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1564       资源大小:62.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及答案解析.doc

    1、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3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引用诗经中卫风伯兮豳风七月豳风东山小雅采薇诗句(至少引用两首诗),并适当结合诗经中其他诗作的诗句(至少两首诗),论说风雅精神。(南京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2.论分析李白诗歌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北京师范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3.论述黄庭坚的涛歌理论及其艺术特点。(西北师范大学 2008 年)(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4.举例说明诗经中运用到的赋、比、兴手法。(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年)(

    2、分数:2.00)_5.简释“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南开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6.简要评述南北朝志人小说。(四川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7.元稹曾评价杜甫“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试据此论述杜甫诗歌的成就。(北京师范大学 2006)(分数:2.00)_8.简析琵琶记的悲剧性质。(南京大学 2006 年)(分数:2.00)_9.论述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武汉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10.桃花扇作为历史剧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综合剧情加以分析。(

    3、扬州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三、填空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12.东周洛阳一带的诗歌在十五国风中被称为( )。(中山大学 2010 年)(分数:2.00)_13.汉代京都大赋中誉为“长篇之极轨”的作品是( )。(中山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14.“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 )、( )、( )、( )、( )。(浙江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15.萧统所编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选录的是从先秦到( )的作品。(中山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16

    4、.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 )”。(北京大学 2008 年)(分数:2.00)_17.“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出自苏轼( )。(暨南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18.元代散曲作家中有“曲中双璧”之美誉的是张可久和( )。(北京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19.白蛇许仙的传说在明代被改编成警世通言中的著名小说( )。(北京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20.聊斋志异以后清代影响较大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 )。(浙江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21.孽海花的作者是( )。(四川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四、名词解释

    5、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2.变风变雅(浙江大学 2008 年)(分数:2.00)_23.悲士不遇赋(北京大学 2010 年)(分数:2.00)_24.游仙诗(中山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25.元白诗派(中国人民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26.苏辛(厦门大学 2008 年)(分数:2.00)_27.话本小说(首都师范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28.荆刘拜杀(湖南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29.熊龙峰小说四种(北京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30.肌理说(复旦大学 2010 年)(分数:2.00)_31.新中国

    6、未来记(北京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3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引用诗经中卫风伯兮豳风七月豳风东山小雅采薇诗句(至少引用两首诗),并适当结合诗经中其他诗作的诗句(至少两首诗),论说风雅精神。(南京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诗经中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对侵犯者充满了愤怒,诗篇中洋

    7、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诗经中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如卫风伯兮,即写一位妇女由于思念远戍的丈夫而痛苦不堪。王风君子于役也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役政的不满。 七月按季节和时令的转移,记叙了农奴一家,从春忙到夏,从秋忙到冬,一年四季,永无止息地为地主干活,自家却一无所获。口气似老农夫家常,满腹辛酸,所言景物,切合农时,是丰富的农村生活体验的自然流露,增强了诗歌直陈其事的美感和情景相映的氛围,逼真感人地描述出西周的农民生活。 又如小雅北山,是春秋社会宫廷政治生活的真实展现,诗人描绘了种种社会不公,有的人安居家中,有的人

    8、为国效忠;有的人躺在床上,有的人在外面奔忙;有的人不知百姓呼号,有的人凄惨操劳;有的人安闲自在,有的人公事繁忙;有的人饮酒狂欢,有的人畏惧祸端;有的人进进出出袖手议论,有的人大事小事竭尽心力。诗人叠用十二个“或”字,排比中有对比,不平之气,蓄积已久,一气呵成,不吐不快,揭示了世俗世界的种种劳逸不均苦乐不平,具有真实的力量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解析:2.论分析李白诗歌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北京师范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1)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9、,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2)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3)想象变幻莫测,随意生发,离奇惝恍,意象壮美而不乏

    10、清新明丽。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4)壮美与优美的意象。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与其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将它们置于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

    11、歌意象,如渡荆门送别的意象便极为阔大壮观。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那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 (5)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解析:3.论述黄庭坚的涛歌理论及其艺术特点。(西北师范大学 2008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

    12、案: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黄”。黄庭坚之所以能在宋代诗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产生广泛的影响,一是因为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创作理论,二是因为他诗歌本身的成就,三是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 (1)黄庭坚诗歌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阐明了具体的写诗办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黄庭坚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他主张创新,创新的办法是“以故为新”“以故为新”的具体办法就是“夺胎换骨”,即“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这就意味着创新是建立在对前人作品的加工改造上,一

    13、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此外,他还对诗歌句眼的设置、句律的运用、章法的安排等发表了具体的意见。这样的办法切实可行,而且立竿见影,对学诗者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2)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黄庭坚在诗歌艺术上追求生新,也即追求在唐诗之外另辟境界,他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他的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黄庭坚的诗不论长短,往往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例如次韵裴仲谋同年的次联“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上下旬的意思相去很远,读来有奇崛之感。 黄庭

    14、坚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如用“煎成车声绕羊肠”来形容煎茶的声音。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如“秋水粘天不自多”“春去不窥园,黄鹂颇三请”等。黄诗中最成功的则是那些用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意象的作品,如寄黄几复中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字面较为平常,典故也是常见的,但经过巧妙的艺术构思,以故为新,在整体上取得了新奇的艺术效果。 黄庭坚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如“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等,矫健奇峭。二是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至圆熟的声调。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

    15、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使山谷体诗歌具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 黄庭坚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在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如果以唐诗为参照标准,那么“山谷体”的生新程度是最高的,它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4.举例说明诗经中运用到的赋、比、兴手法。(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或直叙其事,如豳风七月,或直接描写,如郑风溱洧,其社会政治诗和情爱诗则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 “比者,

    16、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或作修辞意义上的比喻,如卫风硕人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等,或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和豳风鸱枭。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或发端,“他物”与“所咏之词”或相关,如周南关雎秦风蒹葭等烘托氛围,譬喻象征,或不相关如唐风山有枢等只在起韵。)解析:5.简释“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南开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是西汉末辞赋家扬雄在其著作法言吾子中对辞赋的评论,他把赋分为“诗人之赋”和“辞人之赋”。“诗人之赋”指屈原的骚赋,“辞人之赋”指宋玉的赋及枚乘、司马相如的散体大赋。“丽”指辞采之富丽,是一切辞赋的共同的

    17、艺术特征。“则”是“法则”的意思,“淫”是藻饰过分的意思,“则”与“淫”是区分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的界限。扬雄认为屈原的作品辞采华茂,合于儒家的标准,可为法则;而枚乘、司马相如的辞赋则是“极靡丽之辞”铺张过分,无补于讽谏劝谕。这样的文学观点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解析:6.简要评述南北朝志人小说。(四川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志人小说的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关系。这类志人小说既是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这种风气的发展。从志人小说在当时受到社会重视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它们的编纂是适应了社会的需要。裴启的语林一写成,远近许

    18、多人争着传抄,梁武帝曾敕命殷芸撰小说,都是很好的例证。 志人小说今传较少,按其内容也可分为三类:一、笑话。魏邯郸淳笑林,对世态有所讽刺。如写楚人有担山鸡者,欺人日凤凰,以讹传讹,连皇帝也轻信了。汉世老人家富无子而性吝啬,饿死后田产充官。笑林开后世俳谐文字之端。二、野史。东晋葛洪伪托刘歆所作西京杂记,记述西汉的人物轶事,也涉及宫室制度、风俗习惯、衣饰器物,并带有怪异色彩。其中有的故事后来很流行,如王昭君、毛延寿故事,司马相如、卓文君故事。三、逸闻轶事。这是志人小说的主要部分,有(东晋)裴启语林、(东晋)郭澄子郭子、(梁)沈约俗说、(梁)殷芸小说等。(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部。 魏

    19、晋南北朝小说篇幅短小、叙事简单,只是粗陈故事梗概,而且基本上是按照传闻加以直录,没有艺术的想象和细节的描写。虽有人物性格的刻画,但还不能展开。所以还只是初具小说的规模,而不是成熟的小说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小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以及叙事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它们都为唐传奇的写作积累了经验。一些唐传奇的故事便取自这个时期的小说,如倩女离魂与幽明录中的阿庞,柳毅传与搜神记中的胡母班,枕中记与幽明录中的焦湖庙祝,都有继承关系。唐以后的文言小说中模仿世说新语的小说达几十种之多,这也说明了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影响。)解析:7.元稹曾评价杜甫“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

    20、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试据此论述杜甫诗歌的成就。(北京师范大学 2006)(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元稹是说杜甫兼有各家之所长。杜甫的集大成,首先表现在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 (1)就诗歌传统自身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显然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它的缘事而发,则来自乐府传统;

    21、它浓烈的抒怀,细腻的感情,与建安诗歌有关。 (2)在诗的表现形式上,杜甫吸收的对象就更为广泛多样。叙述夹议论,有小雅的因素,有赋的铺排技巧,有乐府的影响,也有史笔的痕迹。他的五言古诗广泛受到魏晋南北朝诗人的影响,如王粲、曹植、阮籍、谢灵运、陶渊明等。五七言律诗则可以说吸收了这两种体式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经验,五律则主要学杜审言。而最重要的是,充分吸收盛唐诗人创造兴象、创造意境的经验,把它融人到叙事的技巧里,叙事而又有着意境的美。即使只从语言或意象上,也可找出杜甫与前辈诗人的各种联系。意象的启发引起联想,产生类似的诗句,从中可以看出杜甫对于前人诗歌成就的熟悉与有意的吸取。他非常推崇曹植和建安诗人,推

    22、崇陶渊明和谢灵运、谢胱、鲍照、庾信,特别是阴铿、何逊,说自己“颇学阴何苦用心”。对于陈子昂、初唐四杰、孟浩然、王维、李白,他更是推崇备至。他主张转益多师,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集大成者。)解析:8.简析琵琶记的悲剧性质。(南京大学 2006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琵琶记的戏剧冲突,是围绕着“三不从”而展开的。剧本第四出“强试”是冲突的开端。蔡伯喈考虑到父母年老,无人照顾,在面临科举考试的前夕,决意暂时放弃功名,谢绝了州司的推荐。但其父蔡公却迫切期待儿子获得功名,强调只要儿子中举,改换门庭,他纵然死了,“一灵儿终是喜”。甚至责备蔡伯喈以尽孝为借口,其实是贪恋新婚的妻子。深受

    23、封建思想熏陶的蔡伯喈,既不能违背孝道伦理原则,又不能违抗父命,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离开了家门,向悲剧的境地迈开了第一步。 蔡伯喈如期赴试,得中状元,便得到牛丞相的青睐。牛相执意招他为婿,皇帝也玉成其事。蔡伯喈倒不想滞留京师,他在辞婚的同时,上表辞官,希望皇帝任命他为乡官:“乡郡望安置。庶使臣,忠心孝意,得全美。”但朝廷的答复是:“孝道虽大,终于事君;王事多艰,岂遑报父?可曲从师相之请,以成桃夭之化。”君命难违,蔡伯喈有苦难言,有家难归,不得已入赘牛府。但荣华富贵的生活,始终无法消除他的内疚和痛苦。另一方面,蔡伯喈家乡灾祸频仍,蔡公蔡婆衣食无着,最后家破人亡。就这样,一个努力按照封建伦理行事

    24、的“孝子”,却因伦理纲纪的不合理以及伦理纲纪自身的矛盾,成为可怜可悲的牺牲品。 封建伦理,是统治者赖以维护封建秩序的支柱。儒家以血缘为基础,推衍出一套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以规范人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按伦理纲常行事,也即是要求人们通过礼教的自律,抑制个人的欲望,实现社会的和谐。然而,伦理纲常本身是存在缺陷的。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即是因为伦理纲常本身经常出现抵牾的局面。蔡伯喈服从了皇帝朝廷,便照顾不了父母家庭;反过来,他要做“孝子”,便做不了“忠臣”。至于个人的意愿,更遭到无情的践踏。这一来,努力按照伦理纲常行事的蔡伯喈,只能陷入两难的境地之中。 琵琶记尽管从正面肯定了封建伦理,但通篇展示的却是

    25、“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的悲剧命运,从而可以引发对封建伦理合理性的怀疑。在封建时代,恪守道德纲常的知识分子,经常陷入情感与理智,个人意愿与门第、伦理的冲突之中。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它比单纯谴责负心汉的主题,更具社会价值。)解析:9.论述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武汉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三国志演义最擅长描写战争,它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中是罕见的。三国志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有: (1)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而是着重表现每次战争的不同条件,特别是具体条件下

    26、战略战术的运用,突出战争指挥者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战争成败的重要意义,因此它不仅描写了战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揭示出战争的某些客观规律,而且写出了各次战争的特点。 (2)小说所描写的系列战争彼此关联照应,轻重主次配合协调,全部描写匀称和谐而又波澜起伏。 (3)在以写战争为主的同时,也展开其他活动的描写,而这些活动又与战争的进程有机联系。如“赤壁之战”杀伐之际,庞统挑灯攻读、曹操横槊赋诗等插曲都富有诗情画意,不但揭示出战争的客观规律,也使节奏富于变化,张弛有致,更切合艺术欣赏的要求。 (4)着眼于最富于戏剧冲突的事件和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情节,通过战争进程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刻画了众多人物的思想性格

    27、。如赤壁之战中描写具有英雄才略的周瑜和诸葛亮。曹操两次派蒋干过江和支使蔡中、蔡和诈降,都被周瑜将计就计,巧妙地加以利用。但周瑜的安排都不出诸葛亮所料,而且周瑜假借断粮道、造箭来陷害诸葛亮的计谋,也被诸葛亮识破。这些自然写出了诸葛亮的才能气度处处超过周瑜。 总之,这部小说中的战争描写,不仅仅歌颂了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赞美了智,传递了美。)解析:10.桃花扇作为历史剧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综合剧情加以分析。(扬州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桃花扇演的是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兴亡始末,其命意是:“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

    28、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明清易代,引起了人们的心灵震撼,忧愤成思,在清初形成了追忆历史的普遍心理,写史书的人之多,稗史之富,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这种心理也反映在文学方面,诗歌中尚史意识的抬头,吴伟业歌行诗的辉煌,散文中传记文和忆旧小品的发达,时事小说的出现,都是这种社会心理的表现,其中也就寄寓着兴亡之感。桃花扇反映的南明弘光小王朝的兴亡历史,当时曾经为人们关注,事后也为人们痛心。孔尚任虽然其生也晚,未曾经历,但他创作桃花扇显然是受到了曾经亲历其事、心有余痛的遗老们的影响,从一定程度说是代他们进行历史反思的,归根结底还是清初那种痛定思痛、反观历史的文化思潮的反映。 孔

    29、尚任在创作中采取了证实求信的原则,他在桃花扇凡例中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所以,全剧以清流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弘光小王朝兴亡的历史面目。从它建立的历史背景,福王朱由崧被拥立的情况,到建立后朱由崧的昏庸荒淫,马士英、阮大铖结党营私、倒行逆施,江北四镇跋扈不驯、互相倾轧,左良玉以就粮为名挥兵东进,最后史可法孤掌难鸣,无力回天,小王朝迅速覆灭,基本上是“实人实事,有根有据”,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如剧中老赞礼所说:“当年真如戏,今日戏如真。”只是迫于环境,不能直接展现清兵进攻的内容,有意回避、改变

    30、了一些情节。孔尚任对剧中各类人物作了不同笔调的刻画,虽然忠、奸两类人物的结局加了点虚幻之笔,以达到“惩创人心”的艺术目的,但总的说,作者的褒贬、爱憎颇有分寸,表现出清醒、超脱的历史态度。)解析:三、填空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解析:12.东周洛阳一带的诗歌在十五国风中被称为( )。(中山大学 2010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王风)解析:13.汉代京都大赋中誉为“长篇之极轨”的作品是( )。(中山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二京赋)解析:14.“建安七

    31、子”包括孔融、陈琳、( )、( )、( )、( )、( )。(浙江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王粲、徐斡、阮瑀、应玚、刘桢。)解析:15.萧统所编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选录的是从先秦到( )的作品。(中山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朝梁代)解析:16.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 )”。(北京大学 2008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歌诗合为事而作)解析:17.“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出自苏轼( )。(暨南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和子由渑池怀

    32、旧)解析:18.元代散曲作家中有“曲中双璧”之美誉的是张可久和( )。(北京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乔吉)解析:19.白蛇许仙的传说在明代被改编成警世通言中的著名小说( )。(北京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解析:20.聊斋志异以后清代影响较大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 )。(浙江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阅微草堂笔记)解析:21.孽海花的作者是( )。(四川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曾朴)解析:四、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0,分数:20.0

    33、0)22.变风变雅(浙江大学 2008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周末年,王道衰微,社会动荡,于是出现了针砭时弊,感时伤世的怨刺诗。在儒家传统的诗教里面,这些就是“变风”“变雅”,所谓“乱世之音怨以怒”者也。“变风变雅”原出自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盖指风雅中周政衰乱时期的作品,以与“正风”“正雅”相对。“正”“变”的划分,不是以时间为界,而是以“政教得失”来分的。认为“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期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时期的作品。)解析:23.悲士不遇赋(北京大学 2010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悲士不遇赋是汉代司马迁的骚体赋作。此赋 180 余字,篇幅很短,但表达的思想很明确,一是叹“士生之不辰”,二是不甘于“没世无闻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owelfact2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