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神经系统-试卷 5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分数:2.00)A.能被持续应用局部麻醉药所阻断B.通过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或调质而实现C.依靠经常性释放神经营养因子而实现D.不易觉察,切断神经后能明显表现出来2.下列关于经典突触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属于非定向化学性突触B.含各类递质的突触小泡无形态差异C.后膜受体都是化学门控通道D.激活区位于前膜上对应于后膜受体的位置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分数:2.00)A.南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减少而产生B.使突触后膜
2、电位远离阈电位水平C.南突触后膜 Na + 电导增加而产生D.由突触后膜 Ca 2+ 电导增加而产生4.突触传递中,影响神经末梢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分数:2.00)A.传到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B.末梢膜电位的水平C.进入末梢内的 Ca 2+ 量D.末梢内囊泡的数量5.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直接支配的效应器是(分数:2.00)A.胰腺B.甲状腺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6.下列哪一项生理活动改变是由 受体介导的(分数:2.00)A.骨骼肌血管收缩B.胃肠括约肌收缩C.膀胱逼尿肌收缩D.糖酵解加强7.儿茶酚胺与 受体结合后,不会产生下列哪一种生理效应(分数:2.00)A.冠状血管舒张B.子宫平滑肌舒
3、张C.小肠平滑肌舒张D.心肌收缩减弱8.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分数:2.00)A.突触前抑制B.突触后抑制C.去极化抑制D.外周性抑制9.下列关于突触前抑制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以树突-树突式突触为结构基础B.多见于运动传出通路中C.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均较长D.因突触前膜发生超极化而产生10.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分数:2.00)A.产生各种体表和内脏的感觉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C.抑制大脑皮质的活动D.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11.下列关于体表快痛和慢痛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快痛和慢痛同时出现,慢痛持续时间长B.定位都很明确
4、,慢痛呈烧灼样感觉C.传入纤维都是 C类纤维,慢痛的更细一些D.许多纤维经非特异投射系统到达大脑皮质广泛区域12.嗅觉中枢位于(分数:2.00)A.枕叶皮质的距状裂B.颞叶皮质C.边缘叶前底部D.孤束核13.下列哪项不是脊休克的表现(分数:2.00)A.外周血管扩张B.骨骼肌紧张性下降C.发汗反射消失D.尿失禁14.屈肌反射和肌紧张(分数:2.00)A.都是短暂的反射活动B.都能引起肢体的位相性运动C.感受器相同D.两者的效应器不同15.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时(分数:2.00)A.对不同肌肉的 适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B.对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C.使梭外肌收缩增强D.使梭内肌收缩增强16
5、.下列关于肌梭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与梭外肌纤维呈串联关系B.适宜刺激是骨骼肌张力的变化C.接受 运动神经元的支配D.感受并传入有关肌肉活动状态的信息17.毁损动物的基底神经节,动物将出现(分数:2.00)A.随意运动丧失B.运动增加C.运动减少D.几乎不出现任何症状18.下列哪一部位或神经元受损可导致舞蹈病(分数:2.00)A.大脑皮质内胆碱能神经元B.大脑皮质-新纹状体谷氨酸能投射神经元C.新纹状体内 -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D.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投射神经元19.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是(分数:2.00)A.内脏器官均接受交感和副交感双重支配B.对效应器的支配一般具有紧张性
6、作用C.活动度高低与效应器功能状态无关D.副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在于使机体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20.与维持行为觉醒有关的神经结构是(分数:2.00)A.脑干网状结构乙酰胆碱递质系统B.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C.蓝斑下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D.黑质多巴胺递质系统21.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分数:2.00)A.呼吸道黏膜受分泌物或异物刺激而引起咳嗽B.异物轻触眼角膜而引起眨眼动作C.闻到食物香味而引起唾液分泌D.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疼痛而缩回二、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8.00)A去甲肾上腺素 BACh C缩宫素 D血管活性肠肽(分数:4.00)(1).储存在轴突末梢内
7、小而清亮透明的突触小泡内(分数:2.00)A.B.C.D.(2).储存在轴突末梢内小而具有致密中心的突触小泡内(分数:2.00)A.B.C.D.A黑质 B丘脑底核 C新纹状体 D旧纹状体(分数:4.00)(1).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是(分数:2.00)A.B.C.D.(2).亨廷顿病的病变部位是(分数:2.00)A.B.C.D.三、C 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梭外肌纤维 B梭内肌纤维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分数:6.00)(1).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支配(分数:2.00)A.B.C.D.(2).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支配(分数:2.00)A.B.C.D.(3).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
8、支配(分数:2.00)A.B.C.D.四、X 型题(总题数:4,分数:8.00)22.与经典的突触传递相比,非定向突触传递的特点是(分数:2.00)A.无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特化结构B.作用部位较分散,非一一对应C.递质扩散距离较远,且远近不等D.传递所需时间较长,且长短不一23.姿势反射包括(分数:2.00)A.对侧伸肌反射B.屈肌反射C.牵张反射D.节间反射24.本体感觉来自(分数:2.00)A.皮肤B.肌肉和肌腱C.关节、韧带和骨膜D.内脏25.下列哪些神经递质和调质有助于学习和记忆(分数:2.00)A.纳洛酮B.-氨基丁酸C.缩宫素D.血管升压素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神经系统
9、-试卷 5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分数:2.00)A.能被持续应用局部麻醉药所阻断B.通过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或调质而实现C.依靠经常性释放神经营养因子而实现D.不易觉察,切断神经后能明显表现出来 解析:解析:神经的营养作用是指神经对受支配组织内在代谢活动的影响,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依靠末梢对支配组织经常性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而实现,它不能被持续应用局部麻醉药所阻断,正常情况下不易被觉察,当切断神经后即能明显表现出来,表现为肌肉萎缩等。2.下列关于经典突触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
10、)A.属于非定向化学性突触B.含各类递质的突触小泡无形态差异C.后膜受体都是化学门控通道D.激活区位于前膜上对应于后膜受体的位置 解析:解析:经典突触属于定向化学性突触,不同的突触内所含突触小泡的大小和形态不完全相同;后膜受体为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分数:2.00)A.南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减少而产生B.使突触后膜电位远离阈电位水平 C.南突触后膜 Na + 电导增加而产生D.由突触后膜 Ca 2+ 电导增加而产生解析:解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选项 A错误),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其产生机制为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
11、配体门控 Cl 通道开放,引起Cl 内流,结果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此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还可能与突触后膜 K + 通道的开放或 Na + 通道和 Ca 2+ 通道的关闭(选项 C、D 错误)有关。4.突触传递中,影响神经末梢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分数:2.00)A.传到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B.末梢膜电位的水平C.进入末梢内的 Ca 2+ 量 D.末梢内囊泡的数量解析:解析: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一定水平时,前膜上电压门控 Ca 2+ 通道开放,细胞外 Ca 2+ 内流进入突触前末梢,最后引起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量子式释放。递质的释放量与进入神经末梢内
12、的 Ca 2+ 正相关。5.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直接支配的效应器是(分数:2.00)A.胰腺B.甲状腺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 解析:解析:自主神经的结构一般都是按下列规律走行:交感或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神经递质-节后神经元-神经递质-效应器。但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相当于节前纤维。除肾上腺髓质外,其他如胰腺、甲状腺、胃腺、肾上腺皮质、心传导组织等都由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6.下列哪一项生理活动改变是由 受体介导的(分数:2.00)A.骨骼肌血管收缩B.胃肠括约肌收缩C.膀胱逼尿肌收缩D.糖酵解加强 解析:解析:骨骼肌血管收缩为 1 受体介导;胃肠括约肌收缩和膀胱逼尿肌收缩均为 M受体介导。
13、7.儿茶酚胺与 受体结合后,不会产生下列哪一种生理效应(分数:2.00)A.冠状血管舒张B.子宫平滑肌舒张C.小肠平滑肌舒张D.心肌收缩减弱 解析:解析:儿茶酚胺与心肌 1 受体结合后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与 2 受体结合使冠状血管舒张;与无孕子宫 2 受体结合使子宫平滑肌舒张。8.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分数:2.00)A.突触前抑制B.突触后抑制 C.去极化抑制D.外周性抑制解析:解析:中枢抑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两类。突触后抑制有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两种形式。9.下列关于突触前抑制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以树突-树突式突触为结构基础B.多见于运动传
14、出通路中C.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均较长 D.因突触前膜发生超极化而产生解析:解析:突触前抑制以轴突一胞体式突触和轴突一轴突式突触为结构基础,不存在树突一树突式突触;因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而产生;在中枢内广泛存在,尤其多见于感觉传入通路中,对调节感觉传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10.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分数:2.00)A.产生各种体表和内脏的感觉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抑制大脑皮质的活动D.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解析:解析: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没有专一的感觉传导功能,不能引起特殊的感觉。其上行纤维进入皮质后分布于各层内,以游离末梢的形式与皮质神经元的树突构成突触联系,起维持和改
15、变大脑皮质兴奋状态的作用。11.下列关于体表快痛和慢痛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快痛和慢痛同时出现,慢痛持续时间长B.定位都很明确,慢痛呈烧灼样感觉C.传入纤维都是 C类纤维,慢痛的更细一些D.许多纤维经非特异投射系统到达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解析:解析:快痛在受到刺激时很快发生,慢痛则表现为一种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出现较晚,一般在受刺激后 0510 秒才被感觉到,撤除刺激后还可持续几秒钟。快痛和慢痛分别由 A 和 C类纤维传导。12.嗅觉中枢位于(分数:2.00)A.枕叶皮质的距状裂B.颞叶皮质C.边缘叶前底部 D.孤束核解析:解析:嗅觉中枢位于边缘叶前底部,包括梨状区皮质的前部
16、和杏仁的一部分。13.下列哪项不是脊休克的表现(分数:2.00)A.外周血管扩张B.骨骼肌紧张性下降C.发汗反射消失D.尿失禁 解析:解析:脊髓可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牵张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发生脊休克时,由于脊髓失去高位中枢大脑皮质的控制,表现为尿潴留;当脊休克过去后,脊反射恢复,但仍不受高位中枢控制,表现为尿失禁。14.屈肌反射和肌紧张(分数:2.00)A.都是短暂的反射活动B.都能引起肢体的位相性运动C.感受器相同D.两者的效应器不同 解析:解析:脊动物在皮肤受到伤害刺激时,受刺激一侧肢体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弛缓,肢体屈曲,称屈肌反射。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
17、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可见屈肌反射和肌紧张:两者的感受器分别为皮肤和肌梭;两者的效应器分别是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前者是短暂的反射活动,后者是持续的反射活动。15.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时(分数:2.00)A.对不同肌肉的 适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B.对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C.使梭外肌收缩增强D.使梭内肌收缩增强解析:解析:腱器官位于肌腱-肌肉接头部,是一种张力感受器,其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肌梭是一种长度感受器,其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仅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16.下列关于肌梭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与梭外肌纤维呈串联关系B.
18、适宜刺激是骨骼肌张力的变化C.接受 运动神经元的支配D.感受并传入有关肌肉活动状态的信息 解析:解析:肌梭与梭外肌纤维呈并联关系;梭内肌纤维接受 运动神经元的支配;肌梭的适宜刺激是梭内肌纤维张力的变化。17.毁损动物的基底神经节,动物将出现(分数:2.00)A.随意运动丧失B.运动增加C.运动减少D.几乎不出现任何症状 解析:解析:虽然在人类,基底神经节可能参与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但毁损动物的基底神经节几乎不出现任何症状。18.下列哪一部位或神经元受损可导致舞蹈病(分数:2.00)A.大脑皮质内胆碱能神经元B.大脑皮质-新纹状体谷氨酸能投射神经元C.新纹状体内 -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 D.黑
19、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投射神经元解析:19.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是(分数:2.00)A.内脏器官均接受交感和副交感双重支配B.对效应器的支配一般具有紧张性作用 C.活动度高低与效应器功能状态无关D.副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在于使机体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解析:解析:自主神经对效应器的支配一般表现为紧张性作用。不是所有的组织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自主神经的外周作用与效应器本身的功能状态有关。使机体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是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20.与维持行为觉醒有关的神经结构是(分数:2.00)A.脑干网状结构乙酰胆碱递质系统B.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C.蓝斑下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D.黑
20、质多巴胺递质系统 解析:解析:觉醒状态分行为觉醒和脑电觉醒。行为觉醒主要与黑质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有关,脑电觉醒的维持与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有关。21.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分数:2.00)A.呼吸道黏膜受分泌物或异物刺激而引起咳嗽B.异物轻触眼角膜而引起眨眼动作C.闻到食物香味而引起唾液分泌 D.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疼痛而缩回解析:解析:选项 A、B、D 都是非条件反射。二、B1 型题(总题数:2,分数:8.00)A去甲肾上腺素 BACh C缩宫素 D血管活性肠肽(分数:4.00)(1).储存在轴突末梢内小而清亮透明的突触小泡内(分数:2
21、.00)A.B. C.D.解析:(2).储存在轴突末梢内小而具有致密中心的突触小泡内(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突触小泡一般分三种:小而清亮透明的小泡内含 ACh和氨基酸类递质;小而具有致密中心的小泡内含儿茶酚胺类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大而具有致密中心的小泡内含神经肽类递质。A黑质 B丘脑底核 C新纹状体 D旧纹状体(分数:4.00)(1).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是(分数:2.00)A. B.C.D.解析:(2).亨廷顿病的病变部位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当黑质受损时,黑质细胞分泌多巴胺受阻,脑内多巴胺含量下降,对 ACh能系统的抑制作用减弱,机体出
22、现 ACh功能亢进的症状(帕金森病)。纹状体受损时,体内胆碱能神经元和 GABA能神经功能减退,临床上出现多巴胺神经元功能相对亢进的症状(亨廷顿病)。三、C 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梭外肌纤维 B梭内肌纤维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分数:6.00)(1).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支配(分数:2.00)A. B.C.D.解析:(2).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支配(分数:2.00)A.B.C. D.解析:(3).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支配(分数:2.00)A.B. C.D.解析:四、X 型题(总题数:4,分数:8.00)22.与经典的突触传递相比,非定向突触传递的特点是(分数:2.00)A.无
23、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特化结构 B.作用部位较分散,非一一对应 C.递质扩散距离较远,且远近不等 D.传递所需时间较长,且长短不一 解析:23.姿势反射包括(分数:2.00)A.对侧伸肌反射 B.屈肌反射C.牵张反射 D.节间反射 解析:解析:在脊髓水平能完成的姿势反射有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节间反射等。肌反射具有保护性意义,但不属于姿势反射。24.本体感觉来自(分数:2.00)A.皮肤B.肌肉和肌腱 C.关节、韧带和骨膜 D.内脏解析:解析:躯体感觉包括浅感觉和深感觉两大类,浅感觉又包括触-压觉(触觉和压觉)、温度觉(热觉和冷觉)和痛觉;深感觉(本体感觉)主要包括位置觉和运动觉,是指来自躯体深部的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等处的组织结构,主要是对躯体的空间位置、姿势、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向的感觉。25.下列哪些神经递质和调质有助于学习和记忆(分数:2.00)A.纳洛酮 B.-氨基丁酸 C.缩宫素D.血管升压素 解析:解析:有助于学习记忆的神经递质有:毒扁豆碱、-氨基丁酸、血管升压素、纳洛酮。使学习记忆减退的神经递质有:东莨菪碱、利舍平、缩宫素、脑啡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