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10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关于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最佳标本是动脉血B.应处于隔绝空气状态C.宜在 30 分钟内检测D.如 30 分钟内不能检测,可放冰箱中长期保存E.采血前应让患者处于安定舒适状态2.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血气结果(分数:2.00)A.AB,pHB.AB,pH 不变C.AB,pHD.AB,pHE.AB,pH3.碱中毒时引起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是血浆中(分数:2.00)A.结合钙浓度降低B.结合钙浓度升高C.离子钙浓度升高D.离子钙浓
2、度降低E.离子钙浓度升高,结合钙浓度降低4.对于要进行个体化给药者,常采用(分数:2.00)A.多点取样B.用药前取样C.达稳定浓度后取样D.立即取样E.用药后取样5.BNP/NT-proBNP 主要用于诊断(分数:2.00)A.肝癌B.肾病C.心力衰竭D.白血病E.脑肿瘤6.急性心肌梗死后 CK-MB 达峰值的时间与病情及预后有关,一般认为(分数:2.00)A.达峰早者,预后好B.达峰早者,预后差C.梗死范围较小,达峰晚D.梗死范围大者,达峰早E.达峰早者,出现再灌注的可能性小7.AMI 患者 LD1/LD2 倒置且伴有 LD5 增高,表明(分数:2.00)A.预后好B.处于恢复期C.梗死面
3、积小D.心力衰竭伴有肝淤血或肝功能衰竭E.患者已完全康复8.ACS 时最早升高的标志物目前认为是(分数:2.00)A.肌红蛋白B.LDC.CKD.ASTE.ALT9.筛查急性心肌梗死的蛋白标志物是(分数:2.00)A.cTnIB.cTnTC.MbD.LDH4E.CK10.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好标志物是(分数:2.00)A.ASTB.ALTC.cTnD.CK-MBE.m-AST11.急性心肌损伤后,最早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标志物是(分数:2.00)A.CK-MBB.MbC.cTnD.ASTE.LD12.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首选的心脏标志物是(分数:2.00)A.cTnB.M
4、bC.CKD.ALTE.LD13.在可能的情况下,所有可疑的 ACS 患者都应测定的指标是(分数:2.00)A.cTnB.MbC.CKD.ALTE.LD14.AMI 溶栓治疗后,如果 CK 成倍增加,达峰时间提前,表明(分数:2.00)A.溶栓治疗后出现再灌注B.病情加重,预后不良C.出现心力衰竭D.再次出现心肌梗死E.伴有脑组织损伤15.某患者 AST 活力为 325U/L,可能的原因是(分数:2.00)A.慢性活动性肝炎B.桥-本病C.牛皮癣D.急性支气管肺炎E.急性附睾炎16.有机磷中毒患者活性减低的血清酶是(分数:2.00)A.ALTB.ASTC.CHED.LDHE.ALP17.关于
5、ALT 和 AST 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均属于肝细胞内特异性功能酶B.曾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C.目前 IFCC 推荐的方法是酶动力学方法D.肝细胞中 ALT 活性比血清高 2850 倍E.肝细胞中 AST 大部分存在于线粒体中18.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肝炎的指征是(分数:2.00)A.血清 ALT 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B.血清 ALP 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C.血清 GGT 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D.血清 PCHE 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E.血清 LN 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19.急性病毒性肝炎时最敏感的酶学指标是(分数:2.00
6、)A.ASTB.ALTC.CHED.TBAE.m-AST20.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方法是(分数:2.00)A.内生肌酐清除率B.菊粉清除率C.酚红排泌试验D.尿素清除率E.尿酸的测定21.肾小管分泌 (分数:2.00)A.酸中毒B.碱中毒C.低蛋白血症D.尿糖E.蛋白尿22.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实际是测定血清中的(分数:2.00)A.游离甘油B.3-磷酸甘油C.甘油三酯D.游离甘油和甘油三酯E.2-磷酸甘油23.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最早出现的肾功能减退阶段是(分数:2.00)A.氮质血症期B.肾功能衰竭期C.肾贮存能力丧失期D.尿毒症期E.多尿期24.患儿男,7 岁。发热、咽喉痛伴
7、轻微上腹疼痛两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血淀粉酶 900U/L,尿淀粉酶 1600U/L,淀粉酶同工酶检查为 S 型,血清脂肪酶未见异常,血尿肌酐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00)A.腮腺炎B.急性胆囊炎C.急性胰腺炎D.急性扁桃体炎E.急性咽炎25.关于催乳素瘤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是功能性垂体腺瘤中最常见者B.好发于女性C.不发于男性D.血清催乳素明显升高E.临床表现之一是不育26.对垂体腺瘤性和异源性 TSH 综合征性甲亢具有鉴别价值的是(分数:2.00)A.血清 TT4、TT3 测定B.血清 TSH 测定C.血清 FT3、FT4 测定D.血清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测定E.
8、TRH 兴奋试验27.临床实验室中常被用于多种体液中 Ca 2+ 、K + 、Na + 、Cl - 、F - 和碳酸氢盐等离子测定的方法是(分数:2.00)A.电泳法B.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C.凝胶层析法D.离心法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8.临床上 ABO 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分数:2.00)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直接凝集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29.直接凝集反应试管法主要用于检测(分数:2.00)A.抗原B.冷凝集素C.不完全抗原D.不完全抗体E.与抗原相应的抗体30.以红细胞或明胶颗粒致敏抗原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的试验属于(分数:2.00)A.正向
9、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间接凝集抑制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直接凝集反应31.下述试验不能用于可溶性抗原检出的是(分数:2.00)A.间接血凝试验B.反向间接凝集试验C.间接凝集抑制试验D.直接凝集试验E.间接凝集试验32.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检测的是(分数:2.00)A.抗体B.补体C.可溶性抗原D.颗粒性抗原E.抗原抗体复合物33.关于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正确的是(分数:2.00)A.用载体致敏抗体B.检测抗体C.不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D.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E.试剂为载体致敏的抗体及相应的抗原34.关于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正确的是(分数:2.00)A.用载体致敏抗原B.检测抗原C.不
10、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D.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E.试剂为载体致敏的抗原及相应的抗体35.关于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错误的是(分数:2.00)A.红细胞呈圆点沉积于管底为阳性结果B.红细胞呈片状凝集为阳性C.根据凝集程度可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D.可以做半定量检测E.使用的载体为红细胞36.单向扩散试验时错误的是(分数:2.00)A.有平板法和试管法B.抗原在凝胶中自由扩散C.试管法中上层加抗体溶液D.试管法中上层加抗原溶液E.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处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环37.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时错误的做法是(分数:2.00)A.采用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血清B.每次测定必须做标准曲线C.琼脂糖煮化后应立即加入抗血清,以
11、免琼脂凝固D.试验时应加入标准抗原作为参考E.放置于 37反应,2448 小时后观察结果38.关于双向琼脂扩散正确的是(分数:2.00)A.抗体向含有抗原的琼脂内扩散B.抗原向含有抗体的琼脂内扩散C.抗原和抗体在琼脂内向对方扩散D.对抗原或抗体作出定量分析E.对抗原进行定量分析39.双扩散试验中,如果抗原的量较大,反应沉淀线(分数:2.00)A.靠近抗原孔B.靠近抗体孔C.在两孔之间D.不出现E.呈多条沉淀线40.在直流电场中进行的免疫双扩散称为(分数:2.00)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转印技术E.免疫固定电泳41.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阴极移动是因为(分数:2.00
12、)A.抗体带正电B.抗体带负电C.扩散作用D.电泳作用E.电渗作用42.制作荧光抗体染色标本最关键的是(分数:2.00)A.材料要新鲜并立即处理或及时冷藏B.采用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法C.切片尽量薄些D.标本需要固定E.力求保持抗原的完整性43.保证良好的荧光显微镜观察效果的重要条件是(分数:2.00)A.染色当天作镜检B.在暗室内观察C.激发滤光片的选择D.吸收滤光片的选择E.激发和吸收滤光片的选择44.荧光显微镜的吸收滤光片的作用是(分数:2.00)A.滤除激发光,只允许荧光通过B.提供合适的激发光C.允许亮绿色荧光通过D.允许橙色荧光通过E.允许橙红色荧光通过45.直接法荧光抗体技术的缺点
13、是(分数:2.00)A.简便易行B.特异性高C.检测抗原D.每检查一种抗原需要制备相应的荧光抗体E.非特异荧光染色少二、B 题型(总题数:2,分数:10.00) A.LDL 增加 B.VLDL 增加 C.IDL 增加 D.CM 增加 E.血清载脂蛋白 B100增加(分数:6.00)(1).型高脂蛋白血症(分数:2.00)A.B.C.D.E.(2).型高脂蛋白血症(分数:2.00)A.B.C.D.E.(3).型高脂蛋白血症(分数:2.00)A.B.C.D.E. A.GGT 与 ALP 同时升高 B.GGT 正常,ALP 升高 C.ALP 正常,GGT 升高 D.GGT 与 ALP 同时降低 E.
14、ALP 降低,GGT 升高(分数:4.00)(1).源于肝脏的疾病,同时检测 GGT 和 ALP 的结果为(分数:2.00)A.B.C.D.E.(2).源于肝外的疾病,同时检测 GGT 和 ALP 的结果为(分数:2.00)A.B.C.D.E.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10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5,分数:90.00)1.关于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最佳标本是动脉血B.应处于隔绝空气状态C.宜在 30 分钟内检测D.如 30 分钟内不能检测,可放冰箱中长期保存 E.采血前应让患者处于安定舒适状态解析:解析
15、 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要注意:采血部位,血气分析的最佳标本是动脉血,能真实地反映体内的氧化代谢和酸碱平衡状态。抗凝剂的选择,因需要测定全血血气,所以必须抗凝,一般用肝素抗凝。注意防治血标本与空气接触,应处于隔绝空气状态。标本存放时间,宜在 30 分钟内检测,否则,会因为全血中有活性的 RBC 代谢,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采血前应让患者处于安定舒适状态,避免非静止状态造成的误差。2.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血气结果(分数:2.00)A.AB,pHB.AB,pH 不变C.AB,pHD.AB,pH E.AB,pH解析:解析 失代偿性酸中毒时 pH,酸中毒时机体酸性物质过多,导致碳
16、酸氢盐减少,AB 下降。3.碱中毒时引起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是血浆中(分数:2.00)A.结合钙浓度降低B.结合钙浓度升高C.离子钙浓度升高D.离子钙浓度降低 E.离子钙浓度升高,结合钙浓度降低解析:解析 血 pH 可影响血清游离钙浓度。碱中毒 pH 升高时血清游离钙和枸橼酸、重碳酸根成分结合加强,虽然总钙不变但离子钙下降是碱中毒时产生手足搐搦的最主要原因。4.对于要进行个体化给药者,常采用(分数:2.00)A.多点取样 B.用药前取样C.达稳定浓度后取样D.立即取样E.用药后取样解析:解析 对于要进行个体化给药者取样时间应采取多点取样;对于急性药物中毒者应立即取样;对于要监测、调整用药方案者达
17、稳定浓度后取样;怀疑药物剂量不足时,为下一次用药前取样。5.BNP/NT-proBNP 主要用于诊断(分数:2.00)A.肝癌B.肾病C.心力衰竭 D.白血病E.脑肿瘤解析:解析 因 BNP 主要由心室分泌,故 C 为最佳选择。6.急性心肌梗死后 CK-MB 达峰值的时间与病情及预后有关,一般认为(分数:2.00)A.达峰早者,预后好 B.达峰早者,预后差C.梗死范围较小,达峰晚D.梗死范围大者,达峰早E.达峰早者,出现再灌注的可能性小解析:解析 一般认为,梗死范围较小者,CK-MB 达峰时间较早,恢复正常时间较短。达峰早者比达峰晚者预后好。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时,达峰时间提前。7.AMI 患者
18、 LD1/LD2 倒置且伴有 LD5 增高,表明(分数:2.00)A.预后好B.处于恢复期C.梗死面积小D.心力衰竭伴有肝淤血或肝功能衰竭 E.患者已完全康复解析:解析 AMI 患者的 LD1/LD2 倒置且伴有 LD5 增高,预后比仅出现 LD1/LD2 倒置者差,LD5 增高提示患者心力衰竭伴有肝瘀血或肝功能衰竭。8.ACS 时最早升高的标志物目前认为是(分数:2.00)A.肌红蛋白 B.LDC.CKD.ASTE.ALT解析:解析 ACS 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肌红蛋白目前是 ACS 时最早升高的标志物。9.筛查急性心肌梗死的蛋白标志物是(分数:2.00)A.cTnIB.cTnTC.Mb
19、D.LDH4E.CK解析:解析 由于 Mb 半寿期短,仅 15 分钟,因此如果胸痛发作后 612 小时血清 Mb 不升高,有助于排除 AMI 的诊断,是筛查 AMI 很好的指标。10.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好标志物是(分数:2.00)A.ASTB.ALTC.cTn D.CK-MBE.m-AST解析:解析 上述指标在心肌梗死时都有可能升高,但 AMI 患者 cTn 于发病后 36 小时升高,早于其他指标,发病 1012 小时内检测敏感性达 100%,是早期诊断 AMI 的最好标志物。11.急性心肌损伤后,最早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标志物是(分数:2.00)A.CK-MBB.Mb C.cTnD.AST
20、E.LD解析:解析 AMI 发病后,CK-MB 4872 小时恢复到正常,Mb 1830 小时可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cTn 514 天恢复到正常,AST 36 天恢复到正常,LD 610 天恢复到正常。12.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首选的心脏标志物是(分数:2.00)A.cTn B.MbC.CKD.ALTE.LD解析:解析 cTn 是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进行危险分层首选的心脏标志物。在可能的情况下,所有可疑 ACS 的患者均应测定 cTn。13.在可能的情况下,所有可疑的 ACS 患者都应测定的指标是(分数:2.00)A.cTn B.MbC.CKD.ALTE.LD解析:
21、解析 cTn 的分子量小,且它们在血清中的含量极微,AMI 发病后增高明显,升高迅速,且可在血中保持较长时间,同时在无心肌损伤时 cTn 在血液中含量很低,可用于微小心肌损伤的诊断。因此,对于可疑 ACS 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均应测定 cTn。14.AMI 溶栓治疗后,如果 CK 成倍增加,达峰时间提前,表明(分数:2.00)A.溶栓治疗后出现再灌注 B.病情加重,预后不良C.出现心力衰竭D.再次出现心肌梗死E.伴有脑组织损伤解析:解析 如在 AMI 发病后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时,梗死区心肌细胞中的 CK 就会被冲洗出来,导致 CK 成倍增加,使达峰时间提前。如果 AMI 发病后进行
22、溶栓治疗后,CK 成倍增加,达峰时间提前,表明溶栓治疗后出现再灌注。15.某患者 AST 活力为 325U/L,可能的原因是(分数:2.00)A.慢性活动性肝炎 B.桥-本病C.牛皮癣D.急性支气管肺炎E.急性附睾炎解析:解析 因为 AST 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心脏含量最多,其次是肝脏,因此上述其他疾病一般不会引起 AST 升高,最有可能的就是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细胞线粒体受到损害,AST 释放到血液中。16.有机磷中毒患者活性减低的血清酶是(分数:2.00)A.ALTB.ASTC.CHE D.LDHE.ALP解析:解析 有机磷能抑制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17.关于 ALT 和 AST 的叙述错
23、误的是(分数:2.00)A.均属于肝细胞内特异性功能酶 B.曾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C.目前 IFCC 推荐的方法是酶动力学方法D.肝细胞中 ALT 活性比血清高 2850 倍E.肝细胞中 AST 大部分存在于线粒体中解析:解析 ALT 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肝脏、肾脏、心脏、骨骼肌等。AST 也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因此二者均不属于肝细胞内特异性功能酶。18.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肝炎的指征是(分数:2.00)A.血清 ALT 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 B.血清 ALP 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C.血清 GGT 活性持续
24、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D.血清 PCHE 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E.血清 LN 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解析:解析 急性肝炎患者如血清 ALT 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说明已成为慢性肝炎。19.急性病毒性肝炎时最敏感的酶学指标是(分数:2.00)A.ASTB.ALT C.CHED.TBAE.m-AST解析:解析 因 ALT 含量以肝脏为主,ALT 虽不特异,但在急性肝炎时却是最敏感的指标,其活性高低多与临床病情轻重相平行。20.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方法是(分数:2.00)A.内生肌酐清除率 B.菊粉清除率C.酚红排泌试验D.尿素清除率E.尿酸的测定
25、解析:解析 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方法有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菊粉清除率。因为内生肌酐在体内产生速度较恒定,肌酐的测定方法也较菊粉简便,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21.肾小管分泌 (分数:2.00)A.酸中毒 B.碱中毒C.低蛋白血症D.尿糖E.蛋白尿解析:解析 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具有泌氨作用。NH 3 与 H + 结合成 排出,若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 22.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实际是测定血清中的(分数:2.00)A.游离甘油B.3-磷酸甘油C.甘油三酯D.游离甘油和甘油三酯 E.2-磷酸甘油解析:解析 TG 的酶法检测指的是先将 TG 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酶,将生成的甘油用甘油激酶(GK)及三磷酸腺苷(ATP)磷
26、酸化,所以 TG 的酶法测的是游离甘油和甘油三酯。23.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最早出现的肾功能减退阶段是(分数:2.00)A.氮质血症期B.肾功能衰竭期C.肾贮存能力丧失期 D.尿毒症期E.多尿期解析:解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功能减退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肾贮存能力丧失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24.患儿男,7 岁。发热、咽喉痛伴轻微上腹疼痛两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血淀粉酶 900U/L,尿淀粉酶 1600U/L,淀粉酶同工酶检查为 S 型,血清脂肪酶未见异常,血尿肌酐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00)A.腮腺炎 B.急性胆囊炎C.急性胰腺炎D.急性扁桃体炎E.急性咽炎解析
27、:解析 急性胰腺炎和腮腺炎时血清淀粉酶都可升高,但腮腺炎时血清脂肪酶不升高。25.关于催乳素瘤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是功能性垂体腺瘤中最常见者B.好发于女性C.不发于男性 D.血清催乳素明显升高E.临床表现之一是不育解析:解析 催乳素瘤(PRL)是功能性垂体腺瘤中最常见者,好发于女性。男性以性功能减退、阳痿、不育为主,偶见泌乳。临床生化检查可见血清催乳素明显升高。26.对垂体腺瘤性和异源性 TSH 综合征性甲亢具有鉴别价值的是(分数:2.00)A.血清 TT4、TT3 测定B.血清 TSH 测定C.血清 FT3、FT4 测定D.血清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测定E.TRH 兴奋试验 解析
28、:解析 本题考点为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垂体腺瘤性和异源性 TSH 综合征性甲亢具有鉴别价值的是TRH 兴奋试验。27.临床实验室中常被用于多种体液中 Ca 2+ 、K + 、Na + 、Cl - 、F - 和碳酸氢盐等离子测定的方法是(分数:2.00)A.电泳法B.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C.凝胶层析法D.离心法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解析:解析 用离子选择电极直接测定离子浓度,是临床实验室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常被用于多种体液(血、尿、唾液、脑脊液等)中 Ca 2+ 、K + 、Na + 、Cl - 、F - 和碳酸氢盐等离子测定。其他方法也是实验室常用方法,但测定项目多为蛋白质等非离子物质。28
29、.临床上 ABO 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分数:2.00)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直接凝集反应 D.协同凝集反应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解析:解析 用已知的抗体检测红细胞膜上的相应抗原为直接凝集反应,即目前常用的 ABO 血型鉴定方法。29.直接凝集反应试管法主要用于检测(分数:2.00)A.抗原B.冷凝集素C.不完全抗原D.不完全抗体E.与抗原相应的抗体 解析:解析 试管凝集反应即用定量抗原与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来检测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及效价。30.以红细胞或明胶颗粒致敏抗原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的试验属于(分数:2.00)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间接凝
30、集抑制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直接凝集反应解析:解析 间接凝集反应分正向和反向,用致敏粒子包被抗原来检测抗体为正向;而用包被的抗体来检测抗原为反向。31.下述试验不能用于可溶性抗原检出的是(分数:2.00)A.间接血凝试验B.反向间接凝集试验C.间接凝集抑制试验D.直接凝集试验 E.间接凝集试验解析:解析 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与抗体结合出现凝集为直接凝集反应;而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必须先吸附于适当大小载体颗粒上才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出现可见的凝集现象,即间接凝集反应。32.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检测的是(分数:2.00)A.抗体B.补体C.可溶性抗原 D.颗粒性抗原E.抗原抗体复合物解析:解析
31、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是用颗粒性载体致敏抗体检测可溶性抗原。33.关于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正确的是(分数:2.00)A.用载体致敏抗体B.检测抗体C.不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 D.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E.试剂为载体致敏的抗体及相应的抗原解析:解析 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是用已知致敏的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检测标本中与致敏抗原相同的抗原,被测抗原与试剂中的抗体结合后,再加入致敏抗原,若出现凝集,说明标本中不存在相应的抗原;如果不出现凝集说明标本中存在相应的抗原。34.关于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正确的是(分数:2.00)A.用载体致敏抗原B.检测抗原C.不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 D.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E.试剂为载体致敏的
32、抗原及相应的抗体解析:解析 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是用已知致敏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检测标本中与致敏抗体相同的抗体,被测抗体与试剂中的抗原结合后,再加入致敏抗体,若出现凝集,说明标本中不存在相应的抗体;如果不出现凝集说明标本中存在相应的抗体。35.关于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错误的是(分数:2.00)A.红细胞呈圆点沉积于管底为阳性结果 B.红细胞呈片状凝集为阳性C.根据凝集程度可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D.可以做半定量检测E.使用的载体为红细胞解析:解析 间接凝集试验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阳性结果均为红细胞呈片状凝集,故 A 为错误叙述。其余选项均正确。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阳性结果与此相反,须注意区分。36.单
33、向扩散试验时错误的是(分数:2.00)A.有平板法和试管法B.抗原在凝胶中自由扩散C.试管法中上层加抗体溶液 D.试管法中上层加抗原溶液E.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处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环解析:解析 单向扩散试验试管法中上层加抗原溶液使抗原在含抗体的凝胶中自由扩散。37.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时错误的做法是(分数:2.00)A.采用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血清B.每次测定必须做标准曲线C.琼脂糖煮化后应立即加入抗血清,以免琼脂凝固 D.试验时应加入标准抗原作为参考E.放置于 37反应,2448 小时后观察结果解析:解析 琼脂糖煮化后温度降至约 50时加入抗血清。38.关于双向琼脂扩散正确的是(分数:2.00)A.抗
34、体向含有抗原的琼脂内扩散B.抗原向含有抗体的琼脂内扩散C.抗原和抗体在琼脂内向对方扩散 D.对抗原或抗体作出定量分析E.对抗原进行定量分析解析:解析 双向琼脂扩散是在琼脂内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对方扩散,在比例合适处形成沉淀线。39.双扩散试验中,如果抗原的量较大,反应沉淀线(分数:2.00)A.靠近抗原孔B.靠近抗体孔 C.在两孔之间D.不出现E.呈多条沉淀线解析:解析 双扩散试验中抗原与抗体均呈同心圆扩散,在二者比例合适处形成沉淀线,如果抗原量大,则沉淀线靠近抗体孔。40.在直流电场中进行的免疫双扩散称为(分数:2.00)A.对流免疫电泳 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转印技术E.免疫固定
35、电泳解析:解析 将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即对流免疫电泳。41.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阴极移动是因为(分数:2.00)A.抗体带正电B.抗体带负电C.扩散作用D.电泳作用E.电渗作用 解析:解析 在碱性的对流免疫电泳的缓冲液中,抗原抗体均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但是由于抗体的分子量大,暴露的负电荷少,在电场中向阳极泳动的速度小于电渗的速度,是电渗作用带动其移向负极。42.制作荧光抗体染色标本最关键的是(分数:2.00)A.材料要新鲜并立即处理或及时冷藏B.采用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法C.切片尽量薄些D.标本需要固定E.力求保持抗原的完整性 解析:解析 制作荧光抗体染色标本最关键的是力求保
36、持抗原的完整性,AD 为手段,E 为目的。43.保证良好的荧光显微镜观察效果的重要条件是(分数:2.00)A.染色当天作镜检B.在暗室内观察C.激发滤光片的选择D.吸收滤光片的选择E.激发和吸收滤光片的选择 解析:解析 荧光显微镜观察的重要条件是激发和吸收滤光片的选择,C、D 不完全,A、B 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44.荧光显微镜的吸收滤光片的作用是(分数:2.00)A.滤除激发光,只允许荧光通过 B.提供合适的激发光C.允许亮绿色荧光通过D.允许橙色荧光通过E.允许橙红色荧光通过解析:解析 荧光显微镜吸收滤光片的作用是滤除激发光,只允许荧光通过,具体何种荧光通过取决于滤光片波长。45.直接
37、法荧光抗体技术的缺点是(分数:2.00)A.简便易行B.特异性高C.检测抗原D.每检查一种抗原需要制备相应的荧光抗体 E.非特异荧光染色少解析:解析 直接法荧光抗体技术的缺点是敏感度偏低,每检查一种抗原需要制备相应的荧光抗体。二、B 题型(总题数:2,分数:10.00) A.LDL 增加 B.VLDL 增加 C.IDL 增加 D.CM 增加 E.血清载脂蛋白 B100增加(分数:6.00)(1).型高脂蛋白血症(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型高脂蛋白血症增加的脂蛋白是 CM。(2).型高脂蛋白血症(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型高脂蛋白血症增加的脂蛋
38、白是 IDL。(3).型高脂蛋白血症(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型高脂蛋白血症增加的脂蛋白是 VLUL。 A.GGT 与 ALP 同时升高 B.GGT 正常,ALP 升高 C.ALP 正常,GGT 升高 D.GGT 与 ALP 同时降低 E.ALP 降低,GGT 升高(分数:4.00)(1).源于肝脏的疾病,同时检测 GGT 和 ALP 的结果为(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GGT 与 ALP 同时增高常源于肝脏疾患。(2).源于肝外的疾病,同时检测 GGT 和 ALP 的结果为(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GGT 正常而 ALP 升高,常源于肝外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