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23-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25884       资源大小:56.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23-2及答案解析.doc

    1、流行病学练习试卷 23-2 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关于甲型肝炎,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未发现慢性带菌者B.潜伏期末已有传染性C.呈周期性D.无季节性E.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免疫力2.下列哪项不是水平传播方式(分数:2.00)A.空气传播B.经水传播C.经胎盘传播D.经食物传播E.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3.关于人群易感性,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分数:2.00)A.新生儿增加,人群易感性降低B.预防接种后,人群易感性升高C.某病流行后,人群对该病的易感性升高D.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人群易感性升高

    2、E.人群中该病抗体水平较高,人群对该病的易感性高4.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处在适当的低温条件下,需要配备多环节链式贮存、运送设备,这一保冷系统被称为(分数:2.00)A.计划免疫B.冷链C.扩大免疫规划D.冷藏E.冷冻5.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发展为慢性肝炎者约占(分数:2.00)A.1/2B.1/3C.1/4D.1/5E.1/66.在接种破伤风抗毒素的同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这种免疫形式被称为(分数:2.00)A.自然自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人工被动自动免疫7.医源性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分数:2.00)A.经空气B.经水C.经食物D.经土壤

    3、E.经手直接传播8.在丙类传染病的监测区,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分数:2.00)A.1 小时内B.2 小时内C.6 小时内D.12 小时内E.24 小时内9.痢疾杆茁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力以哪群最强(分数:2.00)A.福氏苗B.志贺菌C.鲍氏菌D.沙门菌E.宋内菌10.评价临床试验效果的主要指标是(分数:2.00)A.标化率B.续发率C.引入率D.有效率E.失访率11.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这段时间称为(分数:2.00)A.易感期B.潜伏期C.隔离期D.传染期E.非传染期12.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最关键指标是(分数:2.00)A.接种

    4、副反应发生率B.接种的安全性评价C.接种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价D.接种的临床效果评价E.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和免疫学评价13.下列哪项是计划免疫接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分数:2.00)A.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和持久性B.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C.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和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D.疫苗安全性、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疫苗的免疫效果E.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14.传染病经土壤传播的意义大小,取决于(分数:2.00)A.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个人卫生习惯和医疗卫生条件B.人与土壤接触的机会,医疗卫生条件和农作物的品种C.个人卫生习惯,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和农作物的品

    5、种D.人与土壤接触的机会,个人卫生习惯和医疗卫生条件E.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与土壤接触的机会和个人卫生习惯15.甲肝的传染源是(分数:2.00)A.急性期病人B.健康携带者C.急性期病人和健康携带者D.受感染的动物E.慢性病原携带者16.预防接种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分数:2.00)A.按年龄接种,应急接种B.常年接种,按季度或年度接种C.按季度或年度接种,按年龄接种D.突击接种,按季度或年度接种E.计划免疫,应急接种,重点免疫17.人体感染乙塑肝炎后,出现早、消失快、漓度高的急性感染标志物是(分数:2.00)A.HBsAgB.HBV 核酸C.抗 HBcIgMD.抗 HBcIgCE.抗-B

    6、e18.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分数:2.00)A.接种方式不当B.接种剂量过大C.接种对象处于某种特定生理病理状态下D.生物制品存在质量问题E.以上均是19.下列哪项为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分数:2.00)A.治愈病人B.免疫接种C.医学观察D.消毒E.隔离病人20.人体感染乙肝后,出现晚,维持时间长,代表过去曾感染的标志是(分数:2.00)A.HBsAgB.抗-HBsC.抗 HBcIgMD.抗 HBcE.抗-Be21.人体感染乙型肝炎后,标志传染性已不强,病毒复制力已降低的指标是(分数:2.00)A.HBsAgB.抗-HBsC.抗 HBcIgMD.抗 HBcIgGE.抗-Be22.接

    7、种疫苗可产生下列哪类免疫(分数:2.00)A.自然自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非特异性抵抗力23.下列哪种疾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分数:2.00)A.流行性感冒B.病毒性肝炎C.麻风D.钩端螺旋体病E.乙型脑炎24.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分数:2.00)A.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B.标化率、续发率C.引入率、抗体阳转率D.有效率、抗体平均滴度E.保护率、效果指数25.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被称为(分数:2.00)A.病人B.病原携带者C.易感者D.传染源E.感染者26.在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中,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中的主导措施是

    8、(分数:2.00)A.及早隔离病人B.及早发现带菌者,并给予治疗C.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D.保护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E.搞好“三管一灭“27.我国当前预防流脑较理想的菌苗是(分数:2.00)A.A 群液体菌苗B.A 群氢氧化铝吸附菌苗C.提纯 A 群和 C 群多种糖体菌苗D.减毒 A 群和 C 群活菌苗E.长春 7、京 55、沪 191 混合菌苗28.人体感染乙型肝炎后最先出现的感染标志物是(分数:2.00)A.表面抗原(HBsAg)B.核心抗原(HBcAg)C.e 抗原(HBeAg)D.HBV 核酸(HBV-DNA)E.DNA 聚合酶29.现研制一种预防某传染病的新疫苗,欲观察该疫苗的

    9、免疫学效果,应该选择的观察人群是(分数:2.00)A.近期接受过预防接种的人群B.隐性感染率高的人群C.近期内未发生过该病流行的人群D.免疫水平高的人群E.发病率低的人群30.下列哪种说法正确(分数:2.00)A.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获得终身免疫B.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产生 10 年以上的免疫力C.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产生 5 年以上的免疫力D.接种流感疫苗后对任何型别的流感都有预防作用E.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在半年至一年左右对同型流感具有预防作用31.流脑的发病高峰在哪些月份(分数:2.00)A.12 月B.34 月C.56 月D.78 月E.1011 月32.人体感染乙型肝炎后,出现对 HBV 有

    10、免疫力的保护体抗体是(分数:2.00)A.HBsAgB.抗-HBsC.抗-HBcIgMD.抗-HBcIgGE.抗-HBe33.下列关于甲肝的叙述中,哪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主要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也可经血制品和输血传播B.隐性感染多于显性感染C.一般不存在慢性携带现象D.甲肝病毒耐寒、耐热、耐酸、耐乙醚,但对甲醛、漂白粉敏感E.甲肝在我国属于成人病34.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是(分数:2.00)A.间日疟原虫B.恶性疟原虫C.三日疟原虫D.卵形疟原虫E.以上均是35.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分数:2.00)A.虫媒传播B.动物源性传播C.垂直传播D.空气传播E.土壤传播36.针对

    11、流感病毒抗原结构变异,下列哪种说法正确(分数:2.00)A.A 型抗原变异最弱,B 型抗原变异最强,C 型抗原变异居于二者之间B.A 型抗原变异最弱,B 型抗原变异较强,C 型抗原变异居于二者之间C.A 型抗原变异最弱,B 型抗原变异最强,C 型抗原变异基本稳定D.A 型抗原变异最强,B 型抗原变异次之,C 型抗原变异居第三E.A 型抗原变异最强,B 型抗原变异次之,C 型抗原变异基本稳定37.在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措施中,下列哪项最重要(分数:2.00)A.三早预防B.预防接种C.灭螨防螨D.灭鼠防鼠E.疫情监测38.我国儿童计划免疫使用的疫苗不包括(分数:2.00)A.卡介苗B.脊髓灰质炎活

    12、疫苗C.百白破混合制剂D.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E.乙型肝炎疫苗39.下列哪种疾病的防治策略宜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措施(分数:2.00)A.菌痢B.霍乱C.疟疾D.流行性出血热E.乙型病毒肝炎40.下列关于甲肝的叙述中,哪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B.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C.周期性发生D.其流行不具有季节性E.未发现有慢性带菌者流行病学练习试卷 23-2 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关于甲型肝炎,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未发现慢性带菌者B.潜伏期末已有传

    13、染性C.呈周期性D.无季节性 E.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免疫力解析:2.下列哪项不是水平传播方式(分数:2.00)A.空气传播B.经水传播C.经胎盘传播 D.经食物传播E.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解析:3.关于人群易感性,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分数:2.00)A.新生儿增加,人群易感性降低 B.预防接种后,人群易感性升高C.某病流行后,人群对该病的易感性升高D.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人群易感性升高E.人群中该病抗体水平较高,人群对该病的易感性高解析:4.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处在适当的低温条件下,需要配备多环节链式贮存、运送设备,这一保冷系统被称为(分数:2.00)A.计划免疫B.冷链

    14、 C.扩大免疫规划D.冷藏E.冷冻解析:5.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发展为慢性肝炎者约占(分数:2.00)A.1/2B.1/3C.1/4 D.1/5E.1/6解析:6.在接种破伤风抗毒素的同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这种免疫形式被称为(分数:2.00)A.自然自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人工被动自动免疫 解析:7.医源性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分数:2.00)A.经空气B.经水C.经食物D.经土壤E.经手直接传播 解析:8.在丙类传染病的监测区,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在多少小时内报告给发病地区所属的县(区)卫生防疫机构(分数:2.00)A.1 小时内B.2 小时内C.6

    15、 小时内D.12 小时内E.24 小时内 解析:9.痢疾杆茁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力以哪群最强(分数:2.00)A.福氏苗B.志贺菌C.鲍氏菌D.沙门菌E.宋内菌 解析:10.评价临床试验效果的主要指标是(分数:2.00)A.标化率B.续发率C.引入率D.有效率 E.失访率解析:11.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这段时间称为(分数:2.00)A.易感期B.潜伏期 C.隔离期D.传染期E.非传染期解析:12.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最关键指标是(分数:2.00)A.接种副反应发生率B.接种的安全性评价C.接种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价D.接种的临床效果评价E.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和免疫学评价 解析:13.下列

    16、哪项是计划免疫接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分数:2.00)A.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和持久性B.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C.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和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D.疫苗安全性、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疫苗的免疫效果 E.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解析:14.传染病经土壤传播的意义大小,取决于(分数:2.00)A.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个人卫生习惯和医疗卫生条件B.人与土壤接触的机会,医疗卫生条件和农作物的品种C.个人卫生习惯,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和农作物的品种D.人与土壤接触的机会,个人卫生习惯和医疗卫生条件E.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与土壤接触的机会和个人卫生习惯 解析:

    17、15.甲肝的传染源是(分数:2.00)A.急性期病人B.健康携带者C.急性期病人和健康携带者 D.受感染的动物E.慢性病原携带者解析:16.预防接种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分数:2.00)A.按年龄接种,应急接种B.常年接种,按季度或年度接种C.按季度或年度接种,按年龄接种D.突击接种,按季度或年度接种E.计划免疫,应急接种,重点免疫 解析:17.人体感染乙塑肝炎后,出现早、消失快、漓度高的急性感染标志物是(分数:2.00)A.HBsAgB.HBV 核酸C.抗 HBcIgM D.抗 HBcIgCE.抗-Be解析:18.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分数:2.00)A.接种方式不当B.接种剂量过大

    18、C.接种对象处于某种特定生理病理状态下D.生物制品存在质量问题E.以上均是 解析:19.下列哪项为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分数:2.00)A.治愈病人B.免疫接种C.医学观察D.消毒 E.隔离病人解析:20.人体感染乙肝后,出现晚,维持时间长,代表过去曾感染的标志是(分数:2.00)A.HBsAgB.抗-HBsC.抗 HBcIgMD.抗 HBc E.抗-Be解析:21.人体感染乙型肝炎后,标志传染性已不强,病毒复制力已降低的指标是(分数:2.00)A.HBsAgB.抗-HBsC.抗 HBcIgMD.抗 HBcIgGE.抗-Be 解析:22.接种疫苗可产生下列哪类免疫(分数:2.00)A.自然自动免

    19、疫B.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E.非特异性抵抗力解析:23.下列哪种疾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分数:2.00)A.流行性感冒B.病毒性肝炎C.麻风D.钩端螺旋体病E.乙型脑炎 解析:24.评价预防接种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分数:2.00)A.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 B.标化率、续发率C.引入率、抗体阳转率D.有效率、抗体平均滴度E.保护率、效果指数解析:25.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被称为(分数:2.00)A.病人B.病原携带者C.易感者D.传染源 E.感染者解析:26.在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中,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中的主导措施是(分数:2.00)A.及

    20、早隔离病人B.及早发现带菌者,并给予治疗C.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D.保护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E.搞好“三管一灭“ 解析:27.我国当前预防流脑较理想的菌苗是(分数:2.00)A.A 群液体菌苗B.A 群氢氧化铝吸附菌苗C.提纯 A 群和 C 群多种糖体菌苗 D.减毒 A 群和 C 群活菌苗E.长春 7、京 55、沪 191 混合菌苗解析:28.人体感染乙型肝炎后最先出现的感染标志物是(分数:2.00)A.表面抗原(HBsAg) B.核心抗原(HBcAg)C.e 抗原(HBeAg)D.HBV 核酸(HBV-DNA)E.DNA 聚合酶解析:29.现研制一种预防某传染病的新疫苗,欲观察该疫苗的

    21、免疫学效果,应该选择的观察人群是(分数:2.00)A.近期接受过预防接种的人群B.隐性感染率高的人群C.近期内未发生过该病流行的人群 D.免疫水平高的人群E.发病率低的人群解析:30.下列哪种说法正确(分数:2.00)A.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获得终身免疫B.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产生 10 年以上的免疫力C.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产生 5 年以上的免疫力D.接种流感疫苗后对任何型别的流感都有预防作用E.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在半年至一年左右对同型流感具有预防作用 解析:31.流脑的发病高峰在哪些月份(分数:2.00)A.12 月B.34 月 C.56 月D.78 月E.1011 月解析:32.人体感染乙型肝

    22、炎后,出现对 HBV 有免疫力的保护体抗体是(分数:2.00)A.HBsAgB.抗-HBs C.抗-HBcIgMD.抗-HBcIgGE.抗-HBe解析:33.下列关于甲肝的叙述中,哪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主要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也可经血制品和输血传播B.隐性感染多于显性感染C.一般不存在慢性携带现象D.甲肝病毒耐寒、耐热、耐酸、耐乙醚,但对甲醛、漂白粉敏感E.甲肝在我国属于成人病 解析:34.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是(分数:2.00)A.间日疟原虫B.恶性疟原虫C.三日疟原虫D.卵形疟原虫E.以上均是 解析:35.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分数:2.00)A.虫媒传播B.动物源性传

    23、播 C.垂直传播D.空气传播E.土壤传播解析:36.针对流感病毒抗原结构变异,下列哪种说法正确(分数:2.00)A.A 型抗原变异最弱,B 型抗原变异最强,C 型抗原变异居于二者之间B.A 型抗原变异最弱,B 型抗原变异较强,C 型抗原变异居于二者之间C.A 型抗原变异最弱,B 型抗原变异最强,C 型抗原变异基本稳定D.A 型抗原变异最强,B 型抗原变异次之,C 型抗原变异居第三E.A 型抗原变异最强,B 型抗原变异次之,C 型抗原变异基本稳定 解析:37.在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措施中,下列哪项最重要(分数:2.00)A.三早预防B.预防接种C.灭螨防螨D.灭鼠防鼠 E.疫情监测解析:38.我国儿童计划免疫使用的疫苗不包括(分数:2.00)A.卡介苗B.脊髓灰质炎活疫苗C.百白破混合制剂D.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E.乙型肝炎疫苗解析:39.下列哪种疾病的防治策略宜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措施(分数:2.00)A.菌痢B.霍乱C.疟疾D.流行性出血热E.乙型病毒肝炎 解析:40.下列关于甲肝的叙述中,哪点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B.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C.周期性发生D.其流行不具有季节性 E.未发现有慢性带菌者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类职业资格】流行病学练习试卷23-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