药解析:21.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输液治疗时间的起算时间应为:(
16、) (分数:1.00)A.受伤时间 B.入院时间C.静脉输液开始时间D.清创开始时间E.入病房时间解析:男性,12 岁,体重 30 kg,于户外玩耍时不慎被烧伤,致头面部、双手、双足、双小腿烧伤。(分数:4.00)(1).如果在第一天抗休克复苏过程中,患者烦躁、口渴,尿量 1020 mlh,脉搏增加至 150 次分,进一步处理是:() (分数:1.00)A.口服饮料解渴B.肌内注射镇静剂或冬眠疗法C.加快补液速度 D.吸氧E.加用广谱抗生素解析:(2).患者第二个 24 小时的输液总量是:() (分数:1.00)A.第一个 24 小时计算胶、晶体总量的 12(另加 2 000 ml 葡萄糖溶液
17、)B.第一个 24 小时实际输入胶、晶体总量的 12(另加 2 000 ml 葡萄糖溶液) C.第一个 24 小时计算胶、晶体总量的 12,其中胶、晶体之比 11(另加 2 000 ml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D.第一个 24 小时计算胶、晶体总量的 12,其中胶、晶体之比 11(另加 2 000 ml 葡萄糖溶液)E.第一个 24 小时计算胶、晶体总量的 12(另加 3 000 ml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解析:(3).该患者在休克复苏中,尿少时首先应作以下哪项检查:() (分数:1.00)A.尿常规,检查有无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B.测血常规和血细胞比容C.测血尿肌酐D.测血尿钠E.检查尿管位置是否适
18、当,有无过深、扭曲、过浅等情况 解析:(4).该患者出现呕吐,呕出大量宿食,此时最佳处理是:() (分数:1.00)A.注射胃复安B.注射冬眠灵C.置胃管,胃肠减压 D.注射枢复宁E.针灸内关节穴解析:四、问答题(总题数:5,分数:5.00)22.试述儿童烧伤的局部表现(三度四分法)。(分数:1.00)_正确答案:(烧伤的局部表现(三度四分法): 度(红斑型):表皮层除基底细胞以外受损,表现皮肤发红,可有轻度肿胀,疼痛明显,但不起水泡。伤后 23 天红肿痛消失,不留瘢痕。 浅度(水泡型):包括表皮和真皮乳头层损伤,其特点是表皮与真皮之间有血浆样液体积聚,形成水泡。由于神经末梢裸露,疼痛明显。伤
19、后 14 天由皮肤附件上皮增殖愈合。 深度:损伤已达真皮深层,移去分离的表皮后可见基底微湿,较苍白,基底坚韧,感觉较迟钝,有淡红色小点,于伤后 1224 小时最明显,形成红白相间的基底。伤后 34 周由残余的皮肤附件上皮,在肉芽组织创面增殖愈合,留有瘢痕。 度:皮下组织受累,也可深达肌肉、骨骼,有焦痂形成。皮肤呈皮革状,为蜡白、焦黄或碳黑色。创底干燥,无水泡。表浅静脉枝有静脉栓塞,呈树枝状,局部疼痛消失。)解析:23.试述小儿对感染的反应包括哪些?(分数:1.00)_正确答案:(小儿对感染的反应: (1) 正应性反应:软组织有正常的炎性反应,即有浸润、渗出、坏死、化脓、纤维组织增生和愈合。 (
20、2) 变应性反应: 强应性反应:局部皮肤广泛红肿,稍硬,全身中毒反应明显。病灶的病变有浸润、充血,很少局部形成脓肿,如婴儿的颌下蜂窝织炎属此。 弱应性反应:病变主要表现为坏死、变质、渗出,很少有浸润、充血和纤维增生。病变向周围扩散,不易局限。新生儿皮下坏疽即表现弱应性反应。 无能性反应:机体感染后局部无炎症反应,表现为干性坏死。病儿有营养不良,晚期形成败血症后,注射点周围或被压迫的足跟处出现黑色坏死灶。有些病儿病情垂危时,面部有走马疳,局部溃烂,无组织反应,即为无能性反应的表现。)解析:24.试述小儿血管瘤的病理分类。(分数:1.00)_正确答案:(小儿血管瘤的病理分类: 毛细血管瘤:平面型(
21、红斑痣、葡萄酒斑)是由真皮浅层丰富的成熟毛细血管组成;隆凸型(草莓状血管瘤),主要由真皮深层毛细血管血窦状扩张组成。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充满血液的静脉窦所形成,腔壁衬有内皮细胞层。 混合性血管瘤(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皮层有毛细血管瘤,皮下层有海绵状血管瘤。 蔓状血管瘤:是血管先天性畸形多发性小动静脉瘘。)解析:25.试述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分数:1.00)_正确答案:(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毛细血管瘤:红斑痣、葡萄酒斑出生时即存在,平坦而不高出表皮,多数在面部;加压可短暂褪色,随即恢复;出生后不再发展,终生存在。草莓状血管瘤发病率很高,通常在出生后即发现,或在出生后数周内只有小的红斑
22、点,以后逐渐增大,按压时大小和色泽无明显改变;通常在 14 岁间逐渐消退。 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多生长在皮下组织内,有时侵入肌肉,多见于躯干、四肢和腮腺等部位;一般瘤体较大,有时有增长倾向,瘤上皮肤色泽可以正常或呈暗蓝色;触诊为柔软肿块,有如海绵或面团的感觉;有缓慢自行消退的可能。 混合性血管瘤:主要生长在面颈部,一般在出生后头 6 个月迅速增大,可达很大范围,具有极大的侵犯性,正常组织可受严重破坏;肿瘤形态不规则,呈蓝红色,易发生溃破、出血、感染、坏死和瘢痕形成;巨大者可致 Kasabach-Merritt 综合征。 蔓状血管瘤:多发于额颞部头皮下及肢端,可见一高起的肿物,皮肤潮红,皮下隐约可
23、见迂回弯曲的血管的搏动和蠕动,听诊可闻及杂音,扪之有搏动并可摸到条索状扩张的血管,一般不会自行消退。)解析:26.试述小儿淋巴管瘤的病理分类和临床表现。(分数:1.00)_正确答案:(小儿淋巴管瘤的病理分类和临床表现: 单纯性淋巴管瘤:是由毛细淋巴管和小囊密集成球组成。多位于皮肤浅层,凸出于皮肤表面,在股部、上臂、胸壁、头皮等处多见,也可生长在口腔、舌、唇、外生殖器黏膜上;外表呈小泡状颗粒,有针尖到豌豆大,透明或淡红色,压迫时可溢出带有黏性的淋巴。 海绵状淋巴管瘤:由较大的淋巴管和小的多房性淋巴腔隙组成。多见于四肢、颈、腋窝、面颊、口腔、唇、舌等处;位于肢体者使该部呈象皮肿样畸形,面颊部的淋巴管瘤,可使容貌完全改变,在唇部的可引起巨唇,舌部的形成巨舌;通常肿瘤是一个质软肿块,表面覆有增厚的皮肤,对外观和功能均有影响。 囊状淋巴管瘤(囊状水瘤):由大房性淋巴腔隙结构形成,单房性者少见,内含大量淋巴液。约有 3/4 发生在颈部,特别是颈后三角,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波动明显,覆盖的皮肤由于薄的囊壁内大量积留清液,可呈淡蓝色,透光实验阳性;囊肿不会自行消退,多数继续增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