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2-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个体在不同的年龄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矛盾,指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U /U。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分数:1.00)A.B.C.D.2.社会学习论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采用的主要方法是U /U。 A.实验法 B.案例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分数:1.00)A.B.C.D.3.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
2、巧的方法。U /U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分数:1.00)A.B.C.D.4.在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U /U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分数:1.00)A.B.C.D.5.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思想家是U /U。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卢梭(分数:1.00)A.B.C.D.6.决定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根本因素是U /U。 A.科学技术状况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价值观念(分数:1.00)A.B.C.D.7.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U /U。 A.
3、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分数:1.00)A.B.C.D.8.下列教育家中,U /U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A.亚里士多德 B.裴斯泰洛齐 C.夸美纽斯 D.杜威(分数:1.00)A.B.C.D.9.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作是最早的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分数:1.00)A.B.C.D.10.社会政治经济度决定着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结构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方法(分数:1.00)A.B.C.D.二、B填空题/B(总题数:5,分数:5
4、.00)11.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12.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 1 教育结果的均等。(分数:1.00)填空项 1:_13.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14.制定教育目的的中心问题,是要解决 1 之间的矛盾。(分数:1.00)填空项 1:_15.教科书编写需要处理好知识的逻辑顺序和 1 的关系。(分数:1.00)填空项 1:_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5.00)16.发展关键期(分数:3.00)_17.广义教育(分数:3.00)_18.榜样示范法(分数:3.00)_体育_20.课的
5、结构(分数:3.00)_四、B判断题/B(总题数:5,分数:25.00)21.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分数:5.00)A.正确B.错误22.班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分数:5.00)A.正确B.错误2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分数:5.00)A.正确B.错误24.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分数:5.00)A.正确B.错误25.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分数:5.00)A.正确B.错误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30.00)26.联系实际分析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分数:15.00)_27.试述教
6、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分数:15.00)_六、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5.00)28.我提前一星期,在班里宣布将进行班干部改选。由于已往的小干部竞选也是采用类似的方式,但最终入选却由老师决定,所以学生对这一消息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宣布:“本次改选当场唱票,决定权掌握在你们手里。”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改选过程中,教室里的情景不亚于一场激烈的辩论赛,有的振振有辞,有的急不可耐,有的抢着上台,有的甚至情绪激动热泪盈眶。许多平时调皮、颇为令人头疼的男生也自信地跑上讲台,并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紧张的唱票结束后,我审视着黑板上的结果。票数相对集中在几位佼佼者身上,他们各方面发展
7、比较突出,但人数不多。接下来的却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足有十几个,他们票数接近,多为有特长、有个性的男生。如果按原有的设想,从中选出 8 位学生作为小干部的话,一方面,产生的新班委与原来的相差无几;另一方面,这个大群体的绝大部分要落选。回想刚才他们演讲时的自信和期待,再想想他们可能出现的失落与灰心,我久久不语。忽然,一个大胆的念头从脑际闪过:如果增设一个班委会,变成两个班委会,那么就有 16 位学生当选,那些有个性、有特长、长期游离于“管理层”外的学生就有机会进入他们神往的“组织”,一展他们的才干,实现他们演讲中的设想与承诺,可谓一举两得。于是,我当即宣布: “组建两个班委会,选出 16 位小干
8、部”。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沸腾了 竞选选出的 16 位小干部,组成两个班委会。再各增加一个宣传小组(4 人),一个策划小组(4 人),分别由各班委会自己组建,小干部不能兼职。这样每个班委会有 16 人组成,全班共有 32 位小干部。所选的两个班委会按月轮流管理班级,互相竞争,互相协商。每月的月尾召开一次小干部会议(两个班委会同时召开),对自己的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试就该案例中的“学生观”和“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数:15.00)_在职攻读硕士联考教育学-2-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
9、1.个体在不同的年龄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矛盾,指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U /U。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分数:1.00)A.B.C. D.解析:2.社会学习论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采用的主要方法是U /U。 A.实验法 B.案例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分数:1.00)A. B.C.D.解析:3.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U /U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分数:1.00)A.B.C.D. 解析:4.在教学过
10、程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U /U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分数:1.00)A.B. C.D.解析:5.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思想家是U /U。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卢梭(分数:1.00)A.B.C. D.解析:6.决定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根本因素是U /U。 A.科学技术状况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价值观念(分数:1.00)A.B.C. D.解析:7.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U /U。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分数:1.00)A. B.C.D.解析:8.下列教育家
11、中,U /U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A.亚里士多德 B.裴斯泰洛齐 C.夸美纽斯 D.杜威(分数:1.00)A. B.C.D.解析:9.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作是最早的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分数:1.00)A.B. C.D.解析:10.社会政治经济度决定着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结构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方法(分数:1.00)A. B.C.D.解析:二、B填空题/B(总题数:5,分数:5.00)11.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1。(分数:1.
1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教学)解析:12.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 1 教育结果的均等。(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解析:13.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制定教学进度计划)解析:14.制定教育目的的中心问题,是要解决 1 之间的矛盾。(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社会对教育的最迫切的要求与教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解析:15.教科书编写需要处理好知识的逻辑顺序和 1 的关系。(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解析:三
13、、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5.00)16.发展关键期(分数:3.00)_正确答案:(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解析:17.广义教育(分数:3.00)_正确答案:(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解析:18.榜样示范法(分数:3.00)_正确答案:(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解析:体育_正确答案:(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体力,增强他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解析:20.课的结构(分数:3.00)_正确答案:(课的结构是课的基本组
14、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解析:四、B判断题/B(总题数:5,分数:25.00)21.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分数:5.00)A.正确B.错误 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22.班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分数:5.00)A.正确 B.错误
15、解析:班级教学能够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同学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2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分数:5.00)A.正确 B.错误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 (2)赫尔巴特认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主张把知识涵养和人的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3)知、情、意是教学过程内在的因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不仅于教学内容、也与在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
16、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对这些方面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4)学生所学的社会科学本身,就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而自然科学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成果,而且还对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的作用。24.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分数:5.00)A.正确 B.错误解析: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各种规格、类型和质量要求,制约着教育普及的程度。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的文盲率、入学率、义务教育普及年限、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直接相关。25.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分数:5.00)A.正确 B.错误解析: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17、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形成某种舆论,籍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30.00)26.联系实际分析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分数:15.00)_正确答案:(1)例举和分析学校自然与物质环境、人文与社会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变化的影响。 (2)例举和分析学校教育及学校自发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变化的影响。 (3)例举和分析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其他分析维度,酌情加分,但全题总得分不得超过 15 分。)解析:27.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分数:15.00)_正确答案:(1)教育国
18、际化的背景主要是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 (2)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国际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才的全球性流动、国际教育的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化网络教育的兴起以及国际学位、学分的相互承认等等。 (3)教育国际化对一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出了难得的机遇、不同的经验和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有独到见解者可酌情加分)解析:六、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5.00)28.我提前一星期,在班里宣布将进行班干部改选。由于已往的小干部竞选也是采用类似的方式,但最终入选却由老师决定,所以学生对这一消息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宣
19、布:“本次改选当场唱票,决定权掌握在你们手里。”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改选过程中,教室里的情景不亚于一场激烈的辩论赛,有的振振有辞,有的急不可耐,有的抢着上台,有的甚至情绪激动热泪盈眶。许多平时调皮、颇为令人头疼的男生也自信地跑上讲台,并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紧张的唱票结束后,我审视着黑板上的结果。票数相对集中在几位佼佼者身上,他们各方面发展比较突出,但人数不多。接下来的却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足有十几个,他们票数接近,多为有特长、有个性的男生。如果按原有的设想,从中选出 8 位学生作为小干部的话,一方面,产生的新班委与原来的相差无几;另一方面,这个大群体的绝大部分要落选。回想刚才他们演讲时的自
20、信和期待,再想想他们可能出现的失落与灰心,我久久不语。忽然,一个大胆的念头从脑际闪过:如果增设一个班委会,变成两个班委会,那么就有 16 位学生当选,那些有个性、有特长、长期游离于“管理层”外的学生就有机会进入他们神往的“组织”,一展他们的才干,实现他们演讲中的设想与承诺,可谓一举两得。于是,我当即宣布: “组建两个班委会,选出 16 位小干部”。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沸腾了 竞选选出的 16 位小干部,组成两个班委会。再各增加一个宣传小组(4 人),一个策划小组(4 人),分别由各班委会自己组建,小干部不能兼职。这样每个班委会有 16 人组成,全班共有 32 位小干部。所选的两个班委会按月轮流管理班级,互相竞争,互相协商。每月的月尾召开一次小干部会议(两个班委会同时召开),对自己的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试就该案例中的“学生观”和“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数:15.00)_正确答案:(1)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体,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2)“双班委”制,是班主任建立的新的班级常规制度; (3)“双班委”制的施行,一方面,将班级管理的权利还给更多的学生,也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使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由一成不变向动态发展;另一方面,形成了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 (4)在“双班委”制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负起协调的责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