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1219       资源大小:52.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 2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分数:2.00)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分数:2.00)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分数:2.00)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分数:2.00)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

    2、者寒之”5.“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分数:2.00)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C.阴阳俱盛D.阴阳俱虚6.“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分数:2.00)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7.滋阴以制阳适用于(分数:2.00)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8.扶阳以制阴适用于(分数:2.00)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9.阴中求阳适用于(分数:2.00)A.阳偏衰B.阴偏衰C.阴阳两虚D.阴阳亡失10.阳中求阴适用于(分数:2.00)A.阳偏衰B.阴偏衰C.阴阳两虚D.阴阳亡失11.下列对“阳病治阴”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王冰谓“壮

    3、水之主,以制阳光”B.这里的“阳病”指的是阳虚C.“治阴”即治疗阴盛D.以上都不正确12.下列对“阴病治阳”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王冰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这里的“阴病”指的是阴虚C.“治阳”即治疗阳盛D.以上都不正确13.“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的依据是(分数:2.00)A.阴阳互根互用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相互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14.“用寒远寒,用凉远凉。”属于(分数:2.00)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阴阳亡失15.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治以滋养肺肾,属于(分数:2.00)A.缓则治本B.急则治标C.标本兼治D.未病先防二、B1

    4、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气候寒冷慎用寒药 B病多湿热,治宜苦寒 C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 D病多风寒,治宜辛温(分数:4.00)(1).春天治疗时要注意(分数:2.00)A.B.C.D.(2).东南地区治疗特点(分数:2.00)A.B.C.D.A早上 B晚上 C气候寒冷慎用寒药 D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分数:4.00)(1).“用寒远寒”是什么的用药提醒(分数:2.00)A.B.C.D.(2).补中益气汤最好在什么时间服(分数:2.00)A.B.C.D.A扶正兼祛邪 B祛邪兼扶正 C祛邪 D扶正(分数:4.00)(1).老人治疗时要注意的原则是(分数:2.00)A.

    5、B.C.D.(2).真实似虚证治则(分数:2.00)A.B.C.D.A缓则治本 B标本兼治 C急则治标 D防未病(分数:4.00)(1).气脱大汗选药原则(分数:2.00)A.B.C.D.(2).气虚自汗选药原则(分数:2.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9,分数:18.00)16.以热治热适用于(分数:2.00)A.阳气虚极,浮越于外B.阳热偏盛C.里热盛极,格阴于外D.真寒假热证17.克服饮食偏嗜包括(分数:2.00)A.防止饮食不沽B.食能以时C.克服饮食偏热偏寒D.避免五味偏嗜18.动形养生可达到(分数:2.00)A.促进血液流畅B.舒筋活络C.调节情志变化D.怡神、静神1

    6、9.凋补何脏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分数:2.00)A.肝B.脾C.心D.肾20.下列情况应先补后攻的是(分数:2.00)A.真实假虚证B.虚实夹杂而正虚不耐攻之证C.真虚假实之证D.虚实皆甚而病邪胶痼不易扩散之证21.移情易性的内容应包括(分数:2.00)A.排遣情思B.改变其错误认识C.改变内心虚恋的指向性D.改变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22.养静藏神之机制与下列何项有关(分数:2.00)A.心的生理特性B.真气状态C.肝的生理特性D.宗气的状态23.下列宜先治其标的病证是(分数:2.00)A.抽搐B.大出血不止者C.慢性病又伴外感者D.尿闭24.从治适应于(分数:2.00)A.脾虚腹胀B.肾虚癃

    7、闭C.肺虚多汗D.格阳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 2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分数:2.00)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 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解析:解析: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分数:2.00)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 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解析:解析: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

    8、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分数:2.00)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 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解析:解析: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

    9、疗。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分数:2.00)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 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解析:解析: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5.“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分数:2.00)A.

    10、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 C.阴阳俱盛D.阴阳俱虚解析:解析: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兼阴虚佐以滋阴。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盛而阳相对未虚的实寒证,兼阳虚佐以扶阳。6.“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分数:2.00)A.实热证 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解析:解析: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兼阴虚佐以滋阴。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盛而阳相对未虚的实寒证,兼阳虚佐以扶阳。7.滋阴以制阳适用于(分数:2

    11、.00)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 D.虚寒证解析:解析: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1)滋阴以制阳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病治阴。(2)扶阳以制阴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病治阳。8.扶阳以制阴适用于(分数:2.00)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 解析:9.阴中求阳适用于(分数:2.00)A.阳偏衰 B.阴偏衰C.阴阳两虚D.阴阳亡失解析:解析: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1)阴中求阳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2)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3)阴阳并补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须分清主次来治疗。(4)回阳救阴适用于阴阳亡失者,其中亡阳者宜益气回阳固脱,亡阴者

    12、宜益气救阴固脱。10.阳中求阴适用于(分数:2.00)A.阳偏衰B.阴偏衰 C.阴阳两虚D.阴阳亡失解析:11.下列对“阳病治阴”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王冰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这里的“阳病”指的是阳虚C.“治阴”即治疗阴盛D.以上都不正确解析:解析:唐.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阳病治阴”。这里的“阳病”指的是阴虚则阳气相对偏亢,治阴即补阴之意。12.下列对“阴病治阳”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王冰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这里的“阴病”指的是阴虚C.“治阳”即治疗阳盛D.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解析:阴病治阳: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

    13、阴寒偏盛者,应补阳以制阴,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素问.至真要大论注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阴病治阳”。这里的“阴病”指的是阳虚则阴气相对偏盛,治阳即补阳之意。13.“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的依据是(分数:2.00)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相互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解析:解析: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阴阳偏衰亦可互损,因此在治疗阴阳偏衰的病证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故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中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

    14、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14.“用寒远寒,用凉远凉。”属于(分数:2.00)A.因时制宜 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阴阳亡失解析:解析:因时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制定治疗用药的原则。春夏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秋冬人体的肌肤致密,阳气内敛,少用苦寒伤阳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15.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治以滋养肺肾,属于(分数:2.00)A.缓则治本 B.急则治标C.标本兼治D.未病先防解析:解析:缓则治本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如:(1)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应滋养肺肾以治本。(2)

    15、气虚自汗,应补气以治其本。(3)先病宿疾为本,后病新感为标。新感已愈而转治宿疾,也属缓则治本。二、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气候寒冷慎用寒药 B病多湿热,治宜苦寒 C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 D病多风寒,治宜辛温(分数:4.00)(1).春天治疗时要注意(分数:2.00)A.B.C. D.解析:(2).东南地区治疗特点(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春夏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热,病多湿热,治宜苦寒。A早上 B晚上 C气候寒冷慎用寒药 D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分数:4.00)(1).“用寒远寒”是什么的用药提醒(分数:2.0

    16、0)A.B.C. D.解析:(2).补中益气汤最好在什么时间服(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表达气候对用药的指导作用。气候寒冷慎用寒药。早上阳气升,让药顺阳气升发而扶正。A扶正兼祛邪 B祛邪兼扶正 C祛邪 D扶正(分数:4.00)(1).老人治疗时要注意的原则是(分数:2.00)A. B.C.D.解析:(2).真实似虚证治则(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老人多虚,治宜补法,实邪需攻,应兼顾扶正老年慎泻为本,但实证也在,可兼治之。此以实邪为本,虚证为假象,故只需要祛邪就可。要分清病邪性质、强弱、病位。但中病则止。A缓则治本 B标本兼治 C急则治标 D防未病(分

    17、数:4.00)(1).气脱大汗选药原则(分数:2.00)A.B.C. D.解析:(2).气虚自汗选药原则(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标病急重,则当先治、急治其标。有时标病虽不危急,但若不先治,将影响本病的治疗,也应先治其标病。缓则治本适用范围: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气虚自汗,应补气以治其本。三、X 型题(总题数:9,分数:18.00)16.以热治热适用于(分数:2.00)A.阳气虚极,浮越于外 B.阳热偏盛C.里热盛极,格阴于外D.真寒假热证 解析:解析:真寒假热证是内有真寒,外见假热的证候。其产生机理是由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

    18、阳寒热格拒而成,故又称“阴盛格阳”,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形成虚阳浮越阴极似阳的现象,其表现如;身热,面色浮红,口渴,脉大等似属热证,但病人身虽热却反欲盖衣被,渴欲热饮而饮不多,面红时隐时显,浮嫩如妆,不象实热之满面通红,脉大却按之无力。同时还可见到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症状。所以,热象是假,阳虚寒盛才是疾病的本质。阳气虚极,浮越于外是格阳之象,本质是虚寒证。以热治热指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之法。适用于真寒假热证,即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形成里真寒外假热的症候。治疗时针对疾病的本质,用热性药物治其真寒,真寒一去,假热也就随之消失了。这种方法对其假象来说就是以热治热的“热

    19、因热用”。17.克服饮食偏嗜包括(分数:2.00)A.防止饮食不沽B.食能以时C.克服饮食偏热偏寒 D.避免五味偏嗜 解析:解析:中医摄生学要求人们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饱或过饥,否则“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此外,饮食五味不可偏嗜,并应控制肥甘厚味的摄人,以免伤人。18.动形养生可达到(分数:2.00)A.促进血液流畅 B.舒筋活络 C.调节情志变化 D.怡神、静神 解析:解析:人体通过运动,可使气机调畅,气血流通,关节疏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长寿,而且对某些慢性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9.凋补何脏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分数:2.00)A.肝B.

    20、脾 C.心D.肾 解析:解析:脾胃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调补脾肾对养生具有重要意义,调补脾肾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凋补脾肾是培补正气之大旨,也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径。20.下列情况应先补后攻的是(分数:2.00)A.真实假虚证B.虚实夹杂而正虚不耐攻之证 C.真虚假实之证D.虚实皆甚而病邪胶痼不易扩散之证 解析:解析:扶正和祛邪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祛邪,通过增强正气的方法,驱邪外出,从而恢复健康,即所谓“正盛邪自祛”。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即所谓:“邪去正自

    21、安”。扶正与祛邪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因此运用扶正祛邪的治则时,要认真仔细分析正邪力量的对比情况,分清主次,决定扶正或祛邪,或决定扶正祛邪的先后。一般情况下,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若属虚实错杂证,则应扶正祛邪并用,但这种兼顾并不是扶正与祛邪各半,乃是要分清虚实的主次缓急,以决定扶正祛邪的主次、先后。总之,应以“扶正不致留邪,祛邪不致伤正”为度。先攻后补:即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可耐攻,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若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证,因瘀血不去,出血不止,故应先活血化瘀,然后再进行补血。21.移情易性的内容应包括(分数:2.00)A.排遣情思 B.改

    22、变其错误认识 C.改变内心虚恋的指向性 D.改变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 解析:解析:排遣情思、改变其错误认识、改变内心虚恋的指向性、改变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使不良情绪得以适度宣泄都属于移情易性的内容。22.养静藏神之机制与下列何项有关(分数:2.00)A.心的生理特性 B.真气状态 C.肝的生理特性D.宗气的状态解析:解析:形神合一,又称形与神俱,形神相因,是中医学的生命观。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形与神俱,方能尽终天年;因此,养生只有做到形神共养,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所谓形神共养,是指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生,使形体

    23、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看,统而言之,不外“养神”与“养形”两端,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形神共养,神为首务,神明则形安。神为生命的主宰,宜于清静内守,而不宜躁动妄耗。故中医养生观以调神为第一要义,守神以全形。通过清静养神、四气调神、积精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神等,以保持神气的清静,增强心身健康,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形体是人体生命的基础,神依附于形而存在,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方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衰,形谢则神灭。形体的动静盛衰,关系着精、气、神的衰旺存亡。中医养生学主张

    24、动以养形,以形劳而不倦为度,用劳动、舞蹈、散步,导引、按摩等,以运动形体,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以动静适宜为度。形神共养,动静互涵,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有益于强身防病。23.下列宜先治其标的病证是(分数:2.00)A.抽搐 B.大出血不止者 C.慢性病又伴外感者 D.尿闭 解析:解析:急则治标的原则,一般适用于卒病且病情非常严重,或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危及生命的某些症候时。如治暴病小宜缓,初病邪未深入,当急治以去其邪,邪去则正气不伤,病人易于恢复。故曰:“夫病痼疾,加以卒病,首当治其痼疾也”(金匮要略)。又如大失血病变,出血为标

    25、,出血之因为本,但其势危急,故常以止血治标为首务,待血止后再治出血之因以图本。此外,“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素问.标本病传24.从治适应于(分数:2.00)A.脾虚腹胀 B.肾虚癃闭 C.肺虚多汗D.格阳证 解析:解析:所谓反治,是顺从疾病似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即采用方药或措施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故又称“从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用于临床,一般具有以下几种:(1)热因热用:指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之法。适用于真寒假热证,即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形成里真寒外假热的症候。治疗时针对疾病的本质,用热性药物治其真寒,真寒一

    26、去,假热也就随之消失了。这种方法对其假象来说就是以热治热的“热因热用”。如阴盛格阳证,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被格拒于外,临床既有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真寒之征,又反见身热、面赤等假热之象。因其本质是寒,热象是假,所以就不能用“热者寒之”的方法,而应用温热药治其真寒,里寒一散,阳气得复,而表现于外的假热,亦随之消失,这就是“以热治热”的具体运用。(2)寒因寒用:是指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之法。适用于里热炽盛,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如热厥证,因阳盛于内,格阴于外,只现四肢厥冷的外假寒症状,但壮热、口渴、便燥、尿赤等热证是疾病的本质,故用寒凉药治其真热,假寒自然就消失了。这种治法,对其假寒的症状来说,就是“以寒治寒”的反治法。(3)塞因塞用:是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之法。适用于因虚而致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如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司所致的脘腹胀满等症,治疗时应采取补脾益胃的方法,恢复脾升胃降之职,气机升降正常,脘腹胀满自除。这种以补开塞之法,就是塞因塞用。(4)通因通用:是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之法。适用于真实假虚之候,如食积腹泻,治以消导泻下;瘀血所致的崩漏,治以活血化瘀等,这种以通治通的方法,就是通因通用。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