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家学说-1-4 及答案解析(总分:27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填空题/B(总题数:13,分数:13.00)1.对于水火的治疗,赵献可透彻了解阴阳互根之理,他说:“先于水火,原属同宫,火以水为主,水以火为原。故取了阴者,_,_;取之阳者,_,_。”(分数:1.00)填空项 1:_2.朱肱研究伤寒的学术见解是, 1 辨病位, 2 辨病性, 3 辨病证, 4 并补其不足。(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3.王履阐发伤寒、温暑不同,突出感邪时间和发病时间,_谓之伤寒,_谓之温与暑。治疗温、热病,当治_为主,_兼之。(分数:1.00)填空项 1:
2、_4.张元素论脏腑的补虚、泻实治法时,提出虚证的治则有_和_,实证的治则有 _和_。(分数:1.00)填空项 1:_5.孙一奎认为,三焦是上、中、下三焦之地位的合称,“外有经而内无形”,因称“_”;同时三焦原非五行正腑,不同于其他五脏、五腑的合应,故又称“_”。(分数:1.00)填空项 1:_6.方有执治伤寒力主 1,并持 2,他勇于创新,是发展仲景学说的 3 人物之一。(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填空项 1:_7.张介宾在阴阳一体方面,明确提出“_”的著名论点,深入阐发阴阳互根之理,指出“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有 _,无阴则_。”(分数:1.00)填
3、空项 1:_8.李呆治疗内伤热中证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对脾胃 1 药物的运用和处方。即便也有间用 2 的方法,也仅仅是配合与权宜之计。(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9.绮石荟萃诸家,取长避短,著成_,是我国第一部治疗_的专书。(分数:1.00)填空项 1:_10.刘完素对病机十九条增列了:“诸涩 1,干劲 2,皆属于燥。”(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1.庞安时治伤寒是从 1、 2 着手的,强调体质因素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分数:1.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12.缪希雍对内虚暗风,大有发明。提出治当 _以救其标;次治其本,或_或 _或_。其用药甘润清
4、灵,为临床中风之治,大开门经。(分数:1.00)填空项 1:_13.叶天士总结奇经八脉证治,指出凡冲气攻痛,以背而上者,系_主病,治在_;从腹而上者,治在_,系_主病,或 _。(分数:1.00)填空项 1:_二、B名词解析/B(总题数:11,分数:22.00)14.五行互藏(分数:2.00)_15.虚劳六因(分数:2.00)_16.滋填肾阴法(分数:2.00)_17.湿热本证(分数:2.00)_18.久病入络(分数:2.00)_19.“郁”的含义(分数:2.00)_20.伤寒学派(分数:2.00)_21.先后天根本论(分数:2.00)_22.治温大法(分数:2.00)_23.河间学派(分数:2
5、.00)_24.化源论(分数:2.00)_三、B简答题/B(总题数:16,分数:80.00)25.钱乙五脏辨证体系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分数:5.00)_26.朱丹溪的医学著作主:要有哪些?试述丹溪学说形成之渊源?(分数:5.00)_27.为什么吴有性治疗温疫强调透达膜原?聿方的含义是什么?(分数:5.00)_28.宠安常怎样提出伤寒温病分治的学术观点?有何意义?(分数:5.00)_29.薛已的学术思想主要有哪几个方面?(分数:5.00)_30.孙一奎命门学说的主要内容?(分数:5.00)_31.易水学派诸家各有哪些代表著作?东垣脾胃论中的两篇代表作是什么?(分数:5.00)_32.攻邪学
6、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分数:5.00)_33.远古的医学基本是包括哪些内容?(分数:5.00)_34.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中心是什么?代表医家有哪些?(分数:5.00)_35.李杲的脾胃学说,对后世有什么重要影响?(分数:5.00)_36.河间学派的主要医家有哪几位?受其影响较大的学派是什么?(分数:5.00)_37.中风病“真中”、“类中”之说是谁提出的?他是怎样区分的?对中医理论有何贡献?(分数:5.00)_38.丹溪学派是怎样形成的?(分数:5.00)_39.试述明代温补学派出现的历史北景,及其内容和代表医家?(分数:5.00)_40.柯琴所论的“六经地面”说的实质及临床意义是什么?(分数
7、:5.00)_四、B论述题/B(总题数:16,分数:160.00)41.张元素脏腑辨证说的内容主要包括那些方面?(分数:10.00)_42.李东垣是怎样鉴别内伤热中与外感证的?(分数:10.00)_43.王好古对阴证治疗有哪些新见?(分数:10.00)_44.试以实例论证伤寒学说是具有强大生命力而历久不衰的学说?(分数:10.00)_45.试述王清任活血化瘀的代表方的适应症及其方药配伍的异同?(分数:10.00)_46.薛己“滋化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数:10.00)_47.刘完素是怎样将脏腑病机与五运联系在一起的?(分数:10.00)_48.王履怎样发挥内经的四气发病理论?试举例说明之?
8、(分数:10.00)_49.举例说明各家学说对中医学发展起什么作用?(分数:10.00)_50.张景岳辨证施治的特点和经验有哪些?(分数:10.00)_51.朱丹溪是怎样得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的?为什么说它具有生理和病理两方面的意义?(分数:10.00)_52.戴思恭是怎样论述痰的生成及其病变和治疗大法的?(分数:10.00)_53.试述叶桂奇经论治的主要内容?(分数:10.00)_54.试述成无己研究伤寒的学术思想特点及主要贡献?(分数:10.00)_55.刘完素在杂病的证治方面有何创见与发展?(分数:10.00)_56.辨证论治派对伤寒论的研究方式分哪几种?(分数:10.00)_
9、各家学说-1-4 答案解析(总分:27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填空题/B(总题数:13,分数:13.00)1.对于水火的治疗,赵献可透彻了解阴阳互根之理,他说:“先于水火,原属同宫,火以水为主,水以火为原。故取了阴者,_,_;取之阳者,_,_。”(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火中求水 其精不竭 水中寻火 其明不熄)解析:2.朱肱研究伤寒的学术见解是, 1 辨病位, 2 辨病性, 3 辨病证, 4 并补其不足。(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经络)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脉证合参)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病名)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论方
10、药加减)解析:3.王履阐发伤寒、温暑不同,突出感邪时间和发病时间,_谓之伤寒,_谓之温与暑。治疗温、热病,当治_为主,_兼之。(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即病 不即病 里热解表)解析:4.张元素论脏腑的补虚、泻实治法时,提出虚证的治则有_和_,实证的治则有 _和_。(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顺其性为补 虚则补其母 逆其性为泻 实则泻其子)解析:5.孙一奎认为,三焦是上、中、下三焦之地位的合称,“外有经而内无形”,因称“_”;同时三焦原非五行正腑,不同于其他五脏、五腑的合应,故又称“_”。(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外府 孤府)解析:6.方
11、有执治伤寒力主 1,并持 2,他勇于创新,是发展仲景学说的 3 人物之一。(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错简重订论)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风寒中伤营卫说)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关键)解析:7.张介宾在阴阳一体方面,明确提出“_”的著名论点,深入阐发阴阳互根之理,指出“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有 _,无阴则_。”(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能使精中生气能使气中生精)解析:8.李呆治疗内伤热中证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对脾胃 1 药物的运用和处方。即便也有间用 2
12、 的方法,也仅仅是配合与权宜之计。(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升阳益气)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苦降)解析:9.绮石荟萃诸家,取长避短,著成_,是我国第一部治疗_的专书。(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理虚元鉴 虚劳)解析:10.刘完素对病机十九条增列了:“诸涩 1,干劲 2,皆属于燥。”(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枯涸)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皴揭)解析:11.庞安时治伤寒是从 1、 2 着手的,强调体质因素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病因)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发病)解析:12.缪希雍对内
13、虚暗风,大有发明。提出治当 _以救其标;次治其本,或_或 _或_。其用药甘润清灵,为临床中风之治,大开门经。(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清热、顺气、开痰 益血 补气 气血两补 叶天士)解析:13.叶天士总结奇经八脉证治,指出凡冲气攻痛,以背而上者,系_主病,治在_;从腹而上者,治在_,系_主病,或 _。(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督脉 少阴 厥阴 冲脉 培补阳明)解析:二、B名词解析/B(总题数:11,分数:22.00)14.五行互藏(分数:2.00)_正确答案:(由于阴阳之气的运行,使五行之间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这说明木、火、土、金、水五者之间,它们并非绝对
14、固定不变,而往往在某者之中兼有它者的特性,即所谓”五行之中,复有五行”,“五行互藏”。)解析:15.虚劳六因(分数:2.00)_正确答案:(虚劳六因包括:先天之因、后天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之因、境遇之因、医药之因。)解析:16.滋填肾阴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肝阳之病,肝为标而肾为本,因此治肝阳者,养水滋肾一法,必不可少。但必须分清主次缓急。惟在潜降摄纳之后,气火既平,痰浊不塞,乃可徐图滋养,固护其本。方如六味、四物等斟酌用之。)解析:17.湿热本证(分数:2.00)_正确答案:(湿热本证是湿热病经常出现的几个主要症状,薛雪认为这是辨识湿热病的提纲。它的主要表现是:始恶寒,后但
15、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或黄,口渴不引饮。这是因为湿为阴邪,始阻遏其阳,故见恶寒,后则湿郁成热,便但发热,热蒸于湿则汗出,湿蔽清阳则胸痞,湿热交蒸故舌苔或白或黄,热则液乏而口渴,湿则饮内留而不欲饮。)解析:18.久病入络(分数:2.00)_正确答案:(邪气久羁,必然伤及血络,“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疾病初期,邪气表浅,入则邪气深入。)解析:19.“郁”的含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所谓“郁,即滞而不通之义。凡情志内伤、六淫外感、饮食失节等因素,都可使人体气血郁滞不通,从而产生郁证。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指出了郁证的普遍性。丹溪所
16、论的郁证,包括气郁、湿郁、热郁、痰郁、血郁、食郁,总称“六郁”。)解析:20.伤寒学派(分数:2.00)_正确答案:(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发张仲景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为主要课题的众多医家所形成的一大医学流派。伤寒病在古代曾一度严重的流行,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性。在两汉隋唐之际,研究伤寒病的先后有:华佗、张仲景、于叔和、巢元方、孙思邈等,伤寒论因历遭兵燹,原书散失不全,未能广泛地流传与应用。后世医家对这部书的搜集、整理、研究与发挥的过程,也就是伤寒学派的形成、发展与兴盛的过程。)解析:21.先后天根本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李中梓集各家之说,明确提出了“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
17、”的著名论点,他认为,肾应背应北方之水,水生木而后肝成,木成火而后心成,火生土而后脾成,土成金而后肺成,五脏既成,六腑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令,因此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人身以肾为始;脾为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人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体资以为生,因此后天之本在脾。)解析:22.治温大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叶桂总结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邪犯肺卫,治疗主张以辛凉宣透为主;对于湿热病的治疗,清凉之品只能用到十之六七,不可过剂;对于治疗湿热交蒸而阳气被遏,成为蒙闭之势
18、者,提出用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方法等等。)解析:23.河间学派(分数:2.00)_正确答案:(河间学派是以宋金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从运气角度出发,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为其擅长,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又称为寒凉派,有“热病用河间”之说。)解析:24.化源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化源论”出自内经“资化源”“取化源”之说,薛己重视此说,李中梓则进一步加以阐发,认为“资取化源”与经义中“治病必求其本”“求其属”等同义,皆为重本源之意,因此李中梓曾指出:“不取化源而逐病求疗,譬犹草本将萎,枝叶绻挛,不知固其根蒂,灌其本源,而仅仅润其枝叶,虽欲不
19、槁,焉可得也。”故李中梓“化源论”的实质是强调治本的重要,并据五行生克,分别论治虚实、胜复等病变。)解析:三、B简答题/B(总题数:16,分数:80.00)25.钱乙五脏辨证体系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分数:5.00)_正确答案:(钱乙在前人脏腑辨证的基础上,首先把五脏辨证的方法运用于儿科临床,并又有发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脏证治体系、首先以五脏五行归类,系统阐明各脏生理、病理、病证、治法、方药、特别注意辨证脏腑虚实和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例如,肺病又见肝证者,若肝虚不能胜肺,其病易治,若肝强实而反胜肺者,则其病难治。其他诸脏可以类推。至于治疗,亦要考虑五脏虚实,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其
20、次,在充分运用五脏五行一般规律的同时,又赋予儿科学的特点、如从心、肝、脾、肺、肾的分证,即以惊、风、闲、喘、虚的儿科常见病密切联系起来,显出儿科五脏证治的特色,颇值得汁意,应认真加以研究。)解析:26.朱丹溪的医学著作主:要有哪些?试述丹溪学说形成之渊源?(分数:5.00)_正确答案:(朱丹溪的医学著作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元、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发挥等。流传的丹溪心法,系后人将他的临床经验整理汇编而成的。丹溪学说渊源于内经,并继承了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诸家的学术思想。同时,他在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处,悟出“湿热相火为病甚多”之理,除医学之外,朱丹溪深受宋代理学思想的影响
21、,他参合哲理,在其医学理论中贯穿了“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吉凶悔吝皆生乎动”,以及“动而中节”等理论,使医学与哲学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另一方面,丹溪学说的形成与他的医疗实践关系更大。宋元之际,局方盛行,医者往往滥用局方中的辛热燥烈之剂,造成了伤阴劫液的时弊。丹溪有鉴于此,悉心研究,终于形成了他以养阴为宗旨的学术思想。)解析:27.为什么吴有性治疗温疫强调透达膜原?聿方的含义是什么?(分数:5.00)_正确答案:(吴氏认为温疫之邪,居于半表半里的膜原,汗之不解,下之不可,其治法是“但使邪毒速离膜原”,因此创立达原饮为主方,使邪气溃散,表里分清其方中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
22、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巢穴,令邪气溃散,速离膜原,故命方为达原;热伤津液,加知母滋阴;热伤营血,加芍药以和血;黄芩清燥热,甘草调和诸药。达原饮加大黄、葛根、羌活、柴胡、生姜、大枣,名三消饮,三消者消内、消外、消不内不外,令邪气溃散,表里分消,故吴氏又称此方为“治疫之伞剂”。)解析:28.宠安常怎样提出伤寒温病分治的学术观点?有何意义?(分数:5.00)_正确答案:(庞安常认为,温病与伤寒是不同的两类疾病,在治疗上是迥然不同的。他指出四时温病,败坏之候,自王叔和后,阐发较少,庞氏研究伤寒,而不拘泥于伤寒,能跳出伤寒的圈子,着意阐发温病,提出伤寒与温病必须分治
23、。这在认识上是一个突破,对后世温热病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先导作用。)解析:29.薛已的学术思想主要有哪几个方面?(分数:5.00)_正确答案:(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重视脾胃与肾命在生理、病理上的联系,对明代医学的理论研究和辨证施治方面颇有启示,如李中梓、赵养葵等医家多受薛氏之说的影响。在脾胃为人身之根蒂的理论基础亡,结合临证所见,指出杂病中以虚证为多见,从而提出滋化源的治疗原则,为后世治疗虚损之证,开辟了蹊径,丰富和发展了祖国医学“扶正达邪”的治疗内容。薛氏临证用药虽善于温补,慎用苦寒,但并没有完全废弃清热泻火之治,在他的医案中,也有不少使用苦寒药物的病例。说明薛氏以温补著称,但
24、治疗用药始终不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解析:30.孙一奎命门学说的主要内容?(分数:5.00)_正确答案:(命门为两肾动气,属坎中之阳。孙氏以为人身的太极是两肾间的命门原气,即动气。并指出,原气为太极之体,动气为太极之用,两肾又是“太极之体所以立”的基础,实质上是指元气由元精所化、由于原气属阳,阳动则生;两肾属阴,阴静则化,从而生化成其他脏腑。故曰:“命门乃两肾中动气,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命门神气为生生不息之根。孙氏认为,命门原气对于人身至关重要。认为人之所以生存,乃“赖此动气为生生不息之根,有是动则生,无是动则呼吸绝而物化矣”因此,他在论述营
25、气、卫气的同时,还重点阐述了原气、宗气与呼吸关系问题。即营气、卫气之所以能循经隧、温分肉以发挥正常生理作用,人之所以能行呼吸,都有赖于宗气的推动。然而孙氏又进而指出,宗气由水谷精微化而行呼吸是指“后天谷气”对呼吸的作用而言,从根本来说,则呼吸的原动力实为肾间动气,即先天之气。孙氏认为:“呼吸者,即先天术极之动静,人之一身之原气也。有生之动,就有此气。孙氏认为,流运不息,然后脏腑得所司而行焉”。因此,肺之能出气而呼,肾之能纳气而吸,无不由于原气之功。)解析:31.易水学派诸家各有哪些代表著作?东垣脾胃论中的两篇代表作是什么?(分数:5.00)_正确答案:(张元素著有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
26、式、药注难经、珍珠囊等书,以前两部为其代表作。李东垣著有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等,以前两部为其代表作。罗天益著有卫生宝鉴一书。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此事难知、斑论萃英、汤液本草等,尤以阴证略例为代表作。东垣脾胃论中的两篇代表作是脾胃虚实传变论、脾胃胜衰论。)解析:32.攻邪学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分数:5.00)_正确答案:(攻邪学派以攻击邪气作为治病的主要手段,张从正为该派代表人物。另有麻知几、常仲明等。当时,医学界嗜补之习颇盛,凡疾病滋生,往往不问虚实,滥投补剂,庸工以此悦人,病者昧中不觉,以致邪气稽留,为害甚烈。张氏目睹时弊,痛加斥责,批判了庸工误补造成的危害,并揭露出时
27、医的不良风气。潜心研究了内经、伤寒论等著作,深切地感到除病必须祛邪,强调邪留则正伤、邪去则正安之理,祛邪必须运用汗、吐、下三法。阐发了攻邪祛病的道理,对后世医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33.远古的医学基本是包括哪些内容?(分数:5.00)_正确答案:(据历代文献资料记载,远古的医学基本是可分作三个内容:第一,从伏羲制九针到著成黄帝针灸;第二,由黄帝岐伯论经脉到著成素女脉诀;第三,由神农尝百草到著成神农本草,这就是札记曲礼所说的“三世医学”。)解析:34.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中心是什么?代表医家有哪些?(分数:5.00)_正确答案:(易水学派是以脏腑证候的病机及治疗作为研究课题,用脏腑的寒热虚实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证候之中,尤以虚损证治为擅长。脏腑病机之中,特别是李东垣对脾胃气虚的病机有独到见解,善于用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