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7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1.分析“五经”在中国文化发展上的奠基作用。(四川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岂术的转变。(西北师范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3.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5 年)(分数:2.00)_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道:“以唐涛喻之,则汉卿似乐天;以宋词喻之,则汉卿似耆卿”,请结合-三人的作品、生平等分析这句话。(陕西师范大学 2015 年)(
2、分数:2.00)_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0,分数:20.00)5.四家诗(陕西师范大学 2016 年)(分数:2.00)_6.“劝百讽一”(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7.比显兴隐(南开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8.玉台新咏(扬州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9.晚唐小品文(首都师范大学 2016 年)(分数:2.00)_10.苏梅(山东大学 2006 年)(分数:2.00)_11.诸宫调(沈阳师范大学 2017 年)(分数:2.00)_12.元曲四大家(山东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13.四声猿(东北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
3、:2.00)_14.南洪北孔(厦门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15.简述战国策寓言的特点。(陕西师范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16.简述汉代乐府和乐府诗。(复旦大学 2014 年、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17.分析刘禹锡的咏史诗。(四川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18.周邦彦词师于柳永,而有不同。二人在铺陈上都有特色,请分析二人区别。(浙江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19.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有哪些重要创造?(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20.清人纪昀曾批评聊
4、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和评价。(北京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四、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22.国语又名( )。(浙江大学 2010 年)(分数:2.00)_23.前四史是( )、( )、( )、( )。(浙江大学 2016 年)(分数:2.00)_24.阮籍的代表作是( )(复旦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25.写出南唐三位词人( )、( )、( )。(东北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26.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合称
5、为南宋诗坛的( )。(华中师范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27.现在认为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 )。(山东师范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28.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有( )、( )、( )、( )。(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29.蒋士铨、赵翼与( )并称“乾隆三大家”。(中山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30.1906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 ),是在外国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中国第一个戏剧团体;1909 年成立于苏州的( ),是清末民初一个活跃的革命文学团体。(中山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7 答案解
6、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1.分析“五经”在中国文化发展上的奠基作用。(四川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五经”是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五部经典,包括诗书礼易春秋,本来有“六经”,因乐在秦焚书后亡佚,故以“五经”行世。汉武帝建元五年(前 136)置五经博士,始有“五经”之称。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谓何?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大体说来,“五经”并非是一时一地一人之作,而是在广泛的地域里成于众手,又经历了长时间的流传,逐渐系统化,在春秋战国之时方才基本定型。此后它们还不断被人整理修改,在秦汉之后也
7、时有伪书窜人。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作 305篇,成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经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世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后世许多优秀诗人词家都注意学习民间文学。 尚书在西周末年成书,它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汇编了商周的记言资料,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
8、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三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 礼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随着周初分封制的推行,自周公“制礼作乐”到春秋时孔子“克己复礼”,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礼乐文化成了主流。 周易成书于商周之际,保存了部分古代歌谣,有朴素的文学色彩,是甲骨卜辞的发展。周易奠定了诗歌的基础,萌发了诗歌的雏形。从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上看,可说它与诗经作品并无二致,皆以诗歌特有的比兴手法描绘形象,创造意境。“鸣鹤”写禽鸟同类应和,相与为欢,
9、悠然自得,以兴起主人公“我”邀请对方同席共宴的友好情意,表达一种和谐、欢愉的情感,当视为朋友宴饮诗。同时也是散文之萌芽,从散文特征看,卦爻辞虽大多比较简短,但一般语意明确,句子完整,表现形式富于变化,客观上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写作手法,显得灵活、生动、而富有形象性。 春秋相传是孔子所著,属早期的记事历史散文,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春秋开创了借史寓意的“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就是在看似平常的记事之中加入深刻的褒贬劝惩之意,就春秋来说,它看似是平白的历史著作,其目的却不是为了客观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况,而是借此表达编者的主观意图,这种主观意图被人称为“微言大义”。“简而有法”的
10、叙事特点也成为该书的一大特点。 “五经”为后代文艺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思想准则及艺术原则:经世致用的评价原则;温柔敦厚的批评方式等等。“五经”本身也深远地影响着众多的文学样式。)解析: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岂术的转变。(西北师范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沈德潜将谢诗与陶诗作过比较:“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陶诗胜人在不排,谢诗胜人正在排。”(说诗啐语)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看,魏晋和南朝属于两个不同的阶段:魏晋诗歌上承汉诗,总的诗风是古朴的;南朝诗歌则一变魏晋的古朴,开始追求声色。而诗歌艺术的这种
11、转变,就是从陶谢的差异开始的。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具体说来,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写意到摹象。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而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谢灵运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和“尚巧似”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真实地再现出来。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
12、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尤其是“池塘生春草”更是意象清新,浑然天成,深得后人激赏。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同时在结构上,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记,而又常常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渊明的
13、诗歌,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陶诗中的物象描写,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虽然只是淡淡的几笔,但在平淡的外表下,却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他笔下的青松、秋菊、孤云、归鸟等意象,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性情与人格,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则更注重写实性。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地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他写风就是风,写月就是月,写山就要描尽山姿,写水就要
14、描尽水态,而且写来也鲜丽清新、自然可爱。 陶渊明对言不尽意的道理似乎深有体会,他说“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赠羊长史);“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所以他采取的办法是以不辨为辨,启发读者自己去体会和补充。而谢灵运所采取的办法却不同。他作诗的态度本来就十分认真,又要尽量捕捉自然景物的客观美。也许由于语言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当他面对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自然景物时,也同样有着语言表达的苦恼,所以他才有“空翠难强名”(过白岸亭)的慨叹。但他还是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写实性,努力地探索新的表现方法,创造新的语汇,运用各种技巧去描摹或形容它们,并从不同的角度再现大自然的美,显示出其高度的驾驭语言能力
15、。如果没有这种执著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他的诗也就不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了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这一新的特征乃是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而出现的创新现象。这种新的特征成为“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深深地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而且这种诗风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形成,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解析:3.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16、”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5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谈到“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明确、系统地表述了白居易的人生哲学和诗歌主张。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喻诗的创作而发的。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
17、,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
18、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由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到提倡为君为民而作,白居易提出了系统的诗歌理论,他的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诗便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创作的。这一理论以其突出的现实针对性和通俗化倾向,有可能使诗歌更接近于社会现实,以至于干预政治。这一理论,是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也是杜甫的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从写时事这一点说,白居易与杜甫是相同的;但杜甫唯写所见所感,生民疾苦与一己遭遇之悲怆情怀融为一体,虽于写实中时时夹以议论,含
19、讽喻之意,却并非以讽喻为出发点。杜诗出之以情,白居易与杜甫之不同处,正在于他出之以理念,将“为君”而作视为诗歌的主要目的,从而极度突出了诗歌的现实功利色彩,将诗歌导人了狭窄的路途。因过分重视诗的讽刺功用,从而将诗等同于谏书、奏章,使不少诗的形象性为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所取代。因评诗标准过狭过严,导致历史上不符合此一标准的大量优秀作家、作品被排斥在外。所有这些,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解析: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道:“以唐涛喻之,则汉卿似乐天;以宋词喻之,则汉卿似耆卿”,请结合-三人的作品、生平等分析这句话。(陕西师范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20、(1)关汉卿与白居易的相似点主要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白居易主导的“新乐府”运动,强调对“时”“事”的关注,关汉卿所以他的作品却仍表露了鲜明的儒家思想,他以杂剧作为他抒情写志的工具,用杂剧来表现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他以儒者的视野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审视历史,体会出现实的丑陋、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微生命与命运的抗争。而这一切使得他的剧本流露出一种儒者的悲思。 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弱势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关汉卿的作品中不仅有众多的市井细民、妓女奴婢的形象,而且还以极大的同情来描写他们的不幸命运,以理解、肯定的态度来描写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看重他们善良、勤劳、勇敢、机智,对感情忠贞不渝,对朋友肝
21、胆相照等优秀品质。 他有一种鲜明的执着于现实的人生态度。作品中受压迫、遭困厄的人物,尽管行路艰难,却总是靠自己的有限能力,尽最大的努力,顽强地追求可能获得的理想结局和最好出路,表现了十分可贵的坚韧信念和乐观态度。 他的剧作中包含了儒家的道德思考。关汉卿虽自称是风流浪子,但这并无损于他儒者的情怀与道德思考,如窦娥冤通过窦娥这个弱者的命运,表达了他对社会黑暗和不公的愤怒;蝴蝶梦中通过对贤德继母的颂扬,表达了他对这种道德境界的肯定;调风月则通过对虚荣的侍女燕燕内心的挖掘,显示了他对人性的思索;单刀会中则借关羽之口传达了一种正统的历史观和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2)关汉卿与柳永的相似点是二者对女性人物的
22、关注上。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颇多,其中很多是以女性为主角进行创作的,体现了他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代表性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等,可见女性角色在关剧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首先,在女性问题的关注上。窦娥冤讲寡妇遭冤刑,救风尘讲已婚女子遭负心郎虐待,望江亭讲官宦之妻遭强占,诈妮子讲婢女丫头被遗弃。关汉卿在金线池谢天香玉境台等具有喜剧色彩的作品中,也写到女主人公们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里,她们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她们的忧愁、苦恼,虽然往往出于误会,而且最终以欢乐终场,但也曲折地反映出封建时代女性地位的卑下及其受男性摆布的命运。关汉卿站在同情和支持女性的立场上,揭示女性问题的复杂性、
23、社会性和严重性,唤起整个社会对女性悲苦处境的关注。其次,在女性美的塑造上。关汉卿笔下女性形象众多,性格各异,栩栩如生,不仅貌美,而且心灵、性格、品质也美。窦娥正直、善良、勇敢、坚贞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赵盼儿、谭记儿聪明机警、胆识过人。她们本来都是民间普通的妇女,然而污浊的社会、恶劣的环境,激发了她们捍卫自身以及拯救弱者的潜能。作者高度赞扬她们善于反抗、善于斗争的精神,从而传递出对女性深切同情与全力支援的思想意向。总之,作家善于立体地刻画女性美,并将倔强的反抗精神作为女性美的最高形式来讴歌,这种情有独钟的女性主义情结在元代其他杂剧家中是很难看到的。)解析: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0,分数:20
24、.00)5.四家诗(陕西师范大学 2016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四家诗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前三家是今文学家,西汉时皆立于学官,置博士。魏晋以后,三家诗先后亡佚。“毛诗”是古文诗学,较晚出,系私学相传,后盛行于东汉。魏晋以后直到现在,通行的诗经即为“毛诗”。)解析:6.“劝百讽一”(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劝百讽一”出自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哲学著作法言。“劝”是鼓励、提倡的意思,“讽”指“讽谏”。“劝百讽一”是说“劝”“讽”二
25、者在赋中比例的悬殊,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之语。扬雄认为汉赋本应对统治者进行讽喻,使之归于节俭,但赋中却总是用极大的篇幅和过量的辞藻铺叙他们的奢侈享乐生活,仅仅在结尾处稍微露出一点讽喻之意,结果丝毫也引不起注意和警惕,甚至欲讽反谀,适得其反,助长了奢侈的心理。如扬雄指出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欲以讽谏,而汉武帝反有飘飘凌云之志,这就深刻指出了汉赋讽喻作用的虚伪性。)解析:7.比显兴隐(南开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比显兴隐”出自文心雕龙比兴,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说:“诗文弘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比”是比喻,“兴”是起兴。
26、“比显”是说比和被比的事物虽表面上不同,但实质上有相似,所以比较容易看清楚。“兴隐”是说起兴的事物是有用意的,只是这种用意比较隐微,不容易看出来。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起兴的事物没有用意。)解析:8.玉台新咏(扬州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玉台新咏是继昭明文选之后,于公元 6 世纪编成的一部上至东周下至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历来认为是南朝徐陵在梁中叶时所编。收诗 769 篇,计有五言诗 8 卷,歌行 1 卷,五言四句诗 1 卷,共为 10 卷。除第 9 卷中的越人歌相传作于春秋战国之间外,其余都是自汉迄梁的作品。内容中多收录对男女感情的记述表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
27、方面面,刻画出古代女子丰富的感情世界,也展示出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解析:9.晚唐小品文(首都师范大学 2016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在古文走向衰落的过程中,晚唐小品却异军突起,大放光彩。这是韩、柳杂说,寓言小品等类文体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晚唐日趋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下的产物。晚唐小品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篇幅短小精悍,“随所著立名,而无一定之体”;二是多为刺时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三是情感炽烈,生气贯注。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解析:10.苏梅(山东大学 2006 年)(分数:2.00)_正确
28、答案:(正确答案:“苏梅”指北宋初期的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两人的诗作开宋诗之先,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苏舜钦的诗风豪放雄肆,喜以诗歌痛快淋漓地反映时政,抒发强烈的政治感慨,然而推敲、剪裁的功夫略嫌不足,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的特点,在苏舜钦诗中已见端倪。梅尧臣诗的题材走向是写日常生活琐事,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为宋诗开辟了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在艺术风格上,他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梅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都具有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解析:11.诸宫调(沈阳师范大学 2017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所
29、谓诸宫调,是相对于有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这一说唱形式,在宋室南渡后,传至南方。南方的诸宫调主要以笛子伴奏,北方的诸宫调多以琵琶和筝伴奏,故北诸宫调也称“搊弹词”,某些作品还冠以“弦索”字样,以示其有别于南诸宫调的特点。)解析:12.元曲四大家(山东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元明清三代评论家对元曲四大家有不同提法,但关汉卿、白朴、马致远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有争议的只是王实甫与郑光祖。关汉卿被列为元曲
30、四大家之首,作品内容丰富,善于塑造形神毕肖的形象,语言雅俗共赏,代表作品有窦娥冤单刀会等;白朴的作品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身世之悲,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等;马致远创作的内容多是“叹世”“归隐”,咏唱男女爱情,成就突出的有写王昭君故事的汉宫秋;郑光祖作品中文人事迹剧和爱情剧较为优秀,如王粲登楼倩女离魂等;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解析:13.四声猿(东北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郦道元水经注有“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更属断肠之歌,四声猿指明代徐渭的一组杂剧,故其名字就奠定了全剧的基调。它们是狂鼓史渔阳三弄(一出)、玉禅师
31、翠乡一梦(二出)、雌木兰替父从军(二出)、女状元辞凰得凤(五出)。四剧独立,合为四声猿,被誉为“明曲第一”。狂鼓史成就最高,是典型的单折短剧。四声猿中蕴含了徐渭才华难展的悲哀,其表情酣畅淋漓,艺术上有独创之处,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解析:14.南洪北孔(厦门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洪北孔”指清代杰出的戏剧家洪昇和孔尚任,因洪舁是南方人,孔尚任是北方人,故名。洪舁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为清代两大传奇作品。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作品人物形象鲜明,场面壮阔,结构精巧,曲词清丽流畅,充满诗意。桃
32、花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为线索,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作品较好地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结合起来,结构巧妙,语言雅丽。)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15.简述战国策寓言的特点。(陕西师范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寓言作为战国策文学成就的一大标志,向来都为人们所称道,以其独特的风貌屹立于先秦寓言文学之林。 (1)创造特定形象传达内在意义。战国策用有代表性的形象无论是改编袭用还是信手拈来,即兴创作的,都服务于说明某种事理,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一些内在意义的传达又使这些形象的骨肉更加丰满,深入人
33、心。如狐假虎威的寓言,策士江乙为了说明北方敌国害怕楚臣昭奚恤只是表面现象,用这一寓言启发受假象蒙蔽的荆宣王,诸侯之所以害怕楚将昭奚恤,是因为他背后有楚王的强大力量。 (2)用生动的故事表现深刻的哲理。战国策中的寓言,大部分情节完整,首尾清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不仅是作为比拟的修辞手段。其所反映的思想皆能切情人理,贴近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如“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3)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和风格。战国策中的寓言运用了拟人,类比,夸张等多种修辞。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以及拟人、类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润饰造就了战国策中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解析:16.简述汉代乐府和乐
34、府诗。(复旦大学 2014 年、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也用以称乐府诗。秦代已有乐府官,但史籍没有具体记载,也没有诗歌流传下来。西汉以来,关于乐府的记载就具体了,西汉乐府官署有两个:一为奉常卿(即太常卿)统属的太乐,掌管雅乐,主要是传自周代的乐章;一为少府卿统属的乐府,是汉武帝时建立起来的,专管通俗音乐,着重从各地采集民间歌曲,供皇帝和贵族们娱乐欣赏。汉武帝设立乐府,采集各地风谣,这一制度被以后历朝所承袭,在中国诗歌史上
35、具有重要作用。它使许多优秀民歌得以保存和流传,为古代诗歌输送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我国诗歌的繁荣和发展。 (2)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道:“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生与死的人生态度。 (3)乐府诗多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语言朴实自然、押韵灵活。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灵活自由。句式长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达三百五十余句,短的则数句。汉乐府诗虽多抒写现实,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汉乐府诗继诗经之后发扬了现实主义精神,有着“缘事而发”的传统,语言通俗朴素,风格清新,对后世诗词影响甚大。)解析:17.分析刘禹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