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3843       资源大小:37.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及答案解析.doc

    1、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2004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6,分数:60.00)1.教育心理学(分数:10.00)_2.并列结合学习(分数:10.00)_3.学习风格(分数:10.00)_4.负迁移(分数:10.00)_品德_6.常模参照测验(分数:10.00)_二、B简答题/B(总题数:4,分数:80.00)7.早期学习研究存在哪些局限?(分数:20.00)_8.认知策略学习的特殊性是什么?(分数:20.00)_9.如何理解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含义?(分数:20.00)_10.简述 B. Weiner 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

    2、教学的意义。(分数:20.00)_三、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160.00)11.结合实例说明归纳与演绎两种不同方式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分数:80.00)_12.如何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分数:80.00)_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2004 年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6,分数:60.00)1.教育心理学(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2.并列结合学习(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

    3、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3.学习风格(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这里的学习策略指学习方法,学习倾向指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4.负迁移(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一般认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子扰或抑制作用,都称负迁移。品德_正确答案:()解析:品德或称德性,即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与道德有关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现

    4、象,是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其形成和改变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6.常模参照测验(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是指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说明某一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重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较,主要用于选拔或编组、编班,要求试题难度适中,尽量对所有学生都有较强的鉴别力和区分度。二、B简答题/B(总题数:4,分数:80.00)7.早期学习研究存在哪些局限?(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早期学习研究的局限表现在: (1)早期的学习研究大多以低等动物作为被试

    5、,将动物的实验研究结果直接推广到人类身上,将人与低等动物等同起来。如行为主义用狗、猫、白鼠等低等动物进行研究。 (2)实验条件过于简单,过于人为,其实验在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可能遇到实验情景,没有生活经验,如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 (3)将人的心理机智看得过于简单机械化,突出了人的生物本性,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如行为主义的 SR 公式,“什么样的刺激决定什么样的反应,有什么样的反应可以推出有什么样的刺激”,将人看做一个机械反应的机器。8.认知策略学习的特殊性是什么?(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认知策略的学习具有不同于一般智慧技能学习的特点: 第一,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内潜性。根据加

    6、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支配智慧技能的规则是对外的,而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是对内的。对外办事的规则易于通过实物或其他媒体进行演示。而由于人的认知活动潜藏于人脑内部,无法直接观察到,所以难以把支配人的认知活动的规则用演示的方法告诉学生。 第二,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模糊性。学生要学习的认知策略主要是思维与解决问题的策略。支配这些策略的规则一般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的高度概括性也给它带来了模糊性。 第三,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多数是启发式的。 由于这些特点,认知策略的学习一般比智慧技能的学习更困难,需要接触的例子更多,需要变式练习的机会更多,需要从外界得到更具体的反馈和纠正,需要反省

    7、认知的参与。9.如何理解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含义?(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强调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维果茨基则主张通过有目的、系统的教学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我们认为,这两派讲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在教学时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一方面应依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则应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1)教学要适应认知发展水平。第一,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具体、直觉水平进行教学;第二,根据中学生认知发展的抽象水平占优势的特点进行教学。 (2)教学要促进认知发展。教学虽然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

    8、水平,但不能一味地被动适应,要主动地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10.简述 B. Weiner 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学的意义。(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1)主要内容 维纳提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这三个维度是:内外维度。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人自身的原沐,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运气等。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可控制维度。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2)对教学的意义 维纳的归因理论是对成就动

    9、机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明确地阐述了认知对成就动机的重要作用,不仅为教育实践提供厂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它还以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为目标,教会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正确地认识失败、应付失败、不屈服于环境的影响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系统。三、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160.00)11.结合实例说明归纳与演绎两种不同方式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分数:80.00)_正确答案:()解析:(1)科学家总是根据他们对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关心,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的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学习,有的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动机,也有些教育心理学家尝试研究社会化,等等。不管研究什么课题,他们往往在研究工作

    10、中采取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归纳和演绎。 演绎的方式,指科学家采用逻辑的和一般的信息,对问题制定可能的解答方案,然后在一些典型的情境中检查这个方案。因此,用演绎方式时,研究者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反之,归纳的方式,则是指科学家观察许多不同的事实或事件,以便解决所提出的某个问题。根据这些观察,科学家得出结论,并对这个问题制定可能的解答方案。所以,用归纳方式时,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 (2)假定两个科研工作者想要发展一种课堂动机的理论。一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看法,首先陈述两组不同的条件,一组是他认为将导致学生高动机的条件,另一组是他料想将导致学生低动机的条件,而后,他在许多课堂情境中引入这

    11、两组不同,的条件,并记下学生的行为表现。这是用演绎式建立理论的一个例子。第二个科研工作者则是首先客观地观察种种情况不同的课堂,仔细地记录每个课堂的上课条件,以及学生表现出来的动机水平。而后,他借助这些观察记录,说明在学生具有高水平动机的课堂里普遍发现的一组条件和在学生仅有低水平动机的课堂里常常看到的另一组条件。这是用归纳式建立理论的实例之一。上述两个科研工作者都能对学生动机的高低提供种可能的解释或理论,但他们是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达成的。 在现实社会中,科学家一般是在演绎和归纳两种方式中来回进行的。他们可能会仔细地记录各个事件,依据他们业已观察到的情况发展这样或那样的理论,然后回转到现实生活的情境

    12、中去检验他们的解释。如果发现所提出的种解答方案不起作用,他们就会继续以上述两种研究方式的一种发展另一个新的解释或理论。这同样适合于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12.如何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分数:80.00)_正确答案:()解析: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集体研究制”是威廉戈登和他的同事发明的一种发展创造力的新方法。隐喻是“集体研究制”创造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所谓隐喻就是用一个事物来对不同的事物或观念进行比较的方法。通过隐喻,熟悉的东西与不熟悉的东西可以联系在

    13、一起,建立起一种相似的关系,或从熟悉的观念中创造出一个新的观念。这时,创造活动就开始了。把“集体研究制”应用于教学环境,有两种教学模式可供选用。一种教学模式让学以一种新的、更富创造性的眼光去审视旧问题、旧观点,我们把它称为模式甲,另外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把新的、不熟悉的观点变得更有意义,即把陌生的东西变成熟悉的,我们把它称为模式乙。 (1)步骤安排 模式甲要求学生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来看待习以为常的事物,具体做法是用类推来拉开概念间的距离。模式乙的目标是使陌生的东西变成熟悉的东西。 (2)师生交往系统 总的来说,创造力培养模式的结构既不松也不紧,教师起着发动和帮助学生合理思考的作用,学生有进行随意讨

    14、论的自由。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彼此合作。学生既要动脑子,也要有好的心情,以便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乐趣。 (3)反馈方式 一方面,教师要使学生保持一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尽情去幻想,摆脱理智的刻板的约束。另一方面,由于教师举出的范例非常重要,因此,教学前教师自己先要学会让人疑惑的、异乎寻常的类推。在模式乙中,教师还要防止学生进行不成熟的分析,应该对学习的进程即学牛解决问题的行为进行总结。 (4)支持系统 创造力培养模式的关键,是要有一位懂得“集体研究制”原理和程序的领导者。此外,如果探究的是科学问题,还要有实验室之类的设施。一般来说,十几个人的班级规模太大,教师不易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搞“集体研究制”需要把班级分成小组。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2004年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owelfact2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