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内科主治医师职业病学(专业知识)-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27407       资源大小:5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内科主治医师职业病学(专业知识)-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

    1、内科主治医师职业病学(专业知识)-试卷 18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4,分数:68.00)1.以下不属于四氯化碳中毒症状的是(分数:2.00)A.急性肾衰竭B.关节疼痛C.腹泻、恶心与呕吐D.腹水、腹痛E.头痛2.以下关于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短期内接触较大量二甲基甲酰胺引起,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B.接触后皮肤、黏膜出现灼痛、胀痛、麻木等刺激症状C.中毒者应脱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物,皮肤污染时立即用清水冲洗D.无特效解毒药物E.重度中毒者可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3.乙二醇中毒的早期表现为(分数

    2、:2.00)A.眼球震颤B.中枢神经抑制症状C.肾功能损害D.心功能损害E.肝功能损害4.乙醇急性中毒大致可分为(分数:2.00)A.兴奋期和昏睡期B.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C.共济失调期和昏睡期D.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睡期E.惊厥期和昏睡期5.以下关于甲醇中毒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甲醇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B.甲醇在体内氧化和排泄均较快,故无明显蓄积作用C.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D.甲醇经脱氢酶作用,代谢转化为甲醛、甲酸,抑制某些氧化酶系统,致需氧代谢障碍,体内乳酸及其他有机酸积聚,引起酸中毒E.由于甲醇及其代谢物甲醛、甲酸在眼房水和眼组织内含量较高,致视网膜代谢障

    3、碍,易引起视网膜细胞、视神经损害及视神经脱髓鞘6.氯甲醚是强烈烷化剂,具有直接致癌作用。其导致的最常见职业性肿瘤为(分数:2.00)A.膀肤癌B.皮肤癌C.肺癌D.白血病E.血管肉瘤7.以下关于急性二氯乙烷中毒治疗原则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迅速将中毒者脱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换去被污染的衣物,冲洗污染皮肤,保暖并严密观察B.接触反应者应密切观察,并给予对症处理C.以防治中毒性肺病为重点,积极治疗肺水肿D.无特效解毒剂E.轻度中毒者痊愈后可恢复原 T作,重度中毒者恢复后应调离二氯乙烷作业8.环氧乙烷健康危害不包括(分数:2.00)A.刺激眼、皮肤B.引起哮喘C.致癌D.皮肤脱脂E

    4、.记忆力减退9.为预防正己烷中毒,正己烷作业车间应安装有效通风装置,使用含正己烷的溶剂,应尽量保持密闭,以减少其蒸气逸出,确保车间正已烷空气浓度不超过(分数:2.00)A.325mgm 3B.425mgm 3C.525mgm 3D.825mgm 3E.925mgm 310.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酞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不超过(分数:2.00)A.01mgm 3B.03mgm 3C.05mgm 3D.07mgm 3E.09mgm 311.以下关于氯丙烯及其中毒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在工业中用以生产甘油与环氧树脂的中间体。以及农药的化学原料时均可接触氯丙烯B.具有高度的挥发性和脂溶性,经

    5、呼吸道及皮肤等途径吸收C.长期密切接触氯丙烯工人,出现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主的临床表现D.高浓度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当浓度达 156313mgm 3 时,即可出现流泪、眼部疼痛等症状E.慢性氯丙烯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属于轴索变性,受损的神经纤维虽亓丁再生,但恢复缓慢,因此中毒者不会留下肌萎缩等后遗症12.以下不属于氯乙烯中毒观察对象的是(分数:2.00)A.长期接触氯乙烯的人员出现头晕、头痛、乏力B.恶心、食欲减退C.肝区胀痛等消化功能障碍,但肝功能试验正常者D.关节疼痛E.睡眠障碍13.下列临床表现中,可以诊断为氯丁二烯慢性重度中毒的是(分数:2.00)A.头昏、头痛、乏力、四肢麻木、步态

    6、不稳或短暂的意识障碍、恶心、呕吐B.流泪、咽部干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C.眼结膜充血、咽部充血、肺部可有散在干、湿啰音D.X射线胸片可有肺纹理增强E.出现肝硬变者14.以下关于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原则,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根据短期内接触较大量的三氯乙烯职业史B.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并可有肝、肾及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C.结合职业卫生学调查D.参考尿三氯乙酸含量的测定结果E.参考尿中 2一硫代噻唑烷一 4一羧酸(TTCA)测定结果15.正常人尿中不含五氯酚,尿五氯酚的生物阈限值为(分数:2.00)A.01mgLB.05mgLC.10mgLD.15mgLE.20mgL16.有机磷

    7、农药中毒出现毒蕈碱样症状的主要机制是(分数:2.00)A.腺体分泌增加,平滑肌松弛B.腺体分泌减退,平滑肌松弛C.腺体分泌增加,平滑肌痉挛D.腺体分泌减退,平滑肌痉挛E.腺体分泌增加,运动神经兴奋17.有机磷农药中毒,以下哪种症状出现最早(分数:2.00)A.血压升高、心律失常B.横纹肌纤维束颤动C.头晕、头痛、疲乏D.肌力减退E.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的表现18.有机磷酸酯类引起的急性中毒表现为(分数:2.00)A.膀胱逼尿肌松弛、呼吸肌麻痹B.腺体分泌减少、胃肠平滑肌兴奋C.胆碱能神经兴奋、心血管作用复杂D.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唾液腺分泌增加E.脑内乙酰胆碱水平下降、瞳孔扩大19.口服有机磷农药

    8、后,多长时间血液浓度达到高峰(分数:2.00)A.12 小时B.34 小时C.48 小时D.612 小时E.2448 小时20.诊断有机磷中毒的最重要指标为(分数:2.00)A.阿托品试验阳性B.血胆碱酯酶活力降低C.确切的接触史D.毒蕈碱样和烟碱样症状E.呕吐物有大蒜味21.重度有机磷中毒时,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应为(分数:2.00)A.小于 70B.小于 60C.小于 50D.小于 40E.小于 3022.真性胆碱酯酶主要存在部位,下列哪项应除外(分数:2.00)A.红细胞B.血清C.中枢神经系统灰质D.交感神经节E.运动终板23.有机磷中毒的最有效的治疗是(分数:2.00)A.单独用阿托品B

    9、.单独用胆碱酯酶复活药C.阿托品、胆碱酯酶复活药两者合用D.对症治疗E.输血治疗24.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发生在(分数:2.00)A.中毒症状消失后 2496 小时B.中毒症状消失后 12 周C.中毒症状消失后 23 周D.中毒症状消失后 12 个月E.在病程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发生25.以下哪种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可能在临床症状好转后数日至 1周内再次昏迷,甚至死亡(分数:2.00)A.甲拌磷B.对硫磷C.乐果D.敌敌畏E.敌百虫26.有机磷农药中毒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但 2496 小时后突然出现死亡,称为(分数:2.00)A.中间综合征B.迟发性脑病C.中毒后遗症D.神经精神后遗症

    10、E.猝死27.有机磷农药所致“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分数:2.00)A.在出现胆碱能危象前出现四肢运动障碍B.一般在 96小时内出现感觉障碍C.在出现 OPIDN后出现运动障碍D.在胆碱能危象后和 OPIDN出现前出现运动障碍E.在胆碱能危象后和 OPIDN前出现感觉障碍28.有机磷中毒时,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的正确方法是(分数:2.00)A.及早,足量,稀释后快速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B.及早,适量,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必要时重复C.尽早,适量,稀释后肌注,必要时重复D.尽早,适量,与阿托品混合在一起皮下注射,必曼时重复E.尽早,适量,加入 40ml碳酸氢钠溶液中静脉滴注

    11、,必要时重复29.哪种有机磷农药中毒禁忌用 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分数:2.00)A.甲拌磷B.对硫磷C.乐果D.敌敌畏E.敌百虫30.抢救对硫磷等硫代类有机磷中毒者,洗胃液忌用(分数:2.00)A.清水B.高锰酸钾溶液C.温水D.碳酸氢钠溶液E.生理盐水31.下列哪项不是“阿托品化”的指标(分数:2.00)A.瞳孔较前扩大B.颜面潮红、口十、皮肤十燥C.澹妄转为安静D.肺部湿啰音减少或消失E.心率加快32.重度有机磷中毒使用阿托品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应用剂量大B.达阿托品化后应停药C.应早期使用D.应静脉给药E.应与复能剂合用33.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肺水肿的抢救措施是

    12、(分数:2.00)A.肌注吠塞米B.肌注哌替啶C.静脉大剂世解磷定D.静脉大剂量阿托品E.静注毛花苷 C34.可引起膀胱癌的毒物为(分数:2.00)A.联苯胺B.氯甲醚C.砷D.铬酸盐E.氯乙烯内科主治医师职业病学(专业知识)-试卷 18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4,分数:68.00)1.以下不属于四氯化碳中毒症状的是(分数:2.00)A.急性肾衰竭B.关节疼痛 C.腹泻、恶心与呕吐D.腹水、腹痛E.头痛解析:2.以下关于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短期内接触较大量二甲基甲酰胺引起,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

    13、病 B.接触后皮肤、黏膜出现灼痛、胀痛、麻木等刺激症状C.中毒者应脱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物,皮肤污染时立即用清水冲洗D.无特效解毒药物E.重度中毒者可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解析:3.乙二醇中毒的早期表现为(分数:2.00)A.眼球震颤B.中枢神经抑制症状 C.肾功能损害D.心功能损害E.肝功能损害解析:4.乙醇急性中毒大致可分为(分数:2.00)A.兴奋期和昏睡期B.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C.共济失调期和昏睡期D.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睡期 E.惊厥期和昏睡期解析:5.以下关于甲醇中毒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甲醇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B.甲醇在体内氧化和排泄均较快,故无明

    14、显蓄积作用 C.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D.甲醇经脱氢酶作用,代谢转化为甲醛、甲酸,抑制某些氧化酶系统,致需氧代谢障碍,体内乳酸及其他有机酸积聚,引起酸中毒E.由于甲醇及其代谢物甲醛、甲酸在眼房水和眼组织内含量较高,致视网膜代谢障碍,易引起视网膜细胞、视神经损害及视神经脱髓鞘解析:6.氯甲醚是强烈烷化剂,具有直接致癌作用。其导致的最常见职业性肿瘤为(分数:2.00)A.膀肤癌B.皮肤癌C.肺癌 D.白血病E.血管肉瘤解析:7.以下关于急性二氯乙烷中毒治疗原则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迅速将中毒者脱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换去被污染的衣物,冲洗污染皮肤,保暖并严密观察B.接触反应者应密切观

    15、察,并给予对症处理C.以防治中毒性肺病为重点,积极治疗肺水肿 D.无特效解毒剂E.轻度中毒者痊愈后可恢复原 T作,重度中毒者恢复后应调离二氯乙烷作业解析:8.环氧乙烷健康危害不包括(分数:2.00)A.刺激眼、皮肤B.引起哮喘C.致癌D.皮肤脱脂 E.记忆力减退解析:9.为预防正己烷中毒,正己烷作业车间应安装有效通风装置,使用含正己烷的溶剂,应尽量保持密闭,以减少其蒸气逸出,确保车间正已烷空气浓度不超过(分数:2.00)A.325mgm 3 B.425mgm 3C.525mgm 3D.825mgm 3E.925mgm 3解析:10.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酞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不超过(分数:2.0

    16、0)A.01mgm 3B.03mgm 3 C.05mgm 3D.07mgm 3E.09mgm 3解析:11.以下关于氯丙烯及其中毒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在工业中用以生产甘油与环氧树脂的中间体。以及农药的化学原料时均可接触氯丙烯B.具有高度的挥发性和脂溶性,经呼吸道及皮肤等途径吸收C.长期密切接触氯丙烯工人,出现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主的临床表现D.高浓度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当浓度达 156313mgm 3 时,即可出现流泪、眼部疼痛等症状E.慢性氯丙烯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属于轴索变性,受损的神经纤维虽亓丁再生,但恢复缓慢,因此中毒者不会留下肌萎缩等后遗症 解析:12.以下不属于氯

    17、乙烯中毒观察对象的是(分数:2.00)A.长期接触氯乙烯的人员出现头晕、头痛、乏力B.恶心、食欲减退C.肝区胀痛等消化功能障碍,但肝功能试验正常者D.关节疼痛 E.睡眠障碍解析:13.下列临床表现中,可以诊断为氯丁二烯慢性重度中毒的是(分数:2.00)A.头昏、头痛、乏力、四肢麻木、步态不稳或短暂的意识障碍、恶心、呕吐B.流泪、咽部干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C.眼结膜充血、咽部充血、肺部可有散在干、湿啰音D.X射线胸片可有肺纹理增强E.出现肝硬变者 解析:14.以下关于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原则,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根据短期内接触较大量的三氯乙烯职业史B.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

    18、并可有肝、肾及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C.结合职业卫生学调查D.参考尿三氯乙酸含量的测定结果E.参考尿中 2一硫代噻唑烷一 4一羧酸(TTCA)测定结果 解析:15.正常人尿中不含五氯酚,尿五氯酚的生物阈限值为(分数:2.00)A.01mgLB.05mgLC.10mgLD.15mgLE.20mgL 解析:16.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毒蕈碱样症状的主要机制是(分数:2.00)A.腺体分泌增加,平滑肌松弛B.腺体分泌减退,平滑肌松弛C.腺体分泌增加,平滑肌痉挛 D.腺体分泌减退,平滑肌痉挛E.腺体分泌增加,运动神经兴奋解析:17.有机磷农药中毒,以下哪种症状出现最早(分数:2.00)A.血压升高、心律失常B

    19、.横纹肌纤维束颤动C.头晕、头痛、疲乏D.肌力减退E.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的表现 解析:18.有机磷酸酯类引起的急性中毒表现为(分数:2.00)A.膀胱逼尿肌松弛、呼吸肌麻痹B.腺体分泌减少、胃肠平滑肌兴奋C.胆碱能神经兴奋、心血管作用复杂 D.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唾液腺分泌增加E.脑内乙酰胆碱水平下降、瞳孔扩大解析:19.口服有机磷农药后,多长时间血液浓度达到高峰(分数:2.00)A.12 小时B.34 小时C.48 小时D.612 小时 E.2448 小时解析:20.诊断有机磷中毒的最重要指标为(分数:2.00)A.阿托品试验阳性B.血胆碱酯酶活力降低 C.确切的接触史D.毒蕈碱样和烟碱样症状

    20、E.呕吐物有大蒜味解析:21.重度有机磷中毒时,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应为(分数:2.00)A.小于 70B.小于 60C.小于 50D.小于 40E.小于 30 解析:22.真性胆碱酯酶主要存在部位,下列哪项应除外(分数:2.00)A.红细胞B.血清 C.中枢神经系统灰质D.交感神经节E.运动终板解析:23.有机磷中毒的最有效的治疗是(分数:2.00)A.单独用阿托品B.单独用胆碱酯酶复活药C.阿托品、胆碱酯酶复活药两者合用 D.对症治疗E.输血治疗解析:24.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发生在(分数:2.00)A.中毒症状消失后 2496 小时B.中毒症状消失后 12 周C.中毒症状消失后

    21、 23 周 D.中毒症状消失后 12 个月E.在病程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发生解析:25.以下哪种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可能在临床症状好转后数日至 1周内再次昏迷,甚至死亡(分数:2.00)A.甲拌磷B.对硫磷C.乐果 D.敌敌畏E.敌百虫解析:26.有机磷农药中毒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但 2496 小时后突然出现死亡,称为(分数:2.00)A.中间综合征 B.迟发性脑病C.中毒后遗症D.神经精神后遗症E.猝死解析:27.有机磷农药所致“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分数:2.00)A.在出现胆碱能危象前出现四肢运动障碍B.一般在 96小时内出现感觉障碍C.在出现 OPIDN后出现运动障碍D.在胆碱能

    22、危象后和 OPIDN出现前出现运动障碍 E.在胆碱能危象后和 OPIDN前出现感觉障碍解析:28.有机磷中毒时,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的正确方法是(分数:2.00)A.及早,足量,稀释后快速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B.及早,适量,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必要时重复 C.尽早,适量,稀释后肌注,必要时重复D.尽早,适量,与阿托品混合在一起皮下注射,必曼时重复E.尽早,适量,加入 40ml碳酸氢钠溶液中静脉滴注,必要时重复解析:29.哪种有机磷农药中毒禁忌用 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分数:2.00)A.甲拌磷B.对硫磷C.乐果D.敌敌畏E.敌百虫 解析:30.抢救对硫磷等硫代类有机磷中毒者,洗胃液忌用

    23、(分数:2.00)A.清水B.高锰酸钾溶液 C.温水D.碳酸氢钠溶液E.生理盐水解析:31.下列哪项不是“阿托品化”的指标(分数:2.00)A.瞳孔较前扩大B.颜面潮红、口十、皮肤十燥C.澹妄转为安静 D.肺部湿啰音减少或消失E.心率加快解析:32.重度有机磷中毒使用阿托品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应用剂量大B.达阿托品化后应停药 C.应早期使用D.应静脉给药E.应与复能剂合用解析:33.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肺水肿的抢救措施是(分数:2.00)A.肌注吠塞米B.肌注哌替啶C.静脉大剂世解磷定D.静脉大剂量阿托品 E.静注毛花苷 C解析:34.可引起膀胱癌的毒物为(分数:2.00)A.联苯胺 B.氯甲醚C.砷D.铬酸盐E.氯乙烯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内科主治医师职业病学(专业知识)-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astlab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