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0816       资源大小:7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

    1、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28及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明代初年,废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同时与“六部”合称为“七卿”,与六部地位不相上下的是( )。(分数:2.00)A.都察院B.内阁C.通政司D.大理寺3.明初中央官制中的三法司是指( )。(分数:2.00)A.刑部、鸿胪寺、大理寺B.刑部、都察院、通政司C.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D.刑部、都察院、大理寺4.明太祖洪武年问与科

    2、举制相关的一次大案是( )。(分数:2.00)A.空印案B.南北榜案C.胡蓝之狱D.哭庙案5.雍正帝为了证明清朝统治的合理性以及自己即位的合法性,颁布了( )。(分数:2.00)A.圣谕十六条B.圣谕广训C.仁说D.大义觉迷录6.清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是( )。(分数:2.00)A.康乾盛世B.嘉庆继位C.天地会起义D.白莲教起义7.发生在雍正时期的文字狱是( )。(分数:2.00)A.南山案B.明史案C.吕留良案D.胡中藻案8.乾嘉学派的三大考史著作是( )。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文献通考(分数:2.00)A.B.C.D.9.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是( )。(分数:2.00)A.四库

    3、全书B.古今图书集成C.永乐大典D.理学大全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4,分数:28.00)10.名词解释 21-28小题。(分数:2.00)_11.元丰改制(分数:2.00)_12.头下军州(分数:2.00)_13.四时捺钵(分数:2.00)_14.猛安谋克制(分数:2.00)_15.澶渊之盟(分数:2.00)_16.靖康之变(分数:2.00)_17.隆兴和议(分数:2.00)_18.行省制(分数:2.00)_19.达鲁花赤(分数:2.00)_20.宣政院(分数:2.00)_驱口_交子_23.斡脱钱(分数:2.00)_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12.00)24.史料分析题 29-30小

    4、题。(分数:4.00)_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日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颖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於从而

    5、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於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西铭问题:(分数:4.00)(1).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作品?(分数:2.00)_(2).简述其主要思想。(分数:2.00)_阅读以下史料,并回到问题: “古之有国家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无人,以奔则无地,所以諰諰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已,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宋高宗致信金兵元帅)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朕兼爱南北之民,屈己讲和,非怯于用兵也。若敌国交恶,天下受弊,朕实念之。今通好休兵其利博矣。士大夫狃于偏见,以讲和为弱,以用兵为强

    6、,非通论也。”(宋高宗对大臣所言)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问题:(分数:4.00)(1).简述以上史料反映的历史背景。(分数:2.00)_(2).在以上思想指导下,最终产生了什么后果?(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9,分数:18.00)25.论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分数:2.00)_26.以汉、唐、宋为核心,试述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迁。(分数:2.00)_27.论述王安石变法。(分数:2.00)_28.简述元代的政治制度建设成就。(分数:2.00)_29.试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迁。(分数:2.00)_30.简述北宋与辽的关系。(分数:2.00)_31.简述宋金关系。(分数:2.

    7、00)_32.论述宋代理学的发展。(分数:2.00)_33.试举出两本代表明清史学成就的典籍。(分数:2.00)_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28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明代初年,废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同时与“六部”合称为“七卿”,与六部地位不相上下的是( )。(分数:2.00)A.都察院 B.内阁C.通政司D.大理寺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明代中央官制。明初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

    8、,地位与“六部”相当。3.明初中央官制中的三法司是指( )。(分数:2.00)A.刑部、鸿胪寺、大理寺B.刑部、都察院、通政司C.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D.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明初司法机关。刑部接受天下复审,都察院主管纠察,大理寺负责驳正,合称三法司。4.明太祖洪武年问与科举制相关的一次大案是( )。(分数:2.00)A.空印案B.南北榜案 C.胡蓝之狱D.哭庙案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明初重要大案的性质。南北榜案是指在洪武三十年(1397),当年的会试录取的全为南方人,明太祖怀疑作弊,于是杀主考官,重新考试,结果录取的又全是北方人。无奈之下,明朝后来的科举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

    9、取。胡蓝之狱是明太祖朱元璋借口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空印案与户部钱粮相关。哭庙案是清初事件。5.雍正帝为了证明清朝统治的合理性以及自己即位的合法性,颁布了( )。(分数:2.00)A.圣谕十六条B.圣谕广训C.仁说D.大义觉迷录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清初政治。大义觉迷录是清代雍正帝所编著,全书共四卷,主张清朝的正统性和“华夷一家”,以期消弭汉人的“夷夏之防”。圣谕十六条是由康熙颁布的,圣谕广训是雍正二年(1724)出版的官修曲籍,源于圣谕十六条。仁说的作者是朱熹。6.清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是( )。(分数:2.00)A.康乾盛世B.嘉庆继位C.天地会起义D.白莲教起义

    10、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清朝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又称“川楚白莲教起义”,指清嘉庆元年(1796)至九年(1804),湖北、四川、陕西三省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清政府镇压白莲教起义耗费军费 2亿两,相当于当时四年的财政收入,使清王朝元气大伤。白莲教起义成为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的标志。7.发生在雍正时期的文字狱是( )。(分数:2.00)A.南山案B.明史案C.吕留良案 D.胡中藻案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清朝的文化专制政策。其中明史案、南山案发生在康熙时期,吕留良案发生在雍正时期,胡中藻案发生在乾隆时期。8.乾嘉学派的三大考史著作是( )。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文献通

    11、考(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乾嘉史学的成就。其中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被称为乾嘉学派的三大考史代表作。9.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是( )。(分数:2.00)A.四库全书B.古今图书集成 C.永乐大典D.理学大全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对丛书和类书的区分。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4,分数:28.00)10.名词解释 21-28小题。(分数:2.00)_解析:11.元丰改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元丰改制是北宋宋神宗元丰年间的重要改革。宋初实行差遣制

    12、度,造成机构重叠、官员冗滥。从元丰三年(1080)开始,宋神宗着手改革官制,史称“元丰改制”。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寄禄格,确定官员俸禄及升降品级标准;改革铨选制度;仿唐六典所载官制,颁三省、枢密院、六曹条制,依新制任命三省长官,实行新官制。元丰改制基本上只限于中央机构,而且许多地方不彻底,但与宋初比较,对原有的机构体系做了一定的整顿、调整,并且确立起一套较为集中统一的行政体系,职司也趋于归位。这一体系基本沿用到宋亡。)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宋代官制改革。答案中应当指出元丰改制的原因、过程、内容以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12.头下军州(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头下军州是辽代地方行政制度之

    13、一。辽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以部族制和州县制双轨分治。除此之外,还有头下军州,是由辽的宗室、外戚、大臣和所属部族首领中立有战功者,以其所分得或所俘获的人口为主体建立的州县。头下军州的刺史由中央任免,其他官吏则由头下主自行委派。头下军州的赋税除酒税和一半田租交纳辽政府外,其余全归头下主。)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辽代官制。答案中应当指出头下军州的具体所指以及特点。13.四时捺钵(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四时捺钵是辽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辽建国后,皇帝按春、夏、秋、冬四季外出游猎,朝中官员随行,并于游猎地区设置行帐,名为“捺钵”。捺钵最初没有定制,至圣宗朝,始有固定地点,并趋制度化。其中夏捺

    14、钵在永安山或炭山,与南北面诸大臣会议国事;冬捺钵在永州东南,与南北面大臣议国事及接受外使朝贺。捺钵成为辽帝定期会见南北面大臣、决定军国大事的政治中心。)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辽代官制。答案中应当指出四时捺钵的具体内容以及作用。14.猛安谋克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猛安谋克制是金朝在女真族内部实行的军事和行政合一的制度。随着金政权的建立,猛安谋克又演变为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组织。金太祖时,统一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谋克即百夫长;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即千夫长。猛安、谋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首领。金熙宗统一全国行政区划时,仍保留猛安谋克作为女真地方的地区政权组织形式,使之成为军事、经

    15、济、行政三位一体的封建化基层组织。)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金朝政治制度。答案中应当指出猛安谋克制的性质、具体内容以及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15.澶渊之盟(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澶渊之盟是宋辽签订的停战议和盟约。景德元年(1004)九月,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 20万大军南下,围攻定州。宰相寇准坚持请真宗北上“亲征”。此时宋辽大军正在澶州对垒,宋真宗登澶州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辽有意退兵,于是双方议和。议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围;宋每年纳给辽银 10万两,绢 20万匹;宋、辽边境维持旧状,仍以白沟河为界。史称此议为“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两国进入和平相处的时期,双方分别置榷

    16、场,进行双边贸易。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北宋末年,长达百年之久。宋辽边境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宋辽关系。答案中应当指出澶渊之盟签订的过程、内容以及澶渊之盟对宋辽两国的意义。16.靖康之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靖康之变指金国使北宋灭亡的事件。靖康元年(1126)秋,金军第二次南下,东、西两路军会师,合围东京(今河南开封),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京师城破,宋钦宗亲往金营投降。金统治者在大肆掠夺后,于次年三月立宋朝投降派张邦昌为傀儡皇帝,改国号楚。四月初一,俘虏徽、钦二帝及宗室、后妃、官僚、百工等数千人,携带大批掠夺的金银珠宝、珍贵书籍北撤。北宋的统治至此结束。

    17、徽、钦二帝先后死于五国城。)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宋金关系。答案中应当指出靖康之难的时间、过程以及意义等。17.隆兴和议(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隆兴和议是 1164年宋金之间重订的和约。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主持北伐,却遭到符离之战的失败。隆兴二年(1164),宋金和谈,重新订立和约:南宋对金不再称臣,改为侄叔关系;宋、金之间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宋每年给金的银、绢由各 25万两、匹,减为各 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金国逃到南宋的人员不再追回。隆兴和议后宋、金之间 40年未发生大的战争。)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宋金关系。答案中应当指出隆兴和议的时间、背景、内

    18、容以及在宋金关系中的重要历史意义。18.行省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行省是元代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最初为元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除京师及附近地区直隶中书省外,全国设岭北、辽阳、甘肃、云南、河南、湖广、江浙、四川、江西、陕西等十大行省;辖区辽阔,军政合一;置丞相、平章等官总领该地区事务;下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有效巩同了元朝的大一统,是巾同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省制的开端,省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正是由于行省制,元比以前所有王朝直接统治了更多的边疆地区,有效地将更多疆域纳入中央统治,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制。)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元代地方制

    19、度。答案中应当指出行省制的性质、具体内容以及重要影响。19.达鲁花赤(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达鲁花赤是元代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行政长官。达鲁花赤是蒙古语的音译,其意为镇守者。元代在路、州、府、县都设有达鲁花赤,作为最高的监临长官,由蒙古人充当,掌握最后裁定的大权,位于同级其他官员之上,从而加强了蒙古贵族对地方的控制。)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答案中应当指出达鲁花赤的性质、名称内涵、具体内容以及作用。20.宣政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宣政院是元代掌管全国佛教及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1264 年由忽必烈始置,初名总制院。1288 年因所统藏族

    20、地区军民财赋事关重要,改称宣政院,院使升正一品。宣政院设于大都,在西藏境内设宣慰司。遇地方有事,设行宣政院驻地方处理;重大军事事宜,则由宣政院与枢密院合议处理。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元代的政治制度。答案中应当指出宣政院的性质、设置、具体职守以及设置的重要历史意义。驱口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驱口是元代一种人身依附关系极强的佃户。最初,驱口是来源于蒙古对金的战争中俘获的人口,也有良人被掠买、罪人被籍没等。驱口属于主人的私人财产,可以和货物一样被买卖,驱口与主人的地位也极不平等。驱口的大量存在,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政府曾下令释放一部分驱口作为国家

    21、编民,但终元一代,驱口一直存在。)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元代的特殊制度。答案中应当指出驱口的形成、性质以及对元代统治的重要影响等。交子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交子是北宋时流通于四川的纸币。宋朝的铁币不利于流通,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成都十六家富户主持印造了纸币交子,代替铁钱在四川市场上流通,是为交子。仁宗时,交子收归官办,设立本钱,定期限额发行,仍在四川发行使用。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扩大流通领域,且不具备本钱,从而引起通货膨胀,成为社会问题。)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答案中应当指出交子出现的地区、时间、背景、发展简史以及对北宋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23.斡脱钱(分数:2.00)_

    22、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斡脱是蒙元时期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斡脱(突厥语,意为同伙)原是西域回回商人的一种商业组织的名称,因西域回回商人善于把持商业营利,政府就向他们提供本钱,让他们代为经商,称为斡脱。人元以后,专立斡脱户,设诸位斡脱总管府(1267)、斡脱所(1272)、斡脱总管府(1283)等机构,为斡脱商人提供种种特权,他们可以不服差役,不纳商税。后来凡用官本从事高利贷或其他商务活动的,都一概称为斡脱。斡脱除去替政府经商以外,还替政府及王公们发放高利贷。他们发放的高利贷叫“翰脱钱”。这种高利贷,年息百分之百,次年转息为本,本再生息,时称“羊羔利”。)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元代的商业。答案中应

    23、当指出斡脱的具体含义、简史和性质等。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12.00)24.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分数:4.00)_解析: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日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

    24、,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颖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於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於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西铭问题:(分数:4.00)(1).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作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张载。)解析:(2).简述其主要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张载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字子厚,仕宦家族出身,学者称之为横渠先生。他于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 一 1077)创立了关学学派,该学派是理学开创时期的重要代表学派。张载最早在易说中提出了“气”的学说,并以“气”

    25、的学说奠定了其理学的思想体系,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气本论”的代表人物。在气本论的基础上,提出“理一分殊”的思想,“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命题,提出理学的道德修养论。同时,关学学派不同于其他学派的主要特征有:关学主张学以致用,把学术思想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联系起来,力图为现实服务,反对空谈;提出很多解决现实的主张;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关学注重研究兵法。张载年少喜欢兵法,从政后,也十分关心边境的御敌情况。他特别重视恢复古代礼仪制度,尤其注重恢复祭、丧、婚、冠等仪式,对当时不符合古礼的礼仪予以纠正。)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宋代理学的关学。根据西铭的篇名可以判定其为张载的作品,然后对张载

    26、的主要思想进行述评。阅读以下史料,并回到问题: “古之有国家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无人,以奔则无地,所以諰諰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已,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宋高宗致信金兵元帅)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朕兼爱南北之民,屈己讲和,非怯于用兵也。若敌国交恶,天下受弊,朕实念之。今通好休兵其利博矣。士大夫狃于偏见,以讲和为弱,以用兵为强,非通论也。”(宋高宗对大臣所言)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问题:(分数:4.00)(1).简述以上史料反映的历史背景。(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靖康元年(1126)秋,金军第二次南下,合

    27、围东京(今河南开封),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京师城破,宋钦宗亲往金营投降。金统治者在大肆掠夺后,于次年三月立宋朝投降派张邦昌为傀儡皇帝,改国号楚。四月初一,俘徽、钦二帝及宗室、后妃、官僚、百工等数千人,携带大批掠夺的金银珠宝、珍贵书籍北撤。金灭北宋时,北宋皇族在开封者都被掳往燕京,只有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因在外地而幸免此难。金兵北还后,张邦昌在全国一致反对下,被迫退位。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帝位,是为高宗,改元建炎。国都后迁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宋高宗即位后,多次派人向金求和。)解析:(2).在以上思想指导下,最终产生了什么后果?(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宋高宗这种求

    28、和思想的主导下,即使南宋军队和北方义军多次取得了胜利,但以宋高宗为首的投降派担心抗金队伍的壮大,也担心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放回,便不断试图利用有利机会向金军求和,杀主战派将军岳飞。最终宋金达成绍兴和议。顺昌大捷后,南宋准备与金议和。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皇帝由金册封;宋每年向金输银 25万两、绢 25万匹;以淮河至大散关为两国分界线。史称绍兴和议,合约是在两国力量大致相当的形势下签订的,此后双方基本上维持了比较稳定的对峙局面。)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宋金关系。通过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史料的具体内容,基本能够判定这是讲述南宋初年宋金关系,然后根据已有知识分别论述其背景以

    29、及后果。四、论述题(总题数:9,分数:18.00)25.论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宋太祖鉴于唐末五代的教训,提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的策略,从行政权、兵权、财政权、司法权等方面全面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改革:机构分权加强皇帝集权。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充当,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的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执、枢密使、三司使互相牵制,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直接控制。实行州、府、军、监制,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完全控制地方行政、军政、财政、司法,加强控制。州长官必须以文臣充当,杜绝了地方武

    30、装割据。官、职、差遣分离制度。监司制度。中央通过监司控制地方上的行政、军政、财政、司法,督责地方官吏,以加强控制。 (2)军事改革: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解除武将兵权。改革禁军制度。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分别向皇帝负责,有效防止武将专权,若有军事行动,统兵将领大多临时委派。实行“更戍法”。“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军事部署。 (3)财政改革:宋太祖建立由中央控制的财政制度,之后不断完善,逐步建立健全了由转运使、通判、主簿组成的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地方政府财权大大削弱。 (4)司法改革:在各路设置提点刑狱主掌司法,严格法制,并规定死刑必须申报中央复审核准,司法大权收归中央。 宋初

    31、通过各种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弊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行政权力集中,使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职责不清,互相掣肘;军权集中,导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武装更是不堪一击;财权集中,导致地方财政拮据。这些措施给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宋初中央集权制的加强。答案应当从政治、军事、财政和司法四个方面回答,同时指出这些措施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26.以汉、唐、宋为核心,试述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监察制度作为一种纠察百官甚至皇

    32、帝的有效政治体制,在中国古代历经了多次发展变迁。 (1)汉承秦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中的御史大夫掌监察,主要是监察百官,实际的作用是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东汉在继承秦、西汉监察制的基础上,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包括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州刺史。光武帝刘秀以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权位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并重。司隶校尉不仅内察京师百官,并领一州,权力很大,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察,其设立的目的在于抑制贵戚、权臣,以提高皇权。全国分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

    33、,负责监察地方郡县,并有地方选举劾奏之权,后来也逐渐获得了行政权与颁兵权。 (2)唐朝的最高监察机构是御史台,设长官御史大夫,下设台院、殿院、察院,“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负责中央和地方的监察工作。也在东都洛阳设有御史台,称为东都留台。在地方上的监察机构是道,皇帝经常派巡察使、按察使等官员对地方官吏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3)宋朝的监察机构沿袭唐制,在中央以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下设台院、殿院、察院,“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在地方上,设通判一职牵制州郡行政长官,是实际上的地方监察官,专门监察地方州郡官员。另外,宋朝在每一路下设的转运使、提点刑狱等官职,既负责

    34、本职工作,同时也是监察机关。 中国古代的监察系统从中央延伸到地方,都很严密,但每朝也有各自的特色。总的来说,监察制度的实行,有力地监督了百官,加强了皇权。)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答案应当以汉、唐、宋三个时期监察制度的内容以及变化展开论述,并进行简要的总结。27.论述王安石变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改革。 (1)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北宋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1058 年,王安石呈“万言书”,指出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必须实行变法,并提出了具体设想。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决心变法,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设立变法机关“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推行了一系列新法。熙宁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