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科院实验心理学真题 2002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5,分数:20.00)1.唐得斯 ABC 反应(分数:4.00)_2.双耳分听(分数:4.00)_3.系列位置曲线(分数:4.00)_4.感受性(分数:4.00)_5.控制变量(分数:4.00)_二、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5.00)6.被试内设计有什么优点,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分数:5.00)_7.被试间设计有何优缺点?(分数:5.00)_8.在下面每个例子中,你认为哪种(设计组内或组间)最合适? (1)在测量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时,研究者想知道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反应
2、速度的影响。 (2)对训练动物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数:15.00)_三、B实验设计/B(总题数:1,分数:15.00)9.请用具体的实验实例阐明记忆依赖于提取与加工的一致性。(分数:15.00)_四、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20.00)10.多因素试验有哪些优点?请你进一步说明多因素实验与结果普遍性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数:20.00)_中科院实验心理学真题 2002 年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5,分数:20.00)1.唐得斯 ABC 反应(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ABC 反应时,是唐得斯提出来的。其
3、中 A 指简单反应时,即对单一的刺激做出反应所需的时间。B 指复杂反应时,就是对多种刺激做出不同反应所需的时间。C 指辨别反应时,即呈现多个刺激,但只要求对其中一个做出反应的时间。2.双耳分听(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从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前者称为追随耳,后者称为非追随耳。3.系列位置曲线(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指在识记系列学习材料时,项目的识记效果与其在记忆系列中的位置的函数关系曲线,根据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以项目的系列位置为横坐标、以再现的正确率为纵坐标绘制的。4.感受性(分数:4.
4、00)_正确答案:()解析:指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系统只是对刺激连续体中的一段发生反应,产生感觉。人的各种感受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受内外条件的影响,例如适应、对比、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活需要和训练等都能导致相应的感受性的变化。5.控制变量(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指在实验中自变量以外,能影响因变量变化而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必须加以控制,称为控制变量。二、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5.00)6.被试内设计有什么优点,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
5、量设计。(1)被试内设计的优点:被试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可以节省大量被试。被 试内设计比组间设计更敏感。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被试内设计,即被试内设计 适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被试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2)在使用被试内设计时,应注意该设计的缺点及采用合适的方法克服这些缺点。 第一,被试内设计的缺点: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了误差。被试内设计的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就不宜使用被试内设计。当不同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产生的效果不可逆时,不宜使用被试内设计。
6、 第二,克服被试内设计缺点的方法:完全的被试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通常采用两种完全的被试内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 ABBA 平衡法。不完全的被试内设计。此方法是可以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所有可能的顺序或选择的顺序的每一个位置上。采用的方法一种是拉丁方设计,另一种是随机开始的循环排列。7.被试间设计有何优缺点?(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被试间设计是指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不同的被试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又称完全随机化设计、独立样本设计。 (1)被试间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一种自变量(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
7、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做反应,这就避免了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果我们事先知道不同的自变量会相互作用,我们必须采用组间设计。 (2)被试间设计的缺点是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个方面不是等同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同实验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差别引起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应尽量保证每一组被试在与测量有关的方面保持一致。克服组间设计缺点的方法有:匹配被试,即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说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有多少实验条件就分多少组)。按随机的原则把被试分配到各组中去。8.在下面每个例子中,你认为哪种(设计组内或
8、组间)最合适? (1)在测量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时,研究者想知道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对训练动物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1)组内设计合适。反应速度是较为精细的变量,对于细微的差异用组内设计比组间设计更为敏感,并且组内设计适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消除了被试的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2)组间设计合适。三种不同的方法在进行比较研究时用组间设计,这三种不同的方法作为自变量就不会相互影响,因为每只动物只对一种自变量做反应。组内设计时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是不适合的。三、B实验设计/B(总题数:1,分数:
9、15.00)9.请用具体的实验实例阐明记忆依赖于提取与加工的一致性。(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设计两种学习条件,结合 3 种提取条件,共有 6 种实验条件,采用组间设计,共有 6 组被试。在一种学习条件下,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一次一个。在另一种学习条件下,同样的单词被呈现,但每一个单词旁边有一个微弱的线索词,不要求被试记住线索词,只注意它就够了。第一种提取条件下没有任何线索提供给被试,要求被试回忆所学单词。第二种提取条件下微弱的线索提供给被试。在第三种提取条件下,强有力的线索提供给被试,但这种强有力的线索被试在实验中并未学习过。 实验结果如下表: 四、B论述题/B(总题数:1,
10、分数:20.00)10.多因素试验有哪些优点?请你进一步说明多因素实验与结果普遍性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1)多因素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它除了能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外,还能揭示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它具有以下优点: 效率高,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有两个自变量的实验要比分别做两个只有单一自变量的实验效果要高。比如:记忆测验中,将被试的阅读方式和识记的材料类型都可以看做自变量。 实验控制较好。做一个实验时某些控制变量比进行两个实验时更容易控制和恒定,如被试条件、时间条件、外界环境、温度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许多实验误差,减少了实验污染。 实验结果更有价值。有多种自变量的实验所得的结果,由于在多种情况下都证明是真实的,这样就比多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 (2)多因素实验将实验研究中的更多自变量纳入设计,同时充分利用了实验中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获得了更多的变量之间的信息。因此,这种实验设计更符合实际场景,获得的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意义,便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