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3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1662       资源大小:7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31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31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_2.下面的语句作为心理学研究假设较为恰当的是(分数:2.00)A.本研究探究大学生的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B.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性别差异C.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D.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或女生高于男生3.在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中,“方法”部分不包括(分数:2.00)A.对被试的介绍B.对研究程序的介绍C.对统计方法的介绍D.对文献的梳理4.在参考文献中,字母 M 代表的是(分数:2.00

    2、)A.期刊B.专著C.文集D.报纸5.对真实验和准实验的区分是依据(分数:2.00)A.实验目的的不同B.实验情境的不同C.实验设计的不同D.实验自变量数目的不同6.关于“实验范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实验范式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B.实验范式能使心理现象得到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C.实验范式可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D.实验范式的出现必定基于某种理论7.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需要满足的标准不包括(分数:2.00)A.简洁性B.客观性C.有效性D.数量化8.心理学实验中因变量的测量指标既有主观指标也有客观指标,下列属于主观指标的是(分数:2.00)A.反应速度B.反应正确

    3、性C.反应的难度D.口语记录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 为自变量,E 为额外变量,S 为被试),回答下面题。 (分数:6.00)(1).这种设计是(分数:2.00)A.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B.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C.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D.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2).该实验设计方案中额外变量 E 的每个水平上可能的被试数为(分数:2.00)A.4B.5C.10D.15(3).在该实验设计中,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会得到(分数:2.00)A.A 和 E 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B.只有 A 的主效应C.除了 A 的主效应以外还有 A 和 E 的交互效应D.只有 A 和 E 的主效应根据下述材料,回答下

    4、面题。 三名学生都试图探讨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学生 A 随机抽取了90 名大学生,用学习动机量表施测,然后计算动机分数与这些学生的某一学科成绩分数的相关。 学生 B随机抽取 90 名大学生,用学习动机量表施测,根据动机分数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组,然后比较这三组在某一学科成绩上的差异。 学生 C 随机抽取 90 名大学生,把这些被试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 100 元,第二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 50 元,第三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 5 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让三组学生接受该学习内容的测验,然后考察三组被试的成绩是否存在差异。(分数

    5、:6.00)(1).以上的材料中,三名学生的研究中采用非实验设计的是(分数:2.00)A.学生 AB.学生 BC.学生 CD.都没有(2).以上的材料中,三名学生的研究中采用准实验设计的是(分数:2.00)A.学生 AB.学生 BC.学生 CD.都没有(3).以上的材料中,三名学生的研究中采用真实验设计的是(分数:2.00)A.学生 AB.学生 BC.学生 CD.都没有9.关于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外部效度表明实验结果被推广至实验之外的程度B.增加样本的代表性可以提高外部效度C.提高外部效度的同时可能降低实验的内部效度D.消除额外变量会提高外部效度10

    6、.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重要因素是(分数:2.00)A.统计回归B.统计检验力C.成熟因素D.自变量的定义11.下面心理学研究中属于实验研究的是(分数:2.00)A.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B.不同诱导条件下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C.大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研究D.家庭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12.下面心理学研究中属于函数型实验的是(分数:2.00)A.光照条件与工人工作效率的关系研究B.工人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C.工人工作效率的性别差异研究D.高低照明条件下工人工作效率的差异研究13.不能加以操纵只能进行选择的自变量类型是(分数:2.00)A.作业B.环境刺激C.机体

    7、变量D.暂时的被试变量14.在“照明条件、激励措施对工人工作效率影响”的研究中,因变量是(分数:2.00)A.照明条件B.激励措施C.工作效率D.工作时间15.关于实验者效应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实验者严格按照研究程序完成研究,研究效果好,这是实验者效应B.实验者与被试有效沟通,使研究顺利完成,这是实验者效应C.实验者保持价值中立,使研究顺利完成,这是实验者效应D.实验者暗示被试,使被试的反应能够验证假设,这是实验者效应16.关于真实验设计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均较高B.内部效度较高,外部效度可能不高C.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均中等D.外部效度较高,内

    8、部效度可能不高17.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好的一组会退步,差的一组会进步,这种现象被称为(分数:2.00)A.统计回归B.实验者效应C.分组效应D.统计结论回归二、多选题(总题数:4,分数:8.00)18.心理学实验中,针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在实验变量上的不同组合,需要使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下列组合能使用参数检验的有(分数:2.00)A.自变量为计数数据,因变量为计量数据B.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为计量数据C.自变量为计量数据,因变量为计数数据D.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为计数数据19.一般来说,研究课题的选择来源有(分数:2.00)A.实践需要B.理

    9、论需要C.个人经验D.文献资料20.会降低实验的内部效度的有(分数:2.00)A.消除某一额外变量的作用B.自变量的定义不够明确C.因变量的定义不够明确D.自然成熟的影响未控制21.下列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分数:2.00)A.时间序列设计B.准则组设计C.固定组比较设计D.不相等组前后测设计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2.一位临床医生提出假设:文化程度会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他通过 500 例病例进行分析,发现针灸治疗效果好的文化程度低者有 200 人,而文化程度高者只有 20 人,结果证实假设。 请问: (1)这个研究有何问题? (2)如果要检验该假设,应该设计一个怎样的研究?(

    10、分数:2.00)_23.假设有一个研究计划:去图书馆抢占一张桌子,并且抢到空桌子后还要通过非言语、非暴力的手段尽可能地去阻止其他人在你身边的空座位坐下来。按照这个计划,你去图书馆将书、衣服以及其他的东西摊在桌子上,你希望这样可以阻止他人在你旁边坐下,坚持了 15 分钟,有人坐到了你的旁边,这时你的研究结束了。请判断,这是一项实验吗?为什么?(分数:2.00)_24.高架道路是跨过山谷、河流、道路或其他低处障碍物的桥梁,通常都有速度限制,一般为每小时 80 公里,这一速度限制和驾驶员的心理负荷息息相关,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心理学实验来验证高架道路的这一限速设置是否合理。(分数:2.00)_四、综合题

    11、(总题数:5,分数:10.00)25.阐述研究假设的特点并论述提出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分数:2.00)_26.某研究者提出一个假想:海马部位可能与复杂认知加工有关,与简单认知加工无关。为此,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随机选取 30 只白鼠,切除海马,让其中一半学习简单迷津,另一半学习复杂迷津。在白鼠练习迷津过程中,简单组 10 次以内就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而复杂组学习 30 次以后才会不发生错误。根据这样的结果,研究者认为假想得到支持。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该研究者的结论是否正确? (2)请指出问题所在? (3)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吗,如何设计?(分数:2.00)_27.某研究试图

    12、检验两种心理疗法对演讲恐惧症的治疗效果。研究者选取 80 名在公开场合存在严重演讲问题的大学生,把他们分成两组。第一组 20 人,由第一位心理治疗师施行行为疗法;第二组 20 人,由第二位心理治疗师施行认知疗法;第三组 20 人,由第三位心理治疗师进行无用无害的药物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治疗;第四组 20 人,不做任何处理,由第四位心理治疗师评价演讲情况。所有被试在治疗前后由各自的心理治疗师对其的课堂演讲进行评价,最后获得这些被试演讲表现的改善比例。实验结果发现,不同疗法组的被试演讲改善比例不同。行为疗法组 100,认知疗法组 60,药物组 73,无处理组 32。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该

    13、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结合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研究中第三组、第四组的设置目的是什么? (3)研究结果可能的混淆变量是什么?有何控制办法?(分数:2.00)_28.一项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为 24 个中英文单词,其中,中、英文单词各半;代表有生命的客体与无生命的客体的单词各半;单词的颜色红、蓝各半。被试被分为三组,第一组(颜色组)被要求对书写单词的颜色尽快做口头报告:红或蓝;第二组(语种组)被要求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语种尽快做口头报告:中或英;第三组(意义组)则被要求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是代表有生命的客体还是无生命的客体尽快做口头报告:死或活。当被试对最后一个刺激反应完

    14、成后,就进行单词的再认和回忆测试,实验结果如下(表中数字表示正确百分比): 颜色组 语种组 意义组 再认 022 036 038 请对如下问题进行回答:(1)该实验采用的设计是什么? (2)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3)结果应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数:2.00)_29.下面是甲、乙两位心理学学生所做的实验结果的数据表格,请问甲乙二人的数据应使用哪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这两种统计分析有何差别? (分数:2.00)_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31 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_解析

    15、:2.下面的语句作为心理学研究假设较为恰当的是(分数:2.00)A.本研究探究大学生的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B.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性别差异C.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 D.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或女生高于男生解析:解析:研究者提出研究问题之后,通过对已有相关研究的梳理、对自己的研究问题的缜密思考,会对自己的研究的结果有一定预期,研究者后面的研究实际上就是试图去证实这一预期。这预期就是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应是确定性的陈述性的句子。因此本题选 C。3.在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中,“方法”部分不包括(分数:2.00)A.对被试的介绍B.对研究程序的介绍C.对统计方法的介绍

    16、D.对文献的梳理 解析:解析:在心理学的研究报告中,方法部分应详细介绍整个研究的操作过程,包括对被试的介绍、对仪器和材料的介绍、对研究程序的介绍、对统计方法的介绍。在前言中包括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所要研究问题的背景,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问题的假设,该研究的价值。因此本题选 D。4.在参考文献中,字母 M 代表的是(分数:2.00)A.期刊B.专著 C.文集D.报纸解析:解析:参考文献的类型包括期刊文章(J,joumal)、专著(M,monography)、文集(C,collected papers)、报纸(N,newspaper)、学位论文(D,Dissertation)等。因此本题选 B。

    17、5.对真实验和准实验的区分是依据(分数:2.00)A.实验目的的不同B.实验情境的不同C.实验设计的不同 D.实验自变量数目的不同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关于实验类型的划分标准,根据心理学实验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根据实验设计的不同可分为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根据实验中自变量的数量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故本题选 C。6.关于“实验范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实验范式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B.实验范式能使心理现象得到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C.实验范式可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D.实验范式的出现

    18、必定基于某种理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研究中的实验范式的理解。实验范式实际上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其设计一般有两种用途或目的:其一,使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准确的描述和表达;其二,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实验范式的出现多带有一定的理论背景。因此,本题选择 D。7.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需要满足的标准不包括(分数:2.00)A.简洁性 B.客观性C.有效性D.数量化解析:解析: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必须满足三个标准:(1)有效性,是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2)客观性,是指此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3)数量化,指标能数量化,也就便于记录、便于统

    19、计,并且量化的指标能进行比较。故本题选 A。8.心理学实验中因变量的测量指标既有主观指标也有客观指标,下列属于主观指标的是(分数:2.00)A.反应速度B.反应正确性C.反应的难度D.口语记录 解析:解析:因变量的测量指标中,客观指标包括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应的正确性、反应的难度;而主观指标主要是指被试的口语记录。本题选 D。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 为自变量,E 为额外变量,S 为被试),回答下面题。 (分数:6.00)(1).这种设计是(分数:2.00)A.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B.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C.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D.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解析:解析:该设计中,只有一个自变

    20、量,被试依据额外变量 E 被分成 5 个同质的组,因此,是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本题选 C。(2).该实验设计方案中额外变量 E 的每个水平上可能的被试数为(分数:2.00)A.4 B.5C.10D.15解析:解析:本设计是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区组变量上被试数应该是自变量水平数的倍数,即为4,8,12 等。本题选 A。(3).在该实验设计中,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会得到(分数:2.00)A.A 和 E 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B.只有 A 的主效应C.除了 A 的主效应以外还有 A 和 E 的交互效应D.只有 A 和 E 的主效应 解析:解析: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中假设自变量和额外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

    21、用,因此,仅分析自变量和额外变量的主效应,而不分析二者的交互效应。本题选 D。根据下述材料,回答下面题。 三名学生都试图探讨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学生 A 随机抽取了90 名大学生,用学习动机量表施测,然后计算动机分数与这些学生的某一学科成绩分数的相关。 学生 B随机抽取 90 名大学生,用学习动机量表施测,根据动机分数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组,然后比较这三组在某一学科成绩上的差异。 学生 C 随机抽取 90 名大学生,把这些被试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 100 元,第二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 50 元,第三组被试如果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就奖励 5 元

    22、,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让三组学生接受该学习内容的测验,然后考察三组被试的成绩是否存在差异。(分数:6.00)(1).以上的材料中,三名学生的研究中采用非实验设计的是(分数:2.00)A.学生 A B.学生 BC.学生 CD.都没有解析:解析:学生 A 的研究中考察的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属于非实验设计。本题选 A。(2).以上的材料中,三名学生的研究中采用准实验设计的是(分数:2.00)A.学生 AB.学生 B C.学生 CD.都没有解析:解析:学生 B 的研究把学习动机作为一个被试变量,不同动机水平组的学生不是由实验者随机分配的,因此属于准实验设计。本题选 B。(3).以上的材料

    23、中,三名学生的研究中采用真实验设计的是(分数:2.00)A.学生 AB.学生 BC.学生 C D.都没有解析:解析:学生 c 的研究中,被试的选择和分配都是随机的,研究者主动操纵了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因此属于真实验设计。本题选 C。9.关于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外部效度表明实验结果被推广至实验之外的程度B.增加样本的代表性可以提高外部效度C.提高外部效度的同时可能降低实验的内部效度D.消除额外变量会提高外部效度 解析:解析:内部效度是指实验变量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表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推广到实验情境

    24、条件以外的程度。消除额外变量会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本题选择 D。10.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重要因素是(分数:2.00)A.统计回归B.统计检验力 C.成熟因素D.自变量的定义解析:解析:统计结论效度是有关决定实验处理效应的数据分析程序的效度检验,它并不涉及系统性偏向的来源问题,而是研究差误变异源和如何适当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的问题。统计检验力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本题选 B。11.下面心理学研究中属于实验研究的是(分数:2.00)A.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B.不同诱导条件下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 C.大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研究D.家庭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学

    25、习动机关系的研究解析:解析:心理学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或操纵某些变量,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求某种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本题中,只有 B 选项操纵了自变量,因此属于实验研究。因此本题选 B。12.下面心理学研究中属于函数型实验的是(分数:2.00)A.光照条件与工人工作效率的关系研究 B.工人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C.工人工作效率的性别差异研究D.高低照明条件下工人工作效率的差异研究解析:解析:函数型实验主要研究条件与心理现象的函数关系。选项 A 中的研究如果采用回归分析的统计手段研究照明条件与工人工作效率的函数关系时就属于函数型实验。因此本题应选 A。13.不能加以操

    26、纵只能进行选择的自变量类型是(分数:2.00)A.作业B.环境刺激C.机体变量 D.暂时的被试变量解析:解析:有机体的固有特征可以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如被试的性别、年龄等。机体变量只能选择,不能加以操纵。因此本题选 C。14.在“照明条件、激励措施对工人工作效率影响”的研究中,因变量是(分数:2.00)A.照明条件B.激励措施C.工作效率 D.工作时间解析:解析: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依从变量,它是研究者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应和表现,它随着自变量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本题中工作效率是因变量,因此本题选 C。15.关于实验者效应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实验者严格按照研究

    27、程序完成研究,研究效果好,这是实验者效应B.实验者与被试有效沟通,使研究顺利完成,这是实验者效应C.实验者保持价值中立,使研究顺利完成,这是实验者效应D.实验者暗示被试,使被试的反应能够验证假设,这是实验者效应 解析:解析:实验者在实验中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以某种方式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迎合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是实验者效应。因此本题选 D。16.关于真实验设计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均较高B.内部效度较高,外部效度可能不高 C.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均中等D.外部效度较高,内部效度可能不高解析:解析:前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最低,准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较好,真实验设计的内

    28、部效度最高。真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虽然最高,其外部效度有可能会因此有受到损害。因此本题选 B。17.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好的一组会退步,差的一组会进步,这种现象被称为(分数:2.00)A.统计回归 B.实验者效应C.分组效应D.统计结论回归解析:解析:统计回归就是指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好的一组会退步,差的一组会进步,从而导致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之所以出现统计回归的现象,是因为个体的表现会有一定的波动,连续两次测验分数都高或都低的概率较低。因此本题选A。二、多选题(总题数:4,

    29、分数:8.00)18.心理学实验中,针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在实验变量上的不同组合,需要使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下列组合能使用参数检验的有(分数:2.00)A.自变量为计数数据,因变量为计量数据 B.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为计量数据 C.自变量为计量数据,因变量为计数数据 D.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为计数数据解析:解析:自变量为计数资料,因变量为计量资料时,可以使用方差分析或 t 检验;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为计量资料时,可使用回归分析,也可将计量资料的自变量降级为计数资料使用,利用方差分析和 t 检验进行数据处理;自变量为计量资料,因变量为计数资料时,通常选用 logistic 回归进行数据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

    30、都为计数资料时,只能使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数据分析。故本题选择 ABC。19.一般来说,研究课题的选择来源有(分数:2.00)A.实践需要 B.理论需要 C.个人经验 D.文献资料 解析:解析:选择课题就是根据各方面的需要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一般而言,课题的选择通常有四个来源: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研究和文献资料。本题应选 ABCD。20.会降低实验的内部效度的有(分数:2.00)A.消除某一额外变量的作用B.自变量的定义不够明确 C.因变量的定义不够明确 D.自然成熟的影响未控制 解析:解析:内部效度是指实验变量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如果对实验中的额外变量控制不充分,那么这些额外因素的

    31、效应可能与自变量发生混淆,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不是完全有把握。如果自变量或因变量定义不明确,也就不能获得明确的因果关系结论。本题选择 BCD。21.下列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分数:2.00)A.时间序列设计 B.准则组设计C.固定组比较设计D.不相等组前后测设计 解析:解析:当不容易随机挑选和分配被试时,会利用准实验设计进行实验,一般包括:单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多组设计(不相等组前后测设计、不相等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本题选择 AD。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2.一位临床医生提出假设:文化程度会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他通过 500 例病例进行分析,发现针灸治疗

    32、效果好的文化程度低者有 200 人,而文化程度高者只有 20 人,结果证实假设。 请问: (1)这个研究有何问题? (2)如果要检验该假设,应该设计一个怎样的研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这个研究的结果不能证实假设。该研究只比较了治疗效果好的被试中文化程度高、低的人数,缺少治疗效果不好的被试的文化程度高低人数的比较。 (2)同时比较治疗效果好和不好的被试中,文化程度高、低的人数差别。)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理解,文化程度是自变量,针灸疗效是因变量,本题中仅对符合因变量的部分被试的结果进行检验,因此,得到的结果不全面。23.假设有一个研究计划:

    33、去图书馆抢占一张桌子,并且抢到空桌子后还要通过非言语、非暴力的手段尽可能地去阻止其他人在你身边的空座位坐下来。按照这个计划,你去图书馆将书、衣服以及其他的东西摊在桌子上,你希望这样可以阻止他人在你旁边坐下,坚持了 15 分钟,有人坐到了你的旁边,这时你的研究结束了。请判断,这是一项实验吗?为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不是。 原因:实验要有假设、变量及控制。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或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定的。变量是实验的核心,而实验控制就是对实验变量的操纵。实验中对环境的操纵至少要有两个值或两个水平。

    34、通过在两个环境水平下被试反应的比较,我们就可以判断环境的改变是否导致了行为的变化。 显然,上述研究还不构成实验。因为,这项研究既没有提出明确的实验假设,也没有系统地操纵环境,控制变量,而只是创造了一个单一水平的环境并记录下了被试的相应行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心理学实验基本要素的理解。实验要求假设、变量以及控制。实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各种变量的操纵、控制、观察和比较等的过程。好实验与差实验的区别就在于变量的有效选择和操纵。比如,在这项研究中可以增加一个操纵水平,让被试再次抢个位置,但这次不将东西摊在桌子上,这样对环境的操纵就有了两个水平:东西摊在桌子上与桌子上不放东西。此时,

    35、我们就可以对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了。而要检验的一个假设就是公共场合在桌子上放东西可以占到座位。24.高架道路是跨过山谷、河流、道路或其他低处障碍物的桥梁,通常都有速度限制,一般为每小时 80 公里,这一速度限制和驾驶员的心理负荷息息相关,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心理学实验来验证高架道路的这一限速设置是否合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本实验的目的是考察限速水平和心理负荷之间的关系,以便确定最适宜的限速水平。 实验的自变量为速度限制,有三个水平每小时 60 公里,每小时 80 公里和每小时 100 公里。实验采用次要任务法,在驾驶模拟器里进行,实验被试是持有卡车营业执照的司机,将他们随机分

    36、入三组(60 公里组、80 公里组和 100 公里组)。实验中,司机们的首要任务是在不同车道状况和交通密度情况下安全驾驶,但必须将速度控制在所要求的速限之内。次要任务为瞬时记忆任务,任务要求司机不停地对听觉呈现的 5 位数字做立即复述。复述的准确性则可以作为衡量驾驶任务心理负荷程度的指标。整理并统计实验结果,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被试的心理负荷程度的高低。预期的可能结果为,心理负荷的结果在 60 公里组和 80 公里组没有显著差异,且都与 100 公里组存在显著差异。)解析:解析:本题结合实践考查学生利用心理学的实验设计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根据题目的要求,可选择单因素被试间的实验设计

    37、实施实验。四、综合题(总题数:5,分数:10.00)25.阐述研究假设的特点并论述提出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研究假设的特点 研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提出的设想。研究假设一般是对研究问题可能的结论的一种预期。研究假设具有如下特点:研究假设应该建立有理论或实践等方面的科学依据;研究假设具有预测性,是对可能取得的研究结果的预期;研究假设具有可验证性,通过各种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对结果的预期进行考证,确定研究假设的真伪。 (2)提出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 演绎推理法:演绎推理法是根据某一类问题的一般规律对该类问题中的特定问题可能的结果进行预期,即从一

    38、般到个别。通常情况下,采用演绎推理法提出的假设多属于应用性的假设,是将普遍的规律推广到具体的研究问题之中。归纳推理法:归纳推理法是通过对大量的事实或实验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的关于某一类事物的共同规律陈述,即从个别到一般。从实践中提出的研究假设主要是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根据对大量的事实总结提出关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规律,并对这个普遍性规律的普适性进行验证,这类假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概括性,这种提出研究假设的方法在基础领域的研究中比较适用。 (3)提出研究假设应该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研究假设在文字表述方面应该简明扼要; 研究假设应该具有充分的理论与实证依据: 通常情况下,研究假设中应该包括两个或

    39、两个以上变量: 在文字叙述方面,研究假设应该陈述清楚,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汇: 研究假设具有可验证性,能够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得以实现。)解析:解析: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前人研究在未收集数据之前对自己的研究结论的预期,它表明了研究者在收集数据之前的观点,用陈述句表达。26.某研究者提出一个假想:海马部位可能与复杂认知加工有关,与简单认知加工无关。为此,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随机选取 30 只白鼠,切除海马,让其中一半学习简单迷津,另一半学习复杂迷津。在白鼠练习迷津过程中,简单组 10 次以内就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而复杂组学习 30 次以后才会不发生错误。根据这样的结果,研究者认为假想得到支持。 根据

    40、上述材料,回答: (1)该研究者的结论是否正确? (2)请指出问题所在? (3)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吗,如何设计?(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不正确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为缺少对照组,即没有正常白鼠走两类迷津的结果,这将导致无法推论出海马部位与复杂迷津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因为正常白鼠学习复杂迷津也会比简单迷津所需次数更多。 (3)新的设计 可以把本研究设计成 22 的双因素随机组设计,两因素为有无切除海马、简单和复杂迷津。)解析:解析:本题是对双因素实验设计理解的考查,在双因素实验设计中,研究者可以通过操纵两个自变量,获得有价值的实验结果。27.某研究试图检验两种心理疗法对

    41、演讲恐惧症的治疗效果。研究者选取 80 名在公开场合存在严重演讲问题的大学生,把他们分成两组。第一组 20 人,由第一位心理治疗师施行行为疗法;第二组 20 人,由第二位心理治疗师施行认知疗法;第三组 20 人,由第三位心理治疗师进行无用无害的药物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治疗;第四组 20 人,不做任何处理,由第四位心理治疗师评价演讲情况。所有被试在治疗前后由各自的心理治疗师对其的课堂演讲进行评价,最后获得这些被试演讲表现的改善比例。实验结果发现,不同疗法组的被试演讲改善比例不同。行为疗法组 100,认知疗法组 60,药物组 73,无处理组 32。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该研究的自变量、因变

    42、量各是什么? (2)结合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研究中第三组、第四组的设置目的是什么? (3)研究结果可能的混淆变量是什么?有何控制办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该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该研究中的自变量为四个心理疗法组,分为四个水平:行为疗法组、认知疗法组、药物注射组和控制组;该研究中的因变量为治疗前后演讲表现的改善比例。(2)三、四组的设置目的 第三组作为安慰剂组,从结果中可以看到,药物组的改善比例比认知疗法组高一些,这说明被试会因为认为自己正在被治疗,症状上表现出很大的改进,因此安慰剂组的设置是必要的。第四组作为基线组,结果表明该组也有 32的改善,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流逝

    43、,行为症状会自然改善。有了这个基线组,才能说明治疗方法是否有效。 (3)混淆变量及其控制方法 本研究结果的主要混淆变量是心理治疗师同时进行了治疗和结果评价。 可以采取的控制办法是让心理治疗和行为评价分开,评价时保证评价者不知道被试的实验条件。)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中变量控制方面的内容。应该对安慰剂效应、自然发展以及主试者的期待效应进行适当控制。28.一项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为 24 个中英文单词,其中,中、英文单词各半;代表有生命的客体与无生命的客体的单词各半;单词的颜色红、蓝各半。被试被分为三组,第一组(颜色组)被要求对书写单词的颜色尽快做口头报告:红或蓝;第二组(语种

    44、组)被要求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语种尽快做口头报告:中或英;第三组(意义组)则被要求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是代表有生命的客体还是无生命的客体尽快做口头报告:死或活。当被试对最后一个刺激反应完成后,就进行单词的再认和回忆测试,实验结果如下(表中数字表示正确百分比): 颜色组 语种组 意义组 再认 022 036 038 请对如下问题进行回答:(1)该实验采用的设计是什么? (2)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3)结果应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被试间设计或组间设计。 (2)自变量是加工水平:颜色、语种和意义;因变量是再认正确率。 (3)应采用的统计方法为单因素方差分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单因素被试间设计及相应统计分析的掌握。29.下面是甲、乙两位心理学学生所做的实验结果的数据表格,请问甲乙二人的数据应使用哪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这两种统计分析有何差别? (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甲应使用双因素完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3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