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1 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1.1942 年整风运动后,延安解放日报的重大改革。(复旦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中国传媒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分数:2.00)_2.论述刘少奇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中国传媒大学,2009 年)(分数:2.00)_3.试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学术研究。(厦门大学,2009 年)(分数:2.00)_4.论出版自由(南京大学,2009 年)(分数:2.00)_5.16 世纪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出现后,引起了整个世界的深刻
2、变化,这种变化对报纸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南京师范大学,2009 年)(分数:2.00)_6.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2009 年)(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20.00)7.简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报业控制的措施。(北京大学,2009 年)(分数:2.00)_8.简述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功绩。(南京师范大学,2009 年)(分数:2.00)_9.新华日报与国民党的斗争。(山东大学,2008 年)(分数:2.00)_10.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区广播电台为夺取全国胜利做了哪些主要的宣传工作?(南京师范大学,2009 年)(分数:2
3、.00)_11.简述人民日报改版及其意义。(南京大学,2009 年;中国人民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分数:2.00)_12.“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新闻业的破坏与影响(中国人民大学,2009 年)(分数:2.00)_13.简述英国现代报业创始人哈姆斯沃斯(北岩爵士)及其报纸报团。(中国传媒大学,2009 年)(分数:2.00)_14.略述人民之友报的创办情况及意义。(中国传媒大学,2008 年)(分数:2.00)_15.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传媒经营的主要观点。(中国传媒大学,2009 年)(分数:2.00)_16.简述俄罗斯 19 世纪进步报刊的发展状况。(华中师范大学,2010 年
4、)(分数:2.00)_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7.范长江(暨南大学,2008 年)(分数:2.00)_18.大公报“四不”方针(湖南大学,2009 年)(分数:2.00)_19.反“客里空”运动(中国传媒大学,2009 年)(分数:2.00)_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传媒大学,2008 年)(分数:2.00)_21.威尼斯小报(中国传媒大学,2009 年)(分数:2.00)_22.“星法庭”(中国传媒大学,2008 年)(分数:2.00)_23.约翰威克斯(中国传媒大学,2009 年)(分数:2.00)_24.费加罗报(华中师范大学,2010 年)(分数:
5、2.00)_25.沃尔夫通讯社(华中师范大学,2010 年)(分数:2.00)_26.火星报(北京大学,2009 年)(分数:2.00)_27.时代华纳(中国人民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1 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1.1942 年整风运动后,延安解放日报的重大改革。(复旦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中国传媒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42 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这次整风
6、运动主要是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抗日民主根据地党的新闻事业的整风改革是全党整风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整风精神,1942 年 3 月 16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提出了党报改革的基本要求: (1)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 (2)增强报纸的党性和群众性; (3)加强报纸的战斗性。通知发出后,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新闻界掀起了整风改革的热潮。 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最前面,实行改版,树立了典范。改版前夕,毛泽东和博古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有七十多人参加的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听取大家提出的许多中肯意见。毛泽东最后作了重要讲话。 1942 年4 月 1 日,解放日
7、报改版。这一一天它在登载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的同时,发表了改版社论致读者。改版后,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版,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改革后的版面,把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整风运动的宣传成了当时的宣传中心,像农民创造变工队的事迹也上了头版头条。解放日报在宣传党的中心工作,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从而大大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党八股,加强了报纸的党性和群众性。 解放日报改版后,根据地的其他各报也先后行动起来。新华日报 (华北版)抗战日报,甚至新华社和重庆的新华日报也都以解放日报为榜样,进行整风和新闻改革,使得党和人
8、民的新闻事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解放日报在整风改革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文件、社论和署名文章,如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致读者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党与党报政治与技术本报创刊一千期提高一步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陆定一)等,对一些重大的新闻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批判了教条主义和资产阶级新闻观点,主要在以下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 第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批判唯心主义的新闻观,主张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第二,确立“全党办报”思想,批判“同人办报”观点。 第三,确立“人民公仆”的思想,批判“无冕之王”的观点。 第四,提倡“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观点,
9、批判“技术第一”的思想。 第五,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反对党八股。 第六,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 第七,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解析:2.论述刘少奇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中国传媒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刘少奇的新闻思想主要在于三次讲话,他的主要观点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1)他创造性地使用了“桥梁”的比喻,说明党的媒介在党和人民之间的双重作用。他对记者们说,党从两方面依靠你们:中央要频繁地依靠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指导各地的工作,同时,人民想和中央、毛主席通通气,也要依靠你们。 (2)他提出了党的记者一项新的任
10、务,即考察党的政策。由于面临复杂的生产建设、群众利益问题,党的领导机构制定政策不像处里敌我矛盾那样简单,这样,刘少奇就明确 提出的党的媒介的双重任务宣传和考查党的政策,从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报理论。 (3)当出现较大的宣传导向错误时,他认为应当从中央领导、媒介领导两方面检查责任,及时纠正。 (4)在处理党的媒介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方面,他主张“要把坚持原则性和坚持纪律性结合起来。”刘少奇接着解释说:“一方面要服从党委领导,要坚持纪律性,一方面也要敢于向党委反映问题,提出意见,要坚持原则性。不要怕对党委有争论,有争论不是不服从党委”。 (5)他主张媒介的政策宣传要和实际保持一定距离。这里的“实
11、际”是指中心工作。这里,刘、邓实际上指出了一种防止宣传出现偏差的规律性的方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无疑是党的媒介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即使是正确的政策,在宣传上也需要逐渐深入,切忌铺天盖地、连篇累牍。特别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政策问题比分清敌我矛盾要复杂得多。 (6)他主张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全面,有兴趣,同时有立场。在革命战争时期,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是党的新闻媒介战斗性的表现。取得全国政权后,媒介的报道范围不再只限于党内和党的同情者,报纸和广播面对数亿群众,通讯社要成为世界“消息总汇”。在这种新形势下,刘少奇说:“新华社的新闻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和其他
12、通讯社相比,尽管观点不一样,但是新闻报道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这就能在世界上建立威信。”刘少奇的这个思想它既体现了党性原则,也体现了对新闻工作规律的尊重。 (7)主张党领导的媒介之间的平等竞争。他所谈的报纸竞争,是中央一级的两家报纸的竞争。换句话说,他实际上赞同同一级别出现两家以上的媒介,都是党领导的。这个思路是富有启示意义的。 (8)他提出了改革新闻体制的一些思路。1956 年刘少奇说:“新华社做国家通讯社好,还是当老百姓好。我看,不做国家通讯社,当老百姓好;新华社干部不作为国家干部,不受行政级别限制,记者的薪水也可以比毛主席的薪水高。新华社的评论,不是代表国家发言。新华社也不要
13、学塔斯社那样代表政府辟谣”。在这里既表现了党性原则,也表现了策略的灵活性。实际上媒介是代表党和政府根本利益的。 刘少奇还考虑到新闻媒介工作人员的管理方式。套用行政级别,是与精神生产的特点相悖的,所以他认为,“应该让记者出名,要他对报道负责;如果犯了错误,他也要作检讨。”“应该要记者在稿件上署名。记者各有个性,各有风格,有些人就喜欢某一记者的报道,只要是他的报道就愿意看。在稿件上署名,这是给予记者荣誉,也是给予压力。”这种强调权利与责任的管理,正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特征。这对于现今我国新闻体制的改革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9)他强调新闻工作的读者视角。当党领导的媒介面对社会的时候,环境的变化要求更多地
14、考虑受众的接受状态,而且刘少奇还最早提到调查报纸读者的问题。并且注重改善新闻的公式化问题,“应该从多方面和人民建立密切的联系”。)解析:3.试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学术研究。(厦门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粉碎“四人帮”后,我国的新闻学术研究迎来了春天。1978 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国家第一所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此后,许多省、部的 新闻机构都出版了新闻研究刊物。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及各省、各行业新闻学会纷纷建立,开展了各种新闻学术活动。 改革开放30 多年以来,中国新闻学研究可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79 年至 1982 年,主
15、要是清理“文化大革命”对新闻学的破坏和干扰。“文化大革命”中,新闻学的许多基本原理、范畴都被斥为资产阶级新闻学观点,遭到批判,正本清源的工作相当艰巨。那时新闻学的“理论体系”被描述为“两论五性”。人们不得不从“什么是新闻学”开始,对新闻学的基本原理进行讨论,澄清一些常识性问题,如新闻定义、新闻六要素、新闻价值等。 第二阶段是 1983 年至 1989 年,是新闻与传播研究的繁荣季节。西方传播学大量引进,出现了一大批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分析中国断闻传播现象的文章;新闻研究进入较高层次,许多新的方法被运用到新闻学研究中,出扳了许多具有开拓和创新意义的新闻理论、传播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和其他相关学科的
16、著作;各种新闻学术研讨会定期举行,学术争鸣空前活跃,新闻法的制定、党性与人民性的讨论成为这一时期的焦点。 第三阶段是 1989 年至 1992 年,是新闻与传播研究的低谷期和反思期。这一阶段虽然也发表和出版了一些论文和著作,但大都缺乏理论锋芒和学术勇气,少有引人注目的新颖观点。 第四阶段是从 1992 年至今,新闻学研究重新焕发生机,新闻学书籍的出版速度加快。中国丰富的新闻改革实践也为新闻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土壤,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本身也开始重视对新闻学的研究,一系列有特色的、更加务实的新闻研究项目陆续出笼。网络传播作为新生事物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解析:4.论出版自由(南京大学,2009 年
17、)(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论出版自由是在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中,由英国思想家约翰.弥尔顿于 1644年撰写。此书最初是 1644 年作者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也是一篇争取言论自由的战斗檄文。书中主要观点包括: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限制言论自由即是妨碍真理本身,唯有保障言论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谬误;“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我的修正过程”概念。为争取出版自由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争取出版自由斗争中留下来的早期文献。)解析:5.16 世纪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出现后,引起了整个世界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对报纸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南京师范大学,2009 年)(分数:2.0
18、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兴起后,由于资产阶级的兴起,技术的变革,带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这些变化表现在: 技术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贸易自由和扩张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文化和教育普及;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工人阶级的兴起。 (2)这些变化引起了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原: 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 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訇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 六个主要的欧洲
19、国家(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 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解析:6.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清华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办报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发展:a.毛泽东的党报思想;b刘少奇客观全面的党报观;c邓小平论党报与党的领导;d江泽民的舆论导向论;e胡锦涛对宣传工作的新探索
20、。 (2)马克思新闻观的思想来源 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认识论。 社会存在决定媒体及记者的立场。 媒体的历史观与社会观。 (3)新闻规律与报刊的本质 忠于事实,反映事实真相。 报刊的有机运动。 报刊是社会舆论的工具。 媒体的意识形态性质。 (4)新闻自由是人的神圣权利 (5)人民报刊是真正的好报刊 人民精神的表达者。 社会的第三种因素。 人民报刊的自由品质。 人民报刊的揭露使命。 (6)党报的办报原则与方针 党报的性质与使命:无产阶级的政治阵地;做党与人民的喉舌;党报的使命及其转变。 党性原则、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7)报刊批评与舆论监督 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制度。 考察和尊重人民的意愿。报刊批评
21、要积极、慎重。 (8)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统领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宣传安定团结的重要任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为”方向;坚持两个效益并重; 新时期的报道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正面宣传为主,强化舆论监督;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媒体作用:正确解释和谐社会的内涵;新闻报道要促进官民和谐;宣传和谐社会的制度建设。)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20.00)7.简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报业控制的措施。(北京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首先,在沦陷区,日本侵略者及其扶持的汉奸政权、组织及
22、汉奸分子残酷地迫害与镇压一切具有民族气节的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创办为日本的侵略罪行张目、奴化沦陷区民众的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 其次,日本侵略者大力扶植汉奸,建立傀儡政权。对于沦陷区内的新闻事业,傀儡政府也运用法律的手段,制定与颁行殖民新闻统治的法律与法规,建立殖民新闻统治的行政执法机构,实行殖民新闻统制。 此外,1940 年以汪精卫为核心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后,立即着手制定与颁行新闻法律法规,以确立言论出版统治的基本法律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汪伪政权制定与颁行新闻法律法规,凡是与迁至重庆的国民政府颁行的同名的,均名之“修正公布”,以图掩盖其伪法统的实质。)解析:8.简述新华日报的创
23、办及其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功绩。(南京师范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大型机关报。1938 年 1 月 11日创刊于武汉。开始由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1939 年 1 月后改为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岗。该报设编辑委员会。对开 4 版,每日有社论。 (2)抗战时期的功绩 新华日报在武汉期间最重要的功绩是宣传了持久战的思想。发表了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文章。还根据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基本观点,发表了许多社论,批驳“亡国论”与“速胜论”的错误论调,说明了抗日战争的前途,坚定了国统区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在武汉新闻界起到了重
24、要的作用。 该报积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向国统区人民报道了八路军、新四军的光辉战绩,同时也如实报道国民党当局在台儿庄战役及其他战役中的英勇奋战的精神。新华日报这种真诚的态度,赢得了国统区人民的信任,扩大了党在国统区的影响。 武汉阶段的新华日报由于受到王明路线的影响,因此,也宣传过右倾投降主义思想。 1938 年 10 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批判和纠正了王明的错误、此后,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兼任新华日报董事长,该报开始在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领导下进行工作。)解析:9.新华日报与国民党的斗争。(山东大学,2008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新华日报19
25、38 年 10 月 26 日迁到重庆后,至 1947 年 2 月 28 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期间和国民党进行了坚决而又顽强的斗争。 新华日报迁至重庆后,国民党当局开始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对新华日报设置重重障碍,从物资条件、出版发行到言论、新闻报道等各方面,处处加以钳制和迫害。对此,新华日报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态度,运用各种方式斗争。 在物资条件方面,最大的困难是纸张问题。当时纸张供应紧张,国民党顽固派采用一推、二拖、三扣的卑劣伎俩,企图断绝纸张供应来扼杀新华日报。对此,该报一方面向国民党有关当局争取纸张分配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在重庆报业联合会上,公开揭露国民党顽固派企图扼杀新华日报的
26、阴谋,争取报界同行的支持。该报又到市场零星购买纸张,去产纸地区收购纸张,后来还创办小型纸厂,以扩大纸源,从而保证了新华日报的用纸。 在出版发行方面,针对国民党当局阻止新华日报的做法,新华日报雇佣了一百多名报童,建立起了自己的发行队伍。 在言论和新闻报道方面,新华日报把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在“反检”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除拒检外,新华日报还常常采用“暴检”的手段,揭露国民党新闻检查制度的罪恶。)解析:10.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区广播电台为夺取全国胜利做了哪些主要的宣传工作?(南京师范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45 年 9 月 5 日,新华广播电台
27、重新正式开始播音,在技术上有了较大改进,由于党和军队的威信空前提高,广播的宣传效果也比试播期间大得多。 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后期的解放区主要有两方面的宣传工作: (1)军事宣传在国民党军队猖狂进攻解放区的情况下,军事宣传被提到重要的地位大批记者随军采访,接着成为部队的成员,除向总社发稿外,还负责编辑出版各部队的战报。 在各个不同时期,军事宣传的重点也不同。 内战刚开始时,我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此时的宣传重点是帮助解放区军民树立起必胜的信心。 1946 年 7 月,我军转入战略进攻,此时的重点在于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除了通过新闻宣传指导和推动整军运动,还加强了对蒋军的瓦解工作,大力宣传我军的俘虏政
28、策、争取敌军起义投诚。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节目,在瓦解敌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许多国民党士兵纷纷倒戈,投向解放区。 (2)土地改革宣传 土地改革宣传是解放区新闻战线上的另一顷重要工作,它与军事宣传共同构成解放区新闻工作的基本内容。对于新闻工作的改革来说,它的意义应该更在军事宣传之下。 反“客里空”运动 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延伸到各大媒体,新华社也于 9 月 1 日发表社论,号召解放区新闻界向晋绥日报学习,“彻底检查自己的立场与作风”。 纠正“左”的倾向 从1947 年下半年起,解放区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又出现了一些“左”的倾向,广播电台配合到这一宣传中来,经过全面地纠正“左”倾宣传错误,解放区
29、新闻工作者端正了立场、澄清了是非观念,改进了作风,同时也是高了新闻工作的能力。)解析:11.简述人民日报改版及其意义。(南京大学,2009 年;中国人民大学,2011 年 MJC 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56 年 7 月 1 日,人民日报发表致读者社论,宣布改版。改版内容:扩大报道范围;开展自由讨论;改进文风。改版后,报纸面貌焕然一新,首先,头版头条以经济新闻为主,7 月、8 月共 62 篇头条中经济新闻就占一半,反映“建设”的特点。其次,真实客观报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变“结论式”为“进程式”报道,对改进报道模式有示范意义;与报道并行的分析把对“建设”时期党如何改变
30、领导方式,如何主导、引导社会的思考引向深入。最后,加强与读者的互动。7 月共登读者来信 292 篇,比改版前增加 15 倍;多是读者批评意见,内容针对报纸、社会陋习和成见;尽可能地尊重一般群众的表达权,履行监督社会的职能。)解析:12.“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新闻业的破坏与影响(中国人民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第一,对新闻基本价值观念和原则的破坏。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原则在“文化大革命”中丧失殆尽。 第二,使新闻具体业务出现了倒退。千报一面,新闻报道格式化,内容僵硬化、刻板化。 第三,对新闻专业人才的迫害。很多新闻领域的人才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新闻从业
31、人员队伍受到很大冲击。 第四,新闻教育和研究的中断。)解析:13.简述英国现代报业创始人哈姆斯沃斯(北岩爵士)及其报纸报团。(中国传媒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北岩勋爵,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 (2)1905 年受封为勋爵,有“舰队街拿破仑”之称。他生于爱尔兰一个穷困律师之家,幼年随父母定居伦敦。中学时期就主编过校刊,15岁起在一家报社做杂活,17 岁成为青年杂志的助理编辑,并为晨邮报和圣詹姆公报撰稿。1884 年在旅行杂志工作了 18 个月,很受器重。1888 争 6 月 2 日他创办了回答读者投书(Answers to Corresponde
32、nts)杂志。1894 年 8 月,北岩购买了濒于倒闭的伦敦新闻晚报(Evening News),致力于新闻改革。他了解新读者的兴趣,主张新闻写作要简练易懂,并应用底图、照片注解报道新闻。1896年,化在伦敦创办了的每日邮报 (Daily Mail)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他为创建此报做了大量的准备和宣传工作。出版前 11 周,他花费四万英镑做试版工作。派人到处张贴黄底蓝字的广告,“惊人的每日邮报,将于 5 月 4 日创刊”。“这是忙人的报纸,这是穷人的报纸”,并注明“售半便士的便士报”。 (3)1907 年,北岩以 32 万英镑的价格:导到了因债务而被迫出售的沃尔特家族经营的泰晤士报的控制
33、权,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更新设备;然后从印刷工人手里接过报纸设计和版面编排工作;接着出版特刊;最后对于称职的员工给予嘉奖。北岩在 1914 年大胆将其改为便士报,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取得 318 万的销售量,达到创刊以来的最高纪录。)解析:14.略述人民之友报的创办情况及意义。(中国传媒大学,2008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人民之友报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报纸之一,由马拉创刊于 1789 年9 月 20 日。该报代表了中下阶层民众的利益,主张消灭封建制度,将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马拉为此深受当局的迫害。1792 年 9 月,改名为革命日报。 (2)
34、创办情况:让.保尔.马拉于 1789 年 9 月 12日创办。法国大革命时期是法国报刊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1974 年,热月党人推翻了罗伯斯庇儿的通知,建立了督政府。督政府一面不断封闭反对派报纸,一面创办和大额补贴拥护政府的报纸。至 1799 年,被停刊的报纸共 97 家,保留和新创办的报刊有 73 家。督政府重新建立了新闻检查制度,订立了出版物“印花税”。这些压制措施接连不断的动摇了原有出版制度。然而,雅各宾派有两份报纸幸存了下来,一个是自由人报,另一个则是人民之友报。人民之友报代表了中下层民众的利益,曾多次揭露宫廷内幕,批评大资产阶级的当权派,并且坚决地主张消灭封建制度,将资产阶级革命进行
35、到底。马拉为此受到保皇党、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迫害。在革命期间,马拉有七次正式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转入地下。人民之友报在 1792 年 9 月 21 日改名为革命日报。雅各宾派执政期间,马拉成了雅各宾左派的主要领袖。1793 年 9 月 13 日,马拉被一个女贵族暗杀于寓所,革命日报随之停刊。其斗争传统为阿贝尔的杜歇老爹报所承袭。 (3)意义:人民之友报从一开始就以一份激烈论战的报纸、革命派的一个宣传工具的身份登上大革命的政治舞台。马拉为它指定了三重功能:揭发反革命、教育人民以培养公民和革命者、推动人民进行革命。人民之友报的内容正好符合这三个功能。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国大革
36、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该报结合革命进程有力抨击封建势力的腐朽本质和反革命阴谋,及时揭露大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叛变倾向,坚定地主张依靠人民,实行革命的专政,及时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主张颁布限价法,严惩情节恶劣的奸商。这些主张后来在雅各宾专政下付诸实现。)解析:15.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传媒经营的主要观点。(中国传媒大学,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报刊经营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论述到以下几个问题: (1)创办报刊需要必要的周转资金。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办报刊时首先重点考虑的问题。新莱茵报创办时为筹集资金和经营报纸,成立了“新莱茵报公司”,该公司有一个相当完备的章程(共 46 条),涉及报业经营的几乎所有问题。 (2)办好报刊必须有一个可靠的报刊发行人(经理)。 马克思、恩格斯创办和领导报刊时,十分重视选择经营上的合作者,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报刊成功的重要因素。 (3)要通过控制经济命脉掌握报刊的领导权,而这必须通过成功的报刊经营来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报刊活动实践中认识到,要使报刊坚持正确的办报方针,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必须掌握报刊的领导权;而要掌握报刊的领导权,除了选好政治上合格的主编外,还必须通过成功的报刊经营、通过控制报刊的经济命脉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