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2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论述“诗三百”的抒情艺术。(北京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2.结合作品,分析唐代边诗主题的发展演变(北京师范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3.以姜夔为代表,论述清真词派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南开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4.试比较诗经中风诗、雅诗之异同。(北京大学 2008 年)(分数:2.00)_5.论述七发在赋史的影响及地位。(南开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6.分析南北朝
2、民歌的艺术风格的区别。(陕西师范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7.李白绝句的艺术表现特征。(南开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8.分析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山东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9.你如何理解清代章学减提出三国演义“七分史实,傻三分虚构”的观。(扬州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10.简析长生殿中“金钗钿盒”的结构意义。(福建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三、填空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12.( )、( )、( )可以看作周氏族早期发展的“三
3、部曲”。(浙江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13.汉代“骚体赋”的基本主题为( )。(北京师范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14.“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由曹丕在( )中提出。(北京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15.文选的选文标准是“( ),( )”。(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分数:2.00)_16.“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 )的( )。(四川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17.苏门四学士是黄庭坚、( )、晁补之、张耒。(中国人民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18.散曲的体式主要分为( )和套数。(北京大学 20
4、08 年)(分数:2.00)_19.鲁迅先生所说的能令人“忘怀得失,独存赏鉴”的一部古代小说是( )。(北京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20.李渔的两部小说集是( )和( )。(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21.( )的散文创作,表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开近代文学的新篇章。(兰州大学 2008 年)(分数:2.00)_四、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2.诗经(北京大学 2010 年)(分数:2.00)_23.骈赋(江西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24.玄言诗(华东师范大学 2017 年)(分数:2.00)_25.大历诗风(首都师范大
5、学 2009 年)(分数:2.00)_26.易安体(南京师范大学 2000 年)(分数:2.00)_27.鼓子词(北京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28.琵琶记(南京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29.清平山堂话本(南开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30.格调说(南京师范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31.海上花列传(南京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2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论述“诗三百”的抒情艺术。(北京大学 2009 年)(分数:2.00
6、)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诗三百”即诗经。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 (1)诗经的抒情较常见的是忧伤的感情。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后代的诗歌,也是以抒情抒发忧伤之情较为普遍。像雨无正十月之交正月等,因所批评的对象是多数人,则已显得畏惧不安。至于表现个人的失意、从军中的厌战思乡之情,乃至男女爱情,一般没有强烈的悲愤和强烈的欢乐。克制的感情,尤其忧伤的感情,其特点是委婉曲折,波澜起伏,由此形成了诗经在抒情表现方面显得细致、隽永的特点。 尽管诗经的抒情一般比较平和,却依然是真挚而动人的,而且也并非没有明朗欢快、天趣盎然之作。尽管后代
7、儒家把诗经中的所有作品都说成是因政治和道德目的而作的,但并不能抹杀那些抒情之作尤其是爱情诗对人们的感染力。因此,在封建专制时代,当文学道德化倾向、说教倾向变得过度严重时,诗人们也会打出诗经的权威旗号,要求给感情以应有的、至少是适度的承认。明代诗人何景明的明月篇序就是一例。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深闺小姐杜丽娘诵读关雎而产生对于爱情的渴望则又是一例。 (2)诗经的抒情手法主要就是用比兴。“兴”的特点是借助景物来铺垫和暗示思想,比的特点是借助他物来强化和寄托思想。这两种手法都可以使诗歌更加形象和含蓄。自诗经始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常用手法,后世遂称之为比兴传统。诗经的比兴随处可见。周南关雎之“关关雎鸠,在河
8、之洲”以及周南桃天之“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以禽鸟和桃叶起兴,使求爱和新婚都显得热烈动人。扬之水首句比兴兼用,用流水载不动草木比拟内心之沉痛,自然而感人。宋代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即是由此化出。诗经的这种传统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我国的诗歌的创作。 (3)具体抒情手法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更能扩大情感的容量。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抒情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联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这种用韵的方式也增强了抒情上的
9、含蓄隽永之感。)解析:2.结合作品,分析唐代边诗主题的发展演变(北京师范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唐朝建国后,北方边患仍然严重,成为全国所关注的大事,边塞征战题材也日益受到诗人的重视,这些连绵不断的战争,正是边塞诗勃发的深厚基础。骆宾王的从军行中,诗人满怀激情,把自己的生命都弃之脑后,唯求“报君”,再也没有比他更英勇无畏的了。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风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首诗并没有写从军艰苦,而是集中抒写渴望从军的心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歌颂了当时青年人的尚武精神,让人感
10、受到一股不可抵御的力量正待喷发,充满勃发的生机。此时的边塞诗就集中反映了初唐时的这种积极进取、勃发向上的精神。这个时期的诗人一般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诗歌无不反映出诗人的开阔胸襟和忠君报国的思想,自信与豪情溢于言表。 (2)唐代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此时的边塞诗成就相当辉煌,涌现出一批边塞诗人。在这一批诗人中,高适和岑参取得了最高的成就,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人也是边塞诗人的佼佼者。他们的诗作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积极进取、自信豪放的精神,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唐朝的宏大气象,展现唐朝军队的巨大威力。另一方面,这些作品在抒写将士豪情壮志时,并没有回避战争的艰苦,而这种艰苦和戍边将士的悲
11、苦心情都被激昂慷慨、义无反顾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掩盖,正所谓“悲而不伤”。高适的塞下曲中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雄心壮志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燕歌行更具特色,豪放又悲壮。战旗飘扬、战鼓激越、战场烽烟弥漫,充分渲染出战争的激烈和征战的艰苦。 (3)中唐时期,经过了“安史之乱”,唐王朝从繁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对外战争的优势也随之丧失,社会日益衰落。诗人常常对庸懦的朝廷发出悲愤无奈之叹。这个时期的边塞诗对盛唐的边塞诗有一定的继承。逝去的盛唐精神与刚失落的“盛唐之音”的影响还在,中唐诗人必有所缅怀,并力图追慕,但边塞诗多与盛唐边塞诗貌似而神非,同样是边塞题材,但缺乏盛唐边塞诗那种
12、精神风貌,已不是盛唐时期以体现豪迈自信、乐观向上的诗歌精神,宣扬国威为主要内容;而以“思乡厌战”为主旋律,反映当时边塞的现实状况和广大军士的边愁乡思。主导风格是“苍凉”。中唐以边塞诗名世且达到相当水平的当是李益。他的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歌颂将士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但他更多的边塞诗情调趋于凄凉怅惘。当时内外战争连年不断,胜败难分,将士们卫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已黯然消失,他的夜发军中“今日边庭战,缘赏不缘名”,已透露此情。 (4)降至晚唐,盛世已远,前途茫茫,唐王朝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诗歌的主题已不是“积极征服进取”,而是对人世的消极退避。反映在诗
13、歌里往往表现为无力的叹息夹杂着愤慨和感伤。边塞诗人多抨击黑暗,针砭讽刺的特点突出。诗作多为反战、怨战、哀战之作,色彩阴郁,景象悲苦,多写将士们的苦难,把边塞和死亡连在一起,英雄主义的热情日趋消冷。所写之物也常显示出一片萧瑟悲苦,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风格多忧伤感愤、苍凉沉重,总体情调趋于衰飒。许浑的塞下曲“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这首诗凸现了战争的残酷,读起来令人触目惊心。)解析:3.以姜夔为代表,论述清真词派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南开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从题材方面看,姜夔词并没有做出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14、。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进行表现艺术上的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姜夔的恋情词,则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 (2)姜词善于用一种清幽的意境来寄托他落寞的心情。如玲珑四犯用“叠鼓夜寒,垂灯春浅”“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等景物,烘托出“天涯羁旅”的况味。扬州慢用“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波心冷月”“桥边红药”等荒凉景象,抒发对乱后扬州的今昔之感。 (3)苏轼首开以诗为词的风气后,经由辛弃疾的发展,词
15、与诗在表现手法和抒情功能上已基本合流,只是词仍然保持着其入乐可歌的特性。姜夔接受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法入词。但姜夔移诗法入词,不是要进一步扩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他秉承周邦彦炼字琢句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4)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5)姜夔的时代是一个让人看不到前途的时代,姜夔作为江湖游士,自身的命运更是渺茫黯淡,加上他一生贫病交加,对凄凉寒苦有着深刻的感受,所以他总是以一种忧郁凄凉的眼光来
16、看待世界。就像中唐诗人贾岛爱静、爱瘦、爱冷一样,姜夔也偏爱冷香、冷红、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雨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以此来营构幽冷悲凉的词境。所以清人刘熙载曾用“幽韵冷香”四字来概括姜词的境界。 (6)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7)与周邦彦一样,姜夔也长于自度曲。他的 17 首词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贡献。与柳永、周邦彦的因声制词,即先曲后词不同,姜夔有的自度曲是
17、先作词后谱曲,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舒展自如地抒发情感,这比谨守格律、依调填词的方式要自由很多,音乐的节奏能体现词人情感的律动,所以他的自度曲有音节谐婉。 (8)姜词在形式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苏轼之后,词用题序已成为常例,但姜词的小序却有新的发展,它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如韵味隽永的小品文,与诗歌珠联璧合,相映成趣。如念奴娇序,启发和影响了后来的周密。 (9)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无论是苏、辛,还是周、秦,都既有雅调,也有俗词。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
18、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4.试比较诗经中风诗、雅诗之异同。(北京大学 2008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风”“雅”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 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广泛地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作者的生活和感情。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
19、”,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对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 105 篇,分为大雅31 篇和小雅74 篇,出自各级贵族之手,内容主要是颂赞和怨刺。大雅的作者地位较高,诗的内容多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有些作品属于周朝的史诗。小雅的作者多为下层贵族,他们通过咏叹自己的生活,表达对王朝政治的看法。)解析:5.论述七发在赋史的影响及地位。(南开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七发以楚太子患病,吴客前往探病为开端。在作品中,作者极尽铺陈,最后却陈述“天下要言妙道”,太子听后病就霍然而愈。作品“说七
20、事以启发太子”,从思想到内容都是对先秦文学的借鉴。但它又创造出新的审美取向,昭示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它最精彩的部分是对观潮的描写,在描写之中,作者的主观精神灌注到其中,显示出人类生命的光辉,波澜壮阔、激动人心。作品辞藻丰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状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 七发是标志着新体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新体赋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屈原、宋玉等作家的“楚辞”富于楚国的地方特色,是一种形式自由、句法散文化,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的诗歌体裁。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变为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而讽一;形式上则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
21、进一步散体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新体赋的根本特色,就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所以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搞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新体赋的散文化以及经常使用排比整齐的句法,都与这一根本特色有关。 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代辞赋的发展。它引起后代许多作者的模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被称为“七林”。例如傅毅的七激、张衡的七辩、曹植的七启等,但都不及枚乘的七发。)解析:6.分析南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的区别。(陕西师范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不同,故而在内容与风
22、格上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南朝民歌多产生于商业发达的都市,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统治者采录民歌仅仅是为了声色娱乐,在收集时按照他们的趣味进行选择,因此,现存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且多是女性口吻,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此外,某些情歌还有较重的色情成分和胭脂气,很少有泥土气息。 南朝民歌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清妙的歌谣随口唱来,不雕饰,不做作,便将内心深处细腻缠绵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出来。二是:大量运用双关语,也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23、。双关语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以“莲”双关“怜”,以“丝”双关“思”等;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以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匹”,以药名或曲名之“散”双关取散之“散”等。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北朝乐府民歌,现存只有 60 余首。由于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又出于多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生活比南朝要远为深广。其中以反映战争、徭役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诗篇最多;其次是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壮烈牺牲、歌颂战斗英雄的,如木兰诗;还有少数诗篇写婚姻恋爱和北国风光的,如敕勒歌。可见,北朝民歌数量虽然比南朝民歌少,但题材广泛,
24、内容丰富,是南朝民歌所不能比的。北朝民歌语言朴素,感情直率,就是情歌也大都大胆泼辣,这就形成了北朝民歌刚健豪放的风格,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解析:7.李白绝句的艺术表现特征。(南开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李白诗歌的美是多样的,除大气磅礴、雄奇浪漫的壮美风格外,还有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这主要体现在他那些随口而发、颇多神来之笔的绝句里。 (1)李白是唐人中五绝与七绝都写得极好的人。明人胡应麟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他的五言绝句,往往有一种明快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 (2)绝句体制短小
25、,适于写一地景色、一时情调,可它离首即尾,易流于浅露,所以绝句贵在含蓄。但若刻意锤炼,又易流于斧凿,所以绝句又贵在自然天成。李白的五言绝句,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做到了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含丰富。这是绝句的最高境界。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他的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他的绝句里,就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 (3)李白的绝句,特别是七言绝句,带有以古人律、自由发挥的特点,融入了乐府歌行开合随意而以气贯穿的表现手法。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极为明显,在他 159 首绝句里,拟乐府民歌的作品约 45 首,占了近三分之一。 绝句是李白感情世界的瞬间
26、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以及洒脱的气质,全都灵光一闪地反映了出来,脱口即成绝唱。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解析:8.分析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山东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赵五娘是琵琶记中刻画比较成功的形象。她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年岁,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力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在她身上,体现了古代中国妇女的优秀品德。琵琶记的难得之处,还在于它揭示出赵五娘的不幸,其实也是礼教纲常所造成的。 赵五娘的初愿,是“偕老夫妻,长侍奉暮年姑舅”,甘守清
27、贫的生活。但这位封建时代的小媳妇,无法把握自身的命运。像丈夫赴试这样的大事,她根本不得参与;她曾埋怨蔡公逼试,要蔡伯喈去向蔡公劝说,但欲行又止,生怕被责“不贤”,被说要将丈夫“迷恋”。伯喈被迫赴试后,照看公婆的责任全部落在她的身上,使她落到了不得不做孝贤媳妇的境地:“也不索气苦,也不索气苦,既受托了蘋蘩,有甚推辞?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得名书青史,省了些闲凄楚!”礼教的熏陶,家庭的责任,使她不得不咬紧牙关,只能干脆以做个“孝妇”自解,“索性”两字,充分说明了她的无奈。然而,她的尽心尽力、自食糟糠的行为,如果公婆能够理解,犹可忍受;最不堪的是还要受到婆母的猜忌。蔡婆说:“亲的到底只是亲,亲生孩儿不
28、留在家,今日着这媳妇供养你呵,前番骨自有些鲑菜,这几番只得些淡饭,教我怎的捱?更过几日,和惚也没有。”并对赵五娘诸多责备,甚至怀疑她独自在背地里偷吃过好食。面对内外交困的悲剧命运,赵五娘心力交瘁,苦不堪言。因为礼法规定媳妇不得与婆母顶嘴,赵五娘纵然心中不平,“便埋冤杀了,也不敢分说”。她怨肠百结,只能对糟糠倾诉。 是朝廷“皇榜招贤”和公公逼试,将她与夫婿“簸扬作两处飞”;是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小媳妇的处境,使她“遭砻被舂杵”,“吃尽控持”。这两支曲子,把赵五娘的苦楚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琵琶记里,作者歌颂了赵五娘的“有贞有烈”,守礼行孝,但以更多的笔墨,揭露了封建社会和伦理纲常给予女性的隐痛。
29、这些也正是作者期待“知音君子另做眼儿看”的“动人”内涵。)解析:9.你如何理解清代章学减提出三国演义“七分史实,傻三分虚构”的观。(扬州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1)七分事实,三分虚构。“七分事实”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人物和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
30、和人物的艺术魅力。几百年来,曹操、诸葛亮等人物成为奸诈和智慧的代名词,是和三国志演义的深人人心分不开的。 (2)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 巧于构思。如“空城计”一段作者将其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 采用传说,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借东风”“孔明吊丧”等。 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凛然气概。 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写为张飞,以免有损于刘备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的爽直鲁莽性格。 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
31、志中只有几个字,而三国演义中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解析:10.简析长生殿中“金钗钿盒”的结构意义。(福建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结构方面,长生殿全剧长达五十出,场面壮丽,情节曲折,而组织相当严密,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唐明皇杨贵妃这条主线,又以定情的金钗钿盒时隐时现贯穿其中,而且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寓意。 “金钗钿盒”在上半部开始是定情之物,马嵬殉葬是失盟的表证;下半部杨贵妃鬼魂把玩是写失情之怨,最后是用以证情,重圆结案,既使全剧的情节有着内在的联系,又体现了主人公
32、悲欢离合的变化。 同时,剧中又巧妙地把宫廷内外的政治与社会生活情景与李、杨爱情的线索组合成一体,写了安禄山、杨国忠、高力士、李龟年、雷海青等各式人物乃至村妇小民的活动,使剧情显得很丰富,又层次分明地展开。长生殿结构细密,场面安排上轻重、冷热、庄谐参错,都是出于匠心经营,从而将传奇剧的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新高度。)解析:三、填空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解析:12.( )、( )、( )可以看作周氏族早期发展的“三部曲”。(浙江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民公刘繇)解析:13.汉
33、代“骚体赋”的基本主题为( )。(北京师范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悲士不遇”)解析:14.“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由曹丕在( )中提出。(北京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典论论文)解析:15.文选的选文标准是“( ),( )”。(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解析:16.“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 )的( )。(四川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解析:17.苏门四学士是黄庭坚、( )、
34、晁补之、张耒。(中国人民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秦观)解析:18.散曲的体式主要分为( )和套数。(北京大学 2008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小令)解析:19.鲁迅先生所说的能令人“忘怀得失,独存赏鉴”的一部古代小说是( )。(北京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游记)解析:20.李渔的两部小说集是( )和( )。(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无声戏十二楼)解析:21.( )的散文创作,表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开近代文学的新篇章。(兰州大学 2008 年)(分数:2.00)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