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新闻传播学分类真题1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7401       资源大小:91.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新闻传播学分类真题11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新闻传播学分类真题 1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概念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广学会” (分数:2.00)_2.申报 (分数:2.00)_3.中国近代报刊四要素 (分数:2.00)_4.王韬 (分数:2.00)_5.循环日报 (分数:2.00)_6.弢园文录外编 (分数:2.00)_7.时务报 (分数:2.00)_8.时务体 (分数:2.00)_9.国闻报 (分数:2.00)_10.知新报 (分数:2.00)_11.中国日报(1900 年 1 月创刊) (分数:2.00)_12.英敛之 (分数:2.00)_13.大清报律 (分数:2.00

    2、)_14.“苏报案” (分数:2.00)_15.时报 (分数:2.00)_16.“竖三民” (分数:2.00)_17.时务文体 (分数:2.00)_18.清议报 (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32.00)19.简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情况、宗旨、特点。 (分数:4.00)_20.近代中文商业性报刊的兴起与发展。 (分数:4.00)_21.试析近代外报的社会功能。 (分数:4.00)_22.简述早期申报对新闻业务的改革。 (分数:4.00)_23.作为循环日报的创办人,王韬在一系列文章中论述了哪些重要问题? (分数:4.00)_24.简述严复的近代报刊活动。 (分数:4.0

    3、0)_25.简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分数:4.00)_26.简述清末民初的新闻法制与新闻自由。 (分数:4.00)_三、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32.00)27.谈谈你对 19 世纪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认识与评价。 (分数:7.00)_28.试评述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在华外报的历史地位及社会影响。 (分数:7.00)_29.试述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及其意义。 (分数:6.00)_30.试述 1911 年之前中国早期报刊思想的发展。 (分数:6.00)_31.谈谈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分数:6.00)_考研新闻传播学分类真题 1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

    4、概念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广学会”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广学会”是基督教在华最大的出版机构,成立于 1887 年 11 月。最初名为“同文书会”,1894年改为广学会。该会创办人为英国长老会传教士韦廉臣。广学会成立初期决定恢复万国公报,并将其作为机关刊物。复刊后的万国公报一方面着力介绍西方文明;另一方面非常注重评论中国时政,大谈变法改良,以实现广学会图谋开放中国人的思想、干预中国时政的办会宗旨。2.申报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申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它从 1872 年 4 月 30 日创刊,至 1949 年 5 月 27

    5、 日停刊,前后办了 77 年,共出版 25600 号。初由英商安纳斯美查等人集资创办。1909 年为买办席裕福收买,1912 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先后创办自由谈等副刊,发表民主自由言论。1934 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言论又趋保守。1937 年 7 月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 12 月 15 日,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1949 年上海解放时停刊。申报前后历时 77 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3.中国近代报刊四要素 (分数

    6、:2.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国近代报刊四要素是指以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组成的中国近代报刊格局,最早是外报形成的。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等就有大量自撰的言论,也有文艺作品和消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首次登载行情物价表,并在新闻后加编者按。遐迩贯珍首次运用插图,首辟广告专版。1876 年申报第一个刊登新闻画。1897 年 11 月 24 日,上海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录是中文报纸的第一个副刊。中国近代第一份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四要素俱全的日报是申报。4.王韬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活动家,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7、家。1867 年,王韬旅英三年,两度访法,加深对西学与西方时政的了解,并于 1869 年参与六合丛谈的编撰。1874 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笔政十年,撰写大量评论,评论中外时事政治,鼓吹强中攘外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其政论文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报人影响极大。1883 年,王韬将其部分政论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5.循环日报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1874 年

    8、2 月 4 日,循环日报在香港创刊。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王韬是该报的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笔。在王韬的主持下,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之一。王韬先后在该报上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政论文章,评论时事政治,鼓吹变法自强。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作为一份政论报刊,循环日报还大胆改革文体,建设报刊政论文体。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

    9、6.弢园文录外编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弢园文录外编是中国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王韬 1882 年在香港出版,收录了王韬在循环日报、近事汇编等报刊上发表的部分政论文章,评述时政,宣传变法自强,写作上提出了“记事述情、自抒胸臆”的原则,影响广泛。其中的部分文章曾被当时的万国公报转载。王韬的政论观点是反帝爱国、提倡变法,文章不拘泥于形式,对后来时务文体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7.时务报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时务报是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该报于 1896 年 8 月 9 日在上海创刊,旬刊,梁启超任总编辑,汪康年任总经理。该报的宗旨是宣传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

    10、,深受具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的欢迎,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该报以“域外报译”为主,同时开设言论栏目,主要宦传进化论,倡导学校废科举,设议院兴民权,发展民族资本丰义,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呼吁捍卫民族独立。该报在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影响。该报是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其发行量最高曾达 1.7 万份。8.时务体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时务体是指中国近代史上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报刊政治家在写作中形成的一种报章文体。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

    11、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这种新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9.国闻报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是维新派在华北的舆论重镇,与上海的时务报南北呼应。1897 年 10 月 26 日年在天津创刊,主要创办者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严复。该报文字版内容包括上谕、路透社电报、论说以及国内外新闻等,社论

    12、主要出自严复之手。“以通外情为要务”,该报尤重视外报选译和新闻采访工作,在伦敦、巴黎、华盛顿等大城市设特约记者,同时出版旬刊国闻汇编,主要译载西方社会科学论著和外文报刊的新闻与评论,曾发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学说,为变法提供了思想理论根据。该报大量及时地报道了百日维新。但因为出版地靠近政治中心北京,故言论甚为谨慎。戊戌政变后,该报借助日商招牌,大胆揭露事变真相,抨击清政府屠杀维新志士的暴行。10.知新报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 年 2 月 22 日在澳门创刊。该报初创时为五日刊,后改为周刊、半月刊,由何廷

    13、光、康广仁任总理。知新报与时务报的编辑方针基本相同,但在宣传报道上更为大胆。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三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1901 年 1 月 20 日自动停刊,总共出了 133 期。11.中国日报(1900 年 1 月创刊)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国日报(1900 年 1 月创刊)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 年 1 月 25 日创刊于香港,由孙中山亲自操办并确

    14、定报刊名称,陈少白担任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它的宣传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揭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鼓动人民争取民主权利;对义和团的反侵略反帝活动表示支持,热情歌颂起义志士的革命精神;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它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和联络工作,就是在报馆内进行的。辛亥革命后,迁至广州出版,1913 年 8 月被袁世凯在广东的代理人龙济光查封。12.英敛之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英敛之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出版家。1898 年前后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影响,开始

    15、评论国事,曾在澳门知新报上发表同情戊戌维新变法的文章。1902 年英敛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兼任总理和编撰工作。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办报宗旨,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之义,定报名为“大公”。大公报鼓吹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国外侵略。重视言论工作,以“敢言”名于时,深受读者爱重。辛亥革命胜利后,英敛之退隐北京香山,不问报事,潜心从事宗教、教育与慈善事业。13.大清报律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大清报律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新闻法,颁布于 1908 年 3 月 14 日。大清报律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了开办报馆、发行报纸,须呈报备案并

    16、缴纳保押费的制度;规定了报纸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的任职资格;规定了各类报纸于发行前须送交官署接受“查核”的制度;规定了报纸失实报道的处理办法;规定了报道司法新闻、外交新闻、军事新闻及“谕旨章奏”的管理办法;规定了报纸禁止刊载的内容;规定了报刊发行人和编辑人的职业道德守则;规定了报纸相关作品版权的保护办法;规定了违犯本律的具体罚则。大清报律同旧法制相比,具有了更多的资产阶级法律的色彩,具有明显进步的意义。但就其本质而言,其精神实质仍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它旨在控制言论,而并不是为了赋予人民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权利。14.“苏报案”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苏报案”是清政府对资产

    17、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的一次镇压。苏报创刊于 1896 年 6 月 26 日,创办人为胡璋。1903 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6 月 30 口,清政府经与上海领事团多次密谋,决定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 7 人实行拘捕,当日章太炎等被捕,邹容闻讯后于翌日自动投案,“苏报案”由此引发。7 月 30 日,一场以清政府为原告,以章太炎、邹容等为被告的特殊审讯开始,租界当局于 1904 年 5 月 21 日最

    18、终判处章太炎监禁 3 年、邹容监禁 2 年、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和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苏报案”。15.时报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时报是戊戌政变后保皇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904 年 6 月 12 日创刊于上海。康门得力弟子狄葆贤和罗普分别担任该报经理和主笔,梁启超也潜回上海参与策划。时报在政治上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但是在报纸的评论、编辑、出版方面敢于大胆革新,为我国报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将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创造的时事短评这种新的评论文体移植于日报,开辟了时评一、时评二、时评三等栏目,配合当天重大新闻,发表时事短评,使评论和新闻报道紧密结合。

    19、(2)设立“北京特约通信”专栏,聘黄远生任驻京记者,为该报撰写新闻通讯。 (3)首创报纸周刊,即在每周固定的日子设立教育、实业、妇女、儿童、英文、图画、文艺等 7 个专版,分别聘请专家担任主编。 (4)首先采用 1 至 6 号铅字排版,新闻标题和新闻、评论中的重点,“皆加圈点以为识别”,版面编排“务求醒目”。 (5)最先将一张报纸分为一、二、三、四版,两面印刷,彻底摆脱了书册式报纸的痕迹。16.“竖三民”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竖三民”是于右任于 1909 年 5 月创办的民呼日报、1909 年 10 月创办的民吁日报和1910 年 10 月创办的民立报的合称。这三份报纸均

    20、在上海出版,创办时间互相衔接,又均以“民”字打头,因此被称为“竖三民”。 (1)1909 年 5 月 15 日,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 92 天后被封。 (2)1909 年 10 月 3 日,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后因盛赞刺杀伊藤博文的爱国志士安重根,出版一个月后被封。 (3)1910 年 10 月 11 日,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

    21、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17.时务文体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时务文体即“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其后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18.清议报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

    22、: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为旬刊,1898 年 12 月 23 日在横滨创刊,主编为梁启超。其创办宗旨有四条:维持支那之清议,激发国民之正气;增长支那人之学识;交通支那、日本两国之声气,联其情谊;发明东亚学术,以保存亚粹。为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欧榘甲在清议报上发表一些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谈革命的文章,赢得不少读者。1901 年 12 月 21 日,清议报出版第 100 册后因失火停刊。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二、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32.00)19.简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3、的创办情况、宗旨、特点。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创办情况 1815 年 8 月 5 日,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这是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月刊,木版雕刻,因读者对象是华人,所以该刊仿照中国人习惯的线装书 201 模样,每期一册,每册 5 至 7 页,最初印 500 册,后增至 2000 册,由米怜编辑并撰稿,大部分在东南亚华人中免费散发,少部分运往广州等地分送。从 1815 年到 1821 年,该刊历时 7 年,共出 7 卷 84 期。(2)宗旨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纯宗教性刊物,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此外,“灌输知识”

    24、、“砥砺道德”也是其主要宗旨。 (3)特点 从内容上看,该刊侧重对基督教教义基本原理的介绍,讲解圣经中的警句,并大量刊载圣经故事,以多种形式通俗地宣传基督教义。该刊同时还用科学解释了许多天文现象,但又给科学的道理披上神的外衣。此外,该刊还介绍了许多国家的概况,并辟有全地各国纪略专栏,介绍欧、亚、美、非一些国家,包括京城、人口、人种、政体、物产、语言等诸方面的情况。 从报刊业务上看,首先,该刊尊重读者的心理,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儒学的观点来阐述基督教义,广泛运用四书、五经中的材料为宣传宗教服务,并大量采用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中的形式,连载文章后面常用“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该刊采用中国古代报

    25、刊线装书样式,也是为了适应读者阅读习惯。其次,写作文体丰富多样,除论说性文章外,该刊还有小故事、笔记小品、七言诗、对话体和警言集纳等样式。此外,该刊还刊载了一篇被称为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第一条消息的题为月食的短文。20.近代中文商业性报刊的兴起与发展。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近代中文商业性报刊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外人获得在中国任意办报的权利,数量急剧增加。从 19 世纪 40 年代到 90 年代,外人逐渐垄断中国的报业,并形成以香港和上海两地为中心的外报网络。在整体的外文报刊系统中,外文商业性报刊迅猛发展并取代传教士报刊而成为报业主流。随着西方列强对华经济活动日益拓展,出版

    26、面向中国商人与普通消费者的中文商业性报刊已成为外人在华开展商贸活动的迫切需要。19 世纪 60 年代后,中文商业性报刊迅速崛起,打破传教士垄断中文报刊的局面,出现申报、新闻报等具有很大影响的商业性报刊。 (2)近代中文商业性报刊的发展 19 世纪 60 年代的商业报纸,以刊载商贸信息、为商业服务为特点,本身并不一定盈利;且多与外文商业报纸联系密切,作为外文报馆的附属出版物。1861 年创刊的上海新报由英商字林洋行主办。它是上海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创刊时将各种商业信息的传播置于首位,以大部分版而刊载商业信息,且主要为字林洋行的商贸活动服务。该报每期均用大量篇幅,并以专栏形式刊载广告、船期、商业行

    27、情。 19 世纪 70 年代后,办报已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事业,作为贸易中心的上海出现一批以盈利为目的的报纸。这些报刊以其在经营方式、报刊业务、内容拓展诸方而的崭新态势,标志着外人办报高潮的来临。其中,申报是最具代表性,且最为成功的。申报1872 年 4 月 30 日创刊于上海,由英国商人美查、伍华德等人合资创办。申报以营利为目的,采取一些措施来吸引读者,提高销量。 a针对当时订阅报刊者多为封建士大夫以分子的特点,申报聘请熟谙中国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的文人学士如蒋芷湘、何桂笙、钱昕伯、吴子让等担任主笔或编辑,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b申报采用廉价纸张,压低报价。 c申报重视论说,每期必载一篇,置于首页

    28、,内容涉及新闻观念、自然科学知识、反对传统陋习、提倡封建伦理等许多方面。 d申报注重新闻报道,新闻量多、面广,尤其是社会新闻,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揭露社会黑暗。e申报注重新闻时效,早期用快车快船传递信息。1882 年 1 月,该报刊发由驻京记者拍发的一条清廷查办一名渎职官员的专电,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一条由报社记者所发的电讯。 f申报注意刊载文艺作品和广告,文艺作品成为它的必备栏日。1872 年 11 月,申报出版文艺性月刊瀛寰琐记,这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刊物。 g申报的广告占有相当大的篇幅,且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申报后,上海又出现两张具有广泛影响的中文商业报纸。首先是 1882 年 4 月 2

    29、 日创刊的字林沪报,由字林洋行主办。字林沪报仿效申报的经营方式,在报业市场站稳脚跟。1893 年 2 月,由英商丹福士等主办的新闻报创刊,这是一份在旧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报纸,1949 年 5 月方才停刊,先后出版达 56 年。21.试析近代外报的社会功能。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国最早的近代化报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英文报纸,都是外国人办的。整个 19 世纪,中国的新闻事业基本上是由外国人垄断的。西方人早期在华的办报活动,对中国近代的新闻事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其社会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报推动中国报业向近现代化发展 外报打破了政治上的言禁。外报

    30、带来了近代意义上的新闻理念、内容、形式,到后来还带来了经营管理和运作理念,如言论自由、公正、客观等现代办报理念和操作经验,为中国报业的近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外报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化的报人。外报中的中文商业性报纸多由中国人主持,从宗旨到表现形式都很注意本土化,培养了近代第一批中国的报人,如梁发、黄胜、王韬、钱昕伯等,他们中有些后来在国人自办报纸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2)外报的瞭望功能让中国人以世界的眼光审视和改造中国 传媒就像“社会雷达”,能让人、社会机构、国家知悉自己在大环境里的位置和面临的问题、危机,寻求处理的方法,这就是传媒的守望功能。任何社会为了生存都必须及时了解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状况和变

    31、化,以便迅速作出必要和适当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众传播系统,使中国具备了近现代化的一个方面的特征,同时也为之后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直接影响中国的政治 早期一些报刊的创办者、主编、主笔,在鸦片战争期间曾担负军方职务或担任外事活动官员,对中国的政治有过直接的影响。如裨治文曾任美国侵华海军司令的译员和美国使团的重要成员,参与签订望厦条约活动。另外,传教士通过制造舆论和提供情报,影响宗主国的对华决策。 (4)文化交流的功能介绍西方文化 西方的哲学、文化、政治制度、科技知识,最早主要是通过外人报刊介绍进来的,给中国封建社会注入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中国的逐步演变,促进了中国

    32、近代化的进程。22.简述早期申报对新闻业务的改革。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872 年,英国商人美查等创办申报,其目的完全是为了赚钱,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不断改进业务,加强了新闻报道,扩充了篇幅,纸张也有所改进,很受读者欢迎,广告为之激增。早期申报对新闻业务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申报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1874 年申报刊出经由丹商大北电报公司海底线路拍来的有关英内阁改组的伦敦电讯,为国内报纸刊出的第一条电报新闻。津沪电报线路 1881 年 12 月交付使用后,申报立刻利用这条电报线路传递南北各报新闻。 (2)不断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33、,大量报道社会新闻 申报关于杨乃武被诬与葛华氏通奸并唆使后者谋杀亲夫一案的连续报道达 3 年之久,使之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一大社会新闻。此外,申报还最早刊登国际旅行通讯。 (3)加强报纸言论工作 美查声称,“利”和“义”并不完全对立,办报为了盈利,并不排斥在必要时仗义执言,报纸的言论要“上关皇朝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穑之苦”。 (4)重视发表剐刊性文字 这是申报在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造性举措。该报公开征集竹枝词等文艺类作品,并在版面上特辟文艺类作品的篇幅,以满足当时主要读者群旧式文人的兴趣与爱好。这一创举为后起的字林沪报、新闻报所仿效,开我国报纸副刊之先河。 (5)刊载新闻图片 1876 年后,申报开始使用新闻图片。是年 8 月 18 日,申报在其发表的题为拿获九龙山匪党的新闻中,插刊了用木版雕刻的“九龙山匪党”的臂章图样,为申报刊出的第一张新闻图片。 (6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新闻传播学分类真题1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